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讲稿:读懂“人民”的含义与价值
党课讲稿:读懂“人民”的含义与价值
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热情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那么,“人民”的概念究竟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人民?中国共产党如何把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磅礴力量?
★ “人民”的概念从哪里来
最早使用“人民”(people)一词是古罗马人。罗马人把贵族、平民看作人民,人民是正义的化身,人民对应外邦敌人。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进入封建神学政治时代,人民开始“睡觉”。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人民”开始醒来,“人民”的概念被当时的学者和政治人物捡起来,一下红遍全球。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指出:“旧的法国革命时的英雄卡米尔·德穆兰、丹东、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拿破仑,同旧的法国革命时的党派和人民群众一样,都穿着罗马的服装,讲着罗马的语言来实现当代的任务,即解除桎梏和建立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革命让“人民”站起来,让王权和教权倒下去,国王上了“断头台”,“人民”占据了国王腾空的位置,进入了“谁宣称拥有了人民,谁就可以来一场革命”的大时代。
卢梭曾区分过人民、公民、臣民等概念。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指出:“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主动时,就被称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比较时,乃称它为政权。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作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作臣民。”随着卢梭等众多西方学者著书立说并广泛传播,“人民”逐渐成为现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人民的概念传到马克思那里,马克思给它增加了阶级性。《共产党宣言》中文版中“人民”一词共出现97次。人民的概念传到列宁那里,列宁也给它增加了阶级性。1905年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文后记中写道:“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语时,并没有用它来抹杀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概括那些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列宁认为,人民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俄国,“只有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才是能够取得‘对沙皇制度的彻底胜利’的力量,我们是就主要的巨大的力量来说的,并且把农村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分别算到了这两种力量中去。”
★ 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人民”
20世纪初,“人民”一词传到中国。随着清末立宪运动的兴起,“人民”的使用更广泛,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要素,如1904年《新民丛报》刊发的《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一文开宗明义指出:“天下未有无人民而可称之为国家者。”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君主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称谓的“人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1922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撰文批评:“因为他们所用的‘人民’这一语,很是暧昧,很是含混。他们正利用这暧昧和含混,把半数的妇女排出于人民之外,并把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男子排出于人民以外,而却僭用‘人民’的名义以欺人。”
大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较少使用“人民”这个词(尽管在二大宣言中也出现过),较多使用“工人”“农民”“民众”“群众”等概念。抗战爆发以后,“人民”一词受到更多人尤其是文学界人士的重视。如臧克家1945年发表诗歌《人民是什么?》,正源1946年写了《荒芜了的土地》,郭沫若1946年发表《坚定人民的立场》,李远芳1946年出版了新诗集《人民》,等等。郭沫若在《坚定人民的立场》一文中指出:“今天制定任何事物的是非善恶的标准,便是人民立场——要立在人民的地位上衡量一切……遵守人民本位便是是,脱离人民本位便是非。”李远芳提出“人民,不是轿夫,不是叫花子,不是黑奴。人民是伟大的,有无比的智慧和力量,有无边的灿烂的光芒。”由于这一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人民”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
毛泽东对“人民”一词也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现“人民”345处,第二卷出现556处,第三卷出现845处,第四卷出现1440处。随着毛泽东对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思考得越多、越深,“人民”一词使用得越频繁,越赋予其深刻含义。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不同。”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绥远军区负责人时说:“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负责并且管理好,不能像踢皮球那样送给别人去。”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一词完全融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成为红色基因的一部分。1960年6月12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结束访华后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撰文指出:“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人民起决定作用。”
什么是“人民”?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使用“人民”的概念,也使用“群众”的概念,有时候还用“人民群众”。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学词汇中,人民、人民群众、群众基本可以画等号。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人民的“社会主义标准”之外增加了“爱国主义标准”,拓宽了“人民”的内涵和外延。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在建国后的三十年中,我国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经是有二十多年历史的集体农民。工农联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邓小平还强调,“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邓小平关于“人民”的论述被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并吸收进党的指导思想。比如,江泽民同志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发展了“人民”的内涵,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概念。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拓展了“人民”的外延,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等思想。
2015年10月12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还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提高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丰富并发展了新时代“人民”的内涵,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变成“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深化了新时代党的宗旨,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满足和努力实现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203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写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多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对比以往的提法,增加了对“幼”和“弱”的关怀,使民生保障覆盖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写入“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强化国家对人民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写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等等。
★ 中国共产党如何将人民团结起来
如果把每一名党员、干部比作“一滴水”,那人民群众就是汪洋大海,一滴水回到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回到沙漠瞬间就会干涸。中国共产党秉持“一滴水回到大海永不干涸”的哲理,党员、干部来自群众,又必须回到群众中去,党群关系是同心圆。总书记在解释同心圆的概念时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党是圆心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具体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同心圆长短不同的半径。党的各级组织越是能与人民群众协商达成共识,越能够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巩固领导核心的地位;党越能通过千百条线索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越能照顾最大的差异性;党越能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越容易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强组织力和领导力。
党群关系“同心圆”不同于当代西方政党学说中的“政党多元主义”。在西方政党政治中,政党只是一个“部分”,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的“部分”利益,各政党之间是竞争关系。这些政党更容易关注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成为常态,难以实现卢梭期望的集体理性。而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看到整体、瞄准长远。正如毛泽东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只看到足下,不想到前途,不想到远景,那还有什么千里旅行的兴趣和热情呢?”
党群关系同心圆,关键在处理好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如果党员干部脱离组织、脱离群众,仅凭个人意志独断专行,必然要犯严重错误,破坏党和人民的事业。陈云曾经指出:“个人作用是有的,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应该这样估计。”
党群关系同心圆,使中国共产党成功汇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磅礴力量就一定能变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源泉。
第二篇:为人民服务党课讲稿
为人民服务党课讲稿
内容预览:
教学对象:党员、积极分子;教学目的:明确党的宗旨与党的先进性的关系;明确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意义;教学提示:结合实际,帮助党员澄清在宗旨方面、信念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教学时间:1.5小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在部署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把“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本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四项目标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提了出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努力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板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生命所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独有共产党出现,大大小小的政党曾经不下几百个,但它们最终都没能站住脚,绝大部分成为了历史的匆匆过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你需要此原创文章,请立即点击咨询客服老师吧!
如果你需要定制一篇独一无二的原创文章,请申请原创写作服务,1-3天即可交稿,满意为止。
如果你需要发表文章,但文章可能还没写好,请点击论文发表服务,即可快速见刊。
第三篇:价值管理的含义
一、价值管理的含义
价值管理(Managing for Value),又称为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Value-BasedManagement,VBM),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它是基于企业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内生要求而建立的以价值评价为基础,以设计价值目标和管理策略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要素和管理方法,再造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新型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价值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股东价值,它要求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中,遵循价值导向的理念,依据价值增长各种规律,来探索企业价值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从而建立起连接企业战略,并应用于所有对企业价值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和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和控制体系;它要求公司一切决策、行为等均以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为考核基础,并且在具体过程中广泛运用了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KPI等一系列价值评估和价值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帮助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价值管理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l、1958年6月,米勒教授(MertonMiller)与莫迪格莱尼(FraneoModigliani)教授合作,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首次提出企业价值的概念,从理论上以一种全新的论证方法对企业价值、资本成本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该文认为企业价值为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即:VL=Vu=FCF/WACC,式中,VL为有杠杆企业的价值;Vu为完全股权资本企业的价值;FCF为自由现金流量;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含义为:任何企业的价值,无论其是否存在负债,都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通过投资决策的合理化,企业可以创造理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现理财目标,即公司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投资者财富的最大化。【1】
Modigliani和Miller(1963)对MM定理进行了修正,引入了公司所得税,由于债务利息的避税作用,证明了公司价值同债务比例成正相关关系。修正的MM定理虽然引入了税收因素,但是忽略了债务引起的风险和其他相关成本。[2]
2、1969年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了Tobin’s Q理论,他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也即股票的市值最大化。因此将企业价值定义为市场价值,表现形式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投资于企业财产的价值的比值,学术界称该比值为用投资财产核算股票价值的Tobin’sQ值。Tobin’sQ值完全用市场的角度来界定企业价值,其本质上度量的是作为资本的金融成本的边际效率,即企业的负债加上权益的总市场价值与当前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其表达的意义在于当Tobin’s Q值大于某一公认的标准(如行业平均水平)时,就表示投资者看好该公司的公司前景,即投资者愿意用超过公司资产价值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反之则投资者只愿意用低于公司资产价值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由此看出,Tobin’s Q值具有了区分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资本的金融成本的能力,因而也被广泛的使用到各项有关企业价值的研究当中。[3]
3、上个世纪90年代,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Inc.)汤姆·科普兰(Tom Copeland)、蒂姆·科勒(Tim Koller)和杰克·默林(Jake Murrin)合著的《价值评估:企业价值的衡量和管理》[4],提出了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文章论述了以股东价值作为价值管理核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把价值的创造能力作为评估公司绩效最为重要的评估标准,提出了作为价值管理者应把重点放在长远的现金流量收益上,而不能以每股收益的季度变化为核心。价值作为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可理解为价值创造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创造的管理制度二者的有机结合。公司的行为建立在价值思维模式上是使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著作阐述了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最大限度扩大股东价值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折现现金流量法,主要探讨了企业折现现金流量评估模型(enterprise 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和经济利润模型(economic Profit model)。
4、2002年阿尔弗洛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在《创造股东价值》的著作中提出价值管理原则,阐述了在战略管理规划和业绩评估方面股东价值方法的应用,并将经营分析与财务分析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将公司战略转化成货币价值,证实了竞争战略和股东价值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该价值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将价值创造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价值管理实践。
【5】
5、美国Stern Stewart &C。.(思腾思特)财务咨询公司首创经济附加价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并由其成为注册商标。其核心是作为综合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EVA摒弃了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不考虑股本资本成本的缺陷,在会计税后利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扣减包括股东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计算企业为股东创造的增值部分。【6】
6、其他关于价值管理理论的阐述
上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企业价值理论的综合概念和整体框架,在这些框架之上,国外很多知名学者陆续提出了对价值管理的深入见解。
Jensen认为,公司目标的多样性,要求既要考虑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社会福利,还要考虑管理者及股东的可信性等,因此确定单一的价值目标对于企业来讲非常必要。同时,作者还论述了价值创造并不仅仅等同于接受价值最大化作为组织目标,必须从公司战略及战术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率。创造价值会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如果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话企业则无法实现价值最大化.[7]
Waiters,Halliday和Glaser描述了增加公司价值的驱动要素,并详细论述了驱动要素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使企业能够达到最优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战略,从而提供实质的竞争优势.[8] Frigo将企业价值管理与平衡计分卡等并列起来,认为它们正在成为有效执行战略的核心非财务性业绩衡量标准,并详细论述了平衡计分卡及企业价值管理在具体实施中的运用。[9] Steven等认为价值管理应被视为一种方法论,它需要在战略上考虑价值问题,以及研究的不同阶段和价值系统冲突或联合的程度。[10]
Boulos、Haspeslagh和Noda(2001)提出企业价值管理是从目标设立、策略规划制度与架构的设计、、营运过程薪酬制度设计的整体流程〔11〕。
John D.Martin,J.william Petty(2005)提出,价值管理最核心的在于为了保证价值创造的过程,必须用同股东价值创造直接相关的评价和薪酬指标来衡量业绩,即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指标指标和激励报酬制度相结合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价值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结合了战略规划、绩效衡量与报酬制度。[12]
Weaver和Weston考察了在价值管理中可使用的4种业绩考核指标,即贴现现金流、股东收益、经济利润(即EVA)以及市场增加值MVA,认为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起点,将业绩与激励补偿相结合,要求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同时要求基层职工接受价值管理的观念和相应培训。[13]
总的说来,学术界对价值管理得研究和阐述是基于不同的角度、不同内涵的,有的是从过程进行描述,而有的则是将过程和结果综合起来描述,有的则完全从结果来阐述,但究其根本,价值管理的特点在于:首先它是一种管理的工具,一种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任务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其次价值管理是一个规划好的并且不断重复执行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价值的理念传遍企业整体,从而贯彻在经营决策的核心思想中;最后,价值管理的目标实质上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就是要将可利用的有限的资源投资到最有价值的投资中去。而最大化也暗指了一种前瞻性的观点,是以预期的收益为基础。
三、国内企业价值理论研究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价值管理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针对价值管理的模式与框架,价值管理的目标、战略、风险、绩效和制度等国内各学者也展开了不同的研究。
1、从管理系统、流程的角度
汪平系统地论述了基于价值的管理模式。作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受到西方企业界的认可。事实已经证明这一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优化企业的管理行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运用,是企业管理领域中影响深刻的一场革命,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在技术上,均与以往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重视现金流量,重视预算控制,重视资本成本,是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14】
傅元略(2004)剖析了价值链、价值流、虚拟价值链和价值网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关系;试图将价值链、价值流、虚拟价值链等类似概念综合为网络价值流,探讨网络价值流与战略管理会计的集成,建立一个基于网络价值流的战略会计集成系统,为应用网络价值流解决企业战略决策问题提供一个基本框架。【15】
罗菲以理论的分析—框架的构建—在中国的实施为主线,对基于价值的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察。基于价值管理的框架,从价值基础出发,经过目标选择、战略决策及衡量方法,最终全面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16]
李东、王翔等(2005)【17】对企业价值战略理论作了全面地阐述,其对企业价值的定义为“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对拥有该企业所能获得的利益的主观评价,它反映了以其全部资源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市场运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而在出资人心目中的稀缺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企业价值战略的整体结构,对组成企业价值战略的三类策略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并构建了企业价值战略的三个纬度,即独特性资源开发策略、价值动力系统优化策略和价值形象资源开发策略,使得研究的指向性增强,增加了价值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度。
彭晓峰、何瑛(2005)【18】提出企业的价值管理模式是以追求企业最大化为目标,以价值管理的理念整合企业各项管理实践的全套管理系统。即通过有效的投资决策和实施来增加现金流量,通过合理的融资决策来降低资金成本,以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强化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组织与流程管理,加强风险管理作为保障,形成由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三者构成的闭环反馈良胜循环系统,从而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2、从财务管理的角度
汤谷良等(2003)提出了公司价值管理模式根源于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内生性要求,是一种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方法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价值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技术,更是一种管理制度。价值管理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不仅对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财务思想产生根本性变革,也将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工具产生重大影响。作者强调了财务分析工具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扩展,财务管理体系不断为公司价值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19〕
陶宝生(2006)【20】提出,基于价值管理模式下的新财务战略相对传统财务战略有几个显著特点:1.价值管理下的财务战略是面向业务、服务业务的,因而是外向的、开放的、宽泛的。而传统财务战略是立足于自身资金活动,因而是相对独立的、内向的、狭义的。2.价值管理下的财务战略倡导一种无边界工作漠视,强调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无缝对接和实时支持。
3.价值管理下的财务战略是高度概括了价值管理时代对开展各项财务活动的总体要求;而非仅针对资金管理活动提出要求。
厦门大学陈华敏(2005)【21】基于价值管理与各项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密切关系,对目前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企业价值可能和非财务指标相背离,必须强调企业因果价值体系的价值动因分析,围绕企业战略建立因果关系,通过不断验证和改进将财务战略管理真正融入到企业价值管理的系统中。
杜胜利(2003)【22】在其出版的((CF0管理前沿—价值管理系统框架模型》一书中,从基于
组织变革的管理、基于战略成本的管理、基于内控评价的管理到、基于资本控制的管理等18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基于变革和创新的管理,其中第七章为“基于价值评估的管理”。作者提出,目前价值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流思想,大多数人都同意基于价值的管理思想。CFO的职责就是将公司战略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是成本沟通部门主管的经营重心,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全方位培养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
徐鸣雷(2005)对企业价值与财务战略管理的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长期盈利能力、战略环境因子等与企业价值具有直接相关性的结论,企业价值应该应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导向,并提出了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制定模型以及价值内涵集中型、价值多元均衡型、价值外延扩张型及价值收缩转移型四种战略模式,使财务战略管理成为价值管理系统中的有效构成。【23】
3、从风险管理的角度
张振川具体论述了企业价值管理中的风险问题,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价值创造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的目标。但就其本质而言,价值目标是承担风险的补偿,是在风险调整基础上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因此企业价值的实现是价值动因在整个风险系统的作用下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结果。该文依据价值管理理念,探讨了企业风险体系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影响,总结出企业风险价值的作用情况,并初步建立了始于战略决策、贯穿过程控制、终于业绩考评的风险管理体系。[24]
三、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价值管理方面也开始了有益的探索,自身经营目标逐步调整,不再单纯以追求规模、利润的扩张为目的,更加关注银行整体价值实现,在管理模式也逐步向价值模式的转变。从国际上看,基于价值管理理念的EVA(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isk Adjust Return of Capital,RAROC)、经济资本(Capital atRisk,CAR)、BSC(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等管理工具,早已在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银行得到广泛应用。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引入了经济资本管理,并逐步构建了自身的EVA体系,迈出了价值管理的第一步。
(一)国外研究
《Ivey商业期刊》于1999年就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施行价值管理的情况采访了首席执行官Tony Comper,在文中他提出以下观点:①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该银行存在的意义。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员工、顾客的利益不矛盾。②使员工接受价值管理理念的最好办法就是使他们成为股东。③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方式有很多种。一是可以将某些业务卖掉。比如他们旗下的夏理斯银行(Harris Bank)的托管业务,由于技术投入太高,最终该业务被卖给了花旗银行,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二是可以成立合资公司。在加拿大市场上,票据识别业务技术壁垒很高,他们联合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和道
明银行(TD Bank)成立了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就能获得需要的技术,实现更大的整合。
[25]
Pitman总结了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 TSB Bank)开展价值管理的5条经验:①设置单一的考核指标。劳埃德银行采用以每项业务的权益成本(cost of equity)为基准,用ROE指标来进行考核。②以国际先进公司为标杆。③转变思想。改变了银行越大越好和应该为所有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的观念,认为收益性比增长性更重要,摆脱无利润的产品、客户和市场。④不断地学习,产生很多创造性的方案。⑤抛弃旧的方法。[26]
Hazel J.Johnson(1994)对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价值考核进行了研究,立足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财务指标计算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价值计量方法。【27】
Uyemura、Kantor、Pettit(1996),对全美最大的100家银行控股公司进行了研究,说明了使用EVA度量模式与公司的市场价值评估的相关性要高于传统ROA、ROE财务度量指标。【28】
Schuster则将股东价值分析作为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核心,并阐明了了公司策略与股东价值财务目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企业价值导向的管理方法。【29】
(二)国内研究
1.从业务发展角度的研究。
李艳明、赵立成(2004)认为,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对其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比,将价值管理引入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中去,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推动价值管理的方法。
【30】
关新红(2006)提出商业银行的创值能力是商业银行充分考虑了资本机会成本的生产能力,提出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是商业银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1]程群(2009)【32】、赵翠(2009)【33】说明了确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和价值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必要性,讨论了经济增加值(EVA)和银行价值之间的直接联系。王艳茹(2006)从价值管理与速度经济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速度经济对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要求,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方法。【34】孙宏、陈伟(2008)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实现中间业务创新的管理体系。【35】韩明(2010)结合流程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研究,对商业银行流程进行重新思考,探讨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模式的创新。[36] 张兆义等提出银行价值就是把银行经营期间内每年的预期净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成现值,综合考虑了时间因素、风险因素和资本因素。银行价值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新的考核评价指标的引入,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保证银行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银行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高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7】
2.从银行风险角度进行的研究。
杨超(2009)[38]提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具有创造价值和支持风险业务两大功能,指出价值管理体系是实现经济资本的最优配置,要求同时实现经济资本度量和配置两个目标。李忙来(2007)[39]、曾玲玲(2007)提出[40]: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应关注风险调整后的实际业务绩效,强调银行业务发展的资本回报主要是反映经济增加值(EVA)和资本回报率(RAROA)。
河川从价值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问题,认为商业银行的价值是由债务资本价值、权益资本价值、风险成本和税收屏蔽价值4部分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种多元化产权结构,实现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这就要求所有者对管理者通过价值最大化的标准加以约束和激励,最终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41】
3.从价值管理实践角度的研究。
李明熙(2007)[42] 按照市场价值、风险价值、附加价值和客户价值4种分类,对价值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示出商业银行基于资产负债、全面成本、全面风险、经营绩效4种渠道应用价值管理的模式。同时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价值管理的核心,以贯彻价值战略为起点,说明了在执行价值预算、绩效评价、流程控制、资源配置时,如何把价值管理的理念融入其中。闫冰竹(2008)[43]从分别从公司治理、资本重新整合、战略规划、客户管理、业务管理、风险内控管理、流程管理、业绩评价共八个方面具体阐述价值管理的应用,并讨论了中小商业银行中价值管理的实践应用。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计划财务部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全面价值管理理念。他们认为,全面价值管理是指以经济资本为牵引力和约束力,将业务发展与结构优化、风险控制与收益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落实到全体员工和各项业务全过程的一种价值管理模式。价值管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经济资本实施后,有利于实现全成本观念的形成和全流程价值管理的实施。[44]。
第四篇: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
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因而,“如何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也给同课异构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中小学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倡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因而,也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同课异构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教师独特个性是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种重要的因素,追求教学的艺术化,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规律需要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同课异构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同课异构的操作方法: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同唱一首歌”式的课例研究,也可以用于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此时,其基本的流程可以是“方案设计[FY]课堂行动[FY]评议反思[FY]修正方案[FY]再次行动[FY]再次评议反思[FY]撰写反思案例”。
不同如此,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校本研究,也可以用于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有学者以思品课为例,提出当前中小学开展同课异构研究的几种基本模式,颇有推广价值:
(一)坚持“同课异构”教研日制度
按“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教研组每双周的星期四下午、片区中心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改变过去线性听评课方式,引进交流探讨机制,实施参与式评议。首先是上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课,接着是全体听课教师共同议课、评课。评课重在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法的创新性,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需要,对教学缺陷进行分析。听课者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从“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角度去反思;上课教师要认真比较和研究与自己同上课教师的教学差异,取长补短,认真听取和对待评议意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和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将教学中的闪光点、感悟与缺憾记录下来形成研究轨迹。
(二)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校本教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教师、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尝试了“片内校际„同课异构‟”和“片际„同课异构‟”联动教研模式。我们把市区学校按区域分为东片、中西片、南片和北片,组成4个片区教研中心组,中心组负责人(片长)负责组织片内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市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片际“同课异构”教研〖JP+1〗活动。在形式多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名校、名师、骨干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强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弱校的问题转变成了片区协作教研的资源,建立了各校、各片区之间合作攻关、共同提高的新型教研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三)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
这里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科所网站,开辟了思想品德教研网页;二是设立“同课异构”公共邮箱,“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案、教学故事、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件等都要求放进公共邮箱;三是教师通过QQ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题化
即各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教学问题和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因教师水平差异,双向交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对比中形成教师的压力等问题,围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校际、片际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五)以课题引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核心和龙头。基于对问题即课题的认识,可以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同课异构‟教学策略实验研究”,有23所学校104人参加了该课题研究。
(六)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
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同课异构”教研向深入开展的保障。为此,可以聘请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部分政治学科特级教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技术指导专家。专家引领的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问题会诊等。
(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工作例会上,先由各片区负责人汇报本片区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情况,交流经验,提出存在问题,然后由课题专家组成员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八)建立“同课异构”教研激励机制
各片区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反馈,每学年评出市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
第五篇:让你读懂(碑文)的含义
让你读懂(碑文)的含义
立碑在民间风俗里有多种,如:桥梁道路,功德凉亭,庵所庙堂,以及各种万古留芳的留名建筑,都会立碑记载,以使后观。我在此主要是普遍介绍一下墓碑的相关内容,因各地文化,风俗均有大同小异,可好多朋友不知道碑文的写法。人非神仙,固有一死,不管是贵为君臣还是贱为贫民乞丐,也终究要别世归土。而其后人为了缅怀和纪念祖先,为祖先选个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吉地,定个顺风顺水能与自然环境共容入的墓碑向。让仙逝亡魂安睡与九泉之下,荫佑后人繁荣昌盛,辉煌腾达。人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工作是立碑。一般来说,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立碑也是造坟工作的第一步。所有的造坟工作都围绕墓碑的这个方向进行。由於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而风水上又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 向”的说法,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方向决定吉凶;另一种做法是分内外两个向。【即:棺木或金坛一个向为内向,墓碑一个向为外向】因地所取。因此,传统的造坟工程中,立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行的。一座坟墓的立碑必须根据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由於这是说明死者身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水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水考虑碑的颜 色和定向,也会在竖碑前让大家有一段时间去斟酌碑文的字眼及吉凶意义。因此,择日择时除了是风水上的需要,也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碑文的内容。各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大同小异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文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山向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由於造坟墓和立碑时是为了后人而选择风水,因此风水状况亦须藉立碑交代清楚。另外,墓碑的高和宽、字体的尺寸大小,也受到传统信仰的限制。墓碑的所有文字须合字过黄道,大字合大黄道,小字合小黄道。甚至对文字 大小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墓碑的面积与整个墓体的大小来搭配,在刻上碑文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
在中国大陆,也许是由於死者都落葬家乡的土地,因此死者墓碑上并不一定要说明阴宅主人的原籍。尤其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墓碑上说明死者籍贯更是多此一举。然而,在外地去世的先人都被认为是“客死异乡”,同时,他们的埋葬地点也往往是葬在与其他各县籍人共同使用的公冢,因此,在墓碑的最上方注明阴宅主人的原籍,也相对地重要起来。一般墓碑碑文最上边的左右两个角落的字眼通常就成为考证死者祖籍的凭证。它往往是刻了由右到左的横排双字,说明阴宅主人的原乡。墓碑上表明原乡这些字眼有 些只是刻上府治名称,如“汀州”、“赣州”,有些则刻上县份名称,如“台山”、“潮安”,或者,亦有的刻字“X邑”称县份。还有些墓碑上的籍贯说明,不是 皆一府一县,而是专指死者所源自的宗族村落,墓碑上刻着其姓氏本宗族村落的发源地名称。如槟城福帮五大姓之一的杨姓族人不用“同安”县而用“霞阳”村,邱 姓族人也常用“新江”,而“石塘”谢姓则用“石塘”之类。这种专指宗族村落的籍贯说明,明确地交待了死者与其他同姓者有小宗之别,这是宗族社会移殖大马,并各自形成地方势力的证明。过去,那种人物命名不复杂,而且可能雷同的时代,碑文上强调原乡可加深辨认坟墓的作用;另外,这一作法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提醒后人记住本身祖先的原乡。华人相信风水,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坟墓,为要子孙万代昌盛,更加注重风水的设计。墓碑的左边俗称“龙边”。在华人看来,左尊右卑,左边为大;严格来说,如果是讲究的造墓,墓地大而墓碑尺寸也相对的大;墓碑的左上角是用来说明风水的状况。一般的墓碑,如果立碑的后人讲究风水,则左上角亦会刻上墓碑的座向以说明坟墓是处於风水上二十四山的哪一个座山,及说明碑文正对的向山。更讲究的作法则说 明山向的线度,或进一步说明其分金线。另外,也有详细交代穴形及选择风水的起源。这一作法是为了让后人可以从碑上的文字追溯前人下葬时所盼望的“风水效 应”,从而理解前人的苦心。其实,这是担心后人移错风水、改错风水,事先以墓碑说明,就是让后代明了造墓的前辈们对后人的意愿。本地的作法不能不由於公冢墓地一般大小,使阴宅遭到坟墓面积与方向难以选择的制约,因此墓碑碑文对“龙边”的处理则较简化,多是以刻上立碑的“年、月、日”代替对风水线度的交代;只有寥寥少数墓碑在“龙边”交待立碑之风水。不过,这也并不是表示本地坟墓造墓时不交待风水。实际上,阴宅主人的后代可能会把有关风水格局在墓侧的墓表说明或刻在拜桌的立面;也有的以对联方式刻在连 接坟墓的护手前面的矮柱或华表上。墓的左边,如未交待风水线,就必须交待立碑或是重修的日期,因此碑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死者去世的日期。之所以标明日期,原因亦与风水有关。由於一座坟墓设 计的外形以墓碑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动,其碑向可随时测出,因此后人如要进一步确定风水所要达到的效果与意愿,就要看下葬和立碑所选的日期。交待日期亦有多种形式。如较古的墓则刻有朝代帝王帝号,如“嘉庆15年季春”或“同治乙丑”之类。进入民国后,便有刻上“民国”的字样,但也有些只刻上当 年干支岁次及月、日,如“戊寅年1月16日”。有些墓则以“天运”或“龙凤”等自起的年号代替清室帝皇年号,说明不接受清朝的统治,亦有沿用“皇明”字眼 以表示死者是对国祚已灭的明代继续效忠的海外孤忠。一些“明代”墓其实不一定是明代的,而是不接受清朝的会党成员及前明遗子的坟墓,老墓 碑上的年号其实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倾向”。大部份墓碑的造墓日期只刻上年、月、日,有的则通常刻上“吉日”便交代完毕。这一切其实和风水有关。风水界自认择日造葬是高深的秘传,不愿轻易泄漏,而且 不公布立碑的时和日也是为了保护有关阴宅的风水状况不受破坏。因此,不少墓碑都未说明立碑或造葬的“确切日子”,更别说注明立碑的时辰了。至於有些碑上对月份的说明,往往是采用孟春、仲春、季春等字眼,其实是把正、2、3月视为春,把4、5、6月视为夏,把7、8、9月视为秋,10、11、12月视为冬。把每一季的首月以“孟”字代表、次月以“仲”字代表、第3个月以“季”字代表。又,民间传统,以花卉名称为12个月的别名。墓碑常见的月份代称依序如下:1月 孟春 孟阳、端月 梅月、正月2月 仲春 仲阳、丽月 杏月、皓月3月 季春 阳春、蚕月 桃月4月 孟夏 槐夏、阳月 槐月、乾月5月 仲夏 天中、蒲月 榴月、姬月6月 季夏 未月、焦月 荔月、荷月7月 孟秋 肇秋、巧月 瓜月、巧月8月 仲秋 仲秋、获月 桂月9月 季秋 暮秋、菊月 菊月10月 孟冬 初冬、应月 檀月、阳春月11月 仲冬 复月、畅月 葭月12月 季冬 暮冬、腊月 栎月、腊月在交代立碑日时,有不少墓碑会用上“谷旦”、“吉旦”、“吉日”等字眼。谷旦此词源自《诗经·陈风·东门之》。诗中有:“谷旦於差,东方之源”之说。《毛 传》解说:“谷,善也。”《郑笺》则解:“旦,明。”所以,碑上的“谷旦”即良辰之意。除了“谷旦”外,有些墓碑用“吉旦”、“吉日”等词汇,意义都与 “谷旦”相同。用上这些字眼,除了是为了追求字面上的吉兆,很多时候又可能涉及字数吉凶的迷信。墓碑的中央部份,俗称为“中榜”,刻着的是墓碑文字的主文,用最简短的规格以交代墓中死者的身份。它所必须交待的重点包括死者的姓名及死者生前的最高官衔 或地位,它也说明死者与立碑人的关系。另外,南洋一带的华人墓碑亦由於死者是葬在“异乡”,较中国的墓碑的“中榜”不题国号的惯例,多了强调中国意识的字眼,多数另加上“清”、“皇清”、“皇明”、“民国”、“中华”等字眼,说明死者虽是“客死异乡”,但至死依然归属故国。明、清两代华南一带对墓碑“中榜”的字数格式也有一套讲究风水吉兆的要求。墓碑中央的题名,有些是以“呼姓唤名”的方式称呼死者,如“x公xx府君墓”,又如“祖考xxx公妣xxx氏”、“花仔xxx”、“花女xxx”。一般 上,则以“连名带姓”的刻文方式占多数,如刻上“故xx林公之墓”、“显考长水林公墓”、“显妣玉水林氏墓”之类。按照封建时代流传的规矩,女死者是以夫 家为首,因此,便出现如“祖妣xx邱门林氏之墓”的刻文,有的女死者的立碑则可能会有姓无名,如“显妣邱门林孺人之佳城”。有一些娶番妇者,其妻子的墓碑亦是按照上述格式给某个翻译之姓氏。“中榜”的一行,在述明死者的姓名的同时,尊称死者姓名的上端会出现一些专门名词,如“显考”、“显妣”、“显祖考”、“显祖妣”、“显15世祖考”、“24世显考”等字样。这些专用词是用来说明死者与立碑人的亲属关系。若是会党同志所立的碑又或是说明其会党的同志关系,则可能出现“义士”、“处士”等 字眼,代替上述亲属关系的尊称。以下列出一些可以反映立碑人与死者关系,以及死者身份专门用语:考、显考——父亲妣、显妣——母亲祖、显祖、祖考、显祖考——祖父祖妣、显祖妣——祖母公、府君——男子氏、孺人——女子花仔——未婚男子(广东人常用)闺女、花女——未婚女子(广东人常用)24世显考——依族谱排行,父亲为24世祖先21世显祖妣——依族谱排行,祖母为21世祖先处士、义士——处士,是不仕之人;义士,是献身之人,墓碑上有这种字眼,多表明墓中人与会党有关。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 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中榜这一类与政治认同相关的字眼,其实也可说明立碑者本身的政治认同。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只有7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诰命夫人才可在墓碑上称“孺 人”,但中国客家妇女的墓碑却一律可用“孺人”称之。据客人传说,这是由於客家樵妇曾在梅村集体救驾,阻挡元兵。因此从宋帝呙便诏令封赠全体樵妇都以“孺 人”封号。一些客籍妇女甚至闽粤其他语系妇女也跟随相同风俗,即使丈夫或儿子未曾获得7品以上的诰封,家人却依然在她们的墓碑刻上“孺人”字眼。因此,应注意一些墓碑“中榜”对死者的尊称,有时会用双字词“府君”代替“公”字、用“孺人”代替“氏”。这些字眼都是为了说明死者的性别,但 并不一定可以说明死者的地位。其实它们也通常被用来应付“中榜”字行的字数吉凶,是刻墓时根据吉凶数的需要,使用单或双字的词。此碑文“中榜”共17字:“皇清显祖妣金居娘邱门伍氏孺人之佳城”。“皇清”说明其侨民思想和政治倾向。“显祖妣”3字表示死者是立碑者的祖母。17个字取得了大黄道。“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刻碑以为其字数涉及吉凶,马虎不得。对碑文吉凶的判断主要是以中榜的这行为根据。旁文以行数榜文字的总字数要合乎“生、老、病、死、苦”五字小黄道,以“生”与“老”为法则。潮汕一带也有中榜则有以“兴、旺、死、绝”为准,数字要合乎“兴”与“旺”为好,“死”字为中等。如“显二十二世祖考玉林邱公之墓”,全行总数13字,按“生老病死苦”顺序,念下去,全行 最后一个字停在“病”字。这样的墓碑便以不吉论。解决方案是把“二十二世”可改为“廿二世”,以使全行最后一个字停在“老”字;又或者把“之墓”的“之” 字去掉,以使全行最后一字停在“生”字。【我们的大黄道合吉法不在此注明】简单地说,中榜介绍阴宅主人身份的一行,为了不遇到凶数,可以用添字法或减字法,如添上“皇清”,或把 “清”字上的“皇”略去,又或者把“公”改称“府君”,也有把“之墓”的“之”略去或改用“莹”字法等等方法。有时也可把“显考”或“显妣”上的“显 ”字去除。例如:“皇清显考”改“清考”,“中榜 ”的文字之应用与增删讲究表达其人身份,增删得符合黄道的吉兆格式后,其意一样,字数的吉凶意义则不一样。闽南漳泉风俗又有对吉凶字数更讲究的作法。这一作法强调不论是墓左的立碑日期或墓右说明立碑者之总字数,都应合於吉凶,必须符合“生老病死苦”的“生”与 “老”字,如日期不合,则可能把“民国丙申年三月初十”改成“民国丙申年季春三月初十建”。其中最讲究是除了代表籍贯的横字不算在内,其他左中右3行字都 要合乎“老”字,而所有3份加起的总字数又合乎“生”字,这叫“三老合一生”。有些风水师不能应付这类流传闽粤、传播南洋的地方风俗,会以中榜6字为吉数。又有以为“皇清”等国号涉及的字眼不该归在吉凶数字的计算中,以为它和横字属同样性质,不算中榜正文。墓碑的右边俗称为“虎边”,在墓碑这一边的右下角地方,是用来记录立碑人的名单。有些作法,如果左边的“龙边”刻满了有关风水的记录,则亦把落葬和立碑日期,移到“虎边”的最下角右边,刻在立碑人名单的右旁。墓碑的立碑人主要有3种;一是有关阴宅主人的直系子孙,由子孙或亲人立碑。二是如果有关人物没有子孙而其功绩超常,则由组织立碑。如各地公冢,常见注 明“义兴馆立”的党人墓碑;或是由死者同乡负责将遗体安葬立碑。三是由亲属立碑。尤其是早期在开榛辟棘的时代,立碑人可能是白头人送黑头人,槟城的一些义 山上犹留下不少由叔伯或兄弟立碑的清代坟墓。第1种由子孙立碑,“中榜”当然就可以用“显考”或“显祖考”的名称去称呼墓中人,以表明死者与活人的祖属关系。其他人立的碑,则不能用“妣”,“考”之类的字眼,或者为了要避开全行“生老病死苦”字数,也只能用“故”代替(如:清故××蔡公墓)。如果墓碑的右方是死者后代的姓名,则必须按辈份又按男先女后的秩序排行。格式上的第一行为第一代后代;排法男左女右,男女分别,如果位置不够,则男排上端 一行,而女接右下端第二行;第二代亦按此格式在第一代的下一行排列。如有第三代或第四代,也以此类推计算。每行文字,是年长者排在最右端。不管立碑的是子孙或长辈,墓碑的规格是把立碑人的名号都列在右下角。这里遵循了一条“左尊右卑”,“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坟墓,其子孙在为祖先立碑时,为了强调“孝”的涵意不只属於生前,而且强调“孝”必须延续到死后,便根据照顾家族制度完整的精神,把已逝的子女及男女孙的名字也刻入“立碑人”行列。不过,基於华人讲究子孙满堂及人们可能对吉凶数字很执着,在过去的一些墓碑上出现的立碑人名单,也可能不符合现实。名单中会包括一些“未出世”或甚至是 “从未出世”的直系成员名单。其儿女可能会在死者尚未抱孙或孙子的名单不够丰富之前,预先刻上一系列名单,以后生出的孙辈就按墓碑上的名单排列。这是我们通称为‘旺丁’名字先取好。有关生平简历子孙、造葬时间及风水坐向及分金皆刻在拜台,以告知后人,祖先对他们的意愿。以上有关阴宅碑文格式的论述,主要是针对民间一般的墓葬,并不包括僧、道的立碑规格。有关资料的来源,是多年来行山向风水界和刻石界老前辈学习的经验,也是一种难以引用书面参考资料的知识。不同的墓碑,除了碑文的规格必须有所限制,其字体、尺寸,以及雕镂的图案,则允许了匠人发挥其美术天份,并且迎合民间信仰趋吉避凶的要求,可说是一种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