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改)

时间:2019-05-13 23: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改)》。

第一篇: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改)

《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研究概况及相关文献主要观点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对我国“江河流域”(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广大地域的传统村(镇)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开展田野调查。特别是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目前,福建沿海的名镇名村研究福建省师大部分专家和林怡教授已有开展调研或研究成果,仓山区的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也有人研究。

主要观点:

1、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认识,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

2、城镇化不能化掉公共空间。城乡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思路下推进城镇化过程,可使农民化不丧失土地财产,农村不丧失文化根基的情况下实现中国的城镇化。

3、名镇名村不是文保单位,是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构成基本单位,是农村社区。面临着改善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须与发展相结合。

二、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本课题拟紧密结合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历史脉络,在对闽江口沿江沿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盘点和海防与海洋文化、闽江文化内涵挖掘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利用资源禀赋,促进

闽江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精神文明与文化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文化生态保护,防止过度商业化、城镇化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遗产的破坏。

现实意义:当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署,就是要发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努力把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使之成为福建发展的增长极。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一个区域,市委因此特别强调要走新型城镇化特色发展之路,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其中文化旅游的布局规划应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亟需挖掘、保护、整合、宣传营销。

三、理论适用及主要方法

理论适用:

1、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理论、2、公共空间和艺术城市(镇)理论、3、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理论

主要方法:田野调查法、历史文献法、跨学科研究法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

1、历史名镇名村的概念、特征(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及保护的意义

2、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概况、类型、文化内涵及资源禀赋,3、当前保护和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主要指标: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旅游资源系统结构(以嵩口为例)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图

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艺术及传说资源分布表

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节庆民俗活动分布表

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民居、古建筑资源状况

四、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调研计划:

1、沿闽江名镇名村调查(3至4月中旬)

3月27日阳岐

4月1日竹屿横屿

4月3日洪塘

4月8日义序

4月9日螺洲

4月11日林浦、梁厝

4月12日南屿镇水西林

4月17营前、琴江

2、沿海海防海洋名镇名村调研(4月中旬开展)

4月20定海,4月24海口

4月26梅花

3、山区名镇名村调研(4月下旬开展)

4月29、30坂东,有可能再去霍口、鼓岭

4、闽北、江浙、皖南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调研考察(拟5、6月开展)下划线表示已调研

进度:10月底力争出初稿,11月讨论论证,12月结题

人员分工:

田野调查(杨济亮负责沿闽江名镇名村调查,杨济亮、刘艳飞负责山区名镇名村和沿海海防海洋名镇名村调查,杨济亮、刘艳飞、潘冬东共同参与闽北、江浙、皖南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调研考察)

刘艳飞、潘冬东收集考察资料

杨济亮执笔

五、参考文献

1、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2、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3、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

4、唐春媛《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

5、邵甬《理想空间。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与实践

6、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

7、《福州盖山镇志》

8、《螺洲志》

9、《尚干七里志》

10、《闽侯县志》

11、《闽县乡土志》

12、市方志办《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志》。

13、余斯伟《文化的审视》。

14、严正著《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

15、蔡昉、程显煜《城乡一体化——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16、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人民日报》2012、11、2917、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人民日报》2012、12、718、国家文物局《建设传承体系、保护文化遗产》,《求是》2013年第3期。

19、市政协《促进闽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闽都通讯》2012年第8期

20、林怡《文物保护与民生发展——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21、《论仓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20、杨济亮:福州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刍议

21、杨济亮《提升福州城市形象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22、杨济亮《福州农村文化资源分布和开发状况及其存在问题对策分析》收入论文集《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0年11月鹭江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4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7个省级传统村落、98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落)。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规划编制、资金争取,强化保护等相关工作,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尤溪县桂峰村、明溪县御帘村、大田县济阳村在2017年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一)加大了宣传力度。市政府通过组织举办摄影展、图片展,编辑出版《记得住乡愁-**98个古村落》等多种宣传方式,提高了市民对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知晓率。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如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通过拍摄畲族风情文化宣传片、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传承打黑狮等传统文化表演活动;

大田县引导相关村委会将保护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带动当地村民群众自觉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二)推动了前期工作。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共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11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33个。发改部门加强项目储备,3个传统村落项目列入“十三五”时期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库,3个历史文化名村列入省级预算内乡村旅游扶贫及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争取上级资金投入,2016年至2018年,全市争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补助资金1.6亿元。

(三)加强了保护管理。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落)管理暂行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督促各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日常管理及具体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永安市注重文物安全,落实巡查和培训制度;

大田县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名录警示,对违反保护要求的行为进行制止并予以警告;

宁化县组建客家民间建筑工匠技艺协会,创办了客家民间建筑工匠手工技艺中心。

(四)融合了旅游开发。通过“旅游+”融合发展,全市列入乡村旅游“十镇百村”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有28个,列入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有2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3个。永安青水畲族乡、大田县济阳乡、尤溪县桂峰村、明溪县御帘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宁化县挖掘客家文化元素,规划设计了东西南北四条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旅游路线。大田县将保护工作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灵动济阳·马力小镇”、桃源“畲寨东坂”乡村民俗游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有些地方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对乡土传统文化拯救不及时,一些民俗文化得不到传承而濒临消亡。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保护职责不够明确,缺乏对保护工作的统一指导,各自为政,合力尚未形成。有些乡镇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有些村无专人负责管理,对保护工作缺乏应有重视。一些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个别村存在随意拆旧建新的情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的进士题名碑被随意丢弃在路边,任其日晒雨淋,极易损毁。

(二)规划编制工作滞后。根据《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自批准公布之日起,分别由县(市、区)政府和乡镇政府在一年内组织编制完成相应的保护规划,但大部分乡镇没有开展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省级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仅有宁化县启动,其他县(市、区)还未实施。大田县有13个省级传统村落,仅有6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待批复,其余7个还未编制;

永安市有14个省级传统村落,均还在编制中。大部分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还未开展编制工作。

(三)资金保障不够到位。从市本级看,2016-2018年,列入市级财政预算保护资金分别为60万元、178万元、60万元,尚未落实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要求。从县(市、区)看,均以财力有限为由,未将保护工作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来看,由于项目实施进展缓慢,保护资金使用效益不高。2017年中央、省上下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4875万元,财政部门指标结余为835万元,项目单位资金结余2783.07万元,合计3618.07万元,占2017年下达资金的74.22%。

(四)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古名居多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极易引发火灾。古民居普遍存在用电线路不规范、私拉乱牵、线路老化、杂物乱堆乱放现象,缺少必要的安防设施,火灾、偷盗等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如,2014年5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元区岩前镇忠山十八寨由于民房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烧毁32幢民房;

2014年7月,中国传统村落--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永宁桥因祭祀用火管理不善发生火灾,造成桥上戏台部分被烧毁;

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田县华兴镇杞溪村通驷桥的文物保护管理缺位,观音雕像多次被盗;

中国传统村落--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连片古建筑年久失修,不少已经倒塌。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做好下一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一要深化思想认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总体目标,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范围,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与实施乡村战略统一起来。二要普及保护知识。要面向社会和公众广泛开展保护宣传活动,收集全市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图片、文字等信息资料,挖掘相关的史实和资料,展示历史文化魅力,让广大市民在了解和领略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增强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感。同时,要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自觉性。三要制定村规民约。要引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所在村将历史遗存保护、环境卫生整治等保护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激发村民参与保护的热情,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二)注重规划引领,推进规划编制。一要加快编制。市政府要督促相关县(市、区)、乡镇政府严格按照要求,及时编制完成相应的保护规划,特别是对于保护规划还未编制完成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要抓紧实施。要统筹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相对集中的县(市、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启动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二要科学实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规划设计上要做好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的大文章,注重与镇村规划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注重新旧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活化原貌古韵。三要严格管控。要进一步重申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尽量减少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破坏。

(三)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开发利用。一要设立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要求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县(市、区)和乡镇政府要牵头统筹保护规划编制经费,保障项目实施。对属村民私有产权的古民居,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调动房屋主人修缮古民居的积极性。二要有效整合资金。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及时拨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整合农村环境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资金,将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资源实行归口统筹管理,资金捆绑使用,严防重复建设等问题发生。三要培育旅游业态。要注重历史建筑的“活态”利用,在符合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发展文化休闲、民宿旅游等业态,形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通过股份和劳务分享收益,增加就业机会,充分照顾原住村民的利益。

(四)强化保护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完善管理体制。要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管理机制,明确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厘清住建、文化、旅游、财政、消防等主要部门的职责,形成职责明确、条块结合、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相关乡镇、村要设立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确保日常保护管理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二要落实安全责任。要建立安全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护监督管理。要切实做好消防、安防等安全排查和整治工作,制定预案,落实管理责任。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督促相关乡镇、村建立管理、巡查、值班制度,形成常态化隐患排查体系,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日常维护工作落到实处。三要注重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坚持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相结合。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抓紧修缮维护,最大限度保护原有建筑特色,杜绝破坏性操作。同时,要注重古建筑修缮技艺的传承,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参加技术培训,培育民间建筑工匠队伍。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矛盾。要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实施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环境面貌,让保护发展成果惠及村民。

下载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化进程中的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开题目报告(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