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四清 人民币正深刻改变世界金融版图
陈四清 人民币正深刻改变世界金融版图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认为,人民币已经成为吸引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正在深刻的改变世界的金融版图。
以下为陈四清的发言实录:
银行业作为知识、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诞生以来就是在持续变革中获得发展的。花旗银行为了适应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在上个世纪60年代推出事业部制,开启了银行业组织变革的序幕。汇丰银行为了适应综合服务的需要,从80年代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为了适应金融自由化浪潮,花旗银行在1961年推出第一张大额可转让存单。为了提高客户服务效率,英国巴克莱银行在1967年推出了第一台电子提款机。这些变革每一次都使银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回顾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拥抱变革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基因。当前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四化同步”的趋势,如何变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一是竞争主体多元化。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社区银行等新兴机构层出不穷,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对传统银行业务不断渗透,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二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给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带来更大挑战。多层次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融资,“金融脱媒”趋势加快。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企业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的金融版图,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对银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四是金融服务网络化。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引擎,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数字化、移动互联化、虚拟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金融行为,必将深刻影响银行业的发展模式。
“四化同步”的挑战是空前的。但中国银行业从来就不缺乏开放的心胸和变革的勇气,再加上雄厚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系统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和资本实力,中国银行业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在变革中突出重围、赢得未来。
第二篇:陈四清:贸易金融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定稿]
新添加的文章
改之前的文章
陈四清:贸易金融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时间: 2013-01-30 11:15:58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网友评论 0 条
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贸易金融继续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为便利全球贸易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持,同时,伴随着金融脱媒、产融结合等新的经济趋势,贸易金融也面临深刻变革。
新年伊始,第二届中国贸易金融年会在这里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长期关心支持我国贸易金融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进入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能源和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缓等因素都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指引下,我国外贸结构升级加快、扩大内需存在较大政策空间。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贸易金融继续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为便利全球贸易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持,同时,伴随着金融脱媒、产融结合等新的经济趋势,贸易金融也面临深刻变革。今天我想重点就当前贸易金融的新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应对措施,跟大家做一些探讨。
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趋势日趋凸显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非金融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脱媒加快推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当前金融脱媒也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资金的供应方和需求方直接打通,通过发债、理财、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等方式,实现直通式资金融通,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占比将持续萎缩,而非金融企业则更加广泛的参与到金融业务领域。
二是产融结合出现新节点。目前许多企业已通过参股、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传统金融客户自己开办财务公司,自行叙做结算和融资等业务。以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为代表的非金融企业借助自身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信誉优势,通过强大的电子交易平台或物流配送平台,加快向传统的贸易金融服务领域渗透。
例如,阿里巴巴为在提供资金结算和融资方面已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依托淘宝网交易平台,目前支付宝每日清算资金笔数已达3,000万笔,金额超过3亿元。阿里巴巴自2010年开始就为商户提供免抵押担保的小额贷款,目前已累计为13万家企业提供近300亿元的融资服务。还有许多生产型企业也在开始为整条供应链的交易和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我们熟悉的京东商城则将服务内容拓展到贸易资金保值增值领域,通过“资产包转移”业务,将供应商质押的应收账款以理财产品的方式转售给其他供应商,获得理财收益。
二、新趋势下贸易金融业务将产生深刻变革
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融合,非金融企业对金融领域逐步渗透的发展趋势,必然为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我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规模化。传统模式下,银行服务模式较为单一,随着金融脱媒和产融结合趋势的发展,电商和物流等企业介入到支付结算、小额融资等金融服务,银行可以更专注于批量提供结构化融资、信用增强、账户与财务管理等更高层级的服务,推进贸易金融业务的综合化发展,扩大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二是客户维护集群化。电商、物流企业都拥有庞大的供销合作客户群,银行通过加强与此类企业的合作,可以较轻松地介入某一行业或领域。例如许多银行开始与阿里巴巴合作,以较低成本获得海量客户资源,银行可以以点带面掌握企业信息,制作一体化营销和服务方
案。此外,银行还可以以贸易金融服务为起点,加强客户维护,发掘并满足客户大额贷款、跨市场融资、理财等其他派生金融需求,拓展业务范围。
三是风险管理信息化。传统上银行对客户信息的掌握往往滞后,缺乏有力的风险约束机制,风险管理成本高。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能及时掌握客户需求等信息的变化,银行与电商和物流企业合作可以全面获取平台上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交易信息,将此类信息与贸易金融业务关联,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是产品创新技术化。银行在介入电商、物流企业客户群的过程中,是否具备强大的信息科技网络和运行平稳的后台支持系统、能否实现与第三方企业平台的有效对接,将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研发水平在提升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进贸易金融服务升级
顺应金融脱媒与产融结合发展趋势,应对贸易金融新的变革与挑战,是目前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对此,我谨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顺势而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首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金融脱媒与产融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武装,推进系统建设、网银对接、功能体验等的技术改进,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的有机整合。其次,借助与电商、物流企业信息网络专业优势,加强合作,充分挖掘电商、物流企业链式供销客户群的整体需求,批量拓展客户,强化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能、低风险的贸易金融管理模式。再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充分发挥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业务调研与理论研究,汇总和分享成功经验,帮助成员银行高效开展贸易金融业务。
第二,因势利导,完善监管体系。电商、物流企业从事贸易金融业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与商业银行是不一样的,对风险防范的要求也不一致。目前,对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业务领域渗透,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应政策规范管理。建议针对产融结合趋势,制定和细化相关法律制度,为金融监管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以目标监管为导向的监管框架,监管部门间明晰各自职责,加强政策协调、信息沟通和统计规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科学监测和评估新的金融风险,针对产融结合中可能出现各类型的金融风险制定预警和防范措施;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金融资本能够真正按照市场供求状况决定金融脱媒程度和走向;此外,监管部门应明确商业银行在贸易金融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鼓励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创新。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大以后,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贸易金融会迎来新的局面。2013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让我们携手并进,牢牢把握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金融脱媒及产融结合引致的挑战,共同促进贸易金融业的发展,为我国金融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之后的文章
陈四清,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9年获得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国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银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
进入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能源和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缓等因素都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指引下,我国外贸结构升级加快、扩大内需存在较大政策空间。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贸易金融继续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为便利全球贸易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持,同时,伴随着金融脱媒、产融结合等新的经济趋势,贸易金融也面临深刻变革。今天我想重点就当前贸易金融的新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应对措施,跟大家做一些探讨。
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趋势日趋凸显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非金融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脱媒加快推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当前金融脱媒也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资金的供应方和需求方直接打通,通过发债、理财、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等方式,实现直通式资金融通,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占比将持续萎缩,而非金融企业则更加广泛的参与到金融业务领域。
二是产融结合出现新节点。目前许多企业已通过参股、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传统金融客户自己开办财务公司,自行叙做结算和融资等业务。以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为代表的非金融企业借助自身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信誉优势,通过强大的电子交易平台或物流配送平台,加快向传统的贸易金融服务领域渗透。
例如,阿里巴巴为在提供资金结算和融资方面已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依托淘宝网交易平台,目前支付宝每日清算资金笔数已达3,000万笔,金额超过3亿元。阿里巴巴自2010年开始就为商户提供免抵押担保的小额贷款,目前已累计为13万家企业提供近300亿元的融资服务。还有许多生产型企业也在开始为整条供应链的交易和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我们熟悉的京东商城则将服务内容拓展到贸易资金保值增值领域,通过“资产包转移”业务,将供应商质押的应收账款以理财产品的方式转售给其他供应商,获得理财收益。
二、新趋势下贸易金融业务将产生深刻变革
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融合,非金融企业对金融领域逐步渗透的发展趋势,必然为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我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规模化。传统模式下,银行服务模式较为单一,随着金融脱媒和产融结合趋势的发展,电商和物流等企业介入到支付结算、小额融资等金融服务,银行可以更专注于批量提供结构化融资、信用增强、账户与财务管理等更高层级的服务,推进贸易金融业务的综合化发展,扩大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二是客户维护集群化。电商、物流企业都拥有庞大的供销合作客户群,银行通过加强与此类企业的合作,可以较轻松地介入某一行业或领域。例如许多银行开始与阿里巴巴合作,以较低成本获得海量客户资源,银行可以以点带面掌握企业信息,制作一体化营销和服务方案。此外,银行还可以以贸易金融服务为起点,加强客户维护,发掘并满足客户大额贷款、跨市场融资、理财等其他派生金融需求,拓展业务范围。
三是风险管理信息化。传统上银行对客户信息的掌握往往滞后,缺乏有力的风险约束机制,风险管理成本高。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能及时掌握客户需求等信息的变化,银行与电商和物流企业合作可以全面获取平台上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交易信息,将此类信息与贸易金融业
务关联,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是产品创新技术化。银行在介入电商、物流企业客户群的过程中,是否具备强大的信息科技网络和运行平稳的后台支持系统、能否实现与第三方企业平台的有效对接,将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研发水平在提升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进贸易金融服务升级
顺应金融脱媒与产融结合发展趋势,应对贸易金融新的变革与挑战,是目前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对此,我谨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顺势而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首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金融脱媒与产融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武装,推进系统建设、网银对接、功能体验等的技术改进,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的有机整合。其次,借助与电商、物流企业信息网络专业优势,加强合作,充分挖掘电商、物流企业链式供销客户群的整体需求,批量拓展客户,强化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能、低风险的贸易金融管理模式。再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充分发挥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业务调研与理论研究,汇总和分享成功经验,帮助成员银行高效开展贸易金融业务。
第二,因势利导,完善监管体系。电商、物流企业从事贸易金融业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与商业银行是不一样的,对风险防范的要求也不一致。目前,对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业务领域渗透,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应政策规范管理。建议针对产融结合趋势,制定和细化相关法律制度,为金融监管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以目标监管为导向的监管框架,监管部门间明晰各自职责,加强政策协调、信息沟通和统计规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科学监测和评估新的金融风险,针对产融结合中可能出现各类型的金融风险制定预警和防范措施;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金融资本能够真正按照市场供求状况决定金融脱媒程度和走向;此外,监管部门应明确商业银行在贸易金融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鼓励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创新。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大以后,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贸易金融会迎来新的局面。2013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让我们携手并进,牢牢把握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金融脱媒及产融结合引致的挑战,共同促进贸易金融业的发展,为我国金融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