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石油管道公司标准业务流程查询平台启用
管道公司标准业务流程查询平台启用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王娇)3月18日,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标准业务流程查询平台正式启用。
此平台启用后,访问者可根据适用范围、组织机构、流程编号、流程名称、编制部门及编制人等关键要素进行精确或模糊检索查询。平台可为查询者提供完整的业务流程信息,包括流程图、风险控制管理文档、格式证据及适用制度等,访问者可根据需要进行在线浏览或打包下载。此查询平台以高效实用为开发目的,充分整合流程使用者所需的各类资源,为使用者提供便捷、多样的检索方式,明晰、全面地展现业务流程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即时更新、互联互通的工作目标。
大港采油一厂网络远程培训拓宽员工学习渠道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胡丽莉 通讯员吴梅红)探讨企业员工网络培训前景、管理模式和培训效果„„3月23日,大港采油一厂与前来学习交流的兄弟单位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使员工网络培训系统的应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网络远程培训的推广过程中,采油一厂采取劳资部门、员工培训中心、基层队三级培训网络的管理模式。截至日前,采油一厂网络培训上传了近400多个课件和网络考试内容。这些多媒体课件内容针对性强、涉及面广,受到基层员工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采油一厂已能够利用增设的多媒体课件录制系统,以及媒体互动网络培训平台等软硬件设施,实现培训课程的采集摄制、刻录、编辑制作等课程制作功能。这些课程资源已成为企业员工共享和获取学习资料的广阔平台,为学习型组织建设、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宁夏石化信息化服务贴近基层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唐颖)“我单位电脑突然断网,无法正常上报月度计划,请予以解决。”3月22日,宁夏石化公司一名基层计算机管理员在QQ群里发出请求信息,5分钟后,信息管理部门的工程师来到这台电脑前检查测试,10分钟后故障得到处理 2010年是集团公司提出的“转变作风抓落实”年,宁夏石化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转变作风,信息化服务面向基层,开展点对点贴心服务,将信息技术服务从面向网络系统转为面向用户,深入一线开展即时服务,一对一处理各类信息技术问题,有力保障了生产、设备、财务、人事等各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服务标准,做出服务表率,主管领导定期到两大业务区的基层车间巡查,了解各单位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系统使用的需求,针对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巡检服务启动以来,这个公司信息管理部门累计跟踪解决客户机、网络、应用系统等各类问题近百项,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95%以上,信息服务切实成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运行的科学助推器。
吉林石化电子商务部标准化采购降成本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 崔锦龙)标准化是质量和效率的保证,是适应大规模建设的有效措施。吉林石化电子商务部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产品质量,保证优质的售后服务,对千万吨炼油项目高低压开关柜采用标准化采购模式,即规范统一高低压开关柜内元件配置,同时对催化裂化装置,气分装置、柴油加氢装置的高低压柜进行集中采购,形成批量采购优势,选出优秀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吉林石化电子商务部组织相关计划员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在公司采购网内选出生产规模大、信誉好、技术强、质量好、服务好,并且在中油统一采购招标中为一类的厂家组织技术交流,最后有5家开关柜厂参与了招标。同时,按照“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确定长期供应商,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为实现采购价格最低的目标,吉林石化电子商务部与相关处室共同参与技术交流,研究图纸、对柜内元件进行初步巡价,在对基本价格心中有数后进行招标,在招标时要求竞标单位细化标书,对每个元件分项报价,既控制了供应商乱报价格互换柜内元件,又明确了供应商的取费标准,这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2010年高低压开关柜总采购概算为1657.4万元,实际中标价为1178.2万元,总采购额按招标概算降低479.2万元。
第二篇:中石油管道公司网上薪酬查询服务系统启用
管道公司网上薪酬查询服务系统启用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王娇)管道公司员工个人薪酬查询服务系统日前正式启用,员工可网上查询个人当月薪酬、薪酬历史及个人福利累计情况。根据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与推进应用实际,集团公司已建立统一的员工个人薪酬查询平台。各企业员工可从门户主页进入查询系统页面,通过员工编号、员工身份证号码和个人密码登陆查询。
大庆石化物资供应中心ERP系统“新装待换”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 徐英)大庆石化公司物资供应中心中油ERP系统物资模块系统日前进入上线切换准备阶段。中心主管部门加班加点制定数据切换具体方案,布置信息记录收集、导入、库存盘点等系统切换准备阶段的相关工作。在距离ERP系统上线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这个中心已开始整理第四版物资供应中心数据,仅此一个版面总量就达2.95万条数据,其中1.8万条数据是近期新进库存数据。为保证大庆石化ERP系统顺利上线,这个中心相关人员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义务献工献时,确保各项数据完整,为下一步切换工作做好准备。截至目前,这个中心所有计划人员、仓储保管员都已接受轮训,并通过考试,达到系统要求的操作水平。
集团公司ERP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刘泓波)集团公司ERP系统建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截至11月2日,已有64个单位上线运行,41个单位正在实施。预计到2009年底,集团公司将累计启动110个单位的ERP系统建设,上线单位将达到85个。
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ERP系统建设,2008年7月明确提出“3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目标要求,并把ERP系统建设和应用纳入各单位主要领导任期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ERP系统已经在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建成应用,在炼油与化工、成品油销售、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领域搭建了统一的系统平台。勘探与生产ERP系统建设在试点单位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和大港油田上线试运行,正在辽河油田、西南油气田和长庆油田等6家单位扩大实施。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目标”要求,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ERP系统实施计划的时间表。2008年,完成天然气与管道ERP系统、总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9年,完成销售与市场ERP系统、装备制造ERP系统;2010年,完成炼油与化工ERP系统、工程建设ERP系统(含科研单位)、海外业务ERP系统;2011年上半年,完成勘探与生产ERP系统(含油田服务)、工程技术ERP系统。
勘探与生产ERP系统的成功建设,是集团公司整体ERP系统建设的关键。集团公司于10月下旬召开了“勘探与生产ERP系统试点总结暨扩大实施视频会”。勘探与生产ERP系统的扩大实施,标志着集团公司ERP系统建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第三篇:中石油管道公司应急预案范本在全国企业推行
中石油管道公司应急预案范本在全国企业推行
管道公司应急预案作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优化范本”在全国企业范围内推行。至此,管道公司应急预案优化工作初战告捷。
自2015年5月以来,管道公司借承担油气管网领域应急预案优化有利时机,针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存在预案数量和种类多、预案内容与岗位工作职责不匹配、企业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重叠现象严重、“上下一般粗”、操作性和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结合近年管道泄漏应急抢险工作经验,全面开展了应急预案体系优化整合、基层预案简化工作。
管道公司开展了三级预案优化工作,形成了包括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参与人员、责任人等在内的一套完善的预案优化工作方案。通过全面梳理公司业务流程,对管道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辨识与评估,结合典型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情况调研与分析,按照“简明、易记、科学、好用”的原则,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预案架构优化方案,组织召开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推进会,抽调公司机关相关部门、基层分公司及站队三级单位负责预案日常管理的13个专业人员,组成预案优化工作组,按照专业,集中开展预案优化,通过每天内部互审讨论,确保预案实用、好用。
为对优化后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卡可操作性进行检验,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在不同站队开展了预案符合性测试,先后4次组织召开预案优化审查会议,邀请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集团公司以及西气东输、西南管道、北京天然气、西部管道等相关地区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与审查和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预案优化工作成效。
通过反复推敲论证,优化后的应急预案具有结构与内容合规化、综合与专项(现场处置)一体化、预案内容简明化等特点。管道公司级和分公司级预案由原来的6个,合并为1个综合应急预案。取消综合应急预案,充实现场处置方案,实现了三级预案有机衔接。同时简化应急预案内容,明晰了预案核心,核实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围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谁去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步骤,做到易记易懂、便于携带。
此次优化,对管道公司不同管理层级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分级描述,区分共性和个性内容,对于处置地点、环境因素等存在差异的个性部分,从现场处置方案主体内容中剥离出来,按照管道桩号、河流名称等分别编制成附件。
整合后,维抢修中心不再单独编制“一河一案”“一地一案”,相应处置技术部分统一执行分公司预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公司各级应急预案体系中所衔接的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并在与地方政府预案衔接方面明确了应急机构及职责、应急信息、应急报告程序及现场指挥权的交接、应急救援协调机制等要素内容,强化了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应急预案衔接的紧密性和应急救援联动的有效性。
近期,管道公司将结合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成果,以及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修订完善《管道公司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手册》等相关文件。
第四篇: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作交流发言(图)
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作交流发言(图)
2006-5-24 来源:本网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设绿色长廊
一、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概况
(一)项目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石油在陕甘宁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等陆续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1998年7月16日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向国务院建议,建设一条横贯我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资源匮乏的中东部地区,管道建成后对东部地区可提供30年以上可靠的天然气资源保障。1998年10月3日原国家计委批复同意中国石油开展西气东输建设项目预可研的请示报告。2000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总理办公会议,听取西气东输工程论证汇报,原则批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并成立西气东输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中国石油把建设好西气东输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列为头等大事,并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廉洁地把西气东输管道建成世界一流绿色管道”作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此,组织了最优秀的队伍,调集最精良的设备参与到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来。
(二)工程概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包括干线工程、支干线工程、支线工程、地下储气库工程、联络线工程以及联络线的支线工程,规模浩大,贯穿中国东西!干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台县轮南镇,东至上海西郊白鹤镇,沿途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近3900km,管径1016mm,设计压力10MPa,设计年输气量120×108Nm3。支干线工程共三条,分别是定远~合肥支干线、南京~芜湖支干线、常州~长兴支干线。支线工程远期规划20余条,目前已经建设完成郑州~长铝、龙池~扬子扬巴、东桥~望亭等三条支线,并已投产。西气东输金坛地下储气库工程为中国第一座盐穴型地下储气库,目前正在建设,计划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注气投产。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还建有淮武联络线和冀宁联络线工程。淮武联络线是忠武输气管道与西气东输管道的联络线,途经河南、湖北两省,线路全长约460km,管径610mm,设计压力6.3MPa,设计年输气量15×108Nm3。冀宁联络线是陕京二线与西气东输管道的联络线,起自河北省安平市的陕京二线安平分输站,终点在江苏省仪征市的西气东输青山分输站。途经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干线全长约910km,设计压力10MPa,设计年输气量90×108Nm3。西气东输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后,2003年10月1日实现陕西靖边-上海段投产运行,2004年10月1日新疆轮南至上海管道全线贯通投产,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实现全线商业运营。
(三)沿线环境特点
1、地貌类型繁多,地形复杂。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异常复杂,自西向东大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淮阳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管道先后经过我国地理上的两级阶梯,即由高山、高原、盆地组成的第二级阶梯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在的第三级阶梯。管道还穿越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和湿陷性黄土高原,三次穿越黄河(中卫、延川和郑州)、一次穿越长江(南京)、一次穿越淮河和江南水网,“三山一塬,五越一网”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生态环境上区别于国内,甚至国外管道工程最显著的施工特点和难点。
2、生态类型众多,环境敏感。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线路漫长,从西到东沿途穿越戈壁、沙漠、干旱半干旱荒漠、黄土高原、草原林地、晋豫土石山区、黄淮/江淮平原耕地以及江南水网等7个水土流失特点迥异的不同生态系统,涉及多达143个微观生态系统类型。管道建设还涉及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四个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管道十二次穿越古长城。
3、水土流失类型多,防治困难。管道自西向东先后穿越了6个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即:新疆轮南~宁夏中卫段,该段地形平坦,包括戈壁、沙漠和绿洲,水土流失以轻度、中度风蚀为主。宁夏中卫~陕西靖边段,该段包括风蚀沙地、平原农地区和覆沙黄土区,属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强度以中度为主。陕西靖边~河南郑州段,该段地形起伏较大,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残塬沟壑区、平原阶地区和土石山区,水土流失以中度、强度水蚀为主,局部地区达到极强度。河南郑州~郸城段,该段为黄河冲积平原区,水土流失以轻、中度水蚀为主。河南郸城~安徽怀远段,该段为淮北平原区,水土流失轻微。安徽怀远~江苏丹阳段为江淮丘陵岗地区,水土流失以轻度水蚀为主。江苏丹阳~上海白鹤段,该段为江南水网区,水土流失轻微。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复杂、恶劣,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管道工程建设中都是罕见和空前的,无论是对工程建设,还是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水土保持建设目标与控制指标体系
中国石油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树立和推行“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的环保理念,面对工程建设无法回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巨大挑战,在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管道沿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为有效完成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及水利部对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控制指标体系。
(一)建设目标
建设一条“最大限度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实现管道工程与沿线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的绿色管道。
(二)控制指标
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更好地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制定了以下控制指标:其中定性指标有:控制侵蚀危害,保障管道安全;不发生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不发生重大社会投诉事件;维持项目区所在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有: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拦渣率和水土流失控制比等六项。
序号 项目名称 西段 东段
扰动土地治理率 >85% >95% 水土流失治理度 >85% >95% 拦渣率 >92% >95% 水土流失控制比 160 140 植被恢复系数 ≥85% ≥90%
林草植被覆盖率 ≥9% ≥12%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控制指标,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重点从严格管理入手,提高全员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意识,下大力气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和推行了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
(一)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HSE管理体系
1、组织管理
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妥善保护工程沿线生态环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业主、监理、工程服务商三个层面上构建了覆盖工程全方位的包括水土保持管理在内的HSE管理体系。首先,在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层面上,建立了旨在制定HSE管理方针、HSE管理目标,规划HSE管理方向,提升HSE管理水平,协调HSE突发事件,处理HSE事故的西气东输HSE管理委员会。此外,在公司机关及沿线各地区管理处专门设立了QHSE管理部门及QHSE总监,具体指导或执行公司关于包括水土保持工作在内的QHSE监督管理工作。其次,工程监理层面,管道干线采取了中外合作的监理模式,组成了由美国环球咨询服务公司(Universal公司)作为外方监理,国内管道系统的朗威监理公司作为中方监理的联合监理总部,吸收中洲、兴油以及环渤海地区若干大型监理公司作为监理分部参加的庞大监理系统,具体负责西气东输管道干线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监理指导和QHSE管理和咨询工作。其中QHSE监理人数占总监理人数的30%。另外,还委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新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等专业监理单位开展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治理的监理工作。正是由于西方先进的工程监理制度和国内的丰富监理经验相结合,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标准运行。第三,承包商层面,明确要求各工程参建单位必须紧紧围绕西气东输建设“绿色”管道的工作目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严格开展风险管理,结合所承包工程特点和生态环境特点,认真识别开展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制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2、制度保障
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因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和环境保护在内的制度、规范106项,同时在全线27个施工标段中,实施分段管理,分别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有效地指导了各标段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定和颁布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恢复管理制度和规范主要有:《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规范》;《西气东输管道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地貌恢复暂行规定》;《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方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
3、监督机制
为了有效遏制因工程建设而诱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工程建设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开展包括水土保持监理在内的HSE监理工作的基础上,委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了监督。监督单位对各省市(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专项设计方案和设计成果进行了审核,对渣石治理、地貌恢复、植被建设等进行了跟踪监督和检查,保障了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加强内部协调管理的同时,多次邀请和配合沿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部门对管道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确保了该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专项研究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与多家著名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从不同的方面参与到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作当中,协助西气东输实现创建“绿色”管道的工程建设目标。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点多线长,环境与社会事务涉及广泛的现实,公司专门组织进行了“长输管道沿线区域环境生态安全保障、恢复和构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自然保护区及环境敏感地区保护与管理方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绿色’计划和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明确了长输管道建设、生态恢复和运行管理过程需要注意和执行的工作或应采取的措施,保证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拥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并在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发布了《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规范》(中国石油企业标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沿线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与各省(区)水利勘察设计院所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设计,并对后续的施工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有力地保证了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
(三)科学组织,合理施工
1、前期工作
工程立项后,进行广泛的环境、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委托水利部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单位开展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识别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缺等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报请水利部审批。同时,将水利部的批复意见和要求纳入到管道工程初步设计当中,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制度。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将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考察和日常约束性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首先,严格进行施工单位资质预审。在这个过程中,将对承包商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HSE管理资源配置和HSE管理业绩的考核作为否决项充分加以关注,保证进入到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承包商均具备较高的HSE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其次,加强招投标管理。在对以上各方进行选择的招投标过程中,除综合考虑投标方资质条件外,对其标书中关于HSE的资源配置和承诺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明确规定HSE部分占标书评分10%的权重。第三,规范合同管理。对于中标的服务商,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除与其签订常规的服务合同外,还增签《HSE服务合同》,以此来要求和规范服务商的HSE管理行为。第四,在开工前将审计工作作为必须进行的工作环节加以执行。在审计中发现管理不到位,资源不落实,并且由此可能对工程建设的HSE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单位,坚决不准开工,直至问题整改完成为止。先后对8家达不到要求的施工、检测和监理单位的开工申请亮起“红牌”,有力地触动了工程各服务商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和资源的自觉性。
2、工程施工
通过实施“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方案”,向施工、检测和监理单位阐明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水土流失控制、地貌恢复和生态恢复方面应予采取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施工中为减少水土流失,结合当地立地条件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1)作业带扫线,明确在场地条件基本适于施工作业的地区,去除扫线工序,减少因施工对地表植被和地貌的损坏。如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势平坦地区,除必须开展扫线作业的地区,明确提出在管沟开挖、伴行路和进场道路施工过程中,不进行扫线作业。在戈壁、农田、荒漠地的平原地段,将原设计的28m作业带减少到22m。(2)管沟开挖,要求生、熟土分置,将地表300mm~500mm的熟土进行单独堆放,在后期进行地貌恢复时仍然覆于地表,为复耕、复植创造条件。(3)爬行设备管理,要求爬行类施工设备及拉运物资的车辆等必须在专用伴行路、进场道路上或施工作业带内行走,避免大面积碾压地表,有效地保护了原地貌。(4)环境敏感区施工,采取“一字型”施工方法,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减少施工作业扰动面积。(5)地貌恢复,保证三个根本原则,一是最大限度恢复原地貌,不造成生境割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低新增水土流失隐患;三是保证土地所有者满意。
在管道经过特殊生态区域时,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采用了以下专项施工工艺:(1)隧道施工工艺。为保护黄土高原等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管道敷设对地表植被的大面积扰动,减少水土流失,西气东输管道在该地段敷设时采取了隧道穿越施工技术,工程建设共开挖陆上隧道17座。(2)大型河流穿越技术。管线先后穿越黄河、淮河、长江等大型河流,为减少对河道、湿地的扰动和损坏,减少弃土弃渣,除黄河中卫段采用跨越、黄河延水关段采用隧道穿越、黄河郑州段采用顶管穿越和长江南京段采用盾构穿越外,其它均采用定向钻施工技术,将管道通过河流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点,同时也确保了管线的安全。(3)等级公路和干线铁路穿越技术。等级公路和干线铁路穿越一般采用顶管法施工,用汽车将顶管内的弃土外运,减少了弃土弃渣量,保护了公路、铁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治理工程
结合建设“绿色”管道的总体目标要求,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在管道西段适时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专项设计和施工。
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公司在工程沿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沿线各省区水利水电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对管道主体施工完成后管道沿线生态脆弱及敏感地区,特别是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的戈壁、荒漠和沙漠地区以及陕西、山西的黄土塬地区的水土保持设施实施了后评估。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水土保持后续设计,聘请专家对设计方案又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措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弃土弃渣治理。戈壁荒漠石质管沟开挖地段,弃渣整治采取集中规整堆砌;石质山地,结合流域治理,选择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较大库容的沟道,利用弃渣弃土修筑谷坊、拦渣坝等工程拦蓄弃渣;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拦护、复垦、造林种草等措施。(2)综合治理。在穿越较大的冲沟地段,坡面和沟壑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在坡面布设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在沟壑地段修筑土谷坊、石谷坊和柳谷坊,抬高侵蚀基准面,保护管道安全,拦蓄泥沙。为防止高陡边坡发生泻溜或滑塌,根据情况修筑挡墙或护坡;沙漠地区采用草方格固沙,主要防治施工扰动区域及周边50m范围内的风沙危害;盐沼地段将活地被物回填于沼泽地表面,依靠大自然的自身修复能力,进行植被自然恢复。盐碱地选择石料或梢料辅压防治盐渍化。宜林地段,布设工程造林及种草措施,林草混作。(3)砾石压盖。戈壁荒漠地段管道施工将扰动戈壁荒漠的黑砾幕层,降低地表抗风蚀能力,加剧管道沿线地表风蚀沙化。在戈壁地段采取表面铺压砾石层,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目前,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作已于2005年9月全部完工,工程措施质量优良,植物措施景观效应良好,既达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又有效地保障了管道的安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完成水土保持评估
1、水土保持监测
工程建设期,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程西段水土流失的程度和成因,及时委托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对工程西段及四条支干线等水土流失敏感地区适时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同时,与沿线水利部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各省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保持紧密联系,及时索取监测资料,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治早、治小的原则,将水土流失治理在萌芽状态,保护生态环境。监测表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到位、防治措施得力,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地貌恢复良好,无较大的人为水土流失破坏事件和社会投诉事件。
2、水土保持评估工作
根据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及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单位对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分综合、工程、植物和经济财务4个组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评估。
四、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于2005年12月23在北京通过了国家水利部组织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在水土保持方面所做的工作等到了有关专家、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13405公顷,包括管线作业带、伴行路、施工便道、弃渣场及站场等分区,依据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文件实施了砾石覆盖、土地整治、植被建设、边坡护砌、挡渣墙等防治工程,工程配置合理,达到了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实际完成水土保持投资73178万元。除水工保护措施外,专项水土保持设施共完成土石方开挖、填筑44.6万立方米、浆砌石9.6万立方米、干砌石10.4万立方米、铅丝笼护坡6.9万立方米、平整渣面8.4万立方米、覆土30.4万立方米、砾石覆盖21.4万立方米、柴草沙障64.9公顷, 实施植物措施面积1111.6公顷, 恢复耕地5483.0公顷。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通过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1.4%,拦渣率达88.6%,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3,植被恢复系数为88.9%,林草覆盖率为12.7%。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二)创新成果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积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认真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创造性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贯彻了中国石油“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的宗旨,体现了中国石油创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第一”:第一次将管道建设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加以考虑、控制和建设,展现了中国石油在重特大型建设项目中认真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决心和理念;第一次系统地开展了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评价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为大型线性工程建设提供了系统而宝贵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填补了国际上线性工程生态恢复技术上的空白;第一次将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管理系统纳入工程建设管理范畴,推行水土保持案例管理,实施风险控制,赋予管道工程建设管理更加广泛的意义;第一次开展了主体工程完工后的水土保持后评估工作,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并实施了专项治理,巩固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第一次将水土流失控制、环境保护和管道安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首次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模式引入到管道工程建设当中,提高了水土流失防治水平,丰富了管道保护的手段,增大了管道安全保障系数。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约有占工程总投资3.6%的资金投入到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过程控制,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生态环境破坏事件,未发生任何重大社会投诉事件,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故,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已入选国家环境友好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成果获得水利系统领导、专家及工程沿线各省(区)水土保持行政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并被黄河水利委员会授予“黄河流域片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下一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将继续下大力气,关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不断向国家奉献清洁能源的同时,努力承担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责编:向日葵
第五篇:2.62万亿地方债务还款高峰临近平台公司苦候“展期”标准
2.62万亿地方债务还款高峰临近平台公司苦候“展期”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说两句
自从10月末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公开演讲中首次释放“平台贷款在满足相应条件后,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的信号后,无论是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还是商业银行等都在焦急等待着监管机构具体执行标准出炉。
“我们一直在等银监会的相关政策出台。”11月17日,一家中部省份省级交通控股平台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上半年,该平台仅从大型银行获得的授信额度就在1400亿元上下,然而,时过境迁,进入2011年,银行一改过去两年的慷慨,“几乎清一色暂停了新增贷款发放”。
监管层利好的消息已然释放。17日,国有银行人士透露,上周五银监会召开的例行月度监管会谈上,就有银行向监管机构询问具体展期或延期政策如何落地。
“我们理解,允许适当展期、延期的项目,倾向于国家在建、续建必保的项目,但是明确的执行标准一直还没有出炉。”上述人士透露。
按银监会此前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须做到项目建成投产之后,“每半年偿还本金一次、利随本清”,这意味着,今年剩下两个月,将有一次小规模的还款高峰期集中到来。
此前,国家审计署披露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的10.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5%和17.17%,这意味着2011年将有约2.62万亿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需偿还。
对于陷入现金流困局的地方各类城投而言,时不我待。2011年下半年,他们已然展开一系列或明或暗的融资创新,包括政府注资、引入保险资金和融资租赁,或直接在银行指导之下,进行债务重组,通过出售股权、债权的方式,再次获得融资能力。
主动VS被动债务重组
时至2011年年关,宏观调控“微调、预调”呼声再起,如此背景下,此前一年一直处于监管高压之下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也顺势微调。
10月27日,周慕冰首次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公开称,允许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平台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消息甫一释放,平台公司和银行都松了一口气。一家国有大行风险部门人士也坦言,这个信号代表差别化,是事实求是的考虑,银行肯定是欢迎的。
实际上,通过一年多的清查整改,全国平台贷款基本上已经得到了分类处置,增加抵质押、注入资产等风险缓释措施已多有落实。截至2011年6月初,确认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2900家。
不过,进入二季度,银监会再次对商业银行此前纷纷整改为一般公司类的平台公司作出新界定,统计口径进一步收紧,且更加明晰;按银监会的要求,可转为一般公司类、退出类平台必须是企业法人。
这导致16家上市银行2011年中报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再度反弹。
“我们去年和今年最担心的,就是收款,特别担心政府的平台;到今年11月,终于松了一大口气,贷款本金回收率非常高,不良也没有增加。”17日,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向记者坦言。
以中信银行为例,三季度该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环比下降260亿元,为1493亿,不良率0.12%。前9个月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回收100%,主要3、5、6年到期的贷款已经全部回收。
在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看来,地方政府庞大债务到期的背后,更为棘手 的是平台贷款普遍存在的期限错配的现象,即短贷长投、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为固定资产贷款的现象。
“4万亿贷款出去后,贷款相当一部分是一年、三年、五年期,2009年上半年放出去的一些贷款,刚好到明年上半年到期,是一个关口。按现有政策,不准新增、不准展期、不得借新还旧,可一旦还不上,会出比较大的问题。”上述大行人士说。
实际上,今年来银行推进的一系列贷款合同整改活动,在某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看来,就是变相延期或者续贷。
他介绍,重组或续贷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型,一种是被动型:主动型针对资质优良的客户,银行会主动帮助其重组债务,或者暂时借新还旧,以维护客户关系;一种则是被动型,即对于资质或现金流不好的企业,银行只能用借新还旧,暂时掩盖风险。
“比如地铁项目,一般还款是十年或更长时间,一个三年期贷款,肯定是收不回来的。”上述人士分析。
平台售股自救
银行主动或被动的贷款重组,直接反映到贷款策略上,便是各行对平台贷实现了严格的名单制管理。按一位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的介绍,即便是铁道部这样的大客户,也并非一刀切。
“铁道部贷款也要看哪一个是承贷主体,对承贷主体进行客户分级,银行有支持和不支持的两个名单,根据授信主体的信用级别和具体的铁路路线判定。”上述人士透露。
实际上,10月后,银行针对铁道部贷款的定向宽松,已显示出监管政策正适时调整。上述大行人士说,到了年底,还贷主要压力仍集中于那些现金流原本就紧张且改善不大的行业,比如城投公司、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等。
“有一些客户,必须重新安排期限,还款节点上,现金流还不能覆盖还款本息。”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以一二级公路为例,据其了解,2011年包括建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基本停贷,“银行对整个公路都比较谨慎。”
2011年8月底结束的摸底结果显示,除北京,2010年全国其他省市的收费公路全部亏损。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等12省市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7593.5亿元,江苏累计债务余额1338.1亿元。
各路融资相继断血后,一些高速公路正绸缪新出路。据记者了解,今年投资额高达百亿的重庆高速已酝酿将旗下高速路段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一些外资银行,以此获得新的融资空间。
知情人士透露,具体做法是,重庆高速将旗下路段所在的项目公司股权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外资投行,藉此获得外资投行债权、股权双重融资支持,外资投行将派驻人员参与项目公司管理。同时,高速路段建成后,外资投行也将分享公路收费带来的固定收益。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可卸下部分负债包袱,另一方面,也为其再融资提供了新渠道。”一位评级公司资深人士分析,此种模式在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方兴未艾时,便可大量见于积极参与地方基建项目的“回购式股权信托”。数据显示,仅2009年上半年发行的股权投资类产品有60款左右,涉及的资金在200亿-300亿元。
作者:史进峰来源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