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

时间:2019-05-13 22: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

第一篇: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

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

饲料的安全与营养是保证生猪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金锣集团十分重视饲料安全,积极发展自主饲料研发体系,通过自建饲料厂,对饲料品质进行全面把控。金锣集团还增加了一条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原料膨化线,在保证饲料产品质量水平的同时,对饲料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品质规模养殖起到积极的推进和示范作用。

金锣火腿肠以“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消费”发展理念,提升集团战略的高度,也为引领整个肉制品行业发展方向的行业标杆。金锣火腿肠一定做餐桌上美味的“独秀”,金锣集团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利用了电子商务技术,有效提升终端配送能力,实现高效配送,确保产品的新鲜和高品质。

金锣凭借着“清洁生产、节约生产、高效生产”的理念,金锣火腿肠所有的生猪养殖全部采用高科技养殖手法,而所用的谷物饲料还添加了从东北大豆中技术淬取的肽这种营养物质来增加动物的活性与抵抗力,保证了产品绝对无药物残留的同时,也增加了肉制品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这一具有高科技特色的举措,进一步夯实了金锣集团在国内肉制品行业的领先地位。金锣火腿肠抓好管理保证质量确保稳健发展,金锣火腿肠对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松过,通过各种创新,先进技术并严格监管,打造完美健康食品送消费者家中。金锣绿色发展金锣品质创新,金锣不仅借助科技促进企业发展壮大,还通过做大产业带动三农经济发展。在构建从饲料研发、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到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过程中,不仅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和素质提升,还大力实施农户生猪养殖合作社机制,让农民在企业平台走上致富之路。

作为中国肉制品行业屠宰量最大的企业、国家肉制品领军企业,金锣火腿肠已经未雨绸缪,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认为,实施规模化养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金锣集团自2008年起计划斥资20亿元自建集种猪场、饲料厂、养殖场等为一体的生猪基地,发力规模化养殖,进军上游产业链。

第二篇:走生态产业之路,促农民致富增收

走生态产业之路 促农民致富增收

----则戎乡金银花产业发展材料

则戎乡位于兴义市东南面,全乡国土面积108.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34个村民组,4982户22094人。境内岩溶峰丛星罗棋布,属典型的石山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耕地分散而贫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人均收入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属省级一类贫困乡镇。自2002年开始,乡党委、政府提出“山顶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下粮坝子”的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农民致富增收的路子,通过实践探索,找到了一条在石山半石山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种植金银花。2010年4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则戎乡冷洞村视察抗旱救灾工作时提出将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指示精神后,我乡更加增强了种植金银花,治理石漠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探索产业“落地”之路

针对全乡有85%以上是石山半石山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现实,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多次外出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种植金银花的发展新路子。从2001年起,率先在冷洞村示范种植金银花。其后,积极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扶贫政策,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群众不断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目前,金银花种植已推广到硐

山、长朝、花郎、干戛、拱桥、半边街等村,全乡种植农户达3000多户,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其中可开花面积7000多亩,进入盛花期达3000余亩,最高亩产可达300多斤,产值达600多万元。目前仅冷洞村就种植了金银花2800余亩,户均增收1000至1500元,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局面。

寻求产业“生根”之路

在培育金银花产业的过程中,按照“苗质长得好,技术跟得上,丰收保得住”的目标要求,全乡分三步实施保苗增收工程:第一步是扩大种植规模。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的整合,将小流域治理,荒山造林,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捆绑使用,特别是利用冷洞小流域治理项目的世行贷款发展养殖业,充分调动农户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每年在稳住农户金银花产量的同时,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盈利,2010年,乡党委、政府将金银花种植与25度以上坡耕地治理有机结合,在乡域主要公路沿线实施生态工程,采取“点对点、人盯人”的办法,动员引导群众大规模种植金银花3794亩。第二步是提供技术保障。为实现“规模扩得大,技术跟得上,产量稳得住,收入提得高”的目标,乡林业、农业、劳保等部门主动上前,通过请专家上课、聘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培养“土专家”和村干部带头学经验、学技术等方式,提供金银花种植、管护、采摘等技术支持,每年培训不少于4期,种植农户参训率达100%,确保了稳产增收。2010年,在冷洞村引进灰毡毛忍冬(金银花王)进行示范种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三步是

提高育苗质量。主要是在技术跟得上的基础上,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逐步进行品种改良,用优质苗替换劣质苗,用高产苗种替换低产苗种,实现增产增收目标。2011年,冷洞村建成了100余亩的灰毡毛忍冬(金银花王)苗圃基地,为全乡金银花的品种改良提供了保障。

打造产业“结果”之路

针对金银花高产低售、产收不平衡的现象,乡党委政府反复思考,总结经验,从抓两个方面上作文章:一是从打造金银花品牌上作文章。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升则戎金银花知名度,更好的为群众增加收入。2008年12月18日,在贵州省兴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了则戎乡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金银花的种植加工及销售工作。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联接农户,并严格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通过两年的运作,则戎乡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了逐步引导农民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提高金银花的品质,实施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社还注册了“万峰林牌”、“冷洞牌”等金银花商标,二是从增加群众收入上作文章。2009年5月,为了更好的建起产业链,最大程度增加群众收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在则戎乡冷洞村建成了则戎乡金银花加工厂,并引进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金银花加工生产线,实现年加工50吨干花的生产能力,同时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建起自己的企业网站打开了营销网络。2010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则戎乡金

银花加工厂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了产品包装车间,为做大做强则戎金银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则戎乡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乡金银花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2010则戎乡金银花产业扶贫项目安排了6000亩金银花种植项目,目前正在实施;2011全市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又规划了1.5万亩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在“十二五”期末,则戎乡金银花种植面积将达3—4万亩。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则戎人找到了一条适于在石山半石山地区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产业之路,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发展,绝地也能逢生。几年的产业发展,也让则戎乡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州、市有关要求,继续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艰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加大推进石漠化治理进程,继续做大做强以金银花为主的生态产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谱写则戎经济发展新篇章。

第三篇:深刻谋划准确布局走科技化集约化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深刻谋划准确布局

走科技化集约化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近年来,我县全面分析太白独特的气候和生态县情,按照“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走“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的发展路子,调结构,创特色,壮规模,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生态休闲、林特产业和劳务经济,农民收入逐年大幅增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75元,是2007年1838元的2.4倍,净增2642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增长率连续3年位居省、市前列。今年1-6月,全县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72元,同比增长25.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大上蔬菜产业。太白生态良好,气候凉爽,是高山绿色无公害蔬菜天然生产基地。我们把蔬菜产业作为长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建基地、抓示范、调结构、严标准、优设施、提质量,建成蔬菜育苗繁育中心,扶持营销龙头企业太白绿农公司发展壮大,引进全省最大的县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壮大规模,争创效益。到2010年底,全县6个乡镇、52个行政村、8530户农户从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产量31.4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人均蔬菜收入328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成为全市唯一的“一县一业”示范县。今年,我们实施有机蔬菜引领工程,投资2100万元,启动建设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园、有机蔬菜基地、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已种植蔬菜10万亩,被确定为西安世园会蔬菜直供基地,“太白甘蓝”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与西安、宝鸡42家连锁超市签订供给合同,销售价格创历年最高,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激活林特产业。我县林地资源丰富,我们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林地资源生产力要素。近年来,我们发挥优势,打绿色牌、念山水经,确立了“林上采、林中养、林下种”的林特产业立体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农民增收第二支柱。2010年,全县累计发展核桃、板栗、花椒、山萸等药果12.09万亩,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3亩药果,产量达526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特产业收入达到686元,比2007年净增550元。今年,我县与陕西教育学院合作,成立了林特产品研发中心,先期开发了21种林特休闲食品,投入批量生产,为太白林特产业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搭建了平台,更有利于农民的稳定持续增收。

3、开辟休闲观光。围绕“秦岭夏都、雪域太白”发展定位,累计投入2亿多元,先后启动建设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青峰峡森林公园等重点产业项目,成功举办了三届“两节一会”,露营节、帐篷节、红叶节,吸引大批游客走进太白休闲观光,激活餐饮、运输、商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156户农家乐经营火爆,带动三产经营户3000余户,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逐步提高,太白成为“一生最值得去的66个全国生态旅游大县之一”和“中国(陕西)最具魅力自驾游县域”。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今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7%和39.17%。同时,“林间游”与蔬菜、林特产业实现了良性互动,农民的有机蔬菜、山上山下的林特产品都成为游客青睐的招牌菜、看中的纪念品,农民实现了一业在手、多元致富的梦想。

4、连通劳务输出。坚持就地转移、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四措并举,全力促进全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县上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和100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针对“4050”人员和弱势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扶持全民创业就业,到去年底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1万人,提前实现农民户均1名经商务工人员目标;今年1-6月,全县劳动力转移1.37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001.5万元。同时,全力落实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去年农民转移性收入299元,增加43元。太白农民收入已逐步形成了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为辅,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的良好格局。

面对太白偏僻的区位,薄弱的基础,有限的投入,我们全面谋划,发挥优势,瞄准目标,加力奋进,在发展实践中形成诸多启示。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们把解放思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先导工程,多次组织镇村干部、种养大户赴甘肃榆中、云南通海、四川北川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才干,破除“县小人穷”弱势心理和自卑意识,树立“小县也能干大事”的奋进精神,认清优势劣势,明确目标任务,确定了促农增收“12345”目标,即到2012年,实现全县农民户均1名务工经商人员,人均2亩蔬菜、3亩果药、4头家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收入翻一番;提出了一切工作围绕农民增收来部署,一切措施围绕农民增收来议定,一切成效通过农民增收来检验“三个一切”的工作要求,充分激发了全县上下的热情和干劲,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突出重点,瞄向产业,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围绕农民增收,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做大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开辟休闲产业,挖掘林特潜力,推进劳务输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最稳定的增收来源。目前,全县共发展特色产业示范户6125户,创业户等三类成长型农户由2008年的57.5%上升为62.4%。在产业内部,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依托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种植大

户引领,实现农村党员专业化、农村干部学历化、农民群众技能化,为发展产业、促农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产业增收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形成多元化增收新格局。

3、加大投入,政策引领,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具体的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专项资金10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把广大群众的发展热情与县上产业政策相对接,撬动产业发展,改善产业基础,引领产业方向。全县成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44个,发放生产性循环借款1019.4万元;每年安排扶贫贴息贷款2000万元,先后已对16个专业镇(村)、10户龙头企业和2442户产业大户以奖代补,引导群众规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力度,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加大支出,减少农民生活性、生产性投入,一加一减之间,形成了“1+1大于2”的农民增收新局面。

4、求真务实,真心为民,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的保证。农村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围绕农民增收,我们率先推行了“三包六到户”举措到户工作法,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一定三年不变,包抓部门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鲜明特色。建立了考评激励机制,将农民增收情况纳入部门考核,占总分值的36%,与部门奖惩、干部任用挂钩,先后将2名优秀驻村干部提拔使用,选拔和招考4名优秀村干部分别担任乡镇领导和乡镇公务员。在今年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根本标准”,开展“民情恳谈”活动、“为民服务促农增收活动”,了解具体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促农增收的积极性,全县呈现出推动落实、促进发展、城乡繁荣的良好局面。

下载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锣集团实施农户生猪养殖让农民走致富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