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会议发言:推进X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同频共振、互动融合
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会议发言:推进X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同频共振、互动融合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重要地位,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在整个共青团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今天省委专门召开全省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会议,XX副书记作了讲话,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青年工作、对高校团的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政治决心。下面,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高校党管青年工作,我就当前我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考虑作简要发言。
一、近年X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进展和现状
一是聚焦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主业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各高校共青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X”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团课、进网络、进社团,成为高校青年理论学习常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省—校—院”三级培养体系初步形成,每年培养近X万名各级“青马班”学员,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及青年人才培育的龙头项目。成立X团学新媒体联盟,全省X所高校X个团学新媒体组建了新媒体矩阵体系;全省高校成立近X万支志愿服务队,X万名大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二是在各高校党委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高校团学改革推进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已有X所高校团委单独设置,其中X所为改革后单独设置。X所高校团委书记落实校内中层正职待遇,其中X所为改革后落实。X所高校团委增加专职团干编制和工作力量X人,缓解了高校团委缺编缺人的状况。各高校按照《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改革。按照《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通过改革,高校共青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积极作为的态势和局面进一步形成。
三是高校共青团扎实推进基层团建“命脉工程”,软弱涣散团组织整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全省推进“智慧团建”工作为契机,推动高校团员、团干部和团组织基本信息全面梳理、核准和入库,全面完成了组织树建构、团员报到、团费收缴、团籍管理等智慧团建任务。X高校共青团进入了一个基础团务全面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崭新阶段,扭转了以往困扰多年的“学社脱节”等突出问题,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为下一步夯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是高校团学组织积极努力服务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青年学生广泛参与“X”“X”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X”X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校两级参赛学生首次超过X万人。“X计划”X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累计资助项目X个,获得各类专利和著作授权X项。省部共建“X”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融资X亿元。“X”X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招募学员X人,培育大批青年大学生明星创业企业。“X”X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每年超过X万家单位为大学生提供超过X万个实(见)习岗位。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社会大课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动员近X支队伍,超过X万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整合社会资金近X万元,招募近千名大学生走进X地区X所乡村学校志愿支教。“西部计划”每年选派约X名志愿者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建设。X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和校园文体艺术节连续举办X年,每年吸引近X万大学生参与活动。
五是高校共青团积极参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工作。成立X共青团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联系高校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建立“全团抓学校”工作机制。制定《X高校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X共青团校园舆情应急预案和紧急响应机制》《X高校共青团信息报告制度》等系列制度,不断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高校团学风险点梳理排查工作。大规模举办全省高校团委书记、负责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专职团干部、二级院系团委书记等培训班。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政治引领“最后一公里”尚未真正打通。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仍存在“有形无神”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倾向,思想政治引领并未有效贯穿于团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距离“入脑入心”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高校共青团改革落地落实力度不足。当前,全省绝大部分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已经执行,但是不少改革举措仍须落实落细,“上热下冷”“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依然存在,改革“红利”需要进一步释放。全省大部分高校校级团委干部配备还达不到改革要求,二级学院团委普遍没有配备专职团干部。有的高校学生规模接近X万人且是多校区办学,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要求校级团委最少要配备X名专职团干,实际上只有X名专职团干在岗。
(三)基层团组织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当前,高校团的基层建设对标党的建设差距较大,存在有效覆盖不足和软弱涣散等问题。高校学生团支部书记的存在感普遍不足。如何进一步夯实基层建设、激发基层活力,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有效覆盖和影响力,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当前亟需“补课”的关键内容。
(四)如何正确看待和有效管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面临挑战。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学生干部作风有待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舆情事件中“学生干部”概念的“泛化”“标签化”“污名化”导致优秀学生与学生组织离心离德,既不加入,也不支持,导致学生组织干部队伍和工作有退化的倾向。这些都成为当前高校团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有更多改革参与感和获得感,成为检验团学改革成效的一把衡量“标尺”。
(五)青年大学生骨干培养力度不足。当前,大学生骨干培养手段比较单一,培养模式比较僵化。不少高校开设的骨干培训班,主体课程是公文写作、政务礼仪、演讲口才等,培训体系不完整,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情况比较严重。学校层面往往缺乏成体系的团学骨干轮训计划和专项经费,类似团支部书记全员培训这样的基础工作都还没有做到,等等。这些距离为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引领。联合省教育工委着手制定《X》。进一步深化“X”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举办系列研讨班,开展团干讲党团课活动,充分发挥团干部领学和团组织带动作用。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引领,打好新形势下的网络阵地争夺战。联合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共同实施“青马工程”,突出其作为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作用。
(二)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工作,以良好工作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与相关厅局单位齐抓共管、信息互通,敏锐掌握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落实“全团抓学校”,做到正面引领和防范风险“双轮驱动”,聚焦团学工作四方面重要点领域,为维护高校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做好保障。要推动建立团学干部常态化培训及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培训提升素质、改进作风、防范风险。
(三)以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引导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高校共青团以及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继续狠抓“命脉工程”和“智慧团建”工作,扭转基层团支部薄弱、团组织的无力状况,让共青团的每个细胞活起来。持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争取高校党委的大力支持,落实团中央、教育部有关校级团干部编制数和二级学院最少配备1名专职团干等要求,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与省委教育工委密切合作,紧紧依靠高校党组织,按团中央、教育部要求协同做好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
(四)围绕“X”工作部署、X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引领青年大学生奋勇建功新时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推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力争扩大第二期“X计划”X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的实施规模,推进X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同频共振、互动融合。
第二篇:高校共青团如何推进青年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
关于高校共青团如何推进青年创新创业 的几点思考
自2009年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大量机会和平台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方式有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创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些工作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起到了一定效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开展上针对性不强,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后续跟踪不足
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各项工作,如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比赛,在各学校的比赛中,大学生积极参与,涌现了一批有创新、有创意的创业思路。然而这些优秀的想法在获奖之后并未获得相应支持和帮助,而不能实现,而实现的只是一些不带有创新性质的创业方式,比如小商店、咖啡馆、饭馆等。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形成了为比赛而比赛的心态,出现了为得奖,只求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的现象。这对于实现真正创业不能起到多大作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高校共青团过分重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对后续工作的忽视,导致创业无法开展。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
很多高校共青团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普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大多高校中,多数大学生仅知道有这项活动,但不知道具体内容。仍以创新创业比赛为例,大多数同学仅知道谁获了奖,但不知道获奖者获奖的具体内容。甚至一些创新创业成功的事例也不是广为人知,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创新创业热情。
三、缺乏有力的奖励和实质性的帮助机制
各高校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于优秀创新创业者奖励不足、缺乏实质性帮助的问题。在各种比赛或活动中,较为优秀的大学生也仅能获得少量奖金和奖学金加分等奖励,有的学生忙于创业而耽搁了一些课程,挂科而毕不了业。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是启动资金不足、缺乏办公场地等问题,这也是大多创新创业无法继续深入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奖励和帮助机制和力度无法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
想要推进青年创新创业,真正的帮助他们,首先得明白他们需要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正想创业,会面临哪些困难,资金、经验、技术、场地、人脉,甚至于一个好的团队。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帮扶措施,才是真正的帮助大学生创业。
(一)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基金扶持创业
利用校内外有利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充足、可靠、稳定的经费支持,一方面可以保证资金投入,鼓励其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也可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多出创新成果。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加创业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丰富创业课程的类型,就创业政策、创新能力、创业技巧、实践能力等方面,丰富学生创业知识。
(三)建立面向大学生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在校园开设展示平台,将大学生的科技成果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展示,刺激创业团队的形成。
(四)形成有力、完备的奖励和帮助制度
学校条件,实现奖励、资助多样化,如提供创业场地、为其寻求社会企业投资、帮助其贷款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后创业的问题。
(五)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与社会团体、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就行业内企业召开峰会等形式,带领相关创业团队多接触,帮助其积累人脉。
(六)增强后续跟踪服务与帮助工作
组织各项工作后,加强对优秀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技术咨询和资金支持,帮助其实现真正创业。此外,在大学生毕业后也应继续关注,并给与必要帮助,同时,可定期邀请创业成功青年回校与在校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七)加强宣传
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1、对于有优秀创新创业思路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同时提高其知名度,受到外界关注,获得更大的创业机会。
2、树立青年成功创新创业典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宣传方式应多样化,如网络、电视、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