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山镇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区 打造丹东城市后花园
金山镇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区 打造丹东城市后花园 丹东金山镇位于丹东市城市北部,隶属于丹东市元宝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规划区的最东端起点。面积为77.8l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6万人。金山镇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大小河流7条,总流域长度41.36公里。森林覆盖率55.2%。黑沟水库风景秀美,库区森林覆盖率100%。同时,金山镇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该地区温泉水质优良,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与投资商。所以金山镇还被誉为“丹东城市的后花园”。
在2010年为了加快金山镇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市里聘请全国著名的规划专家,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戴慎志教授主持制定金山地区战略发展规划,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开发区24平方公里纳入丹东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逐地块、分步骤地进行了道路、通讯、绿地、排水、景观等专业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新区主干路网、河道治理及景观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新区15平方公里土地进行了1:500的地形现状图测绘。已将“一河二水三片山,双心两区六组团”的规划结构并入丹东市总体规划大纲之中。
时间是永远是检验真理最好的镜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惊喜地发现今天的金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城区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对于金山的发展,在当地居住了近四十年的王先生感受最深,他告诉记者“我们这地方以前叫蛤蟆塘,当年这也就是个乡下小镇,虽然离丹东城区很近,但是谁也不愿意来这居住,亲戚朋友也都说我们这是村里,你看现在这里已经高楼林立,很多亲戚也在这买房了。”据悉,今天的金山镇已经是我市重点的发展地区,已经有博恩、宗裕、曙光、国辰、绿地、天康、金丸等集团已经在金山地区投资,支撑着金山地区跨越式发展,迅速拉动金山“北部新城区、城市后花园的建设”。
金山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躲过开发商的火眼晶晶。据了解,现在在金山镇开工建设的地产项目有北国之春、博恩御山水、宗裕温泉水岸城、金山翰林院等。这些项目不仅能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还可以大力开发当地的温泉旅游资源。
第二篇:打造亮点工程 建设城市后花园
打造亮点工程 建设城市后花园
五一农场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场部美化文章,着力打造场部亮点工程,力争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式”的场部小城镇。
今年来,五一农场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加大场部文化建设,场部亮点工程如雨后春笋。今年3月,一群26户的小别墅干部住房小区呈现在机关办公楼东侧,成为场部的一大亮点,实现了“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温馨的城镇里”的梦想。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农场投入了190万元,建了一幢四层高的教学大楼,成为五一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美化环境,打造场部亮点工程,农场决定将改造五一大道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已将原来场部通207国道的沥青道路路段改为6米宽的水泥路,并接通90年代初期建设并长期闲置着的旧水泥路路段,同时还在路中间新建了一批花基,新装了一批路灯,使五一大道从学校、医院一直延伸到207国道边,并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为农场增添浓重的一笔,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公路的改造,道路景观的营造,别墅区的建设,学习环境的改善,为五一农场即将走上城镇化道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打造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打造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海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汇报
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全局,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紧紧围绕“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这一中心任务,按照建设“林城、花城、水城”的工作目标,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园林绿化工作投入,不断增加城市绿化总量,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量显著增加。至2010年底,海口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5%,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具体如下:
A、公园绿地建设。按照《公园设计规范》标准,先后完成了美舍河带状公园、“一园两湖”(海口人民公园、东湖、西湖)、白沙门生态公园、世纪体育公园、海口湾公园等园区的建设和改造,启动了滨江西带状公园建设;完善了万绿园、金牛岭公园等公共绿地增设健身游乐设施工程、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等;加强了对五公祠、海瑞墓园、李硕勋纪念园等园区的景观保护。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已建市级公园17个,在建公园2个,面积852.2公顷,初步形成了遍
及城区范围的公园绿地体系。
B、街边街心小游园建设。先后完成了琼州大桥桥头绿地、凤翔路街景绿地、钟楼绿地、秀英绿地、文明东绿地等102块街边街心小游园建设,面积128公顷。此外,完成了55处“城中坟”景观绿化建设,面积25.72公顷,将城中坟及其周边卫生死角变成赏心悦目的绿地。目前,全市共有街边街心小游园及单位居住区附属集中公共绿地242处,面积202.12公顷,使得城市绿地布局趋向更加合理,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C、道路绿化建设。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重点突出道路园林景观效果。先后完成了国兴大道、滨江路、琼山大道、椰海大道、秀英大道、丘海大道以及滨海大道、长怡路等65条道路绿化建设及改造。目前,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市区干道绿地率平均达25%以上,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D、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建设。积极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扩大建设范围,不断优化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化环境,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目前,全市共有“生态园林小区”、“花园式小区”、“绿化达标单位”632家,占全市单位庭院的63%;城市主干道有97%以上沿街单位已实施拆墙透绿。
2、注重大环境绿化,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卓有成效。
认真制定全民义务植树规划,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落实义务植树任务和责任。五年以来,全市共义务植树50万株,尽责率67%以上;收缴义务植树绿化费374万元。
3、立法保护,规范管理,古树名木保护良好。制定实施了《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和《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标准》,根据古树名木属地管理原则,监督指导管理单位落实保护措施。顺利完成了古树名木挂牌工作,认真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各区园林绿化部门每年都不定期对辖区内已建档的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对其生长状况、保护措施及养护管理责任单位等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及保护措施。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着手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利用规划并分期实施。2007-2010年,全市共投入67万元,完成龙华区遵谭镇和人民公园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一期)工程,共对63株古树名木进行加固复壮并建成休闲小绿地。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城乡绿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争创特区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每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市规划部门积极调整规划,市土地部门配合做好绿化用地调整,市发改、市财政努力为绿化筹措资金。
新闻媒体为城市绿化作好舆论宣传,公路、水务、等有关部门着力搞好公路、河道等的配套绿化,林业部门着力开展城郊农村植树造林绿化,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为城市大环境绿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科学规划,规范管理。认真实施《海口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城市发展规模编制绿化计划,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列入市政府对区级政府绩效考核范畴。2007年完成《海口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的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结合城市开发片区“控规”和“修规”的编制,明确对公园、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城市道路绿化退线,确保规划区内绿地面积不低于国家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完成相应的绿化建设任务,否则不予办理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备案手续。
3、机制完善,配套落实。修订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及检查考评标准,建立道路绿化动态数据库,逐步使养护管理达到科学化、精细化;不断完善加强全市园林绿化考评机制,对全市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进行全面考评。积极借鉴全国各地经验,整合资源,制订了一系列的养护管理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做到定岗定人,量化考核,奖惩分明,为绿化养护市场化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开展各种园艺交流、观摩、示范活动,举办园林技术培训班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绿地养护水平明显提高。
4、依法保护,规范管理。近五年来,海口市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海口市义务植树绿化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海口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为加速海口绿化事业建设提供完备的法制保证。切实加强绿化执法工作,严格控制砍伐或移植各类绿化树木。严格查处各种违章案件,确保绿化成果。几年来,没有出现过非法砍伐树木现象和侵占绿地事件。加大管理力度,实施主动有效的行业指导、服务。几年来过行政许可办理,规范了行政相对人占用绿化资源行为,实现了建设和保护并重,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保护了绿化成果,推动了绿化管理事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
5、动员群众,营造氛围。认真制定全民义务植树规划,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落实义务植树任务和责任。2005年出台了《海口市义务植树绿化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地推动了义务植树工作的开展。每年植树节前后,海口市领导带领市直机关干部、部队官兵、院校师生开展义务植树,广大群众经常自发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市开展“植树周”、“军地共建绿色家园”、“林木绿地认建认养”和纪念林基地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工作。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要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目标相比,和其它先进城市相比,和人民群众对园林绿化更高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园林科研、园林绿化苗木生产方面还相对滞后;城区绿地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富有特色的专项公园缺乏,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健身、浏览和娱乐的绿地仍然不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化用地的矛盾依旧突出;城市绿地景观层次和植物种类丰富度仍须进一步提高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园林绿化三项指标与全国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尽管绿地面积每年以100多公顷的速度在增加,但是随着人口数量尤其是流动人口急剧上升,区域调整,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由于道路拓宽、公共设施建设、东环铁路建设等一批大型建设工程大量占用绿地等原因,致使园林绿化各项指标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率下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林绿化三项指标与兄弟城市相比较优势不大。绿化建设还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
2、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完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经过多年建设,我市的公园绿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市区综合性公园的建设进展滞后。公园建设用地从规划和土地使用上都无法得到落实,造成市、区两级公园绿地建设滞后,影响了全市园林绿化指标的提高,也影响了区域性绿地结构的合理
性,严重制约了我市园林绿化建设。20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建成区公园绿地指标最低的是琼山区,最高的是龙华区,两者差距达6个百分点以上,大型城市公共绿地主要集中在龙华和秀英片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公共绿地服务半径为500M,我市尚达不到此要求。在绿地功能方面,按照园林绿化生态、环保、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功能要求,所有绿地防灾功能达不到要求。在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推进方面,老城区绿化建设、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建设推进速度慢,发展不平衡。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标准较低。新建小区中,大部分没有集中绿地,单位庭院绿化也存在一些绿地率不达标、施工质量差、植物配置水平低等现象,相当一部分未达到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标准。一些居住小区建设配套绿地的绿地率不达标,造成绿地的流失,影响区域绿地结构合理性。
3、文化建园力度不足,园林精品景点较少。虽然绿地建设力度不小,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但整体而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没有充分融入“文化建园”理念,推出的园林精品景点少,富有特色的绿化作品较少,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缺少景观小品,绿化手段单一,缺乏园林艺术感染力。
4、园林绿化资金投入仍不足。园林绿化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体现在一些新建公共绿化、道路绿化等项目造价过低,使得景观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
绿化养护经费不足。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近几年虽然绿化养护经费已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绿地养护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总体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今后思路
未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要求,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突出“沿海”、“沿江”特色,坚持“江海岸线绿屏、慢行休闲绿道、乡村绿网、城市绿景”,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有效增加绿地总量,扎实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把海口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城市园林绿地体系要更加完善。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城区范围内自然植被、河道、江海岸线、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生态防护林、生态休闲公园、郊野公园建设步伐,形成布局科学、功能综合、经济合理、生态效益明显的园林绿地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城市建设五年上水平发挥引领作用。
2、中心城区绿量要大幅度增加。增加绿地843.6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64.57公顷。,新建公园、游园绿地
500个以上,五年内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服务标准。建成绿地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城乡一体化生态园林城市。
3、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要实现新突破。力争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坚持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城市市容卫生、城市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城市园林绿化达到或满足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
4、现代精品园林工程要取得新进展。要按照国家“重点公园”以及国家 “人居环境范例奖”标准,积极推进城镇公园和重大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建成更多的精品园林工程;结合城市的旅游化改造,完成现有主要公园、街边绿地的景观及设施等方面的改造。
5、城市慢行休闲绿道体系建设要扎实推进。要把城市慢行休闲绿道建设作为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按照道路交通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植物配置合理的标准进行建设。
五、保障措施
1、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确立城市绿化规划的法律地位。目前我市已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城市园林绿化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规划还
不够细化;城市绿线和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应切实推行规划建绿,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从规划上确保城市绿化用地,实现用规划科学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
2、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城市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城市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建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保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健全城市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投标制度和机制,建立绿化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3、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水平,倡导以人为本,营造城市景观。绿地建设贴近市民,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以乔木种植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尽量减少整形植物的应用,降低绿化养护成本;增强城市绿化在美化城市方面的功能,赋予不同绿地以不同的个性特色,营造自然怡人的城市氛围。同时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海南热带风光,集中力量建设一些具有海南热带园林特色的园林精品。
4、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开拓资金渠道,加大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和资金管理渠道。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应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市、区两
级财政应加大城市绿化隔离林带和大型公园绿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市、区两级投入的方式鼓励带动各区公园绿建设地。确保绿化养护费的落实,根据绿地面积按一定标准按时拨付,并逐年增加。采取养护招投标制,提高绿化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开展政企共建、军地共建或社会捐资建绿、认建认养绿地、古树名木认养、出让城市绿化设施冠名权、经营权和广告权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绿化。
5、加强绿化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的绿线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结合《海口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海口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法规,以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订,划定城市“绿线”,实行严格的绿线管制制度,对“绿线”范围内的土地必须用于城市绿化建设,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改作他用。尽快出台《海口市公园管理办法》、《海口市义务植树管理办法》。继续加大绿色图章审批及易地绿化补偿制度的实施力度,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绿化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对确有困难的可进行异地绿化。坚决查处侵占绿地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进一步健全城市绿化调控机制,规范全市新建、改建项目绿地率、设计施工、质量检查监督等方面的管理。
6、落实责任分工,普及绿化教育,全面开展全民绿化
美化,社会动员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大力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和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和普及我市园林绿化的教育推广活动,建立奖励机制,发动全民绿化美化,采取奖励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深挖潜力,营造参与绿化、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社会氛围。
7、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城市绿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运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长效城市绿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园林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形成市场激励、竞争和淘汰机制,彻底转变城市园林绿化长期由政府包揽、管理层与作业层不分的状况,促进公共绿化管养工作的良性发展。建立城市绿化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坚持管理中心下移的原则,建成的绿地要逐步以区为主实施养护管理,市园林局进行考核检查,以奖代补。
8、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全面推进园林行业的科技进步。园林科研所要重点围绕海口园林绿化的重点技术问题组织研究,成为园林行业的技术研究中心。企事业单位要重点结合本单位的任务,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全面推进园林行业的科技进步。结合园林建设实施一批
重点科技项目,提高城市绿化建设水平。重点组织实施城市绿化植物,特别是棕榈植物、乡土树种、地被植物的应用,实施城市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推广节水技术和中水浇灌及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城市绿化技术规范等一批项目的研究和应用。继续开展棕榈植物在海边栽种利用以及椰心叶甲虫害防治等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养护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绿化行业中的应用,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促进信息技术网络化发展进程。
9、重视生产绿地建设,保证苗木供应,确保海口的生产绿地建设和花木生产有序地发展。确保国有园林苗圃流水坡基地、金牛岭公园科研基地、南海大道花木基地等园林苗圃具有良好的苗木结构和生产能力,根据城市绿化建设需要,组织苗木生产和调配,特别是大苗的贮备和适应城市生态建设需要的乡土树种的培育。加强对各区民营苗圃的花木生产进行宏观指导,确保海口的生产绿地建设和花木生产有序地发展。定向培育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苗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用苗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加强新优品种苗木的引种推广工作。
1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建设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进一步加大中青年干部培训力度,健全和落实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干部在职或脱产
进修,提高文化程度,提升知识素养和管理水平,着力建设一支与园林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队伍。建立园林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引入机制,注重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培训和管理,适度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做好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引进工作,不断调整优化人才结构。逐步提高专业人员的学历和实践能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能力强,具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和有一定特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对技术工人实际操作能力和园林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的素养。
1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行业,全面提高园林服务水平。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动力,大力开展花园式单位、生态园林式居住区或街道的建设,用高标准的城市绿化养护水平展示园林行业的精神文明和建设成果。利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科学文化的科普教育,使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以创建优秀基层站所为契机,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通过提高园容设施水平、接待服务能力、改善园林景观质量等工作,全面提高园林服务水平。
12、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提高园林绿化干部队伍的行政效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作风建
设,大力弘扬“团结、求实、创新”的园林精神,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不断健全沟通群众的民意联系机制、服务群众的科学决策机制、惠及群众的政策保障机制,出台一批制度措施,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建成一批精品工程,提升城乡环境,惠及广大人民。大力加强全市园林绿化干部队伍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大力加强公园景区和基层园林绿化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依法履职尽责能力。大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理顺业务关系,着力解决职责不清、合力不够的问题。尽快完成机构“三定”工作,理顺职责关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效能。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不断完善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四篇: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奋力打造(共)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奋力打造“黄河金岸”
刘慧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前一阶段沿黄城市带建设整体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
4月9日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大会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发展的实施方案(2009—2012)》,安排部署了2009年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了沿黄城市带建设。自治区党委陈建国书记、王正伟主席及其他领导先后多次对沿黄城市带建设进行了视察和深入调研,进一步丰富了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内涵,确定了重点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促使沿黄城市带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沿黄各市县认真贯彻《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实施方案》要求,牢固树立“沿黄城市一盘棋”的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掀起了沿黄城市带建设的高潮。滨河大道建设快速推进,景观绿化效果显著,标志性工程建设启动,同城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夯实基础,滨河大道建设快速推进
以打造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为目的,统筹防洪、交通、旅游、生态、土地开发和城乡发展等要求,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加强建设管理,强化质量检测,全面推进滨河大道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滨河大道170公里,二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土方开挖321万立方米,土方填筑1990万立方米,占计划的80%。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吴忠市、青铜峡市、灵武市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建设速度快,路基工程已全部完成,计划7月底前开始铺油,9月底建成通车。石嘴山市、银川市9月底可完成路基工程,年内实现滨河大道全线贯通。
(二)突出特色,加快建设沿黄景观长廊
一是精心打造标志性建筑。依据沿黄各城市功能定位,以规划为龙头,以水系为主线,突出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特色建筑,提升了城市品位,营造了良好环境,延续了“塞上江南”、“全国十大新天府”的美誉。目前,中卫黄河古镇,中宁枸杞博物馆,青铜峡黄河楼、滨河新村,灵武黄河书院、枣博园,永宁世界穆斯林城,沿黄特色小城镇已开工建设。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黄河圣坛、水工博物馆,银川黄河小镇已完成规划设计。银川黄河湿地旅游休闲娱乐城,石嘴山水城,平罗天河湾主题公园、永乐古镇,吴忠穆民人家、乡村游、黄河古镇,中卫黄河文化城、黄河渔村正在规划中。二是大力实施生态绿化景观建设。抓住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建成的滨河大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开发治理黄河湖泊湿地,打造绿色景观长廊。今年,沿黄10个城市共在黄河两岸栽植各种树木4100多万棵,新增生态绿地9.8万亩,绿化滨河大道120多公里,新增水面5万多亩。吴忠市和青铜峡市深入推进相向发展,做足做活“水”、“绿”、“特”三篇文章,在滨河大道两侧实施了黄河金岸生态防护林、湖泊湿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绿化滨河大道50多公里,新增防护林景观绿地6000多亩。银川市全面启动了黄河金岸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黄河大桥湿地生态公园、贺兰县金马河湿地生态公园和沙枣林等。中卫市突出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的城市定位,组织实施了应里湖、腾格里湿地生态工程,新增水面1万多亩,建设生态绿地2.5万亩。惠农区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了独具特色的“七彩园”绿化工程,为黄河金岸增添了一条亮丽的绿色景观。三是规划建设一批沿黄特色小城镇和滨河新村。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我区《小城镇规划》和《“塞上农民新居”三年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结合产业发展和农村危房改造,将分散的村庄适度向黄河边集中,沿黄河两岸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建设了中卫黄河第一村、吴忠黄河人家、青铜峡黄河新村、灵武滨河新村、银川黄河渔村、金凤区轻型钢结构抗震示范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居,把新农居建设与产业发展、旅游商贸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打造黄河金岸新风貌。对沿黄8个小城镇进行特色改造,以沿黄城市带建设全面带动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优化布局,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大会后,沿黄各城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加快优化特色产业发展,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据统计,4月9日以来,沿黄10个城市新开工项目400多个,投资80多亿元。自治区经信委组织力量,对沿黄城市16个重点产业园区进行了调研,就园区产业发展、入园标准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办法。宁东煤化工基地、沿黄城市重点产业项目区建设速度加快,一批新项目投产运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特色明显。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统筹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以提升沿黄城市带发展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融会贯通“三纵九横”骨干路网,打通对外运输通道,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努力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截至目前,盐中、滚泉到红寺堡、石嘴山至银川等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吴忠黄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太中银铁路宁夏段开始铺轨;银川火车站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已经国家铁道部批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包兰铁路复线银川至惠农段及石嘴山火车站、惠农火车站迁建、改建工程正式通过铁道部专家评审,9月份有望全面开工建设。银川机场老航站楼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年内可投入使用。银川陆港物流中心已开通,宁夏灵武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综合楼工程实现封顶,中卫迎水桥物流园区开工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今年,新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10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6个,已完成投资1.5亿元,占计划的35%。年内可实现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一大批城市地标性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品位形象有了新的提升。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工程预计9月底前投入使用,银川市特色街区风貌改造,石嘴山市科技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吴忠市“两馆一中心一广场”、职业教育基地,中卫市文体娱乐馆、体育馆、博物馆,青铜峡人民医院迁建和中宁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等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项目32个,完成投资4.43亿元;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万平方米;开工新建“塞上农民新居”新村15个,综合整治旧村137个,改造农村危房16456户,已建成5698户,部分群众已住进新居。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上,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示范推广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确定了15个抗震农居示范点,建设轻钢结构抗震农居500多户,提高农村住房安全标准,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
(六)一体发展,沿黄城市同城化步伐加快
按照打造以银川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四个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的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点在交通、旅游、通信、邮政、金融、教育和社保医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实施同城化,降低发展成本,拓宽发展空间,为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推进沿黄城市一体化发展。目前,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研究制定了《开通沿黄城市带城际公交实施方案》;通信管理部门开展了沿黄城市带电信同网、同号、同费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区住房公积金异地购房贷款实施意见》;教育部门正在研究“各学校之间相互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等教育基础设施”和“沿黄城市带内高校教师跨校跨地区授课”政策。银川市开展了城市公交“一卡通”研究工作,召开了听证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已在全市推广试行公交“一卡通”。
(七)科学定位,十大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石嘴山、吴忠、中卫、灵武、平罗等市县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其中,灵武市已完成规划大纲,并通过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技术审查,目前正在编制正式成果。自治区国土资源局已着手组织修编《沿黄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正在组织编制《沿黄城市带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沿黄城市带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沿黄城市带产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厅、环保厅、林业局、水利厅分别组织开展了《沿黄城市带公路交通规划》、《沿黄城市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沿黄城市带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自治区旅游局已完成了《沿黄城市带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日组织评审;教育厅、文化厅、科技厅、卫生厅、体育局联合开展了《沿黄城市带科教文卫发展规划》前期研究,与《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全面对接,把沿黄城市带发展的宏伟蓝图落实到空间布局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要加强协调,做好服务。认真履行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奋力打造黄河金岸。加快推进滨河大道建设步伐,力争9月15日前全部完成路基工程建设任务,实现滨河大道全线贯通。同时,加强滨河大道景观设计,强化生态景观工程布局整体性、功能多样性、水资源节约性,融防护、生态、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要突出特色,打造标志性工程。沿黄城市建设离不开项目的带动。下半年,我们重点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打造特色建筑。加强标志性工程的前期工作。按照“在建项目要抓进度,新建项目要抓开工,规划项目要抓落实”的原则,加快推进中宁枸杞博物园、青铜峡黄河楼、灵武黄河书院、枣博园和黄河新村建设步伐;力促青铜峡黄河圣坛、水工博物馆,银川黄河古镇、特色小城镇等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中卫黄河文化城、吴忠中国穆斯林食品用品城、民族文化村和石嘴山水城、黄河渔村、塞上人家、电影展示城等项目的规划设计,为明年开工建设打好基础。
三要加强督查,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沿黄城市带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向沿黄城市带领导小组汇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整体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要加强现场督查,对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措施实、成效好的市县给予表扬,对进度缓慢、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实行重点督查和跟踪督导,确保今年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四要示范带动,强力推进同城化。以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地区,即银川—吴忠—宁东同城化为先导,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银川辐射带动功能,以局部同城化促进整个沿黄城市带一体化发展。8月份启动实施全区住房公积金异地购房贷款同城化,力争年底前开通银川—石嘴山、银川—吴忠、银川—宁东、宁东—吴忠的城际公交,开展医保社保“一卡通”试点工作。
五要科学规划,健全完善发展机制。牢固树立“沿黄城市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的思想,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要求和城市定位,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沿黄10个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和10大专业规划,深化细化沿黄城市带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完善沿黄城市带(群)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沿黄城市带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突破区划束缚,打破地区壁垒,消除部门限制,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各项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