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
这个故事情节诙谐、有趣,适合中班下学期幼儿阅读,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有的孩子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在语言上得到迅速发展。
图画书以孩子和爸爸妈妈互换角色,也让幼儿通过与大人的角色互换,真正了解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由于自己的调皮给爸爸妈妈制造了那么多的麻烦,进一步体验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孩子们的眼里,爸爸妈妈的工作永远是有趣的、好玩的、让他们向往的,而不能想象如果自己真正的去做爸爸妈妈的工作,那又会发生怎样尴尬的事情。图画书《对换节》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孩子们通过阅读,真正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体验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本次活动本想让幼儿边看绘本,边与幼儿一起进行阅读绘本,但一想到幼儿人数太多,绘本一到幼儿手中,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绘本吸引,因此将绘本制成了课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大家一起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绘本阅读。活动一开始通过理解什么是对换节,再让幼儿对与爸爸妈妈交换角色产生兴趣,爸爸妈妈在幼儿园过的很快乐,玩着玩着都忘了年龄,可孩子在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换上爸爸妈妈的角色后却过的非常的糟糕,激起了幼儿想要阅读的兴趣。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2
因为有你,一路才不孤单
因为有你,一路精彩无限
因为有你——
回忆成长的岁月,是反思一路伴我走来,以前总是在每天的教学活动设计间夹杂几句不成文的语录分析,只要几句我还时常觉得很有灵感,当然也会偶尔写上几篇教育笔记《他是小老师》等,这也许就是我早些时候的反思。慢慢地我也会时而向教育刊物投稿,但是总是遥无音信,随之就是失落感的到来。反而使我对写反思很不喜欢,觉得很苦恼。反思有什么好的,只会增加烦恼。
自从踏入朝阳幼儿园大门起,我被大家引领在教育研究,教育反思这条幸福的路上。坚持与责任让我继续参与研究和反思,这不仅仅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我的教育技能,让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反思,获得了专业成长,而且还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真正体验到了研究的.幸福和快乐。我开始改变观点把反思笔记当作我随行的伙伴,关心和爱护他。我获益匪浅呀!
现在我将原来的每日反思提高质量改为每周反思,以成篇成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写反思笔记时注意快、准、很。所谓快就是适时适宜地记录幼儿的情况,准就是记录精彩的内容,所谓很就是采用有力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每周的效果分析最适宜做反思随笔,因为每天幼儿之间会发生许多有意义和值得一谈的事情,如果能及时抓住和搜集他们瞬间发生的事情,做考虑和反思,会是很有价值的,拿来做教学研究也不失为好的材料。为了写好每周反思笔记,有东西写,每天我都注意幼儿的表情和动作,观察幼儿间的交往,使我增加了与他们的沟通了解的机会。
因为有你——
我与幼儿的感情更浓了。
除了每周效果分析以外,还有一些反思笔记如个别儿童观察,课题实施记录等,这些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阶段性,遇到的问题更多,这时我会和我的搭班老师共同商讨,直到把问题弄懂为止。这样工作中闲聊就少了,我们而且还会一同学习和钻研,共同影响。
因为有你——
我与搭班老师的友谊更深了。
反思笔记不是事情的简单记录,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因此我会查阅有关的《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书籍,把我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我感到很开心自学考试学到的知识也能在这里发挥作用。但是有时也会为了写好一篇好的反思,一下子便被掏空,所以我觉得我还要不断地充电,提高理论水平,使以后写起反思文章会更加得心应手。
因为有你——
我与书籍的关系更近了。
随着自己在教育岗位上的不断学习和磨练,那些在直觉中模糊的想法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更多理性的分析,生活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很快我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处理,理论来解释,这一路走来是反思的相伴。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自觉地运用反思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使自己和孩子都在研究得到愉快的发展。
反思,因为有你——
让我们的劳动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让我们的劳动更加有乐趣。
我们需要你。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3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4
本次活动,围绕着“大桌子”这一内容展开故事。活动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采用分段欣赏故事的方式,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大桌子及故事发生的地点---餐厅,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兔子一家。幼儿在欣赏故事中带着问题与想象,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角色的心理。第二环节,情感迁移,孩子们通过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做什么可以让家里的老人幸福,使他们在共同讨论交流中,了解表达敬爱老人的方式。使教学真正回到幼儿的生活。第三环节,孩子们通过与教师互动,用动作表示对老人敬爱的方式,使孩子们情感得到渲染。
作为现在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时常是成为了全家关注的'焦点,没有烦恼、没有麻烦,他们被周围的人宠着、爱着……这样默默无闻的爱让他们觉得这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而一部分,是理所应当的。而这样的文学作品,对于一直享受着老人宠爱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寓意更为深厚。孩子们通过欣赏故事,与大桌子、兔奶奶体验幸福的不同感受。让孩子们在欣赏、交流中,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老人的敬爱。最终,让孩子们知道老人的幸福很简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动作就可以。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5
读书可以使人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书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来强化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这本是身边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却得到了另人难以想象的结果。所以这篇文章让我依然记忆犹新。
这件事讲的是: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读完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6
一、做好幼儿的经验准备
本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本首歌曲相对较难,一来是歌曲较长,有两段;二来是歌曲某些内容幼儿难以理解,如:“打”月饼,“老红军”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除了做好物质准备:歌曲视频、图谱外,还需做好幼儿的经验准备。由于中班的教学活动时间在20-25分钟,因此我们可以将某些理解环节放在活动前,如:晨间谈话时间、散步时间等。
本首歌曲难以理解的地方有二,一是何为“打”月饼,我们常说的都是“做”月饼,那月饼为什么要“打”呢?在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古人制作月饼时,是将月饼陷煮溶后包上皮,然后放进木制的模具中定型(现代是用机器压制)。因为月饼和模具粘得很紧,所以要“敲打”模具使月饼掉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叫“打月饼”。因此,我们找到古人打月饼的小视频,给幼儿观看,边看边解说,使得幼儿明白为什么是“打”月饼。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才能使得幼儿真正学习到知识。
第二个幼儿难以理解之处就是“老红军”,大部分幼儿都知道“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交警叔叔”这些耳熟能详的军人,但大部分幼儿对于“红军”的认知较少。因此,教师要丰富幼儿对红军的认知,可以给幼儿看一看红军的特殊穿着,讲一讲红军远征的.小故事,引导幼儿知道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一支不怕困难、顽强前行的队伍,以此来增强幼儿对歌曲中爷爷的敬畏感。
二、利用好家长资源
既然幼儿对歌曲中某些部分难以理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让家长也加入到幼儿园教学的队伍中,促进家园配合。恰逢中秋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回家将歌曲唱歌自己的爷爷听,巩固对歌曲的掌握。
三、不足之处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幼儿唱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师在幼儿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要变换多种方式鼓励幼儿演唱,如:轮流唱、男生女生唱等,运用多种形式:图谱、视频、钢琴伴奏等,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7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了解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并让幼儿讲述过马路的规则。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了情景游戏体验模式,这一样的教学方式十分适合小班的孩子们。教师以“去大润发超市”为情景主线,带着孩子们随乐开车。在开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并提问“绿灯亮了怎么办?黄灯亮了怎么办?红灯亮了怎么办?”在孩子们到达停车场后,教师出示ppt课件,并引导幼儿回忆上一环节的“开车游戏”,引导幼儿学说“绿灯亮了向前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红灯亮了停一停”这三句好听的话。在学说这三句话的时候教师利用了好看生动的ppt小动画,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学会这三句交通规则的话以后,教师请孩子们继续看ppt,出示大润发图片,引导幼儿大润发就在马路对面,请小朋友一起过马路去大润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些过马路的反面案例,如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等,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应该怎么做。最后教师带领小朋友们按照红绿灯规则正确过马路结束活动。
本次活动的过程衔接十分流畅,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整个活动动静结合,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但本活动在小班下学期开展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导致整个活动的'时间有点短,由于教室空间的局限性,游戏情节比较单一。教师在出示过马路案例时选择的都是错误的范例,对小班幼儿的视觉印象引导是不正确的,最好出示一些正确的过马路案例图片来加深孩子们对正确行为的记忆。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对于小班的社会活动开展教师要注意情景的设置,以及可以添加一些漂亮生动的小动画课件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有趣的情景环节也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8
对大班开展了情绪识别活动《心情与表情》,主要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能够在观察、感知中,了解人的基本情绪特征。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
我设计的环节是这样的:
一、出示表情图片,了解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喜怒哀愁。
二、体验情绪特征——情绪配对。
三、内化迁移情绪特征——幼儿分享与表情图相对应的事情。
在设计此次活动的时候,我主要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小细节:
1.看表情猜心情。
我让孩子们看四个表情,然后根据这四个表情来猜测不同的四种心情,当孩子们不能根据表情猜测心情的时候,我通过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让孩子们能够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对。
我细心寻找了4张有具体事件的,分别代表4种心情的图片请孩子们进行观察、讲述,然后进行情绪配对,并在孩子们回答正确后出示相应的表情,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让他们将情绪和具体事件进行了联系,明确了发生不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并且能够将事件和情绪进行较好地配对,迁移了经验,有了初步的情绪体验。
3.绘画分享情绪。
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四种情绪的图画纸,每一种情绪都用一种彩色纸:粉色代表喜、红色代表怒、蓝色代表哀、绿色代表愁,还在每张纸上贴上了相应的.表情图,并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并绘画相应的事情。每组分别投放了4种表情的情绪图画纸,主要是为了杜绝同组孩子进行相互间的模仿;每组只投放了5张图画纸,主要是为了幼儿人手一张,拿到什么画什么,避免选择的时间浪费,同时也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们一味地选择“喜”这种他们比较熟悉的情绪进行讲述。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9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小班幼儿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技能。但是他们的动作仍然不够协调和平稳。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设置的游戏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情景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活动氛围。《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户外游戏活动,主要是通过故事情景,贯穿整个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始终保持以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融入到游戏之中。
我们首先要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程度出发,抓住他们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的特点,老师当“猫妈妈”,幼儿当“小猫”,游戏前可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戏儿歌发挥成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知道找不到“小猫”,“猫妈妈”会很着急;离开了“猫妈妈”,“小猫”会很危险。听到“猫妈妈”的叫声,该怎么办呢?大家来学一学吧。诱发了孩子的兴趣,接下来老师也无须介绍游戏规则了。
二、充满童趣的情景设置,适时调整孩子的运动量,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效果。
在游戏过程中如还未达到预设的运动量时,就可以改变游戏情节,告诉小猫们:“不好啦,打雷啦!”“快点跟猫妈妈跑回家!”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了游戏的运动量,取得了科学的锻炼身体的预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对跑回来的孩子说:“不好啦,我丢了一只小猫,你们少了一个弟弟,让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于是大猫和小猫一起喊“猫弟弟,快出来吧!”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他一定会跑到妈妈身边来的。
在反思过程中,我再次认识到:无论哪个游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还是不断挖掘游戏其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0
小牛哞哞,是中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是视觉、听觉的艺术,是一种表现音乐元素的创意舞蹈,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把看到的小牛形象、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等。
宋老师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来改变以往舞蹈活动,她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是我喜欢的动物,中间部分活动重点小牛哞哞,最后是音乐游戏“逗小牛”。这三个部分凸显幼儿的兴趣、活动的有趣、学习的主体。
在活动过程中,宋老师利用故事阐述来营造轻松氛围,还通过图形画面演示让幼儿自由根据图形特征猜测会是何种动物,充分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根据小牛形象创编动作,又以图示帮助幼儿理解、整理、记忆小牛舞蹈基本动作。特别是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舞蹈动作,我认为非常好,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借鉴。
但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有不足之处:
1.教案上呈现的是幼儿创编,可在活动中呈现的动作还是老师预设好的,只要孩子说出一点老师就直接带入了动作让孩子们学习,在主体性上老师没有把孩子的位置放正。而且由于动作基本都是老师给的,孩子说的动作没采纳。特别是有关洗澡的.动作,可以采纳小朋友说的洗澡动作引导幼儿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进行练习,可老师偏偏说给小牛捏捏。
2.对于小朋友的动作创编,只是停留在牛角,洗澡上。可见,孩子们平时们对小牛的各种习性和动作并不是特别熟悉,前期经验不足,因此在创编的时候很贫乏,没有能够出现多样性的动作,要孩子自编动作,首先孩子要有这方面的经验,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动作。
3.教师在语言描述上不贴切。如:“牛是不说人话的!”
如何把幼儿的不成熟的经验和动作,更好呈现出音乐艺术,更有效的组织、引导,就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智慧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1
车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而现在购买私家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汽车已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孩子们对车子的兴趣也随即越来越浓厚。
因此,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常见又吸引幼儿的主题——车子,叭叭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一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汽车城,认识了解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倾听了《谁还要上车》的有趣故事,孩子们对公共汽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上车要遵守秩序;此外,我们还和孩子一起玩车,开着纸箱车到处去旅行,分享了玩车、坐车的经验……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的道理。
活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刘淇小朋友认识了好多的汽车标志,带动了其他孩子对汽车标志认识的强烈愿望,一时间,“广本”、“标致”、“现代 ”……成了孩子口中奔出的.最多词汇,而殷老师的汽车“标致307”更成为了孩子们口头经常谈论的话题。此时,我们的孩子俨然已成为了一个个的“小车迷”。
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获取的知识、经验也更牢固。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2
我组织的这次教学活动《树叶妈妈和孩子》主要是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区别黄色和绿色,并在游戏中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教学设计是以树叶妈妈找孩子为线索,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为树叶妈妈找到不同颜色的树叶宝宝,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还算不错,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也能积极参与游戏。
但是由于我的`导入太过平淡,问题缺乏启发性,这让小朋友们的热情减退了不少,在整个教学中,幼儿表现的机会也不多,除了游戏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述,没有很好地动静结合,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以至于课堂里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教学效果也没有预想的好了。
经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也增长了不少知识,该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该从哪方面着手教学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教师的情绪情感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能否将感情投入到教学中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师若能声情并茂地上课,幼儿也会投入很多,在教师的情绪情感方面我也表现得不够,很多时候语气太过平淡,不够放开,也无法更好地带动幼儿参与其中。
能从这次活动中发现这些问题,我非常感谢指导我的老师,这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从问题中慢慢进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活动中的细节,关注每一个孩子,正确地引导每一个孩子,让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我也会努力再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3
音乐游戏《蚂蚁搬豆》,歌曲的内容诙谐有趣,深得幼儿喜爱。将小蚂蚁是怎样搬豆的情景通过游戏的手段一一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创设相宜的音乐情境,营造氛围,让幼儿感受、体验音乐。本次让幼儿在欣赏完故事后,幼儿对歌词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幼儿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记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号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孩子们都纷纷讨论开来,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总之,孩子们充分开动起了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我没能教好地注意幼儿个个体差异,有些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多的语言表达。他们是幼儿中的佼佼者,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接受较快,但也有几个幼儿平时不善言语、表演、自信心不足,接受教慢,所以应该更加注重这类幼儿的培养。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品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4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5
活动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我会保护自己》作为一次安全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活动能具体地了解幼儿园里和家里里到底有哪些危险,从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应该讲课件的动画效果在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幼儿在看看,说说,再看看的过程中,对幼儿园和家里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大家在活动后都非常清楚地明白了为什么说这些地方是危险的,也知道了怎样去避免这些危险。可以说通过这样一次活动,相信幼儿已经了解了一些我们周围的危险,对保护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意识,所以说活动是达到应有的效果的。
但中班幼儿对危险的预判能力还较弱,安全意识不强,如果在活动中我再问一句:“在我们的周围,除了幼儿园和家里有这么多不安全的东西要注意,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有危险的呢?”这样就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明白在我们的周围都是有危险的,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当然,也可以在这次活动后再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将这些安全教育进行到底。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6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情感和思想都在发展,因而,我们的造句、习作、阅读理解的指导也得跟上去。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造句还是照搬二、三年级的句子。这个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作业和考试只求稳妥、只关心得分。因为她怕错,怕丢分,怕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将失去表达力、思考力和生活观察力。长大了,还能干什么?!
如何让学生进入讲读课文状态?采取师生对话式讲读课文,即,或跟着老师的话题走,或跟着学生的话题走。严格要求“有话跟我说,说给大家听。不准私下说话。”这样,师生的心灵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才可进入状态。吵杂、喧闹不是好课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课堂。
中国教育管理是行政式运作,不是靠表彰来鼓励老师工作,就是靠文件和检查来督促老师工作。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教学论文的一般构成:提出观点,简述理论,常用方法,教学案例(这一项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时收集)。这样的文章,让读者明确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学的。
其实,小学完全能够采用新课标来教学。老师们不敢这样做是有各种原因的'。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均分排队,老师们只能分分必争,不敢放开手脚抓素质、打基础。我们的教学构成了天天围绕试题转,学一节考一节,差什么补什么,考什么背什么。素质教学需要老师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极大的精力,是复杂、长远的工程。而应试教学精力和时间投入少、形式单一:讲题目、做题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简单,那就是骂、打、罚。老年教师固守着“师道尊严”,年轻教师是在题海中长大的,新课标的真正实施还任重道远。我们的老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坚守职业道德,勇于牺牲眼前的利益,敢于同旧体制作斗争。为了拯救孩子,振兴民族。我们老师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小学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而教学,不是为了分数而教学。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7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一吊起胃口,让幼儿主动去探究。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二鼓励幼儿质疑,解疑。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三开放教学,让幼儿在合作中探究。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不少教育专家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8
今天开放活动区,我走进了娃娃家。孩子们都玩的十分的高兴,有的在给娃娃盖被子,有的在给娃娃准备丰盛的午餐。这时,晗晗突然哭着对我说:“曾老师,晨晨抢了我的`勺子!”我走过去一看,仔仔正在寒寒手里使劲的抢,寒寒又不给他。于是我对仔仔说:“今天我们就让寒寒给宝宝煮饭、炒菜好吗?”仔仔很不愿意的把勺子给了寒寒,但是他自己一直翘的嘴巴。我发现了他的表情,于是灵机一动,对仔仔说:“仔仔你看,寒寒给宝宝煮好了饭,你还能为宝宝做什么呢?”说完我就悄悄的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了娃娃家,看见仔仔正在有摸有样的给宝宝喂着香喷喷的饭,还不时听见他对宝宝说:“慢慢吃!宝宝,别烫到了!”我欣慰地笑了。
这是活动区经常发生的矛盾,但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老师应该正确看待、并恰当的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以自我为中心、独霸的意识强烈,所以经常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抢、抓扯。孩子的控制能力很弱,教师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教育他们学会互相谦让,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有意识的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化解矛盾,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9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
一、疑惑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个“糖果”。虽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较小而且大多数小朋友都特别活跃,如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可能场面会比较混乱,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控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托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全班总动员的过程中会被无意地忽略吗?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装饰糖果,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小朋友用颜料涂画来装饰。通过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将颜色一个接一个地乱涂乱画,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从事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样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针对以上两点疑惑,我在翻阅了同类教案后,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二、实践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对《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首先把全体制作一个糖果改成了每个孩子都来制作一个糖果宝宝。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糖果妈妈说:谢谢老师给我做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宝宝们还没有衣服穿,怎么办呢?这时候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糖果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宝宝,老师一个人来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给他们,怎么办呢?这样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突然想到孩子们对我以前给他们变的一个魔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始终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白纸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我能不能把这个运用到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上呢?这样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我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些小纸团,让他们在糖果宝宝身上随意地粘贴,待会老师就会让糖果宝宝的衣服变魔术!
就像在备课时所预想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能力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内容,兴趣仍然非常浓厚;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可以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这样一来,每一个孩子又都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临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活动持续的时间过长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在贴完之后就把糖果宝宝放到老师这里来,到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的变魔术环节。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完成最后一个“穿衣服”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三、反思
在托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应该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一:幼儿园>教学反思
读书可以使人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书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来强化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这本是身边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却得到了另人难以想象的结果。所以这篇文章让我依然记忆犹新。
这件事讲的是: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读完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篇二:幼儿园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发展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我们以最基本的区分大小入手,让他们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以及学会比较物体的思维方法。
活动目标:学习区别大小有明显差异的物体,并能正确表达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发展初步的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过程:首先出示教具,先是两个娃娃,分别取名大大、小小,让小朋友一起来玩,初步学会大、小概念。随后拿出椅子,比较大小,最后由小朋友自己比较。
反思:随着新《纲要》要求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观念的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小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这就更加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数学排序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及其特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很好明确这一点,导致幼儿只是在老师的固定模式下进行一定的按顺序排列,而没能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找出排序规律。活动内容设计上较有趣,但对于小班来讲有点简单。虽然活动中的组织较好,但在对幼儿的引导上有待加强。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性不够强。
篇三:幼儿园教学反思
昨天我上了《我和妈妈在一起》这节语言课,故事里的多多是一位年纪和我们班的幼儿差不多大的小男孩。那在他的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一定会很好奇,一定会很关注在这个小男孩身上发生什么事?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在这节语言课上,我们开展了丰富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扩展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每节的语言课只要是让有幼儿多说,用完整的语言去表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节语言课中,我先是让幼儿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来讲述,使幼儿喜欢自己去看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老师的引导,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够自己说出故事的内容来,虽然他们有些说的跟故事的内容不一样,但是能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幼儿我们够会给以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幼儿大胆的站起来说。
我觉得语言课以今天这种形式来上真的挺不错的,充分的让小朋友表达的自己的想法。同时感到语言课就是要让小朋友多说,大胆的去说。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最后这节课的语言教育课堂的气氛也听不错的,小朋友对故事也比较的感兴趣,故事的内容也非常的有趣,小朋友都能够通过故事的图片去想象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