《陈涉世家》学案
一、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将注释中字音标注原文,并阅读课文一遍,注音字音。
2、再读课文,概括每一段内容。
①段:
②段:
③段:
三、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并理解文章内容。
(一)理解课文第一段。
1.阅读文章第一段,掌握重点字词,并口头翻译第一段重点句。
(1)辍耕之陇上()()
(2)怅恨久之()()
(3)苟富贵()
(4)若为佣耕()()
(5)何富贵也()
(6).陈涉太息曰()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根据第一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段从哪些方面介绍陈涉的?
(2)
为什么先写这段?
(二)理解课文第二段。
1.阅读文章第二段,掌握重点字词,并口头翻译第二段重点句。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屯大泽乡()
(3)皆次当行()()(4)会天大雨()
(5)度已失期()()(6)法皆斩()
(7)陈胜吴广乃谋曰()
(8)今亡亦死()()()
(9)举大计亦死()()
(10)等死,死国可乎()()
(11)扶苏以数谏故()()
(12)上使外将兵()()()(13)楚人怜之()
(14)或以为死()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16)为天下唱()()
(17)宜多应者()
(18)吴广以为然()
(19)吴广喜,念鬼()
(20)此教我先威众耳()
(21)乃丹书帛曰()()
(22)置人所罾鱼腹中()
(23)固以怪之矣()()
(2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5)夜篝火()
(26)旦日()(27)往往语()
(28)皆指目陈胜()
2.根据第二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起义的策略口号是什么?
(4)
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三)理解课文第三段。
1.阅读文章第三段,掌握重点字词,并口头翻译第三段重点句。
(1)吴广素爱人()
(2)忿恚尉()
(3)尉果笞广()(4)陈胜佐之()(5)召令徒属()()
(6)藉第令毋斩()()()
(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从民欲也()
(10)袒右()
(11)为坛而盟()()(12)祭以尉首()()
(13)乃入据城()(14)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
(15)将军身被坚执锐()()()
(16)社稷()
(17)皆刑其长吏()
2.根据第三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场起义分为哪几个步骤?
(2)
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
四、归纳课文。
1.体会本文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1)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同于常人。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此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
且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结合课文概括陈涉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分析文章选材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4.司马迁为何将陈涉归入世家?
5.归纳本课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