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之关系研究:以保定市高校为例】【曾磊 谷冠鹏等】
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
之关系研究:以保定市高校为例
曾 磊,谷冠鹏,张健英,田靖娅11,231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3.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①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对口就业后离职率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就酒
店业而言,引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酒店职业的自身特征。我国星级酒店尤其是高
②③星级酒店虽多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工作环境较佳,但是酒
④⑤⑥⑦店职业也具有工作强度高、缺乏常规性,薪酬待遇低,用工季节性显著等特征。这些
特征可能影响着旅游专业学生到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本研究拟考察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对酒店职业特征的认知状况、毕业后从事酒店工作的意愿水平,以及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影响, 以为高等院校采取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的举措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偶遇抽样方法,于2009年1-2月份对保定市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63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样本分布如下:女生99人,男生64人;专科生98人,其中二年级学生77人,三年级21人;本科生65人,其中三年级学生24人,四年级41人;农村籍学生100人,城镇籍63人;大专生41人,三本学生27人,二本学生57人,一本学生38人。
1.2 工具采用自拟里克特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酒店职业认知测量包含酒店工作强度、工作环境、酒店行业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工资福利、酒店职业社会声望、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等职业特征,共7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到5分。其中工作稳定性测项为负向题(“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差”),其余测项为正向题(如“酒店工作环境好”)。酒店就业意愿测量设计了1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到7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到酒店就业的意愿越强。
1.3 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均值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1酒店就业意愿
针对“毕业后我会选择到酒店工作”题项,29.8%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37.3%的被试表示“有些同意”“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平均意愿水平与“说不清楚”的意愿水平(赋值4)之差异无统计意义(t =1.088,p>0.05)。见表1。
表1不同水平酒店就业意愿的频率分布(%)n =161 4.3 12.4 13.0 32.9 16.8 14.3 6.24.13±1.52从被试特征看,不同性别(t =-0.735)、城乡背景(t =-0.218)、就读学校类别(F =0.910)学生酒店就业意愿之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从年级来看,专科组二年级(t =2.753,p<0.01)、本科组三年级(t =2.420,p<0.05)学生酒店就业意愿均高于毕业班,差异具统 1
计意义;而专科组与本科组学生就业意愿之差异不具统计意义(t =-0.055,p>0.05)。见表
2。
表2学生特征与酒店就业意愿、酒店职业认知(x±
性别 女 男 年级专科组 二年级本科组 三年级 四年级 城乡背景 农村 城镇 学校类别
专科 三本 二本 一本
就业意愿
工作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工作稳定性
s)
职业声望
行业前景
工资福利
4.06±1.61 4.08±1.10 3.15±1.30 3.62±1.14 3.15±1.18 2.78±1.09 2.34±1.04 3.08±1.06 4.24±1.38 3.75±1.04 3.34±1.04 3.30±1.03 3.33±1.08 2.78±0.86 2.86±1.13 3.25±1.0
44.13±1.49 3.73±1.19 3.15±1.26 3.39±1.15 2.95±1.14 2.78±1.02 2.74±1.14 3.32±1.07 4.32±1.43 3.56±1.16 3.24±1.22 3.34±1.0
2.91±1.08 2.78±1.09 2.92±1.12 3.32±1.04
三年级 3.33±1.49 4.43±1.03 2.81±1.33 3.57±1.43 3.14±1.35 2.86±1.20 2.14±1.04 2.67±1.02
4.14±1.58 4.27±0.83 3.35±1.12 3.65±1.03 3.62±1.02 2.79±0.98 2.56±1.00 3.08±1.03 4.78±1.70 4.50±0.78 3.38±1.01 3.86±1.03 4.00±1.02 2.67±0.82 2.08±0.83 3.21±1.02 3.83±1.39 4.12±0.84 3.34±1.20 3.51±1.03 3.39±0.97 2.82±1.07 2.32±1.06 3.02±1.04
4.11±1.52 3.95±1.10 3.33±1.23 3.48±1.15 3.28±1.18 2.86±1.02 2.44±1.11 3.17±1.05 4.16±1.53 3.95±1.06 3.06±1.15 3.51±1.05 3.13±1.08 2.66±0.97 2.71±1.08 3.11±1.0
54.05±1.57 3.90±1.18 3.08±1.16 3.73±0.95 2.82±1.17 2.63±1.10 2.56±1.05 3.20±1.08 3.81±1.33 4.15±0.72 3.30±1.10 3.44±1.01 3.22±0.89 2.80±1.12 2.59±1.05 3.22±0.93 4.14±1.46 3.63±1.19 3.19±1.32 3.14±1.21 3.05±1.12 2.91±0.95 2.89±1.19 3.18±1.07 4.43±1.69 4.34±0.91 3.39±1.15 3.79±1.04 3.89±1.03 2.74±0.89 1.97±0.85 3.00±1.09
2.2 酒店职业认知
2.2.1 酒店职业认知总体情况
如表3所示,70.6%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工作强度大;44.8%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工作环境好;54.9%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就业机会多;42.9%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 酒店行业工作稳定性差;关于“酒店行业工资福利相对较好”,38.8%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占24.3%;关于“酒店职业社会声望较高”,50.9%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占19.6%:“关于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不错”,41.1%的被试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的占26.4%。从均值看,被试在酒店工作强度(t =-0.576)、行业发展前景(t =1.791)上的认知水平分别与“有些同意”(赋值4)、“说不清楚”(赋值3)之认知状态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工作环境(t =2.419,p<0.05)、就业机会(t =5.689,p<0.001)、工作稳定性(t =2.489,p<0.05)、工资福利(t =-2.764,p<0.01)、社会声望(t =-5.237,p<0.001)上的认知则与“说不清楚”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表3不同水平酒店就业认知的频率分布(%)
非常不同意 有些不同意 说不清楚 有些同意 非常同意 ±s
工作强度(n=163)工作环境(n=162)就业机会(n=162)工作稳定性(n=161)工资福利(n=160)职业声望(n=163)行业前景(n=163)
2.5 8.6 4.3 5.6 10.6 19.0 7.4
9.8 21.0 16.0 24.2 28.1 31.9 19.0
17.2 25.3 24.7 27.3 36.9 29.4 32.5
31.3 29.0 35.8 28.0 21.2 14.7 33.7
39.3 16.0 19.1 14.9 3.1 4.9 7.4
3.95±1.09 3.23±1.20 3.49±1.10 3.22±1.14 2.78±1.00 2.55±1.11 3.15±1.0
52.2.2 学生背景特征与酒店职业认知
从性别看,男女生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t =1.912)、工作环境(t =-1.033)、就业机会(t =1.779)、工作稳定性(t =-0.979)、工资福利、社会声望(t =-1.547)、行业发展前景(t =-1.009)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年级看,本科组三年级与毕业班学生仅在工作稳定性(t =2.396,p<0.05)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而在工作强度(t =1.793)、工作环境(t =0.115)、就业机会(t =1.370)、工资福利(t =-0.603)、社会声望(t =-0.987)、行业发展前景(t =0.694)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专科组毕业班与二年级学生在工作环境(t =1.793)、就业机会(t =-0.813)、工作稳定性(t =-0.737)、工资福利(t =-0.285)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t =-3.108,p< 0.01)、社会声望(t =2.878,p< 0.01)、行业发展前景(t =2.574,p< 0.05)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从年级分组看,专科组与本科组学生在工作强度(t =-3.419,p= 0.001)、工作稳定性(t =-3.844,p< 0.001)、社会声望(t =2.802,p< 0.01)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而在工作环境(t =-1.055)、就业机会(t =-1.512)、工资福利、行业发展前景(t =0.716)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城乡背景看,农村籍与城镇籍学生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工作环境(t =1.40)、就业机会(t =-0.129)、工作稳定性(t =0.832)、工资福利(t =1.207)、社会声望(t =-1.547)、行业发展前景(t =0.348)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学校类别看,学生在工作环境(F =0.500)、工资福利(F =0.674)、行业发展前景(F =0.333)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在工作强度(F =3.786,p<0.05)、就业机会(F =3.610,p<0.05)、职业稳定性差(F =7.190,p<0.001)、职业社会声望(F =5.759,p=0.001)认知上的差异具统计意义。Scheffe事后比较表明,一本与二本学生在工作强度,一本与二本、专科学生在职业稳定性,二本与一本学生在职业声望认知上存在差异(Scheffe事后比较未能识别在就业机会认知上的差异)。见表2。2.3 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影响 2.3.1 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
从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看,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与行业发展前景存在中度相关,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声望存在低度相关,并具统计意义,与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的相关不具统计意义。见表4。
表4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
就业意愿(n)
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职业稳定性 工资福利 职业声望 职业前景-0.185(161)
*
0.275(160)
***
0.204(160)
**
-0.091(159)
0.141(158)
0.287(161)
***
0.410(161)
***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2.3.2 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以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职业声望、职业前景为自变量, 以就业意愿为因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在酒店职业认知诸因素中,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主要受到对职业前景、就业机会和职业声望认知的影响。见表5。
表5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多元回归分析摘要 变量(Constant)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职业稳定性 工资福利 职业声望 职业前景
回归系数 标准误 标准化回归系数1.793-0.1680.1580.267-0.067-0.0470.2450.404
0.750 0.105 0.106 0.109 0.099 0.127 0.109 0.121
-0.1190.1240.188-0.050-0.0300.1760.275
***
t2.392-1.6061.4882.455-0.673-0.3682.259
Sig.0.018 0.110 0.139 0.015 0.502 0.714 0.025
*****
3.3550.001
R =0.508,R2=0.258,Adj R2=0.223,F(=7.2637,146)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旅游专业在校本专科生在酒店就业意向上大致呈“四三三分布”,即近十分之四学生将会选择到酒店行业就业,近十分之三将选择到酒店行业外就业,十分之三的学生就业意向尚不明确。整体看来,酒店就业意愿普遍较低。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校都存在着毕业班学生酒店就业意愿降低的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面临着就业抉择,之前的职业理想主义让位于职业现实主义,而且此时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纳入到他们的就业选择范围之中,对酒店职业与其他可能职业的审慎比较,使得他们酒店就业意愿降低,就业意向发生转移。
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特征,在校本专科生的总体认知是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好,酒店行业就业机会较多,但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较差,工资福利、职业社会声望较低,行业发展前景一般。从性别看男女生之间、从城乡背景看农村籍与城镇籍学生之间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特征的认知无差异。
从年级分组看,本科组较专科组学生认为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大、职业稳定性差、职业社会声望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本科较专科学生职业期望高,因此对上述职业特征的评价较为消极。研究发现,本科组毕业班对职业稳定性的评价较三年级学生积极,而专科组二年级较毕业班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强度低、社会声望高、行业发展前景好。
从学校类别看,学生在工作强度、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社会声望认知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一本较二本学生认为工作强度高,一本较二本、专科学生更认为酒店职业具有稳定性,二本较一本学生认为酒店职业社会声望好。
从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看,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与行业发展前景存在中度相关,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声望存在低度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在酒店职业认知诸因素中,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主要受到对职业前景、就业机会和职
⑧
业声望认知的影响。张添洲认为,个体对职业的具体认识会影响其未来职业选择的策略,本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3.2 建议
专业人才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旅游专业人才第一次流失,也即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不愿从事旅游行业工作而引致的人才流失,直接关系到
⑨
旅游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值得旅游界重视。根据本项研究之发现,笔者认为,高校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行业就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3.2.1“请进来”:促学生建立职业信心
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酒店这类服务行业是低人一等的行业,进入门槛低,且技术含量低,自己苦读四年却难以同高职高专学生竞争。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学校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信心。除了以丰富的酒店管理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外,请酒店业成功人士同学生进行交流的“请进来”方式非常值得推荐。同样的职业,为什么有的人能做的如此成功,这里面蕴含着深厚的管理科学、人生哲学和工作精神。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比教条的说教效果要更有说服力,他们的成功能激励学生对这一职业的真实认知,从而树立自己的职业自信。学校需要注意的是“成功人士”应以本校或同类学校毕业生为首选,同样的背景能拉近学生同榜样的距离,同时更具可比性和说服力。
3.2.2 “走出去”——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习酒店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首先它是一个服务性企业,通过员工向宾客提供的服务来创造价值。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经验的行业,相对比较封闭,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就很难真正了解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因此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只有依靠实践的锻炼,仅凭专业课则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机械地记忆。在旅游企业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部分人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学历偏低,管理能力不够;而一部分刚从旅游院校毕业的员工则是实践经验不足,思想稚嫩,企业没有充分的信心委以重任。因此,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认知,直接对接旅游企业要求的最直接手段。安排学生实习时,学校要做到认真筛选学生实习地点,做到高起点、严要求。同时保持与实习学生的密切接触,督促学生注意总结实习经验,注意开动脑筋地工作。并及时向学校反馈理论学习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也为学校日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
3.2.3 “早建立”——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尽早了解酒店的行业特点,以便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学习,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在一年级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充满好奇和幻想,在他们的想象中,导游可以免费地游览各种美景和河山,饭店服务人员整天可以在富丽堂皇地环境中接待各种贵宾,但随着年龄和阅历地增长,他们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犹豫自己的选择,最初的热情也会随之逐渐消失,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这时,职业生涯指导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了解酒店的职业特点,早早干预学生的职业认知,使他们建立起脚踏实地的职业规划意识,将对行业内就业选择起到极大的稳定作用。教师对酒店业的信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信心,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授课中注意透露服务业的就业前景,增加学生的职业信心,及时调整学生的就业期望,并及时准备自己的就业技能。
3.2.4 “多元化”——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加强校企合作 走多元化办学指的是吸引企业对学校进行投资,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双方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加入,能够及时地根据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调整旅游教育的方向,同时,毕业生直接根据企业的需要量身培养,也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对双方都有利。国外酒店管理办学中就特别突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如美国休斯顿大学与希尔顿饭店管理集团合作举办了希尔顿饭店管理学院;假日饭店公司早在1968年就在总部所在地孟菲斯建立了“假日旅馆大学”,为假日集团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员;瑞士旅游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店校合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实际上就是一座饭店,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一定比
例的理论课学习后,就可以在饭店内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其培养的学生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一流的酒店管理人才。
①
罗惠玉,陈向军:影响大学生在酒店业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2007,(7)。P327-328。②
张宏坤: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③
王兴琼: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④
何红丽、李琳:酒店大学学历员工流失现象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8)。P117-118.⑤
何红丽、李琳:酒店大学学历员工流失现象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8)。P117-118.⑥
郭蔚如,黄安民,傅孙萍。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及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⑦
郑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形成机制研究,大连干部学刊,2008,(10).P38-39。⑧
转引自魏淑娇:彩绘全方位的生涯规划[M].台北:作者自印,1998.⑨
肖华茵,占佳:基于大学生职业态度的旅游业人才流失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P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