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时间:2019-05-13 23:3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第一篇: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李世明田修思

2011年05月18日07:0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苏荣:弘扬井冈山精神 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长征的西南历程与长征精神的形成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和信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发展新局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期以来,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长征,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凸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在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和军情发生深刻变化,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续写新的长征故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贡献力量。

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

举世瞩目的长征发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而且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政治信念。正是因为这样,红军才拖不垮、打不烂,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当前,国内外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现实,尤其需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牢固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屡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面对异常严酷的自然环境,红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顽强的意志、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就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尤其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做到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长征之前,主力红军各部分散在各革命根据地进行斗争,实行战略协同。经过长征,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主力红军各部汇聚在祖国的大西北,形成了新的革命大本营,更加团结和统一。这对中国革命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的挑战还很多,更要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尤其要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艰苦卓绝的长征横跨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党和红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关心群众,赢得了沿途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协助红军筹粮、筹款并踊跃参军,留下了红军与沿途群众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实践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就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应大力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军民共建活动,积极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切实增强党和军队在各族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

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重点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长征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过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胜利实现战略目标,靠的是正确的思想路线、集中统一的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长征的胜利,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长征中,“左”倾教条主义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我们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使处于困境中的党和红军焕发生机、转危为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和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当前,党的各项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巩固全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关键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长征中,我们党坚持正确的党内斗争原则,独立自主地结束了“左” 倾错误的统治,解决了长期困扰红军的落脚方位、组织领导、军事指挥等重大问题。尤其是针对张国焘拥兵自重、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错误行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其进行坚决斗争,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捍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历史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领导干部当模范、作表率。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长征中,各级领导干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正是领导干部这种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的作风,极大鼓舞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斗志和勇气,为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时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以红军前辈为榜样,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作忠诚于党、牢记使命的表率;带头振奋革命精神,作刻苦学习、勤政敬业的表率;带头加强党性修养,作忠诚老实、襟怀坦白的表率;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表率;带头发扬求实精神,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带头强化法纪观念,作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表率。

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关键是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红军不怕远征难”。当年的红军将士在行军艰难、物资匮乏、敌强我弱、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提出了我军“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是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新的伟大长征。部队广大官兵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为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大力倡导爱军精武、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突出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坚持把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作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基础,放在军事能力建设的首要位置;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作为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拓展和延伸,放在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科学筹划和实施。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强化训练改革,不断加强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努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即反应、有效应对,坚决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意志,突出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针对部分官兵在和平环境中容易滋长松懈麻痹、贪图安逸思想的实际,引导官兵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传承和发扬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的重要性,大力弘扬具有西南战区特色的“两不怕精神”、“老西藏精神”、“老山精神”、“川藏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革命精神,有针对性地加强实战训练,让官兵在贴近实战的训练活动中、在恶劣艰苦条件下得到全面锻炼,使我军新一代官兵保持和传承牢记职能、常备不懈的职能意识,报效国家、为国而战的责任观念,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处变不惊、遇挫不馁的勇气胆略,始终保持红军老前辈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特有的精神,使红军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的优良传统,模范宣传和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引导官兵强化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宣传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对伟大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思想,坚决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近10年来,成都军区部队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号召,积极支援西部大开发,累计出动官兵86.7万余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89.5万余人次,援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450多项,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00余个、扶贫联系点1.4万余个,建设“希望小学”520多所,帮建乡村卫生院200多个,直接带动55.8万多名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和优势,在大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勇挑重担,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分别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第二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民族伟大复兴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民族伟大复兴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时间:2011年10月16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秋 石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10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爱国主义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100年。今天,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伟大的起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演进中,曾以辉煌灿烂的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但到了近代,中国却落伍了。当古老的“中央帝国”还处在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状态时,西方国家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也激发了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对世界的发展大势懵然不知,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不屑一顾。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朝封建统治腐败日益加深,生产凋敝,财政拮据,社会动荡不已,国家危机四伏。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的头号列强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并向内地节节推进。1842年8月,英军直逼南京城下,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以后,中国人民陷入刻骨铭心的磨难之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特别是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更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屈辱,中国从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悲愤地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对国土被宰割、生灵遭涂炭的危局,一批批爱国志士在呼号、在求索、在抗争,他们或走出国门寻求真理,或举行起义,或兴办实业,或进行维新变法等,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救亡图存运动。这些抗争,每一次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但都归于失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资产阶级革命派登场了。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取名“兴中会”,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从此,“振兴中华”成为唤醒、激励、凝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成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把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明确提出了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代腐朽专制的清王朝的目标。孙中山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他认为“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他要用“三民主义”这种思想、信仰、力量救中国于危亡,兴中华于世界。为了深入宣传“三民主义”,1905年10月,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民报》,孙中山要求将三民主义“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在深入宣传与鼓动的同时,革命党人先后在各地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湘赣边界萍浏澧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舍生忘死的报国之志和一往无前的爱国之情。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豪迈地写道,吾愿“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正是这些志士的爱国情怀和振兴中华的精神,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向前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一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各省纷纷响应,很快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其他许多法令,在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充满民主共和精神的措施,废除了一系列封建陈规陋习,彰显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除旧布新、矢志共和”的革命精神。

在辛亥革命期间及其前后的革命斗争中,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不屈的斗争,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同志曾称赞“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在制度层面完成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具有几千年君主专制统治历史的中国社会走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揭开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新的历史篇章,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此外,辛亥革命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大转换,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历史的选择

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尽管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由于其领导阶级力量的软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提不出一个能够让全国工农大众广泛参与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革命的果实很快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所攫取。时人感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辛亥革命流产了,救国救民的梦想破灭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依然如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辛亥革命后,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以不同方式继续抗争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继续革命,他们先是组织反袁的“二次革命”,后又领导了“护法运动”,但由于他们依靠的力量不是人民群众,而是旧军阀、旧军队,因而均以失败而告终。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则幻想依附于北洋封建军阀政府进行政治和社会的改良,但由于阶级立场不同,改良也只能是改良派们的一厢情愿,一旦改良派的利用价值消失,军阀政府就会登楼撤梯。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民也自发地组织了几百起经济和政治斗争,但也都因为组织形式的落后和领导不力而失败。辛亥革命的流产和随后的各个阶级抗争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中国,不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都无力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也不能领导人民完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时代任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得以充分暴露,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反思、质疑资本主义文明,并逐渐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旧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历史呼唤新的领导力量、新的革命理论、新的革命道路和新的革命方向。

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求索。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适合中国社会的新思想、新思潮的涌流创造了条件。各种主义、学说纷至沓来,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的社会改造方案相互激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也由于其他“主义”所指导的社会实验的失败,根本上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逐渐从各种“主义”中脱颖而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进步青年和革命志士,包括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的进步分子如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朱德、毛泽东等,把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转向以俄国为师,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单从民族工业资本来看,1914年至1919年,民族资本设新厂矿379家;从1913年到1920年,民族产业资本年平均增长率为10.54%。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多万人。与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中国无产阶级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决性,也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是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与工人运动结合了起来,此时,创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提上日程。从1920年6月到中共“一大”召开前,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以及旅欧华人中的马克思主义者,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活动,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1921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先进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也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的命运就有了光明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人接过辛亥革命高举的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的伟大旗帜,自觉承担起前辈们未能完成的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的伟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幅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完成与推进了三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实现了革命先行者们的伟大夙愿,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辛亥革命的先驱们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愿景正在逐步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沧桑巨变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民族的复兴

辛亥革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年,正是国家的积贫积弱、民族的危难多舛、人民的困顿疾苦,激发起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中国的有志之士才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和“振兴中华”的吼声。因此,爱国主义是辛亥革命精神之魂。也正是在辛亥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先辈们未能完成的伟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方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旗帜一举,万众趋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它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取得的宝贵成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否则我们就失去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失去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辛亥革命以来100年的历史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不断拓展这条道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从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就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今天,我们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丰富与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更好地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它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今天,我们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制度,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齐心协力地为中华强盛贡献才智和力量。我们坚信,100年前辛亥革命的先驱们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必将在我们的努力奋斗中得到实现!

第三篇: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展望未来之路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在这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惨烈的敌我战斗,留下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等辉煌诗篇。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是一座雄伟的丰碑,一部惊险传奇。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灿烂的瑰宝之一。不论是在弥漫着战火、硝烟的昨天,还是和平年代的今天,七十年来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广为传诵,经久不衰。

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们。很多革命先烈毅然决然的为革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立下无数功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然而,新一代红军的传人们并没有躺在先辈们创造的功劳簿上,真正履行好我国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驻守在祖国各地,保卫着祖国的领土,给祖国人民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祖国安定祥和繁荣富强。

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长征的经典战役被多次搬上银幕,许多看过这些电影的学生深受感染。在一次比一次深入的了解了红军长征的那段峥嵘岁月后,很多学生表示要学习红军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学习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贵品质,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革命的接班人,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不断的探索。中国红军长征史专家陈宇大校曾经在接受某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征是一个讲述不完的故事、读不完的书。三十年来陈宇大校已九次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实地考察研究长征,倾三十年之精力研究红军长征史,著书立说五十多部。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目前他又以“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总顾问和策划、副总指挥身份,第十次重访长征路,陈宇大校认为:长征是历史馈赠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长征精神万岁》一书中将长征精神提炼为:坚持信念,吃苦牺牲,求实创新,团结自律。

除此之外,长征的红色精神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早在1936年,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就在陕北实地采访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1937年,他撰写的《西行漫记》在美国出版,引起轰动。在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很多外国人也参与其中。70年前中国的一个事件为何能引起他们的热情,或许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注解:“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

七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长征的红色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长征精神已经跨越了时代的界限。它不仅是当年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所在,而且是今天我们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任重道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更伟大、更艰辛的长征。长征的不朽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第四篇: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毛主席的诗词从小就一直在我们的耳边萦绕。从这首诗让我体会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了到红军的英雄气概,领略了革命先烈的豪情壮志。每次一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心潮澎湃。

长征是什么?360百科中是这么说的“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是360给的答案。但是仅仅是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长征不仅代表着一次军事行动,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叫做“长征精神”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简而言之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个年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争取解放的路上不断前进,直至取到胜利的那一天。同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依旧需要传承下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传承长征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时期,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继承与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将当年长征中那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精神变成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前进的巨大动力,并且将所学到的贡献给祖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当年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但是新长征的路并不会轻松,它只能更艰苦、更漫长。因此,当我们回忆长征的时候,更要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以此作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作为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的推动力。

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不断的激励我们成长,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第五篇: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 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

队伍每天都在顽

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 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

来并

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 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 的太阳!

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

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

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名: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

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诺,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

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 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 长征精神代代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毛泽东对长征的重大意义给予了诗话般的高度评价。

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砭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7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要为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而我们不可否认,当代不少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信仰缺失„„随之出现了贪、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各种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毒化着社会风气,吞噬着人们的心灵,也在危害着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一代的灵魂„„这些就是没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后果啊!

大家别忘记,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的光荣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古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革命前辈和先烈放心,我们革命的下一代决不会辜负老一辈的希望!我们将与全国人民一起奋发图强,开拓前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代代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艰难的道路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信 念 永 存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

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畅及则衰”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支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究竟能走多远?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开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

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在感动中,我们听到了桑兰,这位正值年青的美丽女孩,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认可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正当国人对她的未来倍感担忧之时,她却用笑容感动了周遭的所有人,坚持着、努力着,顽强地生活着。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长征精神 万岁!

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结合今天的改革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团结是力量源泉

在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召开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当时,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必须把红军的领导权从“左”倾路线代表手中夺过来。

会前,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等都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闻天同志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他与毛泽东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体现了党内高度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说:洛甫同志是“开明君主”。周恩来同志积极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和指挥红军,林伯渠当时抒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诗句既反映出他热诚拥护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激动心情,又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吃的、没有交通工具,凭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空着肚子,光着脚,爬雪山,两条腿竟然比敌人的现代交通工具跑得还快。“说红军是超人,是飞毛腿,一点都不为过”。他说,以前,总以为长征路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这次一走才明白,长征哪里有路啊,许多地方是红军走过了之后才有了人的足迹,也才有了路。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称中国红军胜利之本,也是中国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长征精神要好好发扬光大,它是一笔世界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军事财富。

下载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让你我一同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不老岁月——长征。 “......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一、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 长征中,革命先烈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生入死、......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共筑钢铁国防 高一(7)班 黄丹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题记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艰辛的历程,他们那种信念不移......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亲爱的党啊!岁月助力推变迁,在时间长河中画一条曲线,这点是我,那点是你,中间唯美的线条是令人荡气回肠、无法忘怀而永远存留的“你的传记”-----文献史料。对它,我虽......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作业:在今天,我们该如何去理解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怎么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从1934年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整整两年的时间,红军辗转十四省......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妨„„”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朗诵着这首革命交响曲!仿佛又回到了那时候,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声......

    征文------弘扬长征精神,共筑复兴梦想

    弘扬长征精神,共筑复兴梦想 我以前学过一首诗,是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湾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

    传承伟大长征精神,争做民族复兴栋梁演讲稿

    传承伟大长征精神,争做民族复兴栋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