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合集五篇)

时间:2022-03-28 02: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

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做观察,反而觉得观察记录增加了工作负担,下面我们就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做观察记录和如何做观察记录提一些指导意见。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

1、帮助幼儿教师发现教育中的闪光点。

2、为幼儿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

许多幼儿教师都反映自己观察记录了一学期也没感觉到收获什么,反而感觉增加了案头工作负担,这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做观察是用来干什么的,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更没有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之提升为有指导性的教育资源。下面针对目前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注意事项。

1、态度要端正

2、目的要明确

对观察的目的要十分明确,观察一般分为针对性地观察和随意观察。针对性的观察目的性更强,要确定观察什么,想了解什么方面,这样能具体的、详细的进行观察;随意观察一般是在活动中、游戏

中等,教师在无意中捕捉到的有价值和思考意义的教育现象,虽然一开始没有确定具体的目的',但是在接下来的追踪研究中仍然目的要明确。

3、要注意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要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方法。比如是个案研究,一般采取针对性地追踪研究。如果要想了解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则需要由点到面的全面观察。

4、观察手段要灵活、多样化

观察一般是教师眼观和记录相结合,同时如果针对某个具体方面进行观察,除了在日常的活动、游戏

中随机观察外,还可以根据观察目的设置专门的活动进行观察。此外,还可以利用摄像、录像、儿童

作品分析等方法进行观察。

5、要注意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观察不是目的,仅是手段,最终是为了通过观察发现什么,解决什么,提出什么建议措施等,因此,不能做完观察就认为是完成了任务,还需要对你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有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可能还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和同事进行探讨,寻求专家建议等。

三、观察记录的类型

1、随意观察

随意观察一般是在孩子

活动、游戏、生活中等进行的随机观察,教师要时刻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观察的眼睛,能捕捉到一些有研究思考价值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信息,这也反映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原则,在教育生活中,孩子

所展现的一切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进行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途径。在随机观察中,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和良好的职业敏感性能看出一些问题,能用所掌握的科学的儿童

观、教育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思考幼儿教育中的一些现象,能发现一些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和实际教育水平,也为幼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2、个案观察

一般是教师针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或者对一些孩子的某个方面进行和专门观察,一般这种观察现象需要追踪观察,可能需要观察几个星期甚至更久。

3、专项观察

专项观察是教师在活动中、教学中、游戏中等发现的、或者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而进行的针对某一方面的观察,这类观察一般需要对整体幼儿进行观察,同时在自我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教师研讨等。

四、观察记录的要点

时间

地点: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等

年龄 性别 过程 问题

思考、建议、分析、措施等

第二篇: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指导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指导

一、重要性:

(一)轶事记录能让老师更直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帮助与指导。

我认为写观察记录是老师走进孩子的一个不错的方法,老师的工作很忙,有的时候难免会忽视了很多细节的东西。但如果老师带着目的去观察孩子,就会减少错过这些细节的机会,从而为老师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架,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轶事记录可以收集幼儿丰富而有用的多种信息,用以评价儿童在多方面的学习结果和发展,比如:技能、习惯、态度、兴趣、自我概念、适应能力等。

老师们对幼儿成长档案很熟悉了。幼儿的成长档案分类细腻,能让老师对不同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做详细的记录,也让新老师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为老师梳理出一套系统的观察记录方案,比如在大班的成长档案的健康领域就有三部分大的发展指标,老师不防借鉴一下。

(三)轶事记录可以让老师了解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教育趋向合理和科学。

因材施教是一个教育上的老话题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班容量很大的现状下,实施因材施教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想,如果老师们试着做观察记录,它是可以为我们的这一目标进行服务的。

曾经看过一个叫《十八岁的天空》的电视剧,主要说的是老师是如何收复一群年轻叛逆的学生的心的故事。在故事中,每次古老师遇到困难学生都会去找主任了解这个孩子的背景,因为这个主任正在搞孩子的成长记录。

记得故事中有一个叫林可喻的学生,她无时无刻不在打扮自己,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他的志愿是:能够引起更多男孩子的目光。古老师觉得林可喻的爱美行为有点极端,就去咨询凌主任林可喻的情况,结果是:林可喻有个姐姐,长的十分漂亮,而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从小到大成为全家人关注的焦点,林可喻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便养成了主动与别人攀谈的习惯,而且随时随地能加入别人话题的能力,也许是因为他姐姐的原因,他对自己的外形及其缺乏自信,虽然他长的已经很漂亮了。

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古老师找林可喻谈话,问他打扮自己的目的,她说:“打扮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吸引更多异性的目光。”古老师有备而来,拿出了两个礼物请林可喻选,其中一个是一块钱硬币,另一个是用铂片包起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林可喻迫不及待的选择了第二个,但在他选择的一刹那包装破了,露出来的仍然是一块钱硬币,林可喻失望极了。古老师就借着这个机会说出了修饰和不修饰的区别,让林可喻很受感动,不仅把古老师当作知己,而且再也不把时间浪费在打扮上面了,而是专心的准备高考。

她把自己的志愿改成了“吸引更多男孩子尊重的目光。”

这个例子写的是高中学生的故事,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观察记录很重要。这在幼儿园也是很适用的。

二、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轶事记录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记录的内容的选择:观察记录的内容要有依据,能够反映幼儿的年龄特点。它是做好观察记录的先决条件。

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察内容,有选择的对某个孩子进行观察记录,这样的记录才能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为后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基础。

现在就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表现的不同,说一下观察的重点:

小班:此阶段的孩子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中班的幼儿处于游戏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还没有交往的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规则上、交往技能上、使用物品上等。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强,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矛盾,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成为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是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另外,老师也可以以幼儿成长档案中的指标作为观察的方向。

案例一:

今天游戏活动时,言言跑到我面前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我也想到小弟弟家(娃娃家)。”老师说:“如果还有小脚印你就可以进来。”一会儿,言言又跑回来边跑边说:“老师,没有小脚印了怎么办呀?”老师说:“那你可以想一个办法到小弟弟家做客。”言言想了想又跑走了。不大一会儿,娃娃家传来了孩子们的喊叫声:“老师,言言和我们抢妈妈的牌子。”老师急忙跑到娃娃家,孩子们都埋怨言言做客还抢东西,言言站在一旁委屈的说:“我也想照顾小弟弟。”

这是老师对一个小班的孩子做的记录,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言言想去娃娃家,但没有了位臵,老师请他到小弟弟家做客,但言言在去了娃娃家做客之后,可能没有小朋友和他交流,而他想要照顾娃娃的需要又得不到满足,最后言言选择了“抢牌子”的办法。致使同伴间产生了矛盾。

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说明老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好,小班的孩子虽然已经认同、接纳了同伴,有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需要,但并不在意同伴间的协作,仍表现为独自游戏,所以老师请言言去娃娃家做客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对于小班孩子的观察记录内容要放在孩子是如何在娃娃家中进行游戏的,他是如何使用娃娃家中的物品的。老师应该观察孩子在娃娃家的表现和需求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

小班的孩子很喜欢娃娃家活动,他们可以也愿意把自己在家的感觉通过娃娃家来表现出来,特别对于言言这个还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而且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玩和别人相同的玩具,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多增设一个娃娃家或是扩大一下娃娃家的规模。

所以教师对内容的正确选择是做好记录的先决条件,他能让老师的记录发挥应有的作用。

案例二:

宝宝和亮亮在一张桌子上玩多米诺骨牌,宝宝坐在了左边,他挑出绿色的骨牌在自己跟前从左向右排成横着的S形,用左手推倒,然后自己笑。

接着他又从盒子里找出几个绿色的牌还是摆成了横着的S形,弯曲程度大了。亮亮坐在右面,他拿了兰、红、橘、黄几种颜色的骨牌从右向左摆出弯曲状。两人的牌快要连接了,宝宝停止笑看着亮亮,亮亮拿了张牌放在绿色牌和花色牌的中间,然后两人对视了一下,宝宝很快的从最左边推了一张牌,牌全倒了。他们跳起来相互做胜利的手势,嘴里说着“耶耶耶”,然后两人坐下开始数倒下的牌。“44个”亮亮说,跟着宝宝说:“对,44个,倒了这么多。”

“咱俩这回该谁推了?”亮亮问。说着两人又从两头开始摆牌,宝宝摆的弯曲程度大,亮亮靠近桌子边摆的长一些,但弯曲不大。两人汇合还有一段时间时,“哗”的一声牌不知怎么倒了。“哗啦,哈哈哈哈!!”他们似乎很高兴,边笑边又从头开始摆牌,这回宝宝从自己的左手边,也就是两人汇合的地方开始摆牌,亮亮仍从自己的左手边向中间摆牌,快到中间时宝宝发现亮亮这时快要摆完最右边的牌了,趁他不注意宝宝伸出右手食指推了花色牌的头一张,亮亮一看自己的牌倒了,兴奋的站起来用左手的一个食指快速的推到了绿色的牌。

两个人又从两边开始重新摆牌,“你再敢碰倒了!!”宝宝边摆牌边对亮亮说,说着他把绿色的牌摆成了一个很深的S,但他把绿牌的尾部向上摆去,这时亮亮的牌也基本摆到了他们刚才汇合的地方,亮亮见宝宝的牌越来越远,说:“咱们还没连上呢?”宝宝不理他,自己推到自己的绿色牌,见牌都倒了很高兴,又重新摆牌,这回与亮亮连了起来,亮亮推到了牌。

两个人继续摆着自己的牌,亮亮说:“咱俩连上吧?”宝宝没说话,但摆牌时却没有和亮亮的花色牌连起来。而亮亮连摆了两次都在中途倒了,干脆不玩了,只留下宝宝一个人继续摆牌。这回宝宝拿了很多花色牌和原来的牌放在一起,从中心向外摆成了螺旋状,然后用手指推了最外圈的一张牌,“全倒了!!”自己高兴的说。

记录中没有老师对孩子的定义,自始至终记录的内容都是老师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宝宝和亮亮是大班的幼儿,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中有了明显的体现: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多米诺骨牌,而且这个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玩法,两人分别摆一半的牌,但推时,牌的长度是自己摆的2倍,更能激发孩子对多米诺骨牌的兴趣,并体验合作的乐趣。但后来,由于两个孩子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没有能及时的化解,所以最后以一个孩子退出为结局。

此案例中孩子的表现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老师紧紧抓住大班孩子善于创新的特点,把两个孩子多次合作玩多米诺骨牌的情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两个孩子合作摆放多米诺骨牌时,起初很高兴,后来因宝宝总也没有机会推到牌而放弃了与亮亮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记录的很详细,宝宝在第一次放弃合作后因亮亮的要求再次合作,但亮亮又没有给宝宝推牌的机会,最后宝宝自己玩游戏,不再与亮亮合作。

因为这个合作游戏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主创新出来的,没有详细的游戏规则,所以合作游戏不欢而散。在记录中可以发现,亮亮曾经说:“这回该谁推了?”这说明亮亮心中已经有了一点游戏规则的萌芽,但由于两人没有进行商议,没有制定规则,所以合作游戏没能进行到底。老师将宝宝和亮亮创新玩牌的过程记录的很详细,将他们如何合作玩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试图解决矛盾但失败的经过描写的栩栩如生。

(二)记录的方法: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记录,教师要记录的是某一个孩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表现,让别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是老师的转述,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

对事件的描述要尽可能客观、准确,这就意味着要用具体的、非评判性的语言来叙述。教师要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主观推测的语言:如伤心、悲哀、忧愁、愤怒、害羞、敌对、固执、自私和懒惰等,教师在原始真实的记录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案例一:

两名新生入园以后,出现正常的哭闹,情绪不好等分离焦虑的表现。因为新生不多,教师有比较多的经历照顾新生:喂水、喂饭、提醒小便、安抚幼儿情绪。航航的能力强一些,但是比较淘气。疼疼动作发育不太好。需要成人较多的照顾,航航喜欢小零食、疼疼喜欢老师抱。我对症下药,使两名幼儿的情绪有所好转。同时我尝试了“老生带新生”的方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是同龄人,幼儿之间容易沟通。

在盥洗环节“大手拉小手”,请年龄稍大些的能力强些的小朋友与新生结对。如可心姐姐和疼疼,瑶瑶姐姐和航航。新生在观察、模仿老生的基础上慢慢学会了自己拿水杯喝水。

在教育活动中,请老生给新生做示范,并帮助新生。如在绘画活动中,老生做示范,教新生蘸颜色,教新生点画,这样新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

在这则案例中,通篇都是老师的叙述,没有对孩子的表现的记录。其实老师可以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如在大带小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记录可心是如何帮助疼疼的,疼疼的表现是什么?老师是怎样做才达到了安抚幼儿的情绪的目的的,不是转述方法,而是老师记录后请阅读的老师自己去总结方法。这样的记录才是不添加任何感情色彩的记录,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白描。

老师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当只涉及到孩子间的对话时,往往会忽略很多有价值的细节的东西,而只重视语言的描述。下面举一个语言记录的例子,成功的运用了白描的方法.例二:

观察背景:瞿泽霖和杨岱琛自由选择到电脑区游戏,琛首先拿到了鼠标,并进入了游戏界面。

瞿:“咱们换一个'玩糖豆'的行吧!”

琛:“行呀。”

(开始玩,琛操纵鼠标,瞿在旁边建议,每成功一次,琛就激动的笑,瞿在旁边唱歌,遇到困难瞿拿了鼠标,琛想要没要回来。)

琛:“你玩一会儿就给我行么?”

瞿:“行”。继续操作,琛在一旁出主意,成功时两个人一起笑,过了一会儿瞿把鼠标给了琛。

瞿:“快点弄小弟弟”。不时搂着琛的肩、摸他的头。

(琛操作的渐渐熟练,很快就成功了。瞿不再兴奋,过了一会就走开了。)

琛:“瞿泽霖,快来。”

瞿:“有点不好玩啦!”

琛:“你快点来,又有点好玩啦!”琛退出了“蚂蚁吃豆”,换了一个沙箱游戏。

瞿:“你都玩半天了”。欲要鼠标,琛不放手。

瞿:“一人玩一把”。琛与他交换位臵。

(瞿操作,琛指点屏幕,一把过后,琛想要鼠标,瞿不给。)琛:“你都玩了半天了。”

瞿:“没有,我就玩了一会儿。” 琛:“我不想玩这个了,没意思。”(瞿听后,退出又换了游戏。)

琛:“我想玩这个”。瞿听从,进入了火车游戏。

(瞿继续操作。琛指点,两人边说边玩,很愉快。)琛:“瞿泽霖让我玩一下可以吗?” 瞿:“不可以”

琛:“你都玩了几次了。”

(瞿坚决不给,琛抢鼠标,俩人争执。)

瞿:“我还没玩够。”

琛:“你都玩了这么长时间呢。”

(瞿还是不给,琛妥协,瞿仍操作鼠标。琛边指点屏幕边玩。)

琛:“我想玩这个。”瞿听他的但仍不给鼠标,继续操作。

琛:“我想玩这个,这个小窗户特别好玩”。

(瞿按琛的要求进入游戏,但坚持操作鼠标。过了一会,琛要鼠标,瞿仍不给。)

琛又说:“我想玩这个”。

瞿:“听我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游戏。

琛:“给我玩会儿吧!”

瞿:“你玩吧,没意思”走开了。

(结束游戏音乐此时响起。)

它只是记录了一件事情,有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很容易了解到孩子在这次游戏中的特点,中心突出,人物突出,达到了描写的目的。

中班是幼儿交往策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则案例正是对中班幼儿交往过程的记录。从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游戏中两名幼儿正在学习与同伴交往。他们期望共同游戏,分享其中的快乐。于是在游戏中努力通过各种策略(瞿泽霖采用了:建议、轮流、哄劝、强制、狡辩;杨岱琛:商量、妥协等)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反映出他们仍没有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特征。因此,在游戏中时常出现交往冲突。

(三)分析的方法:在记录的基础上,教师要以专业的知识为依托进行分析,找出幼儿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在分析中,教师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结论,更忌讳在开始就给孩子插上一种标签,然后再进行记录。老师对孩子的认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做法,如果老师在开始就对孩子有了评价,那么后来的观察记录就很难做到客观,这样的记录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要说明一个问题,要对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做追踪记录,多次相同的表现才能让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每个人,每个孩子都会有发挥好和不好,表现正常和失常的时候,老师不能只凭一次的纪录就给孩子定性,那样的做法是很武断的。

案例一:

3月11日

言言今天来园已经三天了,早上爸爸爷爷和奶奶一起送她。他哭的仍旧很厉害。说什么也不肯进班,最后在老师的协助下家长才得以脱身,在老师的安抚下总算是吃了一点点早餐,这是言言第一次吃幼儿园的早餐。区域游戏时,言言什么玩具也不玩,抱着书包,眼里满是泪花,委屈的问老师:“奶奶什么时候来呀?”并且使劲摆着小手说不在幼儿园睡觉回家再睡。午饭后,言言搬着小椅子抱着书包坐在小朋友的床边看着小朋友们睡觉,一会儿又要求老师把自己的衣服拿来他要看着。

3月17日

今天,午饭后,孩子们陆续上床准备睡午觉,言言没有像往常一样搬小椅子抱着书包看小朋友睡觉,而是坐在小床边上并仰着小脸说:“他们不听话没有闭上眼睛。”说着还像小大人一样拍身边的宣萱,并且小声告诉人家睡完觉,妈妈就来接了。老师说:“那你也睡到小床上去吧?你的小被子都孤单了他们多想你呀?”他想了想说:“那我不脱衣服只躺着不闭上眼睛行吗?”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他果然托下鞋子,躺到了自己的床上。

4月9日

今天游戏活动时,言言选了装豆豆的材料进行游戏,之前言言还从来没有选过这种材料。老师见他拿起小瓶子又放下,又拿起黄色豆豆一颗一颗往瓶子里装,当装满要盖瓶盖时他看到瓶盖上的数字,于是他把所有的瓶盖都放到了一起,又拿到一个贴着数字4的瓶盖,把刚刚装满黄色蚕豆的瓶子里的豆子“哗”的一声全都倒了出来,开始数上面贴的小点。一看不是4个又放下重新找,终于找到时认真的一个一个装起来,游戏活动中言言把红黄蓝色蚕豆都装进了相应的瓶子。

分析:

言言从开学至今进步非常大,开始时妈妈每天都不敢送言言上幼儿园,因为妈妈根本送不来,每天只有让奶奶过去接然后再送到幼儿园。现在的言言可喜欢上幼儿园了,我们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就不难看出他对幼儿园的喜爱,他对幼儿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从言言的学习、生活记录中分析他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求知欲、坚持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懂得了谦让和合作,并且做事情很认真专注,与小伙伴的关系融洽了,还会主动帮助别人。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老师在分析中说“言言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求知欲、坚持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在记录中没有体现。“言言可喜欢上幼儿园了”这一点也没有充足的表现,记录中只能体现出言言的分离焦虑现象有所好转。“他懂得了谦让和合作,并且做事情很认真专注,与小伙伴的关系融洽了,还会主动帮助别人。”更是无从谈起,相反的老师记录了言言在娃娃家与小朋友争执的场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记录中也是没有依据可循的。我认为教师的这则记录的分析不应该脱离老师的记录。老师的分析应该在孩子的“分离焦虑”这一现象上。分析孩子的很多哭闹行为都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孩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老师是如何去帮助幼儿减轻这种焦虑的,而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夸奖孩子上,孩子有进步是可喜的,但应该保证纪录的主旨与分析的主旨的一致性。

案例二:

戴西在活动室里选了两个她喜欢的恐龙玩具。然后,她把它们放到了一个小婴儿车里,开始推着车在活动室里四处走动,之后来到了一张放有橡皮泥的桌子旁。她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旁边那个孩子的活动,等着有老师来邀请她加入橡皮泥的活动。她在这儿呆了很久,除了用桌上的橡皮泥去包裹恐龙玩具,而且还用橡皮泥做成了一个茶壶。

她把恐龙玩具又放回了婴儿车里,又开始推着车在活动室里四处走。路过沙池的时候,她停了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把她吸引了。她看见一个孩子正在沙堆里挖洞。于是,她把裹着橡皮泥的恐龙从婴儿车里拿出来,放进了洞里,然后开始用沙子往洞里填。这使萝丝(正在挖洞的孩子)非常难过,她大声地叫了起来,并使劲儿把戴西往旁边推。

活动分析:

孩子是好奇而不是瞎逛

大家也许认为,戴西在活动室里只是瞎逛,她看上去只是毫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进入另一个活动。但是,研究却发现,(系列观察,展示的记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戴西这样的孩子是在对于“覆盖”的兴趣的驱使下有目的地探索她周围的环境--以她自己的方式。

如果对“图示”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老师就会认为戴西在“对活动室内的活动产生兴趣”方面需要支持和帮助。也可能,老师会出于对萝丝的考虑而去制止戴西把恐龙塞进洞里的行为。

而了解“图示”的成人,则能够意识到戴西的行为是与其背后的某个(或某些)想法相联系的。例如,与她对于覆盖、包裹、运输等的兴趣密切相关。他们会认识到,戴西并不是漫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并在活动中碰壁,她只是表现出了对于覆盖和运输物体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这一兴趣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本案例在分析中阐述了不同的人可能对黛西的表现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之所以方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指导依据是不同的,既是否对图示有足够的了解。

图示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创造意义的必要程序。图示既与感知相关,也与想象有关。在案例中,黛西正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覆盖的意义。可见,教师的分析只有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才能更有说服力。

(四)教育措施: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兴趣,挖掘相应的教育价值,实施有效的教育

写轶事记录的目的是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让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单纯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案例一:(不好)

4月2日

苗苗今天早上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陈老师,我和妈妈种了芸豆,你快看看。”我问他:“你是要放到幼儿园吗?”他很高兴的和我说:“是啊,而且妈妈说芸豆是会爬藤的,快想想办法,怎么办啊?”我告诉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我们想了想,这样吧,咱们在土中插一根一次性筷子,等他发芽了就会顺着筷子向上爬的。

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园里养芸豆。教师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此次记录的重点应放在师幼时如何解决芸豆爬藤这一问题的。所以记录中欠缺了幼儿在土中插筷子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4月9日

今天苗苗、悦悦、潼潼,还有成成几个小朋友一起去看芸豆宝宝,宝宝还没发芽,他们就很着急很着急,苗苗就用手去翻土,还总是拿起种植桶左看看右看看,有时,苗苗跑来问我:“芸豆宝宝怎么还没发芽呀?”慢慢的,苗苗就没有这么关注他的芸豆宝宝了,我看着土都干了,心想,苗苗怎么也不来浇水呢?算了,我给芸豆宝宝浇了水。

教师在苗苗渐渐的对芸豆宝宝的生长失去了兴趣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重新激发他的兴趣,而只是自己动手,这样就会错过一些教育契机。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以记录的方式写下芸豆发芽的天数,不但让幼儿了解芸豆的生长周期还能锻炼孩子正确的运用记录的方法。

4月13日

今天,苗苗很高兴的跑过来,说:“陈老师,陈老师,你快去看看吧。”我边走边问她怎么了,他说:“芸豆宝宝好像是发芽了。”我一看,真的耶,芸豆宝宝钻出一个小枝芽,苗苗说:“他什么时候再长大啊?”我说:“咱们好好照顾它,等它口渴了,就喂它喝喝水,就很快的长大了。”

在这里教师采用了口头传述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经验直接传授给了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探索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样更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4月17日

苗苗这几天,利用了课间休息或早上来园的时间,总是会看看种子长的怎么样了,一天又一天,芸豆宝宝渐渐的长高了,可是,它没有顺着筷子往上爬,苗苗问我:“它怎么不往上爬呢?”我说:“这样吧,咱们轻轻的帮他一下。”我们就把长长的藤绕在了筷子上

对于幼儿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接帮助解决的策略,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教师对孩子的问题可以给与适当的提示,但不能包办代替。如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它一下呢?

4月24日

苗苗和几个小伙伴在种植角议论着,我走过去,看了看,他们急切的说:“芸豆宝宝不够爬了,怎么办啊?”我说:“你们想一想怎么办?”苗苗说:“再接一根筷子。”他们找来了筷子,我们用胶带将两根筷子连在了一起,几天过去了,苗苗跑过来说:“陈老师,芸豆又不够爬了,怎么办啊?”我说:“你来想一想吧”他想了想,摇了摇头,我就带她到其他的班看了看,他回来后告诉我说:“我们可以用绳子,是不是?”我点点头,我们找来粗麻绳,在筷子上系了几根粗麻绳,另一头连在了窗梁上。苗苗兴奋地说:“这下芸豆宝宝有好多爬的地方了。”

此段描述中教师扮演了很好的引路人的角色,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5月4日

每天,苗苗都来看他的芸豆宝宝,他说:“下面长的叶子比上面长的叶子大,而且在叶子下面看到了大大小小的芸豆角。”苗苗每天还是继续给芸豆宝宝浇水。“

在这段记录中,教师只记录了孩子的发现,教师没有采取任何的教育措施。其实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芸豆下面的叶子大?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教师的引导要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不断深入。

第二: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教育契机去激发孩子不断探索的欲望

第三: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兴趣等方面的动向,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设计出适合的教育策略。

第四,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生成系列教育活动或延伸活动。

案例二:

姗姗站在沙盘边看两个孩子玩桶和塑料铲。”我可以玩吗?“姗姗问那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点了点头。于是姗姗先卷起了左胳膊的袖子,再卷起右胳膊的袖子,然后向沙盘走去。他站在另外两个孩子的对面,用右手拿起一个塑料桶放在左脚边的地板上,接着又倾斜着身子用左手拿起一把塑料铲。他弯下腰,左手仍然拿着铲子,用右手拿起桶并把它放到沙盘里。

”你们在干什么?“他问道

”我们在建一座城堡,然后把动物们藏到里面“一个孩子回答道

”你为什么不把桶装满然后把沙子倒在大沙堆上?“老师说

姗姗看着老师点了点头说:”好“

姗姗开始用铲子在沙子上挖,他用右手握端着满满一铲沙往桶里倒。沙子没有被倒进桶里,而是洒落在外面。他把铲子放回到桶的边上,重新用右手握着铲子挖沙子。他把沙子放到桶里。姗姗又一次用铲子挖沙子,手里抓着桶,把沙子从铲子里倒入桶里。他把这一动作重复了两次。

”这是个艰苦的工作“他对老师说

”是吗?“老师回答他。”但你做的很好啊,你的桶都快满了。“

”姗姗,你为什么不把桶放在沙堆上呢?“老师对姗姗说

”好“姗姗说,同时把铲子放在沙子上,用双手把住桶将它提起来,放在沙堆上。姗姗咬着下嘴唇看着沙滩,然后又看着自己的桶,用双手慢慢的把桶倒过来,微笑着看着沙流到沙堆上,姗姗用右手把空桶放到沙槽上。

”看“他对老师说。”沙里有东西“姗姗用右手的手指在沙子的表面移动,然后小心翼翼的用一个钳形手势举起一粒小石子。姗姗把石子放入左手并用右手的食指慢慢把它翻过来。”它在发光。“姗姗说,眼睛看着老师。”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架子上“老师说。姗姗点了点头,走到架子跟前,掂起脚尖,用右手的食指把石子从左手的手掌里捡起来,他把石子放到架子上,然后回到沙盘边。他用右手把左手胳膊的袖子放下来,说:”我不想在这儿玩了。“"可以呀”老师说。“现在是整理时间,你为什么不把簸箕和刷子拿来,然后把沙子扫干净呢?”姗姗点了点头走到放簸箕和刷子的架子边,他伸出双手拿起簸箕和刷子。他把簸箕和沙子拿到沙盘边,放到地板上。姗姗用右手拿起刷子,弯下腰,移动下臂来扫沙子。他做这些时,一直咬着下嘴唇。他把沙子朝着簸箕的方向扫。他停下来不扫了,用左手拿起簸箕。姗姗用比刚才小一些的动作把沙子堆成小堆,然后用刷子把沙子推进簸箕里。“看,现在都干净了。”他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说,“你做的非常好。”姗姗把簸箕和刷子放回架子边,然后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到了地毯上。

分析: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姗姗更趋向于使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尤其是当他要使用铲子等需要相当控制力的动作时,尽管姗姗在稳定和摆直塑料桶以及把桶里的沙子倒空时都使用了双手,但还是表现出右利手的特点,这一点在他用左手拿起铲子然后右换到右手以及捡石子时都表现的比较明显。

姗姗在把沙子从铲子里倒入桶中时,确实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但他能自己想办法把事情完成。他用左手稳住塑料桶并用右手往桶里填沙子,这一行为再次证明,姗姗的右手是优势手。

当捡起小石子以及用沙子装桶时,姗姗表现出了很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姗姗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如咬着下嘴唇,表明他在做需要手眼协调的运动时注意力很集中。姗姗咬下嘴唇的动作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沙滩上移动一桶沙子时,另一次是在清扫沙子时。这表明,他对需要较高的手眼协调能力的控制小肌肉的运动不是很有信心,或者是他在努力做好。

根据姗姗的年龄特点来看,其表现确实处于正常范围之内。2随儿童开始使用优势手。作为3岁5个月的儿童。姗姗的发展符合他的年龄特点,他更趋向于使用右手。然而姗姗没有做到运沙子时不让沙子溢出,专家指出,3岁儿童应该能使用工具不让东西溢出。我发现,姗姗不经常选择沙区游戏,因此,他可能没有太多的机会练习使用铲子运沙子,或者他的兴趣不稳定,需要从老师或同伴那里得到肯定和鼓励。

姗姗能够捡起小物体--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石子,这符合其年龄的发展那特点,他的操作能力处于正常的年龄发展范围之内。

措施:

应该鼓励姗姗更多的去沙区玩,也许老师的支持和使用不同的工具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玩沙子的游戏能够帮助他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串珠、制作面点、系纽扣、编制等也可以发展这些技能。

在这则案例的记录中我发现,教师总是能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与孩子建议,但并不表现出任何的强制措施。如“姗姗,你为什么不把桶放在沙堆上呢?”“现在是整理时间,你为什么不把簸箕和刷子拿来,然后把沙子扫干净呢?”

与此同时,教师在分析了孩子的种种行为之后,了解了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应该鼓励姗姗更多的去沙区玩,也许老师的支持和使用不同的工具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玩沙子的游戏能够帮助他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串珠、制作面点、系纽扣、编制等也可以发展这些技能。”

三、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轶事记录的要求

1观察记录要有核心的事情、核心的人物、和要反映的集中问题。所以观察记录要有侧重点。繁简适当:围绕中心问题细致描写,还要适当简练,把与主题无关的记录尽量简化,重点突出

2观察记录要的是第一手的资料,看到观察记录的老师会有和记录人相似的评价,不用在观察中过多阐述,教师对幼儿的评论不能放到记录里

3教师的分析要有依托: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分析到的孩子的性格、行为、此年龄段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发展水平、发展到这个水平的原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要素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

4对幼儿的重要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生理变化、情感变化等做精确的分析。

5记录要及时。

最好选在活动区活动时进行记录,这样便于老师对孩子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细致的观察,做翔实的纪录,能够专注于一个孩子充足的时间。

四、好的观察记录实例

6月2日

一次户外活动时,琪琪发现我们班上有一辆平衡车,于是就把平衡车搬到了操场上去玩,但他不知道怎么玩,以为只要用手去推,然后人跟着车走就行了。但推出去几步后,他觉得很没趣,便把车停下,和想玩平衡车的小朋友交换玩具,玩起了推球走的游戏。

6月3日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自选玩具,小朋友都对新投放的平衡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别的小朋友玩的过程中,他似乎观察到平衡车上的两个脚踏板的作用了,他跑过去拦住了正在玩的小朋友说:“我们轮流玩下好吗?”对方点点头并松开手把车递给了他。于是他尝试着把一只脚放上去,另一只脚就向后蹬,车子向前滑动了,这样一来,他似乎觉得有趣多了,老是用脚往后蹬是很累的,玩了一会儿,他就停下来喘气。他尝试着将另一只脚也放在踏板上,并小心地用手扶着车把,这样做并不容易,重心没把握好,他整个人就向前倒了下去。他尝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又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能让两脚站稳在平衡车上。张傲捷过来了,他看见琪琪不能再平衡车上站稳,就给他做了一个示范。他还告诉琪琪一个诀窍:“要先把一只脚放在较低的踏板上,双手要扶稳扶手,然后再把另外一只脚也放上去,像骑车一样,双脚上下蹬踏板。”看了张傲婕的示范,照着他的指示,琪琪再次做了尝试。这一下果然有效果了,他踏着车开始慢慢地向前进了。平衡车虽然走的很慢,但他似乎觉得也比刚才好玩多了,虽然张傲婕只有四岁半,但是他却像个小老师,在旁边不断的鼓励着琪琪:“对了,就像这样子,慢慢就行了。”琪琪的感觉越来越好了,他已经能够站在平衡车上,他开始挑战自己,加快了蹬车的速度。

教师的评价与分析:

1皇子琪是动作发展比较弱的一个孩子。但在这个玩平衡车的案例中,可以发现琪琪的动作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他有很强烈的尝试欲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第一次他失败之后,还是很密切的关注着玩平衡车的方法,仔细观察同伴的动作。虽然遇到困难,但是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勇于尝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此时教师的细心观察和耐心等待尤为重要,如若一开始他失败后教师就及时的指导他,就发现不了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自学的潜质。因此问题并不在于孩子的发展水平怎么样,而在于有没有机会让他去发展

2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的帮助和示范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同伴之间的互动是在比较接近的发展水平之上,使幼儿的学习更为有效,而且也因为这样做有益于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与他人建立很好的同伴关系,因为他可能会认识到自己既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也可以去帮助别人,是他们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和关爱。(对自己的做法的肯定的依据)

措施:在发展孩子相关动作的教育活动或户外活动中,适当多关注一下琪琪,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成功中提升自信心。同时,要继续注重同伴间的互助教育,这样,是两个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观察记录”助幼儿教师成长

摘 要: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只有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与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必须做到:认真确立观察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注重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记录,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 观察记录 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

林菁教授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六种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关键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观察能力摆在首位,学会正确观察,是每一位教师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目的

观察记录的意义目的是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因人施教。这样有助于与家长沟通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支持儿童的学习,促使儿童实现发展的目标。

有些教师认为:“天天在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看到的就这些事,那有什么用?班上孩子那么多,我怎么观察得过来?我对孩子是很熟悉的,观察不观察还有什么不同吗?”幼教体系一直都忽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长期使用购买的课程,导致教师忽视观察,大量的时间付出也让一些教师选择无视观察。实际上,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需要教师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观察不是随便看,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二、观察记录的方法

《纲要》指出: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收集幼儿发展的资料是教师每天都必须做的。老师要具备观察记录的意识,不同老师对观察记录的理解是相同的。可见在进行记录前,首先要明确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有目的地强化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

1.随机记录。即将自然情感中幼儿有代表性的行为记录下来。每个幼儿的性格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哪怕针对同一件事情,幼儿做出的反应都会大不一样。秋游活动开始了,我们互相检查整理每位孩子的服装和背包,发现魏成峰小朋友没有准备秋游食品。魏成峰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性格孤僻,不善于表达。我询问时,他低着头说:“奶奶没有帮我准备。”看到这里,我想到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自己是与被观察者有互动关系的人。此刻我想他的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一定希望自己有一份秋游食品。于是我决定把消息告诉小朋友:“有谁愿意主动分享背包食物。”有小朋友出于不舍心理,有小朋友举手并从包里拿出饼干、饮料赠送给魏成峰小朋友。他哭着说:“谢谢大家,谢谢你。”之后又笑着吃香喷喷的饼干,开心极了。我立即把这些都记了下来,每次想到这件事心灵深有感触,弱小的心灵需要受保护,需要更多人关爱与支持。

2.随时记录。为即时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语言,并同时与家长达成共识,我园自行设计的《成长手册》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有效、沟通于一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手册》中,我们分为三个年龄段,针对不同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教育观察侧重点。如在小班年龄段以打钩记录生活方面(如进餐、午睡、礼貌、情绪等)为主,有需要时则加入简短的文字记录;而中大班则从与同伴相处的合作性方面、解决困难的独立性方面、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着手进行文字记录。同时我园的《成长手册》包括孩子们每学期身体发展方面的各项测查记录,这样家长不仅可通过记录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当天的在园情况,还可系统性看到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

3.记录孩子的作品。主要是记录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促使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蒙台梭利提出:每位老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般切的需要。可以不受线路限制,但要从作品中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趋势。

三、观察记录的交流与体会

教师凭借详细的观察记录,得以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最终准确、科学地分析、评价幼儿,找到适宜的教育对策。

1.与幼儿的交流:起先,孩子们对于记录工作很好奇,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整天拿支笔在记录,为什么拿相机拍他们?每当我们冲他们对准镜头时,敏感的孩子会躲开镜头,大方的孩子却摆个pose,让我们啼笑皆非。渐渐地,聪明的孩子们感觉到我们的记录是与他们有关的,就会上前来问:“老师,你在写什么呀?”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的疑虑与不安,我们把记录的读给孩子们听,把拍下的照片夹进他的档案袋给他看,师生交流就自然和谐地开展着。孩子们自从知晓老师是在记录他们进步的地方,就更积极地投入活动,尽量把自己优秀的方面展现给老师看。我们读记录的方式也受到幼儿的欢迎,每当宣读记录时,连平时最调皮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他们会为自己的出色而感到骄傲,也会为别人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他们分享着各自的快乐,自信心在老师对他的关注下悄然树立。

2.与同班老师的交流:班上的两位老师,平时都各自记录各自发现的点滴,到周末了,就会坐下来进行交流,根据记录进行各案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商讨对策,联系家长,共同教育,最关键的是反思再教育。

3.与家长的交流:老师把这些观察记录装入每个孩子的《成长手册》,内容丰富,除了有关孩子的发展外,还有他们的作品、稚语和照片。家长可以随时翻阅自己孩子的记录资料,了解孩子的点滴成长过程,每周五拿回写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一些作为家长的想法、意见和要求,让家园互动真正落到实处,而非走过场,也让《成长手册》更完全,更具有珍藏价值。

第四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水平

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水平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必须是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位教师专业的重要指标之一,观察已成为现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急需提高的一种专业能力。教育前辈维果斯基在《教育论著》中就曾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的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与悉心研究幼儿。

【关键词】幼儿教师 观察记录 评价水平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06-01

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预设课程,更要在观察中,关注幼儿依据自己兴趣、需要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及时地提供时间、空间、材料。我们每天与幼儿接触,总会发生许多事情,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作为评价幼儿的依据,也不需要对幼儿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特殊行为,运用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观察、记录。

一、运用多样有效的的观察方法对幼儿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摄像观察法在游戏中的使用。

它以摄像的方式记录下了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后期老师根据录像,对其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找到了适合这个幼儿的指导方法,使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在运用此观察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于记录游戏中小班幼儿的活动观察幼儿幼性行为的发展性非常适宜,因为幼儿的行为与游戏发展是动态的,且转瞬即逝。

教师找准了观察的要点内容,并利用录像带记录法,观察到了影响幼儿游戏专注度的因素,并及时的利用语言回应幼儿,很好的提醒小班的幼儿注意游戏的内容,又能完完全全真实记录幼儿游戏的全过程。

2.叙述观察法在游戏中的使用。

叙述观察法是指随着幼儿游戏中的特别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自然的将它详细描述再现出来。它比较适宜于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幼个别幼儿的特别行为,持续的记录变化,记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能较为深入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有事件发生就能随时随地观察孩子,有助于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世界,使教师真正走近了孩子。

二、幼儿活动中教师观察内容的确定与分析

了解了多种的观察方法,解决了怎么观察的问题,但观察的核心是观察内容的确定:即看什么?思考什么?我们通过学习与实践总结出:在游戏中,教师应该观察的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幼儿语言发展、幼儿情绪、幼儿游戏主题产生、幼儿游戏的专注投入、幼儿对材料使用、幼儿交往、幼儿游戏常规的发展。

首先是允许教师选择班上少数幼儿作样本进行细致观察。教师观察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在细致观察个别幼儿的基础上实现。为了克服班上幼儿过多,教师难以对所有幼儿进行细致观察的困难,在教师学习问题引领式观察的初期,我们允许教师选择班上少数典型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细致观察,积累信息和经验,提升观察能力。随着教师观察能力的增强,我们要求教师对全班幼儿作整体把握。

其次是集体分享教师观察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分享观察到的信息:第一,分享观察记录。将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如照片、录像、笔记等)拿出来,在集体教研时分享,事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第二,利用进班听课时间,让教师每人选定一名幼儿,按照问题对该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然后集体分享观察到的信息。实践证明,观察后的集体分享为教师有效整合观察到的信息创造了条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

三、引导教师将观察中建构的认识和理念付诸行动

观察的目的是改变行为。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提高教育策略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观察后的行为跟进非常重要。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不管研修的过程是多么令人愉快,给人以多大启发,如果在研修活动中获得的想法不能付诸行动,那么或许参与研修活动对于教师的成长只有一半的功效。

将观察中建构的认识和理念付诸行动,是观察的后续阶段,也是观察效果的直接体现,这一过程使教师有机会实践并验证这些在观察基础上得出的新认识和新理念,为进一步巩固或修正这些认识和理念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引导教师得出一定的观察结论后,还引导教师学会用这些结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观察真正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四、促进教师自主反思

在问题引领式观察中,作为观察者,我们不但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而且要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观察中,我们既是问题的设计者,也是观察者。我们的观察对象有两个:教师和幼儿。我们要密切观察幼儿,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幼儿的特点和教育策略,以便引导教师对幼儿进行分析和指导。同时,我们要观察教师,根据教师的表现及时补充或修改已经提出的问题,引领教师进行思考,帮助教师建构正确的理念,提升教育技能。

在观察期间提高了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应答策略和随机教育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观察力增强了,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仔细地观察,深入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活动交往情况,对一日活动中幼儿间的冲突进行有策略的排解,疏导,对活动中幼儿解决冲突的技巧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运用摄影、摄像技术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水平的研究,学会用这些结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观察真正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第五篇:幼儿教师个案分析观察记录教养笔记

个案分析

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金佳妮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小女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也不太爱讲话。我刚到她们班时,也不觉得她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但时间一长,我发现她吃饭不是很好,每到吃饭时,小朋友都能大口大口地把饭和菜都吃下去,只有金佳妮小朋友总是挑一点点菜,吃半小勺饭,还时不时地看看别人,舔舔勺子,要不然就是看着一个地方发呆。当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吃饭时,她也不理老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告诉她菜里面有很多很多营养,只有吃下去,身体才会健康,否则会生病的。但是,这些话用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也就不管用了。

我和班主任老师决定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她多吃饭。我和她说只要你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能大口大口的吃,而且在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挑食,把碗里的饭和菜都能吃干净,桌子和地上不掉饭菜。我就会奖励你一颗小星星,如果凑够了十颗小星星,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换一个礼物。刚开始这种方法对她很有效,几乎每天她都能按时按量的吃完,而且桌子和地上也都很干净。但是这个方法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到了第二个星期又和以前一样了。这让我很苦恼,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帮她了。

后来我和班主任研究了一下,决定和她的妈妈说一下她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她妈妈告诉我们,金佳妮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爱吃菜,还要用家里人喂她,从来都不会自己动手吃。我们就和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告诉她平时在家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还要让她把饭和菜都吃下去,不要太依着她,否则就会害了她。经过我和她妈妈的努力,金佳妮爱发呆和挑食的坏习惯已经慢慢的改正了。这让我们很高兴。这样使金佳妮的健康有了保证。妈妈和我们都放心了!

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幼小的包办,到现在的依恋,才使孩子丢失自理的能力,因此家长应放弃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使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

个案分析

东西不见了

开学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范佳明的口袋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范佳明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范佳明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跟踪观察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范佳明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范佳明“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范佳明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范佳明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行为分析

结合对范佳明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范佳明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范佳明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范佳明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四五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范佳明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范佳明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范佳明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

应对策略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范佳明,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开展整理口袋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范佳明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

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里再也没有幼儿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

观察笔记

给调皮的孩子一些关爱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张华星是我们班有名的“坏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张华星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李勇涛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张华星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观察笔记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楼房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诗怡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诗怡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诗怡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诗怡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诗怡在建筑去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醒醒正巧坐在诗怡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挡住了诗怡的搭建,于是诗怡就推了醒醒一把,结果手重了,醒醒哭着向我告状说诗怡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诗怡叫了下来,对他说:“诗怡,你为什么打他啊?”诗怡说:“我没打他,他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诗怡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醒醒,还能怎么告诉他啊?”诗怡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诗怡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醒醒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诗怡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教养笔记 1

夏季幼儿如何预防肠道疾病

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夏季的肠道疾病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水、饮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患肠道疾病。孩子患了肠道疾病,除了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外,家庭护理是极其重要的。腹泻的孩子,大便次数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屁股,保持肛门清洁;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寂液及糖盐水。合理安排饮食,可以给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腹泻稍缓解后,可以给低渣、少油、少糖、不产气的饮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面片、鱼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尽量少吃冷饮,因为冷饮中的病菌不会被冻死。少吃街头小摊贩的食品和卤菜、熟食,这些食物夏季易变质、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教养笔记 2

成长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运动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速度、灵活性和把握性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动作协调性提高很快,小肌肉动作精细动作能力加强。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健康感情的萌芽和强烈的好动欲,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内容,实施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生活活动中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也日趋强烈。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别人的事情抢着干,这才是能干的孩子。

午睡起床后,有些小朋友会把毯子叠整齐后下床,有的小朋友很认真的叠了却还是叠不好,有时候那些会叠的孩子还主动去帮助那些不会的,这说明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于是每天午睡后我都会督促孩子们把自己的毯子叠好,请会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现在午睡起床后大家都能够自己整理床铺了;天气渐渐凉了,我又发现有的孩子会自己把衣服塞在裤子里,有的孩子不会,于是又请会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小朋友都学会了这个本领。

二、探究活动中的孩子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如果我们压抑了他们的好动欲,不利于他们探究精神的发展,说不定会为此中国就少了很多发明家、科学家呢!我们平时不光是用故事等引导幼儿了解知识,还鼓励幼儿自己发现。下课时,他们有的拿着放大镜和望远镜四处看,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有的则去研究自制的小乐器,探索声音的奥秘,还有的在玩 “听话的瓶子”,感知沉与浮。他们还在喝水时发现那些“热气”是水变成的„„虽然有些实验不一定成功,虽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最最准确的,但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敢问敢想、大胆探索的精神。

三、游戏活动中的孩子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养笔记 3

我爱喝水

做完早操,孩子们上完厕所,个个争先恐后地拿茶杯倒开水,你推我,我挤你,好几个孩子为了先倒上开水而被推倒在地,开水龙头下已经是一滩水。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没能得到保障,等待的时间也在无限期的延长,同时,开水也浪费了。在强调常规的时候多次提出,并进行了教育,效果还是不明显。

多次观察之后,发现总是那几个孩子带头推来推去,导致其他的孩子也一起凑热闹。一大堆人挤在一起总不是个问题,于是我分组请孩子拿茶杯,排队之后才能倒开水,一组接着一组,喝开水的秩序比之前进步了很多。每次只请部分孩子拿茶杯、排队、倒开水,基本上不会出现挤挤推推的现象,特别是规定了排队倒开水之后,孩子们经常会时不时说起“你要排队”,帮孩子养成排队做事情的好习惯。坐在自己座位上等待的孩子会有坐不住的情况,我就请等待的孩子看看哪个小朋友排队排的最好,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等他们排队倒开水的时候也应该把队伍排的直直的。偶尔给排队最好或者有进步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他们就会争着把队伍排好。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就像一块海绵,在没有吸水之前拿起来是轻轻的、扁扁的,但一块小小的海绵可以吸收的水量远不止它自己的体积大小。孩子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能正确的引导,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帮助,每个孩子都是能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的。

教养笔记 4

何洗手的方法

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老师!他又在玩水了!”每次洗手,总是重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总是反复的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洗,不能玩水。但是效果并不好。而且孩子的袖子也湿了,这样比较容易感冒。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为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我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主。这天,在孩子洗手时,我也加入进去,并随口编了一首顺口溜:挽起袖口,洗洗手,我们一起来洗手。甩一甩,抖一抖,水珠飞走了我边说顺口溜边洗手,当我说到甩一甩,抖一抖,孩子的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还跟我学起来,幼儿玩得很开心。我顺势对洗手常规做了要求:洗手时不能玩水,洗好手甩一甩,抖一抖,把水珠从受伤甩掉,并用小毛巾把手擦干。这样,才能把细菌洗掉。小朋友听了我的常规要求,都点点头。从此以后,“老师,他又在玩水了!“这样的话就少了许多,幼儿都很自觉的洗手。

教师应该做有心人,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关心幼儿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深思,此外对于袖子弄湿的幼儿除了正确引导,还要尽快将袖子烘干,可以利用空调等仪器,保证孩子不会着凉,这样既保证了幼儿在学习良好习惯的需要,又能照顾到需要帮助的幼儿,真是一举两得

教养笔记 5 别把孩子分成能干不能干

“别把孩子分成能干与不能干。”这是一些家长在聊天时谈到的一句话。其实我们在选小助手时经常会说:“今天老师要选一个能干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老师们都会不以为然,认为使用类似语言来调动幼儿争当好孩子的积极性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孩子们也会因此马上响 应 老师的话做得很好;可仔细一想,我觉得这些家长的意见提得很好,这还真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也不相同。如果简单地给孩子定性为能干或不能干,那么老师会把对孩子的期望值带到前意识中,使教学态度出现偏差。

再者,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的自我评价大多来源于成人的态度,特别是老师的评价尤为重要。不正确使用评价语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或自满,这两种心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被老师长期且语言暗示为不能干的孩子(也许老师是无意的)会渐渐变得孤僻胆小,对周围的人、事、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相反,对所谓不能干的孩子多给予鼓励、赞扬,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下载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指导意见(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察记录

    观察: 看着孩子们莫名的变化,我一度陷入了困惑中,我极力地思索着,是不是自己日常言行有过激的地方,但想起来一点也没有,我又从平时的教学中来猜想,一幕排练的情景出现在我眼......

    观察记录

    我要上小学啦 ——大一班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0.6 观察地点:小学 观察幼儿:全体幼儿 案例描述: 大班下学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孩子模......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绘画活动后,我组织幼儿喝水,孩子们陆陆续续起身过来站队,毛毛并没有理会我,他仍然在埋头画画——这是他转入我班一个月以来的一大进步,因为刚转入我班时,动手操作的活动......

    观察记录

    1·我马上请他到小朋友面前来,我要求与他拉勾勾,拉了勾勾后就一定要做到!他也很感兴趣,我俩伸出小拇指“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他在这个小游戏中,玩的非常开心,还与同伴也玩了......

    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2015年9月9日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对象:郭佳凝 观察教师: 王静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习惯 实录: 郭佳凝是个白净内向的小女孩,每天来幼儿园都会边抹着眼泪边和......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幼儿教师成长的 嘉兴市宏兴幼儿园 倪春华 《纲要》中指出: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来收集幼儿发展的资料是教师每天都必须要使用的。学会正确的观察,是每一位教师开展日......

    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个案观察分析六则观察原因:新生普访的时候,家长告诉老师,荷玉(小名)曾上过家里附近的卫生局幼儿园。那里的厕所位置比较高,每次小孩入厕心里很害怕,一直不敢......

    观察记录

    =幼儿园中班观察笔记观察人物:玩拼图的孩子 观察时间: 2012年12月6日 观察目的:通过投放难度较小的拼图和改变已投放拼图的标记,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观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