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家上市银行年中考:利润集体失速
中报正式收官,对于银行而言,上半年经历了增速放缓和不良贷款双升的双重考验。从16家上市银行看,净息差减小带来的净利润增幅放缓成为各家银行共同的特点,而与此同时,由于不良的双升,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核销的力度,同时提高拨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但同时带来了增速放缓。从16家银行的利润看,增速集体下滑,5家增速低于10%,仅平安银行一家高于20%。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采访中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至少保持6-9个月。年末不良贷款率可能小幅增长到1.14%-1.19%的区间。
互联网金融冲击利差
截至8月29日晚间,16家上市银行已全部公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从各家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数据看,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共计6828.29亿元;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5091.97亿元,占16家商业银行总利润比达74.3%。
不过,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五大行的增速在进一步放缓。如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工行以净利润1481亿元仍然保持行业第一,但6.90%的增速是近年来较低水平。工行行长易会满在上周举行的业绩发布会时对此指出,对于工行而言,原先的基数已经太大,保持7%左右的增速已经较为不错,预计下半年可以交出较好的成绩单。相较于大行,中小银行的业绩增长仍不乏可圈可点的,如平安银行以高达33.74%的增速成为上半年业绩增速最快的银行。
从影响净利润的角度看,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冲击带来的利差减小正在成为影响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从占比上而言,尽管息差收入占比在小幅缩减,但仍是为各大银行贡献利润的绝对主力。而部分银行业正在为息差收入减少积极寻找突破的方式,从各家银行半年报看,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培育新增长点的方向。宁波银行称,上半年大力发展投行、托管等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增加。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1.44亿元,同比增长25.27%。此外,从数据上看,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也同比增长了64.39%、14.62%和13%。
农行副行长楼文龙在业绩发布会上谈到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的影响时表示,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步伐将对银行造成较大压力,将导致净息差空间进一步压缩,存款高,贷款却高不上去,这对银行的定价能力及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进一步的考验。他指出,长期看将令银行加大转型动力,利率市场化后,不能完全依赖息差收入,而应通过非息差收入,提高表内外大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水平,加快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信用卡,电子银行,优化收入结构,优化定价管理机制,增加法人贷款的系统运营,较快零售业务的定价措施,提高主动负债的定价能力。
而从上半年,16家银行的每股净资产看,每股净资产呈上升趋势,并均超过了其上周五的收盘价,其中每股净资本溢价比例最高为交通银行,每股净资本高于股价的幅度超过40%以上,北京银行其次,幅度达35%。
从目前银行业整体估值看,整体估值偏低,平均市盈率在5倍以下,那么银行股是否可以配置?优选财富董事长张虎成认为:宏观经济回暖的趋势仍不明朗,不良贷款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迹象,将直接吞噬银行的净利润;另外,进入2014年之后,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各种创新应接不暇,对传统的银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对银行的资金端影响最为明显,预计未来银行业业绩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建议对银行股的配置仍然保持观望。
关注类贷款普遍上升
除了增速,经济下行带来的不良双升成为今年所有银行最大的考验。根据此前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水平。其中,二季度不良贷款单季增幅为483亿元,虽然略低于一季度的540亿元,但仍处于近年来的高位。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较快增长,不良贷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较2013年末增长8个基点。
而从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看,除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去年年底持平外,其余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年末都有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最迟公布业绩报告的光大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最大,较去年底增长了0.25%。
优选财富董事长张虎成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原因看,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第一是房地产行业趋冷带来的部分地区小开发商还贷困难,以及部分地区弃房断贷等因素影响;第二是黑色产业链熊市带来的煤炭钢铁等行业倒闭给银行带来的风险。第三是宏观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导致风险扩散。下半年房价下行预期加大,房地产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压力增大,并且宏观经济仍有下行风险,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下半年银行业的坏账率呈上升趋势。
据悉,此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曾表示,目前银行业在房地产、钢贸、有色金属等领域,以及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上升较快。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实体经济领域形成的不良贷款依然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其中,部分地区小微企业风险快速扩散,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关联群体或担保圈内企业的联保互保行为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同时,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也开始受到波及,以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上半年也发生了违约。此外,贸易融资风险由钢贸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上半年在钢贸贷款风险继续发酵的同时,煤炭、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环节融资风险也时有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记者注意到,能够反映商业银行贷款组合的潜在风险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资产质量走势的领先指标之一的关注类贷款亦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如华夏银行关注类贷款158.21亿元,同比增长28.69%;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25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52%;浦发银行关注类贷款28.297亿元,同比增长29.65%;交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为745.99亿元,同比增长26.34%,远高于贷款增幅。
对此,连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上半年关注类贷款的小幅上升表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有下行压力,即使未来关注类贷款持续上升趋势有所改变,受其滞后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至少保持6-9个月。
连平预计,下半年行业不良贷款还将维持小幅双升的惯性增长格局,受经济增速影响产生的实体经济风险仍将是不良贷款增长的主体部分,而商业银行也将继续加大对不良贷款处置和核销的力度,年末不良贷款率可能小幅增长到1.14%-1.19%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