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宣传片解说词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宣传片解说词
责 任 与 荣 光
重庆,一座美丽的山城。
在3000年前,这里即孕育出巴渝文明璀灿的曙光;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群山与大水,以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吐纳万物,化育生机,历千载不衰,愈久弥新。
重庆,一座光荣的英雄之城。
在700年前的宋元战争中,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惟在重庆合川的钓鱼城,遭到长达36年的顽强抵抗;在72年前伟大的全民抗战中,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万千民众抹干大轰炸的鲜血英勇抗争,赢得全世界尊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专门致函中国,称赞重庆的青年男女以坚毅、镇定和不屈的精神,“证明了人类反抗邪恶的光荣与无畏”。今天,古老的重庆又迎来朝气蓬勃的黎明。
作为中国大陆西部开发战略的排头兵,重庆承东启西,在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庆作出以“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为五大内容的战略决策。这是一条让民众获益的科学发展之路,它开启了重庆面向世界的全球化视野,也让世界触摸到重庆人励精图治的贲张脉搏。
自1895年开埠后,重庆即是西南地区最先对外开放的城市,重庆报业已有百年历史,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起伏,它有光荣的传承,特别是抗战期间,它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的信心和勇气。
跨越沧海桑田。今天,重庆的主流报业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它犹如一面大旗,迎风招展,薪火相传,直面挑战。在这面大旗下,汇聚了重庆所有最具分量的媒体,共计15报2刊6网——
报纸日发行量近200万份,读者上千万人次,新媒体蓬勃发展。集团麾下聚集起书报刊印刷、电子传媒、广告经营、物流配送、旅游文化、地产开发等6大经营体系,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固定资产22亿元,成为中国西部最有实力的大型传媒集团。
经过多年培养和历练,集团涌现出一大批弘扬人文理想、诉求公平正义、讴歌社会进步、鞭笞腐败邪恶的新闻人。他们行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无论大街小巷还是边远山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汗水。他们关注着社会的发展,记录着民众的哀乐,以火热情怀讴歌民众的愿景,以悲悯情怀为民众的疾痛呐喊,特别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全集团有近300名记者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线,传递出客观、真实、理性的声音,激发民众的热忱,以博爱为救助、以良知为襟怀,共同支撑起民族震不垮的脊梁!
在这支敢打硬战的新闻铁军里,已先后有员工荣获中国新闻的最高奖励——长江奖和韬奋奖。
一代新闻人正在茁壮成长。
今天,当重庆这艘航船已经驶抵历史三峡的出口时,面对喷薄欲出的东方曙光,去发现和讴歌,去报道八万里山川的每一个黎明——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光……
第二篇: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直面挑战 科学发展
《哈尔滨日报》创刊于1945年11月25日,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最早公开发行的市委机关报。作为东北党报的先驱,《哈尔滨日报》如曙光中的旗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1999年12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正式组建成立,成为中国报业史上第一家获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报业集团。从此,哈报集团全力构筑有哈报集团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体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哈报集团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一个以“一个核心板块”——新闻出版板块为核心、“两个支柱体系”——报业经济体系和实业开发体系为支柱的多层次、多产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以其跨越式的发展,确立在黑龙江省报业的龙头地位。2008年,哈报集团实现销售总收入4.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3%;实现广告总收入3.146亿元,2009年,实现广告总收入3.25亿元,2010年实现广告收入3.5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率达到7%以上,不断创造历史新高。
第三篇: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读者节
祝贺青报集团第二届读者节盛大启幕
感谢广大读者多年来对青报关心厚爱
青岛早报即将推出2011读者节特刊
194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社创立出刊;
2002年6月20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一路走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已经走过60多年的辉煌历程。
近年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改一提高”为总抓手,聚气干事,抢抓机遇,各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增长: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老年生活报发行量大幅提升;新媒体发展步伐加快,青岛新闻网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地方新闻门户网站,青岛晚报、老年生活报全媒体运作初见成效;集团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城市传媒集团、最具品牌传播价值城市传媒集团、中国数字化传媒集团等称号。
60余年辉煌发展历程,我们感谢与青岛报业携手并肩发展的合作伙伴,感谢支持青岛报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读者节的基础上,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届读者节也将于10月22日——23日盛大启幕。启幕仪式上,将包括市领导致辞、活动演出、服务热线记者现场接待读者咨询、现场订报抽奖活动、早报微尘基金现场义卖等活动板块。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22、23日。
参与企业将受邀参加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届读者节线下活动,并获得现场展位一个(3*3M),与上万名读者开展互动活动。
青岛早报
2011年10月17日
第四篇: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实习
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实习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习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
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
周的实习,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8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
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
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终获得新闻一等奖。还有就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酒吧、妓院
中蹲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其次,广告策划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就报业集团来说,每办一张报纸如果不是广告的支持都是要赔钱的。所以广告策划在这里也十分重要。有时候好的广告策划甚至能改变一张报纸的命运。现在社会信息需求量很大,很多读者都需要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报纸是他们信息的来源之一。特别是招聘、房产、汽车、家电等广告,形成自己的专版,办出自己的特色,会对报纸的销售发行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参观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有感
参观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有感
4月14日下午,我班同学与班主任宋老师,在湖州日报报业集团人事部主任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几个主要部门,并在最后进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参观报纸印刷的部门让我认识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一晚上要印刷出满足湖州广大地区居民需要的报纸,仅靠两台机器,足以看出当代科技的发达程度。也让我领悟到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学习一定的技术是必须的。
参观了湖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编辑部和记者部,看到忙碌工作的编辑·记者们,了解到了他们工作的内容。记者们采完新闻就主要呆在办公室里把采访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文章,在经过反复修改成为一篇新闻稿。编辑们主要把各篇报道,进行必要修改,然后排列到各个版面。
此次活动,我收获最多的地方是在最后的座谈会上。座谈会模拟新闻发布会,我们扮演各家报社的记者,湖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周老师,班主任宋老师,以及湖州日报报业集团资深记者张波老师扮演被采访者。对于张老师原来并非新闻专业,而是在误打误撞下进了报业集团,并成为一名记者,然后从一位“非主流”成为一名“主任记者”,我表示钦佩,同时,她的成功也给了我启示。她看新闻专业的书,看几十家报纸的电子版,积极参与实践,将书面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真实的采访写作中。参加06年的“记者打工”·“太湖南岸千里行”等活动,谢抗震救灾的先进报道,明确自己记者的身份,从书本与生活双管齐下学习做记者。张老师从一张白纸到成为与她一起进入报业集团的同一批人中的佼佼者,是一种成功,是对我的一种启示。谁都要经过不懂才能懂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明确目标,多学习,多借鉴,多实践,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成功。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参观新闻事业单位,近距离接触真实的新闻工作者,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方法,多看报纸,了解社会现状,同时也能掌握好书本知识,是我们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此次湖州日报报业集团之行,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对于学习的目标·方法也有了更好地认识,此行对我而言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