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

时间:2019-05-13 22: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

第一篇: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

一、法律部分:(1)行政法;行政法部分重点考查行政行为法,包括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要细看法条,习题练习;

(2)民法:重点在合同法、物权法及侵权责任法部分,(3)宪法和立法法;重点在各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职权等;立法法重点在立法权的公布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冲突的处理和备案,注意自治区自治条例的立法权和备案知识。

二、时政部分:(1)单选题部分,要求知道时事政治;(2)对重大的时事热点问题要了解背景、分析原因及意义,看半月谈和十七大几次会议的公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等。

三、公文:掌握以下三个部分即可:(1)公文通用格式;(2)各文种区别(常用的几种文种即可,如请示、报告、通知、通告、通报、意见等);(3)行文关系及行文规则;最后注意公文的语言要求规范、简洁,数字要求准确等。

四、论述题:建议多做做历年真题,对照答案进行总结。主要是学会答题,包括写作思路、分段,开头和结尾语言要漂亮;字要写的漂亮,考官没有时间看你多少内容。

五、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是重点。

如果需要真题、时政热点资料、习题,请上QZZN论谈,有2012公基备考专题

第二篇:乡镇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本篇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考点归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中就提出:“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此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四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

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三、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

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三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第三篇:2012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2012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考前预测试卷

答 题 说 明

本试卷第1~70题为客观题,请在客观题答题卡上作答。第六大题论述题为主观题,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请注意:考生必须在指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否则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1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们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主要说明了()。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唯一原因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2.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快速发展 B.与时俱进 C.改革开放 D.实事求是 3.我国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类型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优抚安置 D.社会福利 4.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

A.经济建设 B.能源问题 C.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D.外交关系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核心是必须做到()。

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 C.“三个代表” D.与时俱进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唯一的经济制度 C.我国经济特区的经济制度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8.政府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D.转化企业经营机制

9.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总产值 10.下列不属于现代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是()。

A.市场主体 B.市场规则 C.市场体系 D.宏观调控体系

11.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利,这说明税收具有()特征。A.无偿性 B.固定性 C.公平性 D.强制性

12.下列关于赤字对国家经济影响不正确的说法是()。A.影响国家支付能力 B.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C.国际债务增加 D.国内通货膨胀 13.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A.行为能力 B.行动能力 C.权力能力 D.权利能力 14.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能()。

A.做原告 B.做被告 C.既可以是原告,也可以是被告 D.视情况而定 15.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经济纠纷 B.行政纠纷 C.行政合同纠纷 D.民事纠纷

16.所谓彩色木刻画就是用木刻套印的方法印成画幅,人物、花鸟、山水„„差不多跟中国画画家笔下的真迹一模一样。我家里挂着一幅新罗山人的花鸟画,一块石头前伸出一枝海棠,三个红胸鸟停在枝上,上下照应,瞧那神色,像是正在那里使劲地叫呢!

文中加点字,运用不恰当的是()。

A.所谓 B.差不多 C.照应 D.神色 17.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量体栽衣 甚嚣尘上 B.提纲挈领 落华流水 C.恼羞成怒 腹背受敌 D.礼仪廉耻 里应外合 18.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其中,汉族固有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9.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成为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晴雨表”。下列关于CPI的表述错误的是()。

A.CPI是反映我国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B.CPI用于衡量消费者经常购买的确定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 C.按计算的CPI变动率不能反映通货紧缩的程度 D.CPI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20.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的集中体现。A.战略方针 B.基本政策 C.体制机制 D.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2分,共18分。)

2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实事求是中的求实精神与实用主义的实用原则都讲实际,但它们的精神实质迥然不同,其区别在于()。

A.前者所求的“是”为客观事物的规律,后者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B.前者所讲的“实际”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后者是个人经验 C.前者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后者以个人的经验和行动为出发点 D.前者是一种普遍性的方法原则,后者代表美国特有的思维方式

22.“未秋先秋,踏断蛮牛”、“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些农谚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3.按照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的建设有()。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24.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有()。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科教兴农战略 25.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6.甲一直暗恋同学乙,某日趁乙不备偷拍其换衣服的照片,并以此要挟乙与自己结婚。乙只好同意和甲结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侵犯了乙的隐私权

B.乙可以在婚姻登记后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C.乙有权主张婚姻无效

D.乙只能在结婚一年后提出离婚申请

27.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基本表现是()。A.宪法的制定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 B.宪法的修改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 C.法律的制定必须依据宪法 D.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28.下列各项中属于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是()。A.自愿原则 C.效率优先原则 29.下列()不得录用为公务员。A.甲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B.乙曾被开除公职

C.丙曾因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 D.丁曾受过党纪处分

30.下列不属于内部行政监督主体的有()。

A.检察院 BB.诚实信用原则 D.平等原则 .监察局

C.人大及其常委会 D.人民法院

31.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的角色应该是()。A.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B.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C.企业管理的参与者 D.市场秩序的监督者 32.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门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工业 B.建筑业 C.房地产业 D.交通运输业

33.当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A.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C.城市数量过多 D.市场供应不足 3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A.出口补贴 B.关税壁垒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退税 35.遵义会议后,成立了()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A.张闻天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稼祥

三、公文实务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开发布天气预报有关问题的 中国气象局:

你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发布公众天气预报归口管理的报告》(国气发〔2011〕13号)收悉。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一、为保证向社会公开发布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二、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发布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警报,一定要利用气象部门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国务院办公厅(印章)2011年5月1日

36.该公文正确的文种是()。

A.复函 B.批复 C.指示 D.回复

37.正文中“你中国气象局”的规范表达应是()。

A.中国气象局 B.气象局 C.气象局(中国)D.你局

38.“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发布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警报”这句公文的用语不规范,其原因是()。

A.含义不明确不清晰,让人产生歧义 B.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C.语序安排欠妥当

D.广播、电视等与媒体不可并列 39.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写为()。

A.11年5月1日 B.一一年五月一日 C.2011年5月1日 D.二○一一年五月一日 40.公文印发日期与印发机关的正确位置为()。A.印发日期与印发机关前后平行并列 B.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前后平行并列 C.印发日期在上,作者在下 D.印发机关在上,印发日期在下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中

(一)为单项选择题,请在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1项;

(二)(三)为不定项选择题,即每小题至少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2分,共18分。)

(一)张某在一风景区旅游,爬到山顶后,见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顶悬崖边上,目光异样,即心生疑惑。该女子见有人来,便向悬崖下跳去,张某情急中拉住女子衣服,将女子救上来。张某救人过程中,随身携带的价值2000元的照相机被碰坏,手臂被擦伤;女子的头也被碰伤,衣服被撕破。张某将女子送到山下医院,为其支付各种费用500元,并为包扎自己的伤口用去20元。当晚,张某住在医院招待所,但已身无分文,只好向服务员借了100元,用以支付食宿费。次日,轻生女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向张某表示感谢。

41.对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的法律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不存在法律关系 B.无因管理法律关系 C.不当得利法律关系 D.物权法律关系 42.张某的照相机被损坏以及治疗自己伤口的费用,应()。A.大部分由轻生女子偿付 B.全部由张某自己负担

C.全部由轻生女子偿付 D.小部分由轻生女子偿付 43.张某向服务员借的100元,应()。

A.大部分由轻生女子支付 B.由张某自己支付

C.由轻生女子支付 D.小部分由轻生女子支付 44.对于轻生女子衣服的损失,()。

A.由女子自己负担 B.张某负责赔偿 C.大部分由轻生女子负担 D.张某赔偿大部分 45.张某救轻生女子的行为,可否要求报酬?()A.可以要求,轻生女子必须给予一定的报酬

B.不可以要求,因为轻生女子并未要求张某对其进行救助 C.不可以要求,因为轻生女子没有法定义务给予报酬 D.可以要求,可以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

(二)马俊1999年去世,其妻张桦2007年去世,遗有夫妻共有房屋5间。马俊遗有伤残补助金3万元。张桦1998年以个人名义在单位集资入股获得收益1万元。双方生有一子马明,2003年病故。马明生前与胡芳婚后育有一子马飞。张桦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由表侄常生及改嫁儿媳胡芳养老送终。5间房屋于2009年11月被拆迁,拆迁单位与胡芳签订《危旧房改造货币补偿协议书》胡芳领取作价补偿款、提前搬家奖励款、搬迁补助费、货币安置奖励费、使用权补偿款共计25万元。

46.下列各项中何者属于遗产?()

A.提前搬家奖励款 B.搬迁补助费 C.货币安置奖励费 D.使用权补偿款 47.马俊的伤残补助金的性质应如何确定?()A.伤残补助金为马俊个人财产 B.伤残补助金为张桦个人财产 C.伤残补助金为夫妻共同财产

D.伤残补助金中医药费以外的费用为夫妻共同财产 48.张桦集资入股收益的性质应如何确定?()A.集资入股收益为张桦个人财产 B.集资入股收益为马俊个人财产 C.集资入股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

D.集资入股收益中劳务费以外的部分为夫妻共同财产 49.下列关于常生可否得到补偿的说法何者正确?()A.应当得到补偿,分配数额应当小于法定继承人

B.应当得到补偿,分配数额不能大于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 C.如常生明知法定继承人分割遗产而未提出请求,即丧失遗产分配权 D.如常生要求参与分割遗产,应在继承开始后1年内提出请求 50.下列关于胡芳及其子女遗产继承权的说法何者正确?()A.胡芳对张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应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B.马飞对张桦的遗产享有代位继承权

C.胡芳再婚后所生子女对张桦的遗产享有代位继承权 D.马飞对马俊的遗产享有转继承权

(三)某市A区公民李某在B区开办了一家公司,因违法经营,B区工商局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并处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李某不服,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市工商局作出了维持停产停业、变更罚款为1万元的复议决定。李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行政赔偿。

51.关于行政复议的法律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行政复议因实行一级复议制,复议决定一经作出和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B.当复议裁决为终局时,一经送达,即产生执行力

C.申请人凡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D.申请人拒不履行生效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可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2.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应将()作为被告。

A.市工商局 B.A区工商局 C.B区工商局 D.A和C 53.对此案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A.A区法院 B.B区法院 C.市工商局所在地法院 D.A和C 54.B区工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属于()。

A.财产罚 B.人身罚 C.自由罚 D.能力罚

55.责令停产停业应该适用的行政处罚程序是()。A.复杂程序 B.简易程序 C.当场程序 D.听证程序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即每小题至少有1项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2分,共18分。)

(一)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6.关于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有()。A.这次讲话谈及民生内容较多,也很具体 B.近年中国处于发展关键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C.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5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58.“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有()。

A.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B.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C.调节垄断行业收入

D.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59.年初,住建部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确定了26.6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筹措总目标。松江泗泾洞泾保障性住房建设基地开工,标志着上海已全面完成既定的保障性住房目标。政府增加保障性住房投入()。

A.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现 B.会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相应增加 C.表明政府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D.表明政府实施的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60.材料中说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为了促进就业,应当()。A.发展经济,扩大经济规模 B.调整经济结构

C.发挥劳动者、市场、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 D.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

(二)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了因决策不当造成的社会矛盾。一些地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例如江苏南通按照调解优先的原则,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如,针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探索实行“一证通”制度、“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在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社会管理格局,既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例如浙江温岭探索“参与式预算”。扩大了群众参与度,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了社会管理合力。

6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呈现出的变化主要有()。A.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B.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C.从重法律和道德手段、轻行政手段向重行政手段运用转变 D.从重事后处理、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 62.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原因在于()。A.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使社会管理的难度增加 B.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使社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 C.社会管理严重滞后使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加 D.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

63.将社会矛盾大调解作为当前有序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其理由主要有()。A.大调解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B.大调解有效整合了社会、行政和司法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C.大调解是协商民主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具体运用

D.大调解把工作重心放在应急处置上,使社会矛盾的解决更加主动有效 64.当前我国合理的社会管理格局为()。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65.“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句话体现的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为()。

A.实事求是 B.为人民服务 C.公正行政 D.廉洁奉公

(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除1月份因节日因素创下19.9%的最高增速外,其余月份名义增速基本都保持在17%左右。在投资和出口双双回落的背景下,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提升至47.9%,而往年这一比重仅为三成多一点。受通胀预期影响,金银珠宝等保值性商品成为消费“新宠”。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0月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31.1%。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均在30%以上。

在实体店经营成本攀升推高商品价格的情况下,实惠的“网购”成为今年消费生活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66.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这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成为“鲶鱼效应” B.这种效应由美国首先提出

C.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D.不需要其他条件就可以应用此种效应

67.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生产者物价指数()。

A.缩写为“PPI” B.简称:核心PPI C.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之先声

D.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

68.我国总体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综合国力也在稳步提升,在综合国力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是()。

A.政治实力 B.经济实力 C.军事实力 D.外交实力

69.实惠的“网购”成为今年消费生活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网购()。A.使得很多人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

B.突破价值规律的限制,使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C.途径有B2B平台,B2C平台,以及独立的网络商城和团购网站等 D.网购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换 70.黄金之所以成为“新宠”,最主要的原因是()。A.黄金是终极货币,能够实现保值增值 B.用途广泛

C.黄金比其他物品更容易保存 D.黄金自古流传,有特殊传统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为主观题,共20分。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否则一律无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11年6月15日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况,据统计,赞成以3000元为起征点的占15%,要求修改的占48%,反对的占35%。专家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起征点不能再提高了,有的说虽然从科学角度讲起征点不宜再提高,但考虑到社会的呼声,可适当提高。

凡是向公众征求意见,难免有时候会众说纷纭。即使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早经专家草拟、论证,由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定稿,向公众征求意见的结果还是赞成者少,要求修改和反对的多。民意是分化的,而专家的意思要么是以“科学”的名义否定民意,要么是希望对民意给予适当尊重。很可能,前一种意见的影响力还要大些。

在立法与政府定价之类问题上,确实存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乃至科学结论,存在科学决策,甚至还存在科学行政。立法也好,为特定商品或服务定价也好,都始于专业人员的调查与论证,并拿出一个建议方案。像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现在要向上调整,就有历史与国际的参照,必须在我国税制大背景下,考虑政府意图与民众承受能力,形成一个专家论证意见,这大概就是专家所说的“科学”。

但人类理性并非万能,科学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结论都有其局限性。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立法、行政活动背后,涉及对资源的配置,牵扯到各方利益。广大民众希望参与到治理活动中来,而我们国家现在也强调民众参与,科学决策要与民主决策结合,相得益彰。立法与决策再科学,也应当是民意的表达,科学与民意不是两张皮。

请结合材料,对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进行理解,并作出你的分析。

第四篇: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精华之一(本站推荐)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精华之一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吴平超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分为A、B、C三卷,考试大纲如下: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考试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其他知识等。其他知识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实务题、论述题、简析题、写作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等。根据A类、B类、C类不同试卷结构的要求选取上述若干个题型。A类、B类、C类试卷均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公共基础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江苏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试环节中占有举足新重的作用。但是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难度却让考生大为头疼。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给考生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一、法律知识 考情综述:

法律试题涉及的范围虽然极其广泛,但重点较为突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诉讼以及合同的成立、违约责任、买卖合同等历年来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侧重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难度较大。

重点章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民法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行政机关不同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的单位,其行为的对外法律后果归属于其所属的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中公提示:

由于法律试题多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另外,适当的做题必不可少,尤其是历年真题。在做题时一定要勤于动手,真正下笔去做,避免眼高手低。对做错的题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情综述: 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的定义、作用、内涵等。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的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中公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上的。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毛泽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江泽民)。中公提示: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最好能形成一条以时间为轴的线索,以此带动所有基础知识的记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情综述:

此部分内容多与其它部分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此部分内容往往作为背景知识出现,频率较高。重点章节:

坚持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重点知识举例: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1)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

中公提示:

在系统复习这方面知识的同时,应该多看看清华网、人民网上的一些有关的文章,多多积累政治素养,保持政治敏感度。

五、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情综述: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一般以知识记忆型题目为主,考查概念的居多,复习难度相对较小。

重点章节:

行政职能、行政监督、公共服务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权和领导权,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②经济职能

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③文化职能

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④社会职能

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的一般具有社会公共性的其他必须由政府承担的职能。目前,我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社会福利职能、社会救灾职能、优抚安置职能、社会服务职能、计划生育管理职能。

中公提示:

虽然这部分内容考查相对简单,但是此部分内容较为专业,复习、熟记知识是很有必要的。绝不可因为简单而忽视。

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考情综述:

江苏公务员考试对本分知识的考查皆为客观题,考查方式仍然是以知识记忆为主。牢记知识,是应对这部分考试的不二选择。

重点章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重点知识举例: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1)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2)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3)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4)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中公提示: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是难点,注意区别记忆。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邓小平理论知识重点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邓小平理论知识重点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其次,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第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其次,就我国来说,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最后,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判断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企业的自主经营,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间接性,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4)在政治制度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11、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了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十五届四中全会同时指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3)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推动企业科技进步;(6)全面加强企业管理;(7)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8)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10)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形式: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1)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2)权责明晰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3)政企分开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管理科学。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除了全面理解和把握以上四条基本特征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继续推进政企分开;②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④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3、市场体系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市场体系内部各类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要使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14、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

(1)商品市场。狭义的商品市场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其主要功能有:为商品交换的实现提供条件;评价商品;影响供求。商品市场主要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消费资料市场的特点:多样性、层次性、分散性、流动性。

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以中间产品的交换为主;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变化小但需求量大;需求相对稳定,决定了生产资料市场有可能相对集中和相对独立,有利于发展期货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的功能:制约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结构;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2)金融市场。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货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的筹集等一切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活动。

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引导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影响利率实现宏观调控;提供竞争改善经营管理。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通和交流的场所。其作用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上流动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具有流动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双向选择性。

(4)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的市场组织形式主要有六种A.土地的一级市场。由国家采取公开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出售或划拨土地使用权。B.房地产开发市场。主要包括资金筹措和建筑施工两大环节的活动。C.房地产交易市场。指有组织、有领导建立的有形房地产交易市场。包括所有与房地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如集资建房、房屋互换、房地产信托代办、新房出售和预售、旧房的买卖和租赁。D.商品销售市场。有两种形式:房屋产权出售;房屋使用权的转让。E.房地产金融市场。F.涉外房地产市场。

(5)技术和信息市场。广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技术商品的开发、应用和流通的全过程;狭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

(6)期货市场。狭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期货交易的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广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构成期货交易的全部要素,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结算所、期货交易者等。

1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7、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2)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3)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4)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深入、扎实、持久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互质问题。

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是:必须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对“斗私批修”、“大批判”的错误作法。

21、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22、一国两制的形成和发展

1979年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时表示:“只要台湾和大陆统一,我们将尊重台湾的生活方式和现行制度。”首次表达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对关于恢复香港主权问题,明确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1984年第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一国两制”作为基本国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下载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重点分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大纲解读

    201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解读在无数考生的殷殷期盼中,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大纲终于浮出水面,也为广大考生指明了备考的方向。江苏公务员网本着真诚为考生服务的原则......

    四方面解读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四方面解读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已于3月3日正式发布,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比2011年和2010、2009年的考试大纲发现,今年的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公......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考点重点之劳动法(精选合集)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一、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调整对象 一、用人单位: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无个人用工,个......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弯道超车理念体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2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 3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辩证唯物论 4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以斗争......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2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2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A. 教育B. 经济C. 发展D. 稳定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201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突出选项不定;江苏公务员C类公基还考到水利,农业,化工厂爆炸谣言,行政、民事诉讼,批复性公文写作等。六......

    公务员考试之公共基础知识

    公务员考试之公共基础知识 1. 国考的话是不用考公共基础知识的,地方考才会有 2. 公共基础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江苏的孩纸高中学过的,我看过的题目中......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精华总结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 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3.我国公务员退休需要满:30年 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