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邯郸市列入省规划纲要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
邯郸市列入省规划纲要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项目
一、列入的重大事项主要有
1、加快建设邯郸冀南装备制造新区
2、加快邯郸“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3、加快邯郸“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4、启动邯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5、加快武安市等中小城市建设
6、邯郸已有内陆港优势
7、邯郸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8、邯郸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二、列入的重大项目主要有:
1、邯济铁路
2、邯长铁路
3、大广高速
4、邯邢炼焦煤基地
5、冀中能源在邯郸建设3-4个煤炭战略性储备调运中心
6、峰峰集团查干诺尔煤电一体化项目
7、峰峰集团磁西一号矿井项目
8、邯郸纺织服装园
9、邯郸新兴国际物流中心
10、永年广府古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
11、邯郸东部热电厂
12、河北再戈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矿产示范基地
13、邯郸新材料基地
14、邯钢优质板材项目
15、磁县雪驰童装城
16、邯钢循环经济示范区
17、邯郸中国北方专用车基地
18、河北天择重工重型矿山采掘成套装备项目
19、邯郸特种管材基地
20、邯郸新型化工园区
21、磁县煤化工园区
22、峰峰煤化工园区
23、邯郸力尔型材产业基地
24、美的空调产业园
25、邯郸新型化工园区
第二篇:xx办事处重大事项决策 重大项目安排集体决策制度
XX办事处重大事项决策 重大项目安排
集体决策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强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党工委领导班子决策水平,为推进我办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结合我办实际,现就实施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集体决策制定如下制度。
一、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范围
(一)重大事项决策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的指示、决议和措施;
2、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及社会未定中长期规划及计划事项;
3、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事项;
4、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5、其他需要讨论研究的事项;
(二)重大项目安排
1、投资在xxx万元以上(含xxx万元)的项目;
2、其他需要讨论研究的重大项目安排。
二、集体决策的程序
(一)提出议题.根据分工及职权范围,由分管领导与职能科
室研究意向性议题,并报党政办公室。
(二)确定议题。会议议题由办事处书记、主任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除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一般不在会议上临时动议。
(三)会议通知。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和有关材料由党政办公室提前通知。出席和列席人员要认真熟悉材料,酝酿意见。
(四)讨论决定。议题提出人员或有关人员要全面、客观、真实地汇报议题的有关情况,与会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表意见,对议题要有明确的表态,最后由会议主持人在听取参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决策建议,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民主决策和会议表决。
(五)形成纪要。对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作出决策后,由党政办公室负责整理会议记录。
三、集体决策的议事规则
(一)班子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书记不能参加会议时,可委托主任召集并主持。
(二)班子会讨论决定重要事项之前,应当进行充分酝酿,对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议题一般不提交班子讨论。
(三)召开集体决策会议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班子成员到会方能举行。不能出席会议的人员应请假,其意见可用书面表达。对需表决的问题,书面意见不计入票数。
(四)提交班子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必须做好充分准
备。班子会讨论决定重要事项,要充分发扬民主。会议表决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实到会人员超过半数同意后形成决定。会议决定多个事项的,应逐项表决。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
(五)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召开班子会的,书记、主任和副书记可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报告。
(六)根据会议内容安排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列席班子会议。
(七)在讨论与本人及亲属(夫妻、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有关议题时,本人应主动回避。
(八)重大事项一经决策时,个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确需变更的,应由领导班子重新作出决策。如对决策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在没有作出新的决策之前,必须执行原来的决议,并不得公开发表异议。
(九)集体决策和执行情况纳入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内容,决策的内容、程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
(十)对尚未正式公开的会议决定和需要保密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得外泄,否则追究有关人员的泄密责任。
第三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定稿)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 专栏3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重大科技项目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 深海空间站 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 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重大工程 种业自主创新 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 智能电网 10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1 大数据 12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4 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 15 健康保障 无 专栏4 重大人才工程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17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19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提升工程 20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21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专栏5: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22 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3 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24实施金融稳健对外开放 25 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26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专栏6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 27 高标准农田建设 28 现代种业 29 节水农业 30 农业机械化 31 智慧农业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3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7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35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37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38 高档数控机床 39 机器人装备 40 现代农机装备 41 高性能医疗器械 42 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专栏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4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 44 生物产业倍增 45 空间信息智能感知 46 储能与分布式能源 47 高端材料 48 新能源汽车 专栏9 信息化重大工程 49 宽带中国 50 物联网应用推广 51 云计算创新发展 52 “互联网+”行动 53 大数据应用 54 国家政务信息化 55 电子商务 56 网络安全保障
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57 高速铁路 58 高速公路 59 “四沿”通道 60 民用机场 61港航设施 62 城市群交通
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63 城市交通 64 农村交通 65 交通枢纽 66 智能交通 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 67 高效智能电力系统 6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69 可再生能源
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 70 核电 71 非常规油气 72 能源输送通道 73 能源储备设施 74 能源关键技术装备 专栏12 水安全保障工程 75 大型灌区 76 引调水 77 重点水源 78 江河湖泊治理
专栏13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 79 “三个1亿人”城镇化 80 新生中小城市 81 特色小城镇 82 智慧城市 83 绿色、森林城市 84 海绵城市 85 地下管廊(网)86 美丽乡村
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 87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 88 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 89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
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 90资源枯竭地区转型 91 产业衰退地区振兴发展 92 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转型发展 专栏15 海洋重大工程 93蓝色海湾整治 94 蛟龙探海 95 雪龙探极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
专栏16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 97 全民节能行动 98 全民节水行动 99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101 循环发展引领
专栏17 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 102 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103 大气环境治理 104 水环境治理 105 土壤环境治理 106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107 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 108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 109 国土绿化行动
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 110 国土综合整治 111 天然林资源保护 112 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 113 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14 湿地保护与恢复
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 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116 特色产业扶贫 117 劳务输出扶贫
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118 易地扶贫搬迁 119 交通扶贫 120 生态保护扶贫 121 教育扶贫
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 123 金融扶贫
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 12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125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126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 127 产教融合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129 发展继续教育 130 教师队伍建设 131 教育信息化 132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专栏21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 133 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4 妇幼健康保障 135 出生缺陷防治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137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138 智慧医疗 139 全民健身 140食药安全
专栏22 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141 公共教育 142 劳动就业 143 社会保险 144卫生计生 145 社会服务 146 住房保障 147 文化体育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专栏23 促进就业行动计划 149 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 15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专栏23促进就业行动计划 152 特殊就业人群职业培训 153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专栏24 社会关爱行动计划 154 关爱儿童健康发展 155青少年发展 156 扶残助残 157 敬老养老 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 158 公民道德建设 159 文化精品创作 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 160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61 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 162 传统戏曲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 163 中华典籍整理 164 传播能力建设 165 全民阅读
第四篇: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
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http://2011-5-31来源:汕头日报
今年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我市的省人大代表曾淑琴提出了关于尽快研究规划潮汕都市区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议。记者近日了解到,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项目已正式列入修改完善后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近年来,随着粤东地区城镇化、同城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曾淑琴曾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成为制约粤东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将建议我省在“十二五”初期加快研究规划潮汕都市区轨道交通项目,并研究建设从河源或惠州延伸到潮汕都市区环线的城际轨道,实现潮汕都市区与珠三角对接。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根据汕头等地人大代表的建议,在内容中修改增加了加快建设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等内容。
据了解,去年9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已对潮汕都市区轨道交通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初步规划方案为建设潮汕都市区环线,以环线为基础,向外放射,规划汕头至梅州、普宁至惠东、揭阳至海丰、普宁至惠来、潮州至饶平等5条放射线,总长772公里,其中潮汕都市区环线188公里。在《广东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有关部门将按照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委托设计单位开展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的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适时开工建设潮汕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网。
第五篇:XXXX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
XXXX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序 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将大数据作为贵州省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资源集聚、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贵州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近年来,贵州省日益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宽带贵州”行动计划》、《贵州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贵州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等文件,与大数据关系密切的软件、集成电路、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均列为发展重点。贵州省正以贵安新区、贵阳市为主要承载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快速化发展。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的加快建设,将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3.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贵州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推动改革发展转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任务艰巨,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和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把握和发挥大数据在决策、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将带来各行业、各领域数据量的爆发性增长和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急速增大,带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及个人的大数据应用热潮。旺盛的应用需求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好地促进数据资源、应用资源的产生和聚集,实现产用衔接,互动共进。
(二)发展优势
1.生态优势:气候环境优良,地质结构稳定
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全年风速以微风为主,没有明显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常年优良。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灾害风险低。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大数据基础设施提供了独特优势。
2.能源优势:水煤资源丰富,电力价格低廉
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煤层气资源量列全国第二位,全省火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电力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贵州省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能源优势能够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廉价、稳定的电力资源,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3.区位优势: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日趋便利
贵州省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地带,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年来,抓紧建设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一干十三支”民航系统,以黔桂、成贵等铁路干线和贵广高铁、沪昆高铁为代表的铁路运输网络正在形成,2014年进入“高铁时代”。贵州省公路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61公里,2015年通车里程将突破51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持续优化的交通条件,使贵州省经济走廊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4.战略优势:西部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新高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贵州省的发展,先后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划,都明确了对贵州省的支持政策。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确立了贵安新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大了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指导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面向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坚持“应用驱动、创新引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聚焦高端、确保安全”,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挖掘数据资源价值,集聚大数据技术成果,形成大数据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和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应用驱动、创新引领。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应用、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集中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和产品,集聚丰富数据资源,发展数据服务业务。推动技术产品、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完整创新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加大引导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推动大数据发展与应用的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最广泛合力,提高全社会对大数据的认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主体,形成政、产、学、研、用联合推进的良好机制。
聚焦高端、确保安全。依托贵州省特色优势,围绕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核心环节和大数据明星企业打造,坚持高水平建设、高端化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科学的数据开放规则和机制,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构建安全、规范的发展与应用环境,提升数据资源开放利用的信心。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推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稳步快速发展,到2020年,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业务形态较为齐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产业载体建设顺利推进,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数据中心布局合理,政府数据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大数据开放与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以大数据引领和支撑贵州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2.阶段目标
遵循“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发展路径,以2015年、2017年和2020年为主要节点,分三个阶段规划发展。
(1)基础构建期(2014-2015年)
发展路径:在完成园区规划和完善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贵州省各领域数据资源建设,启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引进国家级数据资源库、存储与服务中心、数据灾备中心、超级计算中心,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速吸引以大数据服务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和大数据人才汇集。
发展目标:到2015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基本建成,1-2个重点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初具雏形,大数据应用服务初步形成布局。大数据基地初具规模,聚集一批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服务企业和软硬件配套企业。引进10家左右大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处理的先进企业和若干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培育200家大数据保障、系统集成服务、数据服务软件研发的中小企业,基本形成大数据产业配套体系,初步建立以大数据应用为基本业态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引进和培养2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
(2)集群聚集期(2016-2017年)
发展路径:继续强化数据资源优势,完善优惠政策,健全配套产业体系和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与国家各部委、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数据存储、分析和应用服务的高端企业,逐步集聚一批国家部委的信息分析中心和国内外龙头企业的研发、服务、交易、结算总部,吸引和培育一批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企业,打造形成以数据分析、挖掘、组织管理、应用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争取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射电天文、民族医药等领域形成国家级数据处理和备份中心。
发展目标:到2017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据资源中心,打造形成国内一流大数据产业基地和科技密集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引进或培育30家大数据龙头企业,500家创新型大数据相关企业,产业链条基本健全,研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能提供较为全面和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组织和管理等服务,实现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引进培养5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
(3)创新突破期(2018-2020年)
发展路径:推动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融合协同发展,拓宽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完善高端品牌创建、高素质人才引入、高增值和高回报产业培育,不断充实巩固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资源实力、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吸引更多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相关软硬件产品企业和服务企业,逐步形成与贵州地方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对应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高贵州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目标:到2020年,国内一流的数据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大数据产业基地基本建成,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产业特色明显,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和服务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产业体系健全,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全国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吸纳就业20万人。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大数据基地,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黔中引领、两极带动、协同发展”的思路,以黔中经济区核心区为主,规划建设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数据基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大数据基地、黔南州超算中心等多个产业基地。
贵安新区以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为重要依托,推动实现物联网、云计算等管理平台的统一,网络、存储、计算、系统等软硬件资源平台的统一和“一站办理、一网连通、一号服务、一卡通行”等服务资源平台的统一,引导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落户基地聚集发展。
贵阳市充分利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创新理念和各类资源,依托贵阳市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建设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网络金融、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带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其他市(州)根据本地信息产业基础和需求,发展各具特色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大数据服务业。
(二)实施五大计划,推动信息产业“蛙跳式”发展
1.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围绕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推动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加工。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大数据重大应用示范,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组织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和大数据生产、转换、加工、展现平台及专用工具的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生产性信息服务业,推动工业结构升级。
2.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计划
支持建立和引进大数据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机构。组织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支持用于整合、处理、管理和分析大数据的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加快推动以北斗导航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深化与大数据的结合,推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交通运输监管、智慧旅游等应用示范,支持位置信息服务(LBS)业务发展。在产品、市场及产业链分析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及相关领域重点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
3.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以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创造条件,引进大数据领军人才100名,高端人才5000名。围绕大数据产业所需专门人才,鼓励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的研究生课程。支持建设专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高等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未来5年培养5万名左右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
4.产业配套升级计划
依托射电天文数据处理中心、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阿里巴巴和京东贵州馆电子商务集群、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等一批特色项目,集聚和配套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云存储、云超算、云管理、数据清洗等产品和服务,在大数据基地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外包,推动实现大数据产业省内配套。
5.大企业培育和大项目带动计划
采取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企业上市等综合措施,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落户,形成大项目带小项目、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游项目带下游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建立“基于黔中经济圈、立足全省、覆盖全国”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到2017年,培育5家以上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2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重点企业,新增上市或股权挂牌交易企业10户以上。
(三)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大力引进公共云服务龙头企业,促进本地电子信息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集聚一批服务能力突出的云服务提供商,提供高质量的云计算服务。
打造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在云计算服务应用中的引领作用,引导财政资金支持的信息化项目优先考虑和利用统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进行部署,逐步推进相关政府部门现有信息系统向平台迁移。
打造工业云服务平台。支持工业大数据应用开发和专业化云计算服务提供,加快推进贵州省两化深度融合。先行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行业开展云计算应用创新试点。推动大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信息系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推动电子政务及信息资源共享。继续实施和完善党委、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工程以及“金”字工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加快省数据中心、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建设,推进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建设覆盖全省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推进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挖掘“智慧贵州”大数据潜力。依托市(州)开展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民生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试点,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建共享。围绕车辆、商品和人员流动建设物联网应用平台,围绕医疗、教育、社保、食品安全等领域,推进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促进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
四、重大工程
(一)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工程
推进全省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和网络通信能力优化,加快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存储中心,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港”。
加快全省骨干网络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我省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贵州省对外网络扩容步伐,到2017年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000Gbps。落实《“宽带贵州”行动计划》,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创建工作。到2020年,力争全省城区实现光纤接入,城市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50Mbps。提高低频段频谱资源使用效率,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实现村村通宽带,到2020年,借助各种先进技术实现农村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12Mbps。实现新建开发区、产业园区宽带网络全覆盖,推进1Gbps光纤到楼,100Mbps光纤到户。
加强重要产业基地网络建设。加快部署LTE网络、网络带宽升级和区域性关键节点建设,力争将贵安新区在2015年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核心节点,2020年升级为国家级的核心节点。加快制度创新,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在贵安新区先行先试。综合采用光纤到户、WIFI和4G技术,率先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安南部科技新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溪大学城实现宽带全覆盖。
统筹重要产业基地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吸引大型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专业数据中心运行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用户企业来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资源,建设全省数据中心,统筹推动全省数据资源整合和云计算、大数据应用。
加快重点地区北斗增强系统设施建设。率先在贵安新区、贵阳市、遵义市和安顺市建设北斗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实现增强系统信号全覆盖,提供事前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精确定位服务。
(二)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
加强招商引资和本地优秀企业培育,在电子信息制造产品、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全面带动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品。推动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及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阻容感片式元件、显示模组、锂离子电池等产品,逐步发展传感器、音视频采集、条形码、RFID等数据采集设备产品,重点发展高性能低功耗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云端设备,构建配套体系。
发展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企业,扶持本省知名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加快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软件等的开发及产业化。引进一批云服务相关应用软件开发企业。
推进物联网应用服务发展。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务、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推动物联网的集成应用。扶持一批物联网骨干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
(三)数据资源集聚加速工程
建设贵州省大数据平台,整合贵州省政务、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建设数据资源灾备中心,不断完善数据资源建设机制,提升数据资源集聚和管理水平。
建设贵州省大数据平台。优先考虑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设施硬件基础,建立贵州省大数据平台,与政府各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化部门的信息系统科学对接,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指导和支持龙头企业或第三方公共机构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企业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发面向特定行业领域和用户群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提供服务。
加快整合贵州省数据资源。明确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原则,各省直部门和各市(州)原则上不再新建数据中心,全省各部门(单位)的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集中存放在省大数据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提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和数据管理能力。
建设数据资源灾备中心。面向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等的数据存储和容灾备份需求,积极与国家部委、大型企业对接,引进国家基础数据库入驻,建设国家基础数据备份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企业数据灾备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公安、社保、医疗、档案、税务、财政、工商、国土、统计、水利、农业、商业、文化、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地方数据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建设,争取国家级数据资源库入驻。
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机制。立足贵州省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机制,对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制定政府数据资源利用管理办法,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开发。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资产交易规则,建立数据资产元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资产说明,公开数据资产目录,推动形成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建立数据资产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资产的知识产权管理。建设大数据交换平台与数据交易市场,为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提供数据资源。
(四)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建设面向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
电子政务云工程。面向政府部门提高职能效率、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建立统一的贵州省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发展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结合党委、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工程及“金”字工程实施和完善,梳理、整合贵州省各级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及共享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推进数据共享。提供以数据为驱动的业务支撑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相关决策辅助服务,推进财政税收、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执法、数字城管、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管理以及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等领域的政务业务协同系统建设,推动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建立,向社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
智能交通云工程。面向政府决策、交通管理、企业运营、百姓出行等需求,建立智能交通云服务平台。统筹全省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及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公安、城管、交通、气象、铁路、民航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系统,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开展针对车辆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即时更新的运行平台,实现全网覆盖,提供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服务,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推动构建人车路和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
智慧物流云工程。面向物流作业与行业管理需求,建立智慧物流云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物流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商品信息、交通路网、货物运输、货物周转等行业数据,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整合物流行业管理、电子口岸、危险品流通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等业务,建立仓储管理、业务协同、订单管理、运输管理系统,实行统一服务认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统一窗口,开展市场需求信息查询、市场供给信息查询、业务运作管理咨询等服务,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
智慧旅游云工程。面向日益增长的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需求及自驾、自助游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建立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整合旅游、建设、文化、交通、公安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的数据资源以及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数据资源,建立全省统一的跨地区、跨景区的旅游数据资源交换体系。提供游客、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管理信息服务,提升景点旅游信息、建设、地貌、民族文化等信息整合程度和创新业态服务水平,提升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化旅游体验。
工业云工程。以提升智能化和柔性敏捷生产水平为重点,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面向国防工业、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等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并逐步推广。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提供工业设计、工艺设计、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等云服务,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和研发创新能力。整合工商局、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联盟)等行业机构及中小企业的数据,搭建企业间数据资源交换体系,提供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服务,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商务云工程。面向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建立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依托京东电商产业园、贵阳国际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加快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运输企业、消费者、电商等方面数据,实现电子商务运行“一站化”,面向中小企业和“淘宝村”建设提供信息发布、商务代理、网络支付、融资担保和技术支持等服务。面向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支持支柱产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等领域的普及和深化。鼓励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展互联网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等业务。大力吸引大型企业结算中心入驻。
食品安全云工程。面向政府有效监管、企业品质提升、公众知识普及科学和健康消费等需求,促进健康消费服务产业的发展,集合全省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企业、流通环节中省内外食品企业、全省餐饮行业中的数据资源,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标准及知识库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创新构建全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消费者参与的社会管理“贵州模式”,促进健康消费,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贵州食品产业后发赶超。
(五)核心产业载体发展工程
统筹规划,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开展大数据基地建设,加快提升大数据基地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创建国家级大数据基地。重点支持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等园区开展大数据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入驻,加快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省部联席会议机制,争取国家部委支持,与贵州省联合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基地。
加快产业载体建设进程。创新和运用政策手段,引进国内外知名云服务、大数据企业向产业基地聚集。健全商务、资金、信息、技术开发与交流、国际合作等公共服务,打造“一站式”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大数据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种子资金,加强与创业投资、担保机构和云计算开发平台企业的合作,打造创业型企业孵化能力。支持建设和引进大数据相关的公共技术平台和管理平台,构建公共服务集成、专业服务支撑和应用创新推广于一体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基地建设、经营和服务模式,为创新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支持。
推动大数据基地智慧园区建设。面向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需求,推动大数据基地智慧园区建设。探索产业基地大数据管理机制,建立有效、便捷的数据资源汇聚机制和公平、公正的数据资源交换机制。面向管理层提供行政审批、电子政务、招商引资、工商、税务、质监、开发建设等服务,为开发运作层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改建、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大数据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六)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以平衡产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安全保障间关系为目标,探索完善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管理规则、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提高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增强大数据技术保障能力。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广国产密码算法应用。加快大数据安全软硬件技术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提高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加强测试工具研发,开展大数据平台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服务,引导大数据安全可控和有序发展。
开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做好信息安全顶层设计,有效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围绕信息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云平台安全、网络通信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交易等标准规范,明确收集数据的范围和格式、数据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以及开放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访问方式等。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指导办法和数据资源安全开放标准规范,按照“开放优先、安全例外、分类分级”的原则,对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和开放风险评估,制定数据开放目录并及时更新。
加强大数据资源安全管理。面向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需求,围绕大数据资源的分级、共享、开放、交易等推进标准规范制定和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大数据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重大问题协调力度,统筹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应用。设立贵州省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设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及相关项目工程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强化政策扶持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大数据战略实施和大数据基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电力供给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把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鼓励政府部门购买信息服务、以租代建,推动省大数据平台为全省各部门(单位)的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提供信息服务。
(三)健全投融资机制
从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引导资金,募集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基金支持方式,综合应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方式,优先支持重大应用示范类和创新研发类项目。优先支持相关企业参与申报国家专项资金项目。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大数据发展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提供贷款,拓宽大数据企业融资渠道。
(四)着力市场应用培育
加强对各行业领域重要对象的培训力度,提升其对大数据及其价值的认识。制定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大数据应用采购目录,引导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将非核心的大数据应用业务外包,培育和壮大本地市场。探索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大数据的产业发展与应用。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牵头,跟踪整理国内外大数据典型应用案例,收集总结贵州省大数据应用示范成功案例,及时总结经验并加强宣传推广。
(五)支持技术创新
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企业在贵州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信息服务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或研究机构,成立“产学研用”一体的大数据专业研究院或实验室,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等相关研究,共同推进研究成果市场化应用。
吸引国内外大数据服务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设备制造商落户贵州,力争引入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支持本地中小微型信息服务提供商面向细分行业或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研究和探索。
成立大数据产业和应用联盟,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共同推进面向应用的大数据相关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应用推广,形成开发合作、协同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生态体系。
(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制,由贵州省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统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个人隐私、数据权益和合理利用等领域的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探索建设面向政府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个人隐私等领域的大数据安全保障制度,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