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老子说道》感
观《老子说道》感
10光信3班201030800320彭欢启
老子,姓李,名耳,字耽。老子,一个身世不详之人,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哲学思想。短短的《道德经》却蕴含了高度的哲学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凡事洒脱、自然,顺其自然。为人,要低调,不做出头鸟。老子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不正是说明了做人要谦虚,实事求是吗?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很多人会想,水有什么厉害的,太阳一出来,全都死光光了。可是,殊不知,它们只是有形化为无形了而已,天一下雨,它们就有出现了。可见,其有多么的强大。而,滴水穿石,一巴掌就能拍散的滴水却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以柔克刚,它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这个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社会中,确实是要能屈能伸,世故圆滑,可立足于不败之地呀。而,水流,在朝着它的终极目标——大海——前进时,不正是如此能屈能伸吗,然而,奔流不息,勇往直前,却让它终将能实现目标,成为强者,立于不败之地。
貌似,《道德经》里面讲的都是些大道理,真正对我们这些步入大学生活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没有多大切身作用。实则不然。现在的我们都是个成年人了,过不久就要步入这个社会的,更是应该努力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尽早让自己能够学会如何适应这个社会,这样,方能立足于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而《道德经》正是在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第二篇:读老子《道德经》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电气11李一鸣
《道德经》阐述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要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老子对道、德的理解,在首章首句就阐述得非常清晰明显,气势磅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他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这是老子对“道”的一个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子对“道”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无”、“朴”、“一”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可以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在“有”、“无”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
老子眼里,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言的,而“德”为具体事物生的原理。
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也就是说德是物体从道那里得到,而可以成为事物的原理。“道生之,德畜之”,这句是老子对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在老子看来,物体的具体表现是“形”,而物体之所以可以成为物体本身,是道德两者作用的结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结果。
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很有其独到性。现在看来有些观点很幼稚,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称之为高瞻远瞩也不为过。他的一些阐述,让人很容易看清他思想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
老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常”。“常”具有普遍永久的意思,所以“道”也可以称为“常道”。而从常道内除的“德”,可以称为“常德”。而称道为“无”,就又可以称“常无”;称道为“有”,又可以称为“常有”。老子认为“知常为明”,知道明白“常”的人,依常来规范日常的行为,不轻易为自己谋私利,就可以称为公了。“知常”指的是依之而行,则又可以称之为“袭明”,或“习常”。而如果我们不知道宇宙间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违背规律,任意而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
与之相对的,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当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达到了极点,则必然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发展。老子称为“反”或“复”。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样的论述。
老子在为人处事的做法上的观点跟孔子的不大相同。
他认为,因为一个事物的发展至极点,必然会向其反面发展变化。所以要能维持它的发展而不至于变为它的反面,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发展过程中不让其到达极点。有人说老子的哲学是强人的哲学,他教导强者要收敛光芒,以弱居之。这是老子正反两面会互相转换的理论的运用。如三十六章云:“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确实是看得很深。
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的这一原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积累,要用加法,步步肯定;而把握或悟“道”,则要用减法,步步否定。老子认为,真正的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层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也就是说,面对现象,要视之为表相;得到真理,要视之为相对真理;再进而层层
追寻真理之内在本质。
老子对仁义、礼的见解跟孔子大相径庭,完全不同于儒家学派的观点。《道德经》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所谓“仁义”。出现了聪明智慧,才有严重的虚伪。家庭陷于纠纷,才有所谓孝慈。国家陷于昏乱,才有所谓忠臣。《道德经》三十八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但不是说老子视就反礼,因为礼有形式与内容两个层次,老子所反对的是礼的形式,即反对形式复杂的礼仪条规。
在老子看来,我们所讲的仁义和伦常,都是因为“道”丧失的结果。而且只有在大道荒废、国家混乱和家庭不和的时代,仁义礼法才会成为社会的需要。所以老子认为应该废止文明和仁义,从小康社会回到“大道之行也”的“公天下”时代,即没有邪恶,不需要道德规范制约人们行为的,真正充满道德、仁义、孝慈、信义的小国寡民时代。小国寡民的社会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此外,我还总结出了老子关于政治及社会哲学的一些看法。
《道德经》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在政治方面,《道德经》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道德经》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道德经》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z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无为”,由于是针对“有为”而提出来的,因此容易被人理解成“无所作为”、“不为”,将无为视作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这是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无为。“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己如此的状态。“因其自然”的“因”,是因循、沿袭的意思。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认和肯定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因其自然”思想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普遍愿望。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希望帝王顺应民心、不要刚愎自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当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太过因顺自发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社会也会变得很混乱,缺乏秩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对“道”的论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在为人处世方面,“不盈”、“不争”的思想,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压力缓解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篇:说道策划案
《红绿灯》周未版《说道》策划案
名称:《说道》。
屏幕表现“《红绿灯》周未版/《说道》”以右下角标的方式分两屏用连续动画出现。观众阅读则形成“《红绿灯》周未版《说道》”整体印象。
《说道》题解:“说”为节目整体形态,即,以主持人说话为整体架构方式。“道”取其道路和方法两种含义。从而将节目内涵暗示为说道路上的状况和说道路上的哲理两种内容。
创办目的:丰富《红绿灯》节目形式,拓展《红绿灯》收视人群,提升《红绿灯》栏目收视率和影响力。
基本分类:交通专业领域的电视新闻杂志
风格定位:用北京胡同气息的表达方式,传播时尚前卫的交通信息。目标人群:交通参与人群和休闲人群
节目内容的受众需求定位:满足出行需要、满足好奇心、满足偷窥欲、满足谈资需要
节目内容的传播功能定位: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先进的交通理念,打破北京市乡土气息的文化封闭风格,从而促进先进的价值观形成,促进北京市文化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并最终为合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播出:每周六22:15分时长:30分钟
节目基本样式:
片头:《红绿灯》统一
主持人:数量,一人,名称“道哥”
功能,表达串联性,类比性,预测性和有限度浅层次评论内容。
风格,北京胡同风格,说偏北京底层群众地方方言的普通话。环境,街头演播室。(演播车)
节目结构:
基本形式,版块式。
版块一:《道亦有道》
1.本周或下周重要交通或交通相关政策简述,影响圈点或预测。(资料整合和自采相结合)考虑到交通政策可能不是每周都有,所以与此策划并列设计,实时或缺播出的另一个方案是,在当前全社会热点事件中以交通视角采制新闻。例如,目前全球金融风暴,我们就要从交通的角度采制与其相关的同时又与民生相关的新闻。播出形式为:第一段落,30秒到1分钟综述当前金融风暴,第二段落3分钟左右独家采制新闻。第三段落为1到2分钟金融风暴对全球各地交通影响的新闻。
2.大事件:主要对日常版有看点的新闻进行适当挖掘。每周找出四个比较重要的新闻。四个新闻三个侧重点,争取在重大事件、特大事故(两条)、民生类新闻三方面都有所表现。在保证信息全面性的同时,突出特大事故的画面冲击力和可看性,以及民生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新闻要精简压缩,解说词重新撰写,以达到同一事件不同的播出面目的目的。
3.下周情况预测,主要结合天气,大工程和人口集中事件进行中期概略性预测。这种预测是《红绿灯》栏目角度的,是独家预测。
4. 全球成品油价格,以香港,英国,美国三地的信息为基础报出
本周三地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
《道亦有道》基本特点,以周为时间单位的时效性,突出新闻性和实用性。
《道亦有道》受众需求定位,满足实用性和猎奇心理。传播中长期交通政策或措施,起到喉舌作用。
版块二:《无监道》
取“无间道”的谐音,即表达了“卧底、监视”的表现手法,又表明是在监视器之外的另一只眼睛之意。
每周通过坚持每日抓拍,以小专题的形式报道一种不文明交通行为。例如,在某路口用一周的时间专拍早高峰小汽车加塞,对行为,车牌及至驾驶员进行抓拍。并通过与交管局的合作动员交管局方面对曝光对象进行处罚,并在下周披露。
初步规划每周拍五天,节目整体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将这五天的拍摄每天设定一个主题并显著提示“第几天”,全片分为五部分(五天)。每个部分有自己当天的主题,做到日日新鲜
初步规划五日主题如下:(以拍摄高峰路口加塞车辆为例)
第一天:大面上描述现象,做粗略统计,将被曝光的行为给观众留下
初步印象。例如,高点架设机位,用计数器直观统计第一日
加塞的数量以及各种数据。
第二天:调动电视手段,人为制造极其直观的感受,以小见大的向观
众描述被曝光行为的浅层次危害。例如,在与第一日相同路口抓拍某辆车违规并线的全过程,并分别计算违章行为所耗时间以及受害车辆所耗时间,结合第一天的数据分析危害。第三天:以编导的第一人称直接参与道路生活,亲身体验被侵害的感
受。例:编导亲自开车上路,行至拍摄路口,为违章行为创造条件,亲身体验受害,并反复经过此路口,得到结论。第四天:持续跟踪一名违章者,一直到违章者到达目的地,观察其有
没有别的违章情况,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突然采访。第五天:结合日播新闻,总结前四天内容。
整体风格诙谐幽默,主持人串场可以讲述和主题相关的段子。单口相声风格。运用多种手段制造搞笑气氛。
《无监道》基本特点,以促进文明出行,普及法律知识为目的。以实时生动为主要特点。
《无监道》受众需求定位,满足求知和偷窥需要。
版块三:非常道
本版块以鲜为人知的交通相关事件为报道诉求。报道范围为古今中外,海、陆、空、天。
一,地球那一面。北京在地球的另一面对应波士顿。在波士顿设记者站,以简讯的形式,报道美国一周以来发生的交通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交通拥堵事件、美国交通部发布的一些有趣的规定以及记者亲身经历及采访的新闻事件。例如,美国金融风暴引发乘坐地铁热潮,金融风暴导致通用公司大规模裁员等。记者在美国得到交通警帮助或处罚的经历这一部分素材主要来源是美国电视新闻截播以及记者拍摄素材,也包括一定量的出镜报道。
二,搜集整理交通奇闻趣事。例如:一个澳大利亚人制造了一个动力轮滑,就好比生产出了穿在脚上的汽车。
三,《监视器》的新奇内容。(或缺播出)
四,大学生交通类DV作品展播。(或缺播出)
五,少数能解决的百姓交通难题,做成5分钟左右小调查。《非常道》基本特点,以猎奇和先进性报道为主,不强调时效性。以少量交通民生事件为辅。
《非常道》受众需求定位,满足猎奇和求知心理,有限的贴近性。版块四:大道无形
既是节目的一部分也是栏目片尾。主要抓拍路上表现关爱,友好,人性光辉甚至人生之路的画面,用诗一样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进行渲染。例一,为行人让路的机动车。例二,手挽手散步的白发老人。
基本特点:轻松、优美、生动、自然,贴近。
受众需求定位:满足审美心理和偷窥心理。
本案指导思想:规矩的框架,暂新的面貌。以收视率为核心,不放弃
正直的价值观。
第四篇:观.后感
观《孝女彩金》有感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科技楼观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孝女彩金》。许是因为初次在学校看电影的缘故,刚开始的大厅显得有些喧闹,直到那张稚嫩的脸庞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厅顿时变的鸦雀无声。许多老师和同学在观看中悄然留下了眼泪。《孝女彩金》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彩金是个很可怜的女孩,在她出生不久时,她的生母将她抛弃在了村里的祠堂,正巧听到孩子哭声的彭氏夫妇收养了她。彭氏夫妇已经四十,却无子嗣,彩金的出现给这个家带来了温暖,一家三口虽贫苦,但也其乐融融。只是好景不长,渐渐长大的彩金来到学校上学,处处收到班里孩子的欺负和轻视。为了满足彩金,一日,彩金的养父推车去镇上给彩金买MP3,却在路上连人带车滚落山坡,腿部收到重创,无法再行走;而养母早年患病,半身不遂,无法操持家务。整个家庭的重担顷刻间压在了瘦小的彩金身上。彩金知道了父亲的事,没有埋怨,只是默默的付出着。为了这个家,她起早贪黑,既要学习又要做家务:喂猪、做饭、挖地、为养父擦身、照顾养父大小便……这些我们从未想过的事,她全都无怨无悔地做了。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养父的病在逐渐加重,卫生院的医生也没有时间再每天赶来为养父打针。为了减少养父自己扎针的疼痛,她偷偷地拿来针管用自己的手臂练习打针,细嫩的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针眼;为了勉强维持家中的生计,她瞒着养父母逃学去买菜、砍柴,即使被同学笑话、被老师骂也不哭泣。后来,同桌徐伶俐与秋香老师一起发动所有人帮助彩金,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看到影片
结束时那一行小字:彭彩金养父母在2007年双双去世时,令人更加忧心她今后的生活。
看完这部电影,同学们一直徘徊在眼眶的泪水如涌泉般止不住留下,就连老师们也落下了感动的泪珠。当小彩金与欺负她的小虎赛跑获胜时全场如暴风雨般的掌声更证明了大家的感动,她的遭遇深深牵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大家是多么希望命运能够收回这个天大的玩笑,让可怜的彩金就那么温馨快乐的长大。想想我们,在家中何曾做到过如彩金一般孝顺自己的父母呢?我们不仅没有孝顺父母,有些孩子甚至还像使唤仆人一样使唤自己的父母,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做自己耍性子的理由。百善孝为先,一个不会孝顺父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父母并不是本来就要为我们无条件付出的,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无条件孝顺父母。有些同学整天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好,可又何曾想过:他们生你育你就花了不知多少心思,又有什么理由再为孩子操劳?孝顺父母是孩子的本分,而对自己的孩子好确实出于父母无私地爱。现在新闻里常常播出高校学生瞧不起农村父母的消息,看得令人心寒。如若没有父母的辛勤培养,即使再厉害,也不会有前途。一个连父母都不尊重的人,如何得到社会上所有人的尊重?即使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待日后皱纹爬上父母的脸庞,白发渐渐爬上父母的头顶,直到父母的生命被时间的年轮停留在某个日子,若再想尽孝也便迟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泽,一辈子也无法还清,我们只有用孝顺来让父母得到一些欣慰。
第五篇:观 后 感
观后感
XXX XXX(3)班 XXX 11月23日晚八时,我观看了中央综合频道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通过他们的英雄事迹,我对她们既尊敬又佩服,听了他们的事迹后深受教育。
有一位高龄老人,他叫方敬。他是个上海人,放着上海的舒服日子不过,却去了乡下的小村庄。用200多万人民币,资助了26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
还有一位让我敬佩不已,他就是一位消防员--杨科璋。在一次任务中,他冲进火场,揪出来一位休克的小女孩,在他们撤离时,不慎调入正在维修的电梯间,当他们被救出时,小女孩毫发无损,可他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今后,我会将道德事迹永远刻在心里,实践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我药以他们为荣,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把道德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