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绸带般的“锡林河九曲湾”导游词
朋友们,锡林河九曲湾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南15公里处。“锡林河哟锡林河,弯弯曲曲在草原上流过;你是辽阔草原的母亲,养育着两岸人民幸福安康……”动人的歌声把游人的心带到锡林河九曲湾旁。锡林河是锡林郭勒草原上一条著名的内陆河,是这一带草原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它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大兴安岭余脉缓缓而来,给锡林郭勒草原束上了一条银色的腰带,锡林郭勒盟的名称也因此而得。“锡林郭勒”是蒙古语,“锡林”意为高地、丘陵,“郭勒”意为河流。在锡林河畔,流传着许多珍珠般美丽动人的神奇传说,几百年来就像奶酒一样迷醉着牧民的心,传递着牧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古时候,有个奴隶叫锡林,为了救活身患重病的母亲,决心寻找神泉水。他跋山涉水,历尽辛苦,几乎踏遍了整个草原。终于,“水神’被锡林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幻化为一白衣少女,给锡林指引神泉所在。这样,锡林找到了“神泉”,治好了母亲的病,又让众多贫苦牧民分享神泉的奇效…… 又有传说:当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南下攻金,途中经过锡林郭勒草原,来到这条河水旁。见河水弯弯曲曲,牛羊珍珠般撒满沿河两岸,好似仙境。在征战厮杀中,忽睹此景,令成吉思汗感慨万千。他对随行的夫人说: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特别是这条河流,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和你再来这里…… 观赏锡林河风光的最佳地段在今锡林浩特市南15公里处。地势之故使得这一段河道弯弯曲曲,人们誉之为“锡林九曲”。1983年,中国与意大利合拍的历史巨片《马可·波罗》曾在这里拍摄大量外景镜头。这里也是锡林郭勒草原风光的形象代表,1998年以此景为蓝本发行了锡林郭勒特种邮票。朋友们,愿您将以锡林河九曲湾为背景的倩影彩照永久珍藏,愿锡林河九曲湾成为您永久的恋人。
第二篇:九曲河一日游散文
一
四川资阳九曲河,原名资溪,清知县杨周冕,改名九曲。发源于四川简阳的芦葭桥,全长近五十公里,覆盖面积三百平方公里。明末大学者,福建候官人曹学俭,官游四川任右参政时,一方面到各处实地考察,一方面为今天分属四川、重庆、贵州的130多个州县著《记》,书名为《蜀中名胜记》,书中对九曲河有如下记载:“城西二里资溪,萦纡九曲,合流雁江。”近掘得宋张方《题资溪桥》诗有"资水右旋江会合″之句也。
九曲河在祖国的版图上只是小小的线,充其量算一条小溪,但他却养育了资阳人,是资阳的母亲河。来资阳快三十年了,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看看九曲河。它虽比不上大川大河的壮美,但它却静静地滋润着资阳这片热土。好想去走走,去看看悠悠的九曲河,悠悠的九曲水。
于是,打电话约了几位骑友,趁这个周末,沿九曲河走走,感受一下母亲河的魅力。
二
我们约定在苌弘广场相见,快九点了,大伙才聚齐。于是,五个人五辆单车,从南门桥开始沿滨河路出发。两岸护河边上的三角梅争先恐后的怒放,告诉人们夏天里也有春天。
看着两岸用条石砌成的河提,整齐的栏杆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亮光。一排排整齐的黄桷树、香樟树象绿色的大伞,过建南桥已有三三两两跑步的老人,树荫下有老人摆好了桌椅正在甩扑克,还有白发老者摆好了象棋正找对手呢。
过西门桥,看见洒水车正在冲洗地面,乐山银行背面,护提河栏杆边,三五钓鱼爱好者正挥杆垂钓。过松涛桥,正亮着红灯,小轿车排成了长龙,好一派上班高峰车流图。
经台阳路到达观音桥,桥下的水闸正在放水,好多大爷大妈在看鱼儿飞,我们几位无心看鱼,顺娇子大道来到了九曲河广场。资阳喊的大广场,有练太极的,舞剑的,打地牛儿的,用长毛笔沾水写字的,还有跳健美操、广场舞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过广场路一桥,顺滨河西路二段九曲河边走,两岸碗口粗的黄桷树密密的,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给晨练的人们送来阵阵凉风。再过广场路二桥、新华桥便到了矮子桥了。这一段河面静静的,没有起伏没有波澜,象睡熟中的少妇……
从矮子桥开始,九曲河两边修了长达两公里的人行长廊,沿河的护栏是木制的,雕有各种花鸟虫鱼,统一的猪肝色,绿草茵茵,绿树环绕,花团簇簇,给巴樵林片区的居民们亲近九曲河,怡然资阳的一方休闲乐园。人行长廊从巴樵园一桥,巴樵园二桥,天景桥,三贤桥下穿过,一直到廊桥。只可惜我们的自行车骑不下去,我们只好沿上面的滨河西路一路骑行,观赏两岸如花如画的美景。
一转身,就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廊桥。廓桥是三贤文化公园一个标志性建筑,全长六十余米,橫跨九曲河。宽十来米,两边凉亭,飞檐翘角,凉亭内设有圆形座椅,古色古香的木质柱子,拄子上有金色草书行书的各式对联。来到这里,我们忍不住拍照留念,稍微休息,又骑上车出发了。
三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廊桥,告别了三贤公园。过文博桥,再到育才桥,这一段是资阳中学,是同学们求学上进的地方,水清清,天蓝蓝,一派雅致宁静的港湾。
再往上游走,过花果山桥,春天桥,到达筏子桥。春天桥和筏子桥都很美很状观,春天桥小巧娇美,筏子桥大气端庄,这是两座彩虹桥,两边高达五十米.倾斜一百三十度的弧形红白色护栏,很是壮观,夜晚更是灯火辉煌。筏子桥又处在车城大道上,车流如织,给人以挺拔俊美的视觉冲击,堪称九曲河上一大亮色。九曲河在这里(市人民医院)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形成了天然的人工湖,前年春节的水上灯会就在这儿举办的。
河两岸柳丝轻垂,绿树成荫,花团簇景,翠竹青青,如此美景,令我们驻足观赏,留恋忘行。
穿过筏子桥,九曲河在这一段弯弯拐拐,两岸杨柳依依,狗尾草紫红,绿树成荫,绿草成坪,各处石桌石椅,隨处可见,是一处休闲纳凉的小公园。两座有特色的人行桥,一座名天景桥,一座名曲径桥,曲曲湾湾一头连着资阳试验外国语学校,另一头连着九曲花园高档住宅区,还有中车集团周祠坝老小区,节假日,这儿和湿地公园就是同学们、居民们最好的游玩地。
过了周祠桥,就到了湿地公园。九曲河在这里不是那么弯曲,水也静静地躺着,因势地利,沿河两边修建了湿地公园,这里绿草茵茵,树木葱绿,鸟语花香。我们来到湿地公园已是上午十点过了,由于天气炎热的缘故吧,并没有多少游人,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写素描,还有老师带队作讲解,另外就是一些家长带小孩玩耍。路边上有几辆共享单车横七坚八地躺着,我们把它一一扶正,继续前行……
有同伴发现了紫微树,一簇簇密密麻麻的紫微花聚集在树枝上,形成一串串紫色的小花,显得非常的美丽。我们在树下照相留念,细细地体味湿地公园的美。
离开湿地公园,穿过成渝高速公路桥下,沿水泥路前行,这儿九曲河沿岸没公路了,我们只好走金台老砖厂,有一小段路是泥巴路,稍微颠一些,翻过小山头又是水泥路了。我们急速向下一个目标一一大堰农场奔去。
不一会儿,半小时吧,我们就来到了大堰农场,这里有一座石桥,桥下有座石坝,九曲河水从石坝上翻过,十多米落差,形成一条瀑布,颇为壮观,这就是九曲河上著名的大堰农场石河堰。拦截的水供大堰农场几千人饮水,农业用水,畜牧用水,据说这样的石河堰在九曲河上还有很多,可以说九曲河沐浴了成千上万的资阳儿女。
来到大堰农场,不得不去看一看幸福谷渡假村,原来废弃了的大堰砖厂,如今改建成了资阳最有名气的渡假村,这不得不说是一项创举。湖泊、花草、小桥、亭榭,美仑美奂,水上乐园,各式玩乐,特别是婚纱拍摄、生态观光、汉式餐饮、田园游乐、木屋别墅。去年春节的灯会就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也许,你曾许愿有人能为你寻一片灯火灿烂;也许,你曾许愿有人能为你做一个露天婚礼,汉式婚宴;也许你错过了春天的花儿,夏天的蝉鸣,秋天的麦芽,冬天的初雪,但我想你一定不会错过这场相约……一生可能遇到你两次,一次在梦里,一次就是在资阳幸福谷!
告别了有美景晒自拍,有秋千晃悠悠,有椅子百媚千姿。告别了幸福谷的小木屋,告别了幸福谷各式的水塘,告别了水上乐园里游泳的孩子们。我们走了,我们还会回来。
四
我们分两路,一路走九曲河大高寺,一路走红碑桥。我走的红碑桥,这里一马平川,红碑桥下又是一石河堰,沿河两岸青椒丛丛,有许多村民正在采摘,有大车在此收购,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到老鹰街上已中午了,等齐了伙伴,在老鹰街上逛了逛,街道长而窄,商铺密布,公路是从街背后通行,街口两棵大大的黄桶树,九曲河沿场而过。伙伴们听说去老鹰水库还有十几里,连饭也顾不上吃,匆匆忙忙又向老鹰水库进发。
半小时光景,我们就来到了老鹰水库。我们站在大坝上,看水库里柔波荡漾,几条小船停泊在岸边。放眼望去,远方的山上密密麻麻的柏树,绿葱葱一大片一大片,一山更比一山葱绿,这里是山青水绿,环境优美,不愧为资阳第一大水库。
在看近处,泄洪闸象一座宝塔,矗立在大坝下方,二百多米长的大坝昂首挺立,虽然全是土方,但依然屹立不倒,为资阳城二十多万市民提供生命之水,可谓功勋卓卓,**年完工,高三十多米的大坝,是九曲河上游最大最美的河堰。
我们在大坝上照相,又到管理站照相。适才感觉饿极了,在小卖部买了方便面,叫老板娘用开水泡了,大家狼吞虎咽地吃了。马上要回资阳了,有人说原路返回,我说不如走周家沟,看看九曲河的支流。大家异口同声说“要的,走嘛”。
我们沿资祥公路,一路向周家沟跑去。周家沟又名太平,是以前的洛重乡政府驻地,现撤乡并入了祥符镇,旦太平街还是挺热闹。当地以花生、大豆、玉米、海椒、南瓜而出名,近年来村民们又大量为当地的榨菜厂种植青菜。我们沿途看见有不少卡车正在收购青海椒、南瓜等,一派繁忙。在周家沟河上见一石河堰,河面上几千只鸭子在悠闲地嬉戏,一打听,据说是一汪姓老板养的上万只种鸭,今年受禽流感的影响,小鸭子不好卖,已亏损二三十万了。我们感叹现在养殖业难做,也无心替老板担忧……我们走方沟山,再经花椒村回资阳,花椒沟村也有一条小支流,时常干涸,水流很小。
回到资阳城里,已是华灯初上,九曲河两岸各种夜市,烧烤摊,早已烟雾燎绕,香气扑鼻。资阳最大的夜市要数滨河西路,西门桥头,百盛家电外,五十余家烧烤摊沿九曲河一字排开,商家抑扬顿挫地叫卖声,满地的油香吸引了不少的行人……
我们也找了一家,在河边坐了下来:“老板,来两箱啤酒,要快点哈!”
第三篇:九曲溪导游词
朋友们:
欢迎来武夷山旅游,欢迎乘坐富有地方特色的小竹筏游览九曲溪风光
闻名遐迩的九曲溪盘绕在山中约10公里,“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像秀丽的绸带缠绕着36峰,至武夷山前汇入崇阳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原头活水来。”神奇美丽的九曲溪发源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里5.66万公顷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生态环境优越,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这里动植物十分丰富,号称“昆虫世界”、“鸟的天堂”“蛇的王国”,九曲溪流水由西向东,蜿蜒自如,山挟水转,水贯山行,溪水澄清,岩峰凝紫,真可谓曲曲含异趣,湾湾藏佳景。“山耸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清澈的九曲溪是武夷山风景区的灵魂,美不胜收,登上形制古朴的竹筏,荡入水色山光之中,如融入神话境界,令人心神怡,你将领略到探奇之乐,漂游之趣,心境之美―――山多姿,水多情,九曲溪朴朔迷离,最富乡土特色的就是乘竹筏饱览风光了。任凭着浪花儿在脚底翻滚,惊而不险,该有多少开心啊!游九曲又是逍遥游,时而浪荡飞舟,时而波平如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可以说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画中游。看山不用杖而用舟”,既使是白发翁妪,可以尽情地漫游其间,遍览山水之美。
我们竹筏的码头地名叫星村镇,是游九曲的起点。这里是武夷岩茶的集散地,曾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说。武夷茶独具风味,口质特佳,深受大众青睐。由于经营有术,茶兴商茂,各路茶商云集,繁盛时星村有茶庄百余家,被誉为“小杭州”,是武夷山下重要的旅游集镇。
朋友们,请坐好。现在我利用进入九曲前的行程,简单介绍一下武夷山概况。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历史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这是一块老三纪红色砂砾岩的分布区,是丹霞地貌中最奇特、最典型、最富代表性的低山风景区。]她低中见高,小中见大,短中见长,缩龙成寸,移步见奇,是一处密集型的盆景,浓缩了大自然的奇奥,展示了造物主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的奥妙与神奇!武夷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这里文物众多,名家荟萃,被誉为“道南理窟”,仅唐宋以来在山中建筑的寺院宫观、楼台亭阁就达300多处。]郭沫若先生1962年冬游九曲时,曾抒发了对武夷山由衷的赞美之情:“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兑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九曲清流,奇峰倒映,宛如一幅绝纱的,青画。爱国侨岭陈嘉先生于1940年9月率南侨慰问团饱览武夷风光,见武夷山清水秀,别具诗情画意,十分高兴,曾远见卓识的预言:“至于外国人好奇,如到此一游,必誉为东方瑞士,其源源而来更无论矣。”著名词家赵朴初先生1990年10月游览了神妙梦幻般的风光后,十分欣赏福建省名书法家潘主兰对武夷山水的评价:“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
现在乘竹筏泛舟风光旖旎的九曲。朱熹有九曲棹歌唱道:“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平川是地名,这一带一马平川,屋舍俨然,桑麻蔽野,良日美地,鸡犬之声相闻,一派桃源景象。武夷山意境非凡,千峰竞秀,婀娜多姿,极目皆景。那是双视戏球,右溪边翠竹丛中有一对活泼的狮子在嬉戏。那是白云岩,左山岸岩阶上时有祥云飘游,重岩耸叠,巍然云际,白云庵隐现在云雾之中。白云岩后壁有一宽敞的岩洞,山志称白云洞,因是仙家的乐园,又称极乐国。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旅行家徐霞客曾亲历其境,他写的《游武夷山日记》生动有趣地记载了这个惊险探奇的历程。这里还是南来著名学者吕东莱(祖谦)先生武夷讲学之处。
幛岩、仙岩、云岩都森列在溪的右岸。那两块岩石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和尚背尼姑”。左右呼应的是大小康石与人面石。大小廪石因酷似古代粮仓,故名;民间亦称作磨盘峰。南宋诗人李纲至此曾联想到民以食为天,仙人也是如此,也应有藏粮之处,于是生动地写道:“应驾王龙耕紫石,琼芝千亩个中藏”那是三道峰,活像三个道士在虔诚地诵经。这也形象地说明了武夷为十六洞天之一,由来久远。远处是三仰峰,三叠奇峰,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那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这体现了武夷大自然中最富有韵味的参差美。坐筏观山,极目皆图画,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三相映成趣,呈现出武夷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几曲风烟势被开,鼓楼岩下水潆徊。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乘舟观赏山石自然有许多乐趣,若是能轻装信步登山寻胜,也会有许多令人流连的佳景.如果你从八曲的右岑攀上品字岩,从峰顶东眺,鼓楼岩、鼓号峰、天游诸峰更是另有风貌。在九曲溪碧水中,可以看到共莲峰倒映成趣,诗一样美丽。那是观音石,重于拜观音是信徒虔诚的象征,那是灵芝石,突兀而立,形似灵芝,俗称蘑菇石。那是环佩岩,乡间俗称猫地石,因它活似伺机扑鼠的锚地忧地欲出。
八曲还被誉为武夷山的水上动物园。那是卧狮,东方醒来的雄狮。那是骆驼峰,辛勤的沙漠之舟。那是象鼻峰,使人想起西双版纳的密林。那是上下水龟,古人尊崇的宝物,一对活灵活现的灵龟。
在我们目不暇接之际,竹筏已进入七曲。那是琅环岩,危立天壶峰西侧,层层峭崖,峰腰丛竹回环,好像围了一圈绿色的栏杆,因而得名。那是北廊岩,沿溪根立的长壁,形同狭长的走廊。那是放生潭,古人放生鱼虾之处。人生中含有一种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这方面古人也是有值得令人学习之处。那是城高岩,石城巍峨,拔水而立,四面陡壁,前后临溪,惟有一悬梯可入石门。其上还有城高庵址和较为罕见的双于竹。那是太姥岩,削崖陡立,上拥丛林翠竹,景观颇佳,传说为秦时皇太姥母子二人居住之地。那边是,左边折复斜通,几经山重水复,别有一处天地,洞内环境幽深。其中开元堂为古代避世隐居的高士寄情山水、栖身之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经过近几年的点缀,桃源洞已成为一方胜境,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消闲的游人络绎不绝。
六曲、五曲是九曲溪的精华与缩影。那块响声岩“空谷传声”,除了体现听觉美之外,还验证了老子说的“空是无,无是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理论。这是道家追求的空灵美,是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一种境界。“逝者如斯”是大学者未熹的手书,它告诫人们:时光的流逝是无情的,要格外地珍惜。那是天游峰,壁立万仞,壮观雄伟,天游事屹立峰颠。左前方是隐屏峰,由于岩体崩解,大块石壁的裂痕有棱有角,使人深深感受到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的玄妙。这种自然的风雨雕琢与岩体的崩解,是一种典型的残破美。左边即是云窝,意为生云之处。这里是一处小气候。云横溪断,变幻莫测,在云烟之中,有层次,多变化,如同一座空间的园林。“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表现出山景的气象万千。而武夷云海的美,更是综合了武夷山气势磅礴的美、幽静闲适和烟云迷茫的意境美。那是接笋峰,横裂三折,令人望而生畏。那是茶洞,峥嵘深锁,苍翠欲滴,因产茶甲于武夷而得名。那是幼溪草庐,为清道光崇安籍学者董天工编撰《斌夷山志》 24卷之处。董还曾东渡台湾海峡,为发展间合两岸文化教育做出贡献。
武夷精舍是一座古老的书院,位于五曲左畔,始建于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此时朱熹已经54岁,在武夷山也居住了整整40年。采夫子从苦读成名到初入仕途,从宦海沉浮到辞官归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正如他唱的:“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阴雨暗平林。林中有客人不识,乃声中万古心。”至此,他已无意为官了,决心在有生之年兴学授徒,创立学派,于是就选址在隐屏峰下修建书院,以这其平生之愿。书院竣工后,便取名为武夷精舍。朱夫子在此讲学,是他成为教育家历程的重要转折点。学院落成,四方学者纷至沓来,许多名噪东南的学者如蔡元定、真德秀、游九言、李方子、黄斡等人都受业于朱夫子门下。朱夫子倡道讲学,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他繁多的著作中吸取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成果并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哲学。他的哲学理论,承先启后,并远远超过前人,是我们武夷的骄傲。他有关伦理等论述仍可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朱子学不仅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充实了世界文化宝库。
五曲溪右畔晚对峰下,山浮云涌,有紫石屏之称。宋、元、明三代皆有木桥通到这里。抗金名将刘子羽的儿子刘洪(后任副相)筑仰高堂于峰下,读书写作。朱熹在隐屏峰筑晚对亭子峰麓,两亭遥遥相对。故刘洪有诗唱道:“晚对无人但翠屏,春猿秋鹤自飞吟”,就把这座峰改为“晚对峰”了。这里又是文化昌明之处,宋代大学者熊禾(字勿轩)曾建有洪源书堂与众儒切磋理学,并从事朱子学的注释。从此之后,朱熹的一系列著作,如《四书》有了标题,《三礼》有了考异,《春秋》有了议论,《孝经》有了序言等。熊禾撰有评朱学的一对名联可谓是公正到点了,联是这样说的:“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无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无文公之尊。”对朱熹理学集大成的伟绩丰功作了恰切的评价。
五曲还有天柱峰、更衣台、狐狸洞等景点。天柱峰是武夷十六洞天之一柱。更衣台,传为众神仙赴宴更衣裳之处。峰腰有大石刻“玉皇天尊。这幅颇有影响的石刻,象征着道家最高的天尊神雄踞九天中央,展示了道家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威仪。狐狸洞,原本是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著名道士刘端阳羽化后的墓家,称南溟。后人讹传为胡丽娘化狐的洞穴,故称狐狸洞。
现在竹筏已到了四曲。右侧古老参天的枫树下是元朝皇家御茶园遗址,现为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武夷岩茶的科研基地。元明两代御茶的制作为完善和改革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曾做出重大的贡献。“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驰名中外的武夷岩茶始于唐面盛于宋,为历代所赏识,茶文化源远流长。武夷岩茶有沁人心脾之岩韵,其中尤以大红袍为奇妙。武夷茶之珍品肉桂自1989年已连续五届荣冠全国马龙茶榜首,备受中外人士的喜爱。那是小九曲,九曲溪中玲珑的一段。那块是试剑石,武夷仙人曾试剑于此。那边是双仁书院,是明代大学者后继尤为纪念宋代大学者詹体仁、詹景仁而建的书院。从清代泊庵侧大路可旋至船棺观赏楼。接下来我们可到“庞公吃茶处”,码头沿小道登一段山路,去看看船棺到底是什么东西。沿途还可以欣赏武夷山的石刻如“此大块赐我文章耳”,“真山水”,“应接不暇”等。
大藏峰,是个突兀的大岩穴,以巨岩、幽洞、深潭三绝而著称。大藏峰应是道家“洞天仙府”中藏经的阁楼。岩洞上的著名文物“船棺”就隐身在云雾环绕的大藏峰金鸡洞里?“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陬”,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奇色彩。据学术考证,武夷山的船棺始于商末周初,到春秋,是全国已发现的悬棺葬年代最久远的,已经历3000多年了。置船棺于绝崖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船棺的主人应是当时部落的酋长之类的权势人物。船棺是武夷山古越族悬棺葬制的遗物,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古越人的生活习性,表明亡灵对山水的依恋和寄托之情。武夷船棺的出土,对于研究我国商周时福建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以及人种、气候、植物、纺织和观念形态提供了极为丰富而有价值的实证。
大藏峰上的虹桥板,有可能是托架悬棺的木板。而宋朝文学家祝穆写的《幔亭招宴记》则称: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在幔亭峰顶设彩屋美宴招待乡人。“虹桥跨空,虹桥飞断”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不衰。前面说到的武夷君,就是武夷山的地名来历之一。还有一种说法是彭城铿,史称彭祖,有二子武和夷,造福桑梓,尊称该处为武夷山以志纪念。第三种说法也许更符合史实,就是此处古时为间越地,有夷人部落为界,夷人生存崇尚武,夷人用武之地,便称武夷山了。
大藏峰下有卧龙潭,潭深不可测,传为蛟龙深藏之处。峰壁有石刻多处,最有寓意的是“物外”两字。古人以为九曲溪是沟通天上人间的仙河,船棺是葬仙人而从天外飞来的神物,是人世间以外的遗物。不论是“外物”或者“物外”,古人都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现在我们到了三曲。那是升日峰,俗名猴头峰,仿佛一只俏皮可爱的猴头。武夷山的形象美在这里表现得惟妙惟肖。那是小藏峰,石壁上也分布有多处祭壑船棺。峰顶有“使隐亭”,官吏退休了便隐居于此。传说有御碑“尔禄尔俸,民脂民育,小民易虐,上天难欺”。那是仙馆岩,存仙蜕一函,明巡按樊献科有《藏仙蜕记》,俗称太子头。那是仙榜岩,千年桂花树与生长在绝壁上的兰花相得益彰,深秋时节兰桂飘香,沁人肺腑。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竹筏己到了二曲。“插花临水一奇峰,工骨冰肌处女容。”这是玉女峰天然丰姿的写照。古人说,美女如玉,美德如玉,美酒如玉,美石如玉。玉女峰是武夷丹霞构造中一座宝塔状的岩峰,形象美,极富意境;整体美,环境和谐;肌理美,线条婀娜;呼助美,隐约蕴藉--严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妇面对寒潭,含情脉脉。郭沫若先生写道:“玉女方淋浴,情妆傍镜台。虹桥横水断,云慢还波开。大块多诗笔,扁舟一酒杯。坐观天入峡,深幸雨中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不知费了几多的笔墨来赞美玉女和武夷大王的忠贞爱情。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美丽的玉女,背着五帝父王,私自驾云出游。玩到武夷山时,她被九曲奇妙的山水迷住了,于是就偷偷地留在人间。不久,她在武夷它结识了勤劳勇敢善良的大王哥,一见钟情,产生爱意。不幸事为铁板道人察觉,就上天打小报告邀功请赏。玉皇勃然大怒,下令铁板道人捉拿玉女上天。王女宁死不愿返回天庭,而要留在人间与大王成亲。铁板道人就施展妖法把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永世不得相会。王女与大王化为岩石后,爱恋之心依然不改。铁板道人害怕玉帝怪罪他看管不严,就搬到他们中间住了下来。民谣唱道:“大王爱玉女,坏了个铁板鬼;玉女爱大王,隔了个铁板墙”。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同情这对恋人,搞了个妆镜台,让他们凭借镜台见面,以慰相思之情。
那个浴香潭,传为玉女沐浴的深潭。那块印石,长寄玉女情,传说是大王与王女的定情之物,实为道家镇邪之物,类同“泰山石敢当”之类的东西。
前面就是一曲了。一幅五女峰倒影的美妙图画展现在眼帘,使人流连忘返。音乐是流动的美,建筑是凝固的美,那么倒影就是大自然折射现象的美。这里面有两种形态;一种称“逼真影”,一实一虚两个完全对称的形象,真实、清晰,给人静谧安详之感。另一种为“变态影”,微风徐来,倒影晃动,画面扭曲,给人以含蓄、浪漫的朦胧之美。
好了,我们的竹筏进入了一曲小溪,左边有一组好风光。水光石,曾是武夷古老的渡口之一。如今,在古渡口新建了一处竹筏型的永久性码头,它庄重典雅、意境优美而又实用。新置的小画船古色古香,漂浮在碧水中来回为游人摆渡。这里可通往王女峰,交通非常便利。晴川陌,高仅数丈,临九曲溪畔,一棵古老苍松昂首挺立石旁,环境清幽。水光崖壁上历代名人题刻繁多,现已全部整理填红,以供游人创览观赏。题刻中有宋朱熹的部分《九曲棹歌》、明赵师岩的“九曲溪”和明李材所写的哲理格言“修身为本”。最有意义的是明朝名将成继光题写的“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使当北平劲敌,黄冠布袍,再期游此”。它表达了将军的铮铮誓言和抗击强虏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寄托了对祖国东南名山秀水的眷念之情。崖顶原有“水光亭”,现建立栏杆,供游人观赏玉女峰讲诸景,极尽天然之趣。
止止庵,在大王峰与铁板峰环抱中,是南临二曲的一个幽深谷地,桃花涧溪水涓涓流过,瀑布从崖上飞落而下,珠现四散,小桥涓涓流水,翠竹丛林中鸟鸣蝉噪,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原有止止庵道院,传为武夷山最大最有名的道观,为宏大诗人白玉蟾所建,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崇安籍大学者邱云霄重建。抗战时建有苏皖联合政治学院。白玉蟾在宋代诗名显赫,姓葛名长庚,传说他下文能顷刻万言,春草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遇泥见真人陈翠传授炼丹,祷雨获应,封为真人,隐居武夷,建止止庵。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物已毁殆尽,新建的竹楼古自古香。在这里品味名茶,真有说不出的悠哉、游哉。数千平方的草坪青翠喜人,是团体旅游和宿营的好去处。从这里往东可登大王峰,西越铁板峰可达金井坑、天游峰。
万春园,位于大王峰东南麓,系利用过去荒废的茶园兴建而成。园内曲径通幽,环境优美,占地2.66公顷。它收集了热带、温带、中亚热带的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有四大类型:观花型、观叶型、观茎型和观果型,仅兰花就有100多种。园内浓荫蔽日,枝叶重叠,清幽喜人。园中各类盆景更是形态各异,许多藤本植物往复攀缠,交织如网,构成独具一格的绿色景观。这个景点还是人们参观、观赏、考察和进行植物科研的好场所。
现已进入小溪了,曾经有人撰了副联子:“丹崖碧壁,岭如屏,溪如镜,舟如叶,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武夷万千气象;苍松翠竹,洞有天,峰有云,岩有泉,看历史长河变幻匪常,须知中外学者,齐颂扬崇安晦翁文采。”上联写了风光如画的武夷景致,下联写了朱熹承上启下,集孔孟伊洛之大成,受到海内外学者景仰。
朋友们,一曲码头到了。这里是崇溪与九曲交汇处,古人称这里为晴川,因未熹的棹歌有“一曲溪边上钩船,幔亭峰影蘸晴川”之句而得名。我们上岸再浏览一曲风光,也有一番情趣。您看:仰头便可看到大王峰的雄姿,大王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从远处看似一顶古代宰相的帽子,它是武夷诸峰之首,独具王者威仪,故得名。与大王峰相连的一座横亘山峰,形状如鼎,原名为宴仙坛。相传武夷君曾在此设幔亭宴会招待乡人,也叫做幔亭峰。南宋著名词家辛弃疾诗云:“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军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诗人风趣地提到,您想成仙得道何须远求山东蓬莱岛,武夷山意境非凡,独树一帜,此地就是仙境嘛!
前面一座仿宋式的建筑就是朱熹纪念馆,它是一座1990年落成的庑殿式大院。古朴的中式大门上高悬着一块由方毅题写的“朱熹纪念馆”匾额。大门口有副草书的对联,联语是:“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联语说明了朱夫子在武夷山讲学著述这40年,继承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在哲学的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纪念馆内的陈列表述了理学体系的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来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山自南宋以来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走廊,名家荟萃,众德里供,文化环境得天独厚。
出了朱熹纪念馆,眼前一座雄伟壮观的庙观就是三清殿了。原址是冲佑观,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观,始建于盛唐的天宝年间(公元742一756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都深藏在绿树重荫中,藏而不露,露则生辉,曾有“名山巨构”之誉。三清殿祭道教最高、最权威的三位神仙,即玉清元始大天尊、让清灵宝大天尊和太清道德大天尊而得名。道教中又有一种称谓即太清境为大赤天、上清境为禹作天、王清境为情激天。三清尊神是道教哲理“三一”说的象征。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唐、宋以来三清尊神主要被供奉在道教的三清殿内。殿后设有一小碑廊,清乾隆时知县刘靖题的“洞天仙府”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武夷山是道教重要的场所之一,而道教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发掘这份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对于建立有特色的武夷文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当代著名学者、诗人郭沫若1962年的题诗也列在碑廊上,大辞、意境、书法均堪称绝品。碑廊里以宋朱受为刘子羽撰书的“家教右前议大夫克徽酸阁待制赠少使刘公神道碑”最为名贵。这方神道碑高3.7米。宽2.45米,立碑于1179年,记载了南来抗金将领刘子羽的生平事迹、刘子羽是武夷山五夫里人,朱熹的义父,著名的抗金将领,为保卫川陕屡立战功,使南宋半壁江山得以保存、后秦桧当朝,刘子羽不附和议,得罪秦桧罢归武夷,含恨去世,葬于祖籍五夫里的蟹坑。刘子羽生处逆境,身后萧条,既没有封号,也未立碑铭,30年后朱熹应刘子羽之子刘洪之邀,恭笔楷书,鸠工勒石,并清史部尚书张村书写碑额。朱熹与张斌均为南宋书法家,两位大师精心合作的佳作,是我们研究家史和宋代书法以及刘子羽家族的重要资料。出了三清殿大门,有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石斗拱托起正楼、正面与背面有篆文书的“渐入佳境”四个大字。它坐落在武夷它的三清殿前,点缀空间,更显得武夷宫建筑高大雄伟,阔绰华丽。福建著名书法家潘主兰先生用行书撰写了一幅长联。作者极目百里,骋怀千载,对仗工整,融情于景,意境优美。长联是这样写的:“百二里许多风物,调皆宜画宜诗,溪山佳丽,意境寓古今上下,低徊谁似;乘竹箅,望晚照,涉想野鹤、闲云、崖猿、林鸟,竟为何来而复去,去而复来,应固人杰地灵。千万年无数海桑,睹此一丘一壑,水木清华,景光衔春夏秋冬,变化匪常;倾茗盏,登天游,纵谭兜銮、翰墨、环佩、琅环,却认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便是神工鬼斧。”
从这里往东行百步,就到了品茗的好去处--茶观。茶观是新建的一组古建筑,建有回廊、餐厅、庭院、厢房,其中最有特色的算是晴川阁了。登楼赏景品茗,独具魅力,西望武夷,只见九曲流翠,群峰似黛,丹崖碧壁,苍松翠竹;俯视溪中百筏争流,树梢上的相思鸟比翼齐飞,枫叶与丹山共浴秋阳,江山如画。真让人遐思无限,感慨不已。品尝了武夷岩茶,两颊留芳,浓郁的岩韵,津津有味。赵朴初大师有待吟道:“酒醉哪有茶醉好”。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驰名中外,茶色澄黄,味醇,有岩骨花香之胜。
朋友们,乘着余兴,这里的仿宋古街还得浏览一下。这是一条集茶文化、食文化、竹文化、古文化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群,是武夷山一处成功的幽静的文化环境。已故著名的建筑师杨廷宝教授曾提出武夷山的建筑要遵循“宜土不宜洋、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宜散不宜聚、宜谈不宜浓”的五项原则,古街就是按此原则而建,使自然环境与建筑风格和谐得体。古街长达200米,建有武夷茶观、彭祖居、碧丹酒店和牌坊等,乡土气息很浓武夷山建筑美在仿古街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游人观赏到建筑的格局、格调与山、水、桥统一和谐之美。古街同时又十分注重荫道周围的绿化空间,游人漫步其中,但闻鸟鸣蝉噪,更添情趣。古街中的书法,对联、匾额既是艺术的珍宝,又可以帮助游人理解建筑的境界,引发游人购物的兴趣。武夷仿宋古街建筑美是武夷山园林中凝固的乐章,是建筑文化的琴键!
朋友,九曲半日游,您是否领略了武夷山秀丽风光的几分韵味呢?但这仅仅是武夷山这个“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武夷盆景中的一小点。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游览武夷山后,好有感触,吟道:“武夷收尽天下美,愿乘天风我再来。”您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
第四篇: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导游词
[导游内容]武夷山简介——>九曲溪概况——>九曲——>八曲——>七曲——>六曲——>五曲——>四曲——>三曲——>二曲——>一曲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导游词
[导游内容]武夷山简介——>九曲溪概况——>九曲——>八曲——>七曲——>六曲——>五曲——>四曲——>三曲——>二曲——>一曲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02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8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沏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勒马岩”。上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望见,是武夷山景区中最大的摩崖石刻。
筏过铁板嶂,是为一曲。铁板嶂下,临溪而立,高约数丈的这块巨石称“水光石”。每当晴天的傍晚,西斜的夕阳映在岩壁上,澄滢碧绿的溪面就会映上它那明晰的倒影。石上题刻如林,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的题刻最为著名。水光石后的这座山峰就是向有“仙壑王”之称的大王峰。右面这座怪石峥嵘,状如雄狮的山峰称“狮子峰”。
“山光水共水色,载得一船归”。各位朋友,九曲溪的游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一站我将带大家游览武夷宫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