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规标准[2008]30号 关于发布《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关于发布《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经规标准[2008]30号
各工程局、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建设投资公司,铁科院,中铁工程、建筑总公司,中铁通号集团,各设计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为提高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满足铁路工程建设需要,根据《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143号)和《关于印发<2005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84号)的要求,经铁道部同意,我院组织完成了《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的编制工作,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推荐使用。施工企业应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该施工技术指南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具体和系统的高标准企业施工标准。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果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给我院。
本技术指南由我院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经规标准[2007]103号 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经规标准[2007]103号
各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建设投资公司,铁科院,中铁工程、建筑总公司,中铁通号集团,各设计院、工程局,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为满足客运专线铁路建设需要,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143号)和《关于编制2005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84号)的要求,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组织完成了《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8—2007)的编制工作,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推荐使用。施工企业应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该施工技术指南基础上,研究制走更具体和系统的高标准企业施工标准。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果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给我院。
该技术指南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二○○七年七月六日
第三篇: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一、施工准备:
施工调查依据:
1、工程招、投标文件
2、施工承发合同
3、施工设计文件
施工调查主要内容:
1、跨越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最低水位、浪高、常年水位及相应水位的流速,河流通航条件及标准,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当地降雨,冰冻期,风向和风速,全年的天气温度及气候状况。
2、桥涵附近地形地貌、河床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当地最大冻结深度等。
3、可供利用的山坡荒地、需要占用的耕地和拆迁的建筑物、施工期内对当地水利排灌和交通设施的影响。
4、当地劳力和生产物资供应、工业加工、通信设施和水陆交通运输、水源和电源供应能力、砂石料源、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生活物资等供应情况,当地计量、检验机构情况。
5、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施工队伍应注意的事项等。
6、修建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运输组装场地、施工方排水措施的资料。
7、桥梁所在的位置、地形、交通运输及跨线工程情况,并提出可行性施工方案(现场桥位制梁或预制后架设)。
8、采用现场桥位制梁时应调查地基承载力、排水条件、桥下通行和通航条件等。
9、当采用桥梁预制和运架施工方案时,尚应调查以下内容:
A 施工便道、路基、桥梁墩台等有关运架梁的设计承载力、施工情况及施工资料能否满足运梁要求。
B 对运梁车及组装后的架桥机运行地段的高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立交桥、隧道、渡槽及一切影响架桥机走行净空的工作净空障碍物进行调查测量,提出解决办法并要求在运架梁前完成整治工作。
C 特殊困难架梁地段的地形、各桥电力供应情况及道路运输情况。
D 材料及梁运输路径和架桥机架设顺序。
E 桥梁预制厂址及地质地貌、附近水电供应、道路交通情况。
施工调查报告内容:
1、工程概况:如线路的经由;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分布;重点桥梁工程情况;施工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工程数量等。
2、施工条件:工程场地情况;沿线交通和供水、供电、供油情况;主要材料和地方材料的供应条件和供应方式。砂石料源情况;临时房屋和临时通信的解决条件等。
3、提出以下施工建议方案:
A、施工区段划分,施工队伍驻地、大型临时工程的布置。
B、施工便道的布局及现有道路的改扩建方案。
C、施工供水、供电线路和工地发变电站的设置。
D、砂石料场选定和场地布置、开采规模、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
E、主要材料供应基地、桥头制梁场等的位置和规模。
F、重点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G、施工机具设备和利用地方机械设备的意见。
H、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的拆迁方案。
I、梁的运输路径和架设顺序。
J、施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设计的意见。
K、计量、检验、试验方案。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工期要求、工程特点。
2、组织管理机构、施工总体部署、施工场地布置、材料运供方法、临时用地计划、临时工程修建计划、机械使用计划和劳力使用计划,制架梁辅助工程和水、电供应方案等。
3、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计划。
4、计划采用的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措施。创优规划和措施,保证工期、进度措施,环保、水保、节能、节料、节约用地、降低工程成本等措施。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他小型临时设施等,已在正式开工前完成。
设计文件的主要审核内容:
1、地形、地貌、水文和地质资料。
2、桥涵的结构、孔径、跨度及与其他建筑物的协调。
3、桥涵的平面位置、设计高程和主要结构尺寸。
4、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主要工程数量、物资与设备的品种规格。
6、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7、征用土地界限及构筑物拆迁补偿的数量。
8、排水系统及导流设备。
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或施工资料能满足施工需要。
2、征地、拆迁能满足施工需要。
3、中线、水准复测及工点放线已完成,施工桩橛完备。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已按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
5、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6、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7、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8、质量、安全、环保保证体系和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9、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通过认证,各种原材料检测、试验设备取得认证并经验收合格;与开工有关的材料试验已完成。砂石料源选定后应立即进行碱 – 骨料试验。
10、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和临时房屋、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11、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已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12、核实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分布。
第四篇:经规标准[2009]74号 关于废止《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2项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关于废止《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等2项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经规标准[2009]74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两项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经复审,自即日起废止。相关要求可参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执行。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第五篇: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2项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2项建设标准局部
修订条文的通知
时间: 2013.09.29
现发布《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等2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2013年8月6日起执行。原标准中的相应条文和内容同时废止。
标准局部修订条文
一、《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 第7.7.5条: 电加热元件应安装牢固,且与钢轨表面接触良好。2.第8.1.3条 钢轨放散锁定完毕,轨缝焊接符合轨道电路设备钻孔、安装条件。3.第8.2.2条:
进站口或站内股道为无绝缘分割的出站口机械绝缘节处设
备安装如图8.2.2-1所示。
站内轨道区段机械绝缘节处设备布置如图8.2.2-2所示。
4.第8.5.3条: 1 钢轨引接线
2)删除。
道岔跳线及并联线 1)道岔区段道岔多分支轨道电路区段应采用“分支并联的一送一受轨道电路”结构。道岔并联线从道岔弯股末端(道岔弯股的轨道绝缘节)起,向岔心方向(道岔绝缘节)依次间隔设置,间隔不应大于20m、岔心间隔不应大于30m,两端部必须设置道岔分支并联线,具体的孔间距及孔位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一送一受轨道电路的道岔跳线及并联线如图8.5.3-1所示。
2)车站渡线两相邻区段均为ZPW-2000轨道电路时,绝缘节处的跳线及并联线如图8.5.3-2所示。
3)相邻区段分别为ZPW-2000轨道电路和25Hz相敏轨道电路时,渡线道岔跳线及并联线布置,如图8.5.3-3所示。
5.第8.5.4条: 钢轨钻孔时,应根据塞钉大小选用匹配钻具。电钻角度应与钢轨
钻孔面垂直,并稳固。钢轨钻孔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8.1.4条规定。
道岔内钢轨钻孔应在道岔生产厂内进行,孔径、孔间距及孔位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在轨道板或道床板的轨道连接线均应采用M8化学锚栓和Ω型镀锌卡具进行固定。有砟地段普通轨枕的轨道连接线穿越钢轨时,应采用绝缘卡具固定,距轨底不得小于30mm。
二、《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6-2010
1. 第7.5.3条: 机械绝缘节处钢轨引接线应采用绝缘卡具安装牢固。
2. 第7.5.5条: 3 车站道岔渡线两区段均为ZPW-2000轨道电路时,绝缘节处道岔跳线及并联线应采用绝缘卡具安装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