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擅自上机操作造成伤害
15、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擅自上机操作造成伤害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直径75x 3.5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的圆孔。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
事故原因:
1、宋某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①“应用手动进刀,不该改用自动进刀”;②工件与钢管紧固螺栓方位不对,工件未将钢管夹紧;③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事故教训:
1、钻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安全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通过安全考试,持有特种工《安全作业证》才能上机操作。
2、工件与工具夹应用扳手或专用工具紧固牢,严格按照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只对表面操作程序简单了解就上机操作。
3、工段长在派人更换岗位工种时,首先交代本岗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参加工作较短的青工。
第二篇:故意伤害未造成伤害不追究刑事责任问题探讨
故意伤害罪在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审查批捕的故意伤害案件104件,占整个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46%。实践中,大多数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往往存在一种误区——以实际伤害结果来决定是否立案,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结果,就不能以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实际上,这就否定了故意伤害罪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中存在犯罪未遂形态。例如:某女与某男中断恋爱关系,某男蓄意报复,欲毁其容貌。一日,某男从商店购得硫酸一瓶去某女家。某女开门时,某男将硫酸的瓶盖打开,抛向某女脸部。但硫酸只洒出少许,仅致某女脸上局部红肿。本案只造成轻微伤后果。某男的行为要不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办案人员以只造成轻微伤后果为由不追究某男的刑事责任,显然有悖于法律,放纵了犯罪。
一、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均认定故意伤害罪存在未遂形态
刑法理论认为,直接故意犯罪都存在未遂形态,故意伤害罪也不例外。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我国刑法总则对犯罪未遂形态所做出的明确规定。同时,我国刑法分则对故意伤害罪如何定罪量刑做了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亡。其中,第一款是关于故意伤害他人,尚未致人重伤、死亡的犯罪的处刑规定。第二款是关于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犯罪的处刑规定。该法条是对造成了伤害后果的结果的规定,其构罪的前提是被害人受到了实际损害,然后按受损害的程度具体量刑处罚。
我国刑法的总则是分则的指导,总则的规定适用于分则,在办案实践中,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可见,我国刑法对故意伤害存在未遂作了明确规定,为追究故意伤害未遂刑事责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故意伤害未遂的案例并不多见,但故意伤害未遂作为一种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大多数侦查人员往往因为未造成伤害后果而忽略了故意伤害未遂的存在,没有去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极其错误的。
二、故意伤害未遂分为轻伤未遂和重伤未遂
在司法实践中,轻伤未遂和重伤未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否定轻伤未遂和重伤未遂的存在,就不可能对行为人正确定罪处刑。
轻伤未遂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欲致被害人轻伤,并且客观上实施了致被害人轻伤的行为,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造成被害人轻伤。其中,轻伤未遂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造成被害人轻微伤的轻伤未遂,一种是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轻伤未遂。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是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虽属于刑法规定禁止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其社会危害尚未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程度,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因此,对于轻伤未遂,一般可以做情节显著轻微,不追究刑事责任处理但应当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情节不仅包括危害后果,而且包括犯罪目的、动机、手段等等。如果行为人造成了被害人轻微伤后果,同时又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也可以对行为人定罪处刑。
对于重伤未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人主观上想致对方重伤,但实际伤害后果只是轻伤,这种情况应以重伤未遂定案。当然,要确定行为人故意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故意属突发性的或本来就不是很明确,则以实际伤害后果定案比较客观。如果行为人属蓄谋已久,重伤对方的故意明确且旁证有力,则应以重伤未遂定案。另一种情况是,行为人主观上想致对方重伤,但实际结果只造成轻微伤或未造成损伤。这类案件极易被办案人员忽视,导致放纵了犯罪,究其原因,一是无伤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极难确定。在办理这类案件时要注意查清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通过行为人犯罪预备过程,分析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否明确。②注意查清行为人是突然故意还是蓄谋已久。如果是突然故意,要查清引发这一故意的具体环境和原因。犯罪目的不具体或犯罪故意不确定的,则以实际后果论。③注意查清是实施终了的未遂还是未实施终了的未遂,查明未遂原因。④依照主客观相统一定罪的原则,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价,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异世球皇 伪娘 冷血的传奇之旅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
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
办法
【颁布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11年第234号 【颁布时间】2011-5-13 【失效时间】
《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已经2011年4月1日省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单位和个人因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依法享有政府补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本省确定给予补偿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称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依照本办法申请补偿。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认定、核实和补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民政、农业、卫生、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调查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损害,并做好下列工作:
(一)组织开展有关野生动物物种资源调查,制定防范措施;
(二)设置警示牌,发放宣传手册,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保护、防护知识;
(三)组织开展有关野生动物生物习性、防护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工作;
(四)研究并综合运用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损害的技术、措施,有计划地捕猎野猪等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第六条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予以补偿:
(一)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二)对在依法划定的生产经营区域内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林木造成较大损毁的;
(三)对圈养的家禽家畜造成较重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不予补偿:
(一)主动攻击或者故意伤害野生动物,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二)挑逗野生动物,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三)非法狩猎,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在依法划定的生产经营区域外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林木造成损毁的;
(五)非圈养的家禽家畜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的;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不予补偿的其他情形。
驯养繁殖、运输的野生动物逃逸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由驯养、运输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属于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要求人身伤害补偿或者财产损失补偿的,应当在抢救、治疗结束后30日内或者自遭受财产损失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补偿申请。
补偿申请包括下列内容: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住址;单位申请的,应当载明单位名称、地址和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具体的损害事实、要求和理由。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补偿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将补偿申请相关材料和初步处理意见一并报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补偿申请相关材料和初步处理意见之日起10日内,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本级人民政府财政、民政、农业、卫生、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核实确认,提出补偿或者不予补偿的意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将意见在本部门网站和损害行为发生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公示。公示期为7日。
公示期内,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向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组织调查核实。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对应当补偿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补偿决定,同级人民政府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补偿决定及时向申请人一次性发放补偿费。对于不能及时发放补偿费、申请人生活确有困难的,可以预支部分补偿费,年终按照补偿决定的全部金额结清。
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设区的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鉴定期间不计入上述期限。
第十一条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补偿费,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但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支付实际医疗费的80%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减少的收入按照所在地市、县上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二)造成身体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支付实际医疗费和补偿金。补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所在地市、县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所在地市、县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倍。
(三)造成人员死亡的,支付实际医疗费和补偿金、丧葬费。补偿金、丧葬费的总额为所在地市、县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
(四)造成农作物或者经济林木损失的,按照核实的损失量和所在地市、县上该类农作物或者经济林木的市场平均价格计算,补偿损失的60%。
(五)造成家禽家畜受伤的,补偿实际发生治疗费的50%-70%,最高额不超过该家禽家畜市场价格的50%;造成家禽家畜死亡的,按照该家禽家畜市场价格的60%-80%给予补偿。
第十二条 因遭受野生动物伤害,造成人员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以依法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救助。
第十三条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补偿费,列入省、市或者县财政预算,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由省、市或者县财政各负担50%。省财政负担部分,经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提出补偿资金意见后,由省人民政府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定下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补偿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 虚报、冒领补偿费的,由市、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甘肃省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享有政府补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保护动物是指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陆生野生动物。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普及宣传相关野生动物习性和防范知识,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四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办法申请政府补偿:
(一)对从事正常生产和生活的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
(二)对圈养或者在依法划定的区域内放牧的牲畜造成伤害的;
(三)对在依法划定的区域内种植的农作物、生产生活设施等造成直接损失的;
(四)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损失。
第五条 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权获得政府补偿:
(一)对主动攻击和故意伤害陆生野生保护动物的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
(二)对进行非法狩猎活动或者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禁猎区、野生动物繁殖场所的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
(三)对在依法划定的生产经营区域以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直接损失的;
(四)驯养繁殖、运输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
(五)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不予补偿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时,乡镇、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救治,村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救治费用按照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受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委托人应当及时报告发生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派出不少于两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做好调查笔录和现场影像资料取证,并宣传有关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政府补偿政策。
村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协助受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委托人报告情况,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现场勘查、调查核实等工作。
第八条 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申请补偿的,应当在抢救治疗结束后90日内向发生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造成财产损失申请补偿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损失之日起15日内向发生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和身份证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载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具体的事实、理由、补偿要求;
(三)受害人提出人身伤害补偿,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应当提交劳动能力鉴定证明。劳动能力鉴定经受害人申请,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州或省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四)申请财产损失补偿的,应当申请财产损失认定。财产损失认定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确定。
申请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口头申请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记录申请的主要内容,并由受害人签字认可。
第九条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补偿申请后,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提出认定意见书。对应当给予补偿的,报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核确认。对不属于政府补偿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复核、确认一般应当在5日内完成,需要现场复核的不得超过15日。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做好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确认工作。
第十条 依法认定应当给予补偿的,补偿费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人身伤害但未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金额最高为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
(二)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金额最高为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
(三)造成大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金额最高为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
(四)造成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金额为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
(五)造成死亡的,补偿金额为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倍;
(六)损毁农作物、生产生活设施等造成直接损失的,按直接损失折成当地市场价给予补偿;
(七)伤害家畜的,对受伤家畜的补偿金额最高按此家畜当地市场价的20%给予补偿;对死亡家畜的补偿金额按此家畜当地市场价的80%给予补偿;
(八)造成其他损失的,按实际损失的50%给予补偿。
第十一条 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预防控制,宣传培训和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损害补偿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补偿经费省财政负担50%,县市区财政负担50%。
第十二条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确认书移送同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确认书一次性直接支付申请人,省财政负担部分每年年终实行报账制结算。
经确认补偿的,申请人支付的首次劳动能力鉴定费应当一并核报。
受到陆生野生保护动物伤害未参加医疗保险的、或家庭生活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生活保障和救助。
第十三条 虚报、骗取补偿费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回补偿费,可并处虚报、骗取数额同等金额的罚款;虚报、骗取金额低于500元的,最低罚款金额不低于500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冒领补偿费的;
(三)徇私舞弊,贪污挪用补偿费的。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检修人员无票作业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通报
检修人员无票作业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通报
2012年4月26日11时左右,燃运检修班处理4号乙侧皮带拉紧装臵缺陷时无票作业,皮带突然启动,造成一名工作班成员受伤,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经过
2012年4月26日,燃运4号乙皮带上煤拉不动,燃运检修班长安排燃检班詹ⅹⅹ、陈ⅹⅹ,负责此项工作的消缺工作,10时04分,工作负责人詹ⅹⅹ开出热机一种工作票,工作任务是“4号乙皮带尾部下部拉紧装臵检修”,10时10分提交运行接收后,要求运行人员尽快做措施,办理工作票。11时詹ⅹⅹ到燃运控制盘看到措施还没有做,就要求燃运运行值班人孔ⅹⅹ在4号乙皮带操作把手上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警示牌,11时左右工作负责人在“将4号乙皮切电”的安全措施尚未执行且没有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带领工作班成员陈ⅹⅹ,在4号乙皮带拉紧装臵间开始工作。
由于同日10时,燃检班副班长冯ⅹⅹ接到燃运班长孙ⅹⅹ通知:4号乙皮带接头有开胶现象。故冯ⅹⅹ会同发电部燃运专工、安监部专工、燃运班长、4号皮带值班员,共同去检查4号乙皮带磨损部位,经全面检查未发现磨损部位。冯ⅹⅹ要求4号皮带运行值班员转一下4号乙皮带,查找开胶磨损部位。
11点25分,4号皮带值班员陈ⅹ随即联系控制盘值班员启动4号乙皮带,控制盘值班员孔ⅹⅹ接到电话说:4号乙皮带操作把手上挂有“禁止操作 有人工作”牌,不能启动,陈ⅹ说:“检修要求转的,你就转吧”,随后控制盘值班员孔ⅹⅹ发出了声光报警信号后,启动了4号乙皮带。
此时正在4号皮带检查的燃运班长孙ⅹⅹ发现皮带启动,考虑到检查4号乙皮带人员较多,立即拉动了拉线开关,4号乙皮带随即停运,皮带运行了约1.2米,将正在4号乙皮带拉紧装臵上工作的陈ⅹⅹ与一配重块一起卷入皮带与滚筒之间,配重块卡在了陈左胸与拉紧装臵滚筒之间。工作负责人詹ⅹⅹ发现陈卷入皮带后,立即去叫4号乙皮带检查人员进行施救,迅速将伤者就近送往医院,经初步检查:左侧第2根前肋骨骨折,胸部有积液,已转至嘉峪关医院观察治疗。(附事故示意图)。
二、原因分析及暴露的问题
这是一起同一系统上交叉作业,因管理不到位,工作票制度执行不严肃,运行人员把关不严,责任制不落实,存在严重的“人治管理”现象制度流于形式造成的人身事故,暴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工作负责人在运行人员安全措施没有执行,未办理工作票许可开工手续的情况下,只要求在操作把手上挂警示牌,便带领工作组成员开始作业。严重违反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无票作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燃运控制室值班员多次违反规定,在未执行断开4号乙皮带电源措施时,就答应检修负责人要求,只在其操作把手上悬挂警示牌;后接到4号乙皮带值班人员电话,要求启动4号乙皮带时,明知在4号乙皮带有检修人员,当听说是检修让启动的,也不与检修负责人核对,盲目启动皮带,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检修管理无统一安排,计划管理不严密。燃运检修班副班长联系工作随意,知道4号乙皮带拉紧装臵有检修工作,未进行细致思考就要求运行人员启动4号乙侧皮带查找磨损部位,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4.4号乙皮带值班员在检修要求启动4号乙皮带时,没有及时汇报班长,也没有核实设备上是否还有其他检修工作,就通知燃运控制盘值班人员启动皮带,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相关要求:
1.各单位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安排时间开展对安规“两票”管理部分进行专题学习,结合本单位制定管理细则,认真落实。
2.严格“两票”的执行、加强监督管理。运行班、检修班每周对两票执行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生产部门每月对两票进行统计分析,公司月度安全分析对两票检查情况进行点评。
3.严肃检修开工许可制度,运行值班人员确认电源切断后再挂上警告牌、标示牌,确认安全措施执行后再进行许可,检修负责人确认措施执行后办理签字手续,工作人员确认措施执行后签字开工。严禁在运行设备上进行检修工作。4.深入开展反“三违”活动,严格检修作业现场、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及监督管理。
5.当前火电逐步进入机组检修和技术改造项目高峰期,水电机组进入满负荷运行期,应将防范人身事故作为重点。认真分析检修和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严、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事故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