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时间:2019-05-13 23: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一篇: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本课难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MTV《十送红军》

你知道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这首歌曾被用做哪部大型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的片尾曲?(生回答后),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的长征的胜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落实课标】

[(课标解读)](屏幕展示内容表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知识梳理)]

1、对照内容标准,阅读课文,勾画知识点,并完善《同步》自主性探究部分。

2、小组内互查“探究过程”完成情况,共同解决、整理未完成的和存有疑问的问题。

3、同位互助,组长调控指导,收集疑问。组长对本组成员完成情况进行ABC等级检评。

[(创设情境—红色之旅)]

想象完成随红军长征的历程(答案源于课本,但不能被课本所局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为了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934年,成为红军长征的一员,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之旅。

(长征原因)党中央和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征路线))我们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过的江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答完后,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再带领学生一起看图,从整体上对长征的时间、路线方向及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把握,特别强调对一些重要地点、大江 大河要注意它们的地理位置,如:瑞金、遵义、吴起镇、湘江、赤水河及大渡河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第 1 页

(困难危险)在长征途中,我们红军历经万水千山,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过在这些江河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困难和问题。

(胜利原因)面对种种困难,我们红军毫不畏惧,行程两万五千里,最终取得胜利,你要是问我们为什么能成功,那我们告诉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教育)这次旅程虽然艰辛,但印象深刻,获益颇多,给我很多启发,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仿照上面的例子,结合课本及内容标准自己再设计一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的同学,例如,还有人会问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组长检查本小组填写情况,推选小组最佳问题。

2、将最佳问题展示给大家。

3、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探究这些问题。

[(探究知新)]

长征——开始篇

1、夯实基础:检测长征开始的原因、时间和地点。学生回答。

2、合作探究: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转折篇

1、夯实基础:检测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学生回答。

2、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毛泽东在会议上针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节节失利的原因,你会做怎样的发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教师提示: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长征——胜利篇

1、夯实基础:检测长征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学生回答。

2、合作探究: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比一比】

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长征路线(主要省份、山脉、江河),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然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一小组完成的最快?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讨论研究,展示交流,看那一小组展示得最好?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并及时给予鼓励。

【感悟收获】

请同学说一说学完本课后有什么收获或感悟?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 ?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 为什么?先让学生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课堂小结。(红军长征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留下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红军的不怕艰险、勇往直前、乐观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向前,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等。)

多媒体播放四川救灾纪录片,感受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对学生进一步进行爱国主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第2页

义教育。

【轻松驿站】

多媒体播放《为了谁》

【达标训练】

《同步》完成本课的“开放性作业”

要求:独立完成,当堂检评。组长课后对本次训练做ABC三级评价。

【课外拓展】

1.与家人朋友交流长征的情况,讲一个长征故事给他们听。

2.举行一次“寻找长征足迹的”的红色之旅,请你任选一个地址,把它介绍给大家,要说出所发生的历史时件、历史意义及寻找的现实意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第3页(共3页)

第二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八上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执教:梅琼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一)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歌曲《十送红军》。(这是一首以长征为背景的江西民歌。大家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吧!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进行艰难的长征呢?长征途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长征那么艰难,红军为什么就不怕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板书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通读全文

(三)讲授新课(过渡:首先我们来看看红军长征的原因)1.红军长征的原因

教法:出示“围剿”表格,(教师简单介绍)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虽然国民党军队在兵力、装备上占绝对优势,像第三次“围剿”两军对比为30万:3万。但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红军以弱胜强,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但当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时的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调集红军主力同优势敌人决战,广昌之战,红军伤亡5600多人。党中央和红 军被迫离开了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过渡: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长征的经过。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二六兵团组成的第二方面军分四路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6万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2红军长征的经过

A、(师语)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最终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艰难地渡过了湘江,但人员已损失过半。博古、李德和毛泽东的意见,你会支持谁呢?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停止去湘西、而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渡过乌江,占领了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指导学生观看遵义会议外景和内景图片。(这里原来是军阀柏辉章的官邸。这便是会议室,大家可以看出这个房间是长方形的,房顶中间吊一盏旧式煤油灯,四周围有一圈折叠靠背椅。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代表们就是坐在这张桌子周围,作出了挽救中国革命的重大抉择。那么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这次会议后红军原有的被动挨打局面得到哪些改变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详细分析它为什么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 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开始走向成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由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过渡: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一步步地冲出了重围。)

C、结合图片讲述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并分析其军事意义 D、(过渡: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欣赏强渡大渡河图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E、(过渡:红军过了泸定桥后,来到了四川西部的夹金山。)引导学生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图片。(有哪些同学能为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长征故事呢)【教师补充:松滋乡土教材《贺炳炎》将军人称“刀王”,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刘家坪出发开始了长征。在与敌人东山决战时断了右臂,也称为独臂将军】

(师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F、(过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有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抒写了一部红色传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红军长征的胜利时间、标志、意义。

齐读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老师补充强调: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 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为后来开辟抗日新局面,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G、与学生一起分析: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师小结:一是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三是缺少粮食。这再次点题一个“难”字,体现了长征的艰苦,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H、一起看红军长征简图,找出红军经过的11省,主要的三江两河。看资料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教师语: 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记载。奇迹的创造,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长征精神。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师语: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和生活中,应该保持并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四)课堂小结:(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和历史意义,了解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留下了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最后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进一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五)练习巩固(8个选择题,3个填空题)

(六)教师总结: 跨过岁月,穿过风雨,燃烧的火炬在我们心中生生不息!我们纪念长征,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第三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者]李淑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

难点:如何理解长征的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活动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长征、遵义会议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

2、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诗歌《七律·长征》谱写的歌曲。通过歌曲你们想到了什么?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长征途中,戎马倥偬之间,毛泽东曾挥笔写下许多雄奇豪迈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它把我们带进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途。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理解这首诗还需学习了解长征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重走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充满困难、也充满斗志、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二、讲授新课:

导语:学习长征的历史,我们就要了解:“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红军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下面请大家看课本第57页: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首先来了解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一)长征的开始

1、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长征的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

2、出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 简表,分析长征的原因。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

1、分析遵义会议的背景。

看图了解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情况,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原因。

2、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

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比较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军事斗争有何变化,由此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前,由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红军丧失了主动权,损失惨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引下,掌握了主动权,摆脱了敌人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经过

1.通过动态长征路线图,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冲出重围的经过:

①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被称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笔:有一首歌里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③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④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

2、学生描绘飞夺泸定桥和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体会长征的艰难。

3、阅读课本内容并通过看图了解: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强调大会师时间、地点: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坚持游击斗争。

(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活动与探究: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

1、推选代表积极参加“红色之旅”:随团记者一名、导游一名、红军战士一名,旅游成员为全班同学。

2、看图说史:小记者提问,导游解说,红军战士补充解说。

请在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数数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哪些省?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什么事?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

①经过的省份:

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分属四川、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等11个省。

②渡过的江河及发生的历史事件: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3、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4、根据观看的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谈谈长征的精神。

提问: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继承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那么今天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弘扬长征中的哪些革命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举例说说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三、朗读《七律·长征》结束新课。

1、听媒体朗读,体会这首诗的磅礴气势和激昂语气。

2、学生齐读,再次感受这首诗的恢宏气势,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革命精神,附:多媒体教学,板书即灯片出示内容。

第四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马岭中学 李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

(1)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又分成若干个小组),一组学生收集材料,如长征故事、图片、音乐、影视资料等,一组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课件。学生可以领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学生动手,教师指导),融洽了师生关系,并成功实现了学科渗透。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学生描述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长征历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等精神,增进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也引导他们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学习长征中所经历和克服的重重困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路线),长征精神。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堂准备

教师行为:①依据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组又分成若干个小组)。②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学生动手,教师指导)。

学生行为:①一组学生收集材料,如长征故事、图片、音乐、影视资料等(要求分主题、注明出处)并及时提供给另一组同学。②另一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整理资料,与老师一起制作课件。

设计意图:①学生可以领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他们集体合作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尊重知识产权的品质。②融洽了师生关系,并成功实现学科渗透。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二、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七律·长征》曲,师生齐唱歌词引入新课。

学生:与教师一起合唱《七律·长征》(课前,教师从学生中了解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他们在音乐课上,学过这首歌。)

设计意图:可以让他们在历史的情境中感受音乐,通过音乐来了解历史。

三、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学习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即长征的原因)(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阅读本课课本,寻找原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由教师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点击鼠标,分段出现长征的路线,着重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常规手段并力图创新。)

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通过多种方式学习长征的经过(路线)(具体内容见材料一)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具体内容见材料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习惯,并领会用图示表示历史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严谨性。)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

教师强调:刚才学的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接着指图引导学生识别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指出: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学生:据图识别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认识长征胜利的标志

教师强调: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34.10—1936.10。(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和时政的联系能力,通过动手计算,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计算今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教师:再次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科渗透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学生:结合地理知识从图中找出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山脉、河流。

教师:利用幻灯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设计意图:培养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观看幻灯,小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师:出示资料(具体内容见材料三)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主题见材料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予以点评并归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品质。)

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有关长征精神的问题。(小组长记录每个成员讨论的情况。)小组派代表回答。

四、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长征,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今天的学习中汲取一些精神力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问题探究:红军在长征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结合所学内容归纳红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体会红军战士的艰辛。)(设计意图:让历史与学生的自身现实联系起来,达到情感的内化。)

六、学习实践:①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回忆革命史,重走长征路。②红军长征途经的大部分地区是目前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让学生思考长征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查找一些资料,对比一下当时西部地区和今天西部开发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简单写一写对西部开发的认识。)(设计意图:历史联系现实,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七、课后延伸:在年段里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故事会。(延伸历史课堂)

材料一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了。长征初期,红军不断失利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道贵州的建议,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并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教学设计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了影视、歌曲、图片等各种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给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让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引导,让学生把更多的感情带入故事里,学生还可以对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别出心裁地利用一段无声的影视材料,借助动画的效果,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感染其他的同学,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讲故事,领会红军战士爬雪山时、过草地时的艰难,同时又可以领会红军战士的顽强与乐观以及那种坚定的信念,一个战士倒下了,更多的勇士站起来了,只要同学们能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这些精神,我想我们历史课的教育功能就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如和风细雨般潜入学生的心田。

第五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的过程中,排除了千难万险,最终到达陕北并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情况,分析了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中央红军长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及初期遭受的严重挫折。

(2)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介绍了会议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

2、难点:正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

课前教师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搜集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文字、影视剧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联系法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比较法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需学习长征的历史。

学生:读诗歌,听教师讲述,整体感知长征。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的朗诵,唤起学生求知欲,这样不仅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且切入了第一个教学内容长征的开始。

(板书课题)出示此课学习的问题:

【讲授新课】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课题)

出示此课探究的问题: 一: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二:⑴ 长征出发的时间:⑵ 出发的地点

⑶ 到达遵义的经过 三:⑴在长征过程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

⑵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大家是怎样理解的? 四:⑴数数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

⑵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

事情?

五:请为“重走长征路”设计一条路线…..六: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会遇到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长征什么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的人生面临的一个长征,应该怎样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学习。

教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在哪里?

3.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对根据地和中央红军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教师:一面观察学生的学习,一面倾听并参与讨论,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让部分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加以点拨完善后强调指出,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长征初期遭受了巨大损失。

设计意图: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教师:⑴ 长征出发的时间:(学生:1934,10)⑵ 出发的地点(学生:瑞金)

⑶ 到达遵义的经过或(长征开始后中央红军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关键时刻谁给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此后发生的那一件事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学生:冲破四道封锁线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去湘西将会全军覆没,红军面临着生死考验,关键时刻谁毛泽东提出停止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并迅速渡过乌江,占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教师:回答的很好。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生: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1)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其中要点。(2)内容:集中解决了军事和组织问题。(3)意义:“三晚救,一转折”。(4)引导理解“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性并知道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两个14年进行比较:

(1)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中共还很幼稚: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从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4年,开始走向成熟:先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师:所以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展示长征示意图、精彩视频片段,如《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等。学生聚精会神观看。

然后教师讲述: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首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甘肃会宁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胜利在会师,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长征图)

教师:⑴数数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学生:11个

⑵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学生:

湘江

-------

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金沙江

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 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设计意图:通过长征示意图、精彩视频片段或图片展示,直观地再现当年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表现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师:同学们,请为“重走长征路”设计一条路线。

(展示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图片)

设计意图:假设今天学生们都是红军战士了,亲临长征,亲身感受长征的艰辛,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师: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伟大现实意义各是什么? 红色的传奇:伟大的长征,永恒的精神。

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明确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师:现实意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学生保持并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课堂延伸(齐读)

毛泽东是这样评价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设计意图:开拓思维,进行理论升华和情感升华(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教师: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联系实际)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苦不苦,学习长征两万五,累不累,学习革命老前辈”。从而使学生有所触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用再去爬雪山,过草地,希望同学们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

【课堂总结】

教师: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和历史意义,了解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留下了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最后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进一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设计意图:再读此诗,使学生会怀有无限崇敬之情更加热爱我们的军队、热爱我们的祖国,生活中坚定发扬长征精神。【课外拓展】

学习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你了解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么多著名战役和红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带游客走长征路,忆革命史。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介绍哪些可歌可泣的战役和故事?

设计意图:让大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好的去认识红军长征而且这一活动设计新颖,可以大大吸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长征。

(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所致)

二、长征的历程:“重走长征路”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宁会师

三、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四、胜利的保障: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

七、教学反思

通过授课,我深切的感到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大量扎实而又细致的准备,没有扎实的课前准备,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 6

意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过程和方法,而历史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学生用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正是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认识我设计了这一课的内容。

兴趣是历史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今后要通过讲故事、图片、影像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根本问题

不足之处: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流畅,各环节过渡不够流畅,今后要在这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备课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同教研组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能指出我的不足,谢谢大家。

下载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 人文系12-8班 白正毅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学们,请大家一齐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陵城区第五中学 唐月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的时间、路线、伟大历史意义。遵义会......

    8s-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红军的书,不怕远征困难的书,其中包含了着名的中国工人和农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的故事历史,人们读后感觉到血脉涌流,由这些前辈勇敢和决心移动,感觉很多。 这......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四川省仪陇县新政初级中学 钱丽萍邮编:637600 (曾获四川省南充市说课一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