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讲话
在中央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追忆7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伟大的长征精神,目的就是要促进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加快“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
进。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参加过长征以及为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红军、老同志、老干部及其革命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70年前,由于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上旬开始,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以及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组成的野战纵队,先后从于都、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中央红军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突破敌人层层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纵横十几个省份,跨越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赣南苏区既是中央红军诞生的摇篮,又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赣南人民为红军长征出发并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当时,赣南苏区240余万总人口中,先后有33万余人参加红军,有60余万人参加支前作战,有10余万人为革命牺牲。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7万人中,有5万余人是赣南籍子弟,占中央红军长征总人数的65%以上;赣南的10.8万余名革命烈士中,有半数是在长征路上牺牲的。可以说,没有赣南人民,就没有强大的中央红军;没有赣南人民的积极支援,就没有红军的胜利大转移。
长征,在军事上,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保存了红军的骨干力量;在政治上,红军在途经的广大区域,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不断为革命之火的燎原撒播下火种;在组织上,通过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在思想上,党开始批判危害革命的教条主义,破除了对共产国际决议与苏联经验的盲目崇拜与迷信,开始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举世闻名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只会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加显出夺目的光辉;这种精神,永远不能丢弃,无论我们行进到什么历史阶段都要更加发扬光大!
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70周年、深切缅怀革命前辈光辉业绩的时刻,我们更加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加怀念在长征中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更加怀念为红军长征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的苏区革命群众,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可以告慰革命先辈的是,在他们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赣南人民前仆后继,正不断把他们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如今的赣南大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欣欣向荣,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滚滚热潮,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在今年初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快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争当全省改革开放先锋和加快发展排头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830万赣南人民在基本实现小康之后,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的历史征程,我们要始终弘扬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革命斗志,坚定必胜信心,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70年前,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安康的生
活,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赣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过革命先辈的足迹,浸染着红军烈士的鲜血。把红色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如今在这块土地上工作和生活的后人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如今,发展的接力棒历史地交到了我们手中,崇高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抢
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就一定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固树立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一切为民谋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实现赣州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就一定要围绕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抓紧建立和完善“十大体系”,加快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一定要按照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运输便捷、产业经济集聚、辐射带动力强,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就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使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促进。我们相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赣南红色故乡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殷实安康。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带领全市人民进行新长征的坚强领导核心。
长征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路线的胜利。长征是由于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党和红军面临被敌人消灭的危急形势下被迫进行的。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遵义会议,我们党首先是中央领导集体开始自觉地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不断引向胜利。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长征胜利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弹指一挥间,我们党建党已83年,执政已55年。始终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向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战略课题。从赣州来说,我们正在进行“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能否始终成为带领赣南人民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各级党组织的一个现实考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能力,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增强识人用人的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建设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进步、民主法制健全、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赣州努力奋斗。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形成兴市富民的强大合力。
长征的胜利,是军民大团结的胜利。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史。当年,赣南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红军,广大红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苏区人民打成一片。正是这种“军民团结一家人”的鱼水关系,确保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并取得了先后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长征每到一处,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源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新的历史征途中,我们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的关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防止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错误行为。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依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把信访等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始终做到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发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气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长征中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红军兵力、战备居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取得的。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念,靠的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气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特别是对于赣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前,我市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级,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我们要发扬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只要全市人民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保持昂扬的革命斗志,既正视困难,又藐视困难,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同志们: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巍丰碑,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荡气回肠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象征,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入开展“忆长征、促发展”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长征历史、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要把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结合这次对城市的改造,命名了长征大道,很多路段以长征出发地和途经地来命名,如于都路、兴国路、瑞金路等,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时刻铭记那段光荣的革命历史,牢牢记住革命先辈的历史功勋,得到长征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同志们:虽然中央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年,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精神永远不可磨灭。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为把赣南这块红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
1933年秋天,红军北上后,永安安砂热水一带成了白匪的杀人场,安砂苏维埃和赤卫队35人遭杀害。热水河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
在三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也找不着
热水渡口是一个很平常的渡口
山民们早晨和傍晚都在这里经过
许多次我从这里过渡
看到竹篙划出的水波弧线
极象摆渡老人微躬的背影
心中
总是油然而生敬意
伫立在热水河边
可见一片翠绿的果园
青桔累累使人想到成熟季节
一些板栗树散布在果园中
枯爪般的树枝分割着天空
绿叶早已凋落无遗
躯干依然倔强如初
每次从这里经过
见到这些岁月的遗民
我都不由得挺直了腰杆
据说这些树很不平凡
它们也曾枝繁叶茂,郁郁蓊蓊
也曾轰轰烈烈地结过果子
一场卷土重来的劫难
焚尽了它们的青春乃至生命
只留下一副副不屈的骸骨
展示着历史的惨酷
数十条渴望光明的生命
被热水河卷走了
半个世纪后,这里
又翻卷着一片无尽的翠绿
站在热水河的渡船上
悠悠地渡往彼岸
倾听着河面风动的声音
仿佛听见红军北上后
零星枪声在岸上,越来越近
那些坚持斗争的汉子
正在穿透黑暗
努力接近黎明
渡过热水河
就是一望无尽的稻田
稻子青青,正在扬花抽穗
一些山民背着竹篓出没在田间
流云在他们头上流
飞鸟在他们身边飞
也许他们竹篓中的是盐巴,是红薯,而不是农药化肥
他们正在绕开白匪的关卡
送给养给山上的兄弟
每从这里经过一次
我便困惑一次
历史和现实,总是纠缠不清
果园青青,稻花飘香
一切都显得和平而且宁静
或许我本不该如此感慨
或许每一条奔向海洋的河流
不拘大小,都曾百折千回
壮烈就在这里
平凡也在这里
无论是热水河,是渡口
还是这里生生不灭的山民
都曾经历尽艰难
因此更加光辉
第三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
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在红军长征的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团支部积极响应学校团委,出色的完成了这次长征纪念学习活动。活动大致分成两个环节:1.回顾历史,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2.结合现在,学习长征的精神信念。3.组织观看了多米诺骨牌摆放活动的录象。
开始由团支书为同学们重温历史,宣读了长征中的重大会议和主要战役。我们从小就接触学习了红军长征,对于长征的历史意义,教科书上总结归纳了很清楚,大家都能清楚的回答这个问题。议论完了历史,我们又结合我们当今的情况,探讨了我们应该继承长征精神。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我们相信坚持信念,战士们顽强奋斗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关键,而且在和平时代,我们也很需要这种精神。大家也很同意这个观点,都表示要在将长征般努力坚持的信念灌注到学习中。最后,团支部又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多米诺骨牌摆放活动的录象。多米诺骨牌摆放活动本着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宗旨,用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展示东大学子的爱国情怀。观看活动录象,告知大家我们应该发扬创新的精神。回顾历史也要有创新,结合现今的需要,汲取历史的精华。
过去的精神,不能遗忘,应将其变换形式,渗透到新的时代中,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了解到的不只是长征历史本身,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掌握了可贵的精神,更能发扬光大。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不远处。
第四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
----踏寻长征足迹,缅怀先烈精神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长江委团委组织下,我们一行45人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了条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漫漫长道。从湘西到贵州,鲜红的党旗一路飘扬,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词萦绕耳边。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重走长征路,与治江事业同发展”,在重走长征路上,我们一边缅怀革命先烈的长征精神,一边了解新时期治江思路下的人水和谐的真正内涵。短短的6天转眼就过去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娄山关、老红军回忆长征历程、遵义会议旧址、湘西晓坪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贵州龙坝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作讲座……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个大家熟悉的名句中指的雄关就是娄山关。而《忆秦娥•娄山关》中描写的就是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长征途中的第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也就是在这里打响。娄山关志中记载: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在娄山关前一座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刻的《忆秦娥•娄山关》更增添了雄关声色。大家伫立在这雄险的关口,对着石碑细细品读这首词,遥想71年前的那场战斗,都为红军战士的勇猛所感叹,都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感动,都为红军战士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所折服。
在革命圣地遵义,我终于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一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更让人兴奋的是能坐在第一排听这位92岁高龄的耄耋老人讲述当年长征的战斗史。老红军姓王名道金,他的报告从长征时期红军政策和白区时政的比较开始,回顾了他长征途中的生活和战斗经历。在整个报告会过程中只有两种声音,一个是王老很重的乡音,另一个就是我们的不断的掌声。有三点让我映象深刻:
1、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王老在近2个小时的脱稿报告中,他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所讲的事情就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王老的语言是那么质朴,但讲述的故事又是那么震撼人心;
2、按照现如今的价值观来衡量是很难想象那么多象王老一样朴实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以“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支撑着自己走漫漫二万五千里长路;
3、报告会结束的时候,王老起身答谢,到会的长江委全体团员青年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久久回荡在会议室,久久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里。
这次活动另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参观了湘西晓坪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贵州龙坝小流域治理、听专家作水土保持工作讲座。通过实地参观和当地水利部门专家介绍,使我们对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原来长江流域的生态是如此的脆弱,当地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通过水土保持治理以后的小流域经济效益如此明显。此外,我们还听取了长江委水土保持局专家关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情况的讲座。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介绍和提供的大量图片、文字资料,使大家对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特别是“长治”工程在理性上有了一个比较系统、清晰的认知。通过现场参观和专家讲座两种形式融会贯通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新治江思路下的人水和谐事业还任重道远,我们新时期治江人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只要以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指导,以丰富的长征精神内涵为动力,在治江事业中践行长征精神,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长江代言人。
这一次的重走长征路,我感觉在心灵上、精神上又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和深刻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不能轻视物质保证,也不能没有、更需重视精神支撑。细数我们伟大的党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再到新时期的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这种精神在不断继承和发扬,并且这种精神也迸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优良传统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中形成,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中铸就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发扬优良传统的核心,是保持先进性的关键。长征精神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是我们党凝聚人心、克难制胜的法宝,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也成为永远激励我们长江委人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期的治江新思路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长江流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践行新时期治江思路的工作中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心和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辉煌的新篇章。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五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
长征,永恒的话题
“长征”——一个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名词。那么,何为长征?长征又有什么意义呢?相信能答上来的同学就少了吧!今天,我听老师讲了长征的故事,又回家上网查了有关长征的资料,使我了解了什么是长征,中国红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红军——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一个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看资料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为何落泪,为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落泪。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原创文章,尽在网络络.com网。
长征胜利了,是由千千万万个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是由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堆积而成的胜利。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后英勇牺牲了;雪山上,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沼泽地里,一个士兵为了救陷在沼泽里的战士,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在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我才知道我们生命的宝贵。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新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在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纪念长征已经失去了意义。错,这是大大的错!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因为,等待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很长。红军长征精神永存!