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时间:2019-05-13 23: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第一篇: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www.xiexiebang.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第二篇: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性城墙!遍布了我?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第三篇: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 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 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 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 黑山,两山之间,只有 30 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 黄草平沙, 地域开阔, 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 紧靠关东南坡下, 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 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 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 城.明王朝建立后, 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 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 在此选址建关,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 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 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首筑土城,周长 220 丈,高 2 丈许,就是现在的内 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 148 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 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 也就是说, 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 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 11 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 1506 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 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 年),尚 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 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 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 在关城上增修敌楼, 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 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 1873 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 峪关, 面对雄伟壮观, 气势磅榜的关城, 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 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 年 10 月 11 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

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 中一首写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 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 1986 年,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 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 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 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 诸多感慨涌上.回头, 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 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 任和使命,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 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 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 的文化遗产, 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 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 的意义.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 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 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 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 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

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 开拓未来,创造明天.篇二:嘉峪关导游词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一直有“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说”但若从建造年代上说,嘉峪关比山海关早9年(山海关建于1381年),另一方面嘉峪关的建筑规模又是长城沿线的关隘中最为雄伟。壮大的一座关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从长城的作用来讲,当时为了防止元朝的蒙古族残余势力向西北扩张朱元璋派冯胜西征,冯胜到次后认为只要在此建观就可控制西域,确保明王朝统治的稳定,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万里长城应是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嘉峪关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我们的右边可以看到一棵已有200年历史的杨树,我们称之为“左公柳”是为了纪念晚清儒将左宗棠,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曾任陕甘总督14年,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沙俄在1871年更是侵占了伊梨地区,妄图分裂新疆,1875年 当时已64的左宗棠不顾年老多病,受命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出潼关西征,为收复新疆而决心“马革裹尸”,“老死西域”,正是这种精神和决心,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梨以外的全部领土,使沙俄闻风丧胆,左宗棠的“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当益壮”的豪迈胸襟与爱国热情被我们后世永为传唱,在他经营西北的十余年中,在民政,经济,文化诸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左宗棠在西北用兵感到交通不便,是西北一大难题,于是他随军队的开进一路筑路,从涧关开始,横贯陕甘两省,并开通了甘新泽运大道,北路修至精河,南路修至喀尔葛尔,沿途设置有军队负责的马拔或步拔,以作为传递情报的驿站。驿站旁盖有官店,允许商贩在附近开设买卖街,给兵荒马乱的世道点缀的一点萧萧的商贸繁荣。我们现在走的312国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左宗棠主修的甘新泽运大道的路基。

左宗棠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的偏爱,他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感到气候干燥,了无生趣,又水土不服,左宗棠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边栽杨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方便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指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老百姓中现在还流传着“左宗棠杀驴”的故事,讲左宗棠在甘肃广为种树,后曾调任新疆,在他从新疆回到甘肃时看到以前栽种的树大部分都已死去感到奇怪,一天他在出城巡视时,发现老百姓进城都将驴拴在树上,驴是一种非常喜欢啃咬树皮的动物,俗语说得好“人要脸,树要皮”,树没有皮就会干枯,死亡,左宗棠非常气愤,下令将驴斩首示众,并告诫若在将驴拴在树上,人与驴同罪,从这个典故上,可以看出左宗棠为改善西北的环境,植树造林,下了很大的决心。在1878年,左公的好友—杨昌浚应邀前来帮办军务,所到之处看到绿荫夹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触景生情,吟诗赞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宗棠的开发西北功绩,不仅仅在此,他看到西北地荒人少,为了解决军需供给,开渠凿井,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并且发展了桑蚕业,仅新疆种植桑树就达到了80.6万棵,还教老百姓试种水稻,并且在张掖取得成功,所以到现在在我们河西走廊在张掖还产大米,左宗棠还在敦煌大面积的推广棉花,不过当时推广棉花的动机是为了禁烟,清朝末年鸦片之害毒流全国,就是边远的西北也不例外,敦煌虽是地广人稀,却大面积的种植鸦片,造成当地的老百姓都吸烟贩烟成灾,左宗棠为了禁烟采取了斧底抽薪政策,不禁吸而禁种,从根本上断绝了毒源,同时大力推广种植棉花,使人们获得丰厚利润,他还兴办了教育事业,提高了西北人的文化素质,左宗棠来到西北做得这一切深深感动了老百姓,使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那个时期种的树都统称为“左公柳”“左公杨”。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东闸门,东闸门高4.2m,宽3.8m,深10.6m,墙壁有36根方土柱支撑,是嘉峪关门楼中唯一建有木柱的建筑,东闸门在当时起城门的作用,晨开酉闭(相当于现在晚上8:00),用现在的话来说,进入闸门就相当于从农材进入城市,我们现在继续向前走,我们在这里看一下我们将要参观的嘉峪关城楼的示意图,嘉峪关城楼的建筑由内城,外城,罗城,城壕五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外城的范围,在以前这里有着街道,驿站店铺,饭馆,车马店和庙宇,后随着时间都已毁去,现在嘉峪关政府栽种了大量的树上,为空旷的外城,增加一些绿色。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文昌阁,也称文昌殿,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又称文曲星,宋朝的道士说 天上的文曲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间功名利禄,成为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崇拜。自元代起全国各地均兴建文昌庙,文昌阁等供奉文昌帝君。七曲山的文昌宫是全国的文昌庙的祖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文昌阁原系明代建筑,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这里在明朝是文官的办事处,后到清代成为文人读书的场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我们现在看到是关帝庙,原建与明朝,后在战争中毁坏,这是在1987年按原样重修的,只有门前这座牌楼保存了原作,关帝即关羽,又名关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解州),东汉末年投奔刘备,后在湖北当阳战败被杀,且身首异处,相传关羽被杀后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大师:“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向谁去讨还?关羽顿然觉悟,归依空门,关羽是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震,因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代价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公是唯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道教称,关帝圣君有主管命禄,保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乃至招财进宝,保佑商贾的全能法力。将关帝庙修在这里有两重意义,一是关帝为武将之神,有请关帝坐镇之意,另一方面当时这里驻守的官兵大部分是关羽老家的人,他们非常信奉关帝,于是也将关帝庙建立在此,以寄托思乡之情,现在大家看到这座关帝庙可能觉得很小,但在当时却是西北五省最大的一座关帝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进去参观,稍后我们参观对面的戏台。

这座戏台重修于1792年,面积114m2,上部装着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案,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两边绘着道家供奉的神仙,在这座戏台上有两处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东西两壁上的壁画,西墙内容为一老和尚面带笑容,让弟子手持铜镜,利用镜面的反射影像偷看对面的妇女形象,另有一小和尚非常想知道师傅在看什么,而老和尚则拼命压住了小和尚头顶,不让他看。东墙上画着一个坦胸露乳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人不人兽不兽的怪胎,两个小和尚看着这幅画吃惊的呆像,这幅画据说有这样三种说法,寺院里发生了这样真实的故事,和尚与妇人私通,佛祖降灾,使这妇女生了个怪胎,将它画在这里,以示对后人的警告。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清朝的时候道教比较盛行,大家看到它的正面都画着道家供奉的神像,有可能是道教对佛教的抵毁。另一处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戏台两边的这幅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佞在这里指奸臣的意思,这幅对联堪称戏剧史上绝联,从而也表明这里演的都是一些离合悲欢的历史往事,将戏台建在这里还有着这样两个意义,进入这里(内城)就是军事禁区,将戏台搭在军区下,有取军民同乐之意,另一方面,在古时信息不发达,不像现在当天发生的事情,当天就可以通过新闻得知,去一次西域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只要进入嘉峪关,戏台是必经之路,戏台同时又起了一个信息传递作用,它上演着国内最近发生的事件,谁精忠报国,谁出卖朝廷对不起百姓,都在这里表演着一目了然,该尊敬谁,该唾骂谁,老百姓一览无遗,参观完戏台我们进入内城了。

现在大家抬头看,可以看到“朝宗”二字,表示心中不忘朝廷,忠于王朝的忠君思想,进入朝宗门就进入关城的心脏—内城,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东翁城,为何称翁城呢,取唐武则天时的一个故事“请君入翁”“翁中捉鳖”之意,这是何意呢,翁城的城门不直通内城,而城门南开,提前将城门关闭,大军攻入时看到城门关闭,由于惯性一时又无法退出,士兵这时可以在墙头放箭,投石,就可一举歼灭敌军。

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历经600多年历史,嘉峪关城楼为何还能保存着如此完整,甚至有人会这样问,这是后来重修的吧。嘉峪关随经后来维修,但大家现在看到的嘉峪关80%保存了原貌,嘉峪关能保存这样完好,这和当地的气候及当时的修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年降雨量仅84mm,而蒸发量却高达两千多毫米,极度的干燥,为关城的保存提供了天时和地理,其次关城的建筑选料也为关城的保护提供了保障。筑城用土都取自黑山的粘土,在塞选和制作中都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将选好的黄土,用石滚磙细后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暴晒,以免草籽发芽,影响墙体质量,夯墙时还要加入棉麻和灰浆,并用糯米汁拌和,以增强胶粘度,用糯米汁做建筑材料在古代时被广泛的应用,故宫建筑就曾大量的使用糯米汁,当时验收墙体是否合格有一个标准,在一定射程内,以箭射墙,若箭射入墙中,就要推倒从修,并且要达到锄不能入,也就是连锄头都砍不进去,如何达到这种监督标准呢,当时做工也跟我们现在是一样,按标段分专人负责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若不合格,监工就要被斩头,这样就做到了从上到下都能够认真负责,正是如此严格的选料和验收标准,才能使嘉峪关到现在都能保存这样完整。

现在大家进入的是“光化门”,光化取紫气东升,光华普照之意,(我们向左拐,上关楼)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嘉峪关美丽传说之一的“击石燕鸣”,相传这里住着一对非常恩爱的燕子,每日形影不离,一天,燕子双双出去觅食,傍晚时城门快要关闭时,雌燕先飞入城中,雄燕却被关闭的城门撞死了,雌燕看到雄燕被撞死,非常悲痛,雌燕终日悲衰鸣叫不停而死去,从此这里就发出啾啾的燕鸣之声,于是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将军在出征打仗时,他的夫人也会击墙问卦,到后来将士出关时带着家眷,都会到这里来击敲以求吉祥,燕子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在我们家乡,有这样说法:“燕子在谁家安家,谁家就一年吉祥,和睦”。每到黄昏,这里都可以看到许多燕子,当然这仅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会听到燕鸣声呢,关城的建筑呈上大下小的一个喇叭状,两壁夹角又呈90度,他跟北京九龙壁是一样,利用回声而发音,大家看到墙体上有两个大窝,都是古人敲击时留下的,现在为了保护文物,不允许再敲击墙体,我们敲击这块石头,能听到同样的声音,现在我就敲这块石头,大家仔细听空中的回音。从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暗喻了关墙的坚固无比,连飞鸟都难以逾越。

我们现在从里进入关城,大家看到的这个楼梯,是后来为了方便游人修筑的,旁边用青砖砌成的坡道被称之为马道,以前有“将军不下马,官员不下轿”之说,马道是为了方便将军上城巡视,同时也方便城上物资的拉运,现在许多客人从马道登上,取马到成功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光化楼,(大家现在此两个拐角处拍照,可以拍到赵朴初老先生提写的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和光化楼,稍后我们继续进行讲解),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嘉峪关三座关楼的整体建筑,从前向后以次是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光化楼和柔远楼保存了1506年的原作,嘉峪关楼原修于1495年,后毁于1931年一场战乱之中,现在大家看到的是1987年嘉峪关政府在中央拔款下仿原样重修的。四周都是戈壁,在此建起这样一座雄壮的关楼,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大家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嘉峪关的关楼却是万丈高楼高处起,真正的是空中起阁,当时在修筑关城时,工匠们考虑到越往高处修脚手架问题不好解决,戈壁中本身就缺乏木料,而且容易发生危险,一天有一个叫张季的工匠,他看到小孩在玩沙堆造房的游戏,他就问小孩你怎样在一个沙堆上造一个房子呢,小孩说很容易,他首先堆起一个沙堆,在沙堆中插入几个木棍,将多余的沙掏空,一个房子就建成了,张季由此得到启发,戈壁中最不缺的是黄土和沙石,他用黄土堆成一个17米高的高台,从上往下修筑,每修好一层就打去一层夯土,所以嘉峪关的关楼又有着万丈高楼高处起之说,嘉峪关关楼的建筑有三个“大”字,大屋檐,大圆柱,大台基,这三个大字巧妙的将力学原理结合在一起,所以关楼在地震时又有着墙倒屋不倒之说,大家可以向四周看,有四个角楼,角楼是供士兵暸望之用,两边有敌楼,敌楼是供士兵休息和堆放兵器的场所。跟所有古代大型建筑一样,嘉峪关关楼也采取了中轴线式建筑,如果将嘉峪关沿南北中轴线对折是完全重合的。三座关楼的建筑原都是红墙黄瓦,雕梁话栋,我国历来以红色为美满,喜庆,是正,含有庄严幸福的意义,所以建筑多用红色;黄色则视为尊贵之色,在我国五行说上,有着“中央属土,土为黄

色”中国历代皇宫和寺庙多用黄琉璃瓦进行铺盖,到了明清更是用明确规定,在嘉峪关的建筑之中却大面积使用到了黄色,可见明王朝对它的重视。油漆彩画的作用一方面为了装饰及表示封建等级,用飞金走彩的龙凤进行彩绘更显示了其名贵豪华,另一方面是为了建筑材料的防腐,防潮。有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将这么雄伟的关城一定要建在这里,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里建关的原因,南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边危险陡立的马鬃山,当年冯胜将军征西归来时,发现两山之中只有一个15公里缺口嘉峪塬,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认为在此建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效,其次在戈壁中生存必须要有水源,大家向后看,可以看到一个人工湖,这里是九眼泉,并不是说他有九个泉眼,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古时说九是指多的意思,据老人讲,五十年代时这里还有很多拇指般粗细的泉眼终年喷涌,后来,随着酒钢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泉眼已干枯,后来嘉峪关政府在此修筑了一个人工湖,供休闲娱乐之用,正是如此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水源,使冯胜将军开始了嘉峪关的最初建筑,嘉峪关的整体建筑分四个阶段完成,1372年冯胜将军完成了基本建筑,1495年由李瑞澄修筑嘉峪关楼,1506年又修筑了光化楼和柔远楼,1539年翟銮又修筑敌楼,角楼,和一些外建筑,嘉峪关修筑历时168年,在整个明王朝统治中都有着修复。(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垛墙,垛口,暸望口)在这里我们顺着垛墙朝下看,可以看到一条石子路,这是民道,是老百姓走的路,再朝城墙外看,可以看到一条不深的沟,这是护城沟,它的作用和护城河是一样的,又深又宽,因这里没水所以用沟代替,后历经风沙的掩埋,变成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样,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段向南方延伸的长城,嘉峪关的城墙有着明墙暗壁之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墙,是在戈壁中一眼就可以看到的长城,而向北则是暗壁,修于黑山脚下,只有翻过黑山才可以看到。大家向内城看可以看到一座两厅式的四合院建筑,它是游击将军府,游击是一官衔名称,相当于武官三品,这里是当时最高军事长官居住和办公场所,将军府旁边有一个小亭,里面是一口官井,是当时城内所有官兵和军马的饮用水源,后因关内无人居住,及地下水位的下降,现已干枯,内城内的空旷地带在当时建有许多军营,后来都被毁坏,据史料记载当时驻城的士兵约在两千多人,都居住在内城,城外还有四千多名屯兵。

刚才我给大家讲了这是暸望口,但在这边你们看到的是堵起来的,这是做什么的呢,是放马灯用的,这里多西北风,夜晚将马灯放在这里不会被吹灭,而下边这才是射击口,你们看到它是朝下倾斜的,它并不是放箭用,而是架火炮,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明朝已广泛的应用到了火炮,曾有“河西火气雄甲全国”之称,我们透过这个垛口向对面的罗城看看,从垛墙,垛口及马道上比较一下罗城与内城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到罗城的垛墙垛口相对比较密,马道也比内城宽。罗城是第一道防线口,如果第一道防线口被攻克,里面的防御再完备也有可能被攻破,所以罗城的建筑全部用青砖砌成并用石条砌成地基,驻兵也比内城的多。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块砖,这就是著名的嘉峪关“定城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块砖呢,有这样一个传说,当时有一个叫易开占的能工巧匠,非常精通于九九算法,监工郝空是个非常刁钻的人,他有意为难易开占,于是对易开占说“你要精确算出建关需要多少块砖,多一块或少一块,都要将你问斩,并且罚众工匠在此做苦三年”,易开占肯定的回答道:“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整个关楼建好后,就多了一块砖,易开占将这块砖放在这里,郝空在检查时,发现了这块砖,正要拿这块砖向易开占问罪时,易开战大喝一声说,不许动,神仙托梦于我,若将这块砖拿走,整个关楼将在倾刻间倒塌,郝空当然不信,但他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和关城的倒塌做赌注,因心胸狭窄,他怎么也想不通易开占竟然算得这么准确,据说不久后就被气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块砖呢,当年李瑞澄在修关时,召集了很多的能工巧匠进行商议,因为是在戈壁上建关,希望大家能提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做到即省时,省工,省力又安全的方法,这时有个工匠易开占大胆的提出这样一个

设想,依图纸做了一个关城的模型然后按比例放大计算出需要这么多砖,这在现在是很科学的方法,但在当时老百姓不能理解,认为易开占是神仙下仙,于是编出了这样一个传说。关城建筑用材料数量非常大,仅用土就达8.4万多立方米,当时最好的运输工具就是木牛车,但每趟只能运半方土,若用一辆木牛车日夜不停的工作,最少用416年,由此可见,嘉峪关关楼的建筑是非常费工费力的,(我们从西马道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柔远门,取“怀柔致远以安安边有陲”之意,它的意思是对代边疆的少数民族不要一味地单纯使用武力,而更多的是用怀柔的政策去安抚他们,我们看到所有门洞的建筑都是由青砖和石条组成,我们从石条的长和宽可以看出,每个石条最少都可达半吨之重,所有的石条都取自于黑山,这么多石条是怎么拉运过来的呢?在我们西北每到冬天,所有用水的工程都停工,正值冬天一个工匠去黑山采料回来时,不小心被雪滑了一跤,他由此得出一个灵感,他让工人用水泼出一条嘉峪关到黑山的冰道,然后将石条顺着冰道运到嘉峪关。在嘉峪关的建筑中曾用到一样动物拉运青砖,大家猜一下是什么动物?是羊,用一根绳子一边拴一块青砖,搭在羊身上,西北有着成千上万的羊,早上将羊赶上山吃草,下午将砖拉回来。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吧(我们现在来到西翁城,它的作用与东翁城一样)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会极门,取自韩非子“其智深则其会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意思是无论商旅还是官员都会在此相遇,集合。

我们从这里出嘉峪关,这里有拍关照的地方,大家有兴趣可以拍一张关照,留做纪念。现在我们出海关都靠护照,身份证,在以前怎样辩别身份呢?靠画像。在游击将军府专门有关照办理处,画匠将人像画在关照上后,盖上游击将军府官印,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护照;士兵出入内城有专门的腰牌,长14.5厘米,宽6.5厘米,顶部呈弧形,由紫铜铸成,上面绘有狮子纹,正面篆刻“守卫”二字,背面铸着“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无牌者一律论罪,借者与借与者罪同”历史上有名的康熙亲征准噶尔就是从嘉峪关出关,全面平定新疆。这里曾是百货局,过往商客,行人,车辆和马夫出入关口,均要到百货局检验货物,交纳关税。我们现在来到嘉峪关城楼,大家在此可以看到地面上的石条明显的有两个凹槽,这是被骆驼车压的,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从这里过往的商人和驼队是非常多的。“嘉峪关”三个字是由乾隆亲笔提写的,从这里往上走就是一览无垠的戈壁,而嘉峪关修筑在地凹之中,这是嘉峪关的又一防御措施,月牙城,俗称绊马坑,敌人从远方冲过来只有走到跟前时才可以看到城楼,马非常的快,未曾想到这里有陷阱,在陷阱中埋有各种暗器,人或马只要被暗器碰到都会死,敌人若想攻入城内,只少经过外壕墙,外壕,绊马坑,月牙城,壕墙,护城沟,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十二个大关口,如此坚固的城池,全国罕有,大家在此停留十五分钟,稍后我们原路返回。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篇三:嘉峪关导游词 讲 解 词

尊敬各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各位嘉宾莅临明长城西端起点,因“天下第一雄关”而命名,被誉为“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嘉峪关市检查指导工作。我是,是嘉峪关市旅游局工作人员,非常荣幸能够担当此次工作。

首先,我向各位领导、嘉宾介绍嘉峪关市基本概况: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东连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市;西接我国最早的石油城玉门市;南望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与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通浩如烟海的巴丹吉林大沙漠,与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相连。

嘉峪关市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1965年建市,197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同时被确定为国家二类重点旅游城市。市区平均海拔1640米,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下辖雄关区、镜铁区、长城区,常住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91%。嘉峪关市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以祖籍东北和山东省居多,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维吾尔等12个民族。

嘉峪关市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呈立体交通格局,是河西走廊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12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嘉峪关火车站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一等客、货运站和二等编组站,每天有46趟列车通过。嘉峪关机场作为亚欧航路备降机4e类机场,目前已开通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航线,即将开通广州、乌鲁木齐航线,区域交通集散中心初步形成。

嘉峪关市现代化气息比较浓厚,城市功能完备,市区环境优雅,街道宽敞整洁。商业、旅游、金融等设施功能配套,通讯、电力、供排水、供热、煤气等设施一应俱全,水资源丰富,电力、煤气供应充裕,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城市绿化面积1737公顷,绿化覆盖率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0.2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16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酒钢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钢铁冶金工业为主体,冶金新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酿造、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多元工业体系。酒钢(集团)公司已形成1000万吨铁、钢、材综合生产能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位居全

国企业500强第155位。

嘉峪关市经济质量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十一五”以来,嘉峪关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截止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位居甘肃省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5元,比“十五”末净增3115元,连续七年位居甘肃省首位。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等殊荣。2009年,吴邦国委员长视察我市时,欣然题词:“湖光山色、戈壁明珠”。

嘉峪关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富有西部情调、独具大漠神韵的旅游纪念品颇受国内外客商和旅游者的青睐,生产的旅游产品风雨雕、驼绒画、夜光杯、嘉峪石砚产品等曾多次获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取材于大漠戈壁的天然沙漠风化奇石和野生干草、干花,经人工精心选择镶制而成的大漠风雨雕系列产品,其造型逼真,构思新颖巧妙,赋予大漠风雨奇石人性化和不可复制性,是广大游客的馈赠佳品,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另外,嘉峪关市的风味小吃也是一绝,各地风味小吃尽汇于此,这里汇聚有四川、东北、江浙、陕西、新疆及省内临夏、兰州等各地的维吾尔、回、朝鲜、汉等民族风味小吃30余种,颇受市民和旅游者的喜爱。展望“十二五”,嘉峪关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就是要大

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到“十二五”末把嘉峪关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旅游商贸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生态园林和文体休闲宜居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建设优质钢铁基地: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研发,建设300万吨不锈钢、20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铁合金以及装备制造、新兴能源等结构调整项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建成西部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积极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蒙古、南非及新疆、山西和省内兰州、平凉、庆阳、张掖等地,建立原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基地,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建成跨国界、跨地区、多业态的大型联合企业,到“十二五”末,形成1500万吨铁、钢、材匹配能力,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建设冶金新材料基地。依托东兴铝业,建设200万吨电解铝生产基地。依托索通公司,建设年产25万吨预焙阳极项目。依托中钢海强公司,建设100万吨合金冶金新材料项目。★依托青岛海诺高科技有限公司,建设20万吨超细粉材料生产项目。积极培育发展高纯材料、超细材料、粉体材料、墙体材料等新兴材料,推进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五篇:嘉峪关关城导游词(完整资料)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一直有“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说”但若从建造年代上说,嘉峪关比山海关早9年(山海关建于1381年),另一方面嘉峪关的建筑规模又是长城沿线的关隘中最为雄伟。壮大的一座关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从长城的作用来讲,当时为了防止元朝的蒙古族残余势力向西北扩张朱元璋派冯胜西征,冯胜到次后认为只要在此建观就可控制西域,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万里长城应是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嘉峪关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

“天下雄关——嘉峪关”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建造形势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

在我们的右边可以看到一棵已有200年历史的杨树,我们称之为“左公柳”是为了纪念晚清儒将左宗棠,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曾任陕甘总督14年,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沙俄在1871年更是侵占了伊梨地区,妄图分裂新疆,1875年 当时已64的左宗棠不顾年老多病,受命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出潼关西征,为收复新疆而决心“马革裹尸”,“老死西域”,正是这种精神和决心,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梨以外的全部领土,使沙俄闻风丧胆,左宗棠的“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当益壮”的豪迈胸襟与爱国热情被我们后世永为传唱,在他经营西北的十余年中,在民政,经济,文化诸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左宗棠在西北用兵感到交通不便,是西北一大难题,于是他随军队的开进一路筑路,从涧关开始,横贯陕甘两省,并开通了甘新泽运大道,北路修至精河,南路修至喀尔葛尔,沿途设置有军队负责的马拔或步拔,以作为传递情报的驿站。驿站旁盖有官店,允许商贩在附近开设买卖街,给兵荒马乱的世道点缀的一点萧萧的商贸繁荣。我们现在走的312国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左宗棠主修的甘新泽运大道的路基。

左宗棠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的偏爱,他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感到气候干燥,了无生趣,又水土不服,左宗棠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边栽杨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方便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指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老百姓中现在还流传着“左宗棠杀驴”的故事,讲左宗棠在甘肃广为种树,后曾调任新疆,在他从新疆回到甘肃时看到以前栽种的树大部分都已死去感到奇怪,一天他在出城巡视时,发现老百姓进城都将驴拴在树上,驴是一种非常喜欢啃咬树皮的动物,俗语说得好“人要脸,树要皮”,树没有皮就会干枯,死亡,左宗棠非常气愤,下令将驴斩首示众,并告诫若在将驴拴在树上,人与驴同罪,从这个典故上,可以看出左宗棠为改善西北的环境,植树造林,下了很大的决心。

在1878年,左公的好友—杨昌浚应邀前来帮办军务,所到之处看到绿荫夹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触景生情,吟诗赞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宗棠的开发西北功绩,不仅仅在此,他看到西北地荒人少,为了解决军需供给,开渠凿井,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并且发展了桑蚕业,仅新疆种植桑树就达到了80.6万棵,还教老百姓试种水稻,并且在张掖取得成功,所以到现在在我们河西走廊在张掖还产大米,左宗棠还在敦煌大面积的推广棉花,不过当时推广棉花的动机是为了禁烟,清朝末年鸦片之害毒流全国,就是边远的西北也不例外,敦煌虽是地广人稀,却大面积的种植鸦片,造成当地的老百姓都吸烟贩烟成灾,左宗棠为了禁烟采取了斧底抽薪政策,不禁吸而禁种,从根本上断绝了毒源,同时大力

推广种植棉花,使人们获得丰厚利润,他还兴办了教育事业,提高了西北人的文化素质,左宗棠来到西北做得这一切深深感动了老百姓,使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那个时期种的树都统称为“左公柳”“左公杨”。

(在我们的右边可以看到一棵已有200年历史的杨树,我们称之为“左公杨”是为了纪念晚清儒将左宗棠,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左宗棠西征讨伐阿古柏的分裂叛乱时,命令军队沿途遍栽杨柳,泾川以西竟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左宗棠不仅重视种树,还严加管理。他凯旋酒泉后,听说有一农民骑驴进城办事,将毛驴栓在树上,毛驴悠然自得地啃着树皮,无人过问。便下令在鼓楼前将毛驴斩首,且发下通告:“若再有驴毁坏树木,驴同驴主与此同罪,格杀勿论。”一时间,左公斩驴护树传为佳话。为此,人们把那些杨柳树亲切地称为“左公杨”、“左公柳”。

有诗赞道:‘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东闸门,东闸门高4.2M,宽3.8M,深10.6M,墙壁有36根方土柱支撑,是嘉峪关门楼中唯一建有木柱的建筑,东闸门在当时起城门的作用,晨开酉闭(相当于现在晚上8:00),用现在的话来说,进入闸门就相当于从农材进入城市,我们现在继续向前走,我们在这里看一下我们将要参观的嘉峪关城楼的示意图,嘉峪关城楼的建筑由内城,外城,罗城,城壕五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外城的范围,在以前这里有着街道,驿站店铺,饭馆,车马店和庙宇,后随着时间都已毁去,现在嘉峪关政府栽种了大量的树上,为空旷的外城,增加一些绿色。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文昌阁,也称文昌殿,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又称文曲星,宋朝的道士说 天上的文曲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间功名利禄,成为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崇拜。自元代起全国各地均兴建文昌庙,文昌阁等供奉文昌帝君。七曲山的文昌宫是全国的文昌庙的祖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文昌阁原系明代建筑,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这里在明朝是文官的办事处,后到清代成为文人读书的场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东闸门,东闸门高4.2M,宽3.8M,深10.6M,墙壁有36根方土柱支撑,是嘉峪关门楼中唯一建有木柱的建筑,东闸门在当时起城门的作用,晨开酉闭(相当于现在晚上8:00),用现在的话来说,进入闸门就相当于从农材进入城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文昌阁,也称文昌殿,系明代建筑,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这里在明朝是文官的办事处,后到清代成为文人读书的场所,我们现在看到是关帝庙,原建与明朝,后在战争中毁坏,这是在1987年按原样重修的,只有门前这座牌楼保存了原作。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过厅,刀房,马房和牌楼。这座戏台重修于1792年,面积114M2,上部装着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案,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两边绘着道家供奉的神仙,戏台两侧画着佛教风情壁画。值得一看的是戏台两边的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我们现在看到是关帝庙,原建与明朝,后在战争中毁坏,这是在1987年按原样重修的,只有门前这座牌楼保存了原作,关帝即关羽,又名关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解州),东汉末年投奔刘备,后在湖北当阳战败被杀,且身首异处,相传关羽被杀后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大师:“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向谁去讨还?关羽顿然觉悟,归依空门,关羽是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震,因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代价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公是唯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道教称,关帝圣君有主管命禄,保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乃至招财进宝,保佑商贾的全能法力。将关帝庙修在这里有两重意义,一是关帝为武将之神,有请关帝坐镇之意,另一方面当时这里驻守的官兵大部分是关羽老家的人,他们非常信奉关帝,于是也将关帝庙建立在此,以寄托思乡之情,现在大家看到这座关帝庙可能觉得很小,但在当时却是西北五省最大的一座关帝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进去参观,稍后我们参观对面的戏台。

这座戏台重修于1792年,面积114M2,上部装着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案,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两边绘着道家供奉的神仙,在这座戏台上有两处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东西两壁上的壁画,西墙内容为一老和尚面带笑容,让弟子手持铜镜,利用镜面的反射影像偷看对面的妇女形象,另有一小和尚非常想知道师傅在看什么,而

老和尚则拼命压住了小和尚头顶,不让他看。东墙上画着一个坦胸露乳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人不人兽不兽的怪胎,两个小和尚看着这幅画吃惊的呆像,这幅画据说有这样三种说法,寺院里发生了这样真实的故事,和尚与妇人私通,佛祖降灾,使这妇女生了个怪胎,将它画在这里,以示对后人的警告。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清朝的时候道教比较盛行,大家看到它的正面都画着道家供奉的神像,有可能是道教对佛教的抵毁。另一处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戏台两边的这幅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佞在这里指奸臣的意思,这幅对联堪称戏剧史上绝联,从而也表明这里演的都是一些离合悲欢的历史往事,将戏台建在这里还有着这样两个意义,进入这里(内城)就是军事禁区,将戏台搭在军区下,有取军民同乐之意,另一方面,在古时信息不发达,不像现在当天发生的事情,当天就可以通过新闻得知,去一次西域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只要进入嘉峪关,戏台是必经之路,戏台同时又起了一个信息传递作用,它上演着国内最近发生的事件,谁精忠报国,谁出卖朝廷对不起百姓,都在这里表演着一目了然,该尊敬谁,该唾骂谁,老百姓一览无遗,参观完戏台我们进入内城了。

现在大家抬头看,可以看到“朝宗”二字,表示心中不忘朝廷,忠于王朝的忠君思想,进入朝宗门就进入关城的心脏—内城,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东翁城,为何称翁城呢,取唐武则天时的一个故事“请君入翁”“翁中捉鳖”之意,这是何意呢,翁城的城门不直通内城,而城门南开,提前将城门关闭,大军攻入时看到城门关闭,由于惯性一时又无法退出,士兵这时可以在墙头放箭,投石,就可一举歼灭敌军。

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历经600多年历史,嘉峪关城楼为何还能保存着如此完整,甚至有人会这样问,这是后来重修的吧。嘉峪关随经后来维修,但大家现在看到的嘉峪关80%保存了原貌,嘉峪关能保存这样完好,这和当地的气候及当时的修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年降雨量仅84MM,而蒸发量却高达两千多毫米,极度的干燥,为关城的保存提供了天时和地理,其次关城的建筑选料也为关城的保护提供了保障。筑城用土都取自黑山的粘土,在塞选和制作中都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将选好的黄土,用石滚磙细后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暴晒,以免草籽发芽,影响墙体质量,夯墙时还要加入棉麻和灰浆,并用糯米汁拌和,以增强胶粘度,用糯米汁做建筑材料在古代时被广泛的应用,故宫建筑就曾大量的使用糯米汁,当时验收墙体是否合格有一个标准,在一定射程内,以箭射墙,若箭射入墙中,就要推倒从修,并且要达到锄不能入,也就是连锄头都砍不进去,如何达到这种监督标准呢,当时做工也跟我们现在是一样,按标段分专人负责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若不合格,监工就要被斩头,这样就做到了从上到下都能够认真负责,正是如此严格的选料和验收标准,才能使嘉峪关到现在都能保存这样完整。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东闸门,东闸门高4.2M,宽3.8M,深10.6M,墙壁有36根方土柱支撑,是嘉峪关门楼中唯一建有木柱的建筑,东闸门在当时起城门的作用,晨开酉闭(相当于现在晚上8:00),用现在的话来说,进入闸门就相当于从农材进入城市,我们现在继续向前走,我们在这里看一下我们将要参观的嘉峪关城楼的示意图,嘉峪关城楼的建筑由内城,外城,罗城,城壕五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外城的范围,在以前这里有着街道,驿站店铺,饭馆,车马店和庙宇,后随着时间都已毁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文昌阁,也称文昌殿,系明代建筑,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这里在明朝是文官的办事处,后到清代成为文人读书的场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

现在大家抬头看,可以看到“朝宗”二字,表示心中不忘朝廷,忠于忠君思想,进入朝宗门就进入关城的心脏—内城,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东翁城,为何称翁城呢,取唐武则天时的一个故事“请君入翁”“翁中捉鳖”之意,这是何意呢,翁城的城门不直通内城,而城门南开,提前将城门关闭,大军攻入时看到城门关闭,由于惯性一时又无法退出,士兵这时可以在墙头放箭,投石,就可一举歼灭敌军。

关城坐东向西,由内城,外城,瓮城,罗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外城指关城东、南、北三面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围墙,其周长1263米,墙高3.8米,外城内现有文昌阁、戏台、关帝庙等建筑;

而内城是关城的心脏,是关城的主体部分。内城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墙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而成,6米到9米为土坯加筑,9米到10.7米为青砖垒砌而成。内城有东西二门,东为光化门,取紫气东升,光华普照之意。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东西两门四方平台之上,各建有一座17米高的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阁楼,与西面罗城之上的嘉峪关关楼,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内城四角有方形角楼,是当时守城士兵放哨之所。角楼至南北墙之中,即敌楼,系放置兵器之所。内城中部北墙下有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就是关城军事指挥机构——游

击将军府。城内还设有马道,可骑马登上城墙城楼。

呵护内城的是东西两座瓮城。城门均辟门南向,不与内城直通。它就像一个大瓮护住内城城门,如果有敌军攻进瓮城,可关闭城门,在城墙上投石放箭,一举歼灭敌军,使来犯之敌有进无出。取“瓮中之鳖”之意。

如果把瓮城比作内城贴身侍卫,那么罗城无疑是雄关的前锋。在西瓮城外20米处,一“凸”字形城墙,牢牢守护住内城,即使罗城了。因它是迎敌的正墙,所以建的格外坚固,地基厚25米,上阔5.3米,高10.5米。墙体用青砖包砌,异常坚固,宛若一幅钢打铁铸的铠甲披挂在雄关之身。罗城南北两端均与外城墙西端连接,外城墙又与南北两翼长城相连,南到讨赖河大峡谷形成明墙,北到黑山的悬臂长城形成暗壁。明墙暗壁犹如巨人伸出的两个臂膀紧紧守护者关内的安宁。出嘉峪关门即到关外,城外不足2米处有城壕一道,叫护城沟。壕外有一道1米高的土堰壕墙。距关城10余米处,还有一道砂砾堆成的月牙型小丘,称为“月牙城”,可掩护关城。月牙城西曾设有梅花六角坑,俗称“绊马坑”。关外30—60米处,沿明墙暗壁又修一外壕,上有遗迹残存。外侧又有壕墙。

这样,敌兵若想攻入关内,至少要经过外壕墙、外壕、绊马坑、月牙城、壕城、护城沟、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12大关口,如此坚固的城池极为罕见,实为“天下雄关”。

现在大家进入的是“光化门”,光化取紫气东升,光华普照之意,(我们向左拐,上关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嘉峪关美丽传说之一的“击石燕鸣”,相传这里住着一对非常恩爱的燕子,每日形影不离,一天,燕子双双出去觅食,傍晚时城门快要关闭时,雌燕先飞入城中,雄燕却被关闭的城门撞死了,雌燕看到雄燕被撞死,非常悲痛,雌燕终日悲衰鸣叫不停而死去,从此这里就发出啾啾的燕鸣之声,于是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将军在出征打仗时,他的夫人也会击墙问卦,到后来将士出关时带着家眷,都会到这里来击敲以求吉祥,燕子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在我们家乡,有这样说法:“燕子在谁家安家,谁家就一年吉祥,和睦”。每到黄昏,这里都可以看到许多燕子,当然这仅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会听到燕鸣声呢,关城的建筑呈上大下小的一个喇叭状,两壁夹角又呈90度,他跟北京九龙壁是一样,利用回声而发音,大家看到墙体上有两个大窝,都是古人敲击时留下的,现在为了保护文物,不允许再敲击墙体,我们敲击这块石头,能听到同样的声音,现在我就敲这块石头,大家仔细听空中的回音。从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暗喻了关墙的坚固无比,连飞鸟都难以逾越。

我们现在从里进入关城,大家看到的这个楼梯,是后来为了方便游人修筑的,旁边用青砖砌成的坡道被称之为马道,以前有“将军不下马,官员不下轿”之说,马道是为了方便将军上城巡视,同时也方便城上物资的拉运,现在许多客人从马道登上,取马到成功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光化楼,(大家现在此两个拐角处拍照,可以拍到赵朴初老先生提写的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和光化楼,稍后我们继续进行讲解),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嘉峪关三座关楼的整体建筑,从前向后以次是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光化楼和柔远楼保存了1506年的原作,嘉峪关楼原修于1495年,后毁于1931年一场战乱之中,现在大家看到的是1987年嘉峪关政府在中央拔款下仿原样重修的。四周都是戈壁,在此建起这样一座雄壮的关楼,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大家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嘉峪关的关楼却是万丈高楼高处起,真正的是空中起阁,当时在修筑关城时,工匠们考虑到越往高处修脚手架问题不好解决,戈壁中本身就缺乏木料,而且容易发生危险,一天有一个叫张季的工匠,他看到小孩在玩沙堆造房的游戏,他就问小孩你怎样在一个沙堆上造一个房子呢,小孩说很容易,他首先堆起一个沙堆,在沙堆中插入几个木棍,将多余的沙掏空,一个房子就建成了,张季由此得到启发,戈壁中最不缺的是黄土和沙石,他用黄土堆成一个17米高的高台,从上往下修筑,每修好一层就打去一层夯土,所以嘉峪关的关楼又有着万丈高楼高处起之说,嘉峪关关楼的建筑有三个“大”字,大屋檐,大圆柱,大台基,这三个大字巧妙的将力学原理结合在一起,所以关楼在地震时又有着墙倒屋不倒之说,大家可以向四周看,有四个角楼,角楼是供士兵暸望之用,两边有敌楼,敌楼是供士兵休息和堆放兵器的场所。跟所有古代大型建筑一样,嘉峪关关楼也采取了中轴线式建筑,如果将嘉峪关沿南北中轴线对折是完全重合的。三座关楼的建筑原都是红墙黄瓦,雕梁话栋,我国历来以红色为

美满,喜庆,是正,含有庄严幸福的意义,所以建筑多用红色;黄色则视为尊贵之色,在我国五行说上,有着“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中国历代皇宫和寺庙多用黄琉璃瓦进行铺盖,到了明清更是用明确规定,在嘉峪关的建筑之中却大面积使用到了黄色,可见明王朝对它的重视。油漆彩画的作用一方面为了装饰及表示封建等级,用飞金走彩的龙凤进行彩绘更显示了其名贵豪华,另一方面是为了建筑材料的防腐,防潮。有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将这么雄伟的关城一定要建在这里,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里建关的原因,南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边危险陡立的马鬃山,当年冯胜将军征西归来时,发现两山之中只有一个15公里缺口嘉峪塬,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认为在此建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效,其次在戈壁中生存必须要有水源,大家向后看,可以看到一个人工湖,这里是九眼泉,并不是说他有九个泉眼,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古时说九是指多的意思,据老人讲,五十年代时这里还有很多拇指般粗细的泉眼终年喷涌,后来,随着酒钢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泉眼已干枯,后来嘉峪关政府在此修筑了一个人工湖,供休闲娱乐之用,正是如此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水源,使冯胜将军开始了嘉峪关的最初建筑,嘉峪关的整体建筑分四个阶段完成,1372年冯胜将军完成了基本建筑,1495年由李瑞澄修筑嘉峪关楼,1506年又修筑了光化楼和柔远楼,1539年翟銮又修筑敌楼,角楼,和一些外建筑,嘉峪关修筑历时168年,在整个明王朝统治中都有着修复。(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垛墙,垛口,暸望口)在这里我们顺着垛墙朝下看,可以看到一条石子路,这是民道,是老百姓走的路,再朝城墙外看,可以看到一条不深的沟,这是护城沟,它的作用和护城河是一样的,又深又宽,因这里没水所以用沟代替,后历经风沙的掩埋,变成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样,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段向南方延伸的长城,嘉峪关的城墙有着明墙暗壁之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墙,是在戈壁中一眼就可以看到的长城,而向北则是暗壁,修于黑山脚下,只有翻过黑山才可以看到。大家向内城看可以看到一座两厅式的四合院建筑,它是游击将军府,游击是一官衔名称,相当于武官三品,这里是当时最高军事长官居住和办公场所,将军府旁边有一个小亭,里面是一口官井,是当时城内所有官兵和军马的饮用水源,后因关内无人居住,及地下水位的下降,现已干枯,内城内的空旷地带在当时建有许多军营,后来都被毁坏,据史料记载当时驻城的士兵约在两千多人,都居住在内城,城外还有四千多名屯兵。

刚才我给大家讲了这是暸望口,但在这边你们看到的是堵起来的,这是做什么的呢,是放马灯用的,这里多西北风,夜晚将马灯放在这里不会被吹灭,而下边这才是射击口,你们看到它是朝下倾斜的,它并不是放箭用,而是架火炮,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明朝已广泛的应用到了火炮,曾有“河西火气雄甲全国”之称,我们透过这个垛口向对面的罗城看看,从垛墙,垛口及马道上比较一下罗城与内城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到罗城的垛墙垛口相对比较密,马道也比内城宽。罗城是第一道防线口,如果第一道防线口被攻克,里面的防御再完备也有可能被攻破,所以罗城的建筑全部用青砖砌成并用石条砌成地基,驻兵也比内城的多。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块砖,这就是著名的嘉峪关“定城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块砖呢,有这样一个传说,当时有一个叫易开占的能工巧匠,非常精通于九九算法,监工郝空是个非常刁钻的人,他有意为难易开占,于是对易开占说“你要精确算出建关需要多少块砖,多一块或少一块,都要将你问斩,并且罚众工匠在此做苦三年”,易开占肯定的回答道:“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整个关楼建好后,就多了一块砖,易开占将这块砖放在这里,郝空在检查时,发现了这块砖,正要拿这块砖向易开占问罪时,易开战大喝一声说,不许动,神仙托梦于我,若将这块砖拿走,整个关楼将在倾刻间倒塌,郝空当然不信,但他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和关城的倒塌做赌注,因心胸狭窄,他怎么也想不通易开占竟然算得这么准确,据说不久后就被气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块砖呢,当年李瑞澄在修关时,召集了很多的能工巧匠进行商议,因为是在戈壁上建关,希望大家能提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做到即省时,省工,省力又安全的方法,这时有个工匠易开占大胆的提出这样一个设想,依图纸做了一个关城的模型然后按比例放大计算出需要这么多砖,这在现在是很科学的方法,但在当时老百姓不能理解,认为易开占是神仙下仙,于是编出了这样一个传说。关城建筑用材料数量非常大,仅用土就达8.4万多立方米,当时最好的运输工具就是木牛车,但每趟只能运半方土,若用一辆木牛车日夜不停的工作,最少用416年,由此可见,嘉峪关关楼的建筑是非常费工费力的,(我们从西马道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柔远门,取“怀柔致远以安安边有陲”之意,它的意思是对代边疆的少数民族不要一味地单纯使用武力,而更多的是用怀柔的政策去安抚他们,我们看到所有门洞的建筑都是由青砖和石条组成,我们从石条的长和宽可以看出,每个石条最少都可达半吨之重,所有的石条都取自于黑山,这么多石条是怎么拉运过来的呢?在我们西北每到冬天,所有用水的工程都停工,正值冬天一个工匠去黑山采料回来时,不小心被雪滑了一跤,他由此得出一个灵感,他让工人用水泼出一条嘉峪关到黑山的冰道,然后将石条顺着冰道运到嘉峪关。在嘉

峪关的建筑中曾用到一样动物拉运青砖,大家猜一下是什么动物?是羊,用一根绳子一边拴一块青砖,搭在羊身上,西北有着成千上万的羊,早上将羊赶上山吃草,下午将砖拉回来。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吧(我们现在来到西翁城,它的作用与东翁城一样)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会极门,取自韩非子“其智深则其会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意思是一个人有了很高的智慧,考虑问题会比较长远。我们从这里出嘉峪关,这里有拍关照的地方,大家有兴趣可以拍一张关照,留做纪念。现在我们出海关都靠护照,身份证,在以前怎样辩别身份呢?靠画像。在游击将军府专门有关照办理处,画匠将人像画在关照上后,盖上游击将军府官印,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护照;士兵出入内城有专门的腰牌,长14.5厘米,宽6.5厘米,顶部呈弧形,由紫铜铸成,上面绘有狮子纹,正面篆刻“守卫”二字,背面铸着“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无牌者一律论罪,借者与借与者罪同”历史上有名的康熙亲征准噶尔就是从嘉峪关出关,全面平定新疆。这里曾是百货局,过往商客,行人,车辆和马夫出入关口,均要到百货局检验货物,交纳关税。我们现在来到嘉峪关城楼,大家在此可以看到地面上的石条明显的有两个凹槽,这是被骆驼车压的,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从这里过往的商人和驼队是非常多的。“嘉峪关”三个字是由乾隆亲笔提写的,从这里往上走就是一览无垠的戈壁,而嘉峪关修筑在地凹之中,这是嘉峪关的又一防御措施,月牙城,俗称绊马坑,敌人从远方冲过来只有走到跟前时才可以看到城楼,马非常的快,未曾想到这里有陷阱,在陷阱中埋有各种暗器,人或马只要被暗器碰到都会死,敌人若想攻入城内,只少经过外壕墙,外壕,绊马坑,月牙城,壕墙,护城沟,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十二个大关口,如此坚固的城池,全国罕有,大家在此停留十五分钟,稍后我们原路返回。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冰道运石: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

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嘉峪关城门外墙体上那累累的伤痕。那是古代无数出关游子用石块扣击的结果。据说此地有“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的谚语,颇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味道。相传,当年每一个出关人,在出了关门,除要长时间的伫立遥望家乡外,有一件事是他们万万忘不掉的。那就是从关外戈壁滩上捡起一块石头,郑重其事地朝城墙掷去,如果有回音,那就有生还故乡的可能,否则,就可能要客死他乡了。难怪人们要“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呢!这同远渡重洋背井离乡的华侨临行前要揣上一把“乡井土”不是一样的情怀么?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下载嘉峪关关城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嘉峪关关城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嘉峪关导游词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一直有“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说”但若从建造年代上说,嘉峪关比山海关早9年(山海关建于1381年),另一方面嘉峪关的建筑规模又是长城沿......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

    嘉峪关导游词3篇

    嘉峪关导游词3篇 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

    嘉峪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她就像一个女神,浑身上下无不散发着惊人夺目的光彩。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甘肃嘉峪关导游词,希望能帮到你!甘肃嘉峪关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五篇范文]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4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

    山海关古城景区导游词 【古城概况】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开国元勋徐达在此建关设卫,留下了这座长城军......

    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

    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 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1 嘉峪关文物景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市,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口,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