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暑期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实习人:董文鹏院系:政法学院专业:法学年级:2008级班级:法学0801班学号:2008214207 实习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
实习时间:2010年7月10日——2010年7月23日
法学专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把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学校也非常重视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力图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2010年暑假我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进行实习,对于即将升入大三的我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活动。
长沙县人民法院,坐落于被誉为“三湘第一县”的长沙县星沙镇,辖20个乡镇494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人。共设有庭、室、局(队)、人民法庭20个部门,其中派出人民法庭6个(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庭)。而我所实习的是位于长沙市经济开发区的经开区法庭。带着对法律工作的敬畏感和对法院的神秘感,在7月10日正式进入长沙县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开始我的实习工作。由于我是第一次到法院实习,没有实习经验,所以我主要是在书记员的指导下及几位其他先来实习同学的帮助下,整理案件卷宗,在较空闲的时候查看遗忘案件卷宗,开庭时进行旁听,并帮忙做临时庭审笔录等。
下面主要谈谈我实习的感受及总结:
一、虽然这次实习很短暂,但我还是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及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在课堂上的知识主要是死知识、理论知识,不会在实际案例中灵活应用,不能全面考虑、融会贯通。虽然这可能跟课堂教学与实际判例有所出入,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知识的不牢固不全面,仅停留在书本层面和考试层面,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认为一是要把专业知识学牢学透,二是要多于实际联系,多看案例,多看视频判例。使学与做结合起来。
二、法院的实际工作和想象的不一样。在我看来,法院是一个庄重和理性的 地方。可有些法官可能源于追求结案率,草草了事。比如在一个标的额为500万的案子中,当事人双方均未到场,法官就草草判定案子。
三、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就上述刚刚的案子,当事人双方均为到场。由此可见一般。
四、就未来自己法学专业而言,在学好无争议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握法学领域的争议层面,广泛阅读法学著作、经典案例,尤其是法学权威专家的观点,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批复,形成自己对争议层面的观点,这样在实际处理案子时,能有自己的观点,灵活应用。其次,在学好法的同时,还是学会理。社会是一个大杂烩,不仅仅有法来调节着,还有理来调节。实际案例中,有很多不是通过审判来裁决,而是通过法官的调节来实现和解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应用法,还有很多理的存在。在课堂学法的时候,往往会有这么一个误区,认为什么事情什么争议都要用法来解决。可实际生活中往往不是。中国历来是一个讲求和谐的地方,特别是民事案件,即使闹到了法院,法官也不是第一考虑就要用法律来定个谁输谁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法律的时候,也不要形成唯法不能解决的误区。
五、对于自己的收获而言,经过本次实习,我基本熟知了一些法院系统的相关运作模式和工作;旁听一些案子的审理,了解案件审理的过程和细节;通过整理案件卷宗、查看案件卷宗,了解了更多实际案例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并且发现了一些在学校课堂基本不会发现的问题。
六,对于自己的学习而言,作为一位法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学好敏锐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功底和语言表达功底。增强法律专业灵敏的深度,通过观察生活,浏览时政信息、热点新闻,发现其中的法律价值,学会用法律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法律的角度审视问题。
这次实习,虽然短暂,但我明白了很多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描述我的所得,那就是——踏实。作为一个法律学生,不仅要踏踏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更应该踏踏实实的将知识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活用知识升华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应用法
律,法律才有价值,切莫让法律悬空而置。不仅如此,不管以后如何,如果作为一个和法打交道的人,那就更要踏踏实实的做人,用法律维护人间正义。
2010年9月5日董文鹏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人民法院实习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
——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随之日益提高,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的愿望日趋迫切,越来越多的问题都期待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为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暑假期间我前往了xxx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实习,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学习了有关开庭前准备工作的各项活动,制作并送达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其中包括了民事判决书、各类民事裁定书、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以及学习写案件审理报告、制作各类笔录等。
2、旁听开庭,通过对案件开庭的旁听,学习法官对整个审理过程的把握与驾驭能力,了解法庭审理民事案件的各个阶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了解和具体适用情况;
3、记合议笔录笔录,通过这项工作,更清晰地了解法官们对整个案件的观点态度,学会了如何分析案件,如何给出意见,使案件处理结果更加公正、公平;
4、了解法院的部门设置,熟悉各部门的基本工作,初步知悉法院现行的工作模式。
通过在法院的实习,我认识到我国的法治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而进行的普法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人民群众在解决争议纠纷的时候已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已成为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发现在现行的审判实践中要做到完全的独立审判、公正审判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我国的现行司法实践中,法官的审判工作可能会受到金钱美色的诱惑,受到来自政府、人大、其他社会团体、“维稳”等方面的压力,并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审判。在此次实习期间,我也切实见到了这方面的情况,比如其中一件事情是高院的一个案子的判决已经出来,本应通知当事人,但因当地有重要活动正在进行,当地中院怕此不利于当事人的判决会导致当事人闹事,为了期间的稳定,一直压着,延迟数月才给当事人,如此怎能保护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能体现司法公正。因此,全国各级法院亟待进行先进法院文化建设,使法官拥有公正、廉洁、崇法、自律的品格,自觉树立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目标与追求。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是人类对于自然与自身进行探索和认识的创造性成果。作为个人,文化是其气质品格之反映;作为民族,乃是其精神风貌之体现;作为国家,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基因密码,也是一个民族演化进步的旗帜。纵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在经济建设中它有先导力,在思想建设中它有感召力,在环境建设中它有辐射力。文明的每一次大的进步,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
法院文化是法院队伍这个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法院文化是体现法院精神风貌,展现法院良好形象,增强法院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法院文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具有中国司法文化特征的社会主义法院文化,是推动法官人格完善、提升法院科学发展软实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法院文化有着物质利益不可替代的作用,蕴涵着巨大的功能。一是导向力,先进的法院文化集中体现了法官职业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它是法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对法官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法院文化将理性管理与感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法官以大局意识来看待审判工作,将思想统一到法院工作的总体目标上来,将行为协同起来朝着审判事业的目标奋进,达到实现审判价值、法官群体价值和法官自身价值三者统一的最终目的。通过这种导向,使广大法官恪尽职守、遵守职业道德,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目标不懈努力。二是凝聚力,每一个法官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都有自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每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要想凝聚为一个整体,必须依靠法院文化的作用。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法院整体的理想信念中来,形成价值观共识,才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当每个法官的个人价值观与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整体价值观融为一体时,法官才会感到作为一名法官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增强其归属感和忠诚意识,使法官保持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三是激励力,法院文化为法官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观念和明确追求的目标,在价值追求和目标的影响下,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为法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了机会。四是规范作用,法院文化可以引导和规范法官的行为,使之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符合法院整体的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在法院文化的引导和约束下,法官能自觉意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应该倡导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群众满意的;什么是群众不满意的,从而达到对审判高度负责、对当事人高度负责,公正廉洁执法,以自身优秀的素质为法院树立良好形象。五是辐射功能,树立良好的法院形象,对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法院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法院的审判、执行等工作的延伸,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法院文化向全社会辐射的主要途径,通过发生辐射功能,使社会公众都能感受和了解法院文化,扩大法院文化的影响面,从而树立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树立先进的法院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指引,弘扬社会主义司法价值体系。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加强人民法官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法官鉴定信念,坚守精神家园,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使人民法官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塑造人民法官追求理想、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人民的群体意识,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在法院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坚定人民法官的的法律信仰。引导教育广大法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社会主义司法核心价值观,把审判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视公正为最高价值追求,摒弃浮躁心态,潜心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潜心于审判业务的钻研,潜心于处理好每一起案件,用一流的工作标准、服务态度和业务技能,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司法公正高效。
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约束法官公正司法文明办案。人民法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法院管理工作机制。注重从自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我抓起,从基础工作抓起,从细节抓起,坚持法院管理工作以法官为中心,与时俱进地满足人民法官完善品格、涵养气质、体验善美、追求品位、实现价值等深刻需要,真正做到人民法院政治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人民法官的职业尊荣感和成就感。人民法院要按照科学的审判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突出对法官“德”的评价,把法官的政治、公正、亲和、自律、理性、人文品格作为考核法官德能勤绩的重要指标,认真开展法官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考察评价工作,把对法官品格的考察结果作为法官选拔任用、职务职级调整以及奖惩、教育培训的首要依据。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法官自律制度,确保法官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
只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才能正确引导法院群体尤其是法官的品格与追求,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才能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确保法院建设顺利发展,树立司法权威,改善法院形象。
此次在xxx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人民法院实习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
——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随之日益提高,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的愿望日趋迫切,越来越多的问题都期待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为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暑假期间我前往了xxx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实习,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学习了有关开庭前准备工作的各项活动,制作并送达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其中包括了民事判决书、各类民事裁定书、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以及学习写案件审理报告、制作各类笔录等。
2、旁听开庭,通过对案件开庭的旁听,学习法官对整个审理过程的把握与驾驭能力,了解法庭审理民事案件的各个阶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了解和具体适用情况;
3、记合议笔录笔录,通过这项工作,更清晰地了解法官们对整个案件的观点态度,学会了如何分析案件,如何给出意见,使案件处理结果更加公正、公平;
4、了解法院的部门设置,熟悉各部门的基本工作,初步知悉法院现行的工作模式。
通过在法院的实习,我认识到我国的法治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而进行的普法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人民群众在解决争议纠纷的时候已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已成为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发现在现行的审判实践中要做到完全的独立审判、公正审判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我国的现行司法实践中,法官的审判工作可能会受到金钱美色的诱惑,受到来自政府、人大、其他社会团体、“维稳”等方面的压力,并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审判。在此次实习期间,我也切实见到了这方面的情况,比如其中一件事情是高院的一个案子的判决已经出来,本应通知当事人,但因当地有重要活动正在进行,当地中院怕此不利于当事人的判决会导致当事人闹事,为了期间的稳定,一直压着,延迟数月才给当事人,如此怎能保护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能体现司法公正。因此,全国各级法院亟待进行先进法院文化建设,使法官拥有公正、廉洁、崇法、自律的品格,自觉树立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目标与追求。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是人类对于自然与自身进行探索和认识的创造性成果。作为个人,文化是其气质品格之反映;作为民族,乃是其精神风貌之体现;作为国家,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基因密码,也是一个民族演化进步的旗帜。纵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在经济建设中它有先导力,在思想建设中它有感召力,在环境建设中它有辐射力。文明的每一次大的进步,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
法院文化是法院队伍这个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法院文化是体现法院精神风貌,展现法院良好形象,增强法院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法院文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具有中国司法文化特征的社会主义法院文化,是推动法官人格完善、提升法院科学发展软实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法院文化有着物质利益不可替代的作用,蕴涵着巨大的功能。一是导向力,先进的法院文化集中体现了法官职业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它是法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对法官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法院文化将理性管理与感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法官以大局意识来看待审判工作,将思想统一到法院工作的总体目标上来,将行为协同起来朝着审判事业的目标奋进,达到实现审判价值、法官群体价值和法官自身价值三者统一的最终目的。通过这种导向,使广大法官恪尽职守、遵守职业道德,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目标不懈努力。二是凝聚力,每一个法官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都有自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每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要想凝聚为一个整体,必须依靠法院文化的作用。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法院整体的理想信念中来,形成价值观共识,才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当每个法官的个人价值观与
法院整体价值观融为一体时,法官才会感到作为一名法官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增强其归属感和忠诚意识,使法官保持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三是激励力,法院文化为法官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观念和明确追求的目标,在价值追求和目标的影响下,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为法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了机会。四是规范作用,法院文化可以引导和规范法官的行为,使之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符合法院整体的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在法院文化的引导和约束下,法官能自觉意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应该倡导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群众满意的;什么是群众不满意的,从而达到对审判高度负责、对当事人高度负责,公正廉洁执法,以自身优秀的素质为法院树立良好形象。五是辐射功能,树立良好的法院形象,对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法院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法院的审判、执行等工作的延伸,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法院文化向全社会辐射的主要途径,通过发生辐射功能,使社会公众都能感受和了解法院文化,扩大法院文化的影响面,从而树立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树立先进的法院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指引,弘扬社会主义司法价值体系。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加强人民法官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法官鉴定信念,坚守精神家园,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使人民法官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塑造人民法官追求理想、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人民的群体意识,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在法院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坚定人民法官的的法律信仰。引导教育广大法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社会主义司法核心价值观,把审判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视公正为最高价值追求,摒弃浮躁心态,潜心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潜心于审判业务的钻研,潜心于处理好每一起案件,用一流的工作标准、服务态度和业务技能,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司法公正高效。
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约束法官公正司法文明办案。人民法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法院管理工作机制。注重从自
我抓起,从基础工作抓起,从细节抓起,坚持法院管理工作以法官为中心,与时俱进地满足人民法官完善品格、涵养气质、体验善美、追求品位、实现价值等深刻需要,真正做到人民法院政治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人民法官的职业尊荣感和成就感。人民法院要按照科学的审判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突出对法官“德”的评价,把法官的政治、公正、亲和、自律、理性、人文品格作为考核法官德能勤绩的重要指标,认真开展法官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考察评价工作,把对法官品格的考察结果作为法官选拔任用、职务职级调整以及奖惩、教育培训的首要依据。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法官自律制度,确保法官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
只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才能正确引导法院群体尤其是法官的品格与追求,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才能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确保法院建设顺利发展,树立司法权威,改善法院形象。
此次在xxx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暑期人民法院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期间,为响应学校号召,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前往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我参加了法院里的各项活动,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民事法律文书的写作、制作庭审笔录和询问笔录、民事案件诉讼材料的送达,以及熟悉法院书记员的案件跟进工作等。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法官交办的工作,得到法院领导及全体法官的较好评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此次实践活动,源城区人民法院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1、学习有关开庭前准备工作的各项活动,制作并送达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具体包括了民事判决书、及各类民事裁定书、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合议庭组成通知书等,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工作当中。
2、旁听案件,通过对案件的旁听,学习法官在法庭上对庭审过程的指挥,了解法庭审理民事案件各个阶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了解,和具体的适用情况。
3、学习有关书记员的跟案工作,移送有关案卷材料,了民事判决生效后的执行工作。并且比较研究了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执行情况。
4、通过在法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了解法院的部门设置,熟悉各部门的基本工作,初步知悉法院现行的工作模式。
二、实践总结与建议
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民事案件开庭前准备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法官求教,认真学习法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行,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律的信仰得到了时显的提高,至少在实际的生活中,开始思考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争议,使得司法真正成为我国民事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实习期间,也发现了一些法院工作当中较为集中的问题,虽然人们开始更多地利用法律的手段去解决争议,但是判决只是法官基于法律的一种判断,是一种依证据而为的行为,在很多的情况下,并不能彻底地解决民事争议,所以法院应当在实践中,更多运用庭外调解的方法,以最小的司法资源的消耗,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在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司法资源。
第二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也是我国现在基层法院都基本上存在的问题,基层法院法官人数上的瓶颈制约,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已大不同与前,而在我国的基层法院方面,法官的人数的不足,也是造成基层法院工作压力过大,效率低的一个原因,在案件较为多的地区,甚至可能会造成案件的积压。所以在法院的改革当中,应当把增加基层法院的法官人数提上日程。
第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依法是执行的问题,在新的民事诉讼法颁行后,为我国法院的执行工作开辟了全新的局面,但是由于基层法院的公信力,法官的的素质,以及公民的法律素养等方面的原因,执行工作依然是法院工作的一个难点,民事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案件仍不在少数。执行工作依然是令人堪忧。正如上述所言,判决只是法官基于证据而为的一种法律上的判断,因此要想真正较为彻底地解决争议,除了需要提高法官素质、法院的公信力外,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当事人的作用,也许在实践中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解决。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但也同是激发了我对法学的热情,为我以后的学习提明一个方向标。
三、实践体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直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解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现实,抽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进我们投身社会改革,向社会群众学习,培养锻炼的良好渠道,是提升思想,提高自己专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面。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使我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明白了学习的可贵。同时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开阔了自己的社会视野。对于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接解到更多的社会现实,了解当事人的心态特征,也可以避免走入理论的极端,反映社会的需求。
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自己和别人存在的差距,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一份责任,不管是对于社会,或是对于家庭都好,感受社会的生活百态,而我也将会以此为契机,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综合才能。为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为家人对自己的支持与厚望,送上最为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庞德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中国古代也有“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说法。司法是促成法律由纸面上的立法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途径。司法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作为社会利益的平衡器,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至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次实习总的感受是体会很深刻,学习了很多东西,对法院审理案件的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亲身的体会,对司法实践的实际运作情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以及结合的重要性!
关于实习,以上已经写的比较多比较详细了,这里就不再罗嗦了!这里主要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谈谈在实习中的一些发现和想法:
一、法律与经济之关系
法律与经济乃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众所周知,2010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难以独善其身。股市下跌,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很多原先买房的人后悔出了高价,于是纷纷想法退房。当然也有很多是开发商的责任。于是乎,法院审理的商品房买卖纠份大量增加,仅仅我在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审理了很多相关案件。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果不其然啊!这也更加充分的说明了法学乃经世致用的学问。司法中的很多实践问题远非躺在安乐椅上的法学家所能想象,因此应当深入司法实践,于学术于实践均颇有裨益!
二、法律与道德之关系
法律与道德(morals)的关系乃是19 世纪法学家所讨论的三个主要论题之一。耶林(jhering)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称之为法理学的合恩角(the cape horn of jurisprudence)。那些想要征服这一“险地”的法理学航海家所面临的, 在相当的程度上讲, 乃是一种船毁人亡的危险。历史上,不同的流派对该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在现今中国的特殊社会时期,面临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很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纷纷涌现。应该提高人的道德诉至,正像文中第一篇实习日志写的那位王主任的话,现在很多纠纷都是由于人的道德败坏引起的,譬如很多离婚案件就是由于第三者的介入。因此,应该多强调道德的教化。而不仅仅是强调依法治国。
三、法律万能主义的辟误兼论调解制度之完善
法律不是万能的,审判也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即使是强调法律在社会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庞德教授也非常谨慎的指出法律所存在的不足。
法条之有限性与社会之复杂性、法律之稳定性与社会之变动性之间冲突的必然性,以及传统法律侧重于事后的救济,强调司法的被动性,使得法律在很多领域调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由此也凸显了调解这一新型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拾遗补缺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不少社会矛盾凸显,尤其是时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进而也导致了法院受理案件的激增。
由此也凸显了调解这一新型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拾遗补缺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不少社会矛盾凸显,尤其是时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进而也导致了法院受理案件的激增。因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真正充分的发挥调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但是调解制度本身在我国现阶段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强制性调解等情况,违反了司法不告不理原则,有审判权干预当事人处分权之嫌疑,等等。当然,由于这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不予以过多展开。
四、对抗制庭审模式的不足兼论书记员在庭审中的作用
我国为了消除职权主义庭审模式的影响,逐渐引入了英美对抗制庭审模式。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原告起诉时候只提交证据目录而不是提交全套证据。证据要在庭审之后才全部提交。立法的本意在于防止法官的先入为主,强调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的对抗。
立法的初衷是完美的,但是在实践中落了空。事实上,法官审理案件多是在开庭之后靠着庭审笔录和当事人事后提交的全套证据据以判案的。庭审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导致法官庭审之后的忙于阅卷。另外,辩论阶段的辩论似乎也不是很充分。
由此凸显了书记员当庭记录的庭审笔录的重要性。由于临时记录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书记员只能把关键性的事实予以记录,不能记录下所有的事实,这其中,如果稍有疏忽,遗漏关键性内容又当如何?如果书记员对当事人的某一方颇有偏好,故意在其辩说中加上那么几句,那么对于依据庭审笔录断案的法官的影响又当如何?我觉得这可能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些问题。
书记员这个角色一直是我们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所忽略的一个角色,笔者通过这次实习以及亲身做书记员的亲身经历,感觉书记员的角色有必要引起重视,建议在司法改革中予以一定的考虑。
五、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借鉴英美法中的陪审团质素建立起来的。一如前述,制度移植的初衷是完美的,在实践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的不足。
根据笔者在法院的实习经历以及亲身做陪审员的感受来看,陪审员制度存在着陪而不审的情形;有陪审员参见的合议庭基本上就演变成了案件承办法官一个人的独任制,陪审员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陪审员制度的完善问题也是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了,相关的讨论以及论述已经比较深入,兹不赘述。
以上就是自己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中国很大,问题很多,情形很复杂。以上仅仅是个人粗浅的想法,多有幼稚与疏漏之处。
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我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也初步达到了实习的目的。今后一定要多注意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