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荫县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提升
嘉荫县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提升
近年来,嘉荫县林业生态建设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打造为民、利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林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与产业建设,继续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全面开展资源保护与管理,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服务“三农”精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退耕还林工程是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工程,为此我们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细则》的标准,严把种苗质量关,确保造林面积和成活率。各林业站采取直补卡的方式确保钱粮兑现,从而提高农户造林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县造林绿化主要采取地方自筹与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今年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以来,县政府已累计预付外购造林绿化苗木资金800多万元,各乡镇投工投劳达2.4万人次,大小运输车辆达1000余辆次,最多的一天投入人力达4300人,投入大小运输车辆达150台,为我县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2011年至今,嘉荫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0.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和村屯绿化440.4亩。三是合理建圃,按需定产,苗木管理科学有序。一方面,积极筹备苗木,为今春造林绿化提供苗木保障。根据全县造林绿化任务,2011年至今,共需造林绿化苗木达2000余万株。为了保障造林绿化所需苗木,林业局在乡镇规划苗圃3处,加强苗木培育,为今后造林绿化提供苗木保障。为了加快苗木培育工作,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苗圃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不
断强化苗木质量,严格监督管理,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使苗木产量和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每年可供造林绿化苗木达800万株以上。2011年中心苗圃育苗面积达280亩以上,预计总产苗量2100万株,其中可供明年造林绿化苗木达850万株;2012年计划育苗面积310亩,预计总产苗量达2500万株以上,可供下年上山造林绿化苗木900万株以上。四是科学规划,场区绿化显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存环境,已成为我县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建造一个绿化、美化、香化的场区环境,我县立即组织召开了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县副处级领导全部参加的全县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传达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岂县长亲自对全县造林绿化工作进行部署并做了重要讲话。在绿化布局上,林业站以注重乔灌木,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突出“林荫型”绿化主体为特色,给人以主体感,空间感,层次分明的感受。四是严格执法,加强林政管理,保护了全县的森林资源安全。嘉荫县地处我市最北部,属于非铁路沿线城市。因近几年来木材行情好,导致滥伐、盗伐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管护困难。基层林业工作站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以保护森林为己任,不畏艰辛,果断出击。狠狠打击了轮又一轮破坏风潮,保护了全县的生态环境。
第二篇:林业生态建设 文档
关于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
工作的通知
区属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8日和今年2月20日分别召开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动员会和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我市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现根据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如下。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确保完成林业目标任务
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从当前的实际
看,天气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任务重,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时机,影响任务的完成。全区上下要抢天夺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一)强力推进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各单位要统筹组织协调人
力、财力、机械,凡是已整好地的地方,一旦墒情适合,要迅速组织群众进行造林。要组织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到造林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从苗木起运,到整地、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坚持不是良种不上路,不是壮苗不造林,栽植不合格一律返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各单位必须在3月底以前完成今年的春季造林任务。
(二)高标准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建
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六大工程建设,同时要因地制宜抓好以茶叶、油茶、杉木、石榴、苗木花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工程建设。要继续将发展茶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林业项目资金上对茶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优先支持茶产业发展;在林业用地上,适宜种茶的优先安排种茶,全力保证茶园面积的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实施高标准绿化。
(三)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单位是搞好全民义务植树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明确部门绿化和每个适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拓宽义务植树渠道,通过建立固定的义务植树基地、认建认养绿地、参与抚育管护、缴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公民义务,提高适龄公民的尽责率。对各责任单位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检查验收、统计、通报和考核,确保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市绿化委员会年前已下发文件,对今年的示范村绿化、环城林业、精品路段绿化、义务植树基地和领导绿化示范点、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等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这是落实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王铁书记对林业工作要求的核心,也是综合试验区建设对林业工作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市林业工作创亮点、出精品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必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后花园、生态示范区”新的发展定位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创新,积极筹措资金,抓好质量监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我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植树造林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抓造林。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林区和山头地块,严格考核验收。要加强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实施造林进度通报制度。各单位领导要身先士众,深入造林一线,督导林业,办好自己的绿化示范点。
(二)搞好科技兴林。目前,我们的造林任务尽管还很重,但绝不能忽视造林质量,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避免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现象的发生。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造林模式,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模式的绿化格局。在苗木选择上,要大力推广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实行良种壮苗造林,原则使用一级苗造林,严禁使用三级苗造林。在林种树种配置上,要突出特色,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绿化彩化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林木保护。三分造,七分管。要坚持造林、管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创新管护机制,对管护不力、造成毁坏的个人和单位,要坚决追究责任并责令其限期补植补造。要搞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有效控制重点生态廊道、林业生态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的生物灾害。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当前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火险等级高,一定要严格野外火源管理,狠抓预防和扑救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要坚持依法治林,对乱砍滥伐和故意毁坏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错过这个季节,全年的造林任务就无法完成。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关键时期和黄金季节,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打好春季造林绿化攻坚战,全面完成我区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第三篇:林业生态建设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简介莫绍周抚仙湖径流区内天然林植被稀少,人工林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覆盖率不高。径流区内居民点多,人口密度高,开荒造地、樵采林木、放牧等,加剧了植被的破坏。林地内下木、地被植物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每逢雨季,特别是突降暴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同时夹带大量N、P、BOD、COD等污染物质入湖,导致湖泊淤积、水质变坏、危及湖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安居乐业。为保护抚仙湖,于2001年开始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布局
(一)布局原则
1、项目建设布局于抚仙湖径流区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及二个国有林场范围。由市政府全面规划,以县为单位分期实施。项目建设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先面山后远山、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
2、因地制宜,按不同立地条件,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 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低效林改造以多植阔叶树为主,实现林分树种结构合理、有效。
3、对现有林分加强管护,逐步实施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4、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营 造公益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使湖盆坝区近面山先绿起来、1覆盖起来。
(二)建设规模
①工程造林10.36万亩。其中:澄江县6.40万亩,江川县1.22万亩,华宁县2.74万亩。
②低效林改造20.92万亩。其中:澄江县15.08万亩,江川县2.74万亩,华宁县3.10万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32.45万亩。其中:澄江县21.60万亩,江川县3.75万亩,华宁县7.10万亩。
④退耕还林2.70万亩。其中:澄江县1.53万亩,江川县0.67万亩,华宁县0.50万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建中心苗圃45亩。
(三)建设时间
1、前期2001年至2005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62624亩。其中:澄江县38380亩,江川县7700亩,华宁县16544亩。
②低效林改造125580亩。其中:澄江县90480亩,江川县16500亩,华宁县186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92215亩。其中:澄江县129615亩,江川
县20000亩,华宁县42600亩。
④退耕还林16165亩。其中:澄江县9165亩,江川县4000亩,华宁县3000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中心苗圃45亩。
2、后期2006年至2010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40976亩。其中:澄江县25620亩,江川县4500亩,华宁县10856亩。
②低效林改造83620亩。其中:澄江县60320亩,江川县10900亩,华宁县124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32285亩。其中:澄江县86385亩,江川县17500亩,华宁县28400亩。
④退耕还林10835亩。其中:澄江县6135亩,江川县2700亩,华宁县2000亩。
(四)造林树种选择
1、荒山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松、云南樟、黑荆树、木荷、圆柏、栎类、刺槐、车桑子等。
2、经济林树种:板栗、李、梨、花红等。
3、湖岸道路绿化树种:雪松、银杏、榕树、云南樟、缅桂、黄葛树、清香木、水杉、喜树、龙爪柳、迎春花等观赏树种。
4、四旁美化绿化树种:雪松、银杏、紫薇、缅桂、柏类、榕树、黄连木、清香木、滇扑、龙柏、龙爪柳等。
5、绿色旅游通道绿化树种:雪松、龙柏、银杏、迎春花、黄葛树、云南樟、喜树等。
6、石灰岩裸露地区绿化树种:圆柏、车桑子、黄连木、苦刺、清香木等。
7、低效林改造树种:樱桃、木荷、圆柏、刺槐、苦刺等。
二、项目组织实施
工程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集中人力、财力,一片一片的开展,反对撒胡椒面。应按照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的原则开展工程造林。
林业局成立了抚仙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编制计划任务、资金使用、施工设计,进行监督检查,筹措和调配项目建设资金,对竣工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并作好工程项目分报表和验收的申报工作。
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实施单位签订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列入当年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施工采取招投标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施工,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理。
三、项目效益分析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培育、保护、优化公益性森林
植被为主要目的,通过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不断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地被物的覆盖度,提高林分质量,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空气中粉尘,改善生态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活立木储备,适当间伐被压木可获得一定薪材、木材等林产品。
1、生态效益。一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地被植物的覆盖度。抚仙湖径流区目前有林地面积193469亩,有林地覆盖率仅29.5%,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林地面积可增加177563亩,新增森林覆盖率19.8%,地被物的覆盖率将提高0.3左右。工程完成后,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9.3%,林分内树种结构合理,郁闭度增大,林冠下草本植物、灌木共同组成多层结构,保水、保土、净化水质功能将显著提高。二是基本控制径流区的水土流失,显著地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三是极大地改善湖区自然景观,还湖区山青水秀的本来面貌,促进抚仙湖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直接经济效益。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能有效利用社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有林地在第11年开始第一次间伐抚育,第21年进行第二次间伐抚育,可有相当的间伐木材收入。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林,有一定经济收入。
四、工程实施进度
到2002年12月止,已完成工程造林6.7万亩,低效林改造3.55万亩,封山育林28亩,澄江路绿化50公里,投入资金2854.45万元。
第四篇: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课件摘要
一、 中国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及森林功能的发挥,成就斐然,令世人瞩目。但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及林分质量低下,如: (1)林地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 (2)林分树种组成和林龄分布不合理; (3)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和蓄积量低; (4)森林病虫害严重,抗自然灾害能力低;
(5)可利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后备资源匮乏。
二、 就安徽而言,目前全省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自然条件及林业所要承担的任务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84.73m3/hm2的70%左右,而南方的水热条件却大大的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人工林多(约占有林地的近60%)、针叶林多(约占林分面积的62.2%,蓄积的57.8%)、中幼林多(约占林分面积近90%),林分低龄化十分突出;天然林减少的趋势严重,存在着林分过密过疏过纯过低的问题,导致森林整体功能不强。
三、主要原因
2.1传统林业与当今林业生态建设新形势的碰撞 2.2 面对提高营造林质量的五个困难 2.3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推广体系不健全 2.4林业生态建设基础建设严重滞后 2.5林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
四、传统林业与当今林业生态建设新形势的碰撞
面临的五个新变化
2002年提出林业五大转变(原变化)
木材生产为主 → 生态建设为主 采伐天然林为主 →采伐人工林为主 毁林开荒 → 退耕还林
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 → 有偿使用 部门办林业 →全社会办林业 五、十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酸雨蔓延、臭氧层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森林锐减 六、五位一体,以绿色化为主导的五化同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七、面对提高营造林质量的五个困难 1/人手不足,林业队伍、投入、基础建设等滞后 2/林地保护,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压力加大 3/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林地生产力低 资源多— 提高质量,林农致富 资源少— 提升生态环境压力大 4/项目带动、工程管理,但又达不到工程建设应有的条件,更无有效的调控手段,配套资金、经营主体的利益
5/机制不活,体制不顺
八、现代林业概念及五个特征
概念: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体现现代社会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多功能满足多需求)多功能、多需求、可持续 五个特征:(1)公益性特征(2)市场性特征(3)协调性特征(4)高效性特征(5)开放性特征 九、四大林学理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森林生态网络理念、近自然经营理念、森林健康理念
十、“近自然林业”可定义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是能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是视森林为持续的、多样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通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中稳定而连续的自然过程,优化出多功能的森林经营体系。
十一、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
1.净化环境(气水土、杀菌、阻尘、降噪)2.调节小气候
3.涵养水源(雨水参透)4.土壤活化与养分循环 5.维持生物多样性 6.景观功能 7.休闲文化教育
8.社会功能(如身心健康、加强沟通、稳定人际关系)
9.防护与减灾。
十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要求:一是提升森林的价值和生态功能,要求无退化地使用林地,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和森林的可再生能力,提高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二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三是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和活力。首先是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林分应该是健康、稳定的,且结合人们的经营目的其综合效益是最佳的,特别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
十三、森林生态网络分别由森林生态点、线和面构成。
森林生态点是指以人类活动高度集中,与森林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斑点(块);
森林生态线是指以人类活动线、水体流动线、生态功能线为主线,人类活动相对集中,与构筑森林生态系统关系较为密切的生态廊道; 除此之外的其它森林生态类型区为森林生态面。
十四、厉以宁2013-4-21五个新概念:
绿色增长:绿色就业:绿色外贸:绿色致富: 绿色城镇化
十五、围绕促进绿色增长,加快发展林业产业 1.大力培育森林资源。2.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森林药材、竹藤花卉、木本粮油、生物制药、生态影视、森林疗养养生等。4.加快“五个推进”:一是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二是加快推进林业产业效率效益提高。三是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四是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五是推进森林碳汇增加。5.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十六、积极开展三个创建,实现宜居宜业目标 在创建活动中,应注意
一是大力营造城市水源涵养林,确保城市饮水安全 二是加快建设城郊森林公园 三是实行森林围城 四是城市森林建设
五是推广与应用“绿化质量”这个约束性指标
十七、枯枝落叶层的作用: 连接地上和地下的纽带,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
植物和动物(含微生物)
栖息场所(越冬和休眠)
植物和动物
(含微生物)的繁殖场所
能量和养分的周转库
(土壤动物的粮食)。
物理功能(温度与水分
调节、保持土壤)
十八、林农复合经营五大模式:① 林林模式、② 林禽模式、③ 林菌模式、④ 林药模式、⑤ 林农模式
十九、作为我省主要用材树种的杉木、松类、杨树等,具有速生、丰产、易更新的特点,必须采用合理的经营模式和科学的配套技术进行集约经营。
①.坚持资源培育与利用相结合,在项目产供销一体化上实现突破。②.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林业低碳经济上实现突破。③.坚持科技创新和推广相结合,在科技兴林上实现突破。④.坚持能力建设与优化服务相结合,在项目服务上实现突破。
二十、湿地植被对水体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直接吸收湿地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吸附、降解多种有机物,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将它们转化为生物量。许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在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水体中,种植大型水生光合植物能抑制蓝绿藻的生长。
二十一、植被对湿地的修复作用主要包括(周小春,2011)1.湿地植被对水体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直接吸收湿地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吸附、降解多种有机物,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将它们转化为生物量。许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在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水体中,种植大型水生光合植物能抑制蓝绿藻的生长。2.湿地食物链修复 3 湿地驳岸修复 湿地农业面源污染修复 5 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
二十二、湿地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①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选用的修复植物最好来于当地、融于当地、回归当地,②保护现有湿地植被 ③比例适当、密度适宜 ④注重植被季相变化 ⑤普及湿地植物知识。⑥审慎引进外来植物
第五篇:林业生态建设城市园林提升会讲话
林业生态建设城市园林提升会讲话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的重要资本和生产力,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和活力。
党中央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书记明确要求,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这些都对我们开展造林绿化、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和园林提升工作对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力打好林业生态建设和城市园林提升攻坚战,为*人民创造一个青山绿地环绕的优美环境。
一、要科学规划,统筹合理布局。
规划是各项工作的龙头。要按照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抓紧编制完善《*市第*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2025)》、《*两岸滨水公共环境空间保护与控制规划》等专业规划,加快实施《城市快速通道绿化建设方案》《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提升工作方案》《*湿地建设二期规划》等,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绿量充沛、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格局。二、要以人为本,提高综合效益。
要在优先考虑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兼顾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一是打造生态景观。充分发挥森林、绿地、绿化带在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设计、高标准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努力打造物种丰富、层次感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配置科学的生态环境。二是促进群众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生物质能源林和花卉苗木等特色林业产业。依托林业和林地资源厂培育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业,形成“林上采、林中游、林下养、林间种、林边加工、林外销售”等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支持本地林业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林业品牌。三是完善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森林、绿地的旅游、休闲功能,注重休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建立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大家提供景观良好、内涵丰富、服务完善的休闲度假环境,打造最具特色的“城市生态休闲观光轴带”。三、要分类指导,突出区域特色。
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物种结构,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地方特色的植物种类,优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特色苗木,提升园林绿化的艺术档次和文化品位。城区绿化要以本土树种为主,增植乔木和花灌木,突出空间结构层次和景观艺术效果,合理配置公共绿地,抓好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示范工作,有效增加社区及居住小区绿化,形成点、线、面、环、楔相衔接的绿地系统,逐步实现公园、广场、庭院、居住区、主次干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近郊绿化要大力发展常绿、彩叶、开花树种,实施好环城高速沿线绿廊、绿带和绿岛建设,抓好*山、*山、*山、*山等绿化建设,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森林景观。环城绿化要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苗则苗的原则,多栽植绿化效果好、吸尘固碳降污效果明显的树种,突出抓好环城高速两侧各100米廊道绿化提升和各1000米结构调整工程,实施好高速两侧可视范围内荒山荒地绿化,使高速沿线可视地块实现绿化全覆盖,形成环城绿色林带。
城外绿化要扎实推进南部、西南部山区森林化,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扎实推进中部黄土丘陵区大绿化,逐步改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的现状;扎实推进东北部平原区园林化,营造景在城中、人在景中、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绿化效果,形成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结构完备的绿化体系。
四、要注重运作,创新体制机制。
要按照zf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绿化模式,推动林业及园林绿化资源的布场化改革,破解资金制约瓶颈。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健全林权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林业信贷担保,林权、林木资源抵押贷款等模式,盘活现有林业资源,使资源变成资金、资本,在市场上出售、流通、运作。按照低保费、保成本、广覆盖的原则,大力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绿。
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人民团体等社会力量认建认养绿地,缓解绿化资金压力。三是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经营的原则,通过选用造林公司招投标造林、专业队造林、承包大户绿化等方式,创新造林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投资建设城市绿地、主题公园、休闲广场等,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城市资源,实现城市增绿、社会受益、个人得利的多赢目标。五、要建管并重,提高绿化质量。
坚持建养并举、养管并重,切实提高新栽树木、新建绿地的成活率,坚决杜绝“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林业、园林部门要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和建设类型,选择最适宜的树种;要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分片包村、包园,进行实地指导。二是加强有害生物防治。
针对当前美国白蛾等病虫害在周边城市发生并蔓延的问题,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严防植物病虫害在我市暴发成灾。三是落实好管护责任。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只栽不管,劳民伤财。要进一步强化管护措施,建立专业队伍,落实管护责任,保证林木、绿地成活率,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六、要强化措施,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一要落实责任。各级党w、zf都要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实地督导、一线指挥。要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县、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奖惩,确保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市委、市zf督查室要定期对造林绿化工程进行督查,并予以排名和通报。
二要形成合力。林业生态建设和园林提升工作是周期长、投入大、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通力合作,强力推进。发改部门要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保障对造林绿化工作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加大对造林绿化的支持力度;规划、国土、交通、园林、商务、农业、水利、电力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做好规划审批、土地调整、开放招商等工作;市直工委、教育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要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团体开展好义务植树活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三要加大投入。各县(市、区)要把绿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落实好配套资金。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资金,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的县(市、区)和单位进行表彰;对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要调减市级补助资金,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要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宣传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林业建设和城区绿化的重大意义、总体部署、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效,使造林绿化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