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解读讲稿
2020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解读讲稿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对全党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读条例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规定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宣传条例》,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根本遵循。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宣传战线的同志必须认真条例要求和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学习:
一、《宣传工作条例》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需要新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精辟地概括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深刻认识,科学提炼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和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总书记反复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甚至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2、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围绕根本任务,才能找到立足点,这就是要坚持思想工作的“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人民在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中的必然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都不能变。
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新思想中蕴含的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必须坚持用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一致、众志成城地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其充分发挥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5、坚持文化自信,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厚重独立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践行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鼓舞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抵御一切“妖魔化”的攻击,实现永续发展、国运昌盛。
6、坚持做好宣传思想战线工作。对于宣传思想主阵地,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去5年多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下,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敢于亮剑、善于发声,破除了斗争态度上的“软”,巩固了阵地建设上的“实”,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呈现出开创性、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这些成绩和经验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二、学习《宣传工作条例》要明确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1、强信心必须举旗帜。信心来自真理的魅力,决定于理论的清醒和坚定。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促进学懂弄通做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动力。全民奋发进取的信心来源于优秀的文化滋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因为她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已凝结为新时代的文化成果。
2、聚民心必须正导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才能实现聚民心的光荣使命。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是宣传思想工作时刻不能偏离的方向,也是重要的历史经验。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复杂形势。作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身保持清醒和自信,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以激发全社会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己任,以聚民心为光荣。
3、暖人心必须接地气。宣传思想工作是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受众大多数是普通群众,身居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各种媒体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渠道。只有抱着暖人心的态度,才能把话说到受众的心里去。
4、筑同心必须抓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中心不动摇,上下同心则必胜。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不仅要让干部齐心,更要让群众同心。“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才能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学习《宣传工作条例》要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1、要举好旗帜。旗帜决定方向。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着力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提升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强化研讨,更好发挥理论武装的示范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学科建设,强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攻关,为深入推进宣传阐释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学术支撑。善于发掘和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花结果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经验,使深刻的理论显得生动鲜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理论武装,要特别重视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把科学理论的重要观点、理念及其内涵有机嵌入文艺创作,使人们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熏陶。
2、要聚好民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心民心鼓舞起来,精神饱满地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安宁的作用。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3、要育好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接续奋斗。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建生动有效的平台、载体和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法治建设等全过程各方面,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4、要兴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将深耕**文化沃土,着力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六大体系,深入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明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振兴等重点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聚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文化产业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把导向、强主体、出人才、出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5、要展好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推动对外宣传创新,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四、贯彻《宣传工作条例》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的战略任务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即党媒姓党。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2、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就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就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3、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就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就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4、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让意识形态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明确思想引领、汇聚强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6、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引领力。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7、做好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世界是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网络舆论是与传统媒体舆论相交织的新兴舆论,发展势头迅猛,影响不断扩大,对特定群体如年轻人的影响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舆论场舆论斗争尖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贯彻《宣传工作条例》要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1、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理想信念动摇,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理论的清醒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努力创新理论武装新途径,提高理论传播有效性,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解读讲稿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学习贯彻新《条例》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
——2019年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解读讲稿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对全党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读条例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规定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宣传条例》,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根本遵循。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宣传战线的同志必须认真条例要求和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学习:
一、《宣传工作条例》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需要新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精辟地概括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深刻认识,科学提炼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和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总书记反复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甚至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2、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围绕根本任务,才能找到立足点,这就是要坚持思想工作的“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人民在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中的必然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都不能变。
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新思想中蕴含的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必须坚持用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一致、众志成城地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其充分发挥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5、坚持文化自信,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厚重独立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践行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鼓舞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抵御一切“妖魔化”的攻击,实现永续发展、国运昌盛。
6、坚持做好宣传思想战线工作。对于宣传思想主阵地,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去5年多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下,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敢于亮剑、善于发声,破除了斗争态度上的“软”,巩固了阵地建设上的“实”,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呈现出开创性、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这些成绩和经验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二、学习《宣传工作条例》要明确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1、强信心必须举旗帜。信心来自真理的魅力,决定于理论的清醒和坚定。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促进学懂弄通做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动力。全民奋发进取的信心来源于优秀的文化滋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因为她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已凝结为新时代的文化成果。
2、聚民心必须正导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才能实现聚民心的光荣使命。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是宣传思想工作时刻不能偏离的方向,也是重要的历史经验。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复杂形势。作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身保持清醒和自信,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以激发全社会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己任,以聚民心为光荣。
3、暖人心必须接地气。宣传思想工作是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受众大多数是普通群众,身居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各种媒体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渠道。只有抱着暖人心的态度,才能把话说到受众的心里去。
4、筑同心必须抓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中心不动摇,上下同心则必胜。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不仅要让干部齐心,更要让群众同心。“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才能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学习《宣传工作条例》要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1、要举好旗帜。旗帜决定方向。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着力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提升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强化研讨,更好发挥理论武装的示范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学科建设,强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攻关,为深入推进宣传阐释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学术支撑。善于发掘和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花结果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经验,使深刻的理论显得生动鲜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理论武装,要特别重视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把科学理论的重要观点、理念及其内涵有机嵌入文艺创作,使人们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熏陶。
2、要聚好民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心民心鼓舞起来,精神饱满地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安宁的作用。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3、要育好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接续奋斗。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建生动有效的平台、载体和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法治建设等全过程各方面,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4、要兴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将深耕**文化沃土,着力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六大体系,深入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明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振兴等重点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聚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文化产业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把导向、强主体、出人才、出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5、要展好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推动对外宣传创新,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四、贯彻《宣传工作条例》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的战略任务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即党媒姓党。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2、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就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就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3、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就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就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4、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让意识形态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明确思想引领、汇聚强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6、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引领力。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7、做好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世界是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网络舆论是与传统媒体舆论相交织的新兴舆论,发展势头迅猛,影响不断扩大,对特定群体如年轻人的影响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舆论场舆论斗争尖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贯彻《宣传工作条例》要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1、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理想信念动摇,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理论的清醒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努力创新理论武装新途径,提高理论传播有效性,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2、培养时代新人,必须遵循育人规律。一是要立足“长”“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念头,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恒心,久久为功,抓长抓常。二是要注重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信息接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效果导向,创新育人的理念、手段、载体、途径,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上同向发力,取得实效。三是要把握关键时期。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做事做人的基本道理融入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培养时代新人,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涌现了无数先进模范,他们身上汇聚了感人的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建功立业。比如,湖北推荐的两位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和吴天祥,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隐姓埋名三十载,为国防建设奋斗终身,影响带动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默默付出、科技报国;吴天祥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湖北诞生了2万多个“吴天祥小组”,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为群众服务,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我们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以英雄榜样的高尚形象、感人事迹、精神力量去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
4、培养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好的社会风尚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熏陶人、感染人、引导人,起到成风化人的积极作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深化“五大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推进移风易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5、培养时代新人,就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将其作为行为准则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具体行动中;也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用奋斗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6、培养时代新人,要组织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既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也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还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为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积极影响。
六、贯彻《宣传工作条例》要做好文化文艺工作新要求
第一,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这些年,我国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但是有影响力、人们普遍认可的好作品还是不够,满足基层、农村的文艺产品供给依然不足。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就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第二,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人民喜爱的文艺精品,必须端正创作思想。现在,文艺创作中的不良思潮还有一定市场,有的否定党史国史军史,刻意解构经典、抹黑英雄;有的把严肃题材娱乐化,制造噱头、博取哄笑;有的信奉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文化垃圾招摇过市……抵制这些虚无历史、泛娱乐化、泛物质化的错误思潮,就要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第三,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改革是文艺繁荣、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解决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在文化事业方面,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在文化产业方面,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七、贯彻《宣传工作条例》新形势下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讲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就是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超过500万册,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从中央媒体开设英文客户端主动发声,到中国主流题材电影打入世界电影市场,曾经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一度处于“失语”状态,但凭借着精心的策划、创新的方式,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才获得今天的成绩,真正实现了把中国故事讲遍世界,把中国声音传遍全球。
2、讲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我们就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华文化扎根全球、造福人类的目标。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3、讲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是学习榜样。作为中国故事“第一讲解人”,习近平总书记以身示范,在诸多外交场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中华文化、阐释中国理念、传递中国友谊、展示天下情怀,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他由诗人岑参“长安城中百万家”,讲述唐宋时期中国城市文明曾经的辉煌,回顾古代中国的灿烂业绩,着眼近代中国的落后屈辱,分析当代中国的弯道超车,展现了总书记政治家的宏阔视野,让人真切体会“中国奇迹”的来之不易;他讲了三位中国华侨冒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的故事,阐述两国人民的情谊;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递中国外交的义利观;他讲“新狮子论”,巧妙反驳了“中国威胁论”……他讲亲身经历,也讲历史故事;他讲传统友谊,也讲最新进展……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经他娓娓道来,“具有令人震撼的思想力量、直抵人心的人格力量、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讲出了中国魅力,征服了世界的听众。
八、贯彻《宣传工作条例》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更要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遵守党章党规,严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反对。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要加大正风肃纪工作力度。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要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反弹回潮。要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用好“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强化日常监督执纪,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纠正,触犯纪律就立即严肃处理,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三要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增强“八种本领”的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建设。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四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各级各类传播渠道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使命呼唤担当,任务引领未来。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工作条例要求和精神,用宽肩膀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用真本领完成好党和人民的重托,再接再厉,永远奋斗,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好了,讲课结束,散会。
第三篇:2020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学习解读讲稿
2020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学习解读讲稿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
“四个必须”: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解读“四个必须”:自律源于自觉立根方能固本
《准则》开篇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道德修养。廉洁自律,难在“自律”,自律源于自觉,立根方能固本。要真正将廉洁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离不开“四个必须”。
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也是廉洁自律的根本。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我们党从七大开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只有坚持根本宗旨,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维护而不是损害人民利益,从而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和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铸炼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考验的重要保证。
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清正廉洁的基础。廉洁自律,内心的自我约束才是最管用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做到了这些,也就筑牢了廉洁自律的心理防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紧密结合。道德使人向善。“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真正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生活上一尘不染、作风上公道正派,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第一条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第二条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解读“四个坚持”:设置保持廉洁本色的道德标准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准则》改变了过去仅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提要求的做法,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紧扣如何保持廉洁本色,对全体党员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是全体党员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这是要求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共产党员,只有事事出于公心,克制自己的私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广大党员要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把“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作为一条底线来坚守。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是要求处理好“廉与腐”的关系。腐败是社会毒瘤。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全体党员都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清醒头脑,不取身外之物、不贪不义之财,不为物欲所累、不做出格之事。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是要求处理好“俭与奢”的关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对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奢侈浪费不仅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销蚀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同样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广大党员在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勤俭办一切事情。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这是要求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贡献,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装着人民,心中装着党的事业,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共产党员只有做到先吃苦、后享乐,肯吃苦、多奉献,群众才会信任你、跟着你。如果共产党员见困难就让,见便宜就上,长此以往,终将被群众所抛弃。
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勤俭节约、甘于奉献这“四个坚持”为全体党员设置了保持廉洁本色的道德标准,为共产党员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严格自律提供了一个具体、清晰的法规依据和执行标准。全体党员要不断进行对照,提高自律意识,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打下牢固基础。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第五条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第六条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解读“四个自觉”:让关键少数发挥表率作用
《准则》在对党员作出廉洁自律规范的同时,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围绕从政、用权、修身、齐家四个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好《准则》,身体力行,模范践行,严格自律正己,大胆履责正人,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从政的表率,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廉洁从政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就是要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廉洁从政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严于律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工作。通过不断地强化内心自觉,把廉洁从政、公仆意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决树牢。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用权的表率,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廉洁用权,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居贫而志不移,处乐而欲不纵,牢牢守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清风正气。用权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和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修身的表率,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修身具体到廉洁修身,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重人格,重品行,作风正派,洁身自好,择善而交。要经常反躬自省,见贤思齐,谨言慎行,防微杜渐,知足常乐,力戒浮躁。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齐家的表率,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它当作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工具。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严格教育和约束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第四篇:2020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解读讲稿
2020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学习解读讲稿
一、《宣传工作条例》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需要新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精辟地概括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深刻认识,科学提炼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和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总书记反复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甚至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2、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围绕根本任务,才能找到立足点,这就是要坚持思想工作的“两个巩固”,即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人民在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中的必然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都不能变。
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新思想中蕴含的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必须坚持用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一致、众志成城地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其充分发挥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5、坚持文化自信,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厚重独立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践行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鼓舞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抵御一切“妖魔化”的攻击,实现永续发展、国运昌盛。
6、坚持做好宣传思想战线工作。对于宣传思想主阵地,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去5年多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下,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敢于亮剑、善于发声,破除了斗争态度上的“软”,巩固了阵地建设上的“实”,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呈现出开创性、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这些成绩和经验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二、学习《宣传工作条例》要明确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1、强信心必须举旗帜。信心来自真理的魅力,决定于理论的清醒和坚定。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促进学懂弄通做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动力。全民奋发进取的信心来源于优秀的文化滋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因为她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已凝结为新时代的文化成果。
2、聚民心必须正导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才能实现聚民心的光荣使命。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是宣传思想工作时刻不能偏离的方向,也是重要的历史经验。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复杂形势。作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身保持清醒和自信,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以激发全社会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己任,以聚民心为光荣。
3、暖人心必须接地气。宣传思想工作是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受众大多数是普通群众,身居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各种媒体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渠道。只有抱着暖人心的态度,才能把话说到受众的心里去。
4、筑同心必须抓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中心不动摇,上下同心则必胜。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不仅要让干部齐心,更要让群众同心。“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才能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学习《宣传工作条例》要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1、要举好旗帜。旗帜决定方向。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着力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提升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强化研讨,更好发挥理论武装的示范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学科建设,强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攻关,为深入推进宣传阐释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学术支撑。善于发掘和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花结果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经验,使深刻的理论显得生动鲜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理论武装,要特别重视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把科学理论的重要观点、理念及其内涵有机嵌入文艺创作,使人们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熏陶。
2、要聚好民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心民心鼓舞起来,精神饱满地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安宁的作用。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3、要育好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接续奋斗。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建生动有效的平台、载体和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法治建设等全过程各方面,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4、要兴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将深耕**文化沃土,着力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六大体系,深入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明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振兴等重点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聚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文化产业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把导向、强主体、出人才、出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5、要展好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推动对外宣传创新,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四、贯彻《宣传工作条例》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的战略任务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即党媒姓党。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2、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就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就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3、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就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就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4、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让意识形态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明确思想引领、汇聚强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6、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引领力。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7、做好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世界是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网络舆论是与传统媒体舆论相交织的新兴舆论,发展势头迅猛,影响不断扩大,对特定群体如年轻人的影响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舆论场舆论斗争尖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贯彻《宣传工作条例》要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1、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理想信念动摇,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理论的清醒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努力创新理论武装新途径,提高理论传播有效性,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讲稿)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通过、颁布和生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的一个重要措施。《条例》一共是13条,有1700多个字,从2016年7月8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党内法规条例中有关问责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中央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条例和规定,这些条例和规定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规范固定了下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依据。《条例》是规范问责工作的,而问责工作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责工作、问责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全面从严治党能否有效推进并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明确各级党的组织、纪委组织,以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要求、履职等。假如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履职,不能尽责,甚至失职失责的话,全面从严治党就难以保证。所以《条例》的实施是全面从严治党走向制度化、进一步获得有效保障的重要措施。
围绕“如何认识、学习、贯彻、执行《条例》”这个主题,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第二,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主要内容、结构进行一 下梳理和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和把握《条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主题,总书记提出了六个字,就是全面从严治党。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党的建设翻开新的一页。为什么说十八大以后的这三年多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时期?就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主轴、主干,大规模开展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顾名思义,就是要完善从严治党的方方面面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之后,特别突出的一个思路和理念就是强化责任制。这三年多来,在强化管党、治党的责任制方面,我们党已经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机制、新举措和新制度,这就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强化责任追究。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一些制度设计、一些新的机制,反映的就是责任制的内容。那些履职尽责不到位,甚至导致了相反后果的人,就要被追究责任。那么,都有哪些制度提出了有关责任制的内容?
在强化管党治党方面,十八大之后出台了“两个责任”的制度结构,这就是新机制、新举措。
“两个责任”指的是在管党治党方面,党组织、党委要承担主体责任,纪委要履行监督责任。这种制度安排弥补和扭转了过去党委和纪委在管党治党的责任上职责不清、边界不明的短板和缺陷。抽象来说,党委和纪委都有分工和定位,但是多年以来,在责任上一直存在着职责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涉及管党治党的责任,一碰到严肃党纪问题,党委和纪委之间就会出现互相推诿,甚至扯皮的现象。习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指出,党委不能把什么事情,尤其是党风廉政都推给纪委,党委书记不能当“甩手掌柜”。这就是针对一些人不能履职尽责而说的。而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一旦出现党规党纪被践踏、被破坏的现象,追责就会受到局限。现在,管党治党出现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就是责任不清。责任不清就会导致无法问责,无法追责。
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思路,就是要突出责任制的定位,突出对于因为履职尽责不到位,甚至失责失职而引发严重后果的责任追究。十八大以来,在管党治党的新阶段、新形势下,问责制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问责制度还具有倒逼机制、约束机制的特定作用。所以,在管党治党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问责制度,完善措施、完善程序、健全问责规范就成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当务之急。
那么,该怎么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要完善规范体系,修订制定相关规范成为必然选择。从党内法规的角度看,《条例》是制定不是修订。因为过去我们有一些关于问责的规定,但是严格地说,都是针对某一方的。比如,200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针对的就是政务 责任,而严格来说,政务责任就是法治的问题。所以2016年6月28日通过的《条例》,是一个制度的创新。
过去的一些问责规定,并没有构建起完整的体系结构,内容上也是零零散散的,各种规定规章不集中,主题也不突出。这次颁布的《条例》就是以管党治党为主题,就是要追究在管党治党过程中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探索和创新。这一次规范的明确,为我们在实践中开展、推进党内管党治党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条例》的生效和实施就是管党治党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从整个大背景、从《条例》的政治功能,以及它对于管党治党的整体作用上来认识其重要性。
(二)《条例》的生效实施对解决宽松软问题有独到的作用 首先来看,党的建设要靠全面从严治党来推进这个重大工程,也就是说,党的建设工程的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
那么,全面从严治党锁定的问题是什么?从现象上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解决、纠正、防范宽松软的问题。总书记在2013年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我们在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着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弊端,就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三个字——宽松软。
宽松软是怎么造成的?管党治党宽松软是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后果。那么,既有后果,就有前因。本来党纪党规要严明严肃,结果在实践中从“宽”了,甚至有时候我们叫“宽的没边了”,这实际上就把党规党纪的标准和约束给肢解了,这是“宽”。我们本来要 在实践中严格按照党规党纪执行党的纪律,但实际上却常变得松松垮垮,对于文字的规定也落实不了,这是“松”。那么“软”是什么?大家知道,纪律、法规都要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什么叫强度和硬度呢?就是要有权威、执行力,要展示力量,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管党治党中出现的“软”,就是指党的纪律、法规丧失了应有的硬度和强度,而变成松紧带,想长就长、想短就短,任人选择性地执行。
宽松软是如何形成的?可以说,形成宽松软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该负责、应该发挥党纪党规作用的组织没有发挥作用,领导干部更是失职。也就是说,一些领导干部在碰到问题时,不能坚持原则和纪律标准,失职失责,这样即使文字规定再严再细,一旦有人“放水”,这些规定在实践中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规定就等于零。这就是宽松软。这样问题的关键就找到了,就是组织和人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尽责。那么,如何能让组织和人尽责呢?就是要确立和完善追责机制,也就是问责制。如果没有问责制对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发挥作用,没有问责制这样强硬的手段,党纪党规就会变得宽松软。
《条例》对问责的方方面面和重要事项作了规定,成为我们问责工作的依据,并在现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一些机构、单位中领导干部在坚持党的规范规则中“放水”的问题。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坚持原则、坚持党规党纪,从而失职失责,这就是违纪;对失职失责所引发的严重后果要进行追责,这就是问责。通过这样一种倒逼机制,通过这种问责的约束、督促,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震慑,去督促我们党的各级机构、党委、纪委以及党的工作部门领导真正担起责任,履职尽责,按照党规党纪来执行和落实,这就是问责的独到作用,是问责制对于消除和防范宽松软等后果的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说第二个方面就是要看到《条例》的生效和实施是在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宽松软的问题,使宽松软变成严紧硬。硬就是硬度,党规党纪没有硬度不行。而由宽松软转为严紧硬的重要的转化机制和保障机制就是问责制。所以《条例》就是建立和完善问责制的,这个作用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有问责制还是没有问责制对于党规党纪的落实,对于消除宽松软、实现严紧硬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问责制的作用。以上是第二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三)《条例》的生效实施促进了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的进程 这个作用的核心讲的就是管党治党是一个制度化不断增强的过程。首先,管党治党本身就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要讲规矩、讲条例、有章法,严格按照党章党规来推进落实。同时,通过制度化进程来落实管党治党,本身又形成了整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和底托。什么叫工程?工程就是有结构、有基础、有主干。而没有基础、主干、预期、规范的,就不能叫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就是系统的,就是一种制度实践。那么,既然党的建设就是伟大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从严治党也是一个制度化的实践活动。
既然我们承认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制度化实践活动,是不是就要提高这个活动本身规范化水平?也就是说,管党治党做了什么事,要 有依据,依据是什么?就是党规。管党治党要有遵从,遵从是什么?就是党纪。不能张三一套、李四一套,这样就是非制度化,党规党法不能形成体系,不能按照一个整体体系结构发挥作用,就很可能使得管党治党沦为人治的,或者是被一些偶然因素支配的一种活动,而这明显不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大规模推进,其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总书记提出的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严格地说就是所有管党治党的活动都要有规范、有章法、有程序,这样才能保证管党治党获得成果,并使成果得以巩固,使好的经验、做法能够不断地在制度化进程中加以复制。我们知道制度的意思,制度化就是不论干事的是谁,干事的章法是一定的,就是有规则、有程序。也就是说,在干事的方式方法、规则方面,有超越人的个性化的东西规范、约束整个干事的进程,这就是制度。
制度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可以把好的东西按规则固定下来。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在做事过程中,好的做事方法、方式不会因为是否更换做事的人而改变,这就是因为制度规定是固定的。所以说,好的制度化的意义就是能够不断复制好的成果、好的作风,这也是制度和人治的不同。人治是一旦换了做事的人,做事的做法也就改变了。而法治和制度化的意义则在于即使换了做事的人,好的做事方法也不会改变。我们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按规矩来,党的建设也要讲规矩。规矩,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和纪律就是规矩。所以,组织可以换人,但是按制度办的规矩不能变。
二是制度化的意义就是建立合作者之间的预期。现代的大规模的团队活动,不一定都是在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熟人之间进行,大多是生人之间的合作,生人之间怎么实现合作?就是要建立预期。预期从哪儿来?人也是会变的,这个岗位今天是张三,明天是李四,但制度可以带来预期,各种各样的操作都是按照流程做的,我知道跟我合作的这些人也会这么做,这不就是提高了相互合作的预期吗?党的建设就是制度化的进程,我们按照纪律,按照规矩,精诚合作,共同团结,提高正能量,整合汇聚更大的管党治党工程。既然是工程,既然要强化合作,那就有制度化的问题。制度化从哪儿来?从党规党纪来,首先是党章,其次是党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从严得有依据、有规范来指导、约束。所以,从2013年开始,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我们高度重视党规党纪的修订和完善,按照十八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理念,不断完善填补制度空白。
在问责制上,《条例》不就是对问责制度空白的填补吗?过去,我们的问责散见于一些规定。严格地说,完整的党内问责的一般法意义上的法规一直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党中央通过的生效实施的《条例》就是制度创新,是增强管党治党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按照《条例》规定,问责程序,谁来问责,问谁的责,在什么情况下启动发生问责„„一条一条都有清楚的规定,为复杂的问责工作提供制度化的依据,提供制度化的模板。讲到这儿我们必须说,在十八大之前,党内法规中有一些有问责的、追责的、责任制的规定。比如,2009年6月30日中央发布《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再有2010年11月份中央通过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等,都是广义上的关于责任制的党内法规。但是我们刚才也提到,这些法规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不能够满足和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问责制的要求。
为什么不能满足?第一,相对分散。问责法规分散,不集中。一分散就带来一个致命的弱点,法规之间有一些不必要的差异、表述,给执行也带来一定困扰。第二,主题不集中。我们原来有问责、追责的规定,但主题都没有放在管党治党上,重点不突出。管党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工程核心,所以问责制应该紧紧锁定管党治党的核心。第三,我们过去涉及的追责、问责的规定有一个共性的弱点——纪法不分。党的建设主题为什么不突出?就是因为纪法不分。好多党纪的内容就是照搬了法律,而且还冲淡了主题。管党治党的好多问题,严格地说,不是国家法律。比如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到的党委承担主体责任,纪委在管党治党上承担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制度体制机制,这是法律问题吗?不是。这是党的问题,必须在党纪里面加以突出,加以保障,相关制度加以延伸,然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法律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党委的责任制是要靠党章和党纪来解决了,而不是靠法律。可是,我们过去纪法不分。法律讲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职能工作,不履行职能工作要承担什么责任,这 不是管党治党的问题,这是把执政治国的问题放到党纪里面来解决。纪法不分,疙疙瘩瘩,关系极为不顺。党纪党规本来应该突出的问题被淹没了,而党规解决不了的属于法治的问题又放到党规里,这就是纪法不分的弊端。所以,党的十八之后,总书记提得非常清楚,第一就是纪法分开,要由过去的纪在法中变为纪法分割,党纪就是管党建的事,这个主题、主业不能丢。然后,总书记讲的是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这都是正确地处理党纪和国法关系。我们在问责制上也是这个问题。首先纪法分开,这必然要求制定独立的完整的党内的《条例》,作为所有问责工作的一个基准,我们过去没有,所以要赶紧制定。另外,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这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不能照搬法律内容。所以,我们看这一次《条例》突出的主题,就是从严治党、管党治党的责任制,而这正是我们刚刚讲的党的主业,是管党治党的准确定位。这体现了纪在法前,管党治党要靠党章党纪,要在法律前面,它的要求、标准自然比法律高。
所以,《条例》这一项重要法规生效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管党治党,尤其是问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这个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和把握《条例》的重大意义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主要内容
我们对《条例》的主干结构、重点内容作一些梳理和分析。《条例》的篇幅不长,一共13条,1700 多个字,但内容极其精炼,结构科学合理。《条例》整体结构非常清晰,从一开始问责依据、目的,到后面问责决定的作出、执行、效力,逻辑关系非常清晰。按照基本结构,我们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七大方面的重点内容。下面按顺序来分别谈一谈。
(一)问责的目的和依据
《条例》规范的是问责工作,问责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言简意赅,非常清晰。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目的。我们前面也提到问责工作就是为从严治党服务的,问责是从严治党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从严治党。同时这又是一个规定和规范,是来规范人的动作的。从严问责工作一招一式、先后顺序、办事步骤怎么安排,这就叫规范。规范后就能加强作用。所以整个《条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和强化。
作为党规就要有依据。《条例》的依据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因为《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的根本大法。《条例》作为党内一项重要法规,它的立法依据、法源就来自于党章。这是第一个重点问题,言简意赅,文字不多,但目标锁定非常突出,就是“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二)问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的原则
《条例》的第二项重点内容是指导思想和必须在问责工作中坚持的原则。简单的讲,就是指导思想和原则,分别在《条例》的第二条、第三条中加以表述。首先,《条例》确定的党的问责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问责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这里面的重点和亮点是什么?总书记提到的党的问责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他特别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简单来说,有权就要担责,失责就要问责,问责就一定要从严。只有这样,权力才能为党的宗旨服务,才能为党的领导干部所用,但如果把权力看作荣誉、资本,那就大错特错。权力就是责任,就是肩负的重任,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应该履职尽责,这是掌握权力的人的本职本分,但假若履职尽责不到位,手中有权却没有成为履行自己法定职责的工具,而是干了别的事情,失职失责,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那就必定要问责追究。这是党的问责工作指导思想中的一个重点,逻辑关系非常清晰。
在“问责”一词中,“问”指的是追、追究,问责、问罪就是追究责任、追究罪责。“责”指的是什么?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在职责、职务上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责任。比如,按照党规党法国法要求,在岗位职务上应该做的事情,我都模范地做到了,这叫履行了责任。另一方面,在岗位职务上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履职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使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受损。而当事人就要承担相应 的责任,就要承担对他不利的后果,轻则受到纪律处分、组织审查,重则接受法庭审判。这就是失责必追究,也就是对失责之人必须追究他的责任,让他承担不利后果,这样才有章法、才是制度。这是问责是约束、问责是督促、问责是倒逼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总书记强调的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含义和意义之所在。
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有哪些?《条例》第三条规定了四项原则,也就是党的问责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原则。这四项原则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党的问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原则是对某一个方面工作规律和经验的总结,并由总结转化成为一种规则,也就是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守的要素。人们按照原则办事,根本上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原则的意义。
四项原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党的问责工作应该遵循哪些规律,把握哪些特点。第一项原则,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党的问责工作必须依据事实,按照党规党纪规定启动。简单来讲,在对失职失责之事问责之前,首先,要把事情弄清楚,取得确凿证据。这就是实事求是,必须要有事实。其次,要依据党规党纪这把尺子来判定事实如何定性,这就是依规依纪。所以,第一项原则实际上强调的是我们根据什么、依据什么来实施问责。
第二项原则,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失责必问,也就是总书记提到的失责必追究。问责必严,问责是指要根据党章党规党纪来追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严明、严肃、严谨的定位和立场。所以,第二项原则实际上强调的是我们要以什么态度来定位问 责工作。
第三项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问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条例》是为什么服务的?大的方面是管党治党,具体来讲是治病救人。我们知道,问责,包括纪律处分都是手段。那么,要通过这些手段起什么作用呢?干了不该干的事,或者履责、尽责不到位引发严重后果,就得承担责任。这是惩前。毖后就是要对当事人和其他人有教育、警醒作用,吸取教训,以后不能再犯。这就是惩前毖后,打击和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犯了错误的、被追究的人就是病人,那么,组织、群众、领导就要给他治病,使他恢复健康。这就清晰地回答了问责是手段还是目的的问题,不能把惩罚、追究责任甚至处理什么人当作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
第四项原则,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问责工作如何组织、如何协调、如何发挥整个体系和结构的作用?《条例》提出,要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首先,问责工作不是一层一级的,必须分级负责。上级不要把责任推给下级,下级也不要往上推,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责任,推也推不出去。同时,还要层层落实。每个层级都有一份责任,都要有担当,要落实。问责工作是一个体系,中间哪个层级断裂了,不落实、不执行,就会使问责工作千疮百孔。所以,任何责任和纪律处分都要有组织体系作依托,通过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来保障。
(三)问责的主体和对象
主要体现在《条例》的第四条。问责就是追究责任,就涉及谁问、问谁、问什么、怎么问这些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构建。那 么,问责的主体、对象就涉及谁问、问谁两个要素。
《条例》第四条规定,党的问责工作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这就清晰了问责主体,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来问责。我们知道,干部有管理权限,职责职能也分级、分业、分部门。因此,从中共中央开始,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来问责。广义上,这句话也讲到了问什么和为什么问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党规党纪的完善和制定,核心是管党治党。也就是说,《条例》并不追究在施政过程中的问题,而是追究管党治党过程中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其中,党委(党组)及主要领导部门负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负监督责任,分管领导负领导责任。
那么,问责的对象是谁?《条例》也作了清晰的规定,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这里主要是讲党的主体责任,尤其是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除了党委(党组)之外,还有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二是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承担监督责任,重点是主要负责人。
我为什么一再说《条例》是制度创新?因为这个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制度规则、标准和要求上。从《条例》确定的问责对象来讲,问责对象的重点是主要领导人、主要负责人。履行管党治党的责任不到位引发严重后果,主要负责人第一个担责,失责必追究。这一点在《条例》里讲得非常清楚,不容置疑。
(四)问责的责任划分
责任划分是《条例》第五条讲的。为什么要专门有一条讲责任划分?这就涉及如何问责的问题。问责的前提是责任明晰。责任不清,追究谁?必须分清楚哪个单位、哪级组织、哪个人是什么责任,这是问责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
所以,“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这三句话实际上确定了责任的三类划分。也就是说,按照《条例》规定,责任划分的第一类是全面领导责任,这主要是指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的责任划分。所以,既然是全面领导责任履职不到位,甚至引发严重后果,那是不是追究承担最重的追责责任呢?当然是。
第二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由谁承担?由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就是书记。另外,这一项工作,就是最后出了事,也有分管领导,这个分管班子的领导成员也要承担责任。所以追究下来,除了前面所说的全面责任之外,其次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分管的班子成员的责任,谁也跑不了,这就是责任划分的意义。
第三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这就是说,尽管你不是直接分管,但是你参与了决策和工作,你也提出了意见,贡献了力量,在决策、工作中也有合作,一旦最后出事了,要问责,主要领导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要受到追究,你也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叫做重要领导责任。
责任分清以后,就为问责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明确了问责方向。所以说,分清责任至关重要。
(五)问责情形
《条例》规定了六个方面的问责情形,就是六项事由。出现这六种情况就会启动对某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问责,这叫问责情形。问责情形可以简单概括为六大方面。
第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和地位在这个部门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还引发严重后果,当事人是有责任的,党委是有责任的。本来党应该发挥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结果没有发挥出来,甚至由于一些错误的决策而引发了相反的后果,这不应该有人承担责任吗?引发这种不良后果属于什么?党的弱化。由于党没有发挥坚强的正确的领导作用而引发的追责。
第二,党的建设缺失。这更是典型的管党治党不严。为什么?党的建设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几大方面,结果主要负责的党组织对这些工作不抓、不热情、不积极,无精打采,结果引发党组织建设“滑坡”,甚至出现一些严重后果,就得有人被追责,这是党建自身出的问题。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个“新”在党的建设方面以从严治党为轴心,出台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措施。各级党委理应落实、执行中央的安排,结果由于落实不力、从严治党不力,引发严重后果。
第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发挥党的纪律在管党治党中的作用。从严治党弊端的出现就是出现了“宽松软”,“宽松软”是怎么出现的?就是因为党的纪律由“高压线”变成了“稻草人”,变成了“面团”,激励不管作用了。所以,在问责情形中肯定有纪律。由于维护纪律不力,导致纪律滑坡、纪律被破坏,纪律丧失了严肃的权威性,那不就是“宽松软”吗?无边无沿,最后都成“猴皮筋”了,谁也约束不了,那不就形同虚设吗?所以就得有人担责。
第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不坚决、不扎实。尤其严重的是,这个地方、这个部门发生了严重的腐败案件,如此一来,不应该有人承担责任吗?
第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六个方面的问责情形都是根据管党治党的几大事项,而这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各自的重心。
第一个方面是党的领导弱化。具体表现为,比如在处理本地区、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这就是领导不力、领导弱化。第二个方面是党的建设缺失。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方面滑坡,没人管了,放任了,导致什么呢?比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这就是作风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突出,但党内群众反应问题强烈,损害党的形象,这能说党的建设过关吗?不达标、不合适,损害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执 政地位,这就要有人承担责任、被追究责任。第三个方面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党紧扣现实。比如,主体责任监督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宽松软”。“宽松软”从哪儿来?就是责任不到位,没有人管,都放开、放水,结果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也不管,也不查处,也不整改,这等于做“甩手掌柜”。这能叫从严治党吗?这叫“宽松软”。第四个方面是维护党的纪律。主要集中在党的纪律是否严格落实,党的纪律应该是严明严肃的。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纪律一共分为六大方面。所以维护党的纪律主要就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方面是否存在履职不到位、失职失责的情况。比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党内一些地方搞拉帮结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不应该有人承担责任吗?第五个方面,推进党风廉政方面的工作建设不坚决、不扎实。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管辖的范围内,歪风邪气压不下去,而且还出现泛滥蔓延的情况。要追究责任的话,第一个责任就是领导责任。歪风邪气,甚至由此引发的腐败蔓延、腐败之风泛滥怎么压下去?这就得追责。第六个方面是《条例》规定的六个方面会产生引发问责的情形和事由。这六个方面都集中在一个什么问题上?一个共性——管党治党。党内问责的一个主题就是管党治党。
六)问责方式
《条例》的第六个重点问题是问责方式。前面讲,问责是有对象的,是有事由的,是有情形的,发生了什么样的事被问责了?确定以后,该有人承担责任了,该有人为此承担不利后果了,那么要采取什 么措施?什么形式?这就是问责方式。《条例》规定了两大类问责方式。为什么规定两大类?这就又回到前面讲的问责对象的问题。
问责对象从构成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组织,一类是个人,也就是领导干部。所以,对组织的问责手段和对人的问责手段是有区别的。
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第二种,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我们知道,通报会对某些人的声誉形成负面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追究责任。通报就是直接批评。第三种,改组。对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应当予以改组。这是对党组织的三种追责措施。
对领导干部的追责措施是四种。一是通报。一般来说是履职不力,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二是诫勉。对什么人呢?就是失职失责,情节不是特别严重的较轻的,对这样的干部通过谈话或者是书面方式进行诫勉谈话,或者是诫勉书面通知。三是组织调整。这相对来讲,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的、承担比较重的责任的不适宜,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这就是组织措施了,这就相对来讲比较重,降职降级、免职。四是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是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纪律处分到底是警告,还是严重警告,还是留党察看等等,这就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来办了。
所以我们看对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一个是三种,一个是四种,一共是七种。这七种追责方式和追责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比如说对有的人既要给予纪律处分,也可以通报、诫勉,都可以。有的组织可能要改组,但是个人呢?也要追责,这就叫合并式。这是《条例》的第六个重点问题。
(七)问责的决定和执行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前面谈的整个问责第四个方面要素是“如何问责”。“如何问责”就是措施。第七个重点讲的是什么?问责的决定、执行,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这怎么确定?这很重要。这是能够真正把问责工作落实下来、发生效力的真正保证,没有这些要素的保证,你光说处理张三李四,最后都没有约束,什么时候处理?多长时间执行完呢?没有这些要求,那不等于还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所以第八、九、十条就是关于问责的决定和执行的。
首先,问责的决定,这是第八条。问责决定应当由党中央或者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党中央和有管理权限的,就是我们前面谈的,按照干部和职能权限,也就是我们党内是有管人和管事的权限划分分工的。既然是管人管事有权限划分的,那问责呢?就是要根据管人管事的权限划分来确定问责的主体。比如说既管人又管事,当然是由这一级组织来做了。其中对党的领导干部、纪委纪检组,党的工作部门有权采取通报、诫勉方式进行问责。提出组织调整或者是组织处理的建议,而采取纪律处分的问责,要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就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比如重要的党内法规就是纪律处分条例,按照权限,这里权限又是讲到了管人和管事,这几个方面 的权限划分分工来执行,这是关于决定。
问责决定之后就要执行。所以《条例》第九条就谈问责作出决定后,应当及时被问责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及时,就是不能议而不决,但也不能决而不行。怎么行?也就是作出决定之后,应当及时,不一定是立即,但是在最快时间,你得向问责的党组织或者是领导干部,及其所在的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得公开宣布。既然定了,就赶紧把这个信息公布。而有关问责情况,就问责相关情况应当向组织部门通报,组织部门应当将问责决定材料归入被问责领导干部个人档案,要归档。这写得很具体。问责的情况,这个决定对谁,因为什么事,这个文件放入当事人档案,并报上一级部门备案,涉及组织调整或者是组织处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相应手续,这时间也提出来,就涉及组织调整、组织处理的,多长时间办完?1个月。这个规定很重要。这就是任何规定,如果没有期限,我可以极端地讲,等于没有规定。为什么?我没说不执行,我随时可以执行,当然也可以不执行,这就是没有期限规定的。所以《条例》讲了一个1个月内,如果在1个月内,组织调整干部还在原单位呆着,可以视为正在过程中。如果过了1个月,应该调整的干部还在原岗位上呆着,应该组织处理的干部没有处理,对不起违规了,这个地方又会引发有权力做这个事的干部和组织,你要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1个月内,你过了1个月不做,这个手续没有办理完毕,就是属于违反《条例》规定。
所以我们看时间的期限和限定,就良好地保障了问责的措施决定 的执行,这就是执行,这有可能落实。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作出书面检讨。也就是说在第九条里写得非常清楚,要做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是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要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采取组织调整或者是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方式问责的,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所以第九条最后这几句规定了问责也需要监督,曝光,作了决定,决定要执行的,该不该曝光呢?也就是该不该向社会公开呢?这里讲的非常清楚,要健全典型问责问题的通报曝光制度,要向社会公开。因为我们这里谈的问责,是党内监督的一部分,这样就和社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党员监督有机结合,这无形当中就加大增强了监督力量,有利于问责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是这一条的意义。
《条例》第十条规定是问责多长时间有效,讲得非常清楚,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这句话非常到位。因为我们知道,真正启动问责的时候,那个当事人、责任人不一定在原单位或者是原岗位了,没准儿提拔了,调岗了,甚至退休了。但是按照这一条终身问责,也就是不管你去了哪儿,哪怕退休回家了,那也得严肃追责,这就把终身问责制度落实下来。而不会就人说我已经退休了,我调走了,我对以前的事我也不承担责任,你们找别人去吧。能发生这个吗?不能发生。找的就是你的当事人,你调走了,退休了,都要问责。这样就把一个严肃的、严谨的、严明的党内监督和纪律工作真正落实下来,因为问责就是监督纪律真正要落实下来。我们要谈《条例》的重点内容,就是我们刚才梳理的七大方面。那么中央为了有效贯彻和执行《条例》,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要密切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要言出纪随,抓住典型问题,勇于铁面问责,发挥震慑警示效应,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而且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也要时时对《条例》施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条例》各项落到实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