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事资料

时间:2019-05-13 22: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实事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实事资料》。

第一篇:毛概实事资料

【试卷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三、判断说理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2分,说明理由3分,共20分。若判断错误,整题不得分)

四、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和课本有关理论回答问题,共40分)【时事热点】

1、新版“24孝”行动标准发布:

2012年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新版“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2、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3、教育部为异地高考设三条件:

教育部为异地高考设三条件:

家长:在流入地有稳定工作、固定住所、缴纳保险及税费

考生:在流入地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即学籍在流入地

城市:异地高考的学生不能超过流入地的承载能力

4、钓鱼岛

4月17日石原慎太郎: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中国外交部: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举措非法无效

7月4日台湾保钓船绕岛一周宣誓主权

7月5日两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附属岛屿中的北小岛

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称,为保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日本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中方:“严正交涉,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7月9日美国首次就日本购买钓鱼岛表态:为安保条约适用对象。美国国务院高官9日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二战后,美日拿中国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是非法和无效的。”

7月14日晚,日本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表示,将于7月15日暂时召回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原因为让其汇报中国方面情况。

7月26日日本政府首次表示将会出动军队应对钓鱼岛争端。据日本媒体26日报道,日首相野田佳彦公开宣称,如果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领土和领海”发生别国的违法侵犯行为,必要时日本将考虑出动自卫队。这是日本政府首次表示将会出动军队应对钓鱼岛争端。中国外交部27日表示,中方已对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极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8月12日-15日香港保钓人士启程赴钓鱼岛宣示主权,14人被日方抓扣后释放

8月19日19号清晨,由150名日本右翼分子组成的所谓“拜祭团”,乘坐21艘船只抵达钓鱼岛海域,有10人登上钓鱼岛。同一天,中国多地举行反日保钓示威活动。

8月21日美国与日本从21日起至9月26日,举行为期37天的“护岛”作战演习,并且是首次将岛屿作为演习场地。有日本官员透露,演习以中国为假想敌。

8月27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所乘轿车在北京遭袭,车上悬挂的日本国旗被一名男子抢走。

8月28日美国国务院公开称钓鱼岛为“尖阁列岛”

8月下旬中国解放军南京军区在东南沿海展开海陆空抢滩演习。

5、“福建精神”的内涵:

2012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上用十六个字概括了“福建精神”。

这十六字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

爱国爱乡:体现了福建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闽籍乡亲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梦萦家园、心系祖国,对故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强烈的责任感。

海纳百川:体现了福建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以及福建文化所具有的尊重差异、博采众长、多元并处、和谐共生的独特品质。

乐善好施:体现了福建人勇于奉献、“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施”不仅指物质上、金钱上的施予,也包括行为和爱心上的付出,只要愿意,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敢拼会赢:体现了福建人“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打拼、进取精神与自强个性,是历代福建人为生存和发展,勇于拓海开洋、闯荡世界、输人不输阵,最终取得成功的生动写照。

6、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从9月18日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发布16篇“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报告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长10.4%,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7%高出0.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不仅快,年度之间波幅也比较小。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城乡经济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趋向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排取得初步成效。财政收入在四年内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我们办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一些大事,重点加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了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企业利润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长,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调动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四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项目建成投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

六是对外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八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7、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围绕这一主题,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8、党章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条文部分,对党员义务作了适当修改,充实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增写了有关干部选拔和监督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

【各章知识点】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根本区别 p183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坚持和完善?)p185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变化:总量增加,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没有动摇 p1894、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p189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类型;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p190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效率和公平关系处理p199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要求p2078、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p214-p21

5[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p222-p233(二----六)

2、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特征p230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p2324、依法治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意义p2375、怎样理解“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p2416、对民主、人权的理解p2

42[第十章]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基本方针p25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p255-p256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p263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p267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理解p276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p2783、怎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了解教育、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p28

4[第十二章]

1、大陆对台政策演变p295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p302—p3043、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p2964、现阶段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p308—p31

3[第十三章]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p3182、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320-p3223、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发展p326-p330

[第十四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组成,新的社会阶层的组成与地位p336-p340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容p346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p348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p363p3662、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原因与思路p369-p370

第二篇:毛概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施政方法。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5、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说的简明点就是要主观符合客观。2我们不难看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其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其理论核心部分都强调实事求是3实事求是是在中国以前面临着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对中国的思想解放作用是意义深远的理论4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实事求是也是必然的。因为强调实事求是一方面是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学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经验确立的思想核心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

20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2.改革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就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是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 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4.改革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由此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4如何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地位中占主体地位。要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首先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同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在控制力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通过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现,活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实现资产最佳配置、充分使用,带动和影响非国有经济一道,创造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环境。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毫不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6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8如何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

强调了以下几点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29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重点,围绕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定和完善法规规章,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各项办事公开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依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丰富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愿望增强的要求,从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引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同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坚持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继续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的同时,推行和完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保障公民“四权”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凡是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政策和措施,原则上要予以公开,广而告知并接受监督。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监督检查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加强政府立法工作,重点是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创新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建设质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立法工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范围,确保法制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探索开展政府立法后评估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法规规章,提高立法水平。研究建立行政法规定期清理制度,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精神的法规规章,要及时修订或废止。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权利与责任挂钩、权利与利益脱钩的要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应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各级政府和部门应为民主监督提供条件,畅通渠道,认真研究批评监督意见,并完善结果反馈制度。应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五是完善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认真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从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入手,完善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等制度。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和解、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加强司法廉政建设,维护司法廉洁,严肃查处徇私枉法、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建立和完善司法工作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司法机关办案人员编制、设备和经费保障问题。(国研室提供)30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

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3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早日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怎样做: 为了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四项基本原则决不能动摇。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深深植根于时代、历史和现实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正是这个坚实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今天,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实现社会和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理想的根本依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条件;是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目标。33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规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同时,在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通过这些思想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树立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抓好文化领域的阵地建设。应该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去占领阵地。要坚持党的文艺方针,鼓励作家、艺术家真正投身于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同时,进一步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通过“占领”和“清除”双管齐下,使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必须作出榜样,当好带头人。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以德治国,首先要做到以德治党、以德治政,提高全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这是推进道德建

设的关键所在。只要党风搞正了,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奉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依法行使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可以为全社会作出榜样,广大群众就会跟党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34何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体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域,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内格局,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正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作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第三篇:毛概资料

二、调查情况及其分析

1、实地调查情况及其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我校的南校区及周边地区情况比较突出的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校内来往车辆造成的噪音污染;二是周边地区生活垃圾污染;三是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及造成的相应环境问题。

我校南校区属于开放式大学,没有围墙,鹿山南路穿过其中。鹿山南路上来往的车辆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多。因此造成的汽车轰鸣声给校园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在公寓附近及公寓通往校区的一段公路边有许多居民区分散其中。其中就有许多的餐馆和水果经营户。这些餐馆和水果经营户的门口堆放了很多生活垃圾,但得不到及时清理,给校园周边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食堂的小卖部及公寓附近的流动小吃点。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会拒绝卖主向他们提供的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餐具使用最多的是一次性筷子的一次性饭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使用一次性餐具以后没有及时将其放到指定的地点,而随手乱扔。

2、问卷调查情况及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我们共发放了100张调查问卷,收集后的有效问卷数是99份。其中调查对象中,男的有61人,女生有33人。以下是对本次调查情况的陈述和分析:从校园及周边总体环境的满意程度来讲,有“有一些意见”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5%,其次是有34%的人表示态度“一般”;而觉得“满意”或是“很有意见”的人分别占到18%和13%。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我校的校园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不是很满意。我校的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有待改善。关于校园内来往车辆的轰鸣声是否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回答,有4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时会有影响;有35%的人感觉情况很严重;而表示影响很小或是从为影响的被调查者分别占14%和3%。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的生活和学习遭受来往车辆轰鸣声的干扰,这个问题似乎比较严重。当看到被人乱扔垃圾,应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上,大多数同学似乎并不想“多管闲事”,因为有69%的被调查对象装作“视若无睹”。然而真正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能主动制止和教育的同学寥寥无几,只占总人数的3%。还有一些同学还算是有颗爱心,会主动捡起来。这些同学的比例是28%。在被问及对待一次性饭盒和提出新筷子的态度上,有69%的人的问题是“无其他选择的时候使用”;二“坚决反对使用“的同学之占到5%。这说明,一次性餐具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垃圾污染是校园及周边环境受到的最严重的污染,也就是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生活垃圾”是影响他们校园环境的罪魁祸首。而被问及解决学校周边环境的生活垃圾污染的问题,又有超过一半(69%)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选择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的同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看来,生活垃圾污染还真是密切联系群众啊!既然我们身边的环境遭到了破坏,我们就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去改善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设置了这一道题:如果我们举办一些改善校园环境的义务活动,你会:A、积极参加 B、参加 C、不参加。回答的情况表明:有6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但不积极。似乎有点被强迫的感觉。参加并不积极投入到义务活动中的同学只占16%。除此之外,有19%的被调查者包无所谓的态度,似乎环境污染不污染与他们无关。看来大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第四篇:毛概资料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注意区别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5、考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6、为什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B: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外资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与社会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和知识产权要素分配。

9、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后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0、创新型国家:科技史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1、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P20712、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3、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1)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2)我国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3)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14、5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2)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3)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本章是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的热门考点,知识点多,记忆起来容易混淆。请同学们牢记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帮助记忆本章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和后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统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辩证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将其分割对立起来。

2、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使命相同)

3、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2)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根本不同点:

(1)权力机关性质不一样: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3)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6、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回答政党制度优越性亦可)(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是一种政治领导(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拥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5)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0、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万能句)

1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3)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1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注意:本章节是政治考试大题的出题热点章节,由于涉及到很多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务必要牢牢掌握。其中依法治国是历年考试的热门,而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3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点,亦需要牢牢记住。

第十章

1、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3)为现代化

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就是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反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指导,双为,双百,三贴近,两立足,两手抓)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为什么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2)中国国情的需要(详见P256)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7、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8、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9、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1)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适应(3)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适应(4)必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

10、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要性+重要性书本P267)

11、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P267-268)注意:文化方面内容是近几年常考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创新等方面。本章的内容基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同学可以按照如下规律识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心环节、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文化章节本身内容相对简单,基本都是需要记忆的东西,理解性要求较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5、如何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当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要更高、时间要更长、任务要更重。这是因为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还是包含各个方面的总体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什么阶段性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哪些条件等重大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它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7、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马列毛邓

三、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具体P281)

(2)基本原则: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E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F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建

(3)目标任务:P2838、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P282)4点

9、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

注意:和谐社会这个章节是紧扣时政的环节,进而成为近几年的必考环节,题型不固定,但是一般以小题目出现,或者穿插在其他论述题中。本章知识点杂而多,但是重要知识点比较集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最新的热点词汇和表示,同学在识记时应该不会陌生。

第十二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十个方面内容(P303)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思路。

3、港澳回归的史实(识记)

4、香港回归的意义:(P307)

5、新形势下的“一国两制”(识记)注意:本章节一般都只以小题目形式出现,不是重点考试章节,由于涉及敏感问题,若有大题,作答时务必要按照课本原句答题,不要自作主张的乱写。一般来说本章内容识记就可以,不要求牢记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章

1、为什么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1)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如何理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科学内涵?(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是小题型,大题目很少会出现论述,需要同学掌握的是能够联系热点分析问题。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和平发展道路”是本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十五章内容相对次要,同学们自己按照考纲浏览课本就行。这里不作陈述。

第五篇:毛概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主要是反对()

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保守主义D.形式主义

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思想路线又称为(D)

A.党的路线B.文化路线C.群众路线D.认识路线

4.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在()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界定的文章是()

A.《实践论》B.《矛盾论》C.《论新阶段》D.《改造我们的学习》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

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8.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是()

A.刘少奇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9.邓小平在领导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特别强调()

A.独立自主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0.胡锦涛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A.客观事物B.研究探索C.客观实际D.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江泽民提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5.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人口多,资源少B.整体发展水平低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16.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7.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

18.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B.理论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答案:1.A 2.B 3.D 4.B 5.D 6.A 7.D 8.B 9.B 10.B 11.D 12.B 13.C 14.C 15.C 16.D 17.A

18.B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

C.解放思想目的是为了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没有关联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3.邓小平在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最根本的作风B.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D.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E.实事求是要做到求真务实

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这些理论成果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的讲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6.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因为()

A.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B.它不断汲取和融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C.它主张理论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强调理论的实践性

D.它彻底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一个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

7.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忠于实践性C.把握规律性D.富于创造性

8.坚持与时俱进意味着()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

9.在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的贡献有()

A.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B.特别强调解放思想

C.领导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D.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了概括

1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AB)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1.解放思想是()

A.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B.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C.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2.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党的历史上曾存在的错误倾向有()

A.教条主义B.本本主义C.经验主义D.主观主义

答案:1.(ABCE)2.(ACE)3.(ABCD)4.(ABCDE)5.(AD)6.(ABC)7.(ACD)8.(ABC)

9.(ABCD)10.(AB)11.(ABD)12.(ABCD)

三、辨析题

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

答:此命题正确。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此,认识主体必须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运用理性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源泉,更没有检验自身真理性的标准,实事求是就会落空。

四、论述题

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

答:邓小平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的是达到如实地把握客观事物的原貌、本质和规律性,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

(3)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是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来实现的。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意义?

答:(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实践。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真理是经受实践的检验而被证明的正确认识。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实践。要以实践检验之是非为是非,决不能以个人主观愿望或者什么本本之是非为是非。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尊重群众的实际表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应当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顺应民心民意;只有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才能够“求”到社会主义之“是”,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1)它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2)它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3)它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课题;(3)它使党成功地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4)它为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为: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到一切工作的成败。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中去探索解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在解放思想中去解决。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材料Ⅲ: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

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答: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

下载毛概实事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实事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资料[五篇]

    一、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答: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走向世界。第一,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

    毛概资料总结

    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营销111班 《毛概》计群力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 决中国革命.建......

    毛概考试资料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哪些新的目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

    毛概课资料

    辩论赛: 1 我心目中的毛泽东。(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2 飞天登月更重要,还是民主民生更重要? 讨论会 1,我的婚恋观(兼谈5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当下婚恋观的变化)。 2,谈谈农村......

    毛概资料ysz(五篇材料)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答: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

    毛概整理资料(小编整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选)毛概整理资料 1938年,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简)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毛概资料总结5篇范文

    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

    毛概考试资料精华版[大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2、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