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钻采院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 产研结合 持续创新
产研结合 持续创新
走自主发展油田科研院所的道路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是专门从事石油天然气钻井试油工艺技术及装备工具研究和现场专业化技术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在与川渝地区复杂地层的长期较量中,形成了定向井及水平井、气体钻井、欠平衡钻井、油气井抢险灭火、井控、油气井测试、钻井取心、钻井液及堵漏等系列特色技术,部分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我院现有在册职工491人,其中,专业工程术人员213人,占职工总数的43.4%以上;中级以上职称192人,占职工总数的39.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63人。另外,根据工作需要还聘请各类社会化用工211人。
全院按专业分设了9个专业化公司(中心),即:定向井公司、气体钻井公司、灭火/欠平衡钻井公司、油气井测试公司、钻井液公司、钻井完井研究设计中心、机械设计开发中心、取心中心、井控中心。另在塔里木设新疆分院,在冀东设东部项目部。
2004年川局专业化重组后,我院由纯科研单位向以科技作支撑、工程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转型。重组以来,我院紧密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难点和实际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和创新实践,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04年,全院主营业务总收入跨过亿元大关,达到1.16亿元,较上年增长75.13%,并实现扭亏为盈。05年和06年,又一年上一个台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19亿和3.53亿元,同比增长88.79%和61.19%。
重组以来,我院开展局级以上科研项目52项,并以较强的竞争实力中标2项国家“863”项目。获得局级以上科研成果4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全国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我院技术创新成果连续三年入选集团公司“十大科技进展”,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下面我向各位同行汇报我院重组以来产研结合,持续创新,走自主发展道路的基本情况。
一、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工程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增强
针对川渝地区复杂地质条件,我院一方面集成配套、推广应用多年形成的成熟技术,另一方面采取自主研发与引进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创新兴技术,收到良好效果。各项专业技术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一)气体钻井技术国内一枝独秀
2004年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专业化气体钻井公司,引进和配套了空压机、增压机、雾化泵、尾气处理设备、膜制氮设备等系列专用装备,凭借川渝地区和伊朗治漏提速积累的经验,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井下情况开展了纯空气钻井、氮气钻井、泡沫钻井等多种介质的气体钻井试验,在气体钻井施工参数优化、井壁稳定、气体取心、防斜、空气锤应用等一系列技术上获得突破性进展,其应用数量和效果在国内遥遥领先。目前,我院空压机和增压机总供气能力分别达1200m3/min,膜制氮能力达330m3/min,可同时在8口井(直径311mm井眼)提供服务。
四川油气田气体钻井应用规模图
2005年,在集团公司重大科技工程现场试验项目七北101井,气体钻井一举创造5项全国纪录和2项川渝地区纪录,提高机械钻速3~14倍。
2006年,在龙岗1井,气体钻井以五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全井一半以上进尺,平均机械钻速比七北101井提高66%,仅用145天钻完6530米超深井,创造了国内碳酸盐岩超深井最快、气体钻井进尺最长、氮气钻井井深最深、单只空气锤进尺最长、日进尺最高5项新纪录。
2006年,在塔里木满东2井采用氮气钻井取得多项突破:国内气体钻井井深最深(6200m);塔里木油田深层149mm小井眼机械钻速最高(6.8m/h),比采用泥浆钻进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5倍;深层149mm小井眼单只牙轮钻头进尺最高(231.5m),比泥浆钻进提高9倍。
在中石化普光气田,我院与世界顶级专业公司威德福公司同台竞技,连续刷新威德福创造的技术指标,以显著的竞争优势赢得甲方高度评价。
(二)欠平衡钻井自主发展,打开勘探开发新局面
在国内各油田相继引进国外技术发展欠平衡钻井之时,四川欠平衡钻井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成功研发了全套欠平衡钻井装备,形成全过程欠平衡钻井的系列配套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1项。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多个构造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累计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234亿立方米。2004、2005、2006年,四川欠平衡钻井(含气体钻井)连续三年超过钻井总数的30%,达到国外发达地区的应用程度。
近年欠平衡钻井增长图(截至2007年5月)
在磨溪提速中,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钻过厚度大、密度高、钻速极慢的须家河地层25口井,机械钻速是常规钻井的2.2~5.8倍,确保了磨溪气田嘉二气藏实现当年探明、当年建成120×104m3/d产能。
2006年在广安构造开展欠平衡钻井23口井,其中泥浆欠平衡10井次,微泡沫欠平衡3井次,氮气欠平衡钻井10井次,13口井获得油气显示,6口井获工业油气流,确保了当年实现探明储量+控制储量1300亿立方米。
在渤海10号平台,为解决N8井的潜山地层井漏问题,避免钻井过程中储层井漏引起的伤害,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有效的预防了井漏,保护了储层,测试气产量15×104m3/d,是采用常规技术钻井产量的2~3倍。
在缅甸英雄区块R19-3A-1井,钻至井深135m时泥浆密度已高达2.20g/cm3,漏喷同存,无法正常钻进。采用欠平衡钻井装置进行控压钻井,顺利钻达设计井深固井。
(三)水平井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针对川渝油气田低效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难题,四川水平井技术发展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专业定向井队伍逐步发展壮大,随钻测量仪器完成了从单多点、有线随钻到MWD、LWD的升级换代。
针对磨溪构造的雷口坡、嘉陵江储层,运用中半径水平井技术实现了高效开发;针对川东北飞仙关、石炭系等碳酸盐岩储层运用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提高储层暴露面积及裂缝钻遇率;针对白马庙、苏码头、大塔等构造低压低渗河道砂体运用丛式欠平衡大斜度定向井、欠平衡水平井使之恢复“青春”;针对广阔分布的须家河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储层探索了欠平衡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开发。
磨溪构造嘉陵江高压储层水平井钻井技术突破
磨溪嘉二储层当量泥浆密度高达2.3g/cm3,岩储层变异大,通过合理的井身结构及剖面设计、精细气藏描述结合LWD在碳酸盐岩储层跟踪、优化钻井液性能及气藏保护等,安全快速钻成了以磨152H水平井为代表的一批水平井,实现储层平均单井产量13.87万方/天,是直井产量的3.1倍,其中磨152H井单井产量高达18.29万方/天。
水平井安全快速钻井技术进步
借鉴“磨溪速度”,探索水平井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技术途径,钻成了磨005-H3、磨005-H10等一批高难度水平井,其中磨005-H3井(完钻井深4080 m)机械钻速较以往提高近两倍;码浅11-2创造了川渝地区大斜度定向井钻井周期最短(6.9天)及全井平均机械钻速最快纪录。
多工艺水平井技术突破
欠平衡(气体)钻井技术与定向井、水平井技术相结合,初步解决了随钻测量、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及井壁稳定分析等技术难题,钻成国内第一口气体钻水平井——白浅111H井,并逐步研究完善欠平衡(气体)钻水平井的轨迹控制及完井技术,钻成了白浅120H、塔15H-
1、塔19H-1等气体钻水平井,最长水平段长254.58m,平均单井产量提高8倍以上,最高增产22倍;
为实现广安构造高效开发,采用了欠平衡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钻成了水平段长2010m的国内最长水平段欠平衡水平井。测试获天然气产量16.42万方/日,是同井场直井广安2井产量(1.25万方/日)的13.2倍。目前稳定产量11.28万方/日,是邻近直井产量的5倍以上。
硬地层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取得进展。在磨溪的雷口坡地层成功钻成了川渝地区第一口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短半径水平井磨55H井,在7"套管内用Φ152.4mm钻头进行开窗侧钻,造斜段平均造斜率0.92º/m,最大造斜率高达1.21º/m,最大井斜94.75º,测试产量较直井提高近3倍。
LWD地质导向技术应用扩展
LWD地质导向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地质跟踪评价技术不断提高完善,应用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海油陆探大位移井技术再创新高
冀东油田南堡1-8井平均钻井机械钻速13.7 m/h。在171/2″井眼创三项国内陆上纪录:斜井段最长(1692m),井斜最大(60°),水平位移最大(1067.04m);并创冀东油田海油陆探井水平位移最大(2863.4m)纪录。
(四)赴土库曼征服罕见“三高”气井大火
我院油气井灭火公司是国内唯一专业油气井抢险救援专业化队伍,曾数十次成功处理国内外重大油气井失控事故。重组以来,针对高压、高产、高含硫油气井失控着火的特点难点,对带火作业技术、重型吊装工具及技术立项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赴新疆、印尼、缅甸、土库曼斯坦成功处理油气井井喷失控事故4次。2006年11月至今年2月,我灭火队在处理土库曼斯坦奥斯曼3井井喷失控着火事故过程中,面对日敞喷达500万立方米以上的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大火,依靠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大无畏的精神,攻坚啃硬,历尽艰辛,完成了一次堪称险情最恶劣、难度最大的抢险灭火作业,使我国油气井抢险灭火技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我院正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建设国家和集团公司井控抢险应急救援中心。
(五)油气井测试技术为“三高”气田测试提供利器
在多年对高温、高压、高含硫、大产量、深井测试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近年来,我院油气井测试装备和技术水平获得长足进展,在高温高压高含硫油气井测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ApR、pOTV和常规MFE、HST、膨胀式等测试工具30余套;进口三相分离器和国产两相分离器等防硫地面测试计量设备18套;不同量程的高精度井下和井口电子压力计30支;进口无(微)牙痕油管钳3套;105Mpa防硫除砂器2套;引进了Saphir、pansystem试井解释软件。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都接受过国外专业公司的培训。可提供高质量的DST作业、地面测试计量、除砂器作业、封隔器完井、油管钳作业。年作业能力达到DST测试150层次、地面测试计量作业100层次和封隔器完井作业50层次。
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井深:7153.61m
最高井温:192℃
最高地层压力:127Mpa
最高井口压力:83Mpa
最大测试气产量:302×104m3/d
最高H2S含量:302 g/m3
最长裸眼井段:2869m
最大水平位移:1222m(封隔器处)
最大
井斜:52°18″
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井联作完井测试:
井 深:7153.61mm;
测试工艺:负压射孔-酸化-ApR测试联作;
地面控制:105Mpa防硫两相地面测试流程;
井底压力(酸化):162Mpa
地层温度:154.6℃
测试产量:3000m3/d。
含硫化氢:382g/m3(18.68%)。
高温高压含硫高产深井联作完井测试:
井 深:6530m;
测试工艺:超正压射孔-酸化-ApR测试联作;
井底压力(酸化):133.9Mpa Mpa
地层温度:141.4℃
测试产量:65.3×104m3/d。
含硫化氢:38g/m3;
一趟管柱多项联作完井试油:
井 深:4279.6m;
测试工艺:负压射孔-ApR测试-酸化-测试-试井联作;
地面控制:1套防硫两相地面测试流程;
井底压力(酸化):85Mpa
酸前测试产量:39×104m3/d。
酸后测试产量:61×104m3/d。
试井产量:pt:32.2Mpa,Qg:20×104m3/d, H2S:228g/m
3pt:31.4 pa,Qg:30×104m3/d, H2S:228g/m3
pt:28.6Mpa,Qg:40×104m3/d, H2S:230g/m3
pt:28.0Mpa,Qg:50×104m3/d, H2S:229g/m3
高含硫高产气大斜度井封隔器完井与测试:
井 型:大斜度井(48°);
测试工艺:封隔器完井与测试;
地面控制:3套防硫两相地面测试流程;
测试产量:302×104m3/d;
含硫化氢:130g/m3。
(六)取心技术持续创新,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我院取心中心专业从事取心工艺技术研究和各型取心工具、取心钻头的设计、研制、销售以及陆地、海洋钻井取心技术服务;获得 ApI会标使用资格;多年来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利用川式取心工具的取心进尺超过全国取心进尺的80%;近年来开发的可视保形取心、定向取心、欠平衡取心、气体取心等特殊工艺取心及复杂地质条件取心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岩心定向取心、深井密闭取心、定向井取心、水平井取心、欠平衡井取心、气体钻井取心、深井小井眼取心、极硬地层取心、破碎地层取心和松散软地层取心作业的丰富经验;具备同时施工12口井的作业能力。
超深井取心技术
在亚洲最深井塔深1井,通过取心工具和钻头的优选、参数优化以及技术措施的强化,该井取心进尺18.70m,平均取心收获率78.8%,取心深度达到8408m,刷新了我院在关基井(井深7151.40m,收获率61.3%)保持29年的全国最深井取心纪录。
气体钻井取心技术
随着气体钻井技术在四川地区的大量推广,气体钻井取心技术也得以不断地完善。包浅201井气体取心40.6m,平均岩心收获率达到94.2%,创造了国内气体钻取心最好纪录。
欠平衡井取心技术
欠平衡取心技术解决了于欠平衡作业液柱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影响岩心收获率的难题。2006年在岳2井和龙女1井实现了双筒欠平衡取心技术,其99.50%和99.86%的收获率充分证实了该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时效,大量节约钻井成本。
可视保形取心技术
可视保形取心技术防止破碎岩心位移破坏岩心原有位态,减少堵心和卡心现象,大大提高了岩心的分析价值,有利于提高对储层的物性研究。在哈萨克斯坦7001井应用该技术取心39m,收获率100%,为该地区油气发现提供了重要资料。
深井密闭取心技术
东河1-6-9井是目前国内密闭取心技术应用最深的井,作业井深达5839m,克服了高压差、高温和高含水技术难题,密闭取心进尺149.08m,平均收获率97.4%,平均密闭率92.27%,成功创造了密闭取心国内3项第一。
水平井取心技术
可通过井眼的最大曲率为48°/100M,在莲50井使用水平井取心技术在井斜角86°井段取心,收获率达到100%。
小井眼井下动力取心技术
井下动力钻进取心技术解决复杂超深井钻具长、柔性强、井易斜、钻头工作不平稳、地层破碎收获率低等问题。在大21井4 1/8”井眼使用井下动力取心技术,取心进尺22.22m,平均取心收获率99.4%,其中最高单筒进尺9.12m,平均机械钻速6m/h,比常规钻井取心提高300%。
岩心定向取心技术
岩心定向取心技术不仅能获得常规岩心资料,还能获得地层和裂缝的产状要素(倾角、倾向)。这些资料对研究油气结构,特别是研究裂缝性油气层裂缝分布规律,拟定合理的勘察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定向取心技术在50口井探井上使用,收获率在96%以上,定向成功率99.67%。
此外,在钻井液技术方面,国内首创高密度无粘土可降解钻井液成功应用,有效保护产层、避免了环境污染;为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提供全程钻井液技术服务,以高质量的钻井液体系确保了该井顺利钻达8408米完钻井深。在机械设计开发方面,自主研发的旋转防喷器,真空除气器,四相分离器,欠平衡专用节流管汇等气体钻井、欠平衡钻井核心装备研制成功,为我院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井控技术培训方面,获IADC国际井控培训资质,已为全国各油田培训井控技术骨干3万余人次。
二、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几点体会
随着勘探工作量的增加和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院的市场形势较好,几大主体技术单位都处于全速运转仍难满足市场需求的状态,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已从需要上级拨款维持的费用单位转变为向上级贡献利润的盈利单位,这在重组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回顾重组以来我院快速发展的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技术创新要把满足市场需求放在首位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对于从事创新工作的科研单位,要摆正市场、技术和效益的关系,技术的价值只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我院欠平衡钻井技术启动的头三年,市场对该技术的认识和信任度不足,能给你一口井做试验就很不错了,报酬低、工作量小、作业难度大,效益的确很差。但是我们始终把满足市场需求放在挣钱创收的前头,坚持低成本入市,在做大市场中做强技术,在做强技术中提高效益的思路,随着市场的逐渐扩大,市场需求在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不断调动起来,最终实现了市场、技术、效益三者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四川水平井技术曾因创造多项技术新指标而享誉全国,但新指标之后没有大产量,该技术叫好不叫座,一度发展停滞。近年来我们转变创新思路,把按设计准确中靶作为工作目标转变为最大限度提高储层钻遇率、增加井口产能为工作目标,开展地质导向储层跟踪等一系列新技术研究与实践,极大的满足了甲方增储上产的需求,使该项技术获得迅速发展,成为我院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的动力之一。
(二)技术创新要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权
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权,意味着必须注重自主研发。在启动欠平衡钻井技术研发之初我们就认定,依靠引进装备虽然也能发展技术并获得经济收益,但成本负担重,长远发展受制于人。只有自主研发,才能降低成本赢得市场,才能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自行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防喷器、不压井作业装置、真空除气器等全套欠平衡钻井专用装备,并在规格系列上实现了与国外产品的全面覆盖;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形成了各种介质欠平衡钻井、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并自主制定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前两年国外厂商停止向我国出售欠平衡钻井专用装备并没有对我们的技术发展造成任何影响,该技术反倒在这期间获得迅猛发展。如今四川油气田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开展欠平衡钻井的应用井数已经连续三年超过川渝地区钻井总数的30%,达到发达国家的应用程度。
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权,必须注重持续创新。四川气体钻井技术从当初主要用于解决严重井漏,到后来用于发现和保护低压、低渗油气藏,到目前大量用于加快钻井速度,每一次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不是不懈进取、持续创新带来的一系列突破的结果:气体钻井治漏机理研究的突破、储层安全钻井技术的突破、大尺寸井眼气体钻井携砂技术的突破、对付地层水的泡沫钻井技术的突破、空气锤使用寿命的突破、气体钻井后替浆保持井眼稳定技术的突破等等——不断的创新实践,推动着气体钻井技术一步步提高和完善。川式取心在成功开发常规取心工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品种,定向取心工具、小井眼取心工具、绳索式取心工具、不投球取心工具、密闭取心工具、可视保形取心工具、欠平衡取心工具、气体取心工具——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技术,在不断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同时,丰富了川式取心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川式取心的竞争力,确保了川式取心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三)技术创新重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技术突破往往是创新环境中观念、人才、管理、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院作为一个费用型科研单位,长期以来,运行机制缺乏活力,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对比较被动,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一些科研活动的成果要么不能准确反应市场需求,要么不能及时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04年专业化重组后,管理局要求我们从纯科研单位向以科技作支撑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转型。为适应新的定位,我们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战略思路,即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工作方式。从观念上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市场中心、自主发展;从制度上明确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责权利,激励贴近现场技术创新,建设快出人才、快出成果的良好机制;从项目管理、生产指挥、基层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强化制度建设,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三年来的实践表明,优化创新环境是实现技术突破的根本保证。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也是管理人员、后勤支持人员乃至每一个普通工人的事,整个团队在新的机制下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的转变,给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的能量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对企业自求生存、自我发展缺乏信心,职工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证上级的拨款不要减少,“皇粮”不要“断炊”;现在,我们依靠技术优势赢得市场优势,年年超额完成管理局下达的经营指标,职工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拿出更多新技术、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四)技术创新需要互助、共赢的市场支持
在近年来技术创新、自主发展过程中,从集团公司到管理局、西南油气田公司,从相关油气田到相关高校、院所、厂家,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尽最大的努力、以尽可能好的工作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认为,参与到一项技术设计研究、现场试验、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中来的,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无论是管理机关、研究机构还是生产单位、服务单位,都是不同的市场主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只有互助才能共赢,只要互助就能共赢。因此我们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开拓中,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追求友好的市场界面,追求做大市场进而共享市场,让互助、共赢的市场环境成为事业发展的长久支撑。从近年我们研发、应用欠平衡/气体钻井技术的情况看,行业技术进步了,产业规模做大了,企业效益增加了,社会发展受益了,上级满意,甲方满意,合作方满意,我们自己当然也高兴,并且对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三、下步技术发展方向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重组以来四川钻采院虽然发展较快,但要获得持续发展,在技术和装备研发、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在座各兄弟单位相比也还存在多方面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快速发展中各路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技术素质高、现场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带队型人才十分紧缺;经营
第二篇:合作共建,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
合作共建,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
---2014年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现代农业类产教结合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现代农业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产教结合办学之路上呈现出勃勃生机,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和影响。目前该专业已成为我校国示建设重点专业,该专业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成绩斐然,甚至代表着安徽省最高水平,现已连续多年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职组农业类技能大赛,受到省市领导多次表彰。现将我校2014年现代农业类产教融合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农民工学校的职业培训为突破点,增强办学生机与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我校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以农民工学校为载体的送教下乡活动。以职业培训为突破点,增强办学生机与活力。2014年,我们以枞阳县“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短期培训为切入点,根据市场需求,首先选定园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机械加工、焊接、电工电子等市场急需专业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学员没有年龄限制,培训任务主要就是教操作,使学员达到熟练工种的要求,保证培训质量。这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招生、培训、就业的一个整体循环,短训办学的实效在农村影响深远,一批批农家子女想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准备把知识学得更扎实,把技能掌握得更熟练,所以他们进一步选择了中职学历教育尤其是中职农业类教育。我们用短训的红火烫热了中职,打开了办学突破口,形成了我校“农”特色品牌。
二、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抓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增强我校农业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抓点,通过“训、聘、进、转”等模式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升级改造”。为此我校特聘了多位具有丰富农业生产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我们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训师资计划,并承担我们部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课程,一对一地指导我们的实习生,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我们也循序渐进地安排年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入农场,进行实习锻炼,积极选送青年优秀教师参与“国培”和“省培”实习培训,了解书本知识与企业新理念的衔接,目前我校农业类“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高。
三、以现代农业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
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2014年我校继续以现代农业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走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一是依托专业办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模式。2014年加大投入修缮了800平米的实习车间,建起了25亩大棚实习场。良好的设备条件单一用于教学,远不能发挥出综合效益。为此,我们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创办了“牛津绿化有限公司”,企业对外经营,基地产教联合发展,既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耗材问题,节约了学校开支,又实现了学校增收,达到了壮大办学实力的目的。二是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模式。2014年我们继续主动走出去,与县内枞阳县红阳农机厂、芜湖市德力西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实行三段式教学,首先在校内进行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训练,再把学生送到工厂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回校办工厂或外埠企业顶岗实习。2014年我校在芜湖农委的牵头下送出180人次去德力西公司顶岗实习。在校师生既节省了学校实习原料,又节省了工厂的人员开支,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三是技术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有效利用我校专业技术优势,盘活校内教学资产,我们依托现代农业中心丰富的教学资产和农业专家技术优势,一是开展现代农业培训,二是开展农机具租赁与维修保障,三是送教下乡技术指导,来达到吸纳农村种田大户的社会资金,共建实训基地的目的。这既改善了学生学习的条件,又增长了师生对农业全生产周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在这里就业。四是招商引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解决农机维修和服装两个专业的实习问题,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外埠各选择了一个农机修配厂和一个服装加工厂到校内建厂,学校为厂家提供场所、水电和工人等,厂家为学校提供师资、教学设备。这两个企业都是对外服务,每天都有不同型号的车辆前来修理,每天都有商家到服装厂做不同款式的服装,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全方位的锻炼机会,实现了普通教学模式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五是租赁承包共建实训基地模式。2014年,我们根据市场状况并结合我校实情,筹备发展养殖专业,为解决实验实训条件问题,通过自购设备、租赁场地等多种方式,投入50万元修建了现代化水面养殖场,达到了实习、示范、增收三位一体。通过上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五种模式的创建,我校学生农业类实训工位由原来的不足100个增加到700个,学校每年增收30万元以上,既为学校办学解决了现实问题,又为学校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增强了学校自身造血能力。2014年又添置了70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
四、以提高服务能力为落脚点,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牢固树立“以服务求贡献、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学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提高新增劳动力水平的基础上,还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我校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年结合短训招生与枞阳县劳转办联合进行劳转培训,推进劳务经济的发展。依托骨干专业,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就业、再就业培训1100多名,有效提高了职工就业能力。二是进行生产示范。我校的各个专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都兼有试验、示范、推广的职能。养殖专业与170多家养殖户建立了生猪养殖协会,构建了稳定的利益联系机制,每季召集一次会议,调查了解生猪的繁育、饲养、疫病情况,传授饲养新技术,传递新信息。畜牧专业教师每月走访两个养猪大户,检查饲料配方情况,指导饲养员对生猪进行防疫,随时接待养殖户来访,有效推进了我县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肉价上涨的形势下,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收益。三是进行实用技术推广。我校还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培训基地,肩负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的使命。学校与4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垂直联系,每年定期深入农村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办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农机、机电、焊接等实用新技术,把专业优势转化给农民。特别是重点普及推广农机具修理、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技术,我们计划再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起温州式“松散型、联动式、小规模、大产业”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职教产业集团,拉动一方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2014年我校通过合作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行产教结合,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继续在做活职教大文章上下功夫,打造基地品牌、专业品牌、师资品牌、学生品牌,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教育三个教学序列同生并长。学校目前与长三角、皖江经济带的企业签订了1700多人的订单培养协议,目前全体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
2015-1-9
第三篇:2014年新年献词 全面建设研学产合作创新特色研究院
全面建设研学产合作创新特色研究院
2014年新年献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告别多姿多彩的2013,走向生机无限的2014。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领导班子,向全体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朋友和长期关心支持我院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2013年是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50华诞。我们按照公益院庆、学术院庆、文化院庆的原则,成功举办了中国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隆重表彰了建院50年来的优秀先进工作者。过去一年,全院员工紧紧围绕“立地顶天,追赶超越”的发展战略,按照“引人才、争项目、建平台、出成果、增实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硕果累累:研究院在全面建设研学产合作创新特色研究院的征途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职务竞聘你追我赶,青年科技骨干崭露头角。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硕果累累。人才为本,服务社会成效显著,科技创新,产业报国再谱新篇。
同志们、朋友们:回顾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2014年是我院又一个50年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持续全面建设研学产合作创新特色研究院的宏伟目标,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立地顶天,追赶超越”战略和“科技创新立院、人才高地强院、开放合作办院、体制机制兴院”四大工程,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开创我院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50年的创新创业,50年的灿烂辉煌。研究院每一个成绩和进步,都凝集着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智慧,都源于全体员工始终坚守的科学理想和薪火传承的报国血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面向新的一年和更长远的未来,让我们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与力量,牢记崇高使命、勇挑时代重任,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共同谱写我院跨越发展更加璀璨的新篇章!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马到成功!
祝愿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书记 沈志强 研究员
2013年12月31日
聚焦战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
2014年新年献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告别多姿多彩的2013,走向生机无限的2014。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沈氏绿都集团,向全体员工、海内外客户朋友和长期关心支持我公司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
2013年是我公司转调发展的关键一年,喜悦中伴随着汗水,成功中伴随着艰辛。中以合作全面深入,产品迅速占领产业高端。公司技术创新硕果累累,实现了由“沈氏绿都制造向“沈氏绿都创造”、“沈氏绿都设计”、“沈氏绿都标准”、“沈氏绿都品牌”、“沈氏绿都服务”的转变,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与上缴税收显著增加,各种荣誉奖励纷至沓来,职工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得益于客户与合作伙伴的信任支持,也得益于公司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实干及员工家属的支持,也是公司战略有效执行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沈氏绿都管理团队再次感谢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感谢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与关爱,感谢合作伙伴对我们的支持,感谢全体绿都员工的忘我奉献和奋斗,感谢广大员工家属始终如一的理解和默默支持!
2014年伊始,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经济潜力周期,宏观经济继续复苏向好。公司将抢抓机遇,稳中求进,聚焦“占领产业高端、发展高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紧紧抓住“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是第一生命力”这一关系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寻兒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使用人才各显神通;让人才在创新创业中“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狠抓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继续加快由“沈氏绿都制造向“沈氏绿都创造”、“沈氏绿都设计”、“沈氏绿都标准”、“沈氏绿都品牌”、“沈氏绿都服务”的转变,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学习文化氛围,建设创新型、学习型企业。优化相关政策,创造更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全体优秀员工与公司共同长期奋斗在绿都这个平台上获得充分施展才华和成长的机会,与公司相互成就。不断提升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信任员工,鼓励员工和绿都同成长,共发展。进一步增强整体薪酬市场竞争力,并使长期激励覆盖到更多绿都优秀员工。激发全体干部和员工的激情活力,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中国梦,绿都梦,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机遇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追赶超越时不我待,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胆略,以奋发有为的作风和干劲,创新实干,为建设创新美丽富裕幸福的新绿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马到成功!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志强2013年12月31日
第四篇:深化改革 研训结合 提质增效——玉溪第三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深化改革 研训结合 提质增效
——玉溪第三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谢云芬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因为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有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受学校委托,就我校近几年来教学、教研工作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汇报,还望得到各位的指导和帮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深化改革、研训结合、提质增效”。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近几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前几年主管部门的成绩检测中,我校在市、区各项成绩统测中各项成绩指标连续十年荣获同类学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两个国家级课题、三个省级的课题、两个市级的课题已经结题,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一个,区级课题16个,三堂录相课分获省教科院一、二等奖,四位教师的省级竞赛课获一、二、三等奖,两位教师的市级竞赛课获一等奖,五位教师的区级竞赛课获一、二、三等奖,56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区刊物上,获奖论文 教学设计486篇,学校整理编印了五种校本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11人,校级骨干教育1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5位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得到了区教科所的认定验收,1 居全区第一。2007年5月,我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先进集体,2007年7月,我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验先进集体,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务实、有效的工作:
一、科学的办学理念、务实的办学特色是教学教研工作成长的摇篮。
大家知道,课程改革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一种改良,不是革命,改良有传统、有传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课程改革中,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形成自己坚定的与时俱进的先进观念,若是提心吊胆的搞改革,东学西学,或抛开传统教育的精华,凭空去搞改革,去搞创新,必然画虎不成反画狐,形不成科学的理念,也就不可能有独具风格的办学特色和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我校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把握课改的性质与核心,提出了“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教好每一个学生,造福每一个家庭”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朴实与创新同行”的办学特色。
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决定了教研、教改的方向和使命——那就是必须以教师的成长引领学生的成长,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这是我校全体教
师的共识和追求。为此,我校形成了“学思结合,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阅读,丰润了教师的精神,拓宽了知识的视野,开辟了教学天地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给教师们带来了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机遇和挑战,变革,面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们有时感到困惑,有时感到茫然,怎样及时引领老师们走出迷茫、走出困境?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从校长、学校领导集体及老师们那里发出:读书吧,它能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学习吧,它能让你摆脱无知的迷茫。我们沈校长常勉励引导大家说:“教育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如果只是习惯地重复过去,永远走不出又苦又累的怪圈,如果老师知识贫泛,语言贫泛,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影响学生的人生幸福!”于是,学校领导带头行动了起来,老师们也自觉行动了起来,学校阅览室成了老师们阅读交流学习的场所,办公室里你传我借,你说我记,讨论交流读书的感悟和心得。正所谓,有了志同道合的团队,我们就可以为狭窄而平凡的生活多一扇窗,多一道门。老师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学习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论》、《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教育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力
量》、《新课改下说课、评课的艺术》、《体验教学法》,李吉林系列丛书、魏书生系列丛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经验,以及老师们自己的订阅的教育杂志等,据统计,老师们年人均阅读37本书籍、杂志,年人均记读书笔记1万字左右。
是阅读,丰润了教师的精神,滋润了教师的心田,开启了教师的智慧,让他们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深刻领悟了课改的内涵,实践证明了书香校园是一种学校高品位的文化,是师生成长的摇篮。
三、努力构建学思结合,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互动平台
我校始终以红塔区教科所倡导的“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为教学教研的原则,扎实开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务实、有效的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抓实集体备课,分享集体智慧,打造特色教研组 我校积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中学、河南西峡县教改经验,联系本校实际,以教材分析为载体和突破口,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分单元备课,形成了五多一评一反思的备课研讨模式。即:多研究课标、多分析教材、多收集材料、多集思广益,多拓展延伸;集体评议,反思升华。课后,由教研组集体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有趣、有用、用效。是否体现了生活的课堂、活动
的课堂、探究的课堂、趣味的课堂的核心理念;学期末进行评比,以此作为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条件之一。
2、扎实、开放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月考评监控机制,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为了我们的共同成长,行政老师的推行听课制度》;建立了《让我们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课堂 开放同家长听课制度》;建立了《互助联动的教学研讨制度》;建立了《学生、老师、行政、家长的月评课制度》。着力打造朴实
、和谐有效的课堂。
具体的做法如下是:
扎实开展“三课”活动,真正落实和运用课改理念
实施课改工作以来,我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张扬学生个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切实抓好五个落实,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真正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真正落实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核心;真正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真正落实尊重和赏识学生,把微笑和
赞赏带进课堂;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发展。
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示范课”、“研讨课”、“竞赛课”、以及“说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初,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提供各学科的示范观摩课,开展各教研组人人参与的“同课异上、一课多评、一课多思”的研讨活动,开展一个学期一次的学校竞赛课。观看优质课录相等各种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个人说课、集体评课等方式让每位老师所上的课有个性、有新意、有集体的智慧,有学习借鉴的价值。提高了全体教师对课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使新课程的实验、研讨、升华落到了实处;同时,通过、上、说、评多层次的磨课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平。凡是开展研讨课、示范课后,都要组织学科大组开展由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的教学点评活动;学校竞赛课的内容是点评、说课、评课,占分比例为:上课占80%、说课10%、评课10%;竞赛活动结束后,仍由学校组织学科大组内进行点评及小结,有时直接请市、区教科所的专家来指导点评,有效地提高了老师们上、说、评的能力。这些课融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为一体,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魅力,使我校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得以实现,培养了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共组织示范观摩课90节,学校研讨课136节,6 竞赛课97节,并邀请我校手拉手学校及兄弟学校共同参与研讨,起到了很好研究、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推进了我区课题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到我校听课187人次,并填写了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征集表,以便改进和完善老师们的教学。
我校谢云芬、龚玉萍、叶红、张云霞、李美兰、代志华、雷留萍、张翠芬、张翠华等老师参加了红塔区教科研组织的骨干巡回讲课、评课,受到了专家及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谢云芬老师多次为市教科研组织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师技能竞赛作点评,受到了领导、专家及参会教师的赞誉。
我校24位教师前往对口支援学校贡山茨开中小上学研讨课,及课改讲座,让其受益匪浅,赞叹不己。近两年,我校受云南省教育厅委托,承担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部分学校的教师培训任务,他们分期、分批、长达3个月、短达1个月到我校学习,都深有感触地说:“玉溪三小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务实、规范、科学、创新,每堂课都精彩,带给他们应接不暇的惊喜,教研活动的组织别开生面,培养了人,锻炼了人,提高了人,在开眼界,受益匪浅。一位叫岩甩的老师说:“如果他早到玉溪三小学习,他的教学质量不知要提高多少啊!”
我校多位骨干老师先后到高仓龙树小学、小石桥中心小学、高仓中心小学、研和中心小学、洛河把者岱小学上课、评课,多次接待了玉溪师院在校学生及骨干教师培训班老师们的听课学习,让他们收获多,感悟多。这些交流活动,加大了校与校之间的横向交流和互动,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开放性教研活动的作用。拓宽了名师成长平台,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每学年争着到我校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
3、抓实教学案例的分析及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为让教师及时捕捉到教学中生成的阻碍有效课堂的因素,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我校开辟了案例分析与反思这一教学研讨平台,开展了多主题、多形式的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如:我校胡云华老师上《台湾的蝴蝶谷》后,这样反思的:上完课后,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设计要做到环环相扣,环环精致。一堂课也像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由上一个问题引出的,才会步步深入,自然流畅;另外,作为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对祖国秀丽的山川不仅了解,更要把对祖国深沉的爱融进教学中,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才能碰擦出课堂的灿烂美丽。
又如:雷留萍老师上完《负数的认识》后,是这样反思自己教学的:数学课一定要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且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有数学价值的学习素材;抓住知识本质,有效整合教材;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评
价与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
这一活动让每位教师经历了一个实践、总结、升华、运用的体验过程,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实际操作能力,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4、专家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再加上专家的引领,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我校把专家引领分为以下几层次有序、有力、有效地整体推进。
(1)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老师们与骨干教师结对子,形成了自由组合、学校安排结合的传、帮、带的学习团队;
(2)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请市、区教科所的专家到我校结合每一次的教研主题进行专题讲座;
(3)充分把握各级专家、教授到我区讲学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派老师聆听专家、教授的指导。
(4)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资源,引导老师们与全国著名的窦桂梅、李吉林、于永正、华应龙等特级教师进行网络对话、网络学习,搭建与专家近距离的学习、研讨平台。
5、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科研促发展。我校坚持走“质量强校,以科研兴教”之路,坚持课题从课堂中来,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研究目标,9 先后开展的各级别的课题都是从实践中来,再服务于实践的。如:国家级课题——小学生道德情感研究。
其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国家级课题——全方位开放性教学实验研究,其目的是研究怎样在课改背景下将课堂与社会、家长及各兄弟学校的横向及纵向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每教师有更加广阔的学习园地;让老师们采百家之花,酿醇香之蜜,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其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学出语文学习评价体系,从多元评价的角度去赏识学生、肯定学生、去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语文教学目标;市级课题——体育课程与体育活动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进省减负精神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充分挖掘乡土体育教学资源,编写校本体育教材,让学生在趣味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享受健康、享受生命。其余16个区级课题,都来自于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减负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等。老师们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超越了,正向着科研型的名师方向迈进。
6、加强计算机的操作培训,让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现代教育手段,能再现多元化的、鲜活的、直观的、趣味盎
然的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利用每学期3-4周的教研活动的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让老师初步掌握常用文字处理技术,统计表格的制作技术,简单幻灯片的制作技术,简单动画课件的制作技术,网络学习资源下载技术等,每培训一个内容都要进行考核和小结,有效地提高了老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力,老师们争先恐后地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制作的课件精美、实用。(可让李宝老师帮展示几个好的课件),教学效果好。
总之,我校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工作,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理念,在反思升华中强化新理念,在集体研讨、同伴互助中用新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在专家引领中升华、凝炼、融会新理念,形成了学思结合,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特色,真正使教研与教学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成就着教师、幸福着学生。
总之,教研、教改的路上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搀扶和努力,将会品尝到更加芬芳、甜蜜的果实,将会一起采摘到那颗在灯火澜珊处的课改明珠!
谢谢大家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