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军转安置时政热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再遥远
内蒙古军转安置时政热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再遥远 社会保障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当你老了,病了,困顿了,社会保障体系如何,你的感觉就十分真切。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政府不断推动改革,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从社会的视角来健全和完善住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这10年,保障的进步,不仅是数字的累进,更是无数人生活的“改变”。人们感受到社会保障已经迈入“普惠时代”。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辽宁73岁的王庭顺――
安居之梦不再遥远
在辽宁葫芦岛,73岁的王庭顺正在阳台上悠闲地摆弄花草,这位退休矿工曾经当过多年的巷道工。越是在井下局促的体验,越会让人产生对空间的渴望,然而多年棚户区的居住经历,他感觉“宽敞舒适”似乎很遥远。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坐车颠腚,上厕所冻腚,上炕烙腚。路坑洼不平,厕所是户外旱厕,只有炕上能烧热乎。”这是过去王庭顺所在的辽宁葫芦岛杨家杖子矿务局工棚房的生活写照。
王庭顺和他的邻居们没有想到,改变就这样发生了。2006年起,在统一安排下,杨家杖子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10000多户职工家庭陆续告别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搬进了棚改新房。
这10年,改变发生在许许多多像王庭顺这样的人身上,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到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各类棚户区改造,不断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王庭顺的新家位于莲花社区34号楼,房子装修简洁干净,小三居,南北通透。阳面卧室阳台上,摆放着四五盆鲜花,小茶几上,10多条小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这是王庭顺最喜爱的地方。虽然谈不上多宽敞,但这却让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完全改变了。
2010年7月搬进新居,面积68平方米,一平换一平,多出的面积每平方米600多元。王庭顺年龄大,政府照顾,给分了一楼。“没花几个钱,现在值10多万。”说起新家,老人满脸掩饰不住的高兴。
搬进楼了,成本自然高了,能住得惯吗?“暖气费区财政全额补贴,水电也有补贴;物业费是全额补贴给物业公司,有部电话每个月10元钱。省着点花,每个月还能剩几百元钱,攒起来备用,还可以给孙子孙女买点东西。”老人说。
老人送我们离开时,遇到杨家杖子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子清,他说,“截至目前,已有6000多户棚改居民入住新居。到2013年初,1.7万多户近4万棚改居民将全部搬上宽敞舒心的棚改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到2011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11%。如按三口之家计算,总共有近1亿人通过不同形式的保障房解决了住房困难。北京66岁的陈桂珍――
生病住院不再揪心
今年5月,生活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的无业老人陈桂珍病倒了。病情危急,是心肌梗塞。可她坚持不转院。多年来的一种习惯思维在左右着她:“自己没有工作,一上大医院,医药费花不起。”
作为一名无业的城镇居民,生病无疑是最让人揪心的。“不光是身体难受,花钱就像从快见底的缸里往外舀水”,这让陈桂珍形成了这样的“固执”想法。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在家人和医生反复劝说下,老人才同意转到一家更大规模的医院,安了两个支架。老人一天天康复起来,但心里却很纠结:6万多元费用,将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海淀区清华园街道社保所所长牛建华告诉陈桂珍说,“这次在医院花的62638元,实际报销45892.18元。”因为老人生活比较困难,有关部门还可以为老人自费部分申请福利救助。如果申请到,自费的近2万元还可以报销50%。这一次,陈桂珍笑了:担心的事不会发生。
2007年,北京市出台实施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从2010年起,北京市又首次实现了门诊费用“零垫付”,门诊费用报销周期由几个月缩短为几十秒,医保卡实时结算。
不仅是城市,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十一五”期末,新农合参合率已经达到96.3%。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全民基本医保,被誉为“中国速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
江苏63岁的李培福――
宽裕晚年不再担忧
相比于73岁的王庭顺和66岁的陈桂珍,63岁的李培福对这个时代的变迁体会得更深。这个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人,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潮涌中,适应着变迁,也享受着变迁。
这位江苏苏州相城区渭塘镇凤凰泾村2组的农民,祖祖辈辈勤劳耕作,用汗水浇灌未来,年轻时始终羡慕城市人可以拥有的退休金,觉得自己的未来仅仅在于眼前的土地。
李培福说:“没想到,现在每月可以领到831元的‘退休金’。我算了一下,加上村里给我的其它一些费用,一年就有2.5万元的收入。”
李培福家有7口人,是农村标准的“四世同堂”。他说:“我母亲今年85岁,每年有600元的福利金;妻子秦丽珍今年62岁,每月有510元的养老金。”
李培福一家的际遇,可算是无数中国农民正在经历的故事。10年中,我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制度全覆盖,意味着全体国民都享有相应的养老制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度安排,职工养老、新农保、城居保三大社会养老保险构成的“制度组合”,让所有城乡居民都可以对号入座。
而身处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李培福对于城乡间区隔消解和差距弥合,感受更加明显。
2007年,李培福一家的土地被征收,他们也成了失地农民,被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邹利忠说,从2009年1月起,当地启动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工作,实行“农保转城保”。今年年内,相城社会保险与市区完全并轨,农民可以享受到城里人的保障待遇。
老有所养,迈向全民养老,让城乡居民共享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到2012年9月底,我国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已超过7亿人。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二篇:让教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让教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学习李森县长关于教师退养问题的若干意见有感今天我校老师学习了学习李森县长关于教师退养问题的若干意见,颇有感触。
按规定男性老师满57岁,女性老师满52岁就可以办理退养手续,回家颐养天年,工资和绩效按相关规定执行,对于老教师来说,可算是一桩福音。都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在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一生之后,很多老师落下了职业病,在我的身边就有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的老教师,病痛常常使他们无法长时间站立。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很多老教师还种有农田,负担更加重。我县的退养政策为老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县里有这么好的政策,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保障,促使我们也像老教师那样,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当老教师退养之后,年轻教师更应挑起教学的大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成绩搞上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教育事业传承下去。
第三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8-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但有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日渐突出,养老保障负担加重,为老龄化提供的社会服务需求逐渐增加,这都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目前这部分人都迈入老年人的行列;其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再次,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所提倡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下一代数量减少,一个家庭要负担4个老人的情况普遍;最后,我国的养老体制建设还不够健全,不能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需求。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一方面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另一方面,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如果不能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无疑将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艰巨的形势下,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尤为迫切的任务。
第一,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医疗健康保险制度。一方面,在城镇和农村同时推广“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模式,政府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以立法形式,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
第二,深化医学保健和社工服务,提供充足的社会服务。首先,培养一批可以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的服务者,充分掌握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其次,提供社区社工服务,为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和照看;最后,增加社会养老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为老人提供全面服务。
第三,关注老人心理健康,发挥社区养老功能。一方面,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另一方面,开设老年大学,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丰富老年人老年生活。
第四,关注贫困老人救助制度,提供多样化帮扶。一要通过政府建立养老基地,发放养老补贴和高龄津贴,改善老年人生活;二要地方政府组织开发式扶贫,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从事劳作,增加贫困老年人生产自助能力;三要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老年贫困救助中的作用,推动各地老年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对我省老龄化加剧的态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军转干2014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之关注老兵 让英雄老有所依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军转干:2014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之关注老兵 让英雄老有所依
军转干:军转干考试大纲要求军转干部掌握最新时事政治信息,为了帮助广大2014年参加考试的军转干考生熟悉国家的政策方针,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您提供时政热点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关注抗战老兵,尤其是国民党抗战老兵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今年7月7日,习近平主席和两位抗战老战士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更引发各方关注。这两位老战士,一位是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焦润坤,一位是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林上元。当年,出身家境迥异的他们,不约而同地将青春投入滚滚抗日洪流之中。
【政策分析】
2013年7月3日,民政部曾发表声明,重申针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政策。对对日作战牺牲的或负伤致残以及编入到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队伍老战士,享受同等待遇,或追认为革命烈士,或评定残疾等级并给予相关抚恤,或纳入现行优抚制度给予优待补助。而最早官方认可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政策,则肇始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无奈不少国民党老兵档案遗失,无法获得应有荣誉。民政部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焦点解析】
一、救助抗战老兵,让英雄老有所依
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在南京,已经全面启动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救助有关工作,“下一步,将按照民政部的文件,把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福利保障范围。”通过摸底调查,南京现有南京籍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72名,平均年龄已超过90岁,均已登记造册,对符合条件的将逐一落实民政相关待遇。
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在行动
除了政府层面,在我国,关爱抗战老兵的主力是志愿者。他们中有孙春龙这样的曾经的媒体人,有收入不菲、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也有无固定收入的学生,他们中有曾亲历战争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南京72名抗战老兵成为首批惠及对象,这个名单,最初就来自于“两支半民间力量”。它们是“1213志愿者同盟”和“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以及统战部下属的、由老兵组成的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乡土调查、走访、确认、采集口述史、采集影像资料、在金钱与物质上给予帮助,志愿者们大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努力。
三、关注抗战老兵 义不容辞
尊重历史,首先铭记历史、还原历史;善待国民党抗战老兵,首先尊重他们抗战的事实。从1937年到现在已过去77年,老兵们最年轻的也有87岁,最大的已超过100岁。这些老兵普遍年事已高,生活困难,如果再不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或将在孤独痛苦中离去。有的地方已经向社会发起“寻找当年抗战老兵”活动,并提供每一定数量的困难救助,这是善举,也是本分。这样的工作离不了媒体参与、社会组织推动,更需要政府加快行动,形成更周密的制度化安排。
每个抗日男儿都是英雄。记住国耻国难,记住抗战的惨烈,也记住英雄的血泪。今天,我们国家日趋富强,让每个健在的老兵都有安稳的晚年,是不容推卸的道义和责任。
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银发浪潮下的“老有所依”(定稿)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银发浪潮下的“老有
所依”
【背景介绍】
1980年,国务院发出号召,为了争取在20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国家明确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30多年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在城镇居民中广泛推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造就了我国一段时期的“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父母。
现在,当年正处于人口高峰期的独生子女父母们开始进入老年了,他们的独生子女组建起的新家庭中有很多是双独生子女家庭。“有政协委员建议国家为独生子女的公民设立带薪年假,让独生子女的孩子们能有时间照顾日渐衰老和多病的父母。”他建议通过修改《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确定独生子女的职工增加照顾老人带薪年假天数和使用方法。
同时,也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措施,继续使用《独生子女证》。“为独生子女奖励照顾父母的带薪年假,应当看作是当年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组成部分,从鼓励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生育和扶养,到现在和将来关照老年的独生子女父母,使政策具有延续性和完整性。”
【现状问题】
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社会理念与文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自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四二一”结构。大约二十年后,待第三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有可能面临的是一对夫妇上面有12位老人。
就目前而言,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担当了给儿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义务,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闲。高得离谱的房价,使得绝大多数城市老人几乎不可能和儿女生活。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难得一见,也只能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看望一下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相互慰藉。一旦一半逝去,另一半只能在孤独寂寞中打发岁月。待老人失去生活自理,除一小部分孝顺儿女能为父母提供保姆照料外,绝大部分老人只能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存。农村老年人生活更是悲惨。一般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料理家务,更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动。年轻时挣的钱都花在了为孩子们盖房、结婚、生孩子上,到老了失去经济能力之时,只能仰儿
女鼻息。遇到孝顺的儿女,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遇到儿女不孝,则只能自食其力,活一天算一天。农村医疗保险的不规范及门槛过高,导致高昂的医疗费让大多数老人放弃治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在饥寒交迫、痛苦折磨中死去。这就是农村最真实的养老现状。
【原因分析】
2016年5月1日起,上海实施《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独生子女的带薪年假等都提出了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但落地却存在困难:一方面,企业可能会考虑到成本高、压力大不认真执行;另一方面,部分子女不走心,将“孝老假”转成休闲假,不履行孝老义务。
【总结整理】
子女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要让老人能够享受精神上的依靠,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确实是有效保障,其核心在于落实。然而养老绝不仅仅是个体的责任,要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需要打通家庭、社会的关联通道。同时,政府也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推动老龄产业发展,开拓老年消费市场上,让老年人能更好地保持生活的独立性。只有更好的实行“9073模式”,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