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信 “现代农业与金融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圆满落幕[小编推荐]
宜信 “现代农业与金融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6月14日,由《经济观察报》携手宜信普惠联合举办的“普惠信用 圆梦中国”——“现代农业与金融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哈尔滨齐鲁国际大酒店圆满举行。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徐学阳,《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新望,宜信CEO唐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总监周湲、宜信普惠农贷综合管理部副总监许超等政、商、学界嘉宾齐聚一堂,共议现代农业与金融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大计。
CEO唐宁在致辞中分享了宜信的8年成长之路,他说,“宜信普惠在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面向小微企业主、农户做三件事——建立信用、筹措资金、能力建设,致力于将普惠金融的春风吹到祖国的各个角落。”他指出,除了帮助农户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获得金融服务,还要为农户、小微企业主提供增值服务,帮助他们抓住商机,更好地生产、生活。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问题也就逐渐显现。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为实现集约化经营,逐步撤并县以下营业机构,农村金融服务载体近几年大幅减少,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在金融服务的供需上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金融“盲区”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传统金融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增长对多层次、普惠型金融服务的需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宜信普惠的小微金融业务已经遍及100多个城市及20多个农村地区,包括云南、内蒙古省内一些常规金融服务不容易覆盖的偏远区域,服务客户超过100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市场的抢占目前大部分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少量的三线城市。宜信的触角已经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都有布局,这也是宜信普惠能做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好证明。
第二篇:2015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圆满落幕(微信版)
2015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圆满落幕
9月12日,由《智慧城市》杂志社、智慧城市头条网联合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以“‘互联网+’浪潮下看城市变革”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诸多业内知名企业、媒体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探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对策和战略,共创共营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局面。
凝聚力量共创未来 再掀智慧城市盛宴新篇章
大会当天,宁波市经信委副书记、副主任,市智慧办主任徐红莅临开幕式并致辞:当前,宁波政府已谋求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城市进步的历史关口,如何顺应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发展战略,深入谋划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们寻求新发展、开拓新局面的关键所在。本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的召开,对宁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必将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场多元、开放的思想盛宴。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认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向经济与社会各领域扩散,融合创新、方兴未艾。目前,互联网+正加速正加速向金融、交通、制造、农业等领域挺进。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的形态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以及运行可靠的安全体系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首先是服务的创新,也是管理的创新,同时还是机制的创新。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在促进创新、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安全的挑战。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希望各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问题,对数据大规模应用的所带来的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当前互联网+蓬勃兴起,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将迎来变革的期遇。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智慧城市杂志传媒总经理程成发表了“互联网+下智慧城市全媒体平台的整合传播”的重要讲话。她客观分析了当下互联网+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传媒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传达了由《智慧城市》杂志,智慧城市头条网、智慧城市头条APP和智慧城市头条官方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作用。作为一个新媒体人,我们因势而变,以用户思维构筑高效互动的智慧城市全媒体传播平台,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发表了“中国智慧城市的新模式和新思考 ”为主题的演讲,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引发了现场对智慧城市的深度思考。
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从新一代智慧社区的建设出发,关注了互联网+之于智慧社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也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发展、未来趋势等命题展开研讨,共谋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未来之路。
业界领袖脑力激荡 共觅两岸智慧城市发展路径
这场盛会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新增了“两岸智慧城市交流对话”、“对接会”等环节。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地如火如荼,在智慧生活产业链上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有着拓展大陆市场的需求。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对接会,能够更多地增进行业间的沟通,搭建两岸企业间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两岸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大会现场,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顾德道,两岸智慧城市交流联盟乔培伟会长,东华云计算张董,研华科技江总,就两岸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深入交流。他们朴实的话语,务实的态度,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智慧新思潮的饕餮盛宴,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此外,为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经验,鼓励创新,推广典型,大会主办方还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及各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专家领导等组成评选委员会,开展了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杰出厂商”、“中国智慧城市最佳解决方案”的评选活动,所有评选结果在大会现场逐一揭晓,并进行了现场颁奖,为获奖城市与企业颁发获奖证书。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当选为“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云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2015中国智慧城市杰出厂商”,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江西华兴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和厦门银江智慧城市技术有限公司获评“2015中国智慧城市最佳解决方案”。此次获奖企业和城市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智慧城市的风采,他们的城市发展经验和前沿思想,将会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并为相关行业厂商直面用户需求、调整自身定位与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参考。
当下,“智慧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国家层面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身处“互联网+”的新时代,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不是单靠政府部门或者企业自身努力就能完成,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建共赢这一新型的信息化城市形态。此次“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的成功举办,更好地促进了政府、企业、科研之间的对接,分享各地互联网+智慧城市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丰富和宝贵经验,推动新技术方案在城市建设中的快速广泛应用,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第三篇:宜信践行普惠金融与时俱进创新模式
宜信践行普惠金融与时俱进创新模式
“‘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党的执政纲领,我们的普惠金融事业从此有了指路的明灯”,这是宜信CEO唐宁在2014年致全体员的新年邮件中的开篇语。
从2006年 开始,经过8年的发展,宜信已成为全球小额信贷规模第一的公司。截止2013年,宜信公司业务已经覆盖全国120多个城乡地区、仅P2P小额信贷撮合额就已超百亿,累计服务超过100万个小微企业主、农户和学生,并且拥有自己研发的针对该人群的信贷技术和评分卡,获评“互联网金融十大领军品牌”。
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携手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等机构共同撰写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报告指出,作为中国互联网普惠金融领航员的宜信公司,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宜信结合中国的国情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普惠金融创新之路。作为宜信掌舵人,唐宁一直坚持“发展普惠金融,老百姓要的是便利地获取好的产品、好的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下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将线上、线下,实体体系、虚拟体系、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便是宜信正在做的事情。
践行普惠金融的道路其实并非一路平坦。面对不同的声音,唐宁在很多场合都反复表示,宜信是服务机构,更好的帮助出资人和借款人进行撮合和匹配,不参与任何形势的资金运作。不吸纳资金,不发放贷款,只是独立的服务机构,负责帮助出资人进行更好的信用管理。所谓信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客户进行更好的信用调查,追款服务,风险评价,贷款产品设计等等。宜信的核心就是帮助客户更好的放款,以及更好的收回贷款。
2013年12月3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发起成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及P2P模式的代表性企业,宜信当选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应邀出席中国支付清算协会12月4日主办的“2013互联网金融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互联网金融既是金融形态,更是业务创新,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宜信作为P2P模式企业的代表当选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意味着P2P模式及宜信的业务开展已获得监管层认可。
第四篇:浅论国有金融企业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推荐)
浅论国有金融企业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 关键词:金融创新 国有金融 金融制度 金融工具 金融业务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要:由于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因地域限制的逐步取消和国内股份制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国有金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适应当前竞争形势,针对国有金融企业拟提出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思路,以加快推进我国国有金融企业的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从入世这几年的趋势分析,外资银行必将全面获准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而且国内大批中小股份制金融企业及地方金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必将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科技水平、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向国有金融企业发起挑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不败之地,国有金融企业只有通过金融创新以不断完善业务功能,提供更加全面周密、更加灵便高效的服务,才能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赢得市场。
一、业务创新方面的思路
业务创新可以促进国有金融企业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从而可能进一步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国有金融企业业务创新仍处于较低层次,虽然近年来推出了不少新业务,但真正形成气候,产生规模效应的不多,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业务的规模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地区金融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结合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国有金融企业自身特点,业务创新思路有:
(一)个人业务方面的金融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是最重要的社会金融活动主体之一。私人将成为社会财富的占有者和支配者之一,因此,开拓个人金融业务是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
1、发展以银行卡为核心的个人金融产品,银行卡的发展能吸引大量的存款。银行卡发行量逐年增加,交易量也逐步递增,有巨大市场潜力,因而必须重视银行卡的发展。但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例如持卡消费比例低,这是因为持卡人持卡消费意识不强,先存钱后消费将银行卡当作存折用,且特约商户一般在大商场,忽视了一大批中小商场,再加上银行卡相关业务水平低,这些都严重压抑了持卡消费的愿望。对此应大力鼓励持卡消费,一方面大力开拓银行卡功能,增加活期存款自动转存、电话银行、网上购物代收代付,针对不同群体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进行信用卡市场细分,设计出具有附加特定功能的信用卡,增强信用卡吸引客户的能力,推广使用IC卡,提高银行卡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加强对银行卡风险监控,从内部控制上防范风险,外部控制上强化银行卡业务市场监管,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加强对个人的大额非法资金交易的控制,对信用卡欺诈行为运用法律武器予以严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内部风险控制做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环节相互制约和监督,对银行卡业务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从而促进信用卡制度化、规范化。
2、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消费信贷的业务。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得到了增强,出现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大需求,从实际放款情况看个人消费信贷普遍低的逾期率的事实说明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低风险,它也是培育国有金融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此应加大技术部门和信用卡部等部门的合作,加快建立个人金融信息数据库,健全个人信用调查系统,我国目前尚无专业的个人资信评估机构,个人资料难以收集。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银行在开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时不得不采用抵押担保手段控制风险,增加了手续,降低了效率和贷款的发放力度。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解决这一问
题应运而生,以中央银行为组织和实施主体,各同业银行参加,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个人信用状况评级。其结果作为消费信贷的发放依据,从而降低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准确地进行客户筛选,带动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3、建立个人金融业务客户经理制,培养个人金融业务人才,提供全面个人金融服务,从而开发和培养潜在客户,维护和巩固优质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特点开发个人金融产品,以达到客户对服务满足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中间业务方面的金融创新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金融企业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具有收入稳定,服务性强,风险小的特点。中间业务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构成了现代金融企业的三大支柱业务,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国有金融企业已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总体来看品种少、范围窄、科技含量低,主要集中在结算、代理收付结算业务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业务。高科技含量、高收益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金融衍生业务较少,而且功能也不完善,因此中间业务创新应注意大力拓展新的中间业务领域。
1、开发新的结算代理业务。这几年国际贸易有较大发展,由此导致结算业务大幅度增长,国有金融企业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资金清算系统、结算系统和账户系统,通过国际结算吸引客户,并据此加强结售汇、贸易融资、账户服务等业务。同时银行应突破原有代收代付结算业务的局限,拓展代理业务范围如代理融资、资金管理等。
2、信息咨询与评估。充分利用国有金融企业网络密布,传递信息快的优势,通过已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与国家经济信息网联网,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和服务项目包括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信用评估、项目评估、投资方向及环境等,充分挖掘银行现有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并带动其它业务的发展。
3、家庭银行和企业银行服务。采用计算机终端与银行计算机网络中心相连而实现这两种服务,前者服务于家庭(个人),后者服务于企业(集体)。个人(集体)客户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办理与银行的往来业务,可免除客户往返银行之烦,在家中或办公室处理工资交费缴款,账户余额查询等业务。
4、开展承诺担保类的业务。国有金融企业利用自身的国家信誉保证,适应信用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有为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开办备用信用证业务,为信誉卓著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短期单据提供发行便利等。
二、服务创新方面的思路
服务创新可以促进国有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品种的沿伸,从而可能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质量。金融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货币商品的同质性。各个金融企业经营的都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货币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不存在功能与质量上的差别。我们不能说一家银行比另一家银行提供的货币要“好些”或者“坏些”。要说银行经营的商品之间存在差别也仅仅是附着于货币这种同质商品之上的服务存在差别,银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货币本身,而是取决于它们所提供服务。
(二)金融工具的相似性。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些基本金融产品是相同的,存款种类和贷款种类在各个金融企业都差不多,要想多吸收存款和争取更多的优质贷款户,金融企业只能在附着于存款和贷款之上的服务(如结算)方面多动脑筋。
(三)经营范围的一致性。金融企业,在经营范围上是一致的,当一家金融企业开发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后,一般会很快被别的金融企业加以模仿或改造。因此,一家金融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从服务的角度不断创新金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
融产品。
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国有金融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服务创新来谋求自身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投资融资渠道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银行经营空间的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使得银行的利差空间进一步缩小,银行靠吃利差过日子越来越难。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西方金融企业继续拓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使其服务费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从“吃利差”为主转向“吃服务费”为主的趋势,对我国的银行业来说也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这就使服务创新显得愈加重要。随着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与银行打交道的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客户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懂得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能力越来越强,银行如果缺乏持久的服务创新,就很难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二是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单纯的考虑融资的收益与成本,发展到现在的多种要求,既要价格低,又要功能强,还要节省时间和轻松愉快。银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服务,才能拥有忠实长久的客户;三是客户的主动权越来越大。客户由过去与一家金融机构打交道发展到现在与多家金融机构打交道,在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银行若想赢得客户,除了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外,别无他途。服务创新要重点做好:
(一)营造温馨的服务氛围,突出企业文化。服务也是一种文化,优质的服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意识,精神风尚,价值观,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是银行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国有金融企业必须突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创建自己的品牌,才能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和实力。在资讯爆炸的今天,客户对金融企业的选择更具理性,国有金融企业必须细分自己的竞争对手,把握 无忧论文网 机遇获得成功。每一位员工都要时刻牢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从内外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一方面是企业形象企划,运用创意策划,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等手段把企业的经营思想与经营方式用统一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行为规范和形象效果传达出来,不断向外塑造企业形象与展示企业精神,使其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客户满意工程,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从客户的角度和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和观点来分析客户需求,用高层次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加大对其宣传力度,开展有益的公益服务。如群众普遍反映兑换零钱和残破人民币难,对此银行要公布兑换残破币的标准,使客户兑换时心中有数,营业网点要主动配备必要的零钱,义务为群众兑换大小币;又如银行在收缴假币时客户易在心理上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与银行员工发生争执,对此银行应加大假币防范工作宣传力度,公布收缴假币有关规定,减少客户误会,只有客户对银行服务感到满意,才能义务作好宣传,扩大客户群。
(三)服务社会,开展理财服务。在金融多元化的今天,要按客户的需求提供金融产品,以客户为中心,以资源、服务为杠杆,充分利用银行内外部资源,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科学实用的建议,如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理财咨询、个人信托、代客投资的组合服务、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信贷,信用卡的组合服务;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代收代付,借记卡的综合服务等,既可赢得更多客户,又可提高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正罡.西方金融创新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02(2).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
第五篇:2017.12.06 “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高峰论坛召开(范文)
“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高峰论坛召开
11月24至25日,第二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
24日,在预备会议上,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向准处长及主题发言嘉宾就我国医疗服务模式以及医疗质量正面临的挑战与相应的解决对策展开讨论,并对发言的主要思想进行交流,最终形成论坛共识的基本框架以及主要观念。
25日,第二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高峰论坛在同济医学院2号楼4楼学术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台州医院、武汉总医院等全国9个省市的高校、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管理咨询企业的相关领导和管理者140余名代表参会,围绕“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议题开展研讨。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省直医院管理中心李涛主任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向准处长出席大会并致辞,本次论坛主席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陶红兵教授主持开幕式。
论坛交流包括主题发言与专家对话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张亮教授、方鹏骞教授、张新平教授和项莉教授主持。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向准处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教授、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陶红兵教授、华润JCI医院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郦忠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马谢民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教授、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教授、浙江恩泽医疗集团陈海啸院长、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机构黄中总经理等9位特邀嘉宾就“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议题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各位嘉宾立足于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围绕新时期医疗质量改进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精彩报告,主题涉及移动互联网与医疗质量改进、品管圈应用、医疗效率评价、医疗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实施、精益医疗管理、分级诊疗模式下的质量改进等,报告内容丰富且具有研究和实践推广价值,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两场专家对话分别由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翔副教授和胡银环副教授主持。李涛主任、安长青院长、张亮教授、廖家智副书记、马谢民教授、陈迎春教授、周雪芬副院长、张雪梅主任、乐虹教授、刘志勇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就“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策略”进行了互动交流,一致认为在医改背景下,医院面临着质量与效率改进以及成本控制的巨大压力,需要将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才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必经之路。
论坛最后由陶红兵教授对论坛共识进行了总结,论坛共识包括:一是新医改背景下,医疗质量和效率面临新的挑战,开展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是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中国新医改的突破开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但在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制度、社会资本办医等新形势的重压之下,各级领导和研究者应重点研究和探索新业态下医疗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三是医疗质量和效率改进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包括移动互联网助力医疗质量改进、品管圈的应用推进医疗质量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的科学评价、医疗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精益医疗管理、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医疗资源整合等方法和策略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四是推进多部门协作,加强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是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和医疗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本届论坛是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继2015年第一届“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改进”论坛后举办的第二届以医疗质量与效率为主题的论坛,该系列论坛致力于探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卫生行政人员提供共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平台。本届论坛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湖北省省直医院管理中心以及部分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知名医疗机构和中国医疗管理科学杂志社等多个部门或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