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米亲本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2
玉米亲本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中等肥力的土地,集中连片种植。
二、隔离
制种田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空间隔离不低于500米,时间隔离不少于40天。
三、播种1、2、种植规格:行距55cm,株距23cm,亩留苗5000株左右。播种方法:播前要进行精选、晒种,按规定的株行挖穴点播,每穴播种2—3粒,留苗一株。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要早锄,清除杂草,并喷施甲胺磷与氧化乐果防治蚜虫与玉米螟、蓟马等害虫,严禁化学除草。
2、田间、定苗去杂: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结合间苗、定苗进行两次去杂。根据叶鞘色、叶色、叶型等特点去大苗、小苗、弱苗,留中间苗、一致苗。
3、浇水、施肥:定苗后及时浇水,每亩施尿素20—25公斤和磷铵20—25公斤,配施氧化乐果等杀虫剂,防治蚜虫和玉米螟等害虫发生。
第二篇: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操作规程
玉 米 秸 秆 青 贮 技 术
玉米秸秆青贮料是将青绿多汁的玉米秸秆,在适当含水量和含糖量条件下密封于容器中,利用乳酸菌发酵,抑制杂菌繁殖,长期保存大部分营养成份而制成的饲料。青贮玉米有两种,一种是全株青贮,即在籽实达到腊熟期,全株青刈青贮的玉米;一种是玉米秸秆青贮,即在收获玉米籽实后立即刈割青贮的玉米。
一、设施
青贮设施主要有青贮窖、青贮塔,建筑设施应选择在地势高、干燥、排水好、土质坚硬、避风向阳,没有粪场,距离畜舍较近的地方。
青贮窖:青贮窖底应高于地下水位1米,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采用地下式;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或半地下式。
青贮窖的容积根据所饲养家畜的数量及青贮原料的多少来确定,形状根据容积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容积大于10立方米的选用长方形的窖,小于10立方米的选用圆柱形的窖。青贮窖建筑结构选择砖水泥结构、石块水泥结构、混凝土结构或土质结构,青贮窖每立方米青贮玉米的量随玉米秸秆收获期的不同而异。通常收获籽实的玉米秸秆为450-500公斤/立方米。全株青贮玉米秸秆为500-650公斤/立方米。一亩大田玉米需6立方米左右,带田需4立方米。青贮窖长方形的宽度、圆柱形窖的直径应小于或等于窖的深度。各种青贮窖的深度以2-3米为宜。圆形窖的直径以2米为宜。长方形的深度以2.5-3.5米为宜。长度根据原料多少而定,但不宜超过25米。窖壁应光滑,尽量做到不透水、不透气,四角应做成弧形,窖底应做成锅底形或平面形。规模养殖户可根据养畜情况建二联池。
二、原料的准备
1、清选:将带有泥沙和腐烂变质的秸秆剔除。
2、切碎:青贮玉米秸秆应先用铡草机等机械切碎,切碎长度不宜超过2厘米。
3、调整湿度:青贮玉米秸的湿度应在60-70%,以手捏紧切碎的玉米秸手指缝有液体渗出但不滴水为宜。湿度不够,可在切碎的玉米秸秆中加适量的水或与其它多水份饲草混贮,如甜菜叶、甜菜渣等。湿度过大,可将玉米秸秆适当晾晒或加入一些粉碎的干料,如麸皮、草粉等。
4、添加剂的使用:为提高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改善适口性,可在原料中掺入添加剂,喂牛、羊的青贮玉米秸可加尿素,尿素添加量是玉米秸总重量的0.3%,食盐添加量是玉米秸秆总重量的0.1-0.15%。
三、装填:
1、青贮用的玉米秸秆最好随收随运,随运随铡,随铡随装窖,切不可在室外晾晒或堆放过久。
2、土窖或未上水泥面的砖窖,在窖底窖壁衬一层塑料薄膜。
3、把铡碎的玉米秸秆逐层装入窖内,每装20厘米,可用人踩、车辆辗压等方法将玉米秸压实,特别注意将窖壁及四角压实。
4、玉米秸秆装至高出窖口30-40厘米,使其呈现中间高、周边低,圆形窖为馒头状,长方形窖呈弧形屋脊状。
5、圆形窖及小容积窖应尽量短时间内装完。
四、密封:
1、青贮容器装满后,在上面铺一层厚20-30厘米的干麦草后再用塑料薄膜将玉米秸完全盖严,也可直接用塑料薄 膜覆盖,然后压一层厚40-60厘米的土,打实拍光。
2、贮后一周内经常检查窖顶,如发现下沉或有裂缝,应及时修填拍实。在窖的四周距窖口50厘米挖一个排水沟。
五、启用方法:
饲料青贮一月后即可启封饲喂。圆型窖、青贮塔剥掉覆土、揭去塑料薄膜并去掉盖在上面的麦草,圆形窖从上到下分层取用,取面要平整,每次取面厚度不小于5厘米;长方形窖选择向阳一头开启,从上到下分段取用,一直取到底,然后以此为起点,每天向里取一截,直至用完,取完所需青贮料后及时盖好塑料薄膜或麦草,防止料面暴露二次发酵。
六、品质鉴定:
1、上等青贮玉米秸呈绿色或黄绿色,具有浓郁酒酸香味,质地柔软,疏松稍湿润,酸碱值为4-4.5。
2、中等青贮玉米秸呈黄褐色或暗褐色稍有酒味,柔软稍干。
3、劣质青贮玉米秸呈黑褐色,干、松散或结成粘块,有臭味,酸碱值大于5。
七、饲喂:
1、只有上等或中等的青贮饲料才能饲喂牲畜。
2、初喂时,应从少到多并与精料或其它习惯性饲料掺喂,如出现拉稀时可酌减喂量或暂停数日后再喂。
3、各种家畜青贮玉米秸喂量为:乳牛每头每天15-20公斤,肉牛每头每天8-12公斤,绵、山羊每只每天1.5-
2.5公斤。
4、饲喂奶牛应在挤奶后进行,切忌在挤奶房中堆放青贮饲料,以免影响牛奶气味。
凉州区畜牧兽医局
第三篇:玉米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制种玉米各阶段目标管理规程
一、选地、隔离及播前准备(2-3月)
1、安全隔离:因地制宜利用不同隔离方法,确保隔离安全,保证制种质量,制种田地空间隔离要求达到400米以上。
2、播前准备:
(1)落实地块及面积。
(2)施肥量:制种田必须进行秋深翻,并结合施足底肥,每亩配合三料磷肥10公斤,二胺25公斤,钾肥5公斤,尿素55公斤。(按照军户农场各种作物施肥方案)
(3)制种田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达到“六字标准”。
二、规格播种:严格按照规格要求,认真操作,保证质量。(4月)
1、调节父、母本播期,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母本充分授粉,以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具体要求参照组合的相关材料。
2、确定父、母本播期,在保证父本花粉充分满足母本授粉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比,以提高制种产量。
3、争取适期早播,提高播种、铺膜质量,保证一播全苗。
4、播种质量要求:播行要直,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严防错行、串行和漏行,播种深度3-5厘米,要求下籽均匀,播量准确,覆土、镇压良好。
5、株行距配置,采用90cm的地膜,三膜六行,株距15cm,平均行距61cm,每穴1-2粒,理论株数在7200株。
三、精心管理:制种田要求比一般大田更好的水肥条件和管理技术措施,以达到制种的高产优质。(5月)
1、播种后及时进行查膜、查苗、放苗、封孔。
2、间定苗: 出苗后苗长到2-3片叶时及时进行疏苗,拔除靠苗,5-6片叶时定苗。同时根据自交系的典型性状,进行去杂去劣。母本留性状一致的匀苗,父本根据母本整齐情况大、中、小留苗,延长花期。
3、合理灌溉:开沟追肥后,应及时灌水,对于母本高,父本低的品种,及时使用健壮素。一般灌水6-7次。开花授粉10天后,要经常保持田间湿润,不能缺水。收获前一个月停水,以促进果穗成熟和脱水。
4、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螟、红蜘蛛、瘤黑粉病等,严
格按照植保站的要求进行操作。
四、去杂去劣:去杂合格证,根据亲本典型性状,认真去杂去劣,分四次(苗期、抽穗前、抽穗期、收获脱粒前)进行,确保田间杂株率,母本不超过0.2%,父本不超过0.1%。经种子站、厂家、连队三方共同田检,合格的发放去杂合格证。
五、母本去雄(7月)(按照种业公司下发的制种玉米去雄操作要求)
1、母本去雄是杂交制种的中心环节,要求做到及时、彻底、干净,确保母本散粉率累计不高于0.2%。
2、做好标志、挂牌工作,并及时滴好抽雄水。
3、连队成立相应的去雄小分队应急,并组织好劳动力,监督、管理到位,由种子站、厂家和连队干部共同组成田检小组,轮回田检,检查合格,发放抽雄合格证。
六、辅助授粉、父本砍除及病虫害防治(8月)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尤其是行比大的品种条田地块,应作为常规技术措施予以实施。父本散完粉后及时要砍除父本,保证母本通风透光,便于病虫害防治。
七、收获(9月-10月)
1、在制种玉米收获前,各连队要成立相应的收获、晾晒、脱粒、交售领导小组,必须由连长、书记亲自负责,分管领导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做好此项工作。
2、如因不及时收获、凉晒,造成芽率不合格,其损失承包户自己承担。达不到收获质量要求的机械不得进地收获,收获时每米掉粒少于10粒。
3、严格穗选:穗选合格证,收获后,及时摊晒、剥包叶、凉晒、穗选。穗选时,必须将杂穗在5天之内彻底清除出去,经制种公司检查、验收,合格后、发给合格证,否则不给发放合格证,要求穗选合格率达到100%。
4、把好脱粒质量关,准脱卡:穗选合格后,当玉米果穗水分达到18%左右时方可脱粒。经制种公司检验合格后发给准脱卡,职工持准脱卡方能脱粒。
八、收购(10月)
1、未取得三证一卡合格者,提前抽样鉴定。费用由承包户自己承担,合格后正常收购,否则以饲料价格收购。
2、取得合格证者即三证一卡齐全的承包户交售后,由预约方自行鉴定,费用由预约方承担。有质量争议的种子,种子站及预约方持封样到权威执法部门鉴定为准。
3、对后期造成混杂不合格的,根据编号作报废处理,有争议的自行持封样到权威机构鉴定。
九、种子调运(9-11月)
1、连队组织监管计划,交售质量、次序,每家每户每袋编号上车。
2、所有种子在调运前必须经种子站进行检验、封样、开调运单方可装车拉运,未办手续而私自调运种子的连队,将上报农场给予处分和重罚。
3、水分不达标的承包户,农场种子站尽力协调交售,一切费用(烘干、拉运等)由承包户自行承担。
十、产品管理
第四篇:玉米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操作规程
玉米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操作规程
一、防治对象与防治指标
(一)主要防治对象
玉米叶斑病、灰飞虱、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玉米穗虫、三代粘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玉米蓟马以及各种杂草等。
(二)防治指标
玉米叶斑病(包括褐斑病),病叶率10~20%;玉米锈病,病叶率5%。灰飞虱,百株10头;玉米螟,花叶株率10%;玉米蚜,每株100头;玉米穗虫,百株30头;三代粘虫,百株120头;蛴螬,每平方米2头;蝼蛄,每平方米0.1头;金针虫,每平方米3头;玉米蓟马,被害株率10%。
二、综合治理技术
从植物生态系的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作用,协调运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等各种防治技术,安全、经济、有效地将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一)播种期
1.根据病虫发生的不同情况,选用抗病虫发生的优良品种。目前抗病虫较好的品种有:抗小班病、矮花叶病、玉米螟的浚单20等;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玉米黑粉病、矮花叶病的金海5号等;抗玉米大、小斑病的登海11号、登海3622等;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黑粉病,高感矮花叶病的金海702等。
2.播种前要做到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合理深翻,以减少病虫基数。采用包衣种子,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用种量0.2%的比例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灰飞虱,或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按种子量的0.6%拌种防治灰飞虱,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的0.1%拌种防治病害。
(二)苗期
1.农业、生物防治。适期或播后遇雨及时划锄松土防治苗枯病;铲除田间地边杂草防治灰飞虱;每亩用2000国际单位的Bt乳剂100毫升加细砂2~3公斤制成菌砂施于心叶内也可在6 月中下旬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2.化学防治。在播后苗前每亩用40%乙莠水悬浮剂150~200毫升,或4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对水喷洒地面防除杂草。苗后,每亩可选用40%烟嘧磺隆悬浮剂70~10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若防治效果较差,可在玉米苗高30厘米以上(7~8叶期)时,每亩用20%百草枯水剂100毫升对水定向喷雾。防治灰飞虱,每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15~2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雾,同时可预防粗缩病。防治玉米螟,在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加细砂2~3公斤撒施于心叶内,或用50克/升氯氟氰菊酯乳油 50~7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苗枯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50克对水喷茎基部。防治蓟马,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 毫升对水喷雾。
(三)穗期
1.虫害防治。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雾。穗虫,授粉后剪去果穗顶部花丝和苞叶,每亩用80%敌百虫可溶性原粉84克稀释成800倍溶液滴灌,或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滴花丝,每穗2~3滴。三代粘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60 毫升、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 毫升对水喷雾。
2.病害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45~6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25克,配成药液灌根,每株灌0.1公斤药液。叶斑病,每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25克对水喷雾。褐斑病、锈病,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45~60克对水喷雾。
三、产品安全控制措施
(一)严禁使用六六
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久效磷、磷胺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二)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方法用药。吡虫啉、Bt、多菌灵、吡虫啉等药剂每季最多用2-3次,甲基异柳磷、乙草胺、百草枯、乙•莠、吡蚜酮、辛硫磷、多菌灵、敌百虫、辛硫磷、多菌灵等药剂每季最多用1次。三唑酮使用安全间隔期为20天、Bt安全间隔期为15天,多菌灵安全间隔期为10天,敌百虫、吡虫啉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7天。
(三)玉米产品应经农药残留检验合格。
备注:本技术规程摘编于DB37/T 1550-2010山东省玉米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第五篇: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小编推荐]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
1、改良REID杂优群
本群系以中粗较长穗为主,株型好,耐密植,茎干坚硬,抗倒伏,多中间型或半马齿型,花粉量较少,制种产量高,宜做母本。
主要代表系铁7922,郑
32、U8112、掖478、5003及其改良系均属此群。
2、兰卡斯特杂优群
分为两个亚群
;一是MO17亚群,本群系多长穗,制种产量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宜做母本,有些系花粉量较多,亦作父本,用适宜的种质进行改良以提高配合力、抗病性和自身产量;主要代表系以C103的二环系MO17及其改良系为主,如齐302、77、杂C546、1324等;二是自330亚群:本群系多粗穗,适应性强,花粉量多,宜做父本,有些系亦可做母本;主要代表系以自330改良系为主,如3H-
2、Oh43、200B、龙系17等;可用黄改系、墨黄9系等种质进行改良,也可用一些农家种或综合种选系改良;
3、四平头杂优群
本群系多为硬粒型,株型好,抗病性强,耐旱而瘠,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黄改系为主,如黄早
四、H21、吉853、掖502、京
7、昌
7、黄野四、四自
四、196、404;可与旅大红骨群系、Suwan系、自330亚群系进行改良;
4、旅大红骨杂优群
本群系多粗穗、半硬粒或中间型,株型和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旅9改良系和杂交种选系为主,如旅
9、旅9宽、旅
28、丹340、E28、丹黄02等;可用黄改系、Suwan系和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等进行改良;
5、其他杂优群
(1)外杂选亚群
多为国外杂交种和品种选系及其改良系,有些与Reid群和MO17亚群种质有一定关系,如掖107、J7等;
可用于改良Reid群和MO17亚群,并可对其余适宜种质进行改良;
(2)综合种选亚群
主要为群选种、农家种、综合种等选系,遗传基础复杂,如群选亚种综
31、混
517、集2911、东237等,农家品种选系如获白、吉63、白鹤
43、甸11等,应作为四大类群种质的补充种质改良利用;
(3)Suwan亚群
新的低纬度种质,如S37、S73、S2-
4、Q3012等;此群品质好、抗病耐旱、但偏晚熟;宜与黄改系和旅大红骨系及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相互改良;
(4)Tuxpeno群
低纬度种质亚群,以墨西哥综合种选取为主,如墨黄
9、SC12、ET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