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义会址导游词
遵义会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到达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会议在柏辉章的私宅二楼会议室里召开会议室东壁墙上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橱,西壁是一排玻璃窗,中间放一张赭色长方桌,桌下放一火盆,四周围着一圈木架藤边靠背椅。会议揭发批评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的错误,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根据会议精神,常委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指挥小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因此而闻名。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第二篇:遵义会址和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xxxx年4月25日公司组织了入党积极分子去遵义会址和红军烈士陵园参观学习。
上午我们来到了遵义会址,我们看见了周恩来、xx等众多抗战英雄们在遵义会议召开时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的人有“毛泽东、周恩来、xx、朱德、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等,主要是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扭转了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也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遵义会议70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开辟了伟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下午我们又来到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名“红军山”,红军山坐落在遵义市内凤凰山周岁麓的小龙山上,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前监湘江河,后靠葱茏翠绿的凤凰山,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解放后,遵义人民和政府为了纪念在长征中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在1953年时,遵义市政府就把77位红军烈士坟墓遗址在小龙山上,并在此肃立了一座气势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它纪念着红军烈士们的光辉历史,纪念碑的四周还镶嵌着28颗闪亮的星星,它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抗战28年的艰辛历程,中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用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这是中国永远的历史,中国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生活在没有欺辱、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非常幸福,但我们不能忘记给予这些幸福的创始者,他们的精神无限伟大,如今我们要以新时代、新人类、新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继续完成前辈们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宏伟目标。
今天,我为党而自豪;明天,让党为我的作为而骄傲。
第三篇:第二季度思想汇报-遵义会址观后感
入党思想汇报——遵义会址观后感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同时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而是以亲身体验来感受革命精神。于4月10日在学院党支部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遵义红色之旅,走进遵义会址,走进具有中国革命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现场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印象最深的要数四渡赤水之战,它演绎了在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生死关头,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与敌人巧妙周旋,终于逃出国民党围剿的故事。还有就是参观毛泽东遗物展,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些故事,了解他作为国家领导人,生活上却很朴素,不奢侈浪费,且坚持锻炼身体,在73岁依旧畅游长江。参观当时他们所住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同时也可领略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美丽风光。
参观遵义会址后,感触颇多。更加觉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要在革命先辈的影响和鼓舞下,奋进不息,自强不止。在学习上勤勤恳恳,刻苦认真。而当我们离开遵义时,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铁路的火车上,陷入了沉思。遵义会址的观后感触油然而生,在那次会议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那些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红军战士依旧活在我们心中。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
如今的遵义,已经变得相当美丽,至于今后将会如何?我想,这座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革命教育基地,一定会更加璀璨绚艳,更加光华四射,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将以更加光辉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次遵义之行,使我们牢记革命英雄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牢记于心,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
汇报人:
2010-4-12
第四篇:红色之旅─遵义会址策划书
科技学院
红色之旅─遵义会址
策
划
书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工学部党总支
2012年11月14日
“循着先辈的足迹”
──遵义会议会址革命红色之旅
一、活动背景:
党的教育是国家的教育,党的组织生活是一种长期的学习教育。本次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工学部党支部采取行的方式把党组织生活地点放在红色革命圣地—遵义会址。
遵义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毛泽东1964年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遵义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途中的军事指挥工作。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遵义革命红色之行的主题内容是以长征文化为主的红色教育活动,设计线路主要是让同学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勿忘历史,体验革命道路的艰险,感受转折之城的魅力。
三、活动内容:
1、时
间:2012年11月24日
2、地
点:遵义会址
3、领
队:谢余松
赵元媛
4、活动成员: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工学部计科支部和通信党支部所有党员及预备党员(共计约45人)。
5、活动细则:
(1)、活动经费来源:
1、工学部党总支党建经费200元。计科党支部和通信党支部的党○建经费1600元(每个支部800元)。
2、参加此次活动的所有同学每人40元(共计40*45=1800元)○
3、以上所有经费合计3600元,均交由谢老师统一保管。○(2)、活动经费支出:
1、车费1200元(包含过路费、油费、司机工资及其他)胡俊 闫○军提前一天去遵义安排就餐事项的车费50元。
2、保险费225元(5*45=225元,每人5元,共45人)○。
3、餐饮费1000元(4*250=1000元,每桌250元,11人一桌)○。
4、其他未尽支出125元。以上总支出合计2600元。○
5、活动结束后所剩结余应及时平均退还给参加活动的相关人员。○(3)、活动责任划分
1、计科支部、通信支部活动工作安排分别由张定杰和彭传奇负责。○
2、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员的意外保险购买由张定杰负责。○
3、计科支部、通信支部参加活动的党员购买意外保险信息采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及活动经费收取分别由张定杰和彭传奇负责。
4、○胡俊和闫军提前一天去遵义,负责安排好活动当天的就餐地点(主要包括落实就餐点的位置、卫生条件、吃的东西、价格、就餐时间、是否有发票等)。
5、○计科支部分为两个责任组,各组责任人主要负责自己小组当天与活动相关一切事项。第一组由陈仕华、张恒博负责,第二组由张定杰、廖军负责(还没有具体分组)。通信支部分为两小组第一小组由彭传奇负责,第二小组由马跃焜负责。以上各小组必须统一活动。
6、○计科支部照相由吴佶桂和吕定燊负责。通信支部照相由淘浪和李婷婷负责
(4)、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前,每个同学都必须签活动安全承诺书。○
2、不得在校车上吃瓜子,抽烟等,以免影响车厢卫生环境。○
3、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掉队,不得单独活动,服○从安排,有事必须向带队老师报告,征得带队老师同意后方可。
4、活动中必须做到文明参观,不破坏文物,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 和财产安全,保证参观活动文明有序的进行。
5、在爬红军山时,不得与队伍脱离,相互照顾,不得攀爬危险的地○方,保护好自身安全。
6、每位参加活动的同学,活动后都必须撰写心得体会,并统一交到○各自的党支部。(5)、活动前准备:
1、○各支部负责人需召开支部会议确立本次活动参加人员名单和制定本次活动相关流程和规定,并统计参与本次活动成员个人信息,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2、○各支部负责人需与支部书记及其遵义会址相关单位负责人取得联系以便获得相关帮助,并带上公函以便活动顺利开展。
3活动前每位同学都要签安全承诺书,本次活动需带党旗和相机。
○
4、每个同学都必须购买保险,才能参加活动,○(6)、活动当天行程安排: 1、2012年11月24日早上08:10在校门口集合(早餐自理,没人○自带一点吃的,以备不时之需。)。2、08:30准时从学校坐校车出发。○
3、预计11:30到达遵义会议旧址,开始参观活动(参观时间约1○小时)。4、12:30到预定地点就餐(就餐时间约1小时)○。5、14:00爬红军山(约2小时)○。6、16:00乘坐校车返回学校(预计18:30到学校)○。总结:本策划未尽之事宜,大家讨论补充。
第五篇: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2009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2009-05-27 19:45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称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您并不了解,但若是提到遵义会议,想必不用我多说,您也能略知一二吧!因为若是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也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所以,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渊的纪念意义。该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中心的子尹路96号,原为国民党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中西合壁的两层建筑,在当时称得上是遵义最好的一栋房子。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遵义会址的门口了,请各位抬头看,在我们头顶上方“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毛泽东同志所书写,它们显得多么苍劲奋力,形飞神舞。整个建筑总面积为620.18平方米,有雕木走廊环绕,楼顶雕刻花木虫鱼,飞檐翘角,楼台曲折,十分雅致,在这幢楼的后面还有一翠柏环绕的幽静雅致的花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就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于15日到17日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这个房间呈长方形,面积为27平方米。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室内摆设,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在这次会议中,大家反思过去,对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的严重错误进行批判。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领导地位,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是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所召开的,及时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今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人,振奋了士气,以后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各位团友,我们的遵义会议会址一游也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再到历史文化名城,双拥模范城遵义来!谢谢!
贵阳古城有“九门四阁”,这文昌阁就是老东门上的一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城垣一段段被高楼大厦吞没,惟有这一段城墙,保留着古老的记忆。文昌阁不但是贵阳的,而且是中国的,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顾名思义,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也就是天上的魁星。像这样的宫观阁楼,在贵阳,在贵州,在其他各地都很平常,但贵阳文昌阁却是“平中见奇”,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颇有“点石成金”的奇妙之处。
文昌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虽然几经磨难,几次重修,但基本框架始终未改,不失它的原貌。据史书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贵阳发生了一次较强烈的地震,不少房屋被毁,就连构筑坚固的城墙也在地震中崩塌。文昌阁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仅仅是“阁顶挫斜”,晃动了几下,依然安稳地立在城垣上。人们开始注意文昌阁,探寻它“大难不毁”的奥秘。
文昌阁从外观看以乎看不出什么新奇之处,无非是一座三层三檐的阁楼。再仔细一看,它的底层呈正方形,而第二层和第三层却变成了9个角。把圆周分为9等份倒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可是,这9个角的度数是不等同的,前面3个角的角度仅为30度,其余6个角均为45度。这9角是怎样划分的呢?原来,它是将圆周先作4等分,然后将正面的这一段弧平分3段,又将其余3段弧一分为二,这样便成了不等边九角形。古建筑学专家告诉我们,这种不等边九角攒尖顶阁楼,在国内堪称一绝,不知是鲁班的哪位高足得了莫传才修建成的。
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它们都是9的倍数;
二、三层的椤木,又刚好各为9根。如此看来,整个阁楼的结构,都是以9为基数。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设计者刻意的追求。古建筑讲究“术数”,特别崇尚“9”,认为它是天地的极数,譬如:上有九重天,下有十八层地狱。9的确是个极数,再增加1就变成“10”了,所以,在设计上是以“9”的倍数来表现崇高无极。
建筑学家告诉我们,这种设计,在科学上是很有道理的。
二、三层的金柱都不穿过楼板,它下面也没有相对应的柱子,这种做法使二层和底层减少了一圈柱网,增加了室内的使用空间。不仅如此,使用这种梁柱结构,可以使上部的负荷均匀分散地向下传递,减少对底部的压力。再说,这种特殊的柜架结构,有利于缓冲水平方向的摇摆,增强了它的稳定性,所以在地震时不易倒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的精妙,文昌阁的绝奇。
文昌阁高耸在古城墙上,背后是一带远山,栖雷岭巍峨、苍翠。正是:“浓翠万重当槛出,清光一片抱城来。”文昌阁侧的古城墙下,最近新辟了一片绿地,为贵阳城增添了几分春色,是人们休息、乘凉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