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民情日记

时间:2019-05-13 22:3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民情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民情日记》。

第一篇:个人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晴见多云

今天下午,州委办机关党委与村党总支在村委会大院开展联谊活动,并共同举办庆祝建党91周年庆祝大会。会议由主持,邀请了作报告,作了总结讲话。会上,村新发展的30多名新党员进行了宣誓,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和社干进行了表彰。我们州委办机关的党员同志与村的农村党员进行了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拉近了机关与基层党员同志的距离。

这次到挂钩点活动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州委办机关党员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根据安排,我直接联系村南景村民小组的三位农民群众。在联谊活动结束后,我在南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金岩亮同志的带领下,走访了我直接挂钩联系的金相莲家。

下午16:30时,我和金支书来到南景村民小组门牌为144号的金相莲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傣族农家小院,正堂屋是三格砖木结构的瓦房,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堆柴草、农具等杂物的小楼,对面是木架搭起的牛圈。中间水泥地院场打扫得很干净,旁边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

在金支书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金相莲(女,19岁,在家务农)及其父母,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并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大像框一个。金相莲性格内向腼腆,话语不多,衣着朴素。我在金支书的陪同下,与金相莲的父亲聊起了家常。

我问:“老大爹今年有几岁了,身体还健朗吧,家里有几个小孩?”

他用夹带浓重傣语口音的汉话告诉我:“今年有50多岁了,身体还好、还可以下地干活,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女儿叫金相莲,初中毕业后在家帮大人做活,小儿子还在读小学。”

我问:“家里有几亩水田、几亩旱地,主要种些什么农作物,收成好不好?是否发展一些养殖业,每年家庭收入是多少,日子过得怎么样?”

他说:“现在家里有七、八亩水田,十多亩旱地,主要种水稻、西瓜,有时也种些菜,每年的收成还可以,自己吃的也够,多的就拿到外面去卖。”

“这些年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的政策好啊!种地不收税,国家还给补贴;小孩上学不交学费,国家还给生活补助;家里人生病住院了,国家还给报销大部分住院费。政府还帮我们修了水泥路,架了自来水管,装了电视接收器。现在我们地里种的庄稼市场价格还不错,每年的收入不断增加,家里还添置了拖拉机、摩托车,还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我们农村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他高兴地说道。

我也笑着说:“老大爹,我是州委办的一名干部,是一名机关党员,今天我就和您及金相莲结成亲戚了,您家里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我会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我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在“民情联系卡”上都有,希望我们亲戚之间多走动、多联系,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他高兴地说:“感谢你们来看望我,关心我们农村和生活,我们现在过得很好,没有什么困难,也希望你们身体好、工作好、样样好!如里金旺!”

听着金相莲老父亲朴实、真挚的话语,我的心里有些感动。临走前,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傣族老大爹结满老茧的手,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一股坚定的力量、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份淳朴真挚的情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党的群众路线的决心,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汲取丰富营养和获取无限力量。

第二篇:个人民情日记

双联活动重在富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2年6月14日早上10点天气:晴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四次深入联系贫困户张万象家中,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

我联系的是阿子滩村的张万象,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中,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他们家一共5口人,一个年迈80岁的老母亲、两口子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分别上大学和高中。男主人今年46岁,因为有慢性胃病,所以只有每年农闲时才能到其他市县当木工,每年做3个月左右的活,收入约6千元左右。女主人一人在家务作11亩的山地,收入微薄。在乡村的带领下,家里还搭建了2座蔬菜大棚,其中有一座是2009年建的,另一座是2011年建的,年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

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

张万象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一年2万多元收入就有点微薄了,两个孩子都要上大学,巨大的学费开支将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当我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们夫妇只是笑一笑,说也没什么打算,就这么凑合着过。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张万象虽然也有一技之长,但是大量的人力都耗费在亩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山地上,无暇外出务工。

发展壮大蔬菜大棚产业的致富的最好出路

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大战略”目标,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阿子滩村目前共有120座蔬菜大棚投入使用,大部分蔬菜大棚长势良好,而且农牧民群众也有一定的积极性。假如张万象一家能将自家的2座蔬菜大棚管理好,进入丰果期后,最少每年能有2万元的收入,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万元,这笔可观的收入,将彻底改变他们家的贫穷面貌。所以,在摸清楚他们家和全村的基本情况后,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首先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发展蔬菜大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给他们算账对比、介绍发展前景、宣传县乡政策,提高他们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发展蔬菜产业、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其次就是关心、关注孩子学习。力所能及为孩子的上学、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联村联户是手段,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输血”与“造血”兼用,“输血”解决当前困难,奠基发展基础;“造血”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发展产业,使贫困户有了发展的依托和信心,与帮联干部一道共为自家发展谋产业,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

第三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X年X月X日,星期X,晴。

今天上午获悉分公司XX的女儿在X年X月X日的一起意外事故中不幸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左肩粉碎性骨折,左腿软组织严重挫伤,现已出院在家休养。班子成员间相互通报后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决定下午一起去XX家进行探视慰问。

XX同志在X月X日刚被公司紧急派往XX进行XX维修处理,X月X日他刚抵达XX第二天,其女儿就遭遇事故。关键时刻,面对公与私的选择,XX选择了对女儿伤情的默默承受,未对分公司透漏只言片语,提丁点要求,强忍对女儿的深深牵挂,克服近40度持续高温炎热气候,坚守在XX勤奋工作,并按时圆满完成了任务。直到昨天,在安排他们去另一地方处理问题时,同伴才向分公司反应了XX女儿发生的情况。大家都震惊了,感动了,面对女儿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作为父亲,该是如何地心痛。然而,XX却不给分公司添麻烦,未向分公司提任何要求,默默坚守外地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学习的!

XX的家并不难找,就在XX中转廉租房内。50平米左右,室内简易地放置着生活用品,窄窄的客厅内,XX正在看电视,左手缠着绷带。XX妻子找了几个凳子给我们坐下,她却一直站在我们旁边和我们谈话,直到有人提醒,她才从厨房里找了一个垫水盆的凳子坐在我们旁边,心痛地向我们诉说着女儿事故的整个过程,女儿住院时她一个人照顾的艰辛。当我们询问她要不要把XX调回来帮忙时,这位妻子/母亲谢绝了,她只淡淡地说了句,主要是换药时上下楼背不动X岁的女儿,有点不方便,还是让XX在外边安心工作吧。说起医疗费,她告诉我们前期治疗已花费XX元,本来指望能申请一些医保补助,不想由于XX经常出差在外,近年来多次错过女儿的医保续费期,导致此次费用基本需自筹负担;另外,后期治疗还需大笔费用。

坐在他们家窄窄的房间内,说了好多好多,大家心里都有些许苦涩。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战友和同志,因为常年出差在外,在至亲的人出现困难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沉默,未向分公司提要求,就连透漏一点消息都没有,坚持在外完成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父亲,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而他的妻子,面对困难时,绝不拖累丈夫的后退,坚持一个人把所有事情扛下来!

从XX家回来后,分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就XX家的困难现状发起倡议,班子成员带头亲为,号召分公司全体职工群众:伸出一点援手,献出一点爱心,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敬业正能量!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

作为一个基层管理组织,要时时刻刻都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他们的疾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各个方面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家共同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后记:X年X月X日,XX公司张贴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各级管理人员带头、职工群众踊跃参与。截止X年X月X日,共有X余名职工群众捐款,合计X元。分公司党支部代表爱心资助职工于X年X月X日把爱心款送到XX手中,家属不胜感激。

第四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日期:2012年4月10日 驻村名称:昌宁县漭水镇漭水村

昌宁县人民法院 张志愿 司法警察大队副大队长

[安排]4月8日法院党总支安排第一党支部于4月10日进驻挂钩联系点漭水镇漭水村开展“四群工作”,为期10天。

[出行]4月10日上午8时:

一行24人在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秉琦的带领下前往漭水村。

8:30分村委会会议室:

村党支部书记对我们24人进行分工,分为6组,由村干部带队分别对我们24人挂钩的共225户挂钩户进行走访,我负责联系10户,分别在草子地、宝家寨、小路坡三个村民小组。

[走访]我的第一站是草子地的穆子春家,去他家刚好赶上他们家办喜事,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其中我负责联系的李顺、李应昌、禹芹秀三家都在,他们听说我是法院的,热情地把喜糖和水果摆了一桌,好几十人都围了过来。社长说“咱们“茶乡法官”来我们茶乡了,当时拍电影的时候我们可都当了一回 “明星”,是群众演员呢……”在《茶乡法官》的话题下,大伙都和我拉起了家常,我们聊开了,从发展生 产、基础设施建设再到社会治安、子女教育、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大伙都把我当做了知心人,我认真地记录着每个人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做好答复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知识……就这样我们一直聊到了将近12点。

13时,在赶往宝家寨的途中,我遇到了宝家寨的一位姓罗的老大哥,他听说我的来意后热情地给我当起了向导,他说,现在正是茶叶采摘季节,大伙都忙着呢,我先打个电话,看看人在不在家里。在他的帮助下我走访了宝家寨的孙玉斌、李凤香等五户挂钩户。在李凤香家84岁的老奶奶听说我是法院的干部对我格外亲热,当了解到他们家李凤香的丈夫是下岗工人,现在被查出骨结核晚期,两个孩子都在省外读书,家里全年的收入不足5000元,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他们希望我能帮忙给李凤香的丈夫办个低保。对他家走访结束后,我联系了村民小组长,了解了李凤香户的详细情况。17时,完成了10户挂钩户的走访我回到了村上,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村委会做了汇总,并重点对李凤香户的情况进行了汇报,村委会同意在2013年的低保名额中为李凤香的丈夫办理低保。

[感受]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是我感触颇深,老百姓的质朴让我有了自责的惭愧,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一种简单的解决干群关系的方式,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我想 我们更多的不是一味的去批判它的过去,而是应该学习它的现在。“四群工作”是省委的重大举措,是真正拉近干群距离的心贴心的为民理念,我想对我们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关注民生,发展”八个字的分量。

第五篇:民情日记

红安县机关办“三万”活动工作组

成员 韩晓彬 2015的1月20日,星期二

开展三万活动以来,红安县机关事务办驻点二程镇大赵家村的“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到汪散村的家家户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同农民朋友面对面解答,手拉手帮扶,心连心交流,深切感受到农民朋友的质朴、坦诚,也使我们工作组的同志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心灵上受到了洗礼。

今天是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大寒节,机关办领导带领全办同志按照“15105”的要求,在活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机关办党组决定不能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开展活动,要采取非常规的工作方法进行。“5+2”、“白+黑”工作法就是其中之一,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正常业务不耽误、“三万”活动照开展的问题,两个轮子一起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30时我们到了大赵家村,赵利华书记便带我们到十一组汪散看办公室捐款整修的二口塘堰的情况。看见塘堰巳经开始蓄水了。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便和在塘边洗衣洗菜的村民聊起了家常来。对当家塘的整险加固,解决了村民多年期盼,以后的生活饮水就放心了。村民们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在我们向他们征求对村集体的发展建议和意见时,他们也都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一:现在附近几个小组青壮年都出外务工,村里基本没劳力,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缺乏安全感;

二:他们村算是比较偏远的山村,房屋基本都是60——70年代的土石结构,他们也想响应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综合全体干部走访的情况总结:一是:这个村大部分家庭经济较差,对自己改建新房有一定难度。大家帮他们算了一下:近二年国家对农民工务工的政策较好,劳务费水涨船高,再加上各种物价虚高。在我县请个工匠的净工资在150元/天左右,加上人/天50元的招待费,加起来就是200元出头了。这样的开支对农村家庭来说还是很难承担的。所以大家都想申请新农村建设;二是:近几年出现了出外务工的热潮。农村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去了,大部分村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伤残人员在家,大家都觉得缺乏安全感。现在党和政府政政策好,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大家希望政府能不能有规划地把这些村以建新农村的模式(象览儿工业园)那样组建到一起。他们觉得这样既能节约出大量的土地复垦;又能让组建后的新农村的留守村民守望相助。这样的话出外务工的人就能放心家里;留守的家人也就有安全感了。大家就无后顾之忧了。

下载个人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人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情日记最新

    民情日记:让疾病不再成为负累 2013年9月17日上午,晴 徒步走进五河居果园二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狭窄的农村巷道,踏着石子小路,来到一户人家。这家三口人,有老太太,她的儿子及孙女,......

    民情日记

    民 情 日 记 4月18日上午,我们市交通运输局驻哈咇嘎乡上白井村工作组一行3人来到康保县哈咇嘎乡中心小学,看望了乡中心小学200多名师生。给学校送去电视机5台,学习文具470余件......

    民情日记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扬沙天气 3月8日是个多么有意义的日子呀!对于我们文化中心的女同胞们多么渴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心情放放假,享受属于我们妇女专有的权利,可是早晨......

    民情日记

    千名干部大走访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2014年8月27日 上午星期三阵雨农路站站长: 因为工作是两方兼顾,时常是在机关工作着,心理也牵挂着村里工作。虽然两方兼顾,难免不能集中精力,但......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范文3篇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多云今天,我开始了“串门行动”。走在平坦的村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经过上一次义诊活动,村里有不少人......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范文: 好雨知时节春风沐农家 市委办公厅调研员鲁宝明 3月22日,是市委办公厅干部下乡开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日子,汽车沿着岱黄高速公路向黄陂驶去。沿......

    民情日记

    走村串户 了解民情 2014年3月6日星期四小雨 迎着和风,披着细雨,转过山头,一路直下,我们来到了梅川镇回垅村二组——上汤垸。 小垸依山傍水,围塘而建。村舍红墙青瓦,错落有致。塘面......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调至发改和经信委上班的第一天。有人问我,从乡镇到部门,你最留恋的是什么?那肯定是与3万王浩群众的鱼水深情。因为无论身在哪里,我的心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