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考察感想
考察感想
秦明月
今年夏天,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红色考察,参观了许多革命遗址、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8月10日,我们到达重庆,第一站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在车上,导游告诉我们当时国民党为了从共产党员口中获取情报所采用的一种最残酷的刑罚——“披麻戴孝”,就是用皮鞭、烙铁、竹签、老虎凳等刑具将人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往身上泼上盐水、辣椒水,用一种美国特制麻布将人像木乃伊一样裹起来,扔进牢房里十天左右再托出来,一块一块地将麻布从身上撕扯下来。其疼痛可想而知,听得我们不寒而栗。即使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仍然有一些坚强的共产党员未向敌人吐露只言片语,真是令人敬佩啊!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监狱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办公室和刑讯室。刑讯室里摆放着老虎凳、铁锤、铁钩、铁链等刑具。内院有一排一底的男牢房十六间,女牢房两间。牢房里光线阴暗,只有睡觉用的破席子和旧被子。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韵(江姐)、黄绍辉、邓慧中(“双枪老太婆”)等先后被囚于此。虽然在这里,共产党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连饮用水都要受限制,但他们的革命意志、理想和信念却没有丝毫减退。在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上,他们成立了“铁窗诗社”。随着三大战役捷报频传,他们热血沸腾、欢心鼓舞,写下了“只为祖国不为家,消灭群凶与爪牙;正气歌声振寰宇,要叫铁树开红花。”“对敌斗争靠大家,酷刑难熬紧咬牙;蒋贼兵败末日近,坐穿牢底戴红花。”等充满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畏主义的诗篇。但令人叹惋的是囚禁在此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没有迎来“戴红花”的那一天,在重庆解放前夕就惨遭屠杀,仅有15人脱险。
白公馆位于重庆沙坪坝郊区,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20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
曾被囚禁于此。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大喜讯传来,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狱中难友决定:自制一面五星红旗,在重庆解放那天,打着红旗冲出牢门,迎接胜利。他们拿出自己的红色绣花被面作旗面,找黄色布头做成五角星。根据想象,将一颗大星放在中间,四颗小星放在四角,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然而,这面红旗未能如愿打出去。在重庆解放前夕,大部分难友含恨饮弹。在白公馆,我们看到了这面保存下来的沾染着烈士斑斑血迹的红旗,内心感慨万千。重庆解放后,白公馆大屠杀脱险者罗广斌、渣滓洞大屠杀脱险者刘德彬以及曾在渣滓洞关押过的杨益言等人,以难友为原型创作了《圣洁的血花》、《锢禁的世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等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中国青年出版社大力帮助作者进行主题提炼和艺术加工创作,出版了罗广斌、杨益言署名的小说《红岩》,曾经风靡一时,影响、教育了许多青年人。
下午,我们还参观了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同年5月因原办事处被日机炸毁,迁往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也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在国民党“限共”、“防共”政策下,南方局和办事处经费十分困难,办公大楼里的家具都很简陋,只有一部破旧的电话机与外界联系。办公人员连吃饭、穿衣都很紧张,四个人一顿饭只有一个菜,八年中每人仅发过两套衣服。但即便如此,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他们为巩固统一战线,推动南方各地党组织的发展,扩大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8月11日,我们到达贵阳。首先,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这里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是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
峨。遵义会议的召开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这里参观,我们也都怀着深深的敬意在这栋楼前照相留念。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室,陈列室的陈列内容有红军长征,进军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之战三个部分,展出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图表资料有236件。红军长征时用过的草鞋、水壶、腰带等破旧不堪,足见当时的艰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城的息烽集中营。它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的儿子,八个月时随母亲被捕入狱,入狱前长的又白又胖,后来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慢慢长成了一个头大、身子细小、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他非常懂事,经常帮大人们传递信息,也被难友们称为“小小邮递员”。可惜的是国民党在溃逃之前,将年仅9岁的他残忍地杀害了。杨虎城将军一家住过的牢房里有杨虎城将军和妻子谢葆贞、儿子杨拯中的照片。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考察。“七七事变”后,他为了投身抗日战争,抗令归国,不幸在南昌被抓,之后被囚禁了长达12年,1938至1939年被囚于此。他的妻子和儿子探监时也被囚禁,在囚禁期间他们还生了个女儿名叫杨拯国。1949年他们一家四口全被国民党杀害,当时杨拯中年仅19岁,杨拯国年仅8岁。可怜的将军一家原本可以过着令人羡慕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为了民族大义,却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想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热泪盈眶。随后,我们还参观了“猫洞”,即原来关老虎,后来用于严刑拷打犯人的刑讯处。这里还保留着铁炉、烙铁等国民党用的刑具。讲解员介绍说里面原来是水牢,就是一个有腐蚀性的大水坑,里面飘着许多腐烂的共产党员的尸体。把人扔到里面十几天,拖出来身上的皮一碰就会往下掉。后来,国民党溃逃时用它活埋了很多被抓的共产党员。我不禁感叹: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幸牺牲的数不尽的优秀的共产党员,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8月14日,我们来到长沙,参观毛主席铜像广场和毛主席故居。毛主席铜像广场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人们来到广场主要是为了瞻仰毛主席铜像,追思、纪念毛主席。听导游介绍说,1993年12月,毛主席铜像运抵韶山纪念广场时,附近山上的杜鹃花竟然在寒冬开放。铜像揭幕的一瞬间,出现了太阳和月亮同时分别出现在铜像后左右上方的奇观。来到广场远远地就能看到高大伟岸的毛主席铜像,来此参观的人还真是不少。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铜像。毛主席铜像高6米、重3.7吨,坐西南、朝东北,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身着中山装,双手握书卷,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周围放着很多人们敬献的花篮。我们也以学院的名义敬献了花篮,并向铜像鞠躬致敬。之后,我们又来到毛主席故居参观了毛主席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毛主席从小就与众不同、气质不俗,曾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诗句。少年时的他就非常有主见,反感封建教育,经常让老师和家长头疼。老师和父亲追打他时,他就跳到学堂或家门前的池塘里,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他的父亲毛顺生曾想让他去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他离家外出求学前写了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导游还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毛主席年少时的故事,使我更加增进了对主席的情感。
今年夏天的考察真是不虚此行,令我回味无穷,使我深深地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我将带着这次考察的收获和这份热爱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也使他们加深对党的历史的了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第二篇:红色经典感想
感想
今天听了一节红色经典的课,觉得知己的知识面太小了,应该多听多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听了老师说红色经典包括了许多内容,例如戏剧、音乐、舞蹈等形式,当时也涌现了许多的耀眼明星,也许他们现在已经不出名,但他们曾经辉煌过。
如赵丹,是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大师,主演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作品奠定了她作为一个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庞学勤,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于蓝,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王心刚,中国电影是的第一军人,现在一样是我们所熟悉的人物,他一直作为我们红色经典的正面人物,他的形象无意识无人可以逾越的。王晓棠,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漂亮的脸蛋,高挑的身材,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晓棠精湛的演出,一直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通过观看影片,重现的当时的场景,感受到当时的气氛,领略到众多明星的英姿,非常的精彩。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去重温红色经典,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英雄。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第三篇:红色纪念地考察
“红色纪念地考察”小结
2011年11月12日,我们党课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一大会址进行参观和学习。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厅,里面排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其中在我们身处的地方便有一件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便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另外在这次参观时我发现在展馆里新开辟了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展厅。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站在百年后的中国,回想百年前的中国,笔者不由感慨万千。
如今的中国,国家和谐统一,各民族和谐相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飞猛进之发展,经济实力更是跃居全球第二。如今的中国,中山先生未了的梦想一一得到实现,中国变得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盛团结。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大家在思想上都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更加珍惜现在的良好条件,努力学习,时刻准备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小组一行人又在11月18日去了学校的校史陈列室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从五十年前的二工大到如今的二工大可以说是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五十年,印证了二工大的三次跨越;五十年,映照了二工大的创业历程;五十年,孕育了二工大的奋斗精神„„从过去的业余大学,到如今能够招收工程硕士,二工大无疑经历了质的飞跃.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还发现有诸多上海的领导曾为学校题过词,可见,学校是在领导们的殷切关心下成长起来的.接着,我看到了学校在这50年间在教育上取得的成果,有9门课被评上上海市精品课程,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数十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后我看到了学校在设备,基地建设方面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富有二工大特色及时代特征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人文建设,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学校坚持与国内国际开展全方位的教学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国际视野,同时将我校在职业教育领域集半个世纪的专长对外进行交流,并与国内外教育界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总之,通过这次参观,我为能成为一个二工大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
第四篇:铜川红色考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1年6月,我参加了研究生部和李老师组织的陕西铜川耀县红色之旅考察活动,照金香山革命根据地薛家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地处桥山山脉南端,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东临咸榆大道,西临陕甘腹地,距耀州区54公里。
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有力地震憾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恐慌和混乱;同时,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配合支援了陕北、渭北、陕南、陇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唤起了千万万陕甘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的觉悟,鼓舞了西北人民争取解放的勇气和信心,它又是红二十六军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坚强阵地。在创建与发展革命根据地伟大斗争中,党进行了一系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建立红色政权,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为以后进一步开展陕甘边革命斗争创造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物资基础。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是中宣部批准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景区内的薛家寨、陈家坡等遗址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前不久刚刚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陕西省政府命名的国防教育基地。现已逐步成为陕西北线旅游中重要的文物古迹参观点、生态旅游风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旧址是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创建了芋园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先烈们据险筑寨,修建哨卡、吊桥等防御工事,创建军械厂、被服厂、红军医院以及指挥部等1—4号红军寨和白石崖万人红军洞,在陈家坡召开了重要的陈家坡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革命文物、历史遗迹以及动人的英雄事迹,史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称。
第五篇:红色考察催人奋进
红色考察催人奋进 振奋精神真抓实干——音乐学院党总支创先争优主题实
践活动纪实
【 编辑:李越阳 发布时间:2011-5-6 9:03:10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146 】
根据院党字[2011]22号《关于在全校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院创先组发[2011]5号《关于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音乐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工党员于2011年4月4日前往小岗村学习考察。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又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沈浩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音乐学院一行参观完“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纪念馆,听完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在沈浩纪念馆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表示一定要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敢闯敢试、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动力。切实做好“结合”文章,把省委、省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的精神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音乐学院发展所需与广大师生员工所求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心思放到学院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始终保持知难而进的昂扬锐气,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不惧风险,不畏困难,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各种挑战,服务师生,认真抓好党员示范岗践诺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确保创先活动取得实效。
音乐学院教工党员表示,尽管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困难和风险,但只要我们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我们就能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誓不罢休的志气,就能振奋崛起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找准办学定位,实施结构调整,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扩大对外交流,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