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在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年在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布置在全国财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分析研判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研究布置下一阶段财政预算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我们国家在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举行的一次重大政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举旗定向,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深邃的战略思维、坚定的战略定力、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x月xx日下午答记者问、x月x日赴xx考察座谈时,进一步就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次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党中央针对当前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掌舵领航、谋篇布局,多次主持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稳”“六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一)充分认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六稳”和“六保”是在不同形势下为实现稳中求进作出的科学安排,是目标一致、相辅相成、连贯统一的。“六稳”是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抓手,“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当前形势下,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坚决守住“保”这一底线,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二)准确把握实现“六稳”目标、落实“六保”要求的重点任务。“六稳”和“六保”都很重要,但也要注意抓重点。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要精准施策,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岗位老百姓就有收入,保基本民生就有了物质基础。而创造就业岗位就要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定和引导好市场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目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发展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必须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三)切实增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党中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工作部署。《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的篇幅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阐述。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将财政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对冲疫情影响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多次对此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第一,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将赤字率从x.x%提高至x.x%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x万亿元,积极对冲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第二,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x.xx万亿元,比去年增加x.x万亿元,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分配给地方统筹使用,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有资产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行抗疫特别国债x万亿元。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多渠道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第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x.x万亿元。第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第五,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中央本级力求在执行中通过经济增长解决减收问题,在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的同时,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实现收支平衡。
从支出规模上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并且考虑了下半年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财政资金分配要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资金规模和力度大,要把准方向,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一笔一笔审批,全程跟踪监控,坚决防止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今年继续执行xxxx年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减税降费翘尾约xxxx亿元。前期已出台的x月底前到期的主要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航空公司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到明年缴纳。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要与税务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和虚增收入。
(三)盘活存量资金资源资产。受疫情影响,今年各级财政大幅减收,同时新出台了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平衡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在前所未有压减本级支出情况下,积极动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弥补收支缺口,并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各地也要积极采取措施,收回各类结余和沉淀闲置结转资金重新安排,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力度,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障重点支出创造条件。
(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目前中央部门预算批复工作已完成,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在抓紧下达。各地财政部门也要推动尽快将资金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尽早发挥资金效益和政策作用。要密切跟踪预算执行进展,加强预算执行分析,按照能省则省的原则,将执行中可不再安排的支出节省下来。
三、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推动财税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增加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共x万亿元,这些资金要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在执行中要严格落实相关资金管理规定,更加注重帮扶企业,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力量,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明确原则,细化流程。在不改变预算管理程序、资金分配主体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方案审核、快速直达”的原则,完善相关转移支付分配程序。总的流程设计是,中央财政按照有关因素切块分配给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细化到市县基层的方案,经财政部审核后,省级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下达到市县,严禁推迟下达和截留挪用。对于列入地方财政赤字、正常转移支付、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以及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要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和流程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特点,分类有序做好资金下达管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用好资金。为了支持做好基层保障工作,中央财政已经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各地要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要压实工作责任。省级政府担负落实的主体责任,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资源的统筹调度,把更多的财力下沉到基层,优化省内财力分布格局,提高财力均x平,决不能截留挪用中央直达资金。这要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一条红线。市县基层财政部门要合理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科学安排经费预算,切实保障好重点支出需求。要用好直达资金。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要直接惠企利民,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市县基层财政部门在接到直达资金后,要规范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工作。
(三)加强监控,严肃问责。财政部将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搭建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台账,全面掌握资金去向及使用情况,确保有账可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应与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相衔接,做到对发放到个人、企业的资金可核查。各地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要求,自觉行动,及时高效做好系统建设、数据转换和数据搜集反馈工作,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对存在问题的严肃问责,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同时,各地要继续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为各类资金的管理和监控提供支撑。
四、认真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在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财政收支形势严峻程度前所未有,过紧日子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真正过紧日子,就是要通过政府支出主动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政府节约的开支,全部优先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把有限、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惠企利民,激发市场活力。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节用裕民,带头推动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可压尽压,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一方面,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对中央部门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进行大幅压减。另一方面,强化预算安排同执行、评审、审计、绩效的挂钩机制,对执行进度较慢、评审审减率较高、存在屡查屡犯审计问题的部门,按一定比例压减其项目支出预算;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适当调减或不再安排预算。
(二)地方各级政府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前期,财政部已经专门印发了通知,从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落实对特殊地区和部门限制措施等方面,对地方财政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逐项落实落细抓出成效。
一是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要严把支出预算关口,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按照零基预算理念对2020年预算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压减会议、差旅、培训、出国等公用经费以及受疫情影响可暂缓实施和不再开展的项目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加强财务报销审核,对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
二是让每一分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事项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对于其他确需追加的重大紧急事项,要事先开展项目评审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按程序报批。凡是评估认定财政不可承受的,一律不得安排预算。要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严格规范暂付性款项管理,严禁违规举债和挤占挪用,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禁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三是让每一分钱花出最好的效果。要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到预算管理中,提升绩效目标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要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节约行政成本,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在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的同时,要切实保障好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支出。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要积极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守现行脱贫攻坚目标标准,持续强化财政投入保障,进一步对照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入研究,针对补缺口、补短板、补漏洞工作,细化财力需求并做好资金保障,决不允许因财力保障不到位而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今年中央财政仍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财力分配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地区和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来新的挑战,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研究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岗就业政策时,要优先考虑脱贫攻坚因素,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采取切实有力举措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要加强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要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对特殊贫困人群的兜底保障。抓好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督查巡查、成效考核等工作,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还要大力支持污染防治、教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其他重点领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五、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确保不出问题
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预算安排上能够满足基层“三保”需要。去年,我们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一些地方财政减收。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减收增支进一步增加,基层“三保”面临较大压力。要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增强基层“三保”能力。
(一)多渠道安排资金,积极弥补地方财政“三保”财力缺口。为有效对冲地方减收增支影响,保证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不降低,中央财政通过采取新增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力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等措施,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
(二)优化资金管理方式,确保财力下沉基层。财政部已经专门印发《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地方财政“三保”工作的通知》,从压实保障责任、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资金下沉到基层,用于弥补地方财政“三保”新增缺口。下一步,要继续按照有关要求抓好落实。
(三)加强监测督导和库款调度,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支出需要。完善“中央到省、省到市县”的监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各级库款情况,按日实施县级工资保障监测预警,逐月通报地方基层财政库款保障情况,层层压实责任。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是今年财政工作的硬任务,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完成。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三保”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履行责任,发挥职能作用,省级财政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自有资金,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能增、不能减,确保县级财力不低于上年水平。要精准测算各县财政收支缺口情况,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优化省内财力分配格局,并加强对县级“三保”运行的执行监控,督促指导精准高效安排使用资金。县级财政要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调度方面的优先顺序,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保障到位后,才能安排其他支出。
六、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尽早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券资金管理机制,均衡发债时间,做好债券发行使用各项工作。
(一)要积极发挥专项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专项债券资金主要用于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各地要抓紧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用好专项债券可以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政策,发挥好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加快债券发行使用,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要严格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重大项目,融资规模要保持与项目收益相平衡。坚持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依法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能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将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发放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发放养老金等。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责任,确保地方政府债券不出任何风险。
(二)要管好用好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作为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是纾解企业困难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债券管理使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提高资金效益。抗疫特别国债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按规定纳入中央国债余额限额管理。为减轻地方负担,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偿还。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排。
七、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党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重视。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高度重视防范债务风险工作,不能因为应对疫情就不重视债务风险,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绝不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
去年以来,在各级财政部门共同努力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率稳中有降。一方面,法定债务率略有上升,风险总体可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蔓延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得到进一步缓释。各地要切实做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强化监督问责,从严整治地方举债乱象,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各地要落实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处置债务存量。对不重视风险、继续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的地方,要严肃查处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形成有效震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最后要强调的是,大家要把握好工作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切实将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位。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强化责任担当,将各项政策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群众。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精准发力、补上短板,更加注重对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帮扶,密切关注困难群众数量、困难面以及困难程度的变动,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二是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要加强工作统筹,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时,一方面要着眼当前重点难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中长期战略谋划,有针对性地支持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三是注重上下联动,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强中央与地方协同配合,在应对疫情冲击、落实财税改革部署、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四是严肃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切实加强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构、审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严肃追究责任;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同志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这是财税系统一年一度的例会,也是财税系统每年年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深化工作举措,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工作部署会。刚才看了各个县(市、区)局的交流发言材料,我感觉各地精神状态和工作做得都不错,值得肯定。陈志雄局长也对上半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今年财税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很全面、很到位,我都同意。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上半年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在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下,面对企业效益下滑、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带来融资困难等诸多压力,全市财政地税系统干部职工上下一心、攻坚克难,较好地推进了财政地税各项工作任务落实,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双过半”,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财税收入量质同升。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地税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四项收入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各市首位,这至少是近5年来的第一次。而且在实现收入总量提升的同时,收入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二,服务发展积极有为。各级财政地税部门紧紧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浙商回归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千方百计出政策、筹资金、优服务、帮企业,很好地发挥了财税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兑现企业扶持资金5.83亿元,同比增长49.1%;全市地税共减免企业税收2.52亿元,同比增长51.8%。
第三,民生和重点支出保障继续强化。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民生。上半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7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较好地体现了公共财政服务为民的理念。同时,及早谋划,加大债务落实力度,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建设。上半年市本级完成基本建设收入34.02亿元,其中纳入预算的债务收入29.69亿元,完成计划的87.32%。此外,财政部门还认真落实厉行节约措施,“三公”经费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同比下降了22.5%。
第四,财税改革持续深化。乡镇财政建设、公务卡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营改征”改革等稳步顺利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工作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投资项目评审等制度进一步健全。特别是乡镇财政建设,省政府、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里在4月份专门召开了乡镇财政建设推进会,并下发了文件,总体上各县(市、区)贯彻是有力的,也有成效。从省财政厅5月底的乡镇财政建设通报情况来看,情况好多了,说明抓与不抓就是不一样,对这件事,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
总的来讲,上半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但是所取得的成绩也比预想的要好,这是全市财税干部共同努力、奋力而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二、正确把握财政地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对形势的分析,我想讲这么几点:
第一,从大方向上说,财政地税面临的改革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改革的呼声很大,而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上台,对改革的决心也很大。财税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交合点,其自身改革的力度必然会大大增强。前段时间我看了楼继伟部长的《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一书,这本书对当前财税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对财政体制、政府间财力分配关系、未来财税改革提出了一些有启示意义的看法。从这本书中,我们对接下来财政改革的动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是调整收入划分的税制改革。即相关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重新分配,当前,已经明确的有“营改增”,虽然现在“营改增”的增值税全部是地方所有,但这是为了能顺利推行“营改增”中央作出的让步,是过渡性的安排,等“营改增”全覆盖后增值税肯定是要纳入中央地方分成或全部归中央的。二是中央参与政府性基金分成。按楼部长书中阐述的观点,今后中央财政可能要更广泛的参与地方政府性基金分成,这里可能涉及到土地出让金收入将来也要纳入中央与地方分成范围。三是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由于人口、劳动力是全国流动的,而且相对于其它社保基金,养老保险需要信息相对简单,中央有条件全面管理,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很可能要实行全国统筹,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归属中央(基金结余可能都会收走),支出由中央承担。四是取消出口退税超基数上交和“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返还政策。五是重新规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部分原由地方承担的支出可能要上划给中央,如边境事务(含国防、武警)、海域管理、食品药品安全、跨区域的河流治理、部分司法事务等。中央转移支付将更多按因素法以一般转移支付形式补助到地方,等等,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前,我们的财税改革也正在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会越来越大,对这些问题,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提早谋划,在行动上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牢牢掌握财税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从宏观经济形势看,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带来财政地税工作压力加大。今年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7.7%。而且从当前的一系列宏观经济信号分析,货币政策偏紧执行,实体经济表现乏力,中央政府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盘活两个存量来应对下行的经济形势。一个是货币存量,一个是财政资金存量。在这种政策走向下,我们财政地税工作将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组织收入的压力。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完成全年组织收入任务的难度将会加大。虽然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市各项收入指标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但是这与我们去年上半年收入基数低、今年上半年不可比入库因素多有很大的关系。而下半年我们将面临上年收入基数高的客观现实,组织收入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二是对债务落实的压力。一方面,大家已经看到了,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对地方政府债务落实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虽然历经整顿,但债务规模仍在顽强增长的事实会让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6月25日,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刘宏宇在上海一个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接下去将会在5个方面对银行和金融领域风险进行重点监控、防控。其中第一个领域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首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总量风险,基本的导向是“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严把新增贷款的准入标准。因此,从这两方面因素来看,下半年,我们各地债务融资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第三,从财税管理自身看,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这几年,我们审计在对各地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也提出不少问题,如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部门结余资金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管理欠规范,导致企业重复申报、多头申报,骗取、套取、挪用、滥用财政资金;财政扶持资金扶持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但却也暴露出财政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亟待加强和改进。而且,随着公民民主与法治的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财税管理的诉求也越来越高,如公众对部门预算信息公开、“三公”经费管理等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和要求,也是今后财政地税部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问题。
当然,我们在分析压力的时候也要看到我们的动力所在,我们的财税干部队伍历来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敢闯敢拼、勇于进取的队伍,我相信,只要大家能顶住压力,团结协作,我们的财政地税工作一定会再创新业绩。
三、立足当前、狠抓关键,切实做好财政地税各项工作
(一)要高度关注财税改革动向。
前面我说了,当前各项财税改革也正在进入深水区,如何在改革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加我们地方的利益,需要在座的各位去研究,去分析,去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对地方财税部门来说,怎么强调体制问题都不为过,在体制问题上的吃亏可能会影响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这一点在座的各位局长都深有体会,应对体制的好坏可能影响当地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财力调控。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财税改革动向,要加强对财税改革走向的研究分析预测,要立足长远,趋利避害,按照规范、超前的原则,提前进行适应性调整,努力做大地方基数,以保证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在应对“营改增”改革上,因为“营改增”的增值税以后可能要划给中央或中央与地方分成,这就涉及到基数返还问题,所以当前我们各地要尽量把营业税做大,做到应收尽收。在中央参与政府性基金分成改革上,我们要将历年欠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尽早清缴入库,并将现有已收储的土地按合适的价格尽快变现。因为中央参与分配无非就两种方式,一是中央将基数还给地方,增量拿去;二是不管基数,中央直接和地方分成。不管中央采用哪种方式,都是现在收进来比较好,这既能做大地方土地出让金基数,也能减少中央分成。在应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改革上,各地在可能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宜做大,结余不宜过多,要尽量将其他社保基金收入做大;支出要做足,因为全国统筹后,中央可能按人头来进行转移支付,做足支出有利于将来得到更多的转移支付。在取消出口退税超基数上交和“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返还政策(这项改革施行的可能性最大的)改革上,各地这几年要尽量将“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做大一些,出口退税可能要控制一下,这样一抵减的话,补助基数就会有利于我们地方,基数定了后,地方拿不到“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返还,而出口退税则全部由中央负担了。在规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可能出现的改革上,一是要将因素法中的各相关因素考虑充分,如财政供养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地域面积、人均财力等,为将来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打好基础;二是对可能上划的支出,如食品安全、跨区域的河流治理等,近几年要控制支出,避免上划时基数过大。总而言之,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怎样做到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财政局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这项工作具有挑战性,也有很大压力,要多方面获取信息,认真把握,认真应对。
(二)要把促进发展作为财政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
经济是源,税收是水,没有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各级财政地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支撑、保障、引导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当前消费需求缺乏新热点的前提下,投资是扩大内需见效最快的措施,尤其是有效投资,既是对经济增长的即期拉动,又是结构调整新的增量,为长远发展增强后劲。那财政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在哪里?就在项目建设上。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各级财政部门要着力抓好两方面:一方面,要在项目选择上把好关。当前,各地都存在项目建设需求大和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难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有所选择,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的关系。要把有限的政府性投资资金,重点投向基础性、财源性项目上来。这几年,我们在投资上落后于衢州,主要是在产业投资上落后了,所以要在产业投资上加大力度。另一个,是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各地要解放思想,对一些公共产品建设,也可以研究体制机制,引进民间投资,这样既可以控制我们的政府债务规模,又可以保障公共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债务,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上半年,我们各地的债务落实得都不错。但从6月份的金融形势看,下半年的融资形势会趋紧,而且明年的形势会更紧。为保障我们全市各地项目建设的推进,尤其是为明年续建准备,当前各地要抓住机遇,在债务落实上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在银行债务可贷的情况下,各地要尽可能落实债务。对落实的债务,或者达成意向的债务,要抓紧使资金到位。在债务落实上,我再强调两点,一个是各地在债务谋划上既要大胆,又要把握好规模。但在债务操作上一定要细心,不允许成为中央或者省里督查的典型。另一个是要搭好明年的桥,做足、做长下半年的债务。不能在其他地方资金链没断的情况下,你先断,到时候说你这里资金转不动了,出现信用危机了,这个是绝不允许出现的,所以各级财政部门在债务落实操作上一定要细心谋划好。
二是要大力培植税源。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着力在引进名企业、大企业、大产业上下功夫,尤其是一些产业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产业扶持,如对当前的3D打印技术、机器人产业等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财政部门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切实引进一批重大的产业和项目,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为后续税源培育打下基础。但另一方面,各地在财政扶持政策制定时,一定要算好账,把好关。首先要对引进产业的可行性进行充分地研判,要真正把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产业引进来,不能盲目地跟从。比如前几年,说光伏产业好,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几乎曾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在欧美“双反”的“外忧”与产能过剩的“内患”交织中,光伏产业急速坠入严冬,全行业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在出台政策前,要加强政策的调研和分析,做好周边地市的横向比较,要对投入产出有一个大概的预期。要注重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扶持资金的设立和实施都必须以绩效目标为引导,首先要明确绩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实时评价,及时调整修订绩效目标,并以此作为财政支持与否的依据。此外,扶持方式应从原来主要对事后的税收贡献的奖励扶持转为主要对企业技术研发、产业调整的扶持奖励。
(三)要盯住年初确定的目标,确保完成全年组织收入任务。
今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各县及市直部门的考核力度,对一些指标完成不力的部门,实行末位淘汰。我们的财政收入指标就是其中之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风险凸显,财政地税部门组织收入的压力可以说也不小。一方面,各地要狠抓收入征管。通过加强经济发展走势、宏观政策调整和税收政策变化对收入的影响分析,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深化运用“税友龙版”,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要在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上下功夫,增加我们的可用财力。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对执收执罚部门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制定非税收入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步伐。另一方面,也要合理调控,确保收入均衡入库。
(四)要千方百计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是要大力推行厉行节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中央要求严、群众呼声高、监督力度大,从我们山水自身的财力看,也绝对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把过紧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起来,把财政支出这本“经济账”和作风建设这本“政治账”有机结合起来,以厉行节约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各项规定,严格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努力压缩“三公”经费。要从制度性安排入手,加强公务支出监管,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严格执行公务卡消费制度。下一步,市本级将出台会议费、接待费的管理办法,希望各县(市)也要抓紧跟进。
二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继续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确保民生事业有新突破,居民生活有新改善。一方面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力打足民生预算。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民生支出刚性很强,上去容易下来难。各地要坚持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促进民生事业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我们审计提出问题较多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利用好审计的成果,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要在加强专项资金结余管理上下功夫。近两年,市本级在专项资金结余的清理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3年收回2300万元,2012年收回1700万元。各地也要借鉴市本级的做法,争取在这项工作中能出实招,见实效。此外要加强财政资金申报的管理。现在各地都存在一些项目重复申报财政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解决,就很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目前,市财政已经在做财政专项资金政策评估评价和财政补助项目收集清理工作,包括:建立财政补助项目库、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每一个专项资金都有一个管理办法,没有管理办法的不予安排拨付资金,建立财政补助项目联审联评机制,开发应用财政补助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等等,这项工作值得做。做好了,对财政项目申报的规范管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保护一些干部,希望能抓实抓好。各县市也要抓紧跟进,多出好办法,切实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起来。
四是要在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上下功夫。要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绩效评估,把绩效贯穿于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彻底打碎“财政资金不用白不用”的错误思想。要把好预算编制关、分配执行关、使用监督关、评价反馈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增强部门单位理财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和部门,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五)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加强财政地税工作的根本。
干好事业,人是根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单位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财税部门的服务水平,优化财税部门的整体形象。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劳模座谈会上讲话
弘扬劳模精神 引领时代风尚
同心同德奋力推进--又快又好发展新跨越
——==同志在全市劳模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把全市各级劳模代表请回来,主要是想通过今天的座谈会,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广大劳动者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同时倾听一下大家的心声,听取大家对市委、市
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几位劳模代表就立足本职,发挥模范作用,为--发展建功立业作了发言。大家谈的很生动,很感人。透过这些朴素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大家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历程,感受到了大家的崇高思想和伟大精神,感受到了大家始终心系--改革发展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我代表市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我就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进一步振奋全市劳动者精神
劳模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也是引领新时代劳动者的光辉旗帜。近几年,正是以在座各位劳模为杰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才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冷静分析,当前--的形势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四年来,全市GDP增幅均在12以上,比前五年平均发展速度提高1.3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4,工业总产值三年翻了一番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5.6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1.5亿元。我市在全省184个市市区排位中,其主要指标排位都上升5—19位。其中,GDP总量排位比2002年上升了9位,人均GDP排位上升15位,工业经济排位上升10位,第一产业排位上升6位,第三产业排位上升19位,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排位上升15位。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一直位列前3名。--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一是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上马,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紧锣密鼓,--航电年内开工上马,东河梯级开发2008年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兰渝铁路预计年底开工,兰渝高速已开始线路踏勘。二是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近日省政府公布将着力打造5条重点旅游线路,其中的嘉陵江黄金水道旅游线将贯穿我市,与正在加紧建设的四川旅游北环线形成网络,--成为两条省级重点旅游线路交叉的重要节点,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三是地下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天然气、石油“--构造”预测理论储量巨大,铀等地下矿藏开采潜力极大,目前已进入钻探阶段。这些必将为--今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风正心齐的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两推一竞五公开一承诺”干部选任机制改革,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强力推行市委权力阳光化;在全市率先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全面推行政务审批公开化;坚持动真碰硬,从严机关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重拳整治了干部职工打麻将、收送礼金、乱贴大字报告刁状、拉选票贿选、坑害外地客商等歪风邪气,全市干部队伍的风气明显转变,风正心齐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尽管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横向相比我们发展仍很落后,挑战依然严峻:GDP总量在全省排89位,工业总产值还在全省130位左右徘徊;人均GDP才598美元,在全省全市排位靠后;周边市区的迅猛发展,更是咄咄逼人。所以,广大劳动者和全市人民必须正视差距,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产业互动,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生态家园新农村建设三篇文章,努力实现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工业兴市向工业强市两个跨越,推进--更快发展。
二、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迎接时代新挑战
劳动模范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而特殊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示范带头作用,一定要永葆劳模本色,勇于迎接时代挑战。
——加强学习,永葆本色。时代在进步,理论在创新,实践在发展,不学习无以创新,不学习难当重任。每一个劳动者特别是劳动模范,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实和更新知识。要坚持学习政治、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管理能力,成为生产能手、技术能手、科研骨干和管理专家。要心系培育自己的人民大众,努力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传承劳模精神,永葆劳动本色。
——乘势而上,再创新业。站在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各级劳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再立创新之志,再鼓争先之劲,在构建生态--、和谐--、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再创新业。特别是要大力弘扬--人精神,积极投
身--发展和建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踊跃参加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影响带领职工群众干一流的工作,出一流的产品,创一流的业绩。
——坚持“三个着眼于”,齐心协力抓发展。劳动模范植根于劳动人民,是市委、市政府联系劳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定要顾全大局,带头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市委和市政府的各项部
署;要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多为--发展谋良策,多为提升--形象创大业,多为--人民得实惠作奉献;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要多做一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向党委、政府反馈普通劳动群众的心声和意愿,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发展局面,加快构建和谐--。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推动--更快发展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创造伟大的业绩。今天到会的劳模代表中,有甘于奉献的生产第一线工人,有锐意创新的科技拔尖人才,有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有艰苦创业的企业家,等等。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解放思想勇于创造、顾全大局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奋勇争先勇争一流”的时代新风。你们都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是--人精神的忠实实践者,也是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当前,要推动--更快发展,就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劳动模范的重要力量和导向力量,就要大张旗鼓地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要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坚决克服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束缚创新的精神枷锁,坚决革除妨碍自身发展的“--是广元老大”的习惯思维,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全市上下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和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唱响全民创业主旋律,投身全民创业主战场。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奋勇争先、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要进一步把劳模精神与--人精神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劳动者以“三个着眼于”为出发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四、加强舆论导向,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改变了世界。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以崇尚现代文明为由摈弃劳动,远离劳动者。他们崇拜那种衣着光艳的白领阶层,瞧不起体力劳动者,鄙视普通工人,不愿意在一些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近几年,企业、社会对工人特别是有等级的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告急的报道屡见不鲜,就连市内一些机关招考文秘,也因为怕苦怕累应试者寥寥无几。爱迪生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普通劳动者永远是组成社会大厦的主体,普通劳动者就像一粒粒平凡的石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着世界。胡锦涛总书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教诲,为劳动者写下最闪光的字符——劳动光荣。所以,要整合各种力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在全市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迅速在全市掀起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尊重劳动、推动发展的高潮。
——扎实搞好劳模宣传工作。要高度重视劳模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工作,在选树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先进技能、富于创造精神的先进典型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选树和宣传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体现新时期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普通劳动者。今年5月份,要在全市集中开展“弘扬劳模精神,推进--跨越发展”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劳模事迹专题报告会、开办宣传优秀劳模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工作热情。
——迅速掀起学习劳模热潮。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要以学习实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载体,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自学成才活动,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掀起学习劳模、争当先进职工的新高潮。全市广大职工要以劳模为榜样,把远大的理想信念与作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为--发展作贡献;要把爱国之情化作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要立足本职工作,追求新知识,掌握新科技,提高新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体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发挥好创造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作用。
——认真做好劳模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劳模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劳模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研究劳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培养劳模、选树劳模、表彰劳模、关心劳模的工作机制。要继续做好帮扶困难劳模工作,怀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到劳模中去,倾听劳模的呼声,关心劳模的疾苦,切实帮助劳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再立新功提供更好的环境。
同志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这是新时代对劳动者的召唤。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追求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从传统型劳动者向学习型劳动者转变、从体力型劳动者向知识型劳动者转变,这是时代精神赋予劳动者的新境界。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谱写--加快发展的新篇章,努力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
第四篇:在定点医院座谈会上讲话
在定点医院座谈会上讲话
各位都是定点医院主管医保工作的院长、医保办主任,今天邀请你们来,主要目的是听取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之前,我想先说四点:
一是医保中心和定点医院之间是合作互助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医保中心是医保政策的执行者、监督者和服务者,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更要确保政策正确执行,维护参保职工的利益,保证基金运行安全。定点医院是医疗保险工作的载体,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医保政策的执行者、服务者,你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实利益和医保基金的支出。从这方面说,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近年来,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很快,我想大家都有体会,医保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医院利益的重要支撑点。所以说,我们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联系,相互之间要理解支持,共同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了,也能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医保基金是广大参保职工的“保命钱”。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既是医保中心的重要职责,也是定点医院的政要责任。我们作为医保基金的管理者,执行者,如果放松对基金的管理,基金就会出风险,参保职工的利益就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参保职工也会不满意,对我们的工作也不利,所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应该把加强基金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职责使然。目前,医保中心对医保基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结算,这是定点医院非常关心的,还是那句话,结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前全国各统筹地区的结算办法都不太一样,都在探索,无论采用哪一种结算方式,都是既要保证定点医院的利益,也要保证参保职工的利益,确保基金合理合规支出,运行安全。三是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定点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违规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定点医院的违规现象还非常严重。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过度医疗服务(超范围用药、超量使用抗生素、出院大量带药等);分解收费、重复收费、串换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重复检查滥检查现象时有发生;比较严重的是挂床住院现象,更有甚者凭空编造病历和住院患者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套取基金的行为,严重影响着基金的收支平衡。
四是医保中心下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协议,细化管理项目,对门诊慢性病用药和治疗与普通门诊相区别。加强住院管理,对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违规行为强化监管处罚措施。建立社会举报制度,聘请懂医保政策、责任心强的参保人员担任监督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就医,合理治疗。强化对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素质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篇: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9月16日)
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绍史
(2011年9月16日)
同志们:
我们开了两天会,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谈体会,讲认识,议落实,提建议,都很深刻。我也参加了第一组的讨论,今天上午又听了8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发言,下午部领导和洪涛同志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听后很受启发。中央领导同志的三次讲话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涉及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认真学习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仅仅是一个开始,要继续学习、消化、深化、转化,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认清方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国土资源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服务全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领导同志的三次重要讲话,把国土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等诸多方面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体会,这既是对近几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国土资源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把国土资源工作摆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这也是继十七大以来我们提出要从“三不”(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视野狭窄不会改)走向“三勇”(勇于革命思想的命、勇于削手中的权、勇于去部门的利),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后,在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转型进程中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又面临的一个重大节点。如何来认识国土资源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国土资源定位和作用来看。以往我们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也都有过归纳和表述。比如,国土资源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先行性的工作,主要承担着国土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和服务等等。对地质找矿工作我们也有过归纳:地质找矿是维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先行性工作。实实在在说,我们这些表述归纳也对,领导同志也给予了肯定,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8月23日、7月20日、9月2日,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都进一步明确了国土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领导同志都认为国土资源问题是重大的、复杂的、紧迫的问题,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且认为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从全新的角度更加清晰阐述了国土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我以为,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把国土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从工作方针来看。我们对工作方针,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也有过归纳和表述,“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十七大之后,我们提出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个提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充实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二字还是李源潮同志指示我们增加的,保障和促进更能够反映国土资源工作方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将其具体化为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明确提出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这些提法,在这几次重大安排和领导同志讲话中都给予了肯定。但更应该看到,两位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更加深刻地指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要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在更高的层次上明确了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
三是从工作机制上看。“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十七大之后,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国土资源“一家管、大家用”的局面需要迅速扭转,所以,我们在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中,提出重要的一条是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中,在中央层面我们主动联系了很多部委或单位,执法方面我们联系了最高法、最高检、公安、监察等部门,土地利用方面我们主动与用地大户对接等等,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形成“大家管、大家用”的机制。在地方层面上,应该说都有不同程度地推进,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领导同志讲话中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更应该看到,总书记在8月23日重要讲话中的深刻论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我以为,这个论述是基于国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而作出的重要判断。最近,家宝总理在我们报送的例行督察报告上也做出重要批示:土地管理地方负有直接责任,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克强副总理也专门批给相关部委的负责同志,要求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9月2日家宝总理的讲话中,进一步要求理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系,提出要建立矿业权市场,培育勘查市场等等。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判断、决断、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我们应该在大力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格局。
四是从工作要求看。这几年,我们科学谋划工作布局,系统推进国土资源工作,思路非常清楚,就是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既抓顶层设计,在制度、改革、战略等宏观层面为整个国土资源工作定向、定位、定思路,同时还抓规划、调查等打基础、利长远工作,顶层设计与基础工作汇交到这条主线,形成完整的工作布局。在构建和完善工作布局同时,我们努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在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中增强服务全局意识,坚持在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中提升服务全局的水平,坚持在尽力维护公众权益过程中体现服务全局的新要求,坚持在提升干部队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中夯实服务全局的基础。从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一直到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在“两碰头一忧虑”的形势分析下,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开展“双保”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领导同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更应该看到,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原则要求,国土资源管理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国家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9月2日家宝同志指出,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这也是一个新的提法。总书记和总理还把关注民生、深化改革作为很重要的工作要求提了出来,这都是一些重大的原则要求。还有一切明确要求,8月23日总书记讲话中提出“四个”坚持,以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9月2日家宝同志讲话中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努力破解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难题;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立足国内夯实资源保障基础等。另外,还有一些具体要求,如8月23日总书记讲话中提出了当前和今后重点要抓的4项工作,7月29日家宝总理提出的当前要抓的5项工作以及9月2日提出的4项工作等。总之,这些要求更加系统,层次更高,指向也非常明确。五是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发展道路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既有时空压缩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又有多种矛盾交织带来的问题的复杂性,还有统筹协调难度加大带来的问题的风险性。折射到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领域,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资源保护难度加大、粗放利用浪费严重、社会利益协调难度加大、违法违规反弹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由我们正处在两个比较特殊的背景下,即特殊的资源国情和特殊的发展阶段,导致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刚性”,即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供给刚性制约,形成了“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从“两个刚性”到“两难”局面,我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三个难以为继”: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忽视城乡、矿地共同发展的思维定式难以为继。从“两个刚性”到“两难”局面再到“三个难以为继”,就促使我们辩证地思考“双保”问题。所以,我常讲,“两难”是事实,认识到“两难”是进步,但是“两难”又是可以统筹的,它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可以统筹兼顾的多项选择,领导讲话对我们的这些认识和应对挑战进行的探索给予了肯定,但更进一步深化了我们的认识。8月23日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土地开发利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过度消耗和粗放利用土地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9月2日家宝同志在讲话中强调,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资源约束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进一步强调,我们的监管水平不高,能力建设滞后,与形势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今后会怎么样,我们预测,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需求拐点要在2025年至2030年才能出现,也就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接近完成或者到后期才能出现需求拐点。难以想象,人口红利、后发红利、政府红利,在相当一段时间还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资源需求还会刚性增长。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和组织准备。
从这五个方面来看,我以为,国土资源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是非常特殊的。中央领导听取汇报、发表重要讲话,一方面是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视,对这支队伍的关怀,同时,所做出的重要论断、所阐述的重要观点也是出于对形势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大决判。我们一定要通过认真学习三次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国土资源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服务全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保持清醒和敏锐,牢牢把握住重大机遇
我们要看到,中央领导同志听取汇报,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大活动安排是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差距,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同时,我们还要敏锐地把握住机遇。机遇意识十分重要,我多次讲过,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就是把握住机遇推动事业的发展,最大的失误就是丧失机遇贻误事业的发展,在座的都是厅局级干部,这句话对你们同样适用。怎么样用好这次机遇是对我们的考验。事实上,十七大以来,回顾我们走过的路,多是在把握每一次机遇,或是在化挑战为机遇中不断爬坡上坎,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新的机遇稍纵即逝,要敏锐把握,把抓住机遇作为突破重大难题的钥匙,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的高度。
一是在面临机遇时,我们有过顺势而为、推进工作经历。党的十七大后,我们及时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工作主线,为这几年国土资源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8年我们抓住了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部门的有利契机,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丰富了一条主线的内涵,完善了工作布局,明确了定位,有力地推动了工作。2009年我们抓住克强同志视察指导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的机会,深入推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谋划地质找矿大突破。2010年我们又抓住习近平同志视察我们部党建工作契机,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进一步融合,既抓队伍又抓业务,实现了队伍业务双促进。这些都是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进工作的好经验。
二是在遭遇挑战时,我们也有过化挑战为机遇、逆势而上的砺练。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制度中的缺陷和发展中的风险,倒逼改革提速,进而促进我们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开始考虑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从单纯的满足需求走向供需双向调节的差别化统筹,从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到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2010年,我们直面国土资源系统和国土资源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局面,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果断召开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进一步警醒起来”,提出要把违法违规的案件数降下来,把行风评议的名次升上去,用两年到三年时间使易发多发的势头得以遏制,随后我们又开展了“两整治一改革”廉政专项行动。通过这些工作的及时开展,化被动为主动,整个局面有了很大的好转。另外,从2008年到2010年,我们抓住应对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的机会,不断扩展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最近,在蓬菜溢油事故处理中,我们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国务院让我们负责渤海、海南、东海3个海域石油开发溢油风险防范的大检查,借此也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海监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这些都是逆势而上、化挑战为机遇的例子,不仅推动了我们的工作,还砺练了我们的作风。
三是要敏锐抓住机遇、真正用好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最终折射出的是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和态度,所以我们要敏锐反映,把学习重要讲话作为推动工作的重大机遇。反之,如果我们无动于衷,或者敷衍应付,今后我们就会为丧失这次机遇而悔恨。而怎样用好这次机遇,又是对我们能力和智慧的考验。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关键环节设法取得突破,进而推动全面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把国土资源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党中央、国务院这几次重大活动安排赋予我们这么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就要主动作为,把抓住机遇、推进工作作为当下的头等大事。我建议用3个月的时间,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把学习讲话活动引向深入,把国土资源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要认认真真学起来。要在初步传达学习基础上,通过集中研讨、举办讲座、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把学习讲话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在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围绕主题主线,就如何做好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监管秩序、构建工作格局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要端正学习态度,力戒学习中的应景化和一般化,确保认认真真地学起来。
二是实实在在动起来。动起来就要对以往的工作,在更高起点上梳理和审视,找出问题和不足;动起来还要对面临的形势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提出主动应对的建议,形成思想、工作、组织准备的意见。各个单位包括系统、行业,都要对号入座,从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找出要求、任务和课题。大家要看到,今明两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换届之年,经济发展的势头会非常猛,我们面临的压力会很大。因此,对形势一定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研判,对新的要求要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改革创新要有更加具体的措施。动起来就必须实实在在地这么做,否则,大家只是一起议一议,机遇可能就这样过去了。
三是要兢兢业业干起来。首先要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训。要重点对重庆、成都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广东“三旧”改造试点、城市批次改革试点、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部里面要部署,地方也要跟进,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限期完成,其次要开展重大问题调研。要确定一批重大课题,利用已有的成果,集中力量,明确课题,落实责任,限期完成。第三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要主动争取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现在一些主流媒体都很主动,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部里和各地都应该制定一个能够落地的宣传方案,内容要丰富,形势要多样,既可以是系列文章,也可以是专家访谈,还可以搞时事评论。既可以利用中央和地方的平面媒体及电视媒体,也可以使用网络平台。今年3月份我曾说过,在换届之年,我们要给每个镇长、县长、市长提供《国土资源管理应知应会手册》,我不客气的说,动作太慢。部里面的方案还要修改,细化内容,落实责任,限期完成。总之,要加大宣传造势的力度。第四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领导同志不来、不听、不讲,你会觉得很失落,有人会说我们被边缘化了,没人理会我们、关心我们。现在领导同志听了、讲了、来了,而且是高层次、高密度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了解到,有一些省已经向省政府常务会或者向省委常委会做过汇报,我建议各地也可以参照部里的做法,争取向省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主动做一次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权威的汇报,给领导们讲一讲,对我们的工作形成的大概念和轮廓性的认识。在向政府领导全面汇报的同时,要着力推进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格局,这是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如果能把总书记讲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这个科学高效的工作格局建立起来,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和基础。关于第四季度的工作,刚才几位部领导都讲了,我就不说了。
同志们,当前的形势又一次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牢牢把握,主动作为。我们要通过3个月的努力,使我们的工作从主动应对向主动谋划转变。再结合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条例出台后的贯彻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批复后的实施,以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成果冲击最高奖项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及时到位,我们就可以努力争取开一次富有成果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因此,在这三个月里,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集中精力、人力,统筹协调,真正学起来、动起来、看起来,争取出一批思想、工作、理论和制度成果,为年底的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做好准备。
总之,同志们,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认清方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