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公共电子阅读室示范点

时间:2019-05-13 23:5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公共电子阅读室示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公共电子阅读室示范点》。

第一篇: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公共电子阅读室示范点

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

——大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推荐材料

大坡综合文化广场新落成于2009年,占地面积15亩,内有灯光排(篮)球场,舞台、观众台等,文化广场建成后已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健身活动的主要场地和精神乐园。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文化政策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做好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工作,进一步繁荣了我镇的文化事业,保障了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与需求。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制完善

为切实加强我镇“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大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宣传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文化站站长和相关人员组成,将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经费纳入镇政府财政预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综合文化站,由文化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我镇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确保了我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大力投入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大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资金67万元配备硬件设施,站内设多功能厅、办公室、公共阅览室、资源室和培训室。此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在全镇点面开花,全镇建有农家书屋5间,建成灯光球场21个,农村文化室18间。进一步完善了“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组有文化场地”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在公共阅览室内,设有严格制定的电子阅览使用制度,将公众的阅读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方式向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变,拓展党的文化宣传阵地功能。目前公共阅览室内配备专门人员1名,图书藏量5200多册,资源共享设备电脑3部、电视1部、打印机1部、投影机1台,活动用音响设备1部,互联网出口宽带1兆。

三、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电子阅读管理

我镇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严格制度公共电子阅读的规章制度,力求能够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开放时间和限定个人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实行定时开放,每周向群众开放56小时,群众可凭身份证免费使用,每人每周限定使用2个小时。二是提供文明、健康、安全、便利的公益性上网服务。公共电子阅览室不同于普通的网吧,它设有监控与内容过滤,在营造绿色上网环境的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的学习和娱乐资源。三是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很多农民不懂得使用电子阅读,公共阅览室专门人员提高技术指导服务,给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网络文化需求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四、广泛开展电子阅览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镇综合文化站多次开展电子阅读活动,积极向广大农民群

众推广电子读书的快捷便利。一是开展“如何使用电子阅读”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讲解单和现场演示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电子阅读的好处;二是充分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施条件,贴近百姓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如定期对少年儿童进行免费网络知识培训,引导他们使用、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电子相册制作比赛、幻灯片制作等活动;三是通过互联网、接收卫星信号等渠道下载一批适合农民群众需求的光盘,用于向农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学习载体,并整合种养殖技术、舞蹈、健身活动等电子资料以备群众查找;四是切实解决群众的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层次。

总体来说,我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发挥了公共文化事业惠及群众和服务百姓的重要作用。但与上级部门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结合镇域实际,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开创大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工作新局面。

2012年9月18日

第二篇:《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设

备维护管理制度

一、读者凭本人读者证或身份证进入阅览室免费阅览。

二、请按照指定机位上机,遇有异常或故障等特殊情况,应立即与管理员联系解决,不得随意更换。

三、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使用各种光盘、软盘、优(U)盘等存储设备,确有需要者必须经管理人员同意,登记后方可带入使用。严禁访问传播、散布反动和不健康内容的网站;不得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有危害的程序。

四、管理人员要按时开放电子阅览室,负责对电子阅览室使用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做好电子阅览室上机登记。要随时监控各浏览者上网查阅的内容,制止在室内进行非学习性的网上活动或上机游戏等行为。及时开关门窗、电源,做好防火、防水、防盗等工作。

五、爱护室内软硬件设备,严禁涂写、刻画及擅自改变计算机系统设置。如因使用不当或人为损坏,酌情赔偿。

六、自觉维护室内环境和上机秩序,保持室内安静,严禁吸烟、大声喧哗、喧闹。

第三篇:杨志今在2011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工作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2011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工作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杨志今

(2011年12月20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继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之后,2011年年初,文化共享工程再次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中央对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六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全面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的历史使命责任的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广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者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以更高的站位,充分认识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手段、更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第一,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共享工程是党和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必须贯穿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文化共享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和系统解释,形成了以优秀舞台和影视艺术、农村实用科技、专题讲座、未成年人教育等为主体的数字资源库群,配合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国情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唱响和谐文化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思想舆论氛围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工、整合一大批反映革命历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内容的文化信息资源,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和现代传播体系,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站在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文化共享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建设周期短、覆盖广、见效快的优势,是推进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网络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网络,在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促进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探索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道路。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要求,在“十一五”基本实现“村村通”和县级支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市街道、社区、乡镇的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推动广大农村的进村入户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和管理,对于巩固文化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改善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状况,促进文化民生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站在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应用的快速扩张期,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思想文化阵地。我国网民规模已接近5亿,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浏览新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和参与文化创造的主要渠道,青少年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满足他们正当的网络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目前,我国网上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繁荣发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任务繁重而紧迫。文化共享工程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宣传、服务活动,对于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要站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共享工程是近年来文化部推动实施的科技含量最高的文化创新工程之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不仅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造就了一支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而且带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良好反响。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趋紧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科技等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影响,密切跟踪国际发展动向,加强技术攻关和应用,对于促进文化与科技的加速融合,推动新信息环境下的文化创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打造文化系统的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开局良好,为“十二五”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广大工程建设者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文化共享工程各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科学制定了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是生产力和指南针。自2009年底开始,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即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研究、起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目前已基本完成起草工作,即将正式出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科学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实现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取得新突破、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整体性支撑,为消除数字鸿沟、增进人民福祉发挥关键性作用,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雁。《规划纲要》的制定出台,将对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的更大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扎实开展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

2010年9月,文化部在9个省市启动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各试点省市对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文化部的有关要求,在推进免费开放、规范化管理、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为下阶段全面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上海市以东方社区信息苑为基础,完善公共电子阅览室功能配置,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区县和社区三个层级的全覆盖。通过“联网管理、连锁运行”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农民工公共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社会效益,受到广泛好评。山东省省级财政先后投入1400余万元,将全省157个县级以上文化共享工程分支中心全部纳入试点,大力开展合作共建,着力建设了一批在线影院视频、益智游戏、电子动漫书等适用性资源。广东省东莞市大力推进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构建与安全管理。

(三)明确提出了文化共享工程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

在今年5月山东召开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会议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文化部提出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最近,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在此基础上,带动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丰富内容,拓展阵地,整合资源,创新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共享工程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为文化共享工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继续保持了中央财政资金较大投入的良好势头。

政府主导、财政投入是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十一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快速推进的一条基本经验。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文化部就反复与财政部沟通协调,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11年下半年,中央财政下达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共计3.2亿元,使文化共享工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保持了中央财政资金较大投入的良好势头。

(五)切实加强了资源建设力度。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工作,2011年全年资源建设总量达28.4TB,为历年最高,其中,国家中心7TB、地方21.4TB。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总量累计达到136.4TB。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明显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加大整合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专题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译制工作,启动并完成了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推动了国家中心与各省级分中心的联合编目工作。各地加大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顺利完成,2011的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六)积极推进了技术平台建设和工作队伍的培训工作。

国家中心研究制定了《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文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方案》,积极推动县级支中心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升级。各地结合实际,在构建先进、适用的技术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一些制约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技术难题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文化共享工程基层工作队伍培训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

(七)大力推动了面向基层的惠民服务工作。

文化惠民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本质要求。一年来,文化共享工程坚持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基层服务,服务人次达1.6亿,为活跃广大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中心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传统节日、春耕、暑期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大力推广云南“农文网培学校”经验,配合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多举措地加强了面向农民工、未成年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推动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值得充分肯定。这些工作都涉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和长远,它们有序推动,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抓住重点,扎实做好2012年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

201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中央将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进入深入实施阶段。新的一年,我们要乘着六中全会的东风,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

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中西部省份要用好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抓紧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东部省份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按照文化部下发的配置标准,加大力度,确保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2011街道、社区、乡镇电子阅览室设施升级工作。积极推进免费开放,着力推出一批优质、适用资源,建立健全制度和规章,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未成年人上网管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绿色、便捷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根据规划,2012年年中,中央财政将下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第二笔专项资金,完成已配备文化共享工程设备的所有街道、社区、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升级工作,各地应提早计划,早做准备,加快实施,力争明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重在“消除盲点”,实现100%全覆盖。按照“十二五”期末完成文化共享工程覆盖全国50%以上家庭的规划目标,加强与广电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进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确保这项工作在明年有大的突破。

(二)以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和建设力度。

能否向基层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是关系文化共享工程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了对东部各省的资金支持,2011年专项经费达到1.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资源建设的总投入超出2600万元。2012年资源建设的重点包括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和“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四个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源建设的项目策划与实施管理,突出特色,注重原创,力求精品。加大与博物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艺术表演团体等单位的资源整合,引入更多的中小学教辅课件、新电影资源,加强普遍适用类资源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文化民生的公共 数字文化资源基础库群。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应各有侧重、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群众需求调研,建立需求反馈机制,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三)以基层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

“建好”“管好”“用好”是文化共享工程的三大环节,做好服务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根本。近年来,文化共享惠民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是主要的,但在部分地区也存在着“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问题。要把基层服务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强督促检查,完善管理和评估机制,切实抓紧抓好。以农民工、未成年人等为重点,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我国目前约有2.4亿农民工,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尊重和满足农民工群体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是下一阶段要着力做好的工作。要结合实际,采取“请进来”“送进去”等措施,把农民工吸引到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中来,把优质的资源和服务送到他们身边,使文化共享工程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使农民工能与城市居民一样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要特别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定制一批绿色、适用的专题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服务活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要结合重要节日、假日和国家重大事件,精心打造影响大、范围广、群众参与多的基层文化服务活动品牌。要通过“网络培训学校”等形式,大规模开展信息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十二五”期间培训总量不少于3000万人次的工作任务。

(四)以发展高新、适用技术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传输、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与科技的融合,引入“云计算”等最新适用技术,提高工程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加强需求的自动采集与分析,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与便捷性,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进一步细化“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文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方案,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新型技术服务模式。以实现基本信息管理、用户上机行为管理和运行服务数据的自动采集汇总功能为重点,做好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网站建设,目前,国家中心、省份中心已全部建有网站,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各地的市、县级支中心。网站建设应突出特色,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访问率和利用率。

(五)以网络培训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培训工作。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工作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结合文化部组织实施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师资培训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国家中心要制定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国家中心要重点做好师资力量的培训,各省要组织好本地区的培训,有条件的地区要组织开展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地市级、县级支中心要逐步配备不少于5人的工程专职人员,乡镇、街道要配备不少于两人的专职人员,村、社区要有一名专、兼职的技术能手,各地按照规划的要求,逐步将工作人员配备到位。

(六)以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程管理。

继续深入总结“十一五”建设经验,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和跨部门、跨系统协调机制,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的要求,以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量化考核评估指标,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结合三馆免费开放工作,落实好运行维护经费,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公共电子阅读室示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阅览惠农家基层文化新风尚—公共电子阅读室示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