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工程师个人事迹
魏祥荣同志,1963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江西省政协委员,南昌市人大代表。现任核工业总公司27o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遥感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江西省地质学会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遥感学会城镇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南昌市270研究所小组组长。
魏祥荣同志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核工业总公司27o研究所工作,参加工作20年来,立志献身地质事业,坚持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级重点地质项目数十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多个;在学术刊物及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撰写重要科研报告数篇;96年被核工业总公司(前身为核工业部)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97年被推选为江西省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8年被评为核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9年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XX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并先后十次被评为所先进工作者、先进文明职工;连续6年德、能、勤、绩考核为优秀。九三学社省委会刊物《江西民主与科学》、市委统战部刊物《南昌统一战线》曾刊登文章《金牌与缎带的背后》介绍他的先进事迹。
魏祥荣同志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民品开发项目,利用遥感等技术相继参加了土地资源调查、工程找水等项目的工作,为项目的争取及工程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很多工作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利用遥感找水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魏祥荣同志长期从事野外工作,从相山到南岭,再从南岭转战柴达木盆地,跋涉了千山万水,攻克了火山岩型铀矿、花岗岩型铀矿与砂岩型铀矿等一个个科研难题,为核工业的铀矿地质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勇攀科学高峰,他克服各种高原反应,经常挥汗如雨奋战在千里戈壁、茫茫沼泽,完成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今年3月,他又受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委派,赴非洲纳米比亚对纳中公司注册的两处铀矿勘查权属区的铀成矿潜力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野外实地考察。
魏祥荣同志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省政协会、市人大会上提出多个议案、建议、提案。多次参与社市委组织的课题调研。近年来他参加了社市委调研课题《南昌市环境放射性污染现状初步调查》、《关于我市发展“辐照(射)加工工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行性调研报告》、《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为南昌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魏祥荣同志最大的特点是:少说多干、爱岗敬业、献身科学、服务经济、荣誉廉让、同事融洽、吃苦耐劳、不计得失。
第二篇:设备工程师优秀事迹
最美电工张三
――以专业的技术改革创新,节约成本,回报公司
张三,1973年生人,2010年成为一公司一员,在设备部大家都喜欢叫他张哥,老张。他平时不怎么说活,一直埋头在两个货架间的修理台上,手里鼓捣着各种维修配件。这就是他,大家眼中的张三。张三从事电修20年,他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热爱的电工事业中。
一、工作细致认真,刻苦钻研,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张三对工作能够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现在维修工人在弱电方面擅长的较少,恰恰张三在这方面弥补了这一不足,他利用业余时间查询资料,主攻弱电知识,在设备部车间的维修中充分展现了他弱电方面知识的专业,解决很多疑难维修问题。为公司节省了许多更换设备的费用,得到领导一致认可。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虽然40多岁张三没读过太多的书,但是作为电工,他电脑等现代化设备都应用的很熟练,尤其是他还自学了简单的编程,自制了一个摆模板机,即将投入生产。该摆模板机在产线如果成功试用,将在产线上节省两个人的劳动力,不但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坚持学以致用,尽其所能,始终树立“节材降耗”的思想品质。张三在维修设备的过程中,始终是把“节约”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总是把能修复的设备尽量修复,不能修复的设备拆了当配件使用。做到“修旧利废”“节材降耗”。设备部产线上下来的废旧器件很多,很多时候一个小部件都价格不菲,作为电工的张三心疼不已,他经常从网上下载资料,自己摸索钻研,维修很多过去不能修的问题。张三利用自己所到的电工技术专长,修复了许多被认为报废的气缸、电磁阀等等,张三仅此一项每年就给公司节约数万元资金。
四、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车间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积极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约生产成本
张三自身电修技术经验丰富,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经常提出小改小革建议,为公司节约成本。如:
①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拉拔力自动测试仪,本测试仪是一种自动测试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拉的装置,测试仪不仅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稳定性,而且只需一名测试人员。由原来的人工操作改为拉力测试仪完成,不仅节约人员,而且拉伸曲线更准确、稳定,达到夏普对数据的要求。购买电池片拉力测试仪需10000元左右费用,自己制作仅需100元左右费用。
②电热刀触点改造装置,应用于电热刀设备及其它可应用设备中。原电热刀开关触点容量较小,极易烧损,将废弃中间继电器触点安装到电热刀后,烧损情况降低为零,可大大节省维修次数及购买开关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③制作层压机真空泵运行辅助装置,应用于层压机真空泵设备及其它可应用设备中。在真空泵启动过程中,真空泵内交流接触器极易接触不良或损坏,导致真空度异常,组件报废,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一组交流接触器,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在处于工作的交流接触器损坏时,另一组交流接触器能够立即启动防止组件报废情况再次发生。在十台层压机上加装该装置,总计改造费用大约在1000元左右,平均节约费用为160000元左右
五、工作态度严谨,维修工作不挑活,维修技术不保留
张三除了解决车间内疑难维修问题外,还主动承担起车间电动地牛这个又脏又累的工作。因为车间环境及路面情况,电动地牛轴承、车轮等部件损坏十分严重,张三时常浑身油污在车间外大太阳下一修就是一整天。除了日常出现故障修理,他个人还有计划的安排地牛大修,有效的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张三每次在解决维修疑难问题时,总是边讲解边维修,确保倒班维修人员学到技术,能在下次机械出现故障的时候能第一时间修复,保证生产的产能。除此之外他还时常指导年轻的维修工,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他们,确保维修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在设备部得到一致的好评。
最后,“求真务实,做一个锐意进取的实干家”,他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工作中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开拓意识强。同时,他谦虚好学、为人随和、善于思考、处事稳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相信他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表现会更出色。
2016-5-4 设备部
第三篇:石油公司开发工程师个人事迹
刘松,现年46岁,1984年从大庆石油学院油田开发专业毕业,随后进入中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工作。24年来,他长期奋战在研究一线,先后从事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分析、技术政策研究、odp(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油气田调整研究和油气田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油藏室主任、开发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现任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开发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多年的管理经验使刘松成为推动渤海实现新产量目标的干将。
一、运筹帷幄:为新目标制订规划
XX年2月,一个令渤海石油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从总公司领导干部会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到2011年,渤海油田要实现油当量2500万~3000万方”。
消息传出,渤海石油人在兴奋之余不免有些担心。在为这个宏伟目标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同时,大家也感受到责任和压力。
这意味着要在6年的时间里完成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到3000万立方米的跨越,如果把老油田的递减率计算在内,就相当于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再建两到三个当时的渤海油田。而此前,渤海油田用了整整40年才实现“1000万方”的目标。
不到6年的时间,要完成过去40年工作量的总和。这一奋斗目标考验着渤海油田的每一个人,更考验着刚刚上任负责油田规划和开发的刘松。
当时的渤海油田问题很多。在资源方面,相对于其他油田,渤海油田普遍存在着储量品质低、优质油田较少的问题;在装备方面,钻井船、物探船、三用工作船严重不足;在队伍方面,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水平亟待提高……管理薄弱、资源匮乏、时间紧张、老油田减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现目标的拦路虎。
为了实现新目标,天津分公司成立了规划小组,由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开发部作为牵头部门,刘松正是开发部的负责人。
在XX年以前,天津分公司还只有勘探开发部,没有独立的开发部。“在渤海研究院担任开发总师时,刘松就认为渤海即将迎来开发建设的大时代,他有意识地培养开发队伍,为两年后开发部的筹建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实现新目标的牵头部门自然落在了开发部。”“在XX年规划2011年的事情,这要看得远才行。”天津分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耿婕说。刘松是制订新目标规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同事们看来,刘松让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厚实的技术背景且思维缜密,更能超出通常意义上技术专家的专和精,考虑问题更加细致和全面。“通过预想步骤达成愿景需要有很好的宏观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大局意识,并且对渤海油田的现状要非常熟悉。”天津分公司开发部经理高东升说。
在刘松领导的开发部的牵头下,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几路人员共同参与,将新目标规划分为勘探在评价部分、开发在建设部分、在生产部分和蓬莱19-3四个部分。随着锦州25-1南油气田、秦皇岛33-1油田、曹妃甸11-3/5油田、金县1-1油田、渤中19-4油田、渤中29-
4、渤中28-2南等油气田相继发现,天津分公司初步制订了更新目标的产量规划。“这个规划不仅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渤海油田全体员工看到了行动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宏伟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的。”
二、优化管理:加快油田开发速度
渤海油田要在2011年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完成前40年工作量的总和,其时间之紧、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仅仅是勘探工作就至少要发现5亿立方米的储量,并且要在2011年全部完成评价和odp编制。
令人欣喜的是,从XX年到XX年,渤海油田在勘探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发现商业性油气田23个,其中的14个为大中型油气田,获得三级地质储量近10亿立方米,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但是,要想将这些油田在2011年全部投产就必须在XX年底之前完成评价和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时间异常紧迫。
过去,在前期的项目研究阶段,从打评价井到制订开发方案通常需要两年时间。为了加快进度,刘松按照天津分公司提出的“构建集约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的模式,要求各个生产环节、各专业技术人员淡化界面、加强介入。在资料录取、油田评价、可行性研究分析、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等重要环节上,开发人员提前介入、平行开展、交叉进行,实现储量申报与开发方案的同步进行;勘探人员向后延伸,协助完成评价。这样就打破了以前“等储量报告批下来再做开发方案”的束缚,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评价井没打完,开发方案就要跟进,各个界面结合得更加紧密,时间大大压缩,有些油田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就完成开发方案。”田立新说。
在odp的实施过程中,刘松要求项目组和钻完井工作人员加强配合,碰到问题立即沟通,迅速做出反应。“不像以前,经常是碰到问题再送回去研究,现场工作人员就在那儿干等着。”
通过提前介入,各路人员同时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倍。由于前期介入,开发方案做得更加精细和准确,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实现了勘探评价与odp研究的一体化管理,为各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集约化管理的模式下,渤中28-2南油田创造了渤海油田开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评价、当年完成储量上报,这在过去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针对渤海地区在生产油田周边的中小型含油气构造较多的现状,刘松提出了“深化油藏研究、简化工程设施、优化生产模式、加速滚动开发”的大思路,对中小型油田采取“短、平、快”的建设方式和区域开发的新模式,由开发部牵头,研究院承担油藏研究、储量评价和方案设计,总地质师和总开发师共同负责,天津分公司组织专家组审查并直接上报有限公司,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从XX年到2011年,渤海地区共完成28个油气田的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特别是在XX年,一举完成了13个odp项目。从XX年到XX年,渤海油田共完成建设油田18个,平台28座,开发井600余口,产能规模达800万立方米,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技术:实现油田稳产、增产
作为油田生产链的最后一环,实现在生产油田的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是实现“3000万方”的关键。
渤海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被业内人士喻为“一个盘子扔到地上,摔碎了还被踩上一脚”。“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把这些‘碎片’中的储量‘吃干榨净’,把‘天生’不好的油藏开采好,把‘天生’好的油藏开采得更好。”刘松幽默地说。
为了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高产,刘松组织建立了适合渤海油田的随钻管理系统,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随钻的开发井都是高效井,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益。“对odp要进行重新研究、对不确定底层要有预案研究、随钻过程中各个专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这套体系的建立对渤海复杂油气田规避风险、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东升说。
为了提高在生产油田的产量、减缓油田递减,刘松组织油藏人员精细研究地质油藏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优化部署调整井井位,最大限度地把地下储量变成地上产量。“他发现综合调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像绥中36-1等油田的产量在此前已经开始递减,进行综合调整后,不仅保证稳产,产量还有所增加。”田立新说。XX年以来,在刘松的带领下,渤海油田共进行井位调整364井次,调整幅度达65%,减少了132口低效井。
第四篇:石油公司开发工程师个人事迹
刘松,现年46岁,1984年从大庆石油学院油田开发专业毕业,随后进入中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工作。24年来,他长期奋战在研究一线,先后从事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分析、技术政策研究、odp(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油气田调整研究和油气田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油藏室主任、开发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现任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总开发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多年的管理经验使刘松成为推动渤海实现新产量目标的干将。
一、运筹帷幄:为新目标制订规划
2004年2月,一个令渤海石油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从总公司领导干部会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到2010年,渤海油田要实现油当量2500万~3000万方”。
消息传出,渤海石油人在兴奋之余不免有些担心。在为这个宏伟目标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同时,大家也感受到责任和压力。
这意味着要在6年的时间里完成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到3000万立方米的跨越,如果把老油田的递减率计算在内,就相当于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再建两到三个当时的渤海油田。而此前,渤海油田用了整整40年才实现“1000万方”的目标。
不到6年的时间,要完成过去40年工作量的总和。这一奋斗目标考验着渤海油田的每一个人,更考验着刚刚上任负责油田规划和开发的刘松。
当时的渤海油田问题很多。在资源方面,相对于其他油田,渤海油田普遍存在着储量品质低、优质油田较少的问题;在装备方面,钻井船、物探船、三用工作船严重不足;在队伍方面,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水平亟待提高……管理薄弱、资源匮乏、时间紧张、老油田减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现目标的拦路虎。
为了实现新目标,天津分公司成立了规划小组,由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开发部作为牵头部门,刘松正是开发部的负责人。
在2001年以前,天津分公司还只有勘探开发部,没有独立的开发部。“在渤海研究院担任开发总师时,刘松就认为渤海即将迎来开发建设的大时代,他有意识地培养开发队伍,为两年后开发部的筹建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实现新目标的牵头部门自然落在了开发部。”“在2004年规划2010年的事情,这要看得远才行。”天津分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耿婕说。刘松是制订新目标规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同事们看来,刘松让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厚实的技术背景且思维缜密,更能超出通常意义上技术专家的专和精,考虑问题更加细致和全面。“通过预想步骤达成愿景需要有很好的宏观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大局意识,并且对渤海油田的现状要非常熟悉。”天津分公司开发部经理高东升说。
在刘松领导的开发部的牵头下,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几路人员共同参与,将新目标规划分为勘探在评价部分、开发在建设部分、在生产部分和蓬莱19-3四个部分。随着锦州25-1南油气田、秦皇岛33-1油田、曹妃甸11-3/5油田、金县1-1油田、渤中19-4油田、渤中29-
4、渤中28-2南等油气田相继发现,天津分公司初步制订了更新目标的产量规划。“这个规划不仅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渤海油田全体员工看到了行动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宏伟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的。”
二、优化管理:加快油田开发速度
渤海油田要在2010年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完成前40年工作量的总和,其时间之紧、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仅仅是勘探工作就至少要发现5亿立方米的储量,并且要在2008年全部完成评价和odp编制。
令人欣喜的是,从2004年到2007年,渤海油田在勘探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发现商业性油气田23个,其中的14个为大中型油气田,获得三级地质储量近10亿立方米,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但是,要想将这些油田在2010年全部投产就必须在2007年底之前完成评价和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时间异常紧迫。
过去,在前期的项目研究阶段,从打评价井到制订开发方案通常需要两年时间。为了加快进度,刘松按照天津分公司提出的“构建集约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的模式,要求各个生产环节、各专业技术人员淡化界面、加强介入。在资料录取、油田评价、可行性研究分析、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等重要环节上,开发人员提前介入、平行开展、交叉进行,实现储量申报与开发方案的同步进行;勘探人员向后延伸,协助完成评价。这样就打破了以前“等储量报告批下来再做开发方案”的束缚,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评价井没打完,开发方案就要跟进,各个界面结合得更加紧密,时间大大压缩,有些油田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就完成开发方案。”田立新说。
在odp的实施过程中,刘松要求项目组和钻完井工作人员加强配合,碰到问题立即沟通,迅速做出反应。“不像以前,经常是碰到问题再送回去研究,现场工作人员就在那儿干等着。”
通过提前介入,各路人员同时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倍。由于前期介入,开发方案做得更加精
细和准确,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实现了勘探评价与odp研究的一体化管理,为各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集约化管理的模式下,渤中28-2南油田创造了渤海油田开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评价、当年完成储量上报,这在过去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针对渤海地区在生产油田周边的中小型含油气构造较多的现状,刘松提出了“深化油藏研究、简化工程设施、优化生产模式、加速滚动开发”的大思路,对中小型油田采取“短、平、快”的建设方式和区域开发的新模式,由开发部牵头,研究院承担油藏研究、储量评价和方案设计,总地质师和总开发师共同负责,天津分公司组织专家组审查并直接上报有限公司,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从2004年到2008年,渤海地区共完成28个油气田的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特别是在2007年,一举完成了13个odp项目。从2002年到2007年,渤海油田共完成建设油田18个,平台28座,开发井600余口,产能规模达800万立方米,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技术:实现油田稳产、增产
作为油田生产链的最后一环,实现在生产油田的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是实现“3000万方”的关键。
渤海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被业内人士喻为“一个盘子扔到地上,摔碎了还被踩上一脚”。“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把这些‘碎片’中的储量‘吃干榨净’,把‘天生’不好的油藏开采好,把‘天生’好的油藏开采得更好。”刘松幽默地说。
为了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高产,刘松组织建立了适合渤海油田的随钻管理系统,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随钻的开发井都是高效井,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益。“对odp要进行重新研究、对不确定底层要有预案研究、随钻过程中各个专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这套体系的建立对渤海复杂油气田规避风险、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东升说。
为了提高在生产油田的产量、减缓油田递减,刘松组织油藏人员精细研究地质油藏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优化部署调整井井位,最大限度地把地下储量变成地上产量。“他发现综合调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像绥中36-1等油田的产量在此前已经开始递减,进行综合调整后,不仅保证稳产,产量还有所增加。”田立新说。2003年以来,在刘松的带领下,渤海油田共进行井位调整364井次,调整幅度达65%,减少了132口低效井。
通过油田的综合调整,歧口17-
3、渤中28-
1、埕北等油田焕发了青春活力,老油田成功复活,有的油田保持了稳产3年的记录。目前,海上最大的综合研究项目绥中36-1一期综合调整方案将新增调整井36口,预计累计产油量将增加953万立方米。2008年9月,调整井旅大4-2-a2井日产超过500立方米(配产只有50立方米),再次创造了渤海在生产油田增产提效的奇迹。“此外,他倡导实施的滚动评价开发策略也十分有效,仅旅大10-
1、旅大4-2和旅大5-2三个油田的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就高达4055万立方米,年产油能力增加100万立方米。”高东升说。“扎实的技术功底、对石油工程专业的翔实了解和广阔的视野使刘松在考虑问题时常常能够一矢中的,提出的方案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田立新说。自2002年以来,通过各种优化调整并结合先进的钻完井技术,渤海油田日产量提高8212立方米,增加年产油量200多万立方米,仅渤中25-1南油田就增加可采储量1000多万立方米。
近年来,在渤海石油人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分公司逐渐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少井高产为主的开发方案,以优快钻完井、钻井压裂适度防砂为主的钻完井工艺,以随钻研究优化为主的方案实施和以油水井酸化增产增注为主的采油工艺等四大技术体系。正是这些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使渤海湾成为近年来储量和产量增长最快的中国海域。2004年,渤海油田实现产量1000万立方米,两年后,渤海油田实现产量1507万立方米,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0万立方米到1500万立方米的跨越。近两年,渤海油田的产量还在持续增长,距离新目标越来越近。现在,刘松又带领着渤海开发团队着手制订渤海油田2015至2020年的规划,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石油公司开发工程师个人事迹
第五篇:个人优秀事迹
我叫闫贝贝,今年25岁,目前在电信营业厅担任营业员的工作。自2012年6月进入电信公司以来,我一直都从事前台营业员的工作,在电信公司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觉得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成长了许多,同时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从一名刚踏入社会的人不断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电信人。
在进入公司的这段时间,我有过挫折,有过失败,有过沮丧,但我从未放弃,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通过我努力学习业务技能,在2013年里我的crm业务受理量每天平均可以达到130笔左右,每月差错率平均占0.05%左右。
电信公司的前台工作,面对的是所有的用户,是形形色色的人,对前台营业员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与各类用户沟通,要善于总结,记录客户的需求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追求。
有时候多说一句话;先生(小姐),请问您要办什么业务?”“先生(小姐),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这一句句貌似平常的礼貌用语,却让人感到十分的温馨,让人真正体会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营业厅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窗口,代表着单位的形象。走进中国电信大厅你首先就会看到营业大厅业务办理引导图,正面墙壁上的电子屏幕滚动显示着资费表、业务流程表等,旁边墙壁上还有业务流程图,让即使是第一次来办理业务的你也能清楚明了办事程序。大厅的四周还张贴着给员工定下了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文明服务公约,以
及服务承诺。让员工随时接受有户的监督。营业厅配置了业务资料架,摆放各种业务宣传资料,方便用户随时查阅。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电信人的良苦用心,他们在着力为用户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在第三季度中还获得了服务明星,我认为优质服务的真义就在于,无论男士还是女士、生人熟人,只要是客户,来到电信窗口,我们都要满面春风,热情接待,让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电信公司的前台工作,面对的是所有的用户,是形形色色的人,对前台营业员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与各类用户沟通,要善于总结,记录客户的需求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追求。
我认识到电信的服务任重而道远,很多不法商利用电信的影响力在做非法的事情来坑害我们善良的用户。既然用户选择了我们电信,我们就要为他们负责,服务无大小,关键在于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真正难缠用户,只要我们做到了,我们追求了,我们的服务还会继续进步,更上一层楼。我们要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在电信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快乐的,都是充满挑战的,它就像一个舞台,每一个舞步都是美丽的,也许不要每一步都是那么标准,但是却是最动人的,我希望在这个舞台上我可以越跳越好,同样在现实的工作中可以把自己的服务,自己的业务做到最好,成为名副其实的“电信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