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过节的网评合集6篇
【篇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如今被人们添音加韵制作成歌曲《但愿人长久》,历经歌星邓丽君、王菲的演唱传播,自1995年以来成为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响彻中国大地的节日背景音乐。思念,牵系着远方的游子、亲人和祖国,传达的是思念,呈现的是爱家、爱国。中秋节,是全世界华人团圆之节,孕育着齐家、强国,根基在于廉洁因子。
廉心,修身之本。古语说:为人之道,讲求方正,乃为人之本。古人向来把严于自律、修身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由此可见,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方正是与生俱来、需要终身坚守的最基本原则。只有坚持方正原则,远离腐质土壤,神清气正,为人处世讲规矩、有原则,才能一身正气屹乾坤,守住人生前行的“方向盘”,驰骋一生。
廉家,亲人之福。古语云:纨绔子弟少伟男!说明家规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家风家规家教对于家庭的幸福指数有着根本性的作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颂古今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当李绅步入仕途后,渐次豪奢,纵容子女横征暴敛,断然丢了百姓情结,最终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由此可见,家风不正,邪气就会滋生;家教不严,自会家人不和,相互之间渐离渐远。故,唯有家风正,方有亲人和。
廉洁,国之能量。从古至今,修身、齐家、治国就是紧密相连的。作为国家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的每一个国家公民,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只有坚守廉洁奉公,一心为国,方有自己人生的“一方天地”、家人的“温馨安宁”、国家的“康盛强大”。近年来,被查出的一些“老虎”“苍蝇”的背后,展现出的是“一人落马,全家牵连,国家受损”的画面,再次证明,腐败是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敌人”,“廉洁”是国家腾飞、人们安康的保证。廉洁,国之精神,世人传承。
修廉心,正家风,践廉洁,当前正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潮流。让我们携起手来,全民参与,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担起传承弘扬廉洁主旋律的社会责任,谱写时代廉洁之歌。
【篇二】
中秋节、国庆节,这两个节日我们每年都在过,今年的中秋与十一长假重合在一起,显得更加隆重。如何过一个舒心有意义的节日,需要好好地梳理一下。
静下来,感受文化。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人过中秋,要赏月、要吟诗,要走亲访友,有很多的内容和讲究,可是,如今很多人对于中秋的认知只限于吃月饼和送礼而已,对于这个节日的其它内涵就知道很少。而且,一些人攀比着吃“大闸蟹”、购天价礼品,把目光盯在了物质上面。其实,中秋佳节,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正好有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期,不妨为自己的大脑“充个电”,拿起书,读一读古人有关中秋的名篇佳句,或邀请一二知己,小菜小酒在月下慢酌,或与家人共同在中秋之夜迈步赏月,温习一下“我们的节日”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传统文化中体会节日的真滋味。
慢下来,享受亲情。“团圆”和“亲情”是中秋节的两大主题,现在物质虽然丰富了,但我们远比古人匆忙,习惯于车轮滚滚、人困马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每到一处,放下礼物,三言两语聊过,即上车走人,敷衍而随意,丝毫没有内心深处的感情交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家老少齐聚一堂,不妨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与家人多些沟通和互动,过一个有趣味、有温情的中秋节。比如一家人齐动手,共同烹制一桌菜肴,或是一起学做月饼、烘焙小点,或是听听长辈们讲述他们儿时关于节日的记忆,拿出家庭相册来翻一翻,回顾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点滴,在这个过程中聊聊家常,欢声笑语,更能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亲情的温暖。
沉下来,弘扬正气。双节未至,警钟先鸣,纪委的廉政提醒短信早早的发到手机上,“九个严禁”的纪律要求很明确,传递了狠刹不正之风的信号。节日期间是聚会活动、吃喝送请的高峰期,一些腐败现象往往发生在这个特殊节点,少数“免疫力”差的党员干部,往往会感染上“节日病”,还有一些人为送啥礼、在什么时间送而绞尽脑汁。这样的佳节早已“变了味”,与节日内涵南辕北辙。事实上,做人做事,还是光明磊落、多走正道、多些正气好,管住自己的嘴,不吃不该吃的饭,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该拿的钱。只有充满正气,节日到来心里也就多了踏实,头顶的圆月才会格外明亮。
【篇三】
中秋国庆期间,为推动节日风清气正,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各级纪委监委正在聚焦到关键节点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采取明察暗访多种方式,重申党的纪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传统的中秋节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不知从何时起,原本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节日逐渐被有心人所利用,变成疏通渠道、拉拢关系、贪污贿赂的时机,背离了原来的方向,甚至一度出现市场上的“天价月饼”。显然,一般人是不会自己买“天价月饼”吃的,购买者要么是动用公款,要么是私人买来送给权力者的。
经过近些年全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严抓严打,“天价月饼”已经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中秋节日的风气得到净化,渐渐回归本真。但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要严防中秋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的反弹回潮,要紧盯“四风”新表现、新动向,创新举措在节前开展廉洁监督提醒,牢固树立党员干部廉洁思想。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防止公款送月饼卷土重来,在节日来临之前就形成震慑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节日的风清气正。
当前的官员贪腐问题在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治理之下收敛很多,但仍未绝迹。之所以久查不绝,除了一部分贪腐行为越来越隐蔽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节假日这个关键节点。特别是每年几个比较大的传统节日更是成为了行贿受贿的高发期。对每个身居要职的党员干部来说,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廉政理念,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管住自己的贪腐欲望。其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之上,强化对传统节日等关键节点党员干部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做到从严惩处,以强化警示教育作用。另外,媒体应该多宣传中秋的文化内涵,启迪群众如何过节。如通过公益广告提醒大家回家陪老人、陪孩子吃饭聊天。让传统节日的仪式感通过不同的形式串联起大家的亲情和友情,让家的文化以中秋文化为载体得以传承。
【篇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如今被人们添音加韵制作成歌曲《但愿人长久》,历经歌星邓丽君、王菲的演唱传播,自**年以来成为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响彻中国大地的节日背景音乐。思念,牵系着远方的游子、亲人和祖国,传达的是思念,呈现的是爱家、爱国。中秋节,是全世界华人团圆之节,孕育着齐家、强国,根基在于廉洁因子。
廉心,修身之本。古语说:为人之道,讲求方正,乃为人之本。古人向来把严于自律、修身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由此可见,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方正是与生俱来、需要终身坚守的最基本原则。只有坚持方正原则,远离腐质土壤,神清气正,为人处世讲规矩、有原则,才能一身正气屹乾坤,守住人生前行的“方向盘”,驰骋一生。
廉家,亲人之福。古语云:纨绔子弟少伟男!说明家规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家风家规家教对于家庭的幸福指数有着根本性的作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颂古今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当李绅步入仕途后,渐次豪奢,纵容子女横征暴敛,断然丢了百姓情结,最终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由此可见,家风不正,邪气就会滋生;家教不严,自会家人不和,相互之间渐离渐远。故,唯有家风正,方有亲人和。
廉洁,国之能量。从古至今,修身、齐家、治国就是紧密相连的。作为国家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的每一个国家公民,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只有坚守廉洁奉公,一心为国,方有自己人生的“一方天地”、家人的“温馨安宁”、国家的“康盛强大”。近年来,被查出的一些“老虎”“苍蝇”的背后,展现出的是“一人落马,全家牵连,国家受损”的画面,再次证明,腐败是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敌人”,“廉洁”是国家腾飞、人们安康的保证。廉洁,国之精神,世人传承。
修廉心,正家风,践廉洁,当前正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潮流。让我们携起手来,全民参与,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担起传承弘扬廉洁主旋律的社会责任,谱写时代廉洁之歌。
【篇五】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无论身在何地,我们都会在这一天,望着同一轮明月,用我们不一样的仪式感纪念着这个节日。
外婆那辈的中秋节。早早的就在院子里摆上一个小圆桌,桌上放满月饼、菱角、糖饼、藕节,点上斗香,拉上我们小辈儿在院子里叩拜月神,祈求家人平安,团团圆圆。到赏月结束,一群小辈儿最期待的时刻,桌上的美食全都归我们所有,那会的月饼很大,糖饼很香。而今,外婆走了,陪伴她一起离开的也是当年记忆深处中秋夜院子里的小圆桌。
妈妈那辈的中秋节。我们住在了没有院子的家属楼,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做好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在外求学的我们全都如期归家团圆,共享阖家欢乐。饭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央视的中秋晚会,如同新年一般,再撕开一袋月饼嗒嘴,精致小巧也不会过于撑肚子。而今大家都组建了自己新的小家庭,饭桌上的“开心果”都成了小大人,大桌饭的中秋宴也随着每个人不一样的计划逐渐消逝。
我们这辈的中秋节。难得的三天小长假,我们选择了带上家人一起出去旅行,在不同的城市、国家过节。90后的我们一边哼唱着“外国的月亮没比较圆”,一边从包里掏出每年一盒难求的“美心月饼”,转过头看着在景点旁拍照的父母,其实节日的氛围其实一点都没淡啊,月虽故乡明,但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有家。
从对神明的叩拜到家庭中秋宴,再到而今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代人的中秋仪式感的变化背后是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不变的是深驻我们华夏儿女灵魂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我们唯有愈发坚定在传承发扬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走出中国自信。
【篇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本是万家团圆、回归温暖、共享天伦的美好时节,但往往也成为私相授受、变相贿赂的敏感时期。每年中秋,因收受节礼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屡见不鲜,一些党员干部的“过节”成为“过劫”。
国人崇尚礼节,节庆期间习惯互相走动,送一些小礼品,联络感情、人情交往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这种礼尚往来之风有异化为权钱交易的可能,为建设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必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换取廉洁的官场生态。
党员干部要知敬畏,莫存有侥幸心理,切记伸手必被抓。“有所畏者,其家必齐”。严守党的纪律,首先要对纪律保持高度敬畏。有的党员干部在因收受节礼问题违规违纪,不外乎有这么三种心理:“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打擦边球”心理,挖空心思钻“空子”,在模糊地带寻“空间”;“照顾”心理,认为自己工作业绩突出、贡献较大,违反点纪律组织上会照顾。东汉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广为流传,面对别人私下的馈赠,道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抵住了金钱的诱惑。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不要觉得收受节礼是小事,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无一不是从吃拿卡要开始的。
党员干部要守规矩,莫触碰纪律红线,切记违规必被罚。“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纪国法就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纪律的戒尺,认真贯彻落实准则、条例各项规定,坚守住公私分明的界限。一些手握公权的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容易成为一些人诱惑、攻关的对象,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以人格力量抵制围猎的侵蚀。要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使守纪律成为一种内在自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决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要保持内心的恬淡充实,把个人看得轻一些,把事业看得重一些,不沽名钓誉,不好高骛远,在沧海横流中守得住本真。
党员干部要常反思,莫开第一次口子,切记贪欲无止境。我看过好多走向腐败官员的忏悔录,无一例外,他们的腐败堕落都是从小事开始的,有了第一次的收礼吃饭,就有下一次的受贿犯罪。“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温水煮青蛙也致命的道理,量变肯定会引起质变,温水煮青蛙也致命的道理,小节不拘同样也会量变引起质变。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党规经常反思,认清欲望的背后是陷肼,明白贪的最终是毁灭,切莫开第一次贪腐的口子。宋朝张咏因一枚铜钱斩杀小吏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党员干部切莫开第一次贪腐的口子,要每日三思,做到一身正气、清廉自守,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真正做到从点滴之处筑牢清廉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