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时间:2019-05-13 22:1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第一篇: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一、采访前的准备:

一、准备背景材料

1、背景材料

2、获取背景材料— 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

1、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 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第二类:采访提纲。第三类:采访包

二、写作要点:

1、准确

2、具体

3、形象

4、简明

5、口语化

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2h)

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多开几分钟机)

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可以保持联系)

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

1、相似因素。(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

2、需要因素。(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

3、对等因素。(消除恐惧,相互尊重)

4、强迫因素。(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

5、仪表。(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

6、能力因素。(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憎人及物)

7、刻板印象。(人的思想的惯性、习惯„„)

五、消息写作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一)标题—

1、作用:表达内容,吸引观众;

2、原则:1准确概括2简明精炼3严肃得体

3、要求:1短标题多用2多用实题,少用虚题。(实:事实)3表达的内容要完整

(二)导语

1、含义:以简练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诱惑力的开头,使受众对事件有宗的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2、步骤:1从大量的事实数据„„精炼出最恰当地表达事件的„„,所获材料的综述。

2用最能打动读者的方式将之行诸于文字。

3、类型:1直叙型2描写型3比喻型4拟人型5虚拟型6引典型7结论型8议论型9悬念型10对比型11引语型12“你”

4、(三)主体—

1、含义:对导语的具体的补充,解释,展开。

2、结构:事实的重要程度、时间、空间、逻辑。

(四)结尾

1、含义:对新闻事件的总结,概括,补充。

2、类型:1背景式2总结式3展望式4提问(启发式)5呼吁式 6评论式

第二篇: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述略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初现,当从“五四”运动时始。

一、“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当新文化运动的曙光照亮世纪之初的征程时,我国新闻界的早期新闻采访实践也步人了实质性地实践与改进的时代。其主要标志是:重视直接采访,派遣驻外采访;从采访内容来看,注意经济新闻的采制,社会新闻的采访也从幼稚而发展,由受歧视而登大雅之堂。

(一)驻外采访的勃兴

我国新闻界对驻外采访的重视始于19世纪末。为了“通中外之故”,尤其是“通外情”的政治目的,以《国闻报》、《民立报》为代表的若干报纸,开始在外患频仍的年代,“延请通晓各国文字之士”担任驻外记者,如杨笃生、章士钊就曾任过《民立报》驻欧特约记者。但是,早期的驻外记者多是由一些留学生兼任的,并非专职记者。驻外记者采访活动的真正勃兴始于“五四”。1918年“一战”结束后,国人迫切要求了解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国内各大报竞相加强国际新闻的报道,派遣驻外记者与日俱增。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时任《大公报》主编的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但这种境外采访仍是临时性的,而非长期驻外。直到1920年10月,我国新闻界驻外采访的新纪元才正式开启。这年秋天,在刚从欧洲回国,深感国内报纸大有必要向国外派驻记者的梁启超的帮助、撮合之下,上海的《时事新报》和北京的《晨报》“合筹经费,遴派专员,分赴欧美各国,担任调查通讯事宜”。两报一共选派了16名特派记者、通讯员前往,人数之多,阵容之强,前所未有。此举的目的与意义正如两报在《共同启事》中所言:“吾国报纸,向无特派员在外,探取各国真情。是以关于欧美新闻,殊多简略之外。国人对于世界大势,便每日研究困难,愈趋隔阂淡漠,此诚我报一大缺点也。吾两报有鉴于此,特用合筹经费,遴选专员,分赴欧美各国,担任调查通讯事宜,冀稍尽吾侪之天职,以开新闻界之一新纪元焉。”①各个记者及其所派驻的国家分别是:陈筑山为美国特派员,陈溥贤与刘秉麟为英国特派员,刘延陵为法国特派员,吴统续为德国特派员,瞿秋白、俞澹庐(颂华)、李崇武三人为俄国特派员。同时,《晨报》驻美国特约通讯员为罗家伦,驻英国特约通讯员为傅于,驻法国特约通讯员为张若名(女)、张崧年。《时事新报》驻英国特约通讯员为郭虞裳,驻法国特约通讯员为周太玄,驻德 ……

第三篇: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了了解和获得新闻事实而进行的情况搜集和调查探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目的:为新闻报道服务,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服务 新闻采访的实质:以客观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专业性、及时性、突发性、广泛性、艰辛性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简明性

广义的记者: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新闻出版者等。

狭义的记者:出外采访的人

19世纪初期,随着近代报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

记者的职责1、2、采写新闻:面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时,记者应责无旁贷,奋勇当先,千方百计的去完成采访任务。

反映情况:不是公开的新闻报道,而是特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作公开报道,但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的形式上报。

3、做群众工作

采访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1、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新闻业务技能的娴熟运用能力)

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敏锐发现新闻线索、迅速地挖掘新闻素材、及时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的表现:

一、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二、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三、灵活,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1、2、3、4、迅速遇见可能出现的新闻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引起受众反响程度的能力

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的能力

5、迅速判断透过一般现象挖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重要新闻的能力

新闻价值: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可以进行传播的新闻尺度。

新闻价值包含的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冲突性、异常性。

掌握的基本原则:新闻价值的各个要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件只是报道的参考系数,我们在世纪操作中要学会综合观察与利用。

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策划报道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这一指导思想的大致设想,有时也成为报道意图。

如何形成和明确报道思想1、2、吃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从中把握报道思想 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报道中捕捉、获取报道思想

3、参与社会实践,从所听所闻获取报道思想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的作用:

1、2、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 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的获得渠道1、2、3、4、5、6、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

各种会议、领导讲话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信息和简报 通过受众、亲友提供 通过其他媒体渠道获知 记者的耳闻目睹和日常积累

其他渠道:新闻线人、新闻通讯员提供及热线电话、读者来信

采访计划或采访策划方案应包括:1、2、3、4、报道思想:对近期报道思想要了解,这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

采访目的:采访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采访?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会怎么样?本次采访的要求是怎样的?

采访对象、范围:要采访的中心人物是谁?还要采访哪些相关人物?采访顺序怎样安排?如何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 采访时间:选择最有利于采访的时间和时限要求。5、6、7、采访的实施:选用何种采访方法(方式),如观察、访问、座谈会、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或是几种方式相结合。

报道方式: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对刊(播)发的要求,如放在哪个版面、栏目,采写周期,写多少字

采访内容:开列调查纲目,记者在采访前,应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较为详细的调查纲目,有事还需要把这个纲目送给被采访者,让他们了解记者要采访的问题,在思想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开列提问提纲,就是准备问题,问题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有概括的。

8、相关采访条件的准备:如交通食宿的安排、采访设备的准备以及经费的预算

9、其他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形式,与被采访独享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关系来进行采访工作的。

采访方式:由于新闻事件的性质不同、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不同而决定的记者采访活动的不同类型。

采访方式:隐形采访、异地采访、交叉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蹲点采访、体验采访

提问: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提问的方法:单刀直入、迂回包抄、穷追不舍、引导启发、反面激问、求教探寻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地讲,记者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的方法

1、观察与提问相结合2、概览与细察相结合3、观察与思考相结合4、定点与步移相结合5、眼看与全感相结合6、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相结合

新闻主题:新闻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新闻事实所要表达的记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和思想。

既要反映新闻事实,又要表明记者的态度和观点。

新闻主题确立的原则:确定主题的最佳性、注意主题的独创性、增强主题的针对性

新闻主题提炼的方法:追根溯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

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消息的结构: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

消息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以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按哦爱或布局的方式。

二、消息的构成,即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构成,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岛屿、主题、背景、结尾几部分

消息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 消息的构造成分

消息的标题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导受、导向、美化和序化

消息标题的种类主要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消息头:一般是指消息头那几个以不同字体或加括号区别于内文的字。

新闻导语:消息中开头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的部分。

以表达方式区分导语的种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议论型导语、对比型导语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它迅速、快捷地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新情况、新事物、新变化、新问题、新成就、新动向、新气象、新趋势。动态消息可以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也可以报道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以及与大众社会相关的千变万化。动态消息的特点:新、短、快、活、强

经验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报道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二、报道能推进工作的经验

三、报道最新鲜独创的经验

四、报道用事实说明的经验

人物消息概述

报道人物的世纪和活动的新闻题材。人物消息里面的人物要具有新闻价值,可以是名人、大人物,表现公众人物的新闻,也可以是凡人、小人物,表现普通人引发的新闻。可以是去的重大成就、获得突出成绩的人,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的默默无闻的人,也可以是怪人、奇人,甚至可以是反面人物。

人物消息的特点:

1、2、人是主角,以写人为主,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篇幅短小

3、内容集中

4、强调时效

人物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生动传神

二、个性鲜明

三、突出重点

社会消息: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自然现象以及生活情趣为报道对象的新闻题材。一般被称为社会新闻,也被称为“软新闻”。

社会消息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具有贴近性;受众范围宽,具有广泛性;相关资讯多,具有知识性;传播效果好,具有趣味性;报道灾害快,具有突发性;唱正气歌,具有引导性

社会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小事多留心,着眼百姓生活。

二、热点不会比,反映民众诉求。

三、格调要提升,抵制虚假低俗。

四、出击应迅速,报好突发事件。

五、形式须灵活,写出情趣感情。

通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生(成长)经过及结果(经验)的新闻体裁。

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通讯。1912年,《申报》特地为黄远生开辟“北京通信”专栏,后人称为政治通讯。

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如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通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详细、具体、深入、生动,更灵活、多样化,更有感染力。

一、内容的扩展性

二、时效的适度性

三、结构的灵活性

四、手法的多样性

五、人称的丰富性

林外通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通讯标题不用多行题,有事出现副题,前面加破折号;通讯发稿时,不加“本报讯”。

人物通讯:一种详尽报道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报道正面新闻任务的先进事迹,反映任务的成长经历,展现精神风貌,对人们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也报道中间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甚至是后进人物与反面任务的思想变化过程,分析行为动机,挖掘思想根源,对人们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人物通讯分为两类:

1、2、报道个人的,以一个典型人物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 报道群体的,以几个人甚至一个先进人物群体为报道对象

人物通讯的特点:形象性、生动性、时代性、典型性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突出写人,把人写活

2、精心选材,合理布局

事件通讯:较详尽地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注意选择典型事件,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引出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事件通讯的特点:典型性、重要性、深刻性、全面性、政策性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1、2、3、突出重点写好事 深入挖掘写透彻 如临其境细描绘

4、掌握分寸讲政策

风貌通讯:着重记叙社会风貌、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体裁。也叫概貌通讯、旅行通讯。报刊上常见的是巡礼、见闻、游记三种。

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1、2、3、求“特”,写出特点 求“变”,写出变化 求“新”,写出新意

4、求“趣”,写出情趣

特写: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特征的片段、场面或瞬间,进行“放大”、“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体裁。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行特写、速写等。特写的特点:题材特别、内容特别、表现特别

特写的写作要求:

1、观察要细致化2、3、4、选材要集中化 篇幅要精萃化 角度要奇异化

5、表达要艺术化

专访:记者带着问题对特定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纪实访问的通讯体裁;又称为人物访问记,属于纪实性报道。

专访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第一人称,可以用问答式,也可以用自述式。

人物专访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选择的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是罪人、犯人、有问题的人,专访的问题多是回答和解决社会和让你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人物专访的三要素:人物、现场、谈话

人物专访的写作要求:

1、选准专访对象

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

4、注重谈话纪实

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主题的深刻性

二、题材的重大性

三、报道的整合性

四、体裁的多样性

五、效果的显著性

调查性报道: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魏主要方式,揭示部位人知的新闻试试的深度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探究性、质疑性、独立性、重大性、风险性

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新闻别经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解释性报道是分析性报道,是深度报道中最重要的文体,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占有重大的比重。解释性报道的特点:1、2、3、充分使用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

突出“为什么”这一要素,着重点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事实蕴含意义 连续报道:新闻媒介对受众关注的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典型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报道。连续报道又称为追踪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发展轨迹并不断地及时报道,每一次报道的递进,都构成连续报道的片段,直到最后完整地呈现事件。一般至少需要3篇,特别适用于突发性事件。连续报道的特点:1、2、3、报道力度大,报道声势强 报道时空跨度大,报道时效性强 每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4、体裁的多样性,问题的灵活性

系列报道:在同一个大主题下,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不同视角、侧重点的分篇、持续的新闻报道方式

系列报道适用于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现象与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惊醒的一系列报道,报道篇数不少于3篇。

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他们没有外在的联系,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的的特点:1、2、3、主题的集中性 内容的广播性 报的的计划性

4、文体的一致性

调查性报道:

1、确立调查目标,表明质疑态度

2、把关键性追问作为“子标题”

3、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和细节

4、注重结构安排

5、突出平衡性原则,注重展现观点的交锋

解释性报道写作的操作要点:

1、采用逻辑关系结构全文

2、围绕“为什么”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写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3、广泛收集背景素材,大量占有材料

4、用事实解释事实

连续报道:

1、每篇相对独立,但要有内在联系,注意平衡性和整体性

2、每篇在报道新的新闻事实时,要适当交代背景或适当回顾

3、要突出之前未曾报道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4、要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

系列报道:

1、选择好体裁,开掘好主题

2、分解若干子题,划分报道角度

3、单片追求个体影响,整体形成集聚效应

4、注重典型清洁,抓住生动细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快捷性、及时性

2、现场的实证性

3、受众接收的随意性

电视新闻专题是指运用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段和报道技巧对新近变动的事实所做的较完整、较系统、较深入地及时报道。类似于报纸、广播新闻中的通讯。电视新闻专题题材广泛、多样化,大多围绕社会上的重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选材,针对事实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使观众产生思想上的震动和感情上的共鸣。

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 和对正在变动的事实的变动评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交互性、及时性、丰富性、多元性

多媒体写作:网络新闻写作最显著的表现形式P298

“华尔街日报体”: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

基本特征: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人物的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融合型记者也叫多技能记者、超级记者、全能记者、移动记者、背包记者。融合型记者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融合型记者的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

2、超强的职业能力

3、过硬的技能水平

4、良好的身心素质

第四篇: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李希光

你可能做不到一个好记者的所有要求,最起码你应该知道什么样才是好记者!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是以最快的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有选择的报道。(我再加一条柴静姐姐的定义:新闻是大家想知而未知的事情。这个更好记一点。)新闻采写的两个基本目标:让读者看;让读者关心。关于直接引语:

托尔斯泰:我不叙述,我不解释,我只展示,我让我的人物为我说话。记者也应该如此。2001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三家报纸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76%;1996年《人民日报》数据为8%,新华社为5%;2001年香港的《明报》、《东方日报》为3%。

新闻客观报道的大忌是,在新闻叙事时把记者本人写进去。中国报纸是满是“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息”、“某某告诉记者”、“某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等废话。“美联社从不传播谣言”-----《诤语良言》。PS:谣言即未经确认的信息。天下文章一大抄是许多从业记者的工作现状,他们对许多轰动性新闻根本不做查证。(哈,这次说的是美国)。

记者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新闻鼻和讲故事的能力。(按院长的说法:新闻鼻、新闻眼、新闻耳、新闻脚„„)

新闻的定义被克林顿的雪茄烟和一条沾了精液的裙子所改变!!(记住:娱记非记者。)

一、精彩导语一条。

来自中国、美国和西德的科学家汇聚在北京讨论人类对魅、真、美认识的最新发展。他们讨论的不是一个漂亮姑娘。附

二、儒家新闻学。(头一次听说)

学新闻学的动机: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知者。(要从记者中得到乐趣,我觉得记者聊聊天就能赚钱,挺好的。)新闻选题: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新闻要关心老百姓的事。我再用《道德经》一句话来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新闻基本要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what how why)新闻写作的文字要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闻稿要简洁)新闻选题出发点: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记者写新闻是为了义,不是为了钱)

新闻写作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新闻稿要有好内容也要有好形式)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即人民群众,“马”是代表经济损失和领导。记者最关心应该是人民的安危。)优秀新闻作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哈,不解释)

二、新闻价值

对于记者,受众对新闻给予的注意力和信任(包括关注、跟踪、转发、评论等)是记者最宝贵的资源。受众角度的新闻价值=(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媒介使用价格水平)÷(注意力【比如时间、精力】+信任【关注、跟踪等】)

新闻的重要原则是,一,核实;

二、要有有名有姓的新闻源。案例:(只摘抄新闻稿中句子)王勇跳楼自杀引来各方说法。(无名无姓新闻源)

他跳楼背后是否有鲜为人知的隐情?(是推测,而不是事实)

当地群众(无名无姓)表示,王勇之所以做出跳楼之举,肯定(又是推测)是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记者(出现了记者自己,不该!)在人民医院门口与路人(无名无姓,明白表明了记者自己是“道听途说”!)聊起王勇之死。

记者在新闻中加入意见时,必须要指出真名实姓的新闻源。

意见与事实的区别:事实可以判断真假;意见不能判断真假,只能判断有效性。案例:

2008年3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中国与西藏:炒作之战》摘录如下: 中国的网络世界是一个混乱(这是一个形容词,是无法断定真假的意见)的地方,在这里虚拟监督员组成的暴民(贬义词,不客观)可以挑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对其进行在世界其他地方少见(如何判断真假?!)的公开羞辱。新闻是保质期最短的商品,所以要快!!!

记者守则:不要高估读者的知识;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力!如何做到准确?一核实,二指明信息源。如何做到公正?至少要不抒发个人感情。

如何做到简洁?对报道内容要有清晰的理解。如何做到朴实?保证新闻能让小学生听懂。

三、你准备好当记者了吗?

当记者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也同时是一份事业。你在做记者时获得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敏锐的观察、丰富的知识、广博的阅历、超强的交际能力。

记者工作分为三部分:调查准备(背景调查、采访准备);与人打交道(访谈、参会);写稿。

补一个个人看法,我觉得写新闻程序上跟写论文差不多。先找到问题(也就是写论文的问题意识,新闻中的新闻点),再找材料(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新闻中的新闻背景),再将问题准备表达出来(论文中的正文,论述自己观点;新闻中描写事实)。纯属个瞎谈,我论文写不好,也没当过职业记者。记者是干什么的?

记者不是追求“真相”的,那是柯南的责任;记者不是追求“本质”的,那是学者责任;记者不是追求“真善美”的,那是哲学家的责任;记者不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那是法官的责任;记者不是代表“公共利益”的,那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责任„„

记者工作就一个:完整的展现事实。这是其他人的追求的基础!记者个人资料库:

自已关系网中的通讯录,重要性不必说;

自己报道过的新闻,过一段时间回顾一下,找出自己进步之处; 别人的好新闻,供自己学习的; 重要数据、事实,以后肯定用的着; 采访中、新闻发布会上的资料; 等等„„

四、新闻写作基本要求

新闻,最有效的写作是一人一报、一事一报。新闻要点除了5W和1H外,还要加一个 So what.美国记者培训专家罗伊·彼得·克拉克说:“许多新闻故事都没有回答读者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即,这个新闻与读者有什么关系?读者为什么关心这个新闻。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说:“记者要有卖点意识,也就是说,10秒钟就要和读者发生关系。” 新闻写作时,自己先回答7个问题: 这条新闻是关于谁的? 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间发生的? 在哪里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 怎么发生的?

读者为什么会关注这条新闻? 五:新闻稿件结构

硬新闻写法:倒金字塔,分为四部分,导语、说明、扩充、结尾。软新闻结构:

1、正金字塔:类似于短篇小说的结构,用细节开头,把故事的高潮放在结尾。案例。

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

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

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明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

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

“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

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么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

“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他们也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闻讯,曲江涛立即坐上从北京开往阜阳的火车。

赵骏被送走的那天,曲江涛是流着泪完成拍摄的。

这个没有人知道确切年龄的孩子,被两个叔叔送到收养者李山峰夫妇的家。新妈妈搂着戴绿色绒线帽、穿黑棉袄的赵骏,一个劲地夸:“这孩子长得真好!”一家人围着他,乐得合不拢嘴。

自始至终,赵骏一直低着头,没有表情。跟踪拍摄几个月了,曲江涛从没听他开口说过话,也没见过他有任何表情。他曾私下问过赵骏的叔叔,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叔叔回答说,自从父母去世,赵骏就不再说话了。

傍晚,两位叔叔走了。赵骏还是没说一句话,表情漠然,好像他与整件事无关一样。新家的哥哥领着他出去玩,刚走出院子,却突然发现,两行眼泪在赵骏脏脏的小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他哭了!他哭了!”小哥哥惊讶地喊起来。赵骏仍然低着头,眼泪泉水一样喷出来,却一声也不吭。

一旁拍摄的曲江涛刹那间理解了这个孩子:“他心里什么都懂,可他能怎么样?所以他什么也不说!”他顿了顿,有些哽咽,“当一个人被踩在最底下的时候,任何事都能平静地接受。这些,平时我们理解不了。” 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最令曲江涛感到温暖的,是在赵骏被送到新家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赵骏说话了,甚至会跟他打闹着玩了。

“打你!打你!打死了!”赵骏乐得上气不接下气。曲江涛配合地倒在床上,闭眼,吐舌头。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你会完全忘了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曲江涛说,“那是赵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送给赵骏一个黄色的收音机。这个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

赵骏到新家3个月后的一天,曲江涛拍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幕。新爸爸李山峰抱着赵骏,走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他们是去接新家的小姐姐放学。赵骏手中举着一大把野花,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你说,姐姐过来拿花呦!赶快呦!”李山峰这样教赵骏。“过来拿花呦!赶快呦!”赵骏挥挥手里的花,跟着喊。父子俩同时咯咯地笑起来。

举着摄像机看到这一切,曲江涛的心跟着明朗起来。他以为,这个孩子的苦难也许就此结束了。但是,几个月后,当曲江涛再一次来到阜阳,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艾滋药,赵骏只能按照成人药一半的剂量服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也不好。赵骏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常常拉在床上,还长时间高烧不退。李山峰一家决定不再收养赵骏了。

曲江涛记得,李山峰倚在门框上,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低沉地说:“不是不想养。可是看到他让我害怕,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

离开李家前,新妈妈喂赵骏吃药,哄他说:“我的乖,能得很。甜不?”

赵骏费力地咽下药片,瘪瘪嘴,艰难地吐出一个字:“甜。”

最终,赵骏被送往一个新的家庭。在纪录片中,赵骏的故事结束了。曲江涛再也没见到这个不幸的孩子。有时候,他会给联系收养赵骏的机构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他希望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这个孩子。

令曲江涛牵挂的另一个艾滋孤儿王欣欣,是个16岁的漂亮女孩。通过“阜爱协会”,一位美国老太太定期托人给她带来专门的儿童抗艾滋药物。据说,欣欣是已知由母婴方式获得HIV病毒的人群中,存活时间最长的。曲江涛记得,最初见到欣欣时,她头发乱糟糟地粘成一团,脸色阴沉,脾气暴躁,还不停地咳嗽。跟她熟了以后,他发现,欣欣其实很爱美,特别喜欢偷偷照镜子,梳头发。“她脾气大,是因为心里的苦没处诉说。”他叹口气说。欣欣的大姐早就出嫁了,婆家听说她的小妹有病,不让回娘家。相依为命的二姐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

曲江涛摇头叹息:“这就是很多艾滋孤儿需要面对的现实,别说外人,就连亲人都歧视他们。”

曲江涛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最初去拍摄时,左邻右舍对艾滋孤儿们似乎都唯恐避之不及,更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们玩。可渐渐地,人们的态度好像缓和了不少。“我们去了,总会抱抱他们,在他们家里吃饭。村民慢慢开始觉得,跟他们接触也是安全的。”曲江涛分析说。

据统计,中国约有7.5万个孩子因父母患艾滋病而成为孤儿。“他们遭受着人们的歧视,亲情的冷漠,疾病的折磨。”曲江涛说,“可他们却生活在最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

长达一年半的拍摄中,十几个艾滋孤儿的故事被收入曲江涛的镜头中,可最后剪辑出的影片只有短短39分钟,多数孩子的故事都被剪掉了,曲江涛觉得颇为遗憾。

他忘不了,一个奶奶一边讲述要把一对双胞胎孙子送人,一边嚎啕大哭的情景。他也忘不了,刚刚失去父母的黄家三姐弟,在给父母上坟时撕心裂肺的哭喊。

因为害怕束缚,曲江涛2001年从新疆电视台辞职来京后,一直拒绝任何固定工作。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人”,有感兴趣的题材便忙活上几个月,没有也便乐得自在。他曾用一星期时间,花费600元,以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短片,居然获得第16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他也曾拍过有关同性恋的纪录片,甚至有过被男同性恋者追求的尴尬经历。

而现在,曲江涛最大的愿望是,能把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一直跟踪下去。“这是很少的值得我长期坚持的事情之一。我突然发觉,如果能一直做这件事,一直和这几个孩子在一起,绝对不是什么束缚,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幸福的事。”他动情地说。

今年6月,在华盛顿电影节上,《颍州的孩子》获得国际卫生纪录片最佳奖。尽管还没有在国内公映,已有一些看过影片的外国人,表示要帮助赵骏和欣欣,并给他们寄去捐款。

然而令曲江涛担心的是,纪录片中拍摄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7万多个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的艾滋孤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们能否得到世人的关爱和帮助?

“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伤痛。”曲江涛摇摇头,“但是,一个人、几个人、一部纪录片的力量毕竟太小了。”(文中赵骏、王欣欣、李山峰为化名)

2、沙漏结构:这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结合。把新闻的关键事实按重要性放到稿件开头几段,接下来则按时间顺序描写。案例:《周光召,中国核武器开拓者》

此文是李希光在1987年写的英文稿,电子版未找到,我简述一下。

文章开头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周光召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之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他的一生。

3、华尔街日报体:从具体到一般。文章从一个小故事开头,可能是某个人、某件事,这里面承载了文章主题。接着,记者指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千万个类似故事中的一个,然后描写这一现像。结尾,稿子会回到开头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

案例,去他官网。

好记者会采访许多人,就为等那一句经典引语;

好记者会花好长时间寻找故事,就为能准确的揭示主题; 好记者会搜集成摞的资料,就为获取一个恰当的细节。

写出好新闻需要天赋、学习和大量的新闻采写实践,后者最重要!新闻采写程序:

一、选题构思。好的选题产生需要一双好奇的眼睛、灵敏的耳朵、聪明的大脑。

二、资料调研。背景资料越多越好。柴静姐姐就很重视资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拿过一本厚厚的书就啃。

三、写出新闻要点。也就是确定自己的视角。

四、采集素材。直接引语、各种细节。

五、确定报道框架。

六、写导语。应该花掉写作时间的四分之三。

七、检查。有没有交代不清楚的?有没有事实性错误?

六、导语

新闻写作是这样具有挑战性,读者随时会离开你。而你要做的就是,让读者读下去,而且读完。导语是完成这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西方记者将导语叫做“stopper”,意思是让人驻足停留的东西。也叫“hook”,意为勾子。好导语就是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提问。案例:

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俄勒冈州一名12岁女童昨天下课后独自在家,惊觉有歹徒割破纱窗闯入,她躲在毛毯下拨打了911报警,警方及时赶到逮住了3名嫌犯。这是一则硬新闻导语。会议型导语:

永远将会议中最有意思的议题放在导语中,导语只能包含和突出一件事情;导语应该把会议的目的----做出了什么决定、采取了什么行动---放在导语中,把会议新闻变成“行动性导语”,即含有关键动词。例: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

改为: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婚同居将会受通奸指控。表彰型导语:

读者很难记住那么多的奖项,在表彰先进个人的新闻中,要利用接近性来吸引读者。

分为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

心理接近性分可为对普通读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其工作的影响;对其好奇心的满足;等等。因此,报道获奖新闻时,可以从获奖人身上的感人小故事做为开头。颁奖会议仅是新闻背景或由头。

无故事导语:有些新闻是没有故事的,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新闻、描写一个城市环境的新闻。这类新闻常常会有一大堆数据,来客观冷静的展现其中的变化。但导语中若是放了这么些数据,没有人爱看。例:

记者近日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获悉,由于林业部门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85年前的33.9%增加到现在的74.2%。与此同时,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也有了明显回升。目前,六盘山的野生动物种群达上千种,其中脊椎动物213种、鸟类158种。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红腹锦鸡、金雕等14种。在“中日候鸟协定”中受到保护的鸟类有草鹭、白腰雨燕、角百灵等34种。

比较另一篇关于野生动物的稿件《新疆牧民雪豹》导语为:

新疆一家牧民在最近的这场大雪灾中,为了保护2只雪豹不被冻死,让雪豹在自己的羊圈内待了6天,20只羊被吃掉。导语中有人,才能更吸引人,至于如何找到这种合适的人,那得靠记者多采访了。另,路透社采写的《中国最肮脏的城市处在困难中》,导语如下: 重庆什么生意最兴旺发达,擦皮鞋的。这是细节,全靠记者多留心了。抽象型导语:

此类导语是指导语中运用一些抽象、概括的词汇,比如“重要力量”、“十分繁重”、“重大科研成果”等等。这些词不要出现在导语中、更不要出现在标题中。先说个标题的例子:

《考古重大发现:徐州出土了一批汉代文物》------《中国文物报》; 《中国发现世界是最完美的金缕玉衣》--------李希光改后标题; 《2000年前的中国王子埋葬在玉中》----路透社转发时配的标题。再说一个导语的例子: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一稿)“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蛋研究方面有新发现。”(二稿)“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智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三稿)

“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恐龙生蛋方式时发现,体形庞大、貌似呆笨的恐龙其实,比人们想像得要聪明的多。” 硬新闻导语:

要求:导语字数不得超过50字;是一句话,而不是两句话;不能有“记者了解到”等废话;去掉形容词、抽象词。

若所报事件是从别的媒体获得的,那么要在导语中注明出处,这既是职业道德,也是自我保护。

硬新闻有时会在开头加一两句话以提高新闻冲击力。如前面的“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导语中还可以加入直接引语,这样更会吸引人。但要求记者能有发现简洁凝练导语的能力。为了导语的简洁,一般会用部分引语。讲故事新闻的导语:

要求:吸引人;回答读者“我为什么要关心”的问题。讲故事新闻往往不是为了写一件事、一个人,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大画面、描述一种社会趋势。因而导语要从具体问题入手,有时还要为新闻找一个“引子”或“钩子”,一般不用抽象词、谚语、歇后语、诗句、对联等。要用导语来描写、把读者引入画片中、让读者“看”到现场。

方案

一、轶事型导语。用小故事、轶事来引导全文。例:一位穿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取消了。

这是1996年7月空难事件新闻的导语。方案

二、对话、引语型导语。

例:关于生命起源最荒唐的答案出现在一块户外广告版上: “生命起源于SPORE.COM.”

这是一则报道电子游戏的新闻的导语。

导语写作技巧:

1、一定要明确是给谁写的,投其所好。读者想什么就写什么,记者喜欢什么就夸什么,读者反对什么就骂什么。当然,不是明显的。

2、对新闻事件的意义了解越深,导语越好写。

3、正文中必须的支持导语的事实,否则不行。

4、多写几个导语,做比较。

5、用至少一半的时间写导语。

6、写完再看一遍,是不是还能删。

七、直接引语

记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引号中。什么是好引语?好引语就是能让人记住的话。如果有一句话记者在不用查采访笔记的情况下记起来,那句就很有可能是好的引语。

一般情况下,引语是要选取信源说的话中最能体现其心情、态度、立场、行动的话。

从内容上说,好引语包括:

1、强硬政府、组织、机构的声明。比如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的话。

2、有鲜明立场的个人意见。

3、议论争议性话题的句子。

直接引语应该具有独特性,具体如下:

1、揭示了核心问题;

2、揭示了密秘或不为人知的目的;

3、揭示了信源的内心动机、个人观点、当时的心情;

4、揭示了说话的特点。或者无知,或者智慧过人,等;

5、具有尖锐性;

6、反应了强烈的反应;

7、属于偏激的言辞;

8、好有比喻;

9、方言、口语化的表达; 不应该做为引语的句子:

1、空话、套话、立场不清的言语;

2、含有行业术语、专业数据的话;

3、众所周知的话;

4、具有控诉性质的话。

八、新闻的语言

词语:准确的用词。

1、例: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四倍的工资。

评: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再说了,月薪还是年薪?

2、具体、明确的词语。例:性感的女子。

3、评:如何性感?不如改为“大腿光滑的女子”。多使用动词,且不用被动语态,直接了当地使用动词。

4、例:他被这件事阻挠了。改为:这件事阻挠了他。

这次失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这次失败留给她深刻印象。

5、少用形容词及副

6、例:记者(不该出现记者)昨日从朝阳警方了解到,接报后,北京警方立即组成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经过昼夜连续奋战,迅速锁定了主要行凶者的踪迹。10日,专案组派出侦查员前往嫌疑人所在地大连市展开调查。经过连续两天的缜密侦查,6月13日,在辽宁省公安厅的大力协助下,北京专案组在大连、鞍山市一举将实施伤害案的8名行凶者抓获归案,今日已押解回京。(《鄢波被砍案10名嫌犯落网今天上午被押解回京》http://ent.iqilu.com/news/2010/0615/258371.shtml)

只要记者观察细致、采访深入,每一个形容词都可以用一个细节描写来代替。另,别用“著名”一词。李政道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才用“著名”。其实家喻户晓时就不用修饰词了,我们从来不说“著名的邓小平”。

7、正确的使用称呼,而不是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有:“黑鬼”、“小日本”、“剩女”、“艾滋女”、“90后小孩”、“小三”等。记者的任务是真实报道,而不是贴标签。

九、新闻视觉化与描写

记者要做的是“展示而不是告诉”。

观察是做到视觉化描写的第一步,记者要到现场,调动自己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全部感官。这东西得自己慢慢练练。不简单!记者应该准备一把尺子,多测量,哈哈,就出了细节了。

十、新闻故事化要求

1、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

一个新闻如果你是独家,那可以不必用“讲故事新闻”,相反,如果别人已经报道过,那就要从“故事化”中去吸引读者了。好比,吃了“米饭”后,你想让别人再开胃,那就给他做出“蛋炒饭”。(李希光比喻)

2、故事化基本方法

将新闻的视角放到“人”身上,将事件个人化,展现人在其中的喜怒哀乐; 人物不要太多,有个男一号或女一号就行,其他人物略写;

努力找到人物与其他人或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东西最能打动读者。(此处不懂,我摘录如下:只要有可能,找出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最渴望建立的那座桥梁,发现他为什么渴望建立这座桥梁,探索他是如何建立这座桥梁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经历都有一种感情上的反应,引起感情激烈反应的经历即是好故事。我的问题是,如何让他说出自己的这段经历?????)

3、故事化的技巧

其一、细节和人物言行的描写。

要描写与主题相关的外貌特征,用描写去展现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品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其

二、导语或文中使用轶事

4、写作风格

要有老实的态度,不要虚张声势、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妄下断语、不要自吹;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要用没新意的比喻、排比、对偶;慎用行话、流行语。(对于流行语,保留自己意见)

十一、让报道流畅起来 报道的展开

一篇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有持续的兴趣读下去。最好说服读者读下去的方法就是让他不断产生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回来一个问题,并同时产生新问题”。

这就要求要从读者的角度巧妙得提出问题。

对于复杂的信息,要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可以运用巧妙的比喻,也可发用列清单的方法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可能造成读者困惑的地方,加入新闻背景。注意:背景不要太长;将背景分散开,只写出有关的背景。案例:

有一国际环境峰会在某城市举行,同时的环保主义者抗议,对此抗议的报道如下: 以抗议的场面开头;

背景说明(这些抗议者的来路);

直接引语(为什么抗议)+背景说明(这个环境会议是怎样的); 直接引语(抗议者的主张)+背景说明(抗议者做过什么事);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抗议者的态度)+背景说明;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反对抗议者的态度)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的回应); 以支持者的好引语结束。报道的结尾。

1、首尾呼应的结尾。华体一般用这种方法,去从导语中寻找结尾时的灵感;

2、高潮式结尾。一般是正金字塔结构的结尾,从头到尾讲一个故事,用故事的高潮作为结尾。

3、悬空式结尾。通常用来报道还未正式结束的新闻故事,让读者发问,后面发生了什么?未来会怎样?

4、未来行动式结尾。是在给文章画上句号后,暗示下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或行动。

5、直接引语式结尾。记者常用。

第五篇:《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第一章 新闻采访

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

④需要的广泛性; 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

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

①个别访问

②开座谈会

③现场观察

④参加会议

⑤蹲点

⑥查阅资料

⑦改写

⑧问卷

⑨电话采访

⑩网络采访

第二章 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

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2.2新闻敏感[P15]:

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

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

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

①重要性

②显著性:

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

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

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③时新性

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

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

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

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

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2.7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P34]:

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2.8知识的准备的功效(好处)[P38]:

第一,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

第二,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第三,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第四,有助于避免犯知识性错误。

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

3.1创造哪些良好的访问条件[P48]:

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1、见了领导、名人等人物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不要盛气凌人。)

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手势);

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1、强调采访意义

2、约束神情语态

3、排除外来干扰4变换活动方式)3.2提问的注意事项[P62]:

①提问宜简洁;②提问宜具体;③提问宜间接;

④提问宜深刻;⑤提问宜自然;⑥提问宜节制。3.3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P68]:

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②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④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第四章 深入与收尾(采访后期)

4.1记者应当怎样抓取事物的特点?[P84]

一是看准形势抓特点

二是通过比较抓特点﹛纵断面比较与横断面比较﹜

三是选择角度抓特点 4.2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的三个字[P85]:比、小、异 4.3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思想障碍具体有[P87]:

1、盲目自满;

2、追求数量,忽略质量;

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

4、先入为主;

5、重实践,轻理论 4.4新闻主题[94],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第五章 人物与时间类新闻采访

5.1避免雷同,突出个性。采访写作中必须体现的“三个一”[104]:

⑪一人有一人的精神(思想)

⑫一人有一人的典型事件

⑬一人有一人的性格化语言

5.2人物专访特点与作用[108]:①针对性;②代表性;③适合性。5.3事件通讯采访中应注意的事项[113]:

①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②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 ③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④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 ⑤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⑥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第六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采访

6.1政治新闻采访具体要求[117]:

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

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⑤知识广播,善于社交。6.2军事新闻采访的新要求[123]:

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③讲究效应,注重节制;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6.3外事新闻采访注意事项[126]:

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

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④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第七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

7.1科技新闻采访须注意[138]:

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

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

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

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⑧善于结合,提升品位。

第八章 文体与教卫类新闻采访

8.1文艺新闻的采写要求[143]:

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

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

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⑥严格核实,杜绝失实。8.2体育新闻的采写要求[147]:

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

③强化观察,待机提问;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

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8.3教育新闻的采访注意[152]:

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 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8.4卫生新闻的采访注意[154]:

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

9.1社会新闻特点[157]:①广泛性;②知识性;③趣味性;④突发性;⑤思想性。9.2社会新闻采访要求[159]:

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

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⑥力求辨证,客观全面。9.3灾害新闻[P162]:

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9.4灾害新闻的题材的特性[P163]:

①突发性;②严肃性;③客观性;④情趣性;⑤科学性

9.5记者应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P165]:

①死伤情况;②财产损失情况;③原因;④救护、救济情况;⑤灾区灾后情况。

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

10.1特写[P169]:

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10.2要采写好特写,应特别注意[P170]:

①观察须严细;②选材须精当;③结构须紧凑;④篇幅须短小;⑤角度须奇异;

10.3报告文学的采访要求[P172]:

①立足时代,摸准题材; ②深入采访,确保真实;

③“清扫”外围,间接采访; ④精心选材,合理用材;⑤交友交心,观察体验。10.4新闻采访在形式上一般分为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两种。[P174]

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作访问;

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及有关联的人作访问。10.5连续性新闻[P179]: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10.6连续性新闻采写注意事项[P180]:

①注意优化组合(1、反对简单相加;

2、掌握报道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

②注意系统思维;、③注意反馈失调;反馈失调通常指的是反馈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两种情况:

1、反馈不及时;

2、反馈过度。10.7批评性新闻采写时的注意事项[P187]:

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 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

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

④分寸得当,褒贬有致。10.8深度性新闻[P188]:

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10.9预测性新闻的定义[P192]:即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也即什么人最近对什么事作出了什么预测的事实的报道。10.10预测性报道特点[P192]:

是以现有材料与事实为根据对未来作出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前景作出分析,它与着眼于“新近发生”的事实、事件的动态新闻不同,报道着眼于“未来发生”的事实或事件。10.10精确性新闻[P193]:

即指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方法融为一体的报道形式。泛指以各种问卷调查结果组合为新闻的报道形式。

第十一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1.1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P199]:(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1、坚持真实性;

2、坚持时间性;

3、坚持思想性;

4、坚持用事实说话。11.2真实性的具体要求[P200]:

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

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11.3新闻报道失实原因[P202]:

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 ⑥急功好利,“有中生无”;

⑦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11.4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定义[P218]: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新闻的特殊价值和独特作用,就在于它能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体现某个道理或观点,从而感染、影响受众。11.5怎样用事实说话[P219]:

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

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12.1记者的应具备的修养有[P223]:

①优良的作风;②高尚的道德;③广博的知识;

④熟练的技能;⑤诚挚的情感;⑥强健的体魄;⑦广泛的交往。12.2新闻职业道德[P227]:

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补充[了解一下]

1、技能修养:①熟悉用方言和土话交谈的技能;②熟悉用外语采访的技能;③熟悉摄影技能;④熟悉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辨向、测时技能。

13.新闻分类

1.人物与时间类新闻采访

①人物新闻采访

②人物通讯采访

③人物事件采访

④事件通讯采访 2.时事与政治类新闻采访

①政治新闻采访

②会议新闻采访

③军事新闻采访

④外事新闻采访 3.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

①经济新闻采访

②科技新闻采访 4.文体与教卫类新闻采访

①文艺新闻采访

②体育新闻采访

③教育新闻采访

④卫生新闻采访 5.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

①社会新闻采访

②灾害新闻采访 6.特殊类新闻采访

①新闻小故事采访 ②特写采访

③报告文学采访

④连续性报道采访

⑤批评性报道采访 ⑥深度性报道采访

⑦预测性报道采访 ⑧精确性报道采访

[考题类型: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解答题、简述题、应用题。]

下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教程

    写作:一般性的消息(标题、电头、背景材料)、述评 第一章 新闻写作:广义: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写作。狭义: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 新闻作品的分类: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新闻写作教程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

    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教程 一、什么是新闻? 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最近发生的见闻。但是我们每天都有很多见闻发生,有哪些是值得报道的新闻,也就是说哪些新闻是有价值的?我想主要把握......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上遍第一章1.“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

    新闻采访与写作

    当代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写作制定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全过程。 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采访质量决定写作质量。 3.对......

    新闻采访写作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的差别: 1. 目的......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