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篇: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1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2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3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疏忽了句的练习。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5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6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7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平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平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平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学反思8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第三篇: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1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2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3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5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反思8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疏忽了句的练习。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9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10
周四上午第一节课,我在7班上了一堂复习课公开课——弹力、重力、摩擦力综合复习课。在我准备这节课时,因为在7班,学生程度也不好,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困难比较大,心里就有些没底,不知所措。所以我就提前开始着手,认真选题、编写导学案。
1、选题时,认真阅读考纲,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把这三节的.知识框架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板书到了黑板上,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对照黑板进行提问,并标注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我针对7版小组的特点:1——4组基础薄弱,分派归他们的任务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实际和应用,激发其积极性。5——8组程度较好,负责展示一些有难度的题,尤其是8组分派了2道题。再次,针对每个重点题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点拨提升链接一道中考题加以对知识的应用提高。针对考点我设计了课堂检测,再次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利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和学生说:1——4组对抗比赛,5——8组对抗比赛选出优胜组进行实物奖励。
通过实际的操作,确实在讲课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到。并且还有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和以前相比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课后同学们反映也很好。通过重点讲解某个习题而带动类似的一串习题,即讲了知识又给学生课后发挥的余地。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讲完评课的过程中各位老师也都肯定了这次公开课很成功,学生确实积极性高,个个都精神饱满。但是我自己也感觉到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喻有些小的细节没有讲到,作图时应规范的利用直尺板演,进而提高学生作图的规范性。中考的考点最好在课件上呈现使学生对中考考点更加明确。
古对今教学反思11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使人感动的事情?有的说“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冒着寒冷,冒着风雨蹒 跚来到医院,我无意发现妈妈流下了滴滴泪水,这就是母爱啊!”有的说“每天下午放学后,妈妈虽然唠叨着叫我写作业,虽然内心有点‘烦’,但都是爱的表现, 应该感恩母亲!”有的说“我的书包旧了,叫妈妈买个新书包,妈妈却说还能用,要学会朴素地生活,不能铺张浪费。妈妈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多好的妈妈呀!”
语文教学,既是生活的品味,又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一学一得。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写作: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要求用二三件事来反映自己受到的感动,反映妈妈的美好品质。
通 过学习课文、练习写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受到了一次感恩的'教育。但是,对于中下层生难于下笔的情形,正好说明了这 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实践,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母爱的教育,也值得我反思。我想,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家里要多督促,多与 孩子交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及时地辅导孩子学习,促使其不断地进步。
古对今教学反思12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平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平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平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学反思13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家信集,《傅雷家书两则》是作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出现的。信中流露着父子之情,有对艺术的理解与感 悟,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精读的重点放在哪里,就是我们在备课时,需要思考的。 通过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研读,我把课文的切入点放在了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从傅雷与傅聪两个角度来研读课文。研读的目的在于:阅读本文,引导学生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1、体会书信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从傅聪的角度:第一封信中反映了傅聪遇到了生活上,感情上的创伤,在前信中向父母倾诉与发泄,然后又写信表示不应该为了自己生活感情上的事情而让父母感到不安。可见,傅聪是爱父母,体谅父母的,父子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第二封信写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向父母传达自己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
从傅雷角度:首先,傅雷是傅聪的父亲,父子之情是主要的,在这两则书信中,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宽慰和理解,为儿子取得成功而表现出的`无比喜悦之情,这些都是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爱。但是更重要的是,傅雷家书与一般家书不同之点在于,作为文艺评论家的傅雷,在艺术上给儿子以引导:鼓励儿子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畏孤独,保持心灵的纯洁,达到艺术的高峰;期望儿子的演奏,能表现出中国的黎明,响遍每个人的心,能表现出中华文明,有气吞斗牛的气势,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也有对儿子人生的指导: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敢于正视现实,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谦卑,要坚强,要不怕孤独。
2、把两则书信放在一起研读,体会语言的魅力。
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方面的指导,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意义。作为语文课,我们更要重视对语言的学习,在品味中,在思考中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总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理解其中的意义。如对儿子生活方面的引导时,用了比喻,用阳光雨水的猛烈,对植物的伤害来解释人不能够总是处于高潮期,安慰儿子正确看待高潮与低潮。如对儿子艺术方面的指导时,希望儿子能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要有中华文化的传统作为积淀,表现出气吞斗牛的气势,感染听众。这段意思的表述中,语言相当有特色,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用无边落木萧萧下形象的说明,文雅又生动。
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学的设想与具体实施总存在着差距,我本想在初步感知内容后,让学生走进傅雷,以不同的身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这一人物,进而水到渠成地走到理解品味“赤子之心”的那段议论上,可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没把握好,前面介绍作者的时间太长,而后面的难点上时间太短,只是一名同学粗浅地谈了自己的认识而草草结束,没能达到全体同学都能攻克掉这一难点。另外,导学案是教师将教材内容按学生的学习需要编写成“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学后,教师再点拨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若学生都能做到认真自学独立完成,不失为一件乐事,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用自己独到的理解来阐述问题,而是读教材全解中得答案,使我产生了困惑,这种方式真正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可能这种模式的初衷是好的,可实施中有什么措施能保证每名学生都是自我独立理解后的真切体验,真实情感的表露呢?
3、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精神空间。九年级学生虽然只有14、15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
4、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5、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
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第四篇: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1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2
周四上午第一节课,我在7班上了一堂复习课公开课——弹力、重力、摩擦力综合复习课。在我准备这节课时,因为在7班,学生程度也不好,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困难比较大,心里就有些没底,不知所措。所以我就提前开始着手,认真选题、编写导学案。
1、选题时,认真阅读考纲,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把这三节的知识框架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板书到了黑板上,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对照黑板进行提问,并标注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我针对7版小组的特点:1——4组基础薄弱,分派归他们的任务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实际和应用,激发其积极性。5——8组程度较好,负责展示一些有难度的题,尤其是8组分派了2道题。再次,针对每个重点题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点拨提升链接一道中考题加以对知识的应用提高。针对考点我设计了课堂检测,再次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利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和学生说:1——4组对抗比赛,5——8组对抗比赛选出优胜组进行实物奖励。
通过实际的`操作,确实在讲课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到。并且还有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和以前相比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课后同学们反映也很好。通过重点讲解某个习题而带动类似的一串习题,即讲了知识又给学生课后发挥的余地。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讲完评课的过程中各位老师也都肯定了这次公开课很成功,学生确实积极性高,个个都精神饱满。但是我自己也感觉到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喻有些小的细节没有讲到,作图时应规范的利用直尺板演,进而提高学生作图的规范性。中考的考点最好在课件上呈现使学生对中考考点更加明确。
古对今教学反思3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疏忽了句的'练习。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反思7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8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平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平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平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学反思9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10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家信集,《傅雷家书两则》是作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出现的。信中流露着父子之情,有对艺术的理解与感 悟,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精读的重点放在哪里,就是我们在备课时,需要思考的。 通过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研读,我把课文的切入点放在了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从傅雷与傅聪两个角度来研读课文。研读的目的在于:阅读本文,引导学生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1、体会书信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从傅聪的角度:第一封信中反映了傅聪遇到了生活上,感情上的创伤,在前信中向父母倾诉与发泄,然后又写信表示不应该为了自己生活感情上的事情而让父母感到不安。可见,傅聪是爱父母,体谅父母的,父子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第二封信写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向父母传达自己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
从傅雷角度:首先,傅雷是傅聪的父亲,父子之情是主要的,在这两则书信中,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宽慰和理解,为儿子取得成功而表现出的无比喜悦之情,这些都是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爱。但是更重要的是,傅雷家书与一般家书不同之点在于,作为文艺评论家的傅雷,在艺术上给儿子以引导:鼓励儿子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畏孤独,保持心灵的纯洁,达到艺术的高峰;期望儿子的演奏,能表现出中国的黎明,响遍每个人的心,能表现出中华文明,有气吞斗牛的气势,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也有对儿子人生的指导: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敢于正视现实,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谦卑,要坚强,要不怕孤独。
2、把两则书信放在一起研读,体会语言的魅力。
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方面的指导,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意义。作为语文课,我们更要重视对语言的学习,在品味中,在思考中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总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理解其中的意义。如对儿子生活方面的引导时,用了比喻,用阳光雨水的猛烈,对植物的伤害来解释人不能够总是处于高潮期,安慰儿子正确看待高潮与低潮。如对儿子艺术方面的指导时,希望儿子能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要有中华文化的传统作为积淀,表现出气吞斗牛的气势,感染听众。这段意思的表述中,语言相当有特色,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用无边落木萧萧下形象的说明,文雅又生动。
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学的设想与具体实施总存在着差距,我本想在初步感知内容后,让学生走进傅雷,以不同的身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这一人物,进而水到渠成地走到理解品味“赤子之心”的那段议论上,可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没把握好,前面介绍作者的时间太长,而后面的难点上时间太短,只是一名同学粗浅地谈了自己的认识而草草结束,没能达到全体同学都能攻克掉这一难点。另外,导学案是教师将教材内容按学生的学习需要编写成“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学后,教师再点拨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若学生都能做到认真自学独立完成,不失为一件乐事,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用自己独到的理解来阐述问题,而是读教材全解中得答案,使我产生了困惑,这种方式真正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可能这种模式的初衷是好的,可实施中有什么措施能保证每名学生都是自我独立理解后的真切体验,真实情感的表露呢?
3、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精神空间。九年级学生虽然只有14、15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
4、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5、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
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古对今教学反思11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12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13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使人感动的事情?有的说“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冒着寒冷,冒着风雨蹒 跚来到医院,我无意发现妈妈流下了滴滴泪水,这就是母爱啊!”有的说“每天下午放学后,妈妈虽然唠叨着叫我写作业,虽然内心有点‘烦’,但都是爱的表现, 应该感恩母亲!”有的说“我的书包旧了,叫妈妈买个新书包,妈妈却说还能用,要学会朴素地生活,不能铺张浪费。妈妈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多好的妈妈呀!”
语文教学,既是生活的品味,又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一学一得。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写作: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要求用二三件事来反映自己受到的感动,反映妈妈的美好品质。
通 过学习课文、练习写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受到了一次感恩的教育。但是,对于中下层生难于下笔的情形,正好说明了这 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实践,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母爱的教育,也值得我反思。我想,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家里要多督促,多与 孩子交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及时地辅导孩子学习,促使其不断地进步。
第五篇: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1
昨晚辅导课后,一位后进生很无奈的对我说:“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迷惑的眼神中透出他渴望学好语文,但却不知如何学起的茫然。他说,现在的数学英语课已经听不懂,所以语文也就不想学了,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我问:“这学期课本中的文章你都读了吗?”他的回答让我愕然,“一篇也没有。”我不知该怎样回答他。他告诉他:“学语文很容易,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读文章很容易,就像看电视剧一样;写作文很容易,就像你给别人讲故事一样,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我不断的激励他,希望他能找回失去的心。
今天讲《威尼斯商人》,我给学生们讲戏剧,讲莎士比亚,讲四大吝啬鬼,讲莎翁的喜剧与悲剧。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讲得特别投入,从葛朗台到阿巴贡,从阿姆雷特到奥赛罗,有趣时学生捧腹大笑,悲情时他们神情黯然。当我抬头看表时——还有十分钟下课,再看学生,他们渴望我继续讲下去。但这不可以,我必须将重点集中到课本。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眼中的夏洛克是什么样的?更多的学生是投以同情、理解,这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如果说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收获得是了解了莎翁的四大悲剧,产生了想去读一读的想法,想走进文学殿堂畅游的渴望。
这节课我特别留心那个昨日问我问题的男孩,他听得很专注,从他渴望的目光里我读懂了: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问候,更需要你不断给他听课的兴趣。
古对今教学反思2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3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5
1、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2、第二引入农业的重要性,设计的问题是: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是: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所以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然后我让大家自学课文,并找出答案。农业包括五个部门,分别是哪五个生产部门?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农业原来包括:农、林、牧、副、渔。但自70年代后我国就把副业划分到了牧业当中,将来我们讲到畜牧业的分类时就可以做好一个垫基。
4、关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我也设计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学生自己总结出是因为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答出许多结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古对今教学反思6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8
《粮食是个宝》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知道粮食与生活密切相关、缺其不可,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并能从自我做起。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把本课分成了四大部分进行:
一、在上课伊始我用介绍好朋友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四个粮食的图片,并展开提问使学生们充分认识他们。此环节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说得不太全面,而我对其牵引不够,有很多常见食品没有说出来。
二、我用小童话的形式引出了第二个环节“馒头的诞生”,并用馒头的口气采用请小朋友作旅行的方式配合课件图片向学生们介绍了馒头的诞生过程。此环节形象生动有趣很受学生的欢迎,但课后经过其他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觉得此处处理得过于简单,孩子们没能很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我想如果在介绍馒头诞生的某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因我我们是农村小学,对于种麦子并不陌生,孩子们可以说出父母的劳动过程,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三、在第三环节感受粮食的重要的环节,我是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各地区人们受灾的情形。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对于粮食不可缺少之一主题口的不紧密。我想如果创设一个假设的情境,逐天深入的让孩子们想象没有粮食会怎样,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四、在以上三个环节之后我安排了“议一议”,出示了课本上的练习图片,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得对不对?你是怎样想的?”。在此环节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很积极踊跃。但是,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差,普通话也不太好。另外,对学生的回答作为教师的我指导和牵引得不够,另外,此环节用时太长,当然这主要是前两个环节设计的不太完美,很快就结束,所以我在最后环节多拖延了一些时间。
从上课的.总体说我感觉我的优点是创新性强,利用二年级孩子的童心特点设计了童话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课堂的积极性。而主要的不足就是在整体设计上重点突出的不够,致使学生最后思想的生成不深刻;另外我在课堂上的掌控能力不太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解决的不及时准确。
通过自己的多次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老师们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一节不太成功的课也许更能促使我们走向成功,它就是我成长的阶梯。
古对今教学反思9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1、合唱意识的培养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在体会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时加入了合唱教学。由于是在尝试期,因此还存在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合唱教学的方面也不是特别懂,试教时也在摸索更好的.办法,学生感觉也有点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合唱的效果,学生合唱意识也较淡薄,这是以后在教学中该改正的。
2、演唱习惯的培养
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的注重于歌曲的学唱,而忽略了演唱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堂课毛病也同样出现了,我想,这就是在以后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学设计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合唱为辅,合唱的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比较顺,但是自我感觉课的设计针对五年级的学生,似乎教材挖掘地还不够深,可让学生的欣赏程度再加深,这是以后欣赏课该注意的,不应该走形式路线,而应该实在、扎实,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
以上几点,是节课体会较深的东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以及反思感悟到音乐教学的要领,继续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努力。
古对今教学反思10
《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能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
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古对今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我从培养兴趣开始。
同学们带着高昂的兴趣迎接了期中考试。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且也只有通过应用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经实践验证的知识。在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加深理解,并巩固、扩展知识,形成多种技能。也只有在应用地理知识中,才能真实地验证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识。考试后我进行了试卷分析,然后后将试卷发到学生手中,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次考试你们有什么遗憾吗?情况种种,其中一道题有45%的同学同时举手,遗憾都出在同一个问题上:综合题。
地理学科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这道题问题集中出现在平时各方面属于中等层次的同学身上,他们表格内的内容填充的完全正确,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没有把问题理解完整,把本来会的知识而给忽略了,没有填图。这部分同学再次重申:“不是不会,是遗漏”。白失掉了应得的分数,他们感到非常的遗憾和内疚。也是由于我对于学生审题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造成的。反思后我有所得:
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乃至漏题。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经过期中考试我们各自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师生达成共识,期末考试见。我们看中的不是分数:让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验首先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
古对今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反思13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疏忽了句的练习。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14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15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平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平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平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