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川社区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1: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川社区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川社区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月川社区的调查报告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

——月川社区内部的道路分级与宽度

我们是第十四小组,我们组所调查的是社区内部的道路分级与宽度。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月川社区。月川社区紧靠三亚市主城区,隶属于河东区,它是由三亚河及临春河围合而成的三角地带,是三亚市历史的发源地。月川社区位于三亚东河、西河交汇的扇形地带,具体范围是北至东线高铁,西至妙林田洋,南至三亚东河、西河,东至金鸡岭路和迎宾大道,总面积约13.37平方公里。其改造范围内总建筑面积63万平米,容积率为1.1,建筑密度为70%左右,属于高密度、高容积的居住区。月川旧村原占地880亩分老干部安置区(占81.9亩)、村民居住区、菜田(占130亩)。通过与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月川社区根据其地形划分属于滨水居住区,但其在改建之后,根据它所经历不同时间历程来划分属于新居住区。根据其功能来划分月川社区属于混合型居住区(其社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少,但节约了城市交通用地与成本;但其建筑风格的不统一,城市机能比较混乱,人员混杂等所以需要严格监控)月川社区从建筑方式来看其属于自建居住区,从建筑密度来看属于高密度居住区。在学习课本知识中我们知道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宽度又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宅间小路的宽度一般为2.5-3m然而在我们调查社区内部的道路分级与宽度时发现月川社区现在的道路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对于月川社区的道路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1.河东路(主干路):共有4个车道,分为2个快车道和2个慢车道,道路宽度大约30-45m左右。主干路两侧有专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道路两侧主要是汽修、汽车服务类商铺。

出现问题:道路两侧商铺过于单一,汽车服务类居多;人行道和盲道被店面私自占用

2.河东路支路

月川村川中路:道路宽度约7.5m

出现问题:乱停放车辆,车辆占道,造成交通拥堵拥挤不堪。

3.川中路东一巷:宽度大约3.7m

出现问题:车辆占道将近一半距离

4.月川五组:宽度大约3m

出现问题:道路破损大、泥泞不堪

5.老干局路:宽度大约3.2m

出现问题:路面太窄、车辆占道、路未修全、路面坑洼、不整洁

其次,作为一名学城市规划的学生来说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对于月川社区内部的道路分级与宽度进行了道路规划方案。

1.从宏观角度:路网结构

月川社区的路网结构为“四横四纵”的主干路路网结构;“四横”即迎宾路、金鸡岭路、体育场路和月明路;“四纵”为河东路,凤凰路,北岸、中岸、南岸东路,海螺路;区内的主干路系统与外围的城市主干路系统有机衔接,形成便捷高效的路网体系。

2.从中观角度:月川社区规划道路应充分体现旅游城市道路特点,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

主干路:凤凰路、迎宾西路-迎宾东路、金鸡岭南路-金鸡岭北路,由于道路宽

度不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混乱,因此增加道路宽度,拓宽车道并且设置绿化

分隔带。

次干路:河东一路南段-河东一路中段,道路拓宽至40米,双向四车道,中间设

置绿化分隔带;育新路、河东一路北段-河东一路中段,道路拓宽至34米,双向

四车道,中间设置绿化分隔带;沁园路、育才路、体育场路,道路拓宽至30米,双向四车道,中间设置绿化分隔带;月明路,道路拓宽至28米,双向六车道。

支路:由于支路过窄,例如月川中路等支路,现将道路宽度拓宽至大约16米,双向两车道。

3.从微观角度:

(1)对商铺占道问题的解决——完善市场规划

由于市场规划不完善,导致一些马路市场,没有做到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缺乏前瞻性,设计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与周边居民区不配套,导致城区占道经

营现象突出,城区沿街叫卖、以路为市现象较为严重。

解决:根据月川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习惯、商业传统、交通条件和

周边市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结合月川社区总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市

场外迁方案。

(2)对停车混乱问题的解决——建设停车场

停车乱、停车难成为市民广泛关注的问题。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的同时,一些开发商未按规定建停车场,有的地下停车场被擅自改变用途,造成停

车位少,停车困难,在政府机关和物流市场附近,停车难、停车乱现象尤为突出,大量机动车非法占用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机动车道混行,形成恶

性循环。

缺少专用停车港湾,对直行交通干扰极大。例如出租车随意停车载客,从而造

成高峰时段堵车。

解决:发挥市区现有停车场的功能,遏制开发商擅自改变停车场用途的做法;

在有条件的次干路、支路上划停车泊位,并规范管理;市内大型单位内部停车场

可实行对外有偿服务,并鼓励有条件的集体或个人开辟停车场;在以后规划小区

或商业建筑时,配套地下停车场建设。增加出租车停靠点、出租车综合服务站等

公共客运配套设施。

(3)对道路拥堵问题的解决——人车分流

上下班高峰时期及部分路口仍存在严重交通拥堵现象,部分道路电动车与机

动车、行人混行情况严重。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拥堵问题也尤为严重。

解决:提高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者之间不

会相互干扰。同时分解车流方式,给市民行车提供便利。城市到道路规划建设要

考虑到城市基本格局和未来的变化趋势,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在道

路的规划中要从务实需求出发,不要盲目使用‘高架桥’,应多考虑机动车下穿

隧道的建设。对行人通行应考虑建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道等。

(4)对道路积水问题的解决——增加排水设施

有些道路积水问题严重,排水系统不畅,排水体制不够完善。有些地段为了

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

用。同时规划跟不上建设速度,下水系统建设混乱,滞后。

解决:道路设计要综合考虑地形因素,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洪防涝。还要对城

市给水排水工程水量进行有规模的预算,保持城市给排水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发展方向——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的生态化同样体现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生态化,而城市给排水系统

设计的生态化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与具体的自然系统和特有的城市结构相结

合,从而带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多样化。可持续性发展方向:(1)在城市水系统

中增加“节水”系统,减少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2)增加“治污”系统,可削

减污染物,改善排水质量,有助于遏制水环境污染,保护水源水质。(3)在城

市水系统中增加再生水“回用”系统,可以增加系统的供水能力和可用水量,同

时也能减少取水量。

(5)解决道路破损问题

大多数的路面在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结构上的破坏,甚至部分路面不到

5年就出现了此类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施工质量水准以及汽车超重

等方面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设计的时候,参数要求过于经济,技术参

数的取值相对偏低,偷工减料的现象导致。

解决:排在第一位的是要杜绝豆腐渣工程;严谨超重车辆上道,并且表明城

市街道所允许行驶的车辆最大承重量;严打禁车上道例如链轨式车辆等;合理规

划参数,做到长远发展。

(6)对交叉口道路问题解决

在道路交叉口处易发生交通混乱问题,从而造成交通拥堵。

解决:主-主干路、主-次干路相交考虑交叉口交通转向,主-支道路相交

仅考虑公交车左转行驶,其余车辆禁止左转,减少对主干路的交通干扰;在支路

与迎宾路、凤凰路交叉的地段,保持与主路上的开口有一定间距;其他支路在与

迎宾路相交时,仅做“右进右出”的顺行处理。

(7)对道路绿地率偏低问题的解决

由于对道路绿化的重要性重视不足,在设计时往往只把道路绿化作为道路工

程中的一个附属工程,因此考虑不足。而且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为了节

约用地成本,往往占用道路绿化规划用地,或者压根不设计道路绿化带。

解决:道路设计应与绿化相协调,增加道路绿化面积可以调节道路附近的温

度、湿度,改善小气候;可以减低风速、降低日光辐射热,还可以降低路面温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增加线长、面广的道路绿地,对道路上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

气体有吸收作用,可净化空气、减少灰尘。在道路中间设置绿化分隔带可以减少

对向车流之间互相干扰;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设置绿化分隔带,则有利于解

决快车、慢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在交叉口布置交通岛,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交通拥

挤与堵塞问题;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建立绿化带,可避免行人横穿马路,保证

行人安全,提高车速和通行能力,利于交通。

最后,作为学城市规划的我们不单单要从一个规划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

节约土地,节约成本,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雨水资源(对雨

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等,我们还要从社会学角度去考虑月川社区中的人文要素。

在大多数城市道路问题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城市道路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市民不文明的理念和陋习。例如商铺占道问题、停车混乱问题、道路拥堵问题、道路破损问题等。将道路文明教育常态化,以提高公民的道路文明意识。加强道

路文明志愿服务,壮大志愿者队伍,将志愿劝导活动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同时,严格执法带动市区道路管理法规意识的提高。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曝光不

文明行为,提高法规宣传的针对性,提高市民文明意识。

组员:牛源渊、黄一鸣、李雪、周鹏洁、古诗琪、孙可劼

2012.11.4

第二篇:三亚月川社区拆迁模式有创新

三亚月川社区拆迁模式有创新——土地收益还民 居民自主拆迁

区内土地通过“招拍挂”所获的地价款政府不留,全部返还村办股份公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还利于民”。拆迁方式也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模式,由全体居民组建的股份公司成为拆迁主体,居民自主拆迁。

自1994年以来多次试图拆迁但均未能拆迁的三亚月川社区,2007年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两个试点地块共计208.9亩涉及220户居民9.5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安置工作。整个拆迁十分顺利,未遇阻力,历时多年的拆迁冲突最终化解。到目前为止,无一人到省拆迁办上访或信访,实现了“和谐拆迁”。

三亚市独创的月川社区和谐拆迁模式处处体现了“还利于民”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指导思想,该模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前不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题调研组专门前往三亚调研,三亚拆迁经验有望在全国推广。

居民小组

成立股份公司自我处置资产

月川社区位于三亚主城区,是三亚最大的一个城中村。常住人口有900多户、3500人,另有4万多流动人口在此租房居住。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三亚市委、市政府近10次试图对该地段进行拆迁改造,但都因安置补偿价格等问题而受到当地群众的强烈抵触,并因此发生过多起警民冲突。月川居委会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拆迁“钉子村”,是三亚旧城改造的“老大难”地区。

2007年6月份,三亚市再次启动了月川居委会改造工程。这一次,却显得十分顺利,因为新模式破解了“老大难”。被拆迁户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自然实现和谐拆迁。

“三亚拆迁模式”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政府依法公正地确定被拆迁居民所有的土地和房屋的合法权益,由代表居民利益的月川股份制公司(下称月川公司)实施具体的拆迁和安置开发建设,这是旧城拆迁改造成功的关键。

2007年,三亚市指导月川居委会的7个居民小组共同成立股份公司,居委会中每位居民都是公司平等的股东。这样就把居委会每位居民的利益与旧城改造捆绑在一起。政府、居民、村办公司各司其职,地位平等,政府主导但不包办。村办公司可充分发挥居民股东的作用,集中意见,实行民主决策,重大事项都由居民大会讨论通过。月川村中的拆迁工作和拆迁后居民住房、出租铺面、出租房及其他设施的建设,及经营管理都由这个公司负责。这种新模式使居民集体自我处置资产,将“拆”和“被拆”变为利益的共同体。这样,就调动了被拆迁人的积极性。

还利于民

被拆迁户收益实现最大化

月川的拆迁安置过程,充分体现了“还利于民”的思想。三亚市委、市政府从法理的深度在全国率先明确“城中村”居民应分享合法份额的基础设施和商业价值补偿的这部分权益。市政府将被拆迁土地“招牌挂”的价款除直接划转给月川公司支付拆迁成本外,余下的收益部分扣除政府垫付拆迁资金的财务成本外,也全部返还给月川公司,将被拆迁居民的合法利益全部交由月川公司支配。这样,政府把土地的收益完全交还给了群众,被拆迁户的收益实现了最大化。

在政府指导下,月川公司制订了合理的补偿标准、安置办法和分配制度。一是依据政府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房屋的补偿标准,按照房屋重建价对被拆迁居民进行一次性的货币补偿;二是拆迁成本全部用于安置,建设居民的住房、出租铺面、出租房屋及公共设施等。除安置居住、出租铺面、出租房用地外,余下的土地收益一部分用于公司的发展资金,一部分用于分红,一部分用于低收入家庭和困难户的补助,一部分用于60岁以上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三是为居民购买养老等社会保险,使居民生活得以保障。通过多层次的补偿安置和合理的分配,充分体现被拆迁人对拆迁地块所享有的合法土地权益。

在拆迁过程中,政府帮助融资并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确保拆迁补偿资金都按时到位,并足额补偿给被拆迁人。

三亚市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每个被拆迁对象的积极性,月川村居民对拆迁安置补偿普遍非常满意,积极配合实施拆迁,拆迁工作十分顺利。以往困扰三亚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正迅速破解。

本版图片均由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提供 三亚海棠湾:注重民生 和谐征地

注重民生 和谐征地

海棠湾地处三亚东北部,海岸线长达22.4公里,海蓝沙白,风光秀丽,极具高端热带旅游产业发展价值和潜力。经省政府批准,海棠湾已规划为三亚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规划区全部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三亚市东部的主要新城区。

海棠湾开发片区总体规划范围内,人口发展规模为25万人,建筑开发总量约1100万平方米。整个开发建设范围涉及海棠湾镇9个村委会20多个自然村,需整体搬迁人口达2.5万人。征地搬迁安置规模之大、涉及人口之多,堪称三亚乃至全省第一。

经周密部署,三亚市委、市政府从2007年5月起实施海棠湾征地工作。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让利于民、分享成果、和谐搬迁”的原则,采取了“政府主导,统一征地、统一安置、统一拆迁”的工作模式,坚持在阳光拆迁、和谐征地中推进海棠湾开发建设,创造了成功范例。

三亚市研究创新出台了一揽子让利于民的政策,落实惠民政策,保障百姓长远生计,确保被征地农民搬得出、住得稳、发展好,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

一是让利于民,给群众适度从高的合理补偿;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群众按时从快搬迁。对按时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按期完成搬迁的给予奖励。同时,对按时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并领取补偿款的,按签订的时间为序优先选择安置房屋;三是建立引导机制,积极引导村民从农村走向城市。对选择居住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公寓楼的搬迁农户,每户赠送20平方米铺面和每人赠送10平方米出租房屋。每户房屋产权交换达不到60平方米的补足60平方米。通过集中建设、迁入居住公寓楼,引导村民变市民,让村民直接分享城市发展文明成果,并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解除被征地农民后顾之忧。市政府一次性为搬迁农民缴纳30年新型合作医疗基金;市政府为被征地农民缴纳50%社会保障资金(含基本生活补贴、养老保险资金),其收入低于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的,保障标准按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执行;五是预留发展用地,依托旅游区发展服务产业,保障百姓长远生计。给搬迁村委会实征实留被征地面积5%土地,按国有建设用地预留,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用地,优先考虑建设家庭旅馆、农家特色餐馆;六是建立优惠就业政策,扶持失地农户重新就业。对按时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并按规定的期限搬迁的,按签订的时间为序优先按每4户奖励一个出租车营运证,即由政府奖励无偿提供出租车营运证。

多项惠民政策赢得了百姓对重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了海棠湾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到2007年底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东线高速公路海棠湾出口路及市政道路、首批高级度假酒店、安置区等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丈量、清点、登记等,完成与村民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向被征地村民发放补偿款共计1.8亿元。整个征地拆迁没有出现一起抢建、抢种,特别是恶性、群体性的上访、投诉事件。

第三篇: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一)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深入各社区居委会实地调查并收集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综合意见,现就在新形势下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创新社区体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责任分片包干管理利与弊等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在新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沙湾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面对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单位功能不断弱化和解体,城市管理出现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等诸多复杂情况下,应运而生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是政府的一条“腿”,其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解决社区自治事务和为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虽然大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服务机制不活,服务队伍不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三)社区自治意识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必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20**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吸引大量的年青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其中部分同志,文化程度虽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思想素质和责任心不尽人意,缺少经常性、专业性的业务提高>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办公经费短缺,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缺乏规范化,现代化标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高等问题,急待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科学推动社区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创新社区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基层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对此,在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组织体制。完善组织体制,是提高党对社区各项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基础。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各类组织踊跃参与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而使党组织对居委会各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政府职能作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工作进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探索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着重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和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方案,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要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实行民主听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把议题选定、代表确定、会议公示、召开会议、议题办理落实等各个环节。三是要逐步设立楼(门)院联络员制度。推进楼(门)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居民自治体制机制。

4、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与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体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要在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参加的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要在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二)“社区”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理解,还是作为一个区划来解释,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年为1.4万元,20**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年为33起,20**年28起,呈下降趋势。详见附表

一、附表

二、附表三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年3月13日中国共产党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3、现阶段社区服务网点分布情况。至20**年共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91处,主要类型:食杂店、小吃部、超市、美发店、自行车修理、粮油经营、药店、卫生所、养老院、自行车停车场、农贸市场、网吧等。见附表五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三)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年。20**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 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李克强同志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

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服务供给网络。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比如均衡教育向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都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之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打破时,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转向平等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必然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这也是***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义。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宣传 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 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第四篇: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为探索社区管理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我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馨泰社区,对该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进行了调研。

一、馨泰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馨泰社区居委会角色错位,居委会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馨泰社区“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二)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

馨泰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导致居委会主要精力用在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工作和检查上,存在着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和盖章多的“五多”现象,真正考虑社区自治事务的时间精力少。

(三)社区业委会工作难度较大

在馨泰社区中,作为社区新型自治组织的业委会的工作难度较大。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是业主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表。但由于业主委员会尚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体工作制度、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管理等都没有专门具体的规定,制约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馨泰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还有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二)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

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四)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

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五)工作方法不够科学

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但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

三、对于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建议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方面

对此,可参考武汉江汉模式从实际行动出发,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具体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要抓住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的机遇,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能力建设,调整角色,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选择并完善社区“一站多居”模式,弱化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另外,要优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实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制度,增加居委会工作经费,切实落实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

第二,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业主委员会作为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在社区管理中已部分取代了居民委员会的社区自治功能。业委会是由小区业主(代表)大会在本小区业主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其工作又具有公益性,因而在社区自治中获得了更大的合法性。强化业委会自治也许是增强社区民主自治的突破口。建议我市率先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角色功能、工作规范、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公开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元基础上提高到2万元。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四、小结

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理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从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而且还要确定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并使之成为现实,使社区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社区。因此,馨泰社区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凝聚职能,致力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务功能配套、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第五篇: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为探索社区管理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我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馨泰社区,对该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进行了调研。

一、馨泰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馨泰社区居委会角色错位,居委会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馨泰社区“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二)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

馨泰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导致居委会主要精力用在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工作和检查上,存在着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和盖章多的“五多”现象,真正考虑社区自治事务的时间精力少。

(三)社区业委会工作难度较大

在馨泰社区中,作为社区新型自治组织的业委会的工作难度较大。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是业主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表。但由于业主委员会尚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体工作制度、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管理等都没有专门具体的规定,制约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馨泰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还有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二)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

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四)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

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五)工作方法不够科学

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但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

三、对于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建议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方面

对此,可参考武汉江汉模式从实际行动出发,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具体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要抓住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的机遇,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能力建设,调整角色,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选择并完善社区“一站多居”模式,弱化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另外,要优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实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制度,增加居委会工作经费,切实落实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

第二,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业主委员会作为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在社区管理中已部分取代了居民委员会的社区自治功能。业委会是由小区业主(代表)大会在本小区业主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其工作又具有公益性,因而在社区自治中获得了更大的合法性。强化业委会自治也许是增强社区民主自治的突破口。建议我市率先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角色功能、工作规范、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公开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元基础上提高到2万元。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四、小结

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理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从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而且还要确定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并使之成为现实,使社区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社区。因此,馨泰社区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凝聚职能,致力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务功能配套、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下载月川社区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川社区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 : 机械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2013-9-9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 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 一(5)张嘉怡 调查的社区:万事达花园。 调查的方面:物业管理的各方面与人们的看法。搬家到小区不久,听父母说这里的物业管理不是很好,在这个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时间,去......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组织调查报告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社区调查报告

    龙泉驿区万源路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名称:万源路社区 社区负责人:张文萱(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 社区简介:万源路社区成立于2003年11月。社区现有“两委会”干部6人和工作人员3人。其......

    社区调查报告

    近年来,东站社区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社区党建有特色;尽力满足居民群众需求,社区服务有亮点;丰富活动载体,社区文化......

    社区调查报告

    西华苑社区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社区服务情况,走进社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 调查课题:太原市万柏林区西花苑社区的调查研究报告 调研时间:20......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 背景介绍:通过社区矫正的学习,亲身体验社区的环境是必要的,我们想了解社区居民生活的环境,看看社区的基本设备是否健全,社区到底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少保障.在......

    社区调查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新任务。和谐社区建设,是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是城市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也是事关城市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事。按照学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