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上——重庆直辖市十五周年纪实
站在新的起点上
——重庆直辖市十五周年纪实
直辖市成立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3300万勤劳智慧的重庆人民书写出新的历史画卷——地区生产总值迈入‚万亿元俱乐部‛,年均增长12.2%;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老工业基地改造难题逐步破解;牵人心弦的三峡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顺利迁出;绝对贫困人口由366万下降至20万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人民正在描绘开拓开放的新蓝图——努力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产业转型城市蝶变
1997年6月18日,中国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挂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彼时的重庆,‚小马拉大车‛:300平方公里的主城,要带动8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10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肩负着老工业基地改造、三峡百万移民迁建、36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历史重任。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身的年轻直辖市,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岁月流转,时光变迁。如今的重庆,城市变大了、产业变‚新‛了。
初夏时节,位于沙坪坝的西永微电子园,一派繁忙景象。这个昔日偏僻的郊区,如今每天生产笔记本电脑10多万台,聚集着‚惠普‛‚宏碁‛‚华硕‛等世界级品牌,正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直辖之初,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支柱产业‚黑、粗、重‛,国有企业亏损面达70%。在改造、兼并、搞活国企的同时,重庆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转型成功的背后,是抢抓历史机遇的结果。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的趋势明显,重庆只有抓住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才能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主导产业的全面转型。‛
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建成后,吸引全球知名IT企业惠普、宏碁、华硕等知名企业落户,形成了‚4个品牌商+6个代工商+500家零部件企业‛,及部分研发中心、软件开发企业集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1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2547万台,占全球产量的7%。今年重庆笔电产量有望翻一番,占到全球14%,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
引入跨国企业在两江新区建设‚国际云计算基地‛,开建总计4000万台的成像打印设备、交换设备、服务器、显示器项目;南岸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应用为突破口,率先突破了物联网产业化瓶颈;直辖之初年产汽车仅10万辆的长安集团,已掌握新能源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三大核心技术,成为中国新
能源汽车自主创新的领跑者……
‚重庆工业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和传统优势工业三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出台了45条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的政策举措,旨在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最终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协调发展格局。不仅仅是产业转型,作为规划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也正在完成城市转型的蝶变——初步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告别‚蜀道难‛;加快形成辐射西南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打造开放平台“领跑”内陆开放
5月山城,百花竞放。第十五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上,商机涌动,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跨国公司参会。
这是重庆直辖市成立15年来,不断开放的一个见证。
中央大力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重庆打造内陆地区的开放平台。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支持重庆‚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并给予12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随后,又相继批准设立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全国规划面积最大的内陆综合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这对水陆空保税的‚双子星座‛,助推重庆加工贸易迅猛发展。
2010年6月,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央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重点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并赋予其‚改革开放先行区‛‚内陆开放重要门户‛等重大功能定位,及一系列开拓开放的先行、先试权。
‚目前已吸引了10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谈及‚两江速度‛,归功于‚开放‛。
全程11179公里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平均每趟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从东部海运欧洲节约20天以上,比航空运输成本更便宜。
在铁道部、海关总署积极支持下,重庆与沿线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国的海关部门、铁路公司和物流企业,展开数十轮艰苦谈判。通过签署‚便捷通关协议‛,实现了沿线多国海关‚一卡通‛。重庆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自去年3月全线运行以来,‚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运行17趟,与此同时,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相继开通,国际货物航空运输线路已达到15条。
今年前4个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继续位列全国前列;去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是直辖当年的20多倍;世界500强到重庆投资的企业超过200家。重庆市外经委主任王毅说:‚重庆已经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统筹城乡改革重塑发展格局
直辖15年来,从走出故土、重建家园到奔向新生活,‚舍小家为国家‛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由‚搬得出‛逐步走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去年重庆三峡库区GDP比直辖初增长了9倍。
百万移民、2800多万常住人口中的2000多万农民;8.2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但城镇体量太小。直辖初期的重庆,被人调侃为‚村中城‛‚农民直辖市‛。
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城乡间、地区间差异极大的特殊市情,对年轻直辖市的发展,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必须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中央为重庆的发展指明方向。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国改革发挥示范作用。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重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靠改革。但从哪里改,怎么改?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破解改革难题。
‚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在城乡间流动不畅,配臵不合理,是造成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主要矛盾。‛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徐强说,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就从这里破题。
重庆区域发展极不协调,尤其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条件十分落后,20多个贫困县连片分布。
直辖以来,从‚三大经济区‛,到‚三大经济区、四大工作板块‛,再到实施‚一圈(主城一小时经济圈)带两翼(渝东北、渝东南)‛战略,重庆统筹区域发展的格局逐渐清晰。统计显示,重庆‚两翼‛地区经济增速连续5年快于全市。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重庆发展已经从
‘小马’拉‘大车’,演变为‘一马当先,数马奔腾’的良性格局。‛发展,永无止境。6月18日,重庆市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与会代表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直辖以来有很大发展,但重庆市情非常特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总体上看,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
改革,不能停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代表重庆市委庄严承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新华社记者杨维成、刘健、张桂林)
第二篇:站在新起点上的思考唐利冬
站在新起点上的思考
从2003年的全国百强县73位到2006年的49位,继而到如今的全国第18位。长沙县以惊人的加速度缩短着与沿海发达地区县市的差距,成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标杆,这是“全面发展领军进位”的新起点;这是“国际化水平的幸福长沙县”的新起点。这是前进的号角,这是催征的战鼓,这是振奋人心的时代交响,这是鼓舞士气的豪迈乐章。全县人民欢欣鼓舞、激情澎湃。
从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到今天,长沙县走过的发展道路波澜壮阔,坎坷辉煌。我们的开拓,我们的奉献,在这片热土上高高树起一座座科学发展的巍峨丰碑,描绘出一幅幅永载史册的壮美画卷。全县县域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松雅湖、空港城两大战略项目建设强势启动,广汽菲亚特、住友轮胎、中烟物流园、陕汽环通、黄兴现代市场群等重大项目集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站在崭新的起点,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必将迎来严峻的挑战。长沙县经济社会要实现超常规、高水平的历史跨越,就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这将是又一次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长沙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来,长沙县教育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说我们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因为我们的队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过得硬。讲学习,是我们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总能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讲政治,是我们总能跟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执行上级决定和领导要求,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折不扣地执行,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讲正气,是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一心一意谋发展,认认真真做事情,走得端、坐得正,抵得住歪风邪气,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我们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起点、新的思考和新的发展。新起点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历程、新的选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考。
作为长沙县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在认真思考,感到在新的工作起点上,只有工作上的倍加努力,创造优异成绩才是最好的答卷。我认为今后自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治学态度,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责任,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不耻下问。在学习内容上,要求广求全,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党章、学条例,学法律法规,要当知识的杂家。尤其是在提高文字写作水平上,要多掌握公文及报刊常用体裁的写作技巧,努力使自己成为多面手,十八般兵器拿得起放得下。要强化理论学习,摆脱罗列事例,不重理论思考的缺点,使理论和事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文章的理论高度和厚度。
要保持务实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工作就难有起色。头脑里要时刻绷紧创新这根弦,把创新落实到工作中来。首先要在学习中创新。借鉴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结合当地实情,引以为用,并形成独具本地特色的一些好做法;其次,在总结中创新,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一些做法,要善于总结,使其由平常的工作实践上升到理性思考,然后宣传推广。
要敬业爱岗。时刻保持进取心,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工作,尤其是严谨为文,任何时候不能粗技大叶、马马虎虎;要耐得住寂寞,多写一些精品文章。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标准要高,责任心要强,完成任务要好,始终做到只有最好,没有更好。做到自己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道远任重,更需策马挥鞭。让我们鼓荡起长沙县人民吃苦耐劳、敢拼会赢的豪情壮志,敢于担当,敢于登攀,一往无前,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阔步前进,去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姓名:唐利冬
工作单位:长沙县江背镇特立小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
第三篇:站在新起点上宣化的战略转型
在张家口《新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站在新的起点上:新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者:尤秀斌、王聚英
今年初,国务院批复张家口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宣化区、宣化县并在原两区县的行政区域设立新宣化区。面对京津冀一体化、京张筹办冬奥会、张家口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宣化区县合并四大机遇和挑战,新宣化区该怎么办、怎么干?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宣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的奋斗目标,5月13日,新宣化区举办首届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来自京津晋冀的老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商新宣化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大计。我们有幸参加了新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对新宣化发展提出建议。
一、新宣化区的战略定位 一个城市的定位准确,对这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三地做了功能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宣化定位为水源涵养功能区,也是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拉开,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宣化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县区合并,需要重新认识宣化,对城市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并对宣化做出新的战略调整。笔者认为新宣化区的定位是:中国北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绿色休闲城市、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基地。这其中的关键词,一是绿色,二是休闲,三是新产业。
二、推进新宣化全面发展的主要措施
明确了新宣化城市功能发展定位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之外,要推进宣化的全面发展,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新宣化的城市规划与布局
规划“洋河两岸、新老城市、开发园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比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
严格控制在古城内新建高楼大厦,保持宣化原有古城的历史风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疏解古城功能,工业全部迁出古城,大中院校外迁,古城居民逐步外迁。
拉开城市框架。将城区周围的110、112国道外迁改道,将京藏高速北移、京张铁路改道,转入地下或走高架桥。国道、高速路变身为环城快速路。
2、新宣化的产业:重点发展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物流产业。随着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结合北京非核心功能疏解,宣化作为绿色休闲城市,产业支撑应主要有以下八大行业:一是包括观光农业在内的旅游产业;二是文化创意产业;三是生态环保产业;四是健康养生产业;五是体育产业;六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七是现代服务物流业;八是包含网络经济产业、通讯产业、教育、文化、广电、卫生等在内的数字产业,又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
宣化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文化资源的丰富,对游客有着巨大吸引力,旅游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如宣化作为晋察冀边区的察哈尔省民主政府省会,平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宣化已将旅游服务业作为全市第一主导产业精心打造,其巨大增长前景不可限量。
文化创意产业,宣化的优势也十分显著。宣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区位优势,源源流长的历史文化根系和展示的几千年清晰文脉,如果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宣化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3、凝聚新宣化的人文精神 宣化文化底蕴深厚,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古城文化、葡萄文化、工商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军旅文化、京畿文化等多元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文化,凝聚了宣化人文厚重、包容并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慷慨诚意、勇于进取、奋发作为的地方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在宣化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必将在当今新宣化全面建成小康的征程中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张筹办冬奥、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宣化区县合并,为新宣化实现跳跃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新宣化应当借助与北京携手举办冬奥会的契机,主动跑步进京,与国家各部委、北京区县对接,寻找互助合作的共同点,以推动共同发展。通过互助对接,合作发展,推动京张的融合和宣化跳跃式发展。新宣化在的历史机遇面前,一定会再创新业绩。
作者:尤秀斌,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副院长、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作家、主任编辑
王聚英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级研究员、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院长、中国红色旅游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
这是5月13日在《新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稿
尤秀斌***(石)0311—67563630,***(北京)
邮箱:994959823@qq.com, 地址:石家庄裕华东路86号 都市报 邮编 050013
第四篇:山东农业大学“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苗书记在第九届教代会上的讲话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2011年2月23日)––––在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五届工代会上的讲话
苗仲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
按照学校党委研究部署,我们召开了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教代会(工代会)四年来的工作,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温校长的报告,全面回顾了四年来学校的发展,重点总结了2010年工作情况,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目标和发展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用心领会,全面把握,全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先后进行了党委换届,中层行政换届、教授委员会换届和新一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这一次,工会又完成了换届。就是说,我们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学校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有新姿态、新作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近年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相继颁布,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这种背景下,谁能把握机遇、谁率先抢占了制高点,谁就将在教育改革 1的大潮中勇立潮头。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我们学校稳居全国高校百强,农业高校前列,省属高校前茅,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新的起点。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决的举措、更加积极的作为,求真创新、实干奋进,把学校推向新高度,实现新发展。为此,我们要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抢抓发展机遇。机遇是突然出现的机会,是一种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机遇稍纵即逝。概率上讲,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要善于认知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2010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前所未有,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从学校看,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办学层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完全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凝神聚力,把握机遇,开拓进取,要放得更开,干得更实,发展得更好。对外要坚持眼睛向上,眼睛向外,唯旗必夺,唯星必摘;对内要苦练内功,动真的、来实的,一切为了学校发展让路、开绿灯。
二要落实目标责任制。目标是要达到的目的,是旗帜和方向,目标激发斗志、凝聚力量。我们拥有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的加速推进年,为实现既定目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研究本部门、本单位任期内的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具体化到各个工作单元,到岗位、到人员。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学校与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签定目标责任状,一年一考核,届中有评估,届满总算帐。达不到目标、完不成任务的,要有明确的说法。对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该述职的述职、该评议的评议、该劝诫的劝诫、该警示的警示、该问责的问责、该奖励的奖励。这项工作,学校要专门成立领导机构,具体由人事处牵头,抽调精干力量,提出具体意见,尽快付诸实施。
三要更加突出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翁,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学校在“以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如坚持领导干部深入教室听课制度、担任班主任制度,提出了“一线工作法”,推进“六进六同”,坚持“全年关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毕业生工作等,在教育教学投入、基础设施配套、校园规划建设、文化宣传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一切都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且在许多方面还要加以改进。今后,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学校要加大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要大力营造人人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广大教职员工对学生要有为人父母之心、兄妹之情,自觉成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心灵导师和人生
导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要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牛鼻子”。只有把教育教学质量抓好了,学校才能站稳脚跟,才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教学质量优先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为目的,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今年学校的工作要点就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已作了安排,这项工作由教务处牵头,尽快拿出主导意见。质量关口要下移,各学院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学院党委、行政、教授委员会“三驾马车”要齐抓共管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师资入口关和上讲台关,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依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要更加彰显办学特色。特色是标识,是区别。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且优于他校的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特色也是优势,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学校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之深受齐鲁文化、农大精神的熏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今后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要不断拉长特色链条,培植新的发展增长点,传统学科要确保优势地位,向更高层次迈进,新
兴学科要做好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在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创造条件努力争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与国计民生密切联系的新兴学科,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要不断深化和挖掘学校特色的内涵,树立品牌意识,用心经营学校,打造优势品牌。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深入研究和打造本职工作出特色、创品牌,使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力度,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同志们,新起点,新目标,新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的大好形势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又拥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作为双代会代表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学校新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第五篇:站在新起点上的设计探索_江南大学_省略_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展述评
文 / 张凌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站在新起点上的设计探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设计展述评
Design exploration on a new starting point 创意与设计 | 活动与专题 Activities and Special 095 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反思,一直是 许多设计专业的特色方向。以往的设计多 集中于陶瓷、木竹材、藤编等传统工艺的 再造,如今在城市更新及创意家居兴起的 带动下,特别是米兰家具展、英国伦敦 100% 设计展的广泛影响,近年来大大激发 了学生对创意生活的极大兴趣,毕业作品 的数量及规模持续扩大,从一个侧面也体 现出社会文化的影响已转向对生活、情感 体验的更多关注。家居体验设计、传统工 艺再设计等都成为当代设计专业学生的兴 趣所在,激发师生更多地回归传统、工艺、装饰、材料,深入陶瓷工坊、竹编现场与 木工车间等进行设计创作。
本届毕业设计的一大特点是,学生关 注的视角更多地从单一的传统文化符号拓 展到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将传统工艺与 新的设计理念、手法相结合,将传统工艺 与当代的生活观、时尚观相结合,传统工 艺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注重工艺的拓展,进一步拓展了思考空间。更有作品进一步 关注社会文化的价值创造,反思底层民众 的生活、社会边缘人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探讨设计如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 设计,这些主题的毕业设计都激起观者很 多的思考。许多导师所带的团队都立足于 本土化的研究与思考,关注传统产业的振 兴。例如有针对无锡本地紫砂的研究,有 通过紫砂设计各式旅游纪念品的“锡游记”,也有基于广东煲汤文化,以紫砂、竹木材 料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设计新生活食器,这些作品极佳地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 计。作品“六张故事”的元素则取材与当 下社会所关注的各类人群生活中场景的符 号,表现诉说感、故事感,形成不同的时 空联系。又如从景德镇各地收集而来的老 木头,有的是拆下的梁,有的是门窗,将 这些记忆的材料与结构创作成系列公共座 椅,以期在情感记忆与现代生活间取得平衡。又如“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宣传品及衍 生品设计”,设计者秉持对佛教文化的敬 重,注重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对象的理 解,从寺院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佛教文化本身的深度与丰富度展开设 计,其系列作品诉求给予观者质朴、真诚、厚重的视觉感,广受好评。
这些基于本地文化或传统工艺的作品,通过新的设计思维及探索,无不在现代生 活中焕发新生。这类设计创新,体现了师 生长期以来对于文化创新的关注,也是一 次次推广设计精神价值的有力尝试。
四、价值变革与专业观念的重塑 随着科技与人文的发展,近十年来设 计教育的观念和专业范畴都有了重大的变 化,对于专业价值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拓展,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及实践无疑成为 其中重要的探索方向。对艺术公共方式的 探究是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 代艺术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学术态度。通过部分毕设作品可以看到基于这种 态度所呈现出的新的面貌。就当下而言,公共艺术现有的专业状态激发了相关设计 专业的艺术活力,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学术 空间,维系了艺术与科技的对话通道。通 过表现方式的梳理,本次公共艺术专业对 毕设选题及展陈形式做了认真的规划,以 “艺术摆件、公共雕塑、艺术规划与设计” 三个互为关联的方向整体展现出对专业文 化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在艺术摆件设计方 向中,强调通过媒材实现生活艺术品的设 计能力,结合手工艺术的形式、材料与工 艺手段,进行实用性或装饰性的手工艺品 的设计;在公共雕塑设计方向中,强调研 究存在于一定空间环境中,以美化、优化 环境为目的的公共雕塑具有构筑环境的整 体意义,如表现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 的雕塑“午后”、折纸艺术与铁艺结合的“折 锈”、定位于“童年与成长”话题展开的 雕塑等;在艺术规划与设计方向中,通过 文化与空间阅读制定艺术与公共环境的对 话形式,提出以艺术策划与多元化表达的 方式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系统化解决的方 案,如“似合院”公共座椅,即体现对社
图 1 2012 届本科毕业作品展——长途旅行车设计 作者:孙超、胡凌玥意与设计总第二十期 | 2012.03 生态设计研究、交互设计研究等探究性内 容。许多毕业设计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专 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而且体现出学科、专业之间交叉与融合的特点,视觉语言的 娴熟应用使大多数作品取得了良好的设计 效果。一些作品突破了固有的表现手法与 物质载体,将功能、形式、市场、消费等 不同层面的要素在视觉层面进行了系统整 合,例如“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系列视觉宣 传品设计”,设计清新,各种图形具丰富 意义,通过与各种载体的结合形成较强烈 的视觉印象;一些作品更加注重对设计问 题文化层面的研究与挖掘,尤其是关注本 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如何通过设计融入现 代消费与视觉产品中;另一些设计则关注 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导入情感化设计 与体验设计等前沿设计思想,以使视觉设 计获得更大的创意舞台与表现空间。这些毕业设计作品大多体现出以问题 为主导的特点,注重前期的研究,有的进 行了沉浸式的实地调研和文化观察,理解 问题和定义设计成为课题展开的重要环节,而并非只是基于短期、实际结果的实践; 更多重视探求的过程甚于最后的成果,将 设计与工程、商业和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通过商业模式、服务开发以及新信息技术 的介入,为传统的设计带来了新的变化以 及新的展现形式。
二、特色深化与新领域的探索
每年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实际上不 仅仅是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的聚焦,还是其 所在专业及其导师一直关注的领域,这些 领域已经通过多届的毕设作品实践形成鲜 明的特色与理念,例如城市交通、系统创 新与服务、传统工艺再设计、景观与建筑 复合、地域建筑、品牌包装、文字设计等。今年的很多毕业设计作品在这些传统特色 领域中继续推进,构成一幅特色图景。品牌与包装类的设计作品以注重研究 消费需求与拓展市场为导向,其作品展示 和答辩环节皆充分展现了调查分析、理念 定位、形象策划与视觉表达等完整流程,其形式与内涵的赋予提高了传统设计的附 加值。以包装设计作品为例,持续注重心 理学、生态学与品牌策略的研究,在特色 包装、品牌包装、绿色包装、新功能包装 等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设计创新;许多包装 设计在满足促销与便利使用的同时,体现 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文化传承问题的积 极关注。传统设计形式中较为突出的还有 特色品牌推介、书籍设计等纸质媒介的视 觉作品,例如“符号云南”系列,即利用 云南相关的符号、字母、数字、笔划等着 力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及少数民族特色 的旅游、节日纪念品,其将数字化现代化 的符号手法与传统的元素相结合,重新诠 释传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而传统特色 效果最为集中的当属文字设计,这些作品 在原有传统书法的构造及内涵的基础上,围绕连笔、布局、斜线、墨迹等美学意 象进行重构,演绎出新的文字境界,例如 “复·言”、“墨迹——文字的水墨形态 研究”等,兼具细腻的笔调与恢弘的气势,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诠释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理念的完美结合。其局部设计和整体策划、展示均体现出严谨的专业精神与对审美意 境的执着追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印象。重视用户体验性,以用户体验驱动设 计是近年来专业设计的又一重要特色。以 人为本的理念已不仅仅体现在最后作品呈 现的细节之中,而是更多地融入到设计的 过程及设计的定义之中,重视系统的分析 与研究,使其设计呈现出新的面貌。例如 “山水城林——南京青少年城市与自然体 验馆设计”就重视开敞空间对青少年心理 疾病辅助治疗、层层错落引导人流、山体 走势与人流的互动,并设立多个体验区,形成符合当代青少年特征的综合性体验馆。又如“水墨青花”,注重传统元素与当代 设计的结合,通过多种材料及多维的展示,形成诸多的观者文化体验点,并突出意象 的互动,因而形成较佳效果。工设专业的“好 时光设计”,也探索尝试开启时间及灯光 的不同方式,在研习传统使用习惯的基础 上打破常规,在不同情境体验需求的指引 下重新设计接触点,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这些设计都在当代新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 拓展了设计观,从定义行为、需求到定义 设计,因而带来新的设计面貌。对于原有专业领域的突破,例如传统 视觉对二维平面的突破,也成为本届毕业 设计作品的一大特色。许多作品借助于交 叉与跨界理念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以更 为灵活自由的表现手段来诠释对生活的体 验。视觉的语言属性与载体的功能属性在 某些具备多维特征的作品中得到较好的融 合。视觉语言的信息特征在一些作品中表 现得十分清晰。这些作品全面地分析了符 号、环境、受众、行为及媒介等要素,既 从理性层面关注到了识别、理解、反应等 信息传达的科学内涵,又从感性层面赋予 设计对象良好的传达效果与感染力。数字 媒体设计积极应对当前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浪潮,将视觉语言与数字虚拟技术、信息 技术、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相结合,使 视觉语言从静态存在向动态生成转变,从 单向传达向交互传达转变,因而变得更为 活跃和丰富。“‘零’情感交互体验式网 站及系统设计”、“雅量天气 APP 应用” 即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无疑,近年来设计的概念在当今社会 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及丰富,我们对于设计 创新理念的传达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本次毕业展,继去年“交互式公交站台设计” 之后有更多的设计作品都密切关注物联网 与交互技术的成果,关注社会创新模式与 服务设计领域。例如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 儿童家具产品的尝试,通过全新的用户体 验,引发对传统造物领域的重新思考。
三、思维创新与传统文化的拓展2012 年 6 月 4 日—15 日,江南大学设 计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学院 公共空间隆重举行。整个毕业展览以“全 景式”模式,全面地展示了工业设计、视 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文 化创意与策划设计、公共艺术、美术学 7 个专业及方向毕业生的作品,分布于一楼 到四楼的大厅、各个楼层公共空间及专业 展厅。
本次毕业展共有千余(套)设计作品
参加展览,专业跨度大、门类多、规模大,包括工业设计系的家电产品、交通工具、家具家居、交互产品与服务等作品,视觉 传达与信息设计系的文字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书籍装帧、媒体 APP 设计及广 告策划,环境与建筑设计系的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等作品,美术学系的 公共艺术装置、雕塑、陶艺、油画、国画 等众多作品,体现了从产品到建筑景观、从功能实用到艺术情感体验、从二维、三 维到虚拟交互与服务模式的多元特色。展 出作品主题丰富而有活力,从各个层面反 映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生们面对社会 与生活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作为本 设计学院众多专业最重要的一次教学 成果集中展示,本次展览折射出近年来各 专业师生基于当代“设计”再定义的命题 的思考,反映了他们在当代科技、文化环 境下对设计与艺术多元性的尝试,对文化 传承的使命与责任感。
一、时代命题与多元创新的思考 当代的设计教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 的历史境遇,社会和产业界从没有像今天 这样关注创新设计及其创造的价值。对于 学院各专业来讲,毕业设计的方向不仅是 自身对设计或艺术创作教学定位和发展方 向的一次凝练和展示,还是产业探索与生 活创意的风向标。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从上 世纪 60 年代创系以来,无论是 80-90 年代 与企业结合开展实题设计,2000 年后注重 探索性设计,还是近年来更多关注当代命 题的研究性思考,无不是将设计命题与产 业、社会、文化的当代问题积极联系,探 索新时代背景下“可能性”的设计。无疑,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高端综合性设计服务是探索产品升级的重 要途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另一热点,通过类似“创意欧洲”计划以促进国内文 化和创意事业的发展。而这些成为本届毕 业生积极围绕的课题领域,并试图通过设 计思维形成多元化、特别是具有先导性的 解决方案。
重视产业价值的创新提升是本次工业 设计专业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校企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比重提升,以促进毕设课题 联系实际,为产业和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以往的设计多注重概念的本身,虽然形成 许多可贵的创新点,但是由于缺乏与产业 的真实联系及量产、商业的思考,因而往 往得到较好评价却难以引发产业对其创新 点的关注,从而缺乏可持续的提升与转化。本次的毕业设计作品,进一步将概念的探 索与量产的可行性充分结合,如无论是“家 庭监控机器人设计”或“Jeep 车载救援设 备设计”,还是“机场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三轮卡丁车设计”等,无不重视设计工 程的转化。有的设计概念甚至以可实际使 用的功能样机出现,展现出开拓新市场空 间的较大可能性。而“复古旅行车设计”、“中老年人便携助力购物车设计”、“磁 动力机厂服务车设计”等,虽在实际运行 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无疑具有一定 的远景和可延伸的价值,这些都引起参观 企业和专业媒体的重点关注。
本届毕业作品的题材选择更为开放与 多元化,就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系而言,既包括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传统的应用性设计,也包括信息设计、媒体研究、市场研究、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2.03.016 作者简介:张凌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设计学。096创意与设计总第二十期 | 2012.03 会“拆”与“合”的艺术思考。公共艺术 毕设作品整体表现出的艺术气质、人文情 节、新媒材及新技术的运用都成为本次展 览的特色。
而美术学专业的作品则进一步体现了 新背景下专业理念的拓展与释放。设计学 科背景下美术学科教学应有怎样的方向,本次毕业创作无疑是一次较好的探索。许 多作品从固有的架上绘画艺术创作思维中 解放出来,注重于美术创作成果的现代社 会存在方式,注重于多元化、跨画种、综 合材料与独特创新的语言风格形式呈现,呈现出一种新思维、新取向与新探索。在 原有架上绘画、装饰艺术与公共艺术的专 业方向基础上,本次毕业创作注重学科方 向之间的跨界与交叉融会,在评介评判中 以创新探索为前提,其作品创作实践中大 多体现出学术性、前沿性与实验性的探索。传统民间艺术、架上艺术、实验艺术、现 代艺术与设计等都成为此次学生在创作中 关注的领域,从中予以新的发现与创造。尤其是许多学生在创作期间走出画室深入 传统民间艺术产地,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 碰撞中激发艺术创作灵感,其创作成果打 破了自赏自娱的原有模式,注重于本土化 与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在本届毕业创作中 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倡导对当代社会生活的 艺术关注与真实情感体验。在油画创作中 许多作品尝试动漫、卡通等新艺术语言形 式的融合,尝试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装饰 画创作中的创新性融会,因而呈现出一种 充满人文关爱与青春活力的艺术气息。更 重要的是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创 作锻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知识与技能也更好地与时俱进。
五、设计教育的新背景与寻找未来专业 的新定位
无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 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 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还是工 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代给 设计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 而,我们也应看到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 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当下,以设计技能主导 的传统的大众化设计专业教育已无法适应 这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创新人才不再是单 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 工作,许多设计的最终完成所要求的知识 范畴已远远超出设计专业传统的知识范畴,同时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我们培养作为未 来设计产业引领和开拓的核心力量的高端 领军设计人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时代 背景反思设计本体、设计对象、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设计准则、设计史论等各个方面,重新思考设计专业的范畴和核心概念,确 定设计学科与商学、技术、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等多个学科紧密关联的交叉点并确立 自身学科主体,进而带动课程建设或组织 架构的调整。
我们应该看到,处在综合性大学背景 下的设计与艺术学科探索与产业、社会的 结合是其使命,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艺与建筑等专业必须思考如何以与国家 相关产业结合为发展支撑,明确需要重点 关注的研究领域。同时,其创新设计也应 该看到设计对象或任务的复杂性,提高设 计师对“问题”的认识,即设计不应只是 一种解决问题的行动,更应是在设计过程 中寻找问题、定义方案。由于全球越来越 多的产业具有服务的特征,因此,在设计 中须有面向产业的综合设计服务思维和商 业转化意识,特别是从产品到服务、从功 能到体验的新的设计策略方向,特别是从 研发前期定义用户需求和定义设计驱动的 整体创新。其设计的特征必然是具有系统 的思考、整合的知识、过程的体验与协同 的设计。
不管是专业是基于怎样的学科基础,设计、美术专业都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并与 其交叉,其形成的交叉点即是新的发展基 点。无论是信息社会、多维空间给视觉传 达设计带来交互科学与过程体验的理念变 革,艺术化生存、社会价值给美术、公共 艺术专业存在方式带来的影响,服务设计 所开创的产品之外的设计过程,还是着眼 于未来和长远利益而对基于短期目标的设 计观的改变,我们都需要主动迎接,并加 以积极改变。但必须指出的是,不应不加 思考地抛弃传统的设计特色,这些特色历 经时间凝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面 向变化的方向与基于特色的基础应是各专 业发展相互支撑的双翼。结语
本次毕业设计展得到了国内高校、相 关产业界及本地企业、文创机构的高度关 注,展览期间,Billwang工业设计网联合
四川长虹、上海木码、上海龙域、杭州飞鱼、杭州瑞德、杭州凸凹、深圳嘉兰图等国内 最知名的设计机构、企业举办相关的交流 活动,因此形成了较好的影响。这次毕业 展同时也激发了相关同行对未来设计教育 理念及专业定位的一些讨论,彼此都深受 启发,这些都将有助于对“设计”的当代 再定义及设计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持续 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