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拖延症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案例概述】x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小学半年的他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小蜗牛”。无论是理书包、整理桌板,或是写字,干什么他都会比别人慢上许多。每次老师、同学好心地催促他动作快点,他也总是一脸茫然,真让人替他着急。为了拯救这只“小蜗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和他的妈妈一起出谋划策,试图学校、家庭两手抓,早日帮助他养成做事不拖拉,写字不分神的好习惯。
【目标与内容】拯救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认识拖延症的后果。这一阶段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当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们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后果和严重性。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任何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这种不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效率意识。
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而现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溺爱,缺乏严要求,只会一味地催促、央求其快点完成。甚至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作业时干扰孩子,这样日复一日孩子也就没有时间观念,更别提效率的概念。
所以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反复沟通,形成合育联盟,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并给予指导,家长从自身端正态度并积极反馈孩子近况,双方合力研究制定教育方案,根本性地改掉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最终帮助他达成摆脱小蜗牛,成为飞毛腿的终极目标,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好习惯从点滴抓起。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又多是由家中老人照顾生活起居,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容易依赖家长,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生活习惯着手,尽量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理,从而学会主动去做。【过程与方法】拯救计划从第二学期初开始,根据三个目标共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我是一只小蜗牛。方法:在班级中设立小蜗牛榜,将每天完成作业最后的几名同学学号上榜,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惩制度。动作快的三个小组敲星星章,动作最慢的小组减去星星章。
时间:一个星期。过程:事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到家长平日教育的方式存在过分宽容、迁就的情况,在一番商量讨论后家长同意积极配合小蜗牛榜的设立,并改变过去的教育方法,与学校合作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于是在小蜗牛榜设立的第一天,x就“光荣上榜”了,他所在的小组也由于他的原因失掉了星星。尽管当天他的同桌、小组长不停地催促他快点,但似乎他的手脚就是快不起来,对于上榜的事情也不以为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在家与孩子共同分析上榜原因。
第二天,学校作业一大早就布置下去,可是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后,光是找本子的时间他就花去大半,结果一个午自修还是只写了一点,最后第二天也是“光荣上榜”。到了第三天有了些许的改变,或许因为前两天不仅自己失掉了星星,还连累了整个小组有点过意不去,当天他做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终于逃离了上榜的命运,但在放学理书包上又是最后一个完成。
经过了三天时间,我在课后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交谈。我先是询问他小蜗牛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就是指做作业做得慢的人。紧接着问他连着两天上榜的原因,他愣了愣,回答道:“每次想写得时候本子总是找不到,或者要写了就上课了。”再追问他当小组其他同学因为你的原因失掉了星星你怎么想的时候,他有点沉默了。“你应该怎么做?”“我应该快点完成!”
阶段二:我每天都要往前爬、方法:先从生活习惯改进,在家培养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书桌的习惯,在校通过儿歌、规定等形式帮他规划好整理次序,从而提高整理速度。
时间:一个星期、过程:很多时候发现他完成作业速度慢是因为本子藏在桌肚里找不到,因为他的桌肚永远是最乱的。文具、书本的摆放十分随意,每次本子一拿到就是随手一塞,导致真正需要用时一时找不到,从而也就拖慢了他的速度。
所以我先在班级里规定了桌肚里摆放文具、书本的要求与位置,并在这个星期里每天课前随机检查,有时还会利用午自修加强训练。他也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到第五天有所条理。经过几天的训练、检查,他理书包和找出学习用品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这样也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完成学校作业。
同时,我还和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指导家长在家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书桌、书包,给他一个规定的时间,要求他在时间内整理完学习用品。同时也开导鼓励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自理。所以这周结束后,家长也反馈到小家伙在家明显比以前勤快了不少,用好的东西也会主动去放好。
阶段三:摆脱小蜗牛,成为飞毛腿。方法: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内容继续提升要求,和家长采取联动机制,如果在校没有完成作业,就需要留在学校完成作业后再离开。如果在校上小蜗牛榜一次,在家取消一次休闲游戏的时间。如果在校上榜三次,就直接取消一次外出活动的时间。
时间:一个月。过程:通过前两个星期计划的实施,他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动作慢的事实,也帮助他改进了整理书包、桌板的速度,这些都为了帮助他最终能够养成完成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做下了铺垫。第三阶段计划的实施主要为了让他认清做事拖拉的严重性和产生的后果,然后主动地加快手脚,完成作业。
刚开始一个星期,他共上榜三次,于是反馈到家长,家长取消了一次外出活动计划。到了第二周星期一,我询问了他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他反馈到一直在家做作业,询问其理由,他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因为自己上周上了三次小蜗牛榜。“那么这周你的目标是什么?”“争取不要上榜!”
但结果第二周他还是上榜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因为之前作业订正的部分过多,导致作业量比别的孩子多而沦为了最后的小蜗牛。为此,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主要是之前订正的时候态度就不认真,如果之前订正过关,也就不会拖慢他完成作业的速度。于是我建议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认真检查订正情况,保证作业质量。
第三周他上榜一次,因为当天桌板没有整理干净,本子一直被压在最里面而找不到,所以拖累到了做作业的效率。于是在第二天我又开始检查他的桌板,训练他找到学习用品的速度。终于到了第四周没有上榜。
【成效与展望】。一、大胆创新,奠定基础。在这次拯救小蜗牛计划中不仅首次试用了小蜗牛榜制度,还改进了以往家校合育模式。以前面对具有拖延症的孩子教师往往会选择单独进行教育指导,有时就会力不从心,而且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容易形成单打独斗的现象。而这次计划的实施不仅打好了教育拖延症孩子的基础,还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为将来有效开展合作育人的模式奠定了基石。
二、互通互利,形成纽带。
过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连结点比较片面,只有出现问题才会沟通,而这次计划实施保持了一周三问询,即周末问、周中问、随机问。教师始终与家长保持沟通,一旦出现苗头就能及时发现,这样使双方始终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前行,形成紧密纽带,提升信任感。三、家校联盟,其力无穷。
这次计划实施的成效基本上改进了孩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在校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布置的任务,在家能自己动手整理房间、书包。家长也反馈到在家明显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不会再为了催促学习而弄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学生也反馈到,做作业速度快了,自己看书的时间也变多了!这一切的成效都是出自于家校联盟之手。这双无形的手只要紧密合作,就能挥出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