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从未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产生了,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共青团东莞市委审时度势,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市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于2005年2月召开的共青团东莞市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市开始全面实施“重镇强村、活支兴团”战略,将团的工作重心下移,重点下放,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到支部,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带动基层团支部的全面活跃,从而达到带团、促团、旺团、兴团的目标。其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提升东莞市民的综合思想道德素养,为东莞实现可持续发展做足人才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石。我校团委认真学习领会《意见》和《战略》的重要精神,就进一步了解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多地依赖学校教育,家长、社会和社区思想道德教育的参与严重缺失。传统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不去关心。固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的愿望,社会也渴盼得到有用人才,可是他们就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人的成才过程是受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共同影响和制约的,而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往往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长、社会只注重青少年学业成绩的进步与否,却很少关心他们思想的健康成长。
(二)过多的大而全的教育理论,实践活动表面化,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特别是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更是异彩纷呈。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都没有实行。而且不能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开展不同系统目标的思想教育,往往“病急乱投医”、“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教育了,老问题还是不断出现。
(三)过多重视、强化智力开发,德育培养和思想宣传教育流于形式,被边缘化。目前许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还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的评定虽然在一些地方有所改进,但更多的是被“一好”所替代。学校对“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大都进行过,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流于形式,失于空洞。很多学校是搞了活动,但却没有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形式上的应付却在现实意义上损害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本身尚不完善。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逐步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义务的社会人的过程。随着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力的增强,青少年已不再盲从既定的思想道德价值和思想道德规范,甚至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性和抵触行为。在思想道德过程中,他们不再被动地受制于社会主流思想道德规范的束缚,而是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吸纳社会突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取向和思想道德规范,并根据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规则主动建构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目前基层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的教育、以“责任”为核心的为事之德的教育、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的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生存道德教育等一整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更不要说贯彻执行了。
(二)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原因。社会转型客观上导致了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转型。现代德育已逐步向“学会选择的德育”、“主体性德育”、“活动性德育”、“开放性德育”迈进,德育方式的改进促成了青少年德育主体的形成。他们能积极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生活、评价现有的道德规范,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探索新的道德准则,从而形成青少年道德体系。但是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学校在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缺少一个丰富有效的德育课堂。
(三)各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力量分散,各行其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思想教育工作,条块分割,系统隔绝,重复要求,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很难渗透到青少年的灵魂深处。目前许多地方缺乏统一的针对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基层陷于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局面。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
怎样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通过“传授”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通过传授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导向,教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规范,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行为意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当前,未成年人价值意识的主体性越来越强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且日益迫切。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学校德育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为前提,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评判能力、道德价值的选择能力等等,最终实现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优化,使其道德认知健康发展成为可能。为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充分尊重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我校根据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结合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制订了《东莞中学学生手册》,使学生处事有准则、言行有规范,自律能力不断提高。
(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去“影响”未成年人
积极的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消极的文化环境则易诱使学生消极悲观,不思进取。学生长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便会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它能给人以启迪,催人以奋进,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人说,要让校园成为一首诗,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发挥德育功能。这是对学校德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深刻理解。确实,一个给人美感的花园,一座引人遐思的雕塑,一条催人上进的标语等,都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我校文化积淀厚重,浓郁的人文精神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影响。除了传统的文化项目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之外,近两年学校又广泛开展以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题的现代公民教育和朝阳读书活动。开辟“每月一书”专栏,对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优秀书籍进行推荐和评论;在全校各班成立读书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等书籍,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年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升华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通过道德实践使学生得到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使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积极的实践体验中培养道德习惯。对道德实践活动我们要提出严格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计划性,避免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们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去行动,不能放任自流,避免让受教育者获得反面的经验和体验,而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的经验和体验。校团委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由学生自主设计、全体参与的系列主题团会活动。开展如
“我与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做人之道,立身之本(诚信教育)”、“给老师的一句话(知礼教育)”、“怎样使用“压岁钱”(弘扬民族传统、知礼向善教育)”、“学习雷锋精神,做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等主题团会活动,让学生在班会课上得到充分的道德体验。除此之外,还开展如参观东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戒毒所,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募捐活动,定期到敬老院、孤儿院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了道德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他们在道德层次上更进一步。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和各方面都要来关心支持。”我们的道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要不断拓展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不断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德育的关注程度,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另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考虑长远性。德育实践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贫困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加强自身修养,防范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家长要营造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逐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改进教育管理模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Abstract: The minor education problem is the contemporary
world pay much attention important issues.In poor areas minors to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must adop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minor education, disgrace among actively
strengthening self-cultivation, prevent from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the bad influence of Parents should build a health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gradually improve education ability;the parents' Improved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play to the teacher's demonstration role;Strengthen the mass media and the guidance of mass culture.Key words :of the juvenile mor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目前正在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贫困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因此,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探索新时期贫困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是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的需要。
一 贫困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贫困地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偏激失控的现象。父母对下一代的认识不足,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使得贫困地区的未成年女孩过早地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长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家庭不和睦,父母异离给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严重的缺陷。恩格斯早就揭露过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下家庭教育缺乏的悲惨状况,指出:“忽视一切家庭义务,特别是忽视对孩子的义务,在英国工人中太平常了,对于在这种伤风败俗的环境中——他们的父母往往就是这种环境中的一部分——像野草一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还能希望他们以后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未成年人的信仰受家长的影响。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待人的态度,会给子女留下深刻印象。
2.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失重。我国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模式在部分地区没有根本改变,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侧重于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没有真正体现思想道德占首位的思想。这种模式偏重于程序化、模式化,由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实践少。
未成年人的信仰受老师和同辈团体的影响。教师的举动,对学生来说是德智体美的示范。教师的情感、世界观、人生观都对学社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除教师的影响外,同辈团体的相互影响也是不能忽视。同辈团体就是在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家庭的影响逐渐衰退时,同辈团体群体的影响将逐渐增强。
3.贫困地区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教育缺乏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偏离方向。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潮流、生活方式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缺乏鉴别能力的未成年人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网络和大众传媒。许多未成年人享受方便快捷的网络生活,在学习和获取信息开辟新渠道的同时,但网络上的传播一些不良、有害
信息。许多学生迷恋网吧甚至荒废学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升学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二 贫困地区对未成年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1.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防范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内涵的精辟概括。“八荣八耻”在当前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提出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八荣八耻”分清了什么事善恶美丑,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体现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了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同时也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需要,应该作为每一个未成年人的信条来奉行。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庭历来被认为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特别是道德教育,更是以家庭为中心。“家庭,作为社会主要的社会化机构,起着教给儿童文化和亚文化的作用。”亲切和睦、温暖、充满爱心、奋发向上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反之则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障碍。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成为孩子的表率,对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孩子能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不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靠家庭人文环境的影响。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要做到:创造温暖和睦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提高父母的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在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形象。
3.改进德育管理模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校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使得未成年人进一步学会待人、接物,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学
生的思想道德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重视道德教育,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应该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方针,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重视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要层次化、具体化、科学化。现实性。脱离社会生活于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政治化的德育目标,不容易被接受,达不到育人的效果。层次性。各级学校的要根据未成年人的阶段性特征来制定。建立德育培育机构,发挥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德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其言语和行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一种道德价值观念的传递取决于传递者的权威。如果教育者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人格权威和知识权威是形象是可信服的,其价值观念传递与教育就容易成功。
4.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肯管理,强化大众传媒和文化的导向作用 未成年人在接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胡同时,也在接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位成年人在校外活动场所胡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开辟道路,改进教育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强化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胡环境,利用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在未成年人中发挥积极作用。有计划、高密度地播放一些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防教育及中国近现代史等爱国题材的影视剧。
三 结语
加强未成年扔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各方面胡力量结合起来,为贫困地区未成年人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催相录.今日之素质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社,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从信 思想品德修养[M]云南大学出版社
4.陈万柏,张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5.金炳镐.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论文类
1.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
2.中共十七大报告[N]
3.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N]
4.黄敏边境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靖西县中越境乡镇初中生为研究对象[J]
5.迟晓宇.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研究[J]
6.吴红兵.传统道德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J]
7.李保明.感动:品德教学的真谛[J]中国德育,2010,5
8.曹锟.关于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9.朱小蔓.道德教育:内在自觉地唤醒[J]新课程,2007。
10.王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漫谈[J]教学研究2005.3
11.刘永鹏,高阳.论素质教育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6
12.陈国强,胡雪峰.关于促进中学生素质发展的思考 [J]新课程(教研版)20106
13.韩磊.中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方法 [J ]企业导报20101
14.朱慧先强化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J]
15.李玲.以人为本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J] 科学咨询20103.
第三篇: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部门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体制机制、内容方法、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是“重智力轻德育”。存在着教育制度上的偏颇。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的了解到,95%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学习好”是家长普遍对未成年人最具意义、最富价值的唯一期望和要求。许多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把“德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提到了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孩子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不能接受自己家的孩子品德好但学习不好的现实。
(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是学校独担,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承担的网络缺失。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齐心协力去为之努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而现实中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学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 1
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学校是主要抓文化知识教育的,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不重视、未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网络缺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被忽视。
(三)对未成年人提供的社会环境不佳,存在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因素,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家长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这些混乱无序违法违纪的经营行为,人为破坏了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心灵侵蚀。
(四)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失误,存在着因婚姻家庭变故致使其犯罪的恶果。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因婚姻家庭变故,家庭不和谐、不稳定;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无人教育,导致未成年人走向街头、甚至走向犯罪。通过调查得知:青少年犯罪中有60--70%是离异家庭的未成年人,16岁左右的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90%。父母离婚或者是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孩子缺少来自父母双亲的亲情,得不到应有的引导、教育和关爱。
(五)对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食粮供给不足,存在着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不能统一的缺憾。目前社会上适宜未成年人的书籍等精神食粮不多,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新闻出版工作者也苦于市场化运作的难度,适合未成年人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集一身的读物少,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相反,一些充斥于马路书摊的带有明显色情的读物、鬼怪故事等的书籍却是满街都是;打开诸多的电脑网络,色情音、像、文字更是不堪
入目,成年人看了也会受害,对猎奇而没有“慎独”能力的未成年人受害程度就更深了。
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针,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二是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强化关爱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在提高全体公民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各相关组织和部门,都要发挥各自优势,并进行沟通和衔接,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要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和整顿,认真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电子邮件、声讯台等传播的有害信息,以及所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适宜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三是要重点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一)以学校为龙头,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一把手负责制,把德育内容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畴,加强师德建设考核评估,创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学校。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引导和纠正。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大力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家长抓起,组织家长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依托互联网建立了“网络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倡导家长为子女健康成长做好表率,广泛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内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三)以社区为平台,延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推进社会教育社区化。真正通过整合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有人教,家庭有人管,社会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学校要认真开展思想道德素质课,并注意考核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学和做是否统一,在评选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工作中,要切实加以引导,转变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的评选方式,确立全面健康的评优导向和原则。在家庭中,家长要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通过丰富健康的点滴言行举止,和孩子一起逐步确立智育、德育并举、同等重要的思想观念。妇联组织要从培训广大女性、提高母亲素质入手,以家庭、社区为切入点,以农村为重点,对未成年人的祖母、母亲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家庭教育咨询研究机构和家长学校的阵地优势,对广大家长进行咨询、培训、指导,教育广大家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并实实在在地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情氛围,关心支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各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要认真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以各种栏目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媒体上推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以真正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知晓率。同时,还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不利于未成年人发展的、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要予以严厉的新闻批评,从而营造社会正气,倡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新风。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有关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主讲: 陆士桢 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版权: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版权所有
描述: 本课程主讲人通过实例系统讲述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与成就
索引: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00:00:02)
对德育形势的总体分析与认识(00:05:56)
积极探索,持续创新,成绩显著(00:07:14)
德育目标内容脱离青少年实际(00:24:46)
德育过程形式脱离青少年主体性(00:39:26)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操场上的纸条**
某小学的六年级一班是实验班,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相比较而言,一班的孩子们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常规纪律都高出一截,自我管理能力也不错,这令班主任李 老师颇为欣慰,常不无得意地说:“当班主任,并不见得一定那么辛苦劳累,关键是得有方法”
考验李老师的时候终于来到了„„
一天早晨,李老师刚到班里,就被一脸严肃的德育校长叫了出去,在教学楼的拐角处,德育校长问李老师:“你们班学生最近表现怎么样?”李老师回答:“挺好”。德育校长加重了语气:“真的挺好?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李老师摇摇头:“没发现”。看着校长有些沉重的表情,李老师开始有些忐忑,小声问:“出什么事了吗?”德育校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小纸条,交给了李老师:“你自己看吧!”李老师顾不得再说什么,展开纸条读了起来,渐渐地她的眼睛越瞪越大:“这„„这怎么可能?”
原来这是一张类似于色情网站广告的纸条,上面写着:“欢迎点击××网站,这里为您提供各种服务,您只需花费五元,即可欣赏到各色美女,效果逼真,视觉冲击力震撼,您如果花费十元,还可„„等等”,后面全是一些不堪入目的文字,最令李 老师觉得震惊的是纸条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如需服务,我们将为您提供全权代理,代理人张×× 李××”而这两个孩子,恰巧是六一班的学生。
李老师沉默了,德育校长叹了口气:“这纸条是今天早上被发现的,当时好多男孩子聚在一起看,边看边笑,兴奋极了,连我走到他们身后都没发现,我问他们纸条哪里来的,他们说是在操场上拣到的,已经有不少人在私下传阅过了,我真没想到,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还会发生这种事情,更没想到,这事情会是六一班的学生所为,你好好处理一下吧!”
德育校长走后,李老师陷入了沉思之中,在纸条上具名的这两个学生都是男孩,个子长得高高大大,脸上都开始悄悄冒青春痘了,猛一看还以为是中学生呢,论及平常表现,在班里不算成绩突出纪律良好的优秀生,但也不是调皮生事的,并没有给班主任和其他 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怎么会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呢?无论如何,她决定先把两人找来问问清楚再说。
令李老师没想到,两个孩子非常爽快地承认说纸条是自己写的,而且神情坦
然,好像既不觉得这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更不认为这是坏事,李老师接着又问:“你们从哪学来的?是偷偷上了不健康的网站吗?”得到了一句更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不是,我们很少上网,是从健康课学的啊”!这下,李老师生气了,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健康课,健康课教你们写这个吗?”看到老师震怒的表情,两个孩子低下了头,什么也不说了„„
你评我议
处理方法
(一):严肃批评与深刻检查
理由: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属于道德认识范畴内的,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受不良价值观影响和社会风气影响,私自传播不健康的文本材料,破坏了学校的风气,而且这种行为会导致其他男孩子效仿,所以必须严肃批评,并督促他们反省,至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念检查,则主要是以警示他人,尤其是那些读过或曾经传阅过纸条的男生。
预测效果:
1:在老师的严肃批评下,学生意识到了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自己破坏了学校的纪律,通过写检查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做了一次书面意义上的承诺,在全班同学面前念检查也确实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使那些传阅纸条且正在观望状态的孩子们集体受了一次教育,事态不再扩大,从而将此事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孩子觉得老师莫名其妙甚至大惊小怪,不就是一张纸条吗?不就是博大家一笑吗?用得着如此严肃严厉吗?而且老师的教育手段太老套和八股,根本不能使孩子信服,所以孩子可能口头答应,但心里并不以为然。
3:孩子觉得自尊心因为当众念检查的事情而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毕竟这是一张特殊的纸条,并不想在公众面前传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刺激了大家更大的好奇心,反而不利于降低此事的影响。
处理方法
(二):请家长配合管理和教育
理由:根据纸条内容判断,孩子很可能是浏览了不健康的网站,因为好奇或经不住诱惑才有了这个作为,而可能上网的地方或者是家庭或者是网吧,学校难以监控,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在孩子上网的问题上严加管理,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预测效果:
1:家长得知此事后,相当重视,赞同老师的建议,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愿意尽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并和老师一起探讨和分析了此事的缘由及协同处理的措施,经过家校双方努力,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2:家长得知此事后,除了震惊外,觉得非常丢人和难堪,特别没有面子,毕竟孩子还小,毕竟纸条内容是传统中国人特别忌讳的事情,在冲动之下不能理性处理和对待,把此事看得比较严重,所以对孩子采取了严厉的体罚,且有污辱性语言,导致孩子或逆反或不敢抬头见人,而且仇恨老师。
处理方法
(三):交给校方处理
理由:这是很严重的品德败坏问题,六年级的学生竟然传播充满色情的东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
且在老师追问时又编造谎言,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违纪行为或同学冲突,这是大事,必须要严肃处理,只能由学校出面才具有惩罚意义或震慑作用。
预测效果:
1:在校方的干预下,此事暂时得到了平息,两个孩子受了处分,在一段时间内非常老实,其他学生也不敢再议论此事。从表面来看,一切恢复了正常。
2:两个孩子的精神因为处分受到了打击,由于学校的定性,其他同学开始认为他们是小流氓,道德败坏,不愿同他们交往,在背后经常议论他们,尤其是女同学,总是用看坏人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的学校生活很压抑,有可能出现其他行为或破罐破摔心理。
处理方法
(四):成长的正常现象,不予理睬,风过自然晴
理由:现在的学生由于营养条件好,普遍生理发育早,青春期提前,开始对异性及生理知识产生好奇心,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不通畅,又一时冲动和好奇才出现这种行为,这两个孩子无非是哗众取宠,想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已,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说到不良影响,这种事情就像谣言一样,你越看得严重,他们就会越好奇,如果你置之不理,过几天慢慢就没人再说了。
预测效果:
1:学校可能会不满意老师的处理态度,认为老师不够负责任,因为这是学校认为影响严重的事情,德育校长亲自督促要求处理的。
2:老师采取的方法很有效,大家在一种刺激加兴奋的心情下,议论了好几天,但同一个话题说得久了,慢慢也就失去兴趣了,所以一段时间后,一切都平静了下来。
3:老师的无为而治被孩子们看成了默许,于是纸条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开,并且出现了新的,内容更过分的纸条,不良影响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严重。
处理方法
(五):找心理老师咨询。
理由: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所以不能轻易下判断,必须找专业人员咨询,依据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初步断定不是道德败坏的问题,如果是青春期提前带来的生理心理问题,应怎样解决,需要更权威的帮助和支持。
预测效果:
1: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相应的教育,使大家明白了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非常受益。2:心理老师找来这两个孩子,进行了单独教育
处理方法
(六):让同学讨论,拿出处理意见
理由: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体,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具备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而且纸条事实上在同学间已经流传了,所以也用不着遮遮掩掩,大家一起讨论,此事该如何解决不是更好?
预测结果:
1:同学们经过讨论,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给出了意见,判断此种行为是不合适的,大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
2:这个话题及纸条内容的特殊并不适合公开讨论,因而气氛很尴尬,大家不好意思说什么,而没有看过纸条的更是非常好奇,于是大家议论的焦点集中在纸条内容上,结果班会很失败。
五:评判聚焦
处理方法
(五)找心理老师进行相关问题咨询,弄清问题的性质,展现了老师比较可贵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是仅仅因为震怒就出于冲动的解决方式或急于给学生下一个判断,以及给问题定性,这是科学型教育的基本品格,为正确处理此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事件的核心在于定性,它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还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这样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可能的理由?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能给这两个孩子或更多的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因此处理时一定避免一个结果,一种理由的直线式思维,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再做决定。
六:优化建议
1:调查或观察一定要客观仔细,从同学,家长,当事人这几个角度进行详尽的了解,初步确定问题的性质及目前发展的状态。
2: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拿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3:对两个学生进行批评和指导,告诉他们无论什么样的原因,这种行为(传播纸条)本身是不对的,不能提倡的。
4:建议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开一次“青春期或成长的变化”等主题的班会,提供正确的生理知识来源及给予成长的指导。
5:一定妥善处理纸条内容问题,整个过程中不要刻意强化这一点,以免引起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