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次“三下乡”的总结
三下乡总结
转眼间,我院“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团”的各小组下乡服务工作已经陆续结束。期间,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请允许我做简单的介绍:
(一)7月9日下午,第一小组队员以及我校作为东南大学交换生的两位同学和东南大学远道而来的友人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后,终于安然抵达了目的地-------走马镇谷雨乡。下车后,女队员们并没有做过多的休息而是忙碌于一队员家中的厨房中,旨在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做出可口的饭菜奉献一份力。饭后,队员便如火如荼地在乡间开展起了工作。
首先,他们纷纷寻找行走于街道上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不乏老人、小孩。与此同时,一些队员为了保证问卷的广泛真实性,亲身步入了农家里进行问卷调查。时间就这样一点点的逝去,在队员的齐心协力下,他们转眼间就把带来的问卷做完了调查。当然,服务的脚步并不没有就此停止。紧接着,他们在调查之余寻到的最佳场所悬挂起了事先制作好的海报。可是,“天公不作美”,在队员正熟稔地向围观群众讲解着环保方面的知识时,一场暴雨似乎铁了心似地要将村民的热情浇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待暴雨还没有来的及完全收尾,村民再次围观起了宣传海报。感动于他们的举动,队员们更加激情洋溢而又不失通俗易懂,耐心地讲解着各海报知识要点和难点……
7月10日上午,队员们早早吃过早饭便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向大山深处行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在对人民进行问卷调查之余为挑战杯“探险旅游”的课题收集一手材料。由于还要赶下午1点左右回学校的汽车,队员们没有再进一步深入,只是在徒步行走了几个小时后便依依不舍的返回了宾馆。
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帮助村民们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环境素养,进一步了解了关于“水体富营养化,臭氧层和紫外线,节能减排与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五个方面的相关环保知识,还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夯实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并成功践行了此次下乡宗旨——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
(二)由于天气原因,牟老师出于队员们人身安全考虑,将第二组下乡时间一拖再拖。最终,于7月20日上午,他们由牟老师带领从万州五桥南站坐汽车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于下午两点多到达了恒合镇。下车后已近中午,午餐同时,我们对此次下乡的具体行程做了一下简单交流。午饭后,未做过多的休息便出访村民,并进行问卷调查工作。经过两多个小时的工作,不知不觉天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只好返程回到旅馆。
21日上午,他们向远离镇中心的偏远地方进发,进行探险旅游并且顺便做问卷调查。一路上,他们时而择于风景优美处驻足拍照,时而与所遇忙碌的村民攀谈以进一步了解到有关农药等环境污染问题的情况。下午,他们又到镇里的农药化肥店走访,了解当地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22日,在乡镇赶集之际,他们抓住此契机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宣传讲解。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们加入到环保知识学习中,队他们想尽各种方法来吸引行人并通过耐心的讲解和劝导下让他们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工作中,队员们全然不顾豆大汗水的肆意飞溅,不厌其烦地游走于海报张张间,为路过的每一位村民讲解我们所了解的环保知识。经过数个小时的奋战,在集市渐渐散去之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将海报收拾好,才回
到旅馆。匆匆的午饭后,大家稍作休息后又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帮助当地政府整理资料的工作中。由于工作颇有繁琐,经过一下午的积极工作并没有将工作完成,但是,由于行程安排他们必须在当天完成,所以有些队员奋战到接近十一点才圆满完成任务。23日,在灰蒙蒙的夜色中,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归程。
通过本次下乡,他们不仅为当地农民带去了环保知识,使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而且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得到了锻炼。我相信,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他们定会越做越好,直至交出人身满意的答卷。
(三)7月24日上午七点,第三小组开始离开学校,出发前往库区移民大镇——武陵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宣传环境保护,调查三峡移民的生活情况等等结合我校优势特色所进行的送文化、卫生、科技的一系列活动。
第一天上午,他们主要是宣传一些环保知识,尤其是一些贴近于农民生活的一些环保知识,包括节能减排与温室效应、农药的污染及危害、臭氧层的破坏、重金属的污染及防治、水体富营养化这五个方面的相关知识。下午他们就开始做关于环境保护的问卷调查,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移民对环境保护看法的一些调查,这也是我们这次下乡的主要目的。第二天,由于工作量很大、时间很紧的缘故,我们六点钟就起床,然后迅速整装待发。由于地势原因,居民分布十分零散,他们要走了很多的路才看到一户农民,实属不易。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在中午一点多他们走访了六七十户农家,对他们进行访谈,并做问卷调查工作。最后,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回赶,经过近一小时的行走终于到达旅馆。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他们对新农村的思想。这次活动把他们从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涉世经验等等,同时给他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其不断发展这些方面,最终成功走向社会。
(四)7月27日,我院“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团队”第四小组成员在牟老师带领下,深入开县岳溪镇进行社科调研。那里是我院“三下乡”最后的一个基地。车上,队员们个个高谈阔论,尽情欣赏农村风光,偶尔记录富有代表性的好人好事和风景线。下车后,在做了短暂休息后,他们全然不顾太阳的炙烤,积极地开展起了工作(进行初期环保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有的队员守候在宣传资料前,耐心地向驻足观看的村民讲解环保知识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有的队员则步入喧嚣的集市,对村民进行环境问卷调查,而指导老师则负责用相机捕捉这一短暂而又弥足珍贵的每一瞬间……待集市上人群近乎散尽后,他们又徒步行走数千米,深入乡村农户家里进行有关“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相关访谈并进一步向我们阐述环保的重要性等。
7月28日,队员们在牟老师的带领下,简简单单地吃过早饭后便踏上了前往岳溪镇人和村的征途。下车后,面对烈日淫威下的炙烤,他们分工依旧明确,有的深入公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对正在劳作的村民进行访谈;有的则选择徘徊于公路上,采取拦截式的方法进行访谈……当天下午,他们能再次起程,不过这次他们须要持续穿梭于庄稼地间,直到完成早已拟定好的指标任务。终于,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再次踏上了返回下榻之地的汽车。晚饭前,我们依旧不忘抓住机会对休闲于广场上的人们进行问卷调查。晚饭后,我们在宾馆里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材料整理工作,纵然我们分工明确,一切进行的井然有序,但是所有队员都忙到了12点多才陆续洗澡就寝。7月29日上午,我们依依不舍的踏上了返回学校的汽车。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充分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强化了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而且更为详细的了解到了当地村民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觉中为提升村民的环境素养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诸上即是各小组下乡工作和意义简介。虽然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这样结束了,但“三下乡”社会实践宗旨永驻人心,真切的做到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当代义务。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丰富了其社科知识,而且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结构面,丰富了他们社会经验,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团队 2010年7月30日
第二篇:三下乡总结
贯彻科学发展观 服务农村促和谐
——“关爱农村听心声 访贫问苦送温暖”三下乡活动总结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暑期去农村地区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和大学生自身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深思,在10年这个寒假里,我作为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寒期三下乡实践队的一员赴渝北区高嘴镇高兴村进行实践活动,这样的亲身经历使我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渝北区高嘴镇高兴村,原大湾镇高兴村,该村有80余户住户,进600位居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或许是那天的天气有些冷冽,村子里罕见人迹,四野的农田还留着刚刚割完的庄稼茬子,隐约可以感受到村名们的辛勤。
在村支书吕书记的指引下,慰问团的人分成了两拨,一批由吕书记带路,石曼丽同学带队慰问三家,剩下的8人跟我,由一位当地的贫困家庭的大娘带路走访,队员们忍着凛冽的寒风,时而走在高速路旁,时而下到农村的泥泞小路,坡高路滑,时不时有人不小心摔倒,但是同学们都没有为这些所吓倒,反而更加激发起来了斗志,一路前行,一直没有人喊累。我们走访的三户,从外看来都还算过得去,但一进屋,都会闻到一股药味,这三家都是常年有家人生病,耗空了家底。
第一位老乡家里是一位瘫痪的老人,生病20多年来,出门的时候都是去医院,平日里都是躺在床上不动弹的,听说我们来了,老人执意要下楼来见客,看着老人颤颤巍巍的走下楼梯,我和另外一位同学赶紧上去搀扶,老人的热情,倒让我们来送温暖的感受到了阵阵温暖,老人家里虽然有限寒酸,也没几样像样的家什,但是干净整洁,收拾得落落大方,不用想也可知道,这是一户勤劳的主人家,老太太平日里除了照顾生病的老大爷外,还养了几只鸡,在公路对面的收费站找了份做饭的工作,侍弄几亩薄田,生活的压力已经让她没南头爬满了银霜,日子虽然清苦,在她的脸上却没有看见一丝的懈怠,反而饱含希望。当谈到两老的儿子时,两位老人家脸上顿时写满了骄傲,他们的儿子也有20多岁了,比我们这些读书娃也大不了多少,大学刚毕业,没有分配到工作,就自己去城里学了卡车驾驶,马上就能拿到驾驶证了,想必,这便是老人家的希望吧。中午时分,我们准备动身去下一家的时候,大妈执意要留我们吃饭,这让我们怎么处之安然呢,虽然大妈一再挽留,同学们却几乎一口通身的回答:“我们是有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呵呵,倒有点像革命年代了。
第二户人家家里,没有了前面大妈家的活跃,只有她一人在家,听她的描述,前不久高堂因病去世,家里倾尽全力送医院救治,然而任然无效,到头来落了个人财两空,这里刚刚出殡完,小儿子贪玩有摔断了手臂,为了医治,又花掉了一堆钱,还欠了亲戚朋友一笔不小的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剩下了丈夫,丈夫也是怀病在身,加之又有点年纪,出门找工作也难,只能打打散工,东奔西顾,农忙时回家帮忙收下庄稼,家里的大女儿在重庆年成人高校,平时打工挣的钱只够交学费和勉强应付生活,儿子就更不用说了,小学尚未毕业。都是生病闹的,墙上醒目的贴着一张小儿子在学校的奖状,呵呵,看来小家伙除了贪玩外,还是有写出息的。
从第二位大妈家出来,在她的领路下,我们来到了第三家大叔家,这为大叔家的情况就更加悲观了,低矮的老房子里面已经结满了蜘蛛网,所有的家具,衣物,都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通过问询我们了解到,此间名叫蛇形屋脊,这家的主人姓沈,约莫40岁上下,8年前妻子因先天性心脏病去世,留下了他一个人和一个女儿,这几年来,他含辛茹苦的将女儿抚养大,终于可以去外面找份工作了,却又得到了女儿也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噩耗,生活的担子讲这位父亲压弯了腰,佝偻的身躯再也提不起年少时的豪言壮志,平日里也只有靠打打散
工和父亲开小商店的接济度日,从他低低的帽檐和失神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只有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从“三下乡”的概念来看,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服务。而我们大学生作为这条道路上的骨干,理应为“三下乡”实践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贡献更大的力量,回想我们的这次实践历程,觉得这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中的情感的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少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深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刚开始以为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社会实践,就在不经意间,一回头,竟然已经过去了,回到了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有整洁舒服的床,躺在上面睡意十足,可是总觉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也许一天下来我们并不能交给他们什么,很多人都嗤之以鼻,笑我们作秀,笑我们一天的送温暖是闹着玩的,可是我们自己知道,知道我们的目的,知道我们的努力,知道我们的收获。
还是回来了,把一切放下的放不下的都放下了,渐渐回到了自己的原位,心思也该收回了,在那里收获最多的是学会爱,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和老乡们一起时我们学会了关爱,和队员们相处时我们学会了友爱,在高兴村的一次经历让我们体味到了无私的博爱!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上,从明天开始,又是新的一天!
何江海
2011-1-31
第三篇:三下乡总结
三下乡总结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裕烽
1、活动总结
“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三下乡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大学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蕴含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的良好途径。在我院,“三下乡”一贯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历年来,我院师生都能结合自身优势,整合211高等院校的丰富资源,服务于广大农村的村民与儿童,所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为响应广东省委、政府关于建设“幸福广东”的政策号召以及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今年,我们继往开来,延续之前师兄师姐们的下乡之旅,我们来到——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平渡村,开始了为期12天的支教调研活动。活动期间,我们下乡队伍分赴平渡村下辖两个自然村洋角埔、竹径村,顺利地完成了支教和平渡村水利状况调研任务,在最后一天更举办了运动会,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乡活动既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平渡村的水利状况,以便更好地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又给当地孩子们带去了欢乐、知识与希望。2、3、4、5、下乡地点 起止时间 参与人员 活动前准备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平渡村 2013年7月14日至2013年7月25日 经管11、12级本科生
(1)地点的联系:由于之前我们的师兄师姐去过当地进行下乡支教调研,所以当地
人对我们前往下乡支教也是比较支持的,联系当地领导接待也并无太大问题。
(2)前期准备:早在期末考试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内容包括:
1、调研
方面:通过讲座、向老师咨询、向师兄请教等方式学习了解到下乡调研方面的知识经验,又向指导老师胡靖老师借到了调研测量工具,为下乡调研做好了必要的前期准备;
2、支教方面:我们制定了课程任教人员安排、备课资料准备、试讲等;
3、后勤方面:我们根据需要统一采购了所需下乡物资并学习了相关急救知识。
(3)经费来源和使用:指导老师胡靖老师资助了3000元,其余来自队员,17人每人
上交200元,总共6400元。主要用于我们的车费,当地食宿费及活动费用。
6、活动过程
(1)特色课程支教撒播知识种子
我们的下乡队伍分赴平渡村下辖两个自然村进行支教,两边的授课地点和教学内容都不
尽相同。以平渡竹径村为例,我们的授课对象年龄分布较广,从学前班的到初中三年级的都有,而学生以学前班及小学低年级的为主,由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我们在课程选择和授课方式上都必须注重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活泼兼而具有教育意义,并以此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我们的支教队伍针对这个情况就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了“大树班”(四年级到初中阶段)、“小花班”(学前班到三年级)两个班,由于人员有限,我们这边只有9个人,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开设了13节课,其中包括语文(大、小班)、数学(大、小班)、英语(大、小班)、音乐(大、小班)、美术(大、小班)、舞蹈(大、小班)、拼图(小班)。当然,支教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与挑战,比如:支教刚开始时学生还是挺听话的,但越到后来,他们跟我们熟了以后,他们就开始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了,但对此,我们的老师并不焦躁,不仅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最新鲜、最有趣的知识,而且在平时加强了课后与孩子的接触与深入交流,用心的去尽他们的努力去改变他们,纠正他们有误的认知,并告知他们“仰望星空,走出大山”并不困难,努力读书是第一步的现实道理。而在这12天的支教活动中,孩子们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前的依依不舍,孩子们的含泪目送真让我们感动不已。
(2)实地调研测量关注平渡水利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而农业生产的“命脉”,农业的“血液”就是农田水利。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因此,本次调研活动着眼于平渡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通过对平渡竹径村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调查,窥一斑而见全豹,展现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农村水利事业缩影。
我们的调研也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下乡期间,几乎天天都下雨,这给我们的户外下田调研测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少队员因为雨天路滑、田间沟壑纵横交错而滑倒摔跤掉进水沟里,擦伤流血是时有发生的事。另外当地田地分布零散细碎、范围又广,为此我们在选择测量样本时投入了不少心思,倾注了极大的人力时间,下乡期间,我们几乎是每天一放学或一有空闲时间就到田里,手拿卷尺、皮尺,边测量边记录数据,雨天烈日,风雨不改。由于当地领导比较忙,他们很难才能抽空出来带我们去一下水库、抽水站,而我们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村长带队当天几乎是全员出动,各自分工明确,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数据、口述资料,边走边问边做笔记成了家常便饭。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还是客服了重重困难与障碍,并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在较短时间内对当地的水利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调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当然,我们这次调查工作得到了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平渡村的支持以及村民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成功完成任务,其中,平渡村副书记李应平,为我们打点了一切,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概况;平渡竹径村正村长张贤胜,在百忙中抽空出来带我们到黄果坑水库进行实地考察,并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相关情况;还有平渡竹径村副村长曾广添,亲自带我们到道路崎岖难走、沿路恶犬狂吠的电力抽水站实地考察,给了我们相关的口述资料。另外还要感谢接待收留我们居住的曾招娣婆婆,和载我们到镇上买菜的李吉球副村长,他们为我们的调研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当然还要感谢当地村民的积极配合,使访谈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篇:三下乡总结
小队每日活动总结
活动1.2013/8/12小队到达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西溪村,本日下午邀请当地领导参加活动启动仪式,但由于突降大雨,无法在室外举行。仅在村办公室宣传了小队此次来的目的以及活动内容,获得当地政府批准。
活动2.2013/8/13 正逢秋收时节,原本我们小队想帮助当地居民收稻谷,但该地区的稻谷已经收完了,于是我们就帮年迈的老人晒稻谷,把割完稻谷留下的稻草堆堆在一起,以免大雨的冲刷让稻草堆腐烂在稻田里。在太阳下山后帮助老人把稻谷收回到家里。收完稻谷后小队成员都觉得很累,身体也很痒。大家真切的明白“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含义。
活动3.2013/8/14今天我们小队去帮农民伯伯种秋萝卜,挖红薯。看上去简单任务一开始让我们就遇见了困难。在给萝卜挖坑的时候就露出了我们这一辈没碰过锄头的“真实面目”,与老大爷挖的坑来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在挖红薯的时候也犯了难,红薯还没出土就被锄头挖成两截,即便是挖红薯也有技巧蕴含在其中。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艰辛,充分的感受到了劳动光荣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自豪感。
活动4
2013/8/15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个果园,询问主人家关于果子的收成,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国家政策等等。种植户很热情,还邀请我们摘果子,摘完还让我们品尝果子。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种果树的艰难,需要考虑诸多事宜。
活动5
2013/8/16 我们分为四组,对调查地划分区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我们通过走访各个农户的家,以每家每户为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各个组将填好的问卷收集整理,统计结果。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对医疗合作保险非常赞同,但有一些居民根本不了解该保险有什么用,或者觉得根本没用,得不到回报。还提出了很多改善的意见,具体数据见附页。
活动6
2013/8/17 我们今天的目的是调查该地区梁滩河的污染情况,先向当地居民了解了这条河的情况,实地查访了解现状。通过取样化验,调查污染程度。寻找污染源,发现主要是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大量的生活垃圾。我们还了解到前几年有关部门对这条河采取过整治措施,但无明显效果。今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7
2013/8/18我们对一定区域的居民挨家挨户的手法问卷,试图了解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为他们排忧解难,接受当地居民的法律问题咨询。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到有很多居民都是法律文盲,都不知道可以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活动8
2013/8/19今天的任务就是对之前的问卷进行统计,得出结论,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相关部门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显得相当重视。
活动9
2013/8/20 整理活动资料,拜访当地参加活动的村民村干。向他们征询意见,希望他们指出我们这次活动的不足,并向他们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活动10
2013/8/21 收拾行李返回家庭所在地
第五篇:三下乡总结
2011年重庆大学资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资环学院垫江行 摘要: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三进三同”的号召,深入了解基本国情,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推动科学发展、积极投身统筹城乡发展直辖市的建设中奋发成才。我校将于2011年7月开始,深入开展重庆大学学生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三进三同”的社会活动中,到实践中、到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资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以桂溪河的综合治理、万元增收项目、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开展了赴垫江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关键字:桂溪河的治理万元增收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我们资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以“关注农村发展、共创和谐家园”为主题,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重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际情况,以桂溪河的综合治理、万元增收项目、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项目,集中组织到乡村进行实地锻炼、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参与农业生产、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市情,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二.活动目的本次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成长成才;传播了先进文化,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本次“三下乡”活动把组织活动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抓住当前效果,也考虑长远利益,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三下乡”,常下乡;把“送”与“用”结合起来,在“用”字上着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与“建”结合起来,在往下送的过程中,着眼加强阵地队伍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
三.活动过程
(一)桂溪河的综合治理
桂溪河发源于垫江与四川邻水交界的明月山克玛湾,从垫江县城西南横穿而过,全长34公里,其中城区段为5公里。以前,该河河道弯曲狭窄,淤积严重,洪水期经常淹没城中部分房屋。县城居民的生活污水、垃圾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废渣直排河中,河水又脏又臭。两岸居住的群众意见很大。
2003年,该县决定对桂溪河进行综合治理。该县决定将河流治理与两岸房地产开发统一进行,实施分段治理。
我们一行人先到环保局了解了桂溪河的情况后,根据相关情况,制作好问卷,沿这桂溪河一路前行,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的同时也在观察了桂溪河治理后的情况。
我们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该县人大代表夏伯生提出治理桂溪河建议,被确认为今年的1号议案。3月12日,“五个垫江”人大代表行动队组建,宜居行动队便将河道整治纳人日程。3月19日,在宜居代表队的带领下,上百名人大代表走上街头开展“城市保洁行动”。代表们捡垃圾,清扫卫生死角。这一行动吸引不少市民自发参与。尤其是在桂溪
河两岸,代表们更是加大了行动力度。
4月,代表行动队就桂溪河整治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解决方案。代表与市政部门水利部门联动,全方位地启动了对桂溪河的治理。随后,市政部门组织专人清漂,同时,水务部门对排污行为进行了整顿,桂溪河逐渐恢复整洁。
可以看到,现在的桂溪河变清了,河两岸新建的绿色公园栽满了杨柳、鲜花,并配备有健身器、秋千等众多游乐设施,许多市民在公园里休闲游玩。
同时,环境的改善,使大批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到两岸开发商品房,地价从过去的每亩5万多元,一下子就提高了25万至30万元。该河两岸聚集了豪门花苑、桂溪名苑、西欧花园、汇丰广场等花园式住宅小区,环境十分优雅。
(二)农户的万元增收项目
我们到的,是垫江的农户万元增收项目的示范点——大石乡。
众所周知,重庆市提出启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指,2010年到2012年期间,让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以上实现万元增收。
垫江县委县政府深刻理解市委市政府振兴两翼、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意图,把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作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大调整的重大举措,动员全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职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主动为乡镇、村社、农户谋思路、出对策、抓项目、办实事;动员广大农民自觉行动起来,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广辟增收门路,踊跃投身工程建设伟大实践。
通过对大石乡居民的调查,以及当时政府部门的简介和对各生产基地的参观学习,可以知道,垫江县在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中,破解了诸多难题,实现了农民大幅度增收。
根据大石乡的具体情况,当地政府把重点放在农业、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上。据乡情制定规划,据规划确定重点,据重点给予扶持。粮食、生猪、水果、蛋鸡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粮食喜获丰收,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实现105万亩,比上年增长17.66%,总产量达40万吨,增长8%;水果规模扩大,水果产量6.9万吨,比上年增长9.7%;蛋鸡快速发展,出栏蛋鸡275.68万只,比上年增长92.3%
同时,当地政府也将政策扶持全面覆盖。当地出台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奖补办法,形成了农户万元增收“1+25”奖补政策体系。乡镇财政投入1840万元,确保政策覆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农户、带动户等各种组织和群体,覆盖鸡、鸭、鹅、牛、羊、兔、水产、果品、蔬菜、蚕桑、蜜蜂等各种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三)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首先,我们到当地妇联了解了垫江县的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当地对他们的帮助政策。截至2011年3月,垫江县有农村留守儿童70813人,其中:学前幼儿(0~6岁)23502人,占学前幼儿总数的49%;小学生30188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5.5%;初中生15874人,占初中学生总数的44.2%。
钟主席介绍,在垫江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情况下,该县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自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下发一个专门的文件,几年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关爱模式。从当初的社会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关爱模式,到后来的“5+X”关爱模式,最后形成了目前相对成熟的六大关爱模式。
六大关爱模式中主要模式是学校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校园内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对留守儿童周一至周五实行全托管理。其次是社会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模式,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团体把留守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或其他固定场所,进行周一至星期天校外低有偿托管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形式,代为履行儿童父母的职责。第三是村级留守儿童之家模式,依托村(社区)活动阵地,每周周末和假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学习辅导、亲情聊天、文体活动等,弥补学校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孩子周末和假期的教育管理。营造一个课外交流学习的环境,提供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以上三种模式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上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其次关爱模式还包括爱心家庭模式、代理家长模式和牵手助困模式。六大模式相互补充,形成了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广覆盖。
目前,垫江县已建立社会留守儿童托管家园25个,学校寄宿制托管家园37所,村级留守儿童之家110所,发展代理家长5000多人,组建爱心家庭示范点18个,牵手帮扶1.6万人,共有近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受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我们从主席那得知,为切实保障各种关爱模式的顺利推进,让留守儿童一个都不少的得到关爱,垫江目前已经建立起五大机制:一是建立起以“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属地管理”为原则的工作协作机制。二是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使用”的经费投入机制。三是建立起“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四是建立起“定标准、聘安保”的安全保障机制。将校园安保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向“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村级留守儿童之家”等延伸,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五是建立起“两定一纳入”的工作考核机制。即制定县留守儿童工作和托管机构考核办法,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县综合目标考核。
钟主席介绍,五大机制的运行、六大关爱模式的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垫江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已逐步改观。
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我们也想献出我们的爱心,将我们准备的爱心物资分别发放到桂溪河沿途的留守儿童手中。
四.活动总结
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参加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今,回想起几天前的经历,三下乡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垫江人民的热情、淳朴与善良,是永远也割舍不去的。青葱的记忆,犹如落花流水一般,书写着隽永,续写着恒久的“三下乡”情结,这一段旅程,回首凝望,我无怨无悔。“三下乡”留给了我记忆,也让我找到了心的皈依。
泛舟江河,由江河而望,两岸风光,有壮阔胸襟之美意;游历山川,由山川而望,溪流景致,有清澈心智之意蕴。古人遍游天下为的即是品行修养的提升,而结合自身“三下乡”之行的体会,我可以毫不愧疚地说,“三下乡”之行于我正是心的泛舟游历,我在用心体会一切。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垫江县人民的的努力下,有了巨大的发展,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学习相关的知识。
临行前,我与其他实践队员一起,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能力所至,尽力尽心所至。2011年7月13日,我们如期出发,几经辗转奔波,终于抵达。稍事休息,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带队的董老师和高师兄与当地的干部交流,了解当地具体情况,我们也不遗余力的与当地村民沟通,尽可能多的掌握垫江的实际情况等。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望着每一位实践
队员,为之深深感染。
在本次三下乡中,搞调研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我们调研组一共十三人,我们从确定调研的课题到整个问卷的设计,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过程中,我学会很多东西。
这次“三下乡”的调研活动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深入农村农户,与农民亲切近距离交谈,并且深入调查学习当地万元增收项目的具体情况。当天,我们团队到大石乡的农户家里了解情况,翻过座座大山,顶着炎炎烈日,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的很累,反而是感到满满的充实。只记得当我们到每户人的家里时,他们都对我们很热情,极力配合我们的采访调研工作。短短的几天实践中,我见到和听到了很多在学校经历不到,书本所学不到的东西。
虽然我们的行程很短,但从行程的开始一直到结束,整个下乡活动都给我许多奇迹、惊喜和考验。就在这短短的“三下乡”生活中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其中最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是加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文件,我们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为此次活动的顺利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大家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经验不足,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大家并没有退却,而是发挥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及团队的重要性。
第二是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的下乡活动,从主题的确定、活动策划、方案的制作到具体的实施,基本都是由队员们一起解决的,这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周全地考虑问
几天来的下乡生活,我个人有很大的收获:把握大局,注重细节:在做工作的时候,应该做到胆大心细。要认真的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发挥团队效应,共同进步:我们前去三下乡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虽然我们的大方向都是锻炼自我,服务学校,但在一些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上一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们经常在工作之作抽时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提出自己的不足。碰到什么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和商议,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
这是我大学生涯里第一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到此次的垫江 “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多,让我拥有一份珍贵的回忆。以后我还会争取多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同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