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质监局酒类生产加工企业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乡宁县酒类生产加工企业
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酒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督促酒类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根据《关于开展对××市酒类生产加工企业集中专项整治的通知》(×质监局发„2012‟××号)精神,我局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酒类企业1家。自7月份以来,我局按照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行动,周密组织,对该企业进行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整治,我局累计出动30余人次,针对记录不全、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通过整治,酒类生产企业得到进一步改善,内部质量管理得到规范,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提高,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更加明确。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积极部署出台方案,强化培训促宣贯
自7月13日我局收到市局《关于开展对××市酒类生产加工企业集中专项整治的通知》(×质监局发„2012‟××号)文件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组,1
并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
我局召集食品监管人员与酒类生产企业共同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整治重点、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并要求企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有关公告的规定》、《食品标识管理规定》、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034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质检总局2009年第119号公告)、《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2010版)》、酒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相关审查细则等内容,并依据学习内容积极开展自查。
(二)自查自纠找出问题,帮扶企业促发展
自查自纠活动开展后,企业依据培训中学习的相关文件,从生产投料、设备管理、卫生控制、工艺控制、关键控制点控制、生产灌装等方面进行自查,对自查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与记录不完善的现象等进行了整改。
针对企业上报的自查自纠报告,我局组织执法人员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帮扶。
(1)根据网格化监管要求,积极帮扶企业将14项制度上墙,完善25项记录,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多
项内部制度,引导规范企业建立更多切实可行的记录,以痕迹资料实现企业动态管理。
(2)完善企业档案,将企业的质量手册、相关证件复印件、日常监管记录、产品检验报告等都在县局进行存档,方便监管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利于有效监管。
(3)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帮助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法制意识,以“质量月”宣传活动为契机,为企业搭建宣传平台,帮助企业形象再提升。
(三)执法监督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促提升
根据网格化监管的要求,我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酒类生产企业进行了多次监督检查,并积极配合省、市局的督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在针对食品相关产品的查验中,发现包装箱有入库单但却无进货记录;
(2)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索证索票不齐全;
(3)灌装车间员工未穿工作鞋;
(4)在对相关记录等痕迹资料进行检查时,发现生产过程情况、不合格品管理情况记录不完善;
(5)企业的《质量管理手册》组织机构和人员与实际不符;
(6)化验室存放过期试剂,出厂检验未依照《食品安
全法》的规定进行记录;
(7)成品酒检验记录表数据更新不规范;
(8)分析室的标准溶液的标签标识不规范,缺少复标人,保质期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局执法人员督促其限期进行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制度,突出把三关。督促酒类生产加工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制度和要求,突出把好“原料、出厂、添加剂”三关,防范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是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督促酒类生产企业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及时记录各种台账,确保产品质量。
三是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产安全产品、销售安全产品、使用安全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严格查处非法滥用添加剂、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顿工作总结
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
顿工作总结
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顿工作总结2007-02-06 09:56:06
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顿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集中整顿工作通知》(苏质技监监发【2006】53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淮安质监局等部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办发【2005】149号)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金湖质监局等部门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金政办【2006】49号)等文件精神,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
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政府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半年来,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扎实、有效的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现将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整顿工作任务下达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局党组成员会议、各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和全局会议,共同讨论、研究本次整顿工作方案,布置整顿工作。会议形成了《关于印发的通知》(金质技监2006【16】号)和金湖质监局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会议纪要等文件。会议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两名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把专项整治的任
务和责任逐级分解;通过“四定”,即定人员、定职责、定区域、定企业,把全县分为4片区域,县园区、戴楼区域由李宏先领导负责;黎城、金南区域由程永平领导负责;东南片4个镇和东北片的4个镇分别由刘建和纪顺华领导负责,同时把监管范围内的食品企业逐一分配到责任人,做到层层负责、重抓落实,加强领导,务求取得实际效果。会议决定成立由霍劲松为所长,王莉为指导员,吴飞、刘海东为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流动)监管所,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日常巡查、收集信息,及时处置相关问题。集中优势兵力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做到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注重实效,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二、加大宣传服务力度,强化企业自律意识,确保食品安全
在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之初,我局组织全县的106家监管范围内企业负责人召开整顿宣传动员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省、市、县关于
食品生产加工业集中整顿方面的有关文件要求,再次向企业负责人宣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检总局79号令),强调企业负责人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提高其质量责任意识;要求企业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我局组织开展的这次专项整顿工作,明确提出通过这次食品生产业专项整顿,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为全县营造一个食品质量安全“企业为主、政府监管、百姓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会上,我局还与参会的企业负责人当场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让企业法人代表对其产品向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在做好会议宣传、动员的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宣传,积极参加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的食品质量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宣传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宣传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和消费者对食
品安全的关切度,宣传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服务工作,督促并指导食品加工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自觉建立自律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
三、加强部门间协调,提高整顿效果
在整顿过程中,各部门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和配合,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坚持四个结合,即: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整治与建设相结合、治劣与扶优相结合、打击与治本相结合,严格履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在整顿过程中,采取质监科、稽查队、综合所联动的方式,联合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研究,拿出方案,并立即作出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整顿效果。
四、加大整顿力度,实施分类监管
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大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力度,确保食品源头质量把好厂门关。2005年我局按照省
市局的部署,顺利完成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工作,进入2006年以来,在去年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普查工作得到的数据首先按照区域管理的划分原则,绘制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总体动态图,按照局党组研究的监管责任划分,绘制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图,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审查通则(2004版)分册》和有关省市局的文件精神,绘制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警示图等电子地图,为下一步整顿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按照行政许可进行了分类:“三证”(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企业、“二证”(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只获得营业执照企业、只获得卫生许可证企业和无证(无任何行政许可)企业;分类后按照省市局有关文件精神,把缺少行政许可的企业移送了有关部门,并最终确定以获得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具有两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106家企
业(含具有批发销售行为的小作坊)为整顿对象,对其食品生产加工点进行现场巡查,根据现场情况,详细记录巡查实情和处置意见。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监管范围内的106家企业全部巡查完毕,共出动巡查人员150多人次,50多车次,现场核查106家企业,其中:a类企业12家,b类企业44家,c类企业19家,d类企业6家;对10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同时还帮助这些企业建立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规范企业对添加剂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全县食品添加剂的管理;25家企业由于季节性生产或者技改等原因,已经进入停产阶段。在整顿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31家企业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对纳入市场准入并已经进入查处期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纳入市场准入但还未进入查处期的企业,建议其加强原辅材料进货验证记录,人员、环境卫生要求,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建立生产设备
台帐、检验设备台帐,完善检验记录等方面的管理,购买必备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继续向企业负责人宣贯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企业责任人的质量意识,动员企业申请生产生产许可证;对未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企业,要求企业加强原辅材料进货验证记录,人员、环境卫生要求,产品出厂检验记录等方面的管理,购置必要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产品未经检验不得出厂。在完成巡查后,在早期绘制的电子地图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体动态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警示图等电子地图,并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重新分类,归档管理,实现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动态管理。通过集中巡查,进一步规范了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把各种制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有毒有害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能够对食品
质量安全问题和制假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并通过整顿一批企业,提升食品行业产品质量整体质量水平,扶持一批质量稳定的企业,提高其创建名牌和质量信用产品的意识。
五、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较为落后。目前我县的10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有一半企业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而在这些家庭作坊式企业中多数为夫妻店,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人生产经营,季节性生产经营企业占了较大的比例,逢年过节才生产加工一点产品,无固定销售网点。这些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普遍使用原始设备和廉价劳动力,工艺和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加工粗糙,在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上不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易进入生产环节。这些低价的、粗制的食品加工企业面广、量大,其危害性及潜在危险性相当严重。
(二)企业管理薄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大多数企
业,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企业缺乏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有一半企业仍采用简单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法。在这种现状下,很多企业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从业人员大部分为农民,知识层次不高,卫生意识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食品卫生质量难以保证。
(三)企业缺少必备的检验设施。从调查情况看,由于我县的食品生产企业一半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条件简陋,人员素质低,企业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否合格,只是依靠个人经验和老套套、老方法,致使产品出厂时,其质量状况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在产品生产加工阶段的过程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更是无从谈及。
六、措施与对策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县食品生产加
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建立“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监管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局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加快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的步伐。目前,县政府已同11个乡镇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我局已同81家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档案和地理分布电子地图已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逐步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四图三员”的监督措施,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为主、责任共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二)注重协调、形成合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规定,按照一个监督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要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各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尤其对不符合食品生产必备条件的企业要及时查处或取缔。要定时召开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及时通报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类信息。
(三)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力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一项从源头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抓手,一方面要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逐步完善生产必备条件,同时做好13类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无证查处工作力度,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大力宣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严厉打击用非食用原料、发霉变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加工生产食品,使用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食品包装材料,滥用违禁物品及食品添加剂、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四)逐步完善企业产品出厂检验体系的建设。由于目前多数的食品生产
加工企业缺乏必要的出厂检验设备,金湖县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所将组织有关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企业出厂检验的指导、服务工作;对于有条件的企业,要求其购置相关检验设备,帮助建立化验室,完善产品出厂检验体系;没有条件、分布相对集中的企业,建议其建立联合检验中心;对于没有条件、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的企业,质检所将上门服务,加强对其产品质量的保证。
七、建议
根据国务院《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由卫生部门划归质监部门,职能加大了,责任加大了,但是监管人员的队伍没有得到扩充,监管难以到位,另外在目前的检测体系中,现有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县质检所的检测、检验设备投入不足,相关设备和技术人员匮乏,且质检所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没有财政经费,加之近年来食品检验方面投入不足,导致
很多检验项目做不了的尴尬现象。因此,我们建议上级部门一方面要增加食品监管的行政编制,扩充监管人员的队伍,同时要加大对质检技术机构的投入,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检验技术机构对食品检验项目的检测、检验能力。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此,我局将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的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局工作安排,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坚决遏制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好、抓细、抓实。
淮安市金湖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酒类商品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酒类商品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市商务局:
现将《凉州区开展农村市场酒类商品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总结》报来,请备查。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七日
强化酒类管理
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凉州区开展农村市场酒类商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今年以来,根据武商发[2010]32号文件精神,我局在全区农村市场开展了酒类商品专项整治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实效
春节过后,我局对农村市场的酒类商品进行了专项检查,集中整治10次,日常检查80多次,检查经营单位330多(家)/次,共查处违规酒类100多瓶,依据《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实施行政处罚10户,口头警告158户经营户补全酒类手续,对28户态度不端正的经营户下发了责令整改书,限期整改。对未按要求索取生产厂家及上一级代理商酒类备案登记证的批发企业,责令其限期向我局提供生产厂家及上一级代理商酒类备案登记证,确保从流通环节控制酒类食品安全
二、主要做法
1、及时下发酒类整治方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酒类商品流通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农村市场开展酒类专项检查整治活动的实施》,为全面开展酒类专项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净化酒类市场环境。一是整合执法资源、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商务行政执法大队的综合执法力量,既注重市场监管、市场服务、外贸、蔬菜等各股室的联合执法和交叉检查,积极与公安、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从而形成了酒类专项整治和市场打假合力。二是加强节日检查、确保消费安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是酒类销售旺季,也是制售假冒伪劣酒不法行为的活跃期。在酒类流通市场监管中,我们重点做好节日市场酒类商品检查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节日饮酒安全,在元旦、春节、五一期间,特邀皇台、武酒和名酒企业打假办协助,对各乡镇酒类批发部、名酒专卖店和宾馆、酒楼、商场、超市等卖场的酒类商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酒。特别是加强对酒类门店、宾馆、饭店;农村市场散装白酒和劣质低档酒;国家名优酒、名品专卖店;餐饮、酒吧等娱乐场所现场消费的酒类商品的监管力度。三是加大市场检查、加大源头治理。以流通终端环节酒类商品进货渠道、购销台帐和“随附单”的检查为抓手,对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或疑似假冒伪劣的酒类商品一律予以撤柜、封存处理,并进行溯源追踪调查,特别对假冒国家名白酒和假冒洋酒更是一查到底。四是加强了“不向未成年人售酒”的管理。要求经营户在经营场所明示“不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志牌。严肃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要加大对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查处力度,保证这一规定落到实处。五是强化散装酒管理。对加强对现有散酒经销点进行全面检查,对质量不合格的要从市场彻底清除;合格散装酒,严格实行定点贴标销售管理,禁止流动销售,防止假冒伪劣散酒流入市场。
3、开展全面清查,建立健全信息化台帐。对农村各类酒类商品销售网点、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散装白酒批发经营者,进行拉网式检查,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面掌握酒类经营户的底数。通过对酒类商品批发、零售企业主体资格、经营范围、法定经营地址等方面的清理,摸清酒类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酒类商品批发、零售行业的信息化台帐。
4、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以农村酒类市场专项检查整治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洒类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把法制宣传与酒类市场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宣传教育酒类生产者、经营者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从法律层面提高自律意识和农村广大消费的维权意识,使农村酒类市场秩序健康、有序、繁荣、稳定发展。
5、突出整治重点,确保整治效果。以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酒类生产企业销售公司、批发经营商、零售商、集贸市场、餐饮店、超市、农家店、娱乐场所等酒类商品经营企业(个人)为整治重点,特别是坚决取缔无证生产销售散装白酒行为,严防酒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酒类商品市场。针对农村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集中执法力量,加强对酒类商品批发企业、酒楼、饭店、超市、等批发、零售企业经营资格和商品购销合法性的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市场占有率大的酒类商品,达到检查一处,登记一处,指导一处,规范一处。对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仿冒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查处,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7、落实酒类商品备案制度和随附单制度。坚决落实酒类商品流通备案制度和随附单制度,建立酒类商品溯源制度,检查各经营户酒类商品出入库、进货来源、销售去向、数量、时间等记录,要求经营户做到酒类商品记载详细,严格执行酒类商品单随货走,单货相符的规定。
8、建立举报投诉机制。建立群众举报投诉电话,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电话:12312),广泛发动群众举报酒类违法经营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 酒是特殊商品,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既是保障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和谐文明社会关系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酒类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酒类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大部分酒类销售企业、批发商、零售户对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重视不够,主动索取酒类流通随附单及相关证明意识不强,市场上部分经营户不能完整提供酒类销售的合法手续,个别经营户甚至不知道酒类流通随附单是什么,这为管理整个酒类商品市场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对茶屋、酒店、饭馆的监管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平常忙于对商店、超市的酒类商品的监管,忽视了对茶屋、酒店、饭馆的监管,造成在这一区域的空白。三是外地酒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设。四是监管与服务联系不紧密。在监管中存在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少。五是酒类执法中程序不到位。在检查中只重视处罚,缺乏人性化的教育监管,处罚和教育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工作中要求酒类经营者,一会做这,一会要那,搞得经营者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不仅增加了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更加增加了经营者的心里压力和逆反心理。
四、今后工作重点
今后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酒类商品批发、零售经营管理法规,树立严格管理的思想,切实维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酒类商品市场秩序、保证酒类商品消费安全,促进酒类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学习《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新修订的《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全面掌握其内涵和要求,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学习贯彻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和武威市商务局制定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实施办法》、《酒类流通随附单实施办法》、《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各酒类商品产销企业、酒类商品经营户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是要不断地学习酒类商品基本知识和真假酒鉴别知识。酒类商品造假方法层出不穷,不断变化,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来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管理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资料整理工作,夯实管理基础。
信息资料建设是酒类商品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酒类商品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酒类商品管理基础工作是全面落实法规、规章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平台。目前,我们信息工作录入还不完整,向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上传的备案登记数量与实际登记的数量差别较大。今后要把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经营户摸底调查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待,全面掌握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经营户的情况,为做好酒类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法规意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今后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采取印发宣传单、通告、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效应,加大宣传力度。二是通过印制《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单行本、活页资料,上门发送;三是通过举办了经营者合法守信经营培训班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合法经营的自觉性。
(四)继续做好酒类经营者(零售)备案登记工作。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备案登记工作,今后继续以上门办理为主。在备案登记中,对不符合规定的经营者进行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力或不按要求进行整改的经营户取消其酒类商品经营资格;对个别经营户以各种理由拖延登记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备案登记,经教育仍拒绝办理备案登记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严格执法程序,营造良好环境。
严格执行《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坚持“人性化”管理,推进“一教育、二整改、三处罚”的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为酒类商品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营环境。对查处的违规案件,严格按照程序处理,做到公正、及时、准确,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坚决维护执法的严肃性。
(六)培育酒类流通协会
振兴地产酒发展。
酒类行业协会,是我们和酒类生产经销企业,增进合作、规范稳定酒类商品市场的重要举措。酒类流通协会是由酒类流通企业自愿组成、向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及自律管理的社会团体,具有维护企业利益,建立从业规范,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的功能。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一些微观管理和服务性职能必将逐步转移给行业协会。因此就我区来说,面对面广量大的酒类流通市场,加快培育发展酒类流通协会对于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振兴地产酒发展有重要意义,此项工作努力在六月份完成。
(七)积极开展“放心酒示范店(企业)”创建活动。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依托凉州区酒类行业协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严格评选、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标准和条件进行筛选,并在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和向社会公示后由当地酒类行业协会授牌,积极开展 “放心酒示范店(企业)”创建活动。同时对“放心酒”示范店,邀请当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在市场中开展放心酒销售活动。
(八)大力推行外地酒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全区外地酒销售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凉州区外地酒市场准入制度。凡在凉州区境内从事外地酒类商品批发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到凉州区商务局进行备案登记,凡是没有在凉州区商务局进行备案的经营行为视为无证经营,将予以查处。我局对申请办理外地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的个人和企业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上报武威市商务局;在凉州区境内从事酒类产品展销、促销、订货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必须到凉州区商务局备案登记,并到工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防止虚假广告误导消费。
第四篇:合肥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合肥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环境卫生条件直接影响生产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管,引导、督促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实施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保障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现制定如下专项整治方案:
一、整治范围
全市所有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的获证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重点整治厂区内外环境、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生产过程、贮运设施的环境卫生。
二、整治目标
1.所有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观,分别达到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安徽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的要求,其中获证企业的关键控制点环境卫生达到相应生产许可证发证审核细则的要求。
2.督促所有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建立实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将环境卫生纳入企业日常化管理。
3.依法严厉处罚一批拒不整改或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获证企业、小作坊,问题严重的分别予以吊销生产许可证或进行取缔。
4.县(分)局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本辖区生产企业、小作坊的环境卫生状况长期达标。
二、工作安排
整治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各阶段时间、任务及主要措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15日—5月25日
采取召集企业开会、打电话或上门宣传等方式,进行全面动员。宣传搞好环境卫生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训相关知识,明确环境卫生整治的要求,不断强化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向所有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发放《合肥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六项准则》宣传页,通过通俗易懂、简洁扼要的语言,让企业掌握环境卫生管理的重点。
(二)督促整改阶段:5月26日—6月25日
根据相关标准,对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逐一进行现场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整改要求,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对于厂区环境恶劣、厂房布局明显不合理、生产及卫生设施严重欠缺、现场管理混乱等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的企业和小作坊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到限后进行回访,对于拒不整改或多次整改仍不到位的,可依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严厉处罚,问题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或进行取缔。
(三)巩固提高阶段: 6月26——7月15日
县局、分局通过自查的方式,对本辖区所有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环境卫生现场及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逐一检查验收,发现问题的要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和处罚力度。
县局、分局在对企业、小作坊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要逐户拍摄数码图片,拍照内容包括厂区外景、大门入口及厂牌、更衣室、清洗消毒间、人员通道、主要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原辅料库、成品库、员工换衣戴帽后操作现场等。图片要能真实反映企业情况。
(四)总结验收阶段:7月16日—7月31日
市局组织集中验收,通过听取县分局工作汇报,查看企业档案、数码图片、整改通知书发放和跟踪处理记录、案件查处记录、工作文件、会议记录、信息报表、宣传稿件等资料,并随机抽查看现场等方式,对各辖区专项整治成果进行全面评价验收。组织各辖区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交流,探索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
三、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这次专项整治是我市解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环境脏、乱、差问题,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重要举措,是切实提高我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各县局、分局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将其作为食品监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实抓好,并以集中整治为契机,逐步建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明确专人负责,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专项整治是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的集中攻克,专项整治的成果必须靠日常监管来巩固,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县局、分局应克服短期应付思想,既要确保集中整治的工作成效,还要做好集中整治后与日常监管的衔接。专项整治的具体工作如企业建档、监管信息收集整理报送、日常巡查、回访及行政处罚等,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人员保持稳定,有条件的县局、分局要配备食品专职监管员。同时考虑到专项整治工作量大面广,集中整治期间,要尽量发动多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三)指导督促到位,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检查人员要充分做好现场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事先熟悉了解环境卫生相关要求,带全相关记录表格、行政处罚通知书、技术标准等资料以及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工具,尽量现场提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整改要求,并积极采用现场办公方式,利用电话、传真、网络等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督促力度,尽可能做到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到位、提出整改要求到位,督促企业整改一次到位,并注意做好各项记录工作,要避免现场检查工作的反反复复,劳而无功。
(四)认真做好照片建档工作,加强信息报送
收集食品企业生产现场的图片信息,可以大大丰富企业档案的内容,便于监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也是反映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的最有效手段。图片信息还将作为今后对企业进行分级管理的重要参考。各县局、分局要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拍摄的照片要能真实反映该企业的实际卫生状况,拍摄后要及时整理归档,每个企业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以“企业名称”命名,照片名称要反映拍摄时间和拍摄内容。全部照片应于7月15日前发送到市局食品办。
同时还要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动态信息的报送,每阶段工作结束后2日内,要将本辖区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将总结材料以电子文本形式报送市局食品办,重要信息要做到及时报送。
第五篇:东港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东港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丹东市安监局《关于印发全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丹安监发[2013]78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我局从今年的6月至8月对全市的木制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通过专项整治,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将前阶段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根据丹东市安监局《关于印发全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丹安监发[2013]78号)文件的要求,我局起草并印发了《东港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方案》(东安监字
[2013]63号),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农场安监站,在方案中明确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落实了责任,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农场安监站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要将木制品加工企业专项检查同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实效。
二、摸清底数、分类梳理。在文件下发后,科里对全市木制品加工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同时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挑选出作业现场较差,安全生产管理较为混乱的单位作为此次专项检查的重点。对各单位作业现场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部位和机械设备提前进
行分析,了解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要求达到的硬性标准,为下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召开会议、调度部署。在今年的第二季度乡镇安监站长工作调度会上,科里对木制品加工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又进行了专门的调度。一是听取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农场安监站的工作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难点问题。二是科里对木制品加工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又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乡镇政府安监站要认清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特别是在全运会期间,各乡镇安监站务必关口前移,深入到企业中去,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该整改整改,该处罚就处罚,绝不手软,确保我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专项检查、严格执法。根据《东港市木制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方案》的工作步骤,科室从7月至8月份,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对辖区的木制品将给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过程中对企业证照、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企业安全设施使用情况、事故应急预案、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一律下达下棋整改指令书,要求企业限期整改。
通过前阶段工作,对我市10户木制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检查,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3份,检查出各类隐患10余项,企业已经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一)有个别企业业主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意识十分突出;
(二)少数业主,经营管理跟不上,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具体,急需整改。
(三)企业一线作业工人“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下步,市安监局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辖区内的木质品加工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我市的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好转。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