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22: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第一篇: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可以强国,可以弱国,也可以亡国。号称“第二国防”的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否通过国有银行改制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需要探讨。本文探讨在金融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外资的进入对我国国有银行业的影响问题,并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的高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资的政策意图分析

具体来说, 我国国有银行引进外资的必然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2.补充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应对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

3.明晰金融产权,提升法人治理结构。

4.解决利率非市场化与市场结构问题。

5.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金融监管的强化效应。

二、新形势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资可能产生的隐患

理论上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存在的隐患,能否对我国经济造成威胁和伤害,则要看我国的金融体制是否适应全面开放引发的激烈竞争,看本土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否健康。跨进21世纪,我国加快了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从改制情况看,存在明显的内生性缺陷,比如 大银行战略形成决策权高度集中,致使决策系统反映迟钝,在曾经封闭的环境中运行还能维持,随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原来垄断经营形成的储蓄资源、信息等优势不复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则暴露在外商面前,欲防备而防不胜防。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有银行业引进外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好一定的注资比例和关系,很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引起经济的恶化。为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倒逼机制”可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没有选择到真正的战略投资者

2004年初,中国银监会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提出了新的考核标准和实现标准的时间表。而我们承诺的“准入宽松期”实际上也锁定了国有银行改革的进程,并同时确定了股改上市的前提条件是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于是, 国内投资者首先被排除在外, 而来自政府的时间目标, 又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引资谈判。这样,实际上在引资之前,我们已经把谈判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了境外投资者。不仅如此,对国有商业银行价值的评估权也无一例外地都交给了外资机构。在这种“倒逼机制”情况下, 两年多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定价能否做到公平、合理,也就不难得出结论。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引资价格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这是因为其引资过程更加符合市场化原则, 其谈判条件较为公平,在城市商业银行评估、定价过程中,并没有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外资机构,而是让更加熟悉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中资机构参与。

2.国有商业银行的品牌价值如何衡量

我们知道,尽管国有商业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是判断一家银行价值的重要依据, 但绝不是惟一依据。由于建行、中行、工行出售给战略投资者的股权价格都没有超出1.20元人民币,这些价格甚至低于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出让价格,国有商业银行是否被贱卖引起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要知道,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品牌是中国商业银行中最有价值的品牌,它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掌握了中国最主要的公私客户资源和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源,而这是商业银行创值能力的核心因素;它有国家信用的强大支撑,但同时也因为其国有性质,获取了来自于政府的巨大利益, 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其品牌认知度是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它拥有巨大的销售网络, 其网点遍布全国城乡,具备了在全国所有地区开展各种业务的物质条

件,而且,这些网点大多占据了各商业中心的黄金地段,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从已经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来看,其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价格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有的甚至高出一倍,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无论是资产质量、盈利能力, 还是其无形资产,都不可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同日而语。所以,国有商业商业银行是否被贱卖, 我们可以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引资价格的比较中作出判断。

3.改制的“圈钱”行动,可能积聚的是系统性风险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转让股权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 国外投资者直接购买商行的股权可以在3年内不转让,但当国有商业银行股票在境外上市后从市场上购买的股权就不受此限。能不能使投资者持续持有股权,关键在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可能分得的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讲, 所引进的外资是否都是战略投资者取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对投资者的回报。国有银行和国企有一个共同特点,都称上市不是缺钱,是引进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事实却是,改制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圈钱,今后还会以改革的名义圈钱,比如高管股权激励、增发股票等(浦发银行反复融资已勾画出场景)。因此需质疑这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让历史告诉未来,躺在钱袋里的企业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国企照搬私企主导的西方企业制度,形似神不似,沿着敛财之路走下去道路将越走越窄,积聚的是系统性风险。

4.用股权换机制、换管理、换技术的政策意图可能难以完善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被视为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主流学者认为,应理顺所有者与监管者的关系,设立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微观上,加强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和内部审计,防止内部人控制。然而,国家这个股东不是自然人,从外部和内部增加监管机构和人员,都难以解决最终控制人的监管问题。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在西方国家的制度环境中产生,是处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债权人和员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制度安排,以期形成相互约束机制。但移植公司治理结构不等于移植了治理效果,最直观的是,不少外资企业对中国员工实行10小时以上工作制,在本国本地区实行8小时工作制,说明同一家公司在中国的公司治理变了味。为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而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产品,运行机制是必要的,甚至把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一种途径也是合适的, 但以此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步骤未免缺乏充分的依据。

5.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影响金融安全

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意味着外资银行将像血管一样嵌入中国经济肌体,参与我国的财富分配和转移,不但要继续为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外资贷款,还能吸纳人民币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可以使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张,消耗更多资源换来更大的贸易顺差,并对内地房地产过热推波助澜。再者,外商有了在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任职之便,可以像血液一样渗入中国经济肌体,了解本土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渠道、市场竞争、股权并购等,当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置于另有谋图者跟踪下,竞争对手支付佣金就能获得宝贵的商业信息,让竞争对手占得先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还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国际竞争搬到了中国领土上,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我们所做的准备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吗?我们知道,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影响金融安全,除了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控制权的丧失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__虑:一是面临高端客户的丧失。外国银行的进入往往盯住的是那些优质客户资源,以其在个人金融服务上先进的理念和产品, 迅速占领国内高端个人客户市场。最近以来发生的数例大企业“倒戈”转向外国银行的事件,不得不令人深思。

三、应对策略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和突出了金融改革的配套性和远见性。1月23日召开的中央

政治局会议在对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更进一步强调指出,要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着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著增强我国金融 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此,我国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谨防假借“金融安全”之名,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对立起来的倾向

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都是创造价值的主体,金融不过是实体经济的价值反映。因此,金融改革的目标,不是看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不是看资本市场有多少市值,不是看股票指数的点位在什么位置,而是看金融体系能不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能不能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基本上没有外资参与的情况下,基本封闭的国内市场上,商业银行积累了几万亿的不良资产,目前仍在处置过程中。证券公司半数以上有流动性问题;信托业经过了多次整顿,但是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至于城市信用社的改革目前仍在探索中。这样就告诉我们,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的主要危险不在外部竞争,而是内部,是我们自己工作没有做好,是我们自己的改革没有到位。当前特别要防止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对立起来的不健康倾向。

2.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把握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

两年来,国际上关于人民币汇率应当升值的议论逐渐升温。从2001年开始,日本、美国、欧洲中央银行等政府官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加入了人民币升值论的合唱中。上述现象反映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逐渐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必然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倍受其他各国关注。在现阶段, 需要及时制止各个金融机构竞相甩卖金融企业股权的现象, 避免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名, 通过鼓励外资参股控股金融企业的制度和规定, 主动地为外资进入中国进行人民币升值套利提供便利。我国在全面开放金融业后,监管部门也应当在坚持WTO 总体原则框架下,有效利用国际通行规则,特别要利用类似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来保护民族银行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体系安全。必须认真考虑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趋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因素, 重视把握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

3.取消“超国民待遇”,支持股份制民营化银行的试点

我国政府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引进更多外资金融机构,采取了许多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这在开放初期是必要的。但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这种“超国民待遇”应该逐步取消、清理。例如,要尽快统一中外资银行的所得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取消地方政府对外资银行的各项减免税费的优惠措施,保证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国有银行民营化是将一些国有金融机构分拆成小银行,向私人出售相应的股份,明晰私人对小银行的所有权,这与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相似。覆盖城乡的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农户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经营模式匹配,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说,国有银行民营化是我国银行业的一场深刻的产权改革,意义深远。面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建议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有条件的中小股份制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探索,对已经有明确战略目标、良好合作伙伴、谈判条件成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不限其规模、类别,公平对待,鼓励试点。参股、合资、独资,是外国银行可能选择的三种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近期可能以参股和合资为主。参股和合资可使外国银行与东道国优势互补,可以通过“所有权保持国有、管理权民营化”的方式, 以低成本的代价, 达到“双赢”的目的,建立起金融产业的治理结构。

4.完善外资并购法规,使寻租成本最大

由于银行业在外资比例控制或经营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而目前尚未针对银行业的外资并购出台专门法律。因此,要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就必须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垄断地位、逐步放开国内银行市场的准入条件、发展多样化的融 资渠道,从金融市场微观基础建设方面来加以解决,使寻租机会最小化、寻租成本最大化、寻租收益趋于零。为此,一方面根据现有的外资并购法律抓紧制定包括反对行政垄断、反对政商勾结、反对合谋垄断等内容在内的反垄断法;制定反欺诈法,惩治猖狂的银行商业欺诈和财务欺诈等行为;制定自由竞争法,约束行政割据、地方保护等分割市场、阻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放弃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中的行政任免和暗箱操作,引入公开、公平竞争上岗,公开考评,公开流动的竞争性选择机制,形成经理人员自身条件信息、经营管理业绩记录信息、经理人员供求信息充分、集中、公开的、具有流动性的职业经理市场,有效降低银行经理人员的寻租行为。

5.坚持开放与监管同步、提高以风险可控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就没有政治安全,也就没有真正的国家安全。当前,在金融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实行封闭的金融保护主义已不可取,必须开展以风险可控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在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向外国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的时候,人们担心由此埋下金融安全隐患, 也不能说是杞人忧天。因此,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金融创新要同风险监管能力相适应,要强化金融监管手段,积极采取先进的监控和检查技术方法,对重大金融活动和交易行为实行严密监测。政府要对中国银行业中的外资股权并购实行开放条件下的适度保护策略,即确定外资进入的底线,只要外资没有触及底线,可以实行开放的自由政策,但一旦涉及底线,则金融监管部门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制。要遵循开放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实现监管与开放同步,通过改善相关制度、构建监管体系进行日常监管、货币政策等方式将总体金融风险控制在危机临界点之下;同时,要适应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救助应急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履行金融管理和监管职责,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或外资股权并购对国内金融安全的冲击。

07新闻沈滔40729020

第二篇: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

截至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五年过渡期结束,我国金融业进入对外开放的后“WTO”时期。而在国有银行引进外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相关问题,很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应注意的问题

银行业外资的大量进入,对我国国有银行业的冲击在所难免。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有银行业引进外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好注资比例和关系,很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为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倒逼机制”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没有选择到真正的战略投资者。2004年初,中国银监会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提出新的考核标准和实现标准的时间表。而我们承诺的“准入宽松期”实际上也锁定了国有银行改革的进程,并同时确定了股改上市的前提条件是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来自政府的时间目标,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引资谈判,这样,实际在引资前,已把谈判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境外投资者。不仅如此,对国有商业银行价值的评估权也无一例外都交给外资机构。在这种“倒逼机制”情况下,两年多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定价能否做到公平、合理,也就不难得出结论。

(二)要正确认识国有商业银行的品牌价值。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是判断一家银行价值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依据。由于建行、中行、工行出售给战略投资者的股权价格都没有超出1.20元人民币,这些价格甚至低于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出让价格,国有商业银行是否被贱卖是引起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品牌是中国商业银行中最有价值的品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其品牌认知度是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它拥有巨大的销售网络,其网点遍布全国城乡,具备在全国所有地区开展各种业务的物质条件。而且,这些网点大多占据各商业中心的黄金地段,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从已经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看,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价格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有的甚至高出一倍,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无论是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还是无形资产,都不可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同日而语。

(三)战略投资者的“曲线抛售”,可能导致国有股东丧失绝对控制权。为保证国家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制权,监管部门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中引进的外资必须是战略投资者,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四条标准,并把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20%内,这样国有商业银行似乎不可能失去控制权。但如果国有股份被分散到一定程度,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若在香港仍延续股权分置模式发行上市,其境外战略投资人持有股份可申请转为H股,进而利用涉及类别股股东权益议案须经类别股东表决的规则,可能导致国有股东丧失绝对控制权。另外,战略投资者四条标准的核心是投资入股后3年内不能撤资、转让,但这一持股时间的限定也只是一个软约束,战略投资者完全可以在规定时间到期前“曲线抛售”。转让股权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国外投资者直接购买商行的股权可以在3年内不转让,但当国有商业银行股票在境外上市后从市场上购买的股权就不受此限。能不能使投资者持续持有股权,关键在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可能分得的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进的外资是否都是战略投资者取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对投资者的回报。

(四)用股权换机制、换管理、换技术的政策意图可能难以完善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为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目前虽然通过战略投资者资金及管理经验的注入,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体制及生存能力方面都取得一定进步,但有资料表明,我国先期引资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待的绩效改善的结果,相反却出现某种程度的业绩下滑。不久前发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生态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问题70%是由于外部环境造成的。招商银行虽然没有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但通过其自身努力,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各家银行中居于前列,在国际上也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这说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向外国投资者出售股权的方式来实现。为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而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产品、运行机制是必要的,甚至把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一种途径也是合适的,但以此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步骤未免缺乏充分的依据。

(五)租金效应可能诱使外资战略投资者寻求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是指由于不同体制、权利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银行业作为特种经营行业,在我国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垄断权利,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我国银行业的绝对份额,在国内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谁能取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或经营权,谁就可获得巨额的租金效应。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壳资源”,其“特许权价值”比起其他国家来就显得更加昂贵。因此,争取“壳资源”就成为各方利益主体争夺的焦点;进而负责审批这种“壳资源”的金融监管者就成了“公关(攻关)”的重点,金融监管者手中的“审批权”也随之身价倍增。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缺乏严格的内部约束机制和透明的政务公开制度,就难免会有某些金融监管官员在“暴利”的诱惑下置社会公众的利益于不顾铤而走险。在巨大的租金效应诱使下,外资战略投资者可能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租金效应而积极寻求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

(六)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影响金融安全。我们知道,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影响金融安全,除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控制权的丧失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面临高端客户的丧失。外国银行的进入往往盯住的是那些优质客户资源,以其在个人金融服务上先进的理念和产品,迅速占领国内高端个人客户市场。最近以来发生的数例大企业“倒戈”转向外国银行的事件,不得不令人深思。而国有商业银行一旦失去了高端客户,把高端市场拱手相让,最后的局面,恐怕是外资银行吃“肥肉”,我们的国有银行“啃骨头”,则中国的金融体系将面临拉美化的严重后果;二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银行业中的优秀人力资源外流,从而使中资银行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因此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势必会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消极冲击;三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外汇业务的大量流失,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当然,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并不一定会威

胁国家安全,关键是我们应该有安全意识,在引资谈判和引资后的具体业务合作中,尽可能地明确哪些是可以对外资开放的,哪些是不可以开放的。

二、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建议

(一)防止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对立起来的倾向。因此,金融改革的目标不是看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不是看资本市场有多少市值,不是看股票指数的点位在什么位置,而是看金融体系能不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能不能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特别要防止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对立起来的不健康倾向。

(二)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把握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在现阶段,需要及时制止各金融机构竞相甩卖金融企业股权的现象,避免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名,通过鼓励外资参股控股金融企业的制度和规定,主动地为外资进入中国进行人民币升值套利提供便利。我国在全面开放金融业后,监管部门也应在坚持WTO总体原则框架下,有效利用国际通行规则,特别要利用类似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来保护银行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体系安全。必须认真考虑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趋势、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重视把握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

(三)支持中小股份制银行的试点。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建议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有条件的中小股份制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探索,对已有明确战略目标、良好合作伙伴、谈判条件成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不限其规模、类别,公平对待,鼓励试点。参股、合资、独资是外国银行可能选择的三种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近期可能以参股和合资为主。参股和合资可使外国银行与东道国优势互补,可以通过“所有权保持国有、管理权民营化”的方式,以低成本的代价,达到“双赢”的目的,建立金融产业的治理结构。

(四)完善外资并购法规。由于银行业在外资比例控制或经营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而目前尚未针对银行业的外资并购出台专门法律。因此,要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必须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垄断地位、逐步放开国内银行市场的准人条件、发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此,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包括反对行政垄断、反对政商勾结、反对合谋垄断等内容在内的反垄断法;制定反欺诈法,惩治银行商业欺诈和财务欺诈等行为。另一方面,放弃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中的行政任免和暗箱操作,引入公开、公平竞争的选择机制,形成经理人员自身条件信息、经营管理业绩记录信息、经理人员供求信息充分、集中、公开的、具有流动性的职业经理市场,有效降低银行经理人员的寻租行为。

(五)坚持以风险可控为基础的金融创新。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金融创新要同风险监管能力相适应,要强化金融监管手段,积极采取先进的监控和检查技术方法,对重大金融活动和交易行为实行严密监测。政府要对银行业中的外资股权并购实行开放条件下的适度保护策略,即确定外资进入的底线,只要外资没有触及底线,可实行开放的政策,但一旦涉及底线,金融监管部门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制。要遵循开放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实现监管与开放同步。要适应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救助应急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履行金融监管职责,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或外资股权并购对国内金融安全的冲击。

第三篇: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性缺陷主要是出资人缺位问题、人事制度及扭曲的激励约束制度问题和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战略投资者加入之后对这三方面的缺陷都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囿于我国金融基础性制度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政治体制缺陷,战略投资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

关键词:战略投资者国有银行公司治理

引进战略投资者已经成为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战略的一部分,以“股权”换机制,通过战略投资者的压力来促进国有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但是,中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的关键性缺陷是什么?战略投资者能否对改善这些关键性缺陷有所作为?制约战略投资者在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因

素有哪些?

战略投资者,根据目前银监会的定义,都是在金融领域运作的国际大型金融企业,他们通过长期持有所进入银行(或企业)的股权,以资本合作为基础,在管理、业务、人员、信息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长期合作一般要委派代理人有效参与所入股银行的决策,非常注重在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方面的提高

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出资人问题

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既是代理人问题,更是出资人问题,只有负责任的出资人,才能选出负责任的代理人,如何确保国有银行出资人责任到位、如何完善出资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在这一轮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改革之前,“公有制”的银行产权就

如同“空有制”,“多龙治水”般的政府主管部门在对国有银行大行权力之时,根本没有谁为此承担责任因此,在国有银行的改革实践中,建立一个效率高、能实施的保障国有银行资产保值增值的产权结构,是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首要问题

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在多篇文章中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来自产权主体的‘原动力’,‘原动力’缺乏,即使公司治理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制设计得再精巧,也没有用,一部机器,它的齿轮传动装臵即使再好,没有‘原动力’来带动它,也是转动不起来的”(宁向东,1999)所以,如何使国有银行的出资人代表“人格化”,有自然人来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是改革设计中的最根本问题

目前,在对中行、建行注资时,已经明确中央汇金公司是改制后的国有银行的主要出资人,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并没有明确出资人的责权利,也没有建立对出资人的市场化的考评机制,将银行的经营业绩作为考评汇金公司负责人的主要指标;也没有给予汇金公司充分的选择代理人的权力和足够的激励和约束;在“出资人”人格化的问题上还没有到位

一方面是出资人“缺位”,另一方面又是出资人“越

位”,政府历来有干涉国有银行人事安排和信贷流向的“传统”,据统计,国有银行的坏账中,有30%是政府的干涉造成的

(二)人事制度问题和扭曲的激励约束制度

目前,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主要领导的任免权事实上仍在中央,银行内部党委书记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控制着人事任免权,尽管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等现代银行的治理架构,但事实上,人事管理权并不在董事会,董事会是“摆设”,在党委会决定了的事情再由董事会形式上“通过”一下

《党章》规定,企业中的党组织是政治核心,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是在重大问题上把关定向,对重要人事决策是参与,不是由党来代替决策《党章》和《公司法》并没有矛盾

我国国有银行的下一级银行行长级领导是由上一级银行来任命,选拔考核的办法基本上是按照选拔官员的方法选拔银行家上级部门有很大的选择权力,但并不对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所以他们不可能有真正的积极性选择那些最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张维迎教授所说的“廉价投票权”),去发现那些最有才能的人

下级行由于存在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内部经理的任命存在同样的困惑,行长在任命管理人员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控制问题,而非本行的利润(行长的收入分合同收入和控制权收入,以控制权收入为主),这样能够进入管理层的员工并不一定是能够给本行带来最大效益的人,而是行长放心的人这些人进入管理层后,当然是“惟行长马首是瞻”,而且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被开除,就能享用银行员工应有的待遇

所以,人事制度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银行扭曲的激励约束制度,很多文章在论及我国国有银行存在的激励约束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时,总是以西方商业银行的经典模式为比照,尤其以英美市场经济中的模式为蓝本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党组织任命的人事制度、“官本位”文化是激励约束制度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不进行改革,照搬再好的激励约束制度也是没有用的

(三)风险管理问题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征中的核心,不同于一般公司制企业的特殊性目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职能,成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美联储副主席RogerW.Ferguson,Jr.认为:“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功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银行的风险性主要是两个方面:

1、银行合约的信息不对称

从存款人和银行之间的合约来看,由于存款人是大量的而且分散存在,存款人之间存在的“搭便车”的动机使得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督积极性很差,国有银行的存款是国家用政权的信用来担保的,这将更深层地弱化了存款人对国有银行监督积极性从国家股东和银行管理者之间的合约来看,由于银行产品的特殊性和银行资产的不透明性,国家股东想通过签订和执行激励合同或者通过使用投票权来约束银行管理者、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比一般公司股东的成本来得更大作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银行管理者存在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的动机更严重的是,资产的不透明和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隐蔽和快捷地转移银行的财富——如果管理者有这样的动机的话由于一直以来国有股东本身非“人格化”

和易被“欺负”的特性,国有银行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诱惑”的程度更甚于一般私有银行这是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管理者转移资产犯罪屡见不鲜的原因

2、现代金融经济的复杂性

现代经济是一种金融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经济本质是上一种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特性是风险性,所以,现代银行规避风险的技术层出不穷,这是金融经济风险性的必然反映

目前,我国的国有银行的管理者“监守自盗”的问题比较严重,银行业的大案要案频发;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工具、风险技术以及风险管理人才和风险文化都不够,不良贷款率很高

以上三个方面问题是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

(一)对“出资人问题”的积极影响

沈联涛等学者认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当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建立强大的和运行良好的产权制度框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强大的产权制度框架之上当前中国银行业最稀缺的是所有者约束,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某种程度上就是引进一双眼睛来盯住银行资产,建立约束机制,而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国家”某种程度上“搭”战略投资者的“便车”这也是在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设计中一些学者的主张

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逐利,它们除了带来资本约束外,还带来了“老板”的压力,它们会能动地利用股东的

申诉机制、甚至威胁向市场公众股东公开矛盾纠纷以向占优势的国有股东或管理层形成压力,使得管理层不得不把战略投资者的利益放在考虑的重点上,比如新桥入股深发展就掀出了深发展巨额15亿元问题贷款在新桥发现这15亿问题贷款后,深发展的外资代表韦杰夫不按中国银行业传统的江湖规则出牌据深发展人士透露,韦杰夫表现得决不手软,坚持要用法律的手段解决,最终把深发展的原总经理周林告进了监狱

另一方面,在单一的国有股权结构下,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也难以按照商业化、市场化来运作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就会产生一种效应,即一方面政府和银行必须逐步放弃行政干预,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银行要建立起科学的运作方式、财务制度、管理制度,进一步实现股份多元化,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银行业要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其对股东结构是有特殊要求的,我国目前引进的战略投资者都是国外知名的金融机构这种股东身份有利于国有银行建立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人会问,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持有的少量股份能发挥大作用吗?以光大银行为例,亚洲开发银行刚进入光大银行的时候也只持有少量股份,但是在董事会中发挥的作用却很大,超过了其股权占比所应发挥的作用其道理就在于:在现行条件下,我们可以忽视国内股东 的权益和要求,但却不能无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权益和要求,也就是:洋人的“敲打”更管用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和建议更代表了国际惯例和法律规范

第三,宁向东认为:“股东大会的斗争、股东之间对于表决权的争夺,在很大程度上对董事会和经理形成压力,如果由于董事会的懈怠和经理人员的渎职而使公司业绩下降,有关当事人往往会被股东大会赶走,他们的声誉会一落千丈”(宁向东,1999)这是美式公司治理的重要的一道防线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在股东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股东之间的竞争产生倒逼机制,促其治理结构加速转变,从印度国家银行的改革来看,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竞争机制,促使了该银行的成功转变

(二)对国有银行人事制度及激励问题的影响

国有银行在董事会、高管层、监事会三会外,还有一个党委会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还在坚持,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实现对党委的制约,有利于真正维护现代企业制度的架构战略投资者也许没有能力在董事会上推翻党委会的决议,但是,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的党委会会议中,其重大决议不得不考虑战略投资者的反应,以前的决策机制就被打破,董事会 的力量就被重塑

“中国金融改革最紧迫的任务是结束对银行管理层的行政任命机制,用市场化的方式招募和选拔银行和国企的高级管理人员,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1

《财经》报道:建行郭树清董事长承认: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后,假如占到一定股份的战略投资者提出要派一个副行长或其他高管,则不可能用“中管干部”的资格去限制了事实上,各大国有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都已经设臵了类似于副行长级的位臵“虚位以待”国外的高管人员,这些人员的进入必然是对原有人事制度的一种打破,他们作为外方代表,不会服从于中方的管理方式,对于董事会力量的重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必然会悄悄地改变中方原有的用人制度和用人文化

所以战略投资者对现有的人事制度是一种冲击,是对“官本位”文化的一种打破,从某种意义上说,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引进一种商业文化,文化的力量会慢慢渗透,最终重构原有的文化

(三)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国有商行的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和风险治理能力的提高

战略投资者在提升中资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可以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改善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风险管理组织变革战略投资者投资中资银行,为了有效参与所投资银行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他们要派遣董事进入银行董事会,派遣高层管理人员进入银行高级管理层他们希望派遣的董事能在一个规范高效运作的董事会中发挥作用,这必然关注董事的选聘程序和董事会成员结构,要求对董事会运作的基本规则和程序进行规范对内部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职责的清晰界定,这无疑有利于中资银行建立起规范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这将为中资银行风险管理组织变革奠定制度基础

另外,通过参与风险管理决策改善风险管理决策机制;参与风险管理和控制将推动中资银行对先进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通过培训和交流促进我国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成长;通过传输银行业务发展新理念促进中资银行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

据报道:建行在引入美洲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公司治

理的框架中开始设立董事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而且,正在建立风险垂直管理体制,将设立首席风险官,负责全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组织、运行和垂直管理此外,建行正在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以加强对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衡量、控制和管理

三、战略投资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

(一)从制度经济学的原理来看,国有银行不能脱离金融生态环境而独立生存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金融基础性制度的缺失(易宪容,2006)

基础金融制度生成的最有效方式,是一个利益相关者进行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并以各方的妥协和让步实现均衡,从而对制度的安排达到最终同意的过程基础性金融制度需要社会公共博弈来生成,而这种过程是通过民主决策程序,由各个利益主体参与提供相关信息,并以制度重复博弈方式充分反

映各方的利益诉求,从而产生制度制衡而在我国的制度决策中向来是政府主导,精英决策,在我国的决策文化中,也向来鲜见民主的传统

基础性金融制度的缺失,导致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好,大家知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股市却成了一个畸形儿而四大国有银行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架设“三会”机构,这些都是一些工具性的制度,能否与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相兼容,仍是个问题,古语云:“南橘北枳”就是讲引进的东西要与环境相兼容的道理要重构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改进我国的基础性金融制度的生成方式,增加良性制度的供给

(二)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战略投资者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我国国有银行的问题本质上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其核心表现是:政府干预的介入面和程度没有跟随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而相应缩小和弱化,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二十几年的改革中,政府尽管一开始就强调“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但事实上,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政府的利

益也在不断增加,尽管计划经济已经远去,但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并没有放弃对资源配臵的支配力,很多地方上项目不是银行说了算,而是政府说了算,做法是,政府的领导班子开“办公会议”决定项目,要银行给予支持,目前各个地方在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一些民营企业在政府的授意下,大量收购一些地方国企,但所用的资金大部分是银行的贷款,给银行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地方政府争夺国有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事实上是一种高收益、低成本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以地方GDP的增长为考评,决定政府官员的升迁,所以地方政府官员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竞争,经济增长的竞争最终演化为替企业争夺银行信贷资源,这样,国有银行是很难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的

所以银行改革的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而不仅仅是银行本

身,银行业的改革是无法脱离现有的政治体制环境而进行空中楼阁似的改造,一个健康高效运行的银行业,一定需要一个完善有效的外部体制环境外资引入对这个体制环境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绝对不可能是主导性作用,体制不革新,所谓的战略投资者最终也会蜕变成财务投资人国有银行的改革依然是“物理变化”,而永远难成“化学变化”

注:

1查尔斯·古德哈特,曾晓松:《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未来之路》,银行家,2005年第9期.参考文献:

(1)杨群,杨柳.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研究J.新金融,2006,4.(2)易宪容,卢婷.基础性制度是金融生态的核心J.经济

社会体制比较,2006,2

(3)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看国有银行改革J.银行家,2005,11.(4)对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几点看法J.银行家,2005,11.(5)欧明刚,石弦.印度国家银行在改革中前进J.银行家,2005,11.(6)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J.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版.(7)国有资产管理与公司治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版.(8)Bernadell,Carlos,Coche,JoachimandNyholm,Ken,“YieldCurvePredictionfortheStrategicInvestor”(April2005).ECBWorkingPaperNo.472.(9)ShaominLi,LarryFiler,“TheEffectsoftheGoverna

nceEnvironmentontheChoiceofInvestmentModeandtheStrategicImplications“(May2006).JournalofWorldBusiness

(10)ErikBerglof,Ernst-LudwigvonThadden”TheChangingCorporateGovernanceParadigm:ImplicationsforTransitionandDevelopingCountries“(May2003).ConferencePaper,AnnualWorldBankConferenceonDevelopmentEconomics,WashingtonD.C.(11)JoelS.Hellman,GeraintJones,DanielKaufmann.”FarfromHome:DoForeignInvestorsImportHigherStandardsofGovernanceinTransitionEconomies?"(June2004).ConferencePaper,AnnualWorldBankConferenceonDevelopmentEconomics,WashingtonD.C.

第四篇: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合理性

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合理性(1)

摘要:近年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进程不断加快,投资总额已达126亿美元,其中建行和中行的引资额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文章试从建行、中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和过程,探讨其具体环节的合理性,并给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战略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贱卖论;股权定价

二十多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不断加快开放的进程,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外资战略投资者有人才和技术优势,中资银行有庞大的客户群和机构网点。前者是技术密集型的,随着市场深化和竞争加剧,其优势是递增的;后者是劳动密集型的,其优势是递减的。为了适应新的金融形势,促进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银监会成立后适时调整思路,于2003年12月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致力于促进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双赢”。

到目前为止,18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26亿美元。具体情况是:对国有银行,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建行54.66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行36.75亿美元;对股份制银行,亚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等投资了交通、光大、民生、兴业、浦发、深发以及筹建中的渤海银行等,投资额为29亿美元;对城市商业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国际金融公司等投资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西安、济南、杭州和南充等地的商业银行,投资额为5.6亿美元。从投资方看,既有国际金融组织也有商业银行,既有大型机构也有中小型机构;从被投资方看,既有国有银行也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既有沿海和东部地区的机构也有内地和西部地区的机构。外资机构和中资银行均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在这些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案例中,投资于建行和中行的资金占据了较为明显的位置,因此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一、“国有银行贱卖论”

建行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其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建行股份卖给外国投资者的价格仅为账面价格的1.2倍,但上市后建行股价不断攀升,目前已经上升到账面价格的约3.7倍,上市融资达92亿美元,刷新了亚洲除日本市场以外的上市规模纪录。建行首次IPO(即首次公开上市)有如此表现引发了国人对银行贱卖的质疑。银行业界人士纷纷撰文引出“国有银行贱卖论”。“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观点是: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定价偏低,赴境外上市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依据是:

(一)“按净资产定价不合理”

金融学家吴念鲁认为,不仅要按净资产来算股价,还要考虑这几家银行的品牌、客户、市场和产品。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也指出,在我国,由于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管制,银行特许权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这些都远未体现在股权溢价上。

(二)“境外投资者便宜捡得太大”

2004年工行实现盈利747亿元,用30亿美元换来工行10%的股权,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在4年之内就可收回投资。假如今后交行的股价上涨到3.72元,汇丰只需把入股交行的19.9%的股权脱手9.9%,就可以拿回本金,而不花分文持股交行10%的股份。按照目前H股平均市净率2.2倍保守估算,中行的股份在3年内将给境外投资者带来95%的收益,境外投资者便宜捡得太大。

(三)“股权交易存在不对等性”

该观点认为,交易的不对等性并没有反映在股权价格中。一是境内投资者被边缘化,国内银行的股权售让对象明显偏向境外投资者。二是中方提供收益承诺,境外投资者“稳赚不赔”,如建行、中行承诺,一旦今后每股净资产低于对方的入股价,汇金将给予补偿。三是同股不同权,如2005年西安商业银行新股东大会后,拥有5%股份的国际金融公司和加拿大丰业银行各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但拥有5%以上股份的其他几家内资股东却没有得到同等待遇。

(四)“国人已承担巨额重组成本”

在股权交易前,为了提高国有银行质量国家已付出了巨额投资。如在1998年增加2700亿元国债用以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2000年剥离近14000亿元的四大银行不良资产,2005年通过汇金公司向中、建、工行共注资600亿美元。另外,工商银行改革下岗20万人,建设银行裁员了10多万人。当前国内银行转让股权获得的溢价太低,没有体现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二、对建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分析

对于建行在出让股权时是否有贱卖之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动态比较方面看。战略投资者在银行IPO前入股的市净率一般要低于IPO市净率。这是因为战略投资者与IPO时的公众投资者性质与作用不同,战略投资者愿意与国内银行长期合作、共担风险,必须承诺股票锁定期和竞争回避,而公众投资者更多考虑股票投资收益,具有长期持股和短期投机的选择权。以交通银行为例,汇丰银行的入股市净率为1.76,后期的IPO市净率却为1.60,也即汇丰的股权购买价格高于公开上市的股票价格,显然不存在交行股权被贱卖给汇丰的问题。对建设银行而言,美洲银行的入股市净率(1.15)和淡马锡的入股市净率(1.19)都远远小于建行IPO的市净率(1.96),差距略显过大,美洲银行和淡马锡在短短的4到5个月内就分别获得差价收益0.81元/股和0.77元/股,因此,两者的入股价有被低估之嫌。

第二,进行横向比较。市净率显示的是入股价格的溢价程度,反映了投资者对银行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的综合判断。因而,银行的经营能力越强,获得的市净率一般就应该更高。以建行为例,2004年建设银行的主要经营效率指标均明显优于交通银行,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建设银行的境外投资者入股市净率(1.15和1.19)却大大小于交通银行(1.76)。另外,境外投资者的入股比例越大,对应的入股市净率应该越低,交通银行的入股比例(19.9%)超过建设银行的入股比例(14.1%),而两个银行在入股市净率上的表现却恰恰相反。因此得建设银行境外投资者的市净率偏低,也即转让建行股份的定价偏低。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合理性(2)

三、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理性化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加稳妥高效地推进我国银行业的产权改革,针对现阶段国内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在引资对象上,应树立“战略一致,优势强化,文化融合”的理念,把一些具备业务专长的中上等规模银行纳入选择范围。首先,双方在经营发展战略上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战略融合成本和风险,更能确保外方作为“战略投资者”的稳定性。其次,讲求“优势强化”,而不局限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在日趋激励的竞争中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并通过双方合作不断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再次,很多中上等规模银行在华尚未设立分支机构,与之股权合作更能实现“竞争回避”。最后,中上等规模银行不容易实施对国内银行的股权控制,不仅可以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更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第二,在投资方式上,可推行股权互换、债转股两种方式,增加境外银行机构投资入股的灵活性。股权互换,即境外银行机构以自身股权换取中资银行相应的部分股权,而非仅仅以现金购买股权,这种方式可以先行在资本充足率已达标,而着重于改善治理结构的国内银行中推行。其优势在于,可以减轻境外投资者的资金压力,通过相互持股,增强中外资银行间战略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有利于中资银行拓展国际市场。债转股方式,适用于当前中外银行间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而尚未交割,或者外方承诺在未来时期追加投资的银行(如工商银行、浦发银行、西安商业银行等),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充实国内银行运营资金,减轻融资压力,加强双方的业务合作,而境外投资者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增持国内银行的股份。

第三,在股权定价上,由双方竞价为主向多方询价为主转变,引入拍卖和招投标方式,完善银行股权转让的价格发现机制。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不少国内银行的做法局限于选择单一入股对象,然后进行双方竞价,这很可能因竞价不充分导致股权价格低估。建议在同时引入和考察多个合格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建立多方询价渠道,同时构建多方竞价平台。除了协议转让方式,还应该积极引进股权拍卖和招股投标方式。

第四,在上市地点上,重组后的国内银行不应局限于海外上市,应充分考虑内地上市的可行性。建议内地证券市场上市应该有国有银行的参与,中小规模的银行IPO可以考虑在内地市场进行。目前我国内地市场银行股仅有5家,金融股所占比重仅有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这样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和金融蓝筹股的培育。兴业、华夏、广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可根据IPO规模的大小,充分考察内地上市的可行性。同时条件成熟的银行,可将优质业务或潜力业务(如信用卡、资产托管、票据等有必要单独核算的业务)进行在内地分拆上市。尤其针对中外银行合资后双方重点发展的业务,如建行与美洲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浦发与花旗的信用卡业务,可以先行分拆上市。

第五,在风险防范上,建立境外投资者(主要针对“财务投资者”)的退出机制,减轻资金抽离可能对国内银行造成的冲击。当前中国银监会对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做出了“持股三年”的政策要求,笔者认为三年时间偏短,何况之前进入的一些境外投资者并不存在持股期间约束。因此,国内银行自身应该加强研究和完善境外投资者的退出机制,以确保银行营运的长期稳定

第六,在发展战略上,不仅要“引进来”,更应该鼓励和支持国内银行“走出去”,全面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国内银行必须主动介入全球金融格局大调整中去,才能避免我国金融资源为别国所控制,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与国际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开展业务合作,加强与先进银行在信息、技术及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二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银行参与国外银行机构的股权并购,如结合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外银行开展股权置换和相互持股;三是直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选址上可以先行考虑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以及经济增长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四是顺应国际银行业监管要求及国际司法、会计、计量制度标准,关注国际金融需求的变化,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经验,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唐双宁.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促进中外资银行双赢[N]经济日报,2005-11-03.2、吴念鲁.对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及上市的评析[J].银行家,2005(9).3、余云辉,骆德明.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N].上海证券报,2005-10-25.4、王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改善治理结构还是拓展市场业务[J].金融研究,2005(6).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专 业:金融学 姓 名:苏 越

论文完成日期:2018年10月23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2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

(二)互联网金融的内容..............................................2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3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3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情况............................................3

(二)P2P发展状况..................................................4

(三)互联网理财....................................................4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5

(一)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争中间业务..............................5

(二)网络直接融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客户群体......................5

(三)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收入及利润的影响...........................6

(四)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冲击............................6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6

(一)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实施全方位合作............................6

(二)借鉴在线金融服务平台操作方法,给予小微型客户群更加简便快捷的贷款................................................................7

(三)借鉴第三方支付经验实施转型....................................8

(四)转变传统服务模式,打造便捷服务模式.............................8 参考文献...............................................................10

摘 要

近些年由于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业的蓬勃崛起,互联网金融业充分利用网络等大数据信息,分析并结合人民的消费偏好等,由最初的支付渠道逐渐向消费渠道过渡,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转账、信贷、理财等传统的金融业务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体系尚不健全,故而尚且无法撼动或者取代商业银行的地位,但是商业银行也不能故步自封,应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迎接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崛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其造成的影响,总结其经验,让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金融创新

在我国,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业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冲击。未来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时代继续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推动金融改革,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内容

在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发展趋势,第一种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模式的第三方支付;第二种如P2P等模式的人人贷业务;第三种如余额宝等模式的互联网理财。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通过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

2.P2P。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目前充斥在我们的P2P种类繁多,但随着国家监管进一步 2 严格,行业也逐步步入正轨;以宜人贷、陆金所、人人贷等中国在线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广大人民提供信用借款等服务。

3.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理财是指通过互联网管理理财产品,获取一定利益的理财方式。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理财系列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并且迅速得到各类人群的青睐。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

其实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垄断行业都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金融业可以说是垄断行业的代表之一了,而商业银行可以说是金融业的领头羊了,所以说金融的垄断如果不被打破,经济的转型也就不会成功。所以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由此互联网金融便诞生了,而且在短时间内就以迅猛的发展给社会和大民大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及好处。使资金供需双方能够直接交易

互联网融资模式就是交易双方能够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简化其他金融服务模式所必需的中间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成本;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双方或多方的各种金融产品交易,供需方均有公平的机会,效率非常高;另外,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进一步彰显了互联网金融的的社会普惠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当前互联网金融板块市盈率(TTM)73 倍,处于 2006-2017年(除 2015 年极高估值外)平均估值 62 倍上方。互联网金融热潮从 2014 年下半年开启,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理财等相继成为市场热点。下面来我们将从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理财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过程及发展情况。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情况

2018年4月,独立第三方机构Analysys易观发布了《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4季度》,根据报告,2017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约37.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7.91%,同比增长19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机构网络支付业务交易规模从 2011 年 9 万亿元增长到 2017年 的14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5%,网络支付业务高速发展。移动支付市场在位次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份额变化,数据显示,2017年Q4支付宝和腾讯金融(财付通)市场份额一升一降,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从三季度的53.73%扩大0.53个百分点至四季度的 54.26%;微信支付背后的腾讯金融则从上季度的39.35%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至38.15%。

(二)P2P发展状况

随着P2P网贷的兴起,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完成各种自己需要的金融业务,真正达到足不出户。另外P2P网贷也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固定利率,借贷双方可以根据市场基本情况,通过议价的方式达成成交;而且P2P会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后,根据不同人群能够推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各方面客户的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额389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7%,历史累计8.33万亿元。

(三)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金融类应用第一次纳入调查,互联网理财产品仅在一年时间内,用户 规模达到6383万,使用率达10.1%,成为2014年上半年表现亮眼的网络应用。首先在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理财业务,比银行更高的收益吸引着无数普通用户的关注。止2014年01月资产管理规模达250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国内第一的货币基金公司。截至2016年6月30日,天弘基金用户数超过3亿人,是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公募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天弘基金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8505亿元,在已发基金的108家管理公司中,位居行业第一。此外,2017年9月5日,腾讯也不干示弱,推出了“零钱通”业务,接入了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三支基金公司,对抗阿里巴巴的余额宝。

其实互联网理财满足了全国很多人对于零钱理财的要求,放在银行活期利息太少,定期不自由;这时互联网理财腾空出世,不仅利息高出银行定期,且随用随取,即可当零钱使用,又可以进行转账,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消费和生活。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争中间业务

从目前来说,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可谓是风生水起,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加速增长。自2013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2016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总交易规模达59.7万亿元。截至2017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43万亿元,所以在由一开始和银行的单纯合作关系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逐渐走向了支付流程的前段,并且逐渐涉及基金货币、保险等个人理财型的金融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侵蚀。另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其系统中积累的客户的采购、支付、结算等完整信息,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为其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同事,支付公司也开始逐渐渗透到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领域。随着移动交易支付方式额不断普及扩大,未来移动类第三方支付也将扩大和商业银行的竞争领域。

(二)网络直接融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客户群体

由于传统银行在提供资金融资服务时,需要客户付出各类成本,且融资程序较为复杂,等待时间较长等。正是在这时,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代表者,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成立了阿里巴巴小额金融公司,为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根据P2P的特点,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的及时分配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P2P有着参与门槛低,渠道成本低的特点,另外也拓展了社会的融资资源。但是由于P2P成立时间不成的原因,所以时常也会曝出些问题,然而作为金融创新的P2P仍具有吸引力,一方面,其提供了较高的收益水平吸引了广泛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对于资金使用者而言,P2P网络信贷无疑是能充分满足其个性资金需求的来源地。

(三)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收入及利润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大众群体网络购物及互联网的需求;就以支付宝、微信为例,在其不断推出支付、转账等基础功能后,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微信推出了理财通等金融理财功能后,建立了一个以消费者为主体的资金生产到消费的一个全程化体系。在这种新模式下,消费者更加愿意将资金投入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因此互联网金融得到极大的发展,收入及利润也将同步增加。反之,因商业银行自身的借贷、存储以及金融产品的低效化及固定化,以及与市场消费者对接的程度较低等,而造成了收入与利润的不断下降。

(四)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冲击

从服务模式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方便快捷,全程网上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注册、支付、存储等等业务;而正常到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时,排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再加上网点人员不足、办理业务时间过长等,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对资金和时间的高效运营速度;虽然现在的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但是针对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缺少更多的投入和维护,导致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业务单一,很多业务仍需至网店柜台才能办理,故而消费者因其效率低、产品单一便不再愿意使用此类型的产品。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面对目前以第三方支付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传统商业银行来说,既是冲击也是一个机遇。因此,商业银行也需要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作为一个主要的机遇,所以在应对其冲击的同时,需要完善自身的发展、采取合作共赢、创新产品与服务、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的方式来提高商业银行在社会中的适应性。

(一)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实施全方位合作

传统的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给双方带来了很多互补性的优势。虽然说目前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已开始逐步进入合作状态,实现 了有利的对接,但是目前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并没有进入完全深切的状态,就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例,虽说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持部分银行实时到账,但还有很多银行要次日才能到账,并且目前依旧有很多小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没有达成合作;再比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客户的分布非常广泛等特点,传统的商业银行有必要改善其营销策略或经营方式,加强相互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招揽客户群体,也能更加有效的对金融活动实行监督。另外一方面,更加需要在技术层面展开合作,充分利用我国政府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互联网+”思维,提升客户结算能力与金融服务范围;尽可能在技术支持之下完善网上银行与手机APP的应用程序,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效率。

(二)借鉴在线金融服务平台操作方法,给予小微型客户群更加简便快捷的贷款

其实P2P等互联网金融被追捧的主要原因就是之一就是方便快捷、效率高。而传统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增设营业网点和工作人员来办理各项贷款业务,这样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在高峰时段经常会出现大量客户排队等候的情况,会给很多客户造成了对商业银行的不良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也需要进行服务理念的转变,紧跟大数据的网络时代,大力发展和推广自己银行的网上业务办理平台;虽说现在很多传统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APP,但是很多的银行APP上能够办理的业务有限,很多业务仍需至银行网店柜台办理。所以银行应对自身的APP进行优化,满足不同客户办理不同业务的需求。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掌上生活,不仅可以办理转账、汇款等基础业务,也可以办理金融(信贷、保险等业务),甚至可以办理生活购物、第三方业务等业务,是一款较为全面的消费金融APP。

另外P2P另一个优势就是准入门槛低,很多因达不到银行要求的小微型客户群都能较为轻松地在P2P平台上获得融资。因为目前很多银行往往都将大中型企业做为重点服务对象,对小微型客户关注点不够;其实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调整客户结构。因为市场上的大中型企业在一般情况下发展已经较为稳健,且也有很多自己的融资渠道;但是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潮也逐渐开始掀起,很多小微型企业急需融资,这些小微型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且数量较大,所以说商业银行可以将目光转向这些小微型企业或民营企业。另外个人客户也不容忽视,还应该针对个人客户,本着效率、方便、方便的原则,推 出更多适合个人贷款的产品,维护银行的各类客户群才是致胜的关键。

(三)借鉴第三方支付经验实施转型

第三方支付以其方便快捷的高效化迅速占领市场。就以目前国内最大的支付软件——支付宝来说,一开始只是以淘宝网购物为基础,作为第三方担保的作用,但支付宝不仅仅满足于此,而且在2008年推出了移动电子商务战略,正式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此后,公用事业工资开始发放,另外还开始支持支付水、电、燃气等网上缴费;在2010年的时候,就与中国银行达成合作共识,首次推出了信用卡快捷支付;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且无任何手续费,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零钱理财的需求。

从支付宝发展的大致过程我们可以得知,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就是实现了互联网与产业链思维的相互融合的应用。所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也势必要引入产业链管理思维,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对众多的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集中地整理,优化产业链结构,择出其中重点业务进行发展。另外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目前这样一个“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各项数据处理和分析水平,对已有和未有的客户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逐步的开发出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产品,对于大中企业客户、小微型客户进行等级分类,实行专业有效的对接,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增加其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四)转变传统服务模式,打造便捷服务模式

第三方支付的核心其实就是支付,就是靠着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迅速占领市场。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支付已经不仅仅只是支付了,更多的是渗透在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还有是工作、旅游、购物、医疗等等方面。所以说商业银行也不应只局限在支付方面,更多应多向一些定向支付业务发展,例如交通(铁路、航空、城市公交等等)、通讯、保险、基金、公共事业等等,深入了解每个行业的电子商业特点,针对行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支付解决方案。只有不断的为客户带去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有效的开发新客户并且维持老客户,建立自己的客户群,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支付业务。

普通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一般支持转账、缴费、理财等几项功能,而且更多的仅停留在网上支付阶段,但是这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目前网络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网上银行的各项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很多客户对网上金融的需求 了。但是第三方支付从一开始的支付逐渐转变到现在一个综合的金融体系,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有所作为,必须突破现状,完善自身的金融体系,全方位的把握客户的支付需求,打造便捷、高效的网上支付平台。

另外由于第三方支付做为新兴产品,目前的风险防范以及国家监管体系并不是非常完善;而传统的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经济的领头羊,有着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商业银行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第一,商业银行要对客户的银行账户进行严格监控,而且还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数据库的建立,并且对客户的数据库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跟新,避免客户在参与第三方支付交易中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其次,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国家监管体系,形成一整套的监管体制。最后,还要加强向广大客户宣传风险的意识,以此来加强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安全信心,为互联网安全添砖加瓦。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也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也该在这波互联网金融改革中大刀阔斧,推陈出新,相信在创新改革中的商业银行出路将更广阔、更光明。

参 考 文 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2]王雅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3]罗长青,李梦真,杨彩林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01).[5]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J].财经科学,2015,(05).[6]赵昊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2):175176.[7]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50.[8]邵丽娜,唐懿明.浅谈传统银行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12):1416.[9]罗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3,(31).[10]郑良芳.商业银行奋起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4,(9):1114.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金融安全的隐患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