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经融危机》读后感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经融危机》读后感 读了郎先生这本书里,有历史、有故事、有思考,让我极其震撼!由于时间关系,还未拜读完毕,现就已读部分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对书中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请向我们收税。这句话引出了一个故事,也正是这句话体现出了了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故事是这样的:小布什希望通过一个法案,使得富人遗产税可以减免。这时,美国120名最有钱的富豪,包括我们熟悉的巴菲特、比尔·盖茨、索罗斯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等等,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广告 “请向我们收税”。他们认为,取消遗产税将使得他们的子女不劳而获,这是不对的。取消遗产税会使得我们这些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是穷人,这样是不公平的。取消遗产税会使美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内,减少85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这样就导致政府减少社会保障、教育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推行。如果政府的钱不够,还可能向穷人多征税,进一步造成社会不公平。
郎咸平说:“这群美国富豪所表现出来的信托责任让我为之动容,让我为之感动。我们一向宣传资本主义的自私自利,但那都是表面现象,甚至是副作用。我们从来不谈资本主义的本质或灵魂。” 的确到了今天,这样一句话足以让世人再次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灵魂。
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什么?郎咸平这样解释道:就是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以及对所在公司的股东,要存有一份责任感。我们称之为“信托责任”,这种责任感是很难说清楚的,是无法定量分析的,它就是你的良心。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灵魂,它的社会道德沦丧是必然的。
纵观我们的社会:教育、医疗、住房成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萨斯病情瞒报,矿难事故瞒报,政府信用何在?继大头娃娃奶粉后,又有三鹿奶粉,企业信用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的背后是大家都向“钱”看,我们这个社会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需要信托责任吗?看到美国的金融危机,我们国人或许有窃喜的。其实,就信托责任而言,我们落后得很多很多!
郎咸平用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解读金融危机,使没有什么经济学知识背景的我,可以从中增长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常识。也使每个社会人可以从中懂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篇:《郎咸平说》的读后感
粮食危机
阎帅
“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是句老话,如果我们依然死守着这种僵化教条不放,很难真正地融入到国际主流社会。如今的“帝国主义”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凭着坚船利炮到处横行的国家了,其主要目标也不再简单的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现在,帝国主义的武器从武器炮弹,变成了战略物资,金融工具,如粮食,石油,汇率,变成了“洋文化”,软实力。更可怕的是,一颗颗用蜜糖包裹的毒药,用礼品伪装的炸弹,正在“洋大人”微笑的诱惑下,送到我们手里。我们的确不应该再时刻抱着敌意对待他国,但是它们对中国的态度真的全都是善意的吗?
中国无论从土地还是人口上来说都是大国,1981年我国人口接近10亿时,专家学者计算出我国的合理人口数量应该不超过7亿,即全中国的各项资源养活6亿多人比较合适。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我们现在人口14亿,已经非常接近16亿这一阀值。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而近年,食品价格却在逐渐提高,不仅仅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粮食已经成为某些国家用来控制他国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以人类现有生产力计算,每年的粮食产量养活100亿人都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在非洲依然有人饱受饥饿,在不发达国家人们依然为食物而苦恼,不仅是因为某些地区食物浪费严重,更主要的是归结种种原因只有一个,即政治。发达国家更多地把粮食看做战略物资,用来支撑本国经济体系和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澄澄的金子被黄澄澄的粮食取代,成为了支撑美元的新一代主力。
美国是粮食出口大国,不仅得益于其高度机械化的耕作,与政府的补贴与支持更是分不开的。美国低廉的农产品价格为何很难惠及国外消费者?究其深层原因,我们发现世界食品大宗买卖大部分都是由四大国际粮商操纵的,它们再联手华尔街农产品期货市场,“枪”已经擦亮,无论瞄准哪个国家都将是很可怕的情况。
先通过低廉的农产品和种子倾销,使一国国内农产品企业亏损,再炒高农产品价格,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量囤货,华尔街再做空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没来得及生产就先亏损,甚至倒闭,国际粮商再迅速出击,控制了国内的大量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种做法通过一涨一跌,使大量国内企业受制于外资。如果只是控制一个领域或产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往往连同整条产业链都被外资控制,这样利润不仅可以最大化,还可以紧
紧保护住自己占领的产业链,不给其他资本进入和侵吞自己“领地”的机会。因此,整个国内市场的定价权也被外资所操纵。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发改委曾经约谈各农产品企业,暂缓涨价。其实这些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也非常大,更重要的是真正的话语权并不在自己手里。
另一个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即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刚出现时就备受争议,因为农作物的基因是被人类修饰改造过的,人类吃下去后也许不会立刻出现影响变化,但是后代出现畸变或者基因受到影响的几率并不确定。我们国家批准了转基因的商业化,其主要原因是看重了其增产的特点,却并没深究其“质”的特点。国际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产品之一“先玉335”被调查发现,其父本作物就是转基因农作物。吃过这种作物的动物都出现了很严重的疾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持续不断,我们应该想到,如果未来发现转基因危害了人类健康,谁应该为其负责?
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4%,一半的石油都从国外进口,使我国的经济命脉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石油储量其实并不丰富,在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还非常严重。在某些地区,一吨原油只能有效开采100多公斤,剩下800多公斤都被浪费了,再加上我国油质整体并不优秀,原油提取出的汽油更少。相比美国,西部地区原油大部分为轻质油,开采出的油质极好。所以我国石油产出量很难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量。
在石油缺口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我国的汽车消费却在飞速增长。2009年我国大力扶持汽车产业,汽车消费猛增。随之而来的情况是,燃油需求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负担加重。汽车量增加的同时,道路状况和停车场面基并未改善,大城市拥堵状况更糟。尾气排放严重,环境更加恶化。
如今的帝国主义已经不再是100年前的帝国主义,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和工具也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深谙敌人的法宝,懂得对手的战略,向对方学习,使自己的牙齿利爪更加锋利。我们的确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受外资,但同时也应该时刻以提防的心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关键领域,由此才能更充分合理地“洋为中用”,“洋人”时刻向对手学习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效仿。
第三篇:《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
老狼的书读起来还是有点味道的,语言很白话,读起来很通俗易懂,道理也揭示得很浅显,《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
这本书总结起来还是在阐述中国的经济模式问题,有些部分是老生常谈,但是国家政策疏于解决时,重复再重复也有他的作用。
列举书中几个观点,加深自己印象
一、书中认为,中国经济的危机,在于美国无法消化中国的过剩产能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失业、存货、出口大减等。
二、美国无法继续消化我们的过剩产能的原因,就来自金融风暴后他们泡沫消费的破灭。中国也洽洽是缺失信用消费和鼓励消费的政策,才逼迫政府不停用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但这种方式在如今已不再神奇。通胀与炒作就是这种政策下的必然结果。
三、萧条时期娱乐经济将有所上升。这点是第一次听到的,有点新奇。
四、黄金与美元的共同持有是长期获利的对冲手段。
五、港股和美股都是神秘联动的港股纳斯达克A股
三者同列,果然在写书之后港股和美股也有类似走法(标普的图形也差不多,这里不截图)
六、口红效应,虽然不知道老狼干嘛起这个名字…不过高端行业在哪个经济下都有着存在与发展的契机,这也是促成我们努力成就伟大品牌的动力,读后感《《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
七、几个行业的本质,这个概念我觉得提的一般,其实我认为用除开行业要素的附加值来表达更为合适一点。环境与氛围,其实就是附加值,不同店、不同宗旨有不同的附加值,这点不能简单述说为谁好谁差。麦当劳的欢乐气氛就一定是成就快餐的霸主吗?不一定,只是还没有人找到比儿童、快乐的定位更为大众化的附加值而已。
八、6+1的概念。书中一定强调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只懂得在劳动密集上做文章,而订单处理、物流(仓储运输)、设计、原料采购、批发经营、终端零售,都是由外企牢牢把控,中国企业要突破这个门槛,就必须掌握6+1的本质。目前国内做到的就是华为,但是他这套也是花了好几亿美元从IBM那里买来的。
简单总结如此,以后看书要多做笔记,不能傻看,一个月后都忘了不少了。
第四篇:没有硝烟的战争—朝仓庆《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读后感
当“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网络词语充斥媒体,百姓感受到什么?当深圳居民亲赴香港购买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时,我们看到什么?当CpI领航前行,食品价格上涨,我们的生活成本压力增大,问题的根源在那里?日本经济分析家朝仓庆,在《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中为我们拨开迷雾,使通货膨胀的原因浮出水面,没有硝烟的战争—朝仓庆《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读后感。
本书以日本经济为着眼点,冷静分析世界经济,预测2011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形式,它由七个章节构成,从日本国债暴跌入手,到无法阻止的商品价格高涨,最后落笔于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七篇独立成章,又横向联系,割舍不断又相互交融,演绎出全球资金保卫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如何使用资源使本国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各国资源争夺战的目的所在,资源是典型的战略物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稀土,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97%,实际上是独占稀土市场,难怪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见他意识到了稀土是中国手中的王牌。日本高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稀土,也只能从中国进口,只能考虑同中国合作。
反观美国的发展史,不难看出,美国各位总统青睐战争,不惜血本的征战,不就是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吗?亦如美国领土的扩张,各类资源的争夺,财富的高度积累,岂不是明证。
中国不仅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债主”,也是美国的重要伙伴和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用各种手段让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出现巨亏已不是什么秘密,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财富积累的能力,削弱中国国力,维护美元霸权,读后感《没有硝烟的战争—朝仓庆《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读后感》。这也说明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是美国的既定战略,其真正目的是使崛起的中国陷入粮食危机,以谋求长期独霸世界的目的。
记得《金融殖民》中写到日本被金融殖民的一幕幕,让人看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历史是如此的相似。从1985年到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最为严重的时期,短短几年内全日本的平均房地产价格上涨了300%,这还没有计算东京等大城市的最高涨幅。人们疯狂了,大量购买,投机盛行,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人们相信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永远不会下降。谁知过度膨胀,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不良贷款和房地产泡沫最终引起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十多年经济增长始终徘徊在衰退与复苏之间,被称为“失落的十年”。
这些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1.当中国楼市一路飘红,国家即使制定制约措施,为何价格回弹空间不大。记得报载上海居民不吃不喝一年5万元收入,也就能买一平方,面对这样的信息,怎不让人心痛?安居才能乐业,当老百姓居无定所时,如何感受幸福?中国的经济真的就是靠房地长拉动的吗?2.中国经济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于是,中国威胁论的声音,难道不是当年“日本可以说不”的翻版? 3.人民币的升值也是日元升值的再版,当人民币升值,潜在的客源会慢慢减少,就像世界工厂会寻找更低廉的成本,移居越南等国,致使中国更多的私营企业破产,很多人失业,是喜是悲!4.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所以,把握公平公正原则,合理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藏富于民,也就是中国的复兴之路。
以史观镜,可以明道理,以史观镜,可以定决策,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决胜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五篇: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读后感
老郎是从2005年出名的,老郎有着犀利又亲民的风格,又带点黑色幽默,迥异于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古板教授形象,在中国学界、商界、甚至娱乐界都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初见老郎,激进和热烈,有着典型的台湾佬浮夸的本性,有些哗众取宠,据说其出场费可以媲美于明星出席商业活动。后见老郎,老郎亲民的指出中国企业的困境根源,才发现老郎真正思想所在。
老郎说,中国企业陷于困境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大多属于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没有控制整个产业链,进而无法真正做大做强。老郎提出了“6+1”产业链,“6”指的是: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第三仓储运输,第四订单处理,第五批发经营,第六零售;“1”指的是:产品制造,而我们中国大多数企业正处在整条产业链‘6’中制造业这个‘1’上。
从2006年开始至今,老郎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就是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认为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而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
相对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李嘉诚的运营模式可谓独树一帜。李嘉诚的产业涵盖港口贸易,地产和酒店,还有零售能源和电讯。李嘉诚的多元化运营产业板块,正是当今众多中国企业家想做大做强,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但是,中国企业家在所谓做大做强后,往往企业负债率增高,现金流出现问题,而李嘉诚的和记黄埔,这个企业的负债率只有15%,那可是说低中更低了。
老郎指出,李嘉诚的行业覆盖是相关性的互补性的,而非像中国大多数企业家那样盲目性,一味的讲究做大做强,死得快。老郎发现发现透过这种行业之间的互补,风险缩小了10倍。也就是说,当第一个行业好的时候,第二个行业最好是坏的。当第一个行业坏的时候,第二个行业最好是好的。然后好坏可以相互抵消,而使得最终现金流达到稳定,这是李嘉诚的最高战略指导方针。
老郎最后总结,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最终很多难以抵御经济萧条的洗礼,一个健康的公司,必然是充分授权,长效的风险管控,以及不断的适应市场,最终掌控整个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