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最后一页纸,瞬间泪如泉涌。主人公冉阿让的形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挥之不散,平静的心也突然变得激动起来。作家雨果的伟大不言而喻,其笔下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雨果向读者揭露了旧社会的丑恶,人的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冉阿让与拥有四个孩子的姐姐相依为命,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姐姐早出晚归吃苦耐劳,可还是满足不了温饱。一天,全家陷入了挨饿的窘境。身为弟弟的他,不忍看着姐姐和孩子们挨饿,不得已去偷面包。可是,上帝哪肯轻饶犯错的苦命人,冉阿让被别人发现了,并被关进了监狱。祸不单行的是,在快要出狱时,心切盼望姐姐的他选择了逃狱,但并没有成功。多次的逃狱他被判处了十三年。可想而知,外面早已是物是人非,他后来的种种遭遇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值得为他庆幸的是他遇见了善良的“圣人”。一番遭遇后,竟成为了一名受人敬仰的市长。我国清代郑燮有诗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略有大同小异之处。
透过故事的情节,细说社会和人生的本质。经典依旧是经典,永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变味。结合当今时代和社会,我的.共鸣点和触发点甚多。我国新时代的到来,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实施,两个百年目标,真真切切的将福祉惠之于民。与其说悲惨世界是旧社会的写照,不如将其作为时代的见证,和勉励经济发展的动力,让人民更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还有生在罗马的人呢。也许我们会埋怨生活的不公,但还有人虽生处烂泥沟还力求上进呢,说起成功人士,总是会在心中啧啧称赞。可我们有了解过成功的背后是无尽的眼泪和汗水吗?有的人艰辛的活在世上,衣食保暖的获取就已经让他们活的很煎熬。所以,不要去埋怨,人生也不要随便去思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就是成功的秘诀。
我希望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等将来学有所成时,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像冉阿让无私奉献,为社会贡献一分微薄的力量。世界虽然悲惨,但黎明总会生气。生活的光明,自己去争取。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记得我最开始接触雨果的作品,就是他那部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了,但是当时一直最欣赏最心疼最惋惜的人物不是敲钟人,而是主教。眼睁睁看着他的心在煎熬在压抑在克制在扭曲,竟然生出一种悲悯的情怀。也因此开始看雨果的其他作品,其中就有这部《悲惨世界》。一口气看完之后,感触最深的便是:这是一个悲惨的世界,却无法玷污高尚的灵魂。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我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我从中看到了一个人性的转变,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看了这本书后我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我希望社会上多多出现像冉阿让一样,将自己无限的爱奉献给身边每一个这样的人,那样,我们的社会不是会变得更加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