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不忘初心使命 传承方志敏精神 争做新时代行业楷模
党课:不忘初心使命 传承方志敏精神 争做新时代行业楷模
我们都知道方志敏,都学过方志敏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都对他被捕后全身值钱的只有一块手表和一支钢笔的事迹耳熟能详。他的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但是对于方志敏其人,其文,其情怀志向,却或多或少还有我们并不清楚的细节。去年,央视热播《可爱的中国》,这部以方志敏的名篇命名的电视剧,带我们更加靠近了方志敏,更走近了那个历经磨难的母亲中国。
一、方志敏波澜壮阔的一生
方志敏早年的人生轨迹和毛泽东很相似。他1899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比毛泽东小6岁。那一年,离溥仪退位还有13年。他的家庭世代务农,说不上太富裕,但也不贫困。他上过村里的私塾,12岁就辍学辅助家庭务农了,一直到17岁,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进入县立小学上学,并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接触到新的思潮,并考上了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
方志敏在学校里思想活跃进步。他17岁在校组织进步团体“九四青年社”,20岁发动组织同学开展反帝爱国斗争,21岁成为工业学校自治会负责人,22岁因领导该校学生反对腐败教育要求教育改革而被开除,23岁接触了上海的共产党组织,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短短3年时间,到28岁时,方志敏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革命家。这一年,他领导了弋横起义,参加的起义的农民达到7、8万人。30岁,方志敏领导建立了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31岁,领导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当选为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32岁,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同年当选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方志敏和毛泽东年纪相仿、理念相近、惺惺相惜。方志敏在地方工作,毛泽东则在苏区中央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红一方面军政委。他们默契配合,一起带领军民粉碎了蒋介石组织的两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围剿。但到了1932年年底,由于王明遥控的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被撤销了代理书记并解除了军权,被派到福建长汀养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决策层,在1934年毛泽东又被免去苏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职务。时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的方志敏态度明确坚决抵制“左倾”冒险主义指导方针,坚持同敌人和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1934年年末,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沦陷,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由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他和粟裕率领的红军在安徽谭家桥镇遭到国民党部队追剿,损失惨重,后又被追击包围。1935年初,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县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于当年8月6日被秘密杀害,时年只有36岁。
二、方志敏崇高的革命精神气节
方志敏一生贯穿着与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同出一源的共产主义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情怀,他终其一生初心不改,始终葆有一颗爱党、爱国、爱民的共产党员赤子之心。
对于不顾国家命运贪图个人安逸舒适的做法,他不屑一顾甚至引以为耻。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涯里,他好像完全没有在乎过个人得失与舒适,却能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朝着崇高的目标一往无前。“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咽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物质的贫瘠,也许正是衬托出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最好背景。
对于共产主义信仰,他自入党后终身保持着坚定的立场。25岁加入共产党后,他在《我是个共产党员了!》中激动地写道,“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他确实履行了自己对党的誓言。
对于祖国和人民,他爱得深,痛得切。方志敏留下的著作中,有好几篇都是以哀民生之多艰、悲国运之多舛为主题的。广为人知的有《同情心》、《呕血》、《哭声》,以及《可爱的中国》等。尽管这是个不公的世道,“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周围哭泣呵!…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取去了。我们牛马一般的在煤烟风尘中做做输运,奔走,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疾病一来,只好由死神摆布去了!”这是个冰冷的世界,“同情心,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铁一般硬的,烂果一般烂的,它,怎样也摸不着了——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来喂自己的狗和马;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的一件单衣剥下,抛在地上践踏,他人的生命当馒餐,他人的血肉当羹汤”。可是就算有这样那样难以忍受的丑恶,这里仍然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有无限可能的可爱祖国,“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我们想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精诚的寄托吧。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个人的所有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
三、新时代呼唤方志敏式的共产党员
经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新征程;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更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可爱的中国,不再是方志敏理想中勾画的那个模糊的样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但是,就像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愈进愈急、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今天的中国,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场又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需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坚定意志和崇高品质,才能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
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还没有极大丰富,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人民精神生活的发展已经发生脱节,精神缺钙、思想空虚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学习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树立共产党员的崇高荣誉感;从经济发展前景来看,美国的封闭主义已经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霾,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也给我国经济换挡转型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学习方志敏能谋善断、勇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无畏革命精神;从党的建设来看,反腐败斗争正走向深入,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任重道远,“四风”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学习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他毫无特权思想、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从文化建设上看,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复杂的形势,西方反华势力加紧利用其掌握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日益凸显,“吃着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的人还有不少,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学习方志敏的家国情怀,学习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四、在新时代XX工作中传承发扬方志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XX年XX月召开的全国XX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XX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种求进的总基调,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XX部长在XX部党委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要在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XX工作整体效能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向科技要XX,要深入推进XX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和应用,全力打造XX。
习总书记和XX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无疑正是方志敏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升华,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至今“虽九死其犹未改”的初心,体现着XX始终不渝的责任担当。总书记和XX部长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新时代XX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深入推进XX机构改革提供了明确依据和坚强思想保证。作为一名XX,我们要传承好XX人一以贯之的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的优良传统,传承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恨分明和无私奉献精神,确保在深入推进XX工作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坦然面对个人得失,以XX工作的优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1周年献礼。
五、结语
方志敏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缩影,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代表。他牺牲的地方,鲜血洒在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上,而他所为之献身的事业就是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青春,让他至死念念不忘的可爱的中国获得新生。如果那个时代的残破的祖国,仍然值得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撒热血去热爱去拯救,那么放眼今日之世界,又有哪里比的上我们富强的可爱的祖国!这是我们的母亲中国,是我们的祖辈世代耕耘的地方,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英雄儿女辈出,翻天覆地的发展奇迹不断上演。在新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开创者、见证者和建设者,每个人都通过自身的发展而带动了祖国的发展,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创造了祖国的光明前景。祖国繁荣与民族的复兴,正是方志敏内心最热切的愿望,这一切也终将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中成为现实!
第二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好干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好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对“初心”的内涵作深刻阐述。此后,习近平在许多场合进一步提及和阐释“初心”。但是何为“初心”?怎样才能守住内心安宁做好新时代好干部。
一是要循天顺人,不能循己任性,始终牢记为民之责。“循,顺也,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权力从何来,又该为谁而用?毫无疑问,权力来自人民,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清醒铭记手中的权力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有权决不能任性,决不允许公器私用、设租寻租、以权谋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为民之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尽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二是要循令从事,不要因循苟安,始终保持忠诚之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章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对党忠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空对空的口号,其根本是有信仰,其核心是讲政治,其底线是守纪律,其关键是重实干。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来指导,也靠铁的纪律来保证。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决不允许搪塞应付、不思长进,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三是要循途守辙,不要循私废公,始终坚守干净之身。“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干净是做人底线,也就是要坚守廉洁底线。“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坚守干净之身,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做到慎独慎微、谨言慎行,做到反躬自省、防微杜渐。要从小事做到起,从细微之处保持警惕,“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始终守纪律、守规矩、知敬畏、存戒惧。
四是要循序渐进,不要循规蹈矩,始终彰显担当之举。“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彰显担当之举,抱着“人一之我十之”的干劲、“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襟,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积极主动担当,把个人的利益看淡一些,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发展业绩。
第三篇:学习殷树山精神演讲稿:初心不忘,使命传承
学习殷树山精神演讲稿:初心不忘,使命传承
民一庭 邱磊
初读殷树山老人的事迹,是在一个阴郁的午后,天气有些阴沉,天空时不时飘起零星的小雨,但微凉的空气却抑制不住我内心翻涌的情绪。大爱、信仰、坚持,我看到了这个时代里大写的人,看到了质朴生活掩盖不了的灿烂灵魂。
没有华丽的宣传辞藻,不寻求耀眼的聚焦,殷树山默默践行着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无私关爱。寒冬腊月,比受影响自觉早起清理积雪的居民更早起,一个人将社区道路的积雪清的干干净净;每逢佳节,殷树山夫妇亲自准备节令食品,挨家挨户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弥留之际,殷树山夫妇双双将遗体捐献,将自己彻底地奉献世间。这个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计较起得失,这份坦荡的大爱更显得难能可贵。
“如今的幸福日子,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如今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都是党给的”.殷树山常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自20岁入党以来,殷树山坚定信仰,一生都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自2003年起,殷树山夫妇共陆续缴纳特殊党费12万余元。这份赤诚,难以再见,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沉沉扣击着我的内心,我自认的信仰在殷树山的坚定信仰对照之下,是游离的,是飘荡的,是没有深深扎下根的。
坚持的力量最令我钦佩,日复一日,将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塔山书屋殷树山夫妇坚守了近20年,义务捐献殷树山夫妇坚持了60年,奉献社会殷树山夫妇直到去世之后仍让自己的遗体去完成。小善坚持汇聚为大爱,信念坚持化作成信仰,时间的积累拂去岁月的尘埃,让坚守成为最真最美。
6月12日,总书记到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考察时,强调“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民要奋发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从50多颗火种到8956万名党员,从南湖小船到领航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97年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长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辉。居安思危,在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更不能丧失最本真的品质,不能遗忘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美好;然而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复。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更加需要大爱、信仰与坚持感染我们日趋干涸的心灵,更加需要一股久久难以平复的情绪让我们挣脱程式化日复一日的生活。
曾以为我们离楷模很遥远,但其实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殷树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流传于世的大爱与信仰,值得我们反复想起,时常思量。
我们都以为自己拥有最平凡的人生,但平凡的人生同样可以发光发热,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好每一处细小琐碎的工作就是我们的态度,从完成一次法庭记录到出具一份法律文书,从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到积极进行调解工作,都需要我们用心完成;善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就是我们的态度,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生活中的大爱也是由点点细小的付出汇集而来。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初心不改,使命不弃,愿你我继续发光发热,共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传承劳模精神 争做时代楷模
传承劳模精神
争做时代楷模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国网开化县供电公司的陆郑超,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浙江省劳动模范***的故事。
2016年,我有幸和邵师傅一起经历了开化县四座35kV变电所的改造和新建工程,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那种任劳任怨的劳模精神和对我们亦师亦父的关心教导。
还记得在菖蒲变施工现场,邵师傅埋头扎在测控屏后做着二次接线,他已经连续几天不吃中餐在持续工作了,大伙儿怎么劝也劝不动。检修班的师兄们心疼他,从村口的小饭馆给他带来了热乎乎的炒面,而我们的邵师傅却说,“诶呀,等会儿,让我把这个柜子做好了再吃”。作业途中我经过邵师傅的身旁,伸手去摸了摸那盛着炒面的瓷碗,发现早已经凉透了,可我的内心,却变得更加炽热了起来。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想说些什么,却又无言,生怕打断了他那行云流水般的工作,只见邵师傅捋线、定型、捆扎、接线、固定,聚精会神地在控制柜后“步线行针”,早已忘记了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而此时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战斗的我,早已疲倦全无,充满了干劲。
邵师傅并不会刻意要求我们做的特别多,也不会要求我们干得特辛苦。他看到有的同事工作累了,就让那位同事去一边休息一下。但他对自己的身体,却在像使用一台不怕被用坏的机器一样,不止不休。
犹记得几年前的大年三十,温馨的年夜饭飘香了,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时,我们的邵师傅还战斗在实验室中。一盏灯,一个人,边琢磨边设计,将弯排机拆了装,装了拆,拆了又装……手指几次磨出了血泡,简单一包扎,又投入到实验当中。当他拖着早已疲惫不堪的身体跨进家门时,桌上的饭菜早已不知热了多少遍。第二天,当我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当中时,邵师傅又开始了他新一年的忙碌与付出。
有人说他像台永动机,永远不知道累,有人说他事无巨细事事关心,永远不知道烦;有人说他最聪明,谁有问题都可以找他解决;也有人说他只知道埋头干活,是老黄牛一头……从班长、厂长、总工程师,再到电友公司经理,无论他身处什么岗位,但他始终站在一线,时刻专注事业、一心执著创新,坚守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周五的下午,邵师傅总会准时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启新一课“青年讲堂”,在这里,许多青年员工齐聚一堂,跟着劳模“感匠心,学匠艺,做匠人”。
邵师傅曾教导我们说,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邵师傅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匠心,做最好的自己。他也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激励着更多电力人,执著向前,继往开来。
第五篇:不忘革命初心传承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不忘革命初心传承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不忘革命初心传承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忘革命初心传承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长征,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说:“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马丁路德金先生也说过:“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八十多年前,先辈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而长征精神就是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反思、更好的奋斗,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走好新的长征路一是要发扬善于团结、甘于奉献的民族品格,形成凝聚共识的强大合力。XX年4月22日,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时,总书记说:“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的火种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传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得以保存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团结。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在新时期,要有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有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气度,闻过则喜,从谏如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推功揽过,与人为善,用真诚赢得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公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努力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走好新的长征路二是要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一辈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扬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巨帆,面对困难,征服困难,夯实信念基石,敢于战斗、一往无前的革命主义精神传承仍有必要。
“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当今时代,我们关心这段历史,我们热爱这段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是什么力量支撑并凝聚着红军,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培根说:“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不忘革命初心传承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长征精神,是穿越寒冬绽放在枝头的那抹新绿;长征精神,是走过泥泞遗留在身后的那行足迹。长征精神,是人生深蕴的宝藏,是让生命蓬勃的动力,长征精神是沉默中的爆发,是蛰伏后的苏醒,是人类对整个大千世界的吞吐、张弛、沉浮、聚敛最敏感、最有力的回应。
长征精神源于梦想,引发动力。设想一下十年以后,当你端坐于高级经理的座位上思考着下一个十年计划时,你的心头是否会迸发出一种长征精神呢!长征精神来自心灵,出自行动。她需要积极的心态作沃土,不断的努力作养料,辛勤的汗水作阳光雨露,孕育最后的成熟。记得去年当我们排练话剧《幽默辩论》的时候,我饰演的角色需要表演一段双节棍,为此,我特意向大二的师哥讨教、学习,练习中好几次打伤自己。最严重的一次是硬生生的将铁棍砸在后背上,趴在地上的我顿时感觉一阵难忍的痛。然而当我看到朋友们关切的眼神的时候,听到朋友们一句句温暖的话语的时候,“怎么样,能行吗,没事吧,要不我们去医院吧”,我的心被感动了,我和我的伙伴们共同将长征精神注入到了我们的话剧中,一个星期的排练下来,我们的话剧被隆重推出了,鲜花与掌声映出我们喜悦的笑脸。许多同学常常感叹学习的枯燥与无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中缺少了长征精神。
假如梦想没有长征精神,事业将一片荒芜;假如心灵没有长征精神,生活将平淡无奇;假如行动没有长征精神,人生将一无所成!也许我们应当感激上苍给我们的种种不平,种种磨练,它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对我们来说,一时的失败与压抑又算得了什么?没有文凭就努力去拿,没有知识就努力去学,只要你心中还有梦,只要你还有对生活的长征精神。长路迢迢,人生漫漫,谁能将长征精神贯穿一生,谁就能最终会成为命运的宠儿。
长征精神燃烧的岁月已经来临,让我们怦然心动,带着这份长征精神去改变自己,去改变自己想改变的一切。既然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就要敢于把命运发来的险球给它扣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平庸,就要试着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惊心动魄之中。朋友们!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拥有长征精神无悔的人生!
不忘革命初心传承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长征胜利80周年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永远不可遗忘的英雄岁月,是恢弘史诗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站在八十年前年红军长征的起始地瑞金,心潮起伏,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环绕脑海,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为了解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中,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胜利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长征这座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丰碑,牢牢根植于中国人民的脑海里,屹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发奋图强的精神支柱。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革命老前辈”,面对着上百万武装精良的敌军,前有伏击、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飞机轰炸,红军战士一次次面临人迹罕至的绝境,那泸定桥上冷冰冰的十三根铁索链,他们“飞”过去了;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爬”过去了……飞夺泸定桥的关键时刻,面对敌人的炮火,战士们喊声震天:“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经过茫茫草地时,为了几个生病的红军小战士能走出去,老红军将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给小战士改善伙食,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最后饿死在草地上……
是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算什么?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算什么?令人心惊胆战的铁索算什么?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大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哪一处没有红军踩踏的足迹,为什么这漫漫征程可以成功呢?只因为他们忠于人民忠于信仰;只因为他们坚强不屈,永不言弃;只因为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只因为他们舍己为人,相互鼓励。这是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
80年的斗转星移,社会发展进步,科技迅猛前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唯利是图的思想,贪污腐败的现象,让我们痛心、愤怒,回首遥望金沙江畔、大度河边,这才发现,我们多么需要长征精神,需要这种精神的传承!
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啊,只有万人一心、共同富裕的社会才是一个其乐融融、幸福无穷的社会。让我们传承长征精神,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忠于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竭尽全力!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您看,正是因为传承长征精神,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只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相继问鼎太空,浩瀚宇宙也有中华声音;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高原冻土有青藏铁路穿越,和谐号动车呼啸而过,给藏家儿女带去富裕生活……
周恩来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就请你好好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搏击风浪,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是一名企业的职工,那么就请你爱岗敬业,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牢记国家兴衰和我们的生活是休戚相关。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只有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才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完成肩负的使命职责。摆在我们眼前的“新长征”路线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传承长征精神,团结一心,创造新的奇迹,书写中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